24用奇谋孔明借箭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人物简介周瑜北京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人物简介周瑜北京版(最新整理)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

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

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

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

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

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

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

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24用奇谋孔明借箭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经过:结果:六、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等等。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删改。

本文的主人公诸葛亮,字孔明,早年隐居在襄阳隆中,他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使得这位“躬耕陇亩”的“布衣”一举登上当时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

在他的辅佐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形势。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赤壁大战之前。

全文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什么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着箭没有”的思路展开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地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也写出了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

“为什么借箭”,这是故事的起因(第1、2自然段)。

文中写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干心怀妒忌,故而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已心中有数,以大局为重,立下了军令状。

“怎样去借箭”,这是故事的经过(第3—7自然段)。

先略写诸葛亮为借箭做的准备(第3自然段):他深知鲁肃的为人处世,因而向前来探听情况的鲁肃借了船只、军士等物,并请鲁肃对周瑜保密。

后详写诸葛亮妙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全过程(第4—7自然段):在出发时间的选择上,先写第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再写直到“第三日四更时分”,才见“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这就造成一个悬念: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发?读至后文,疑虑顿消,原来“是夜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

”这是由于诸葛亮通晓天文,料定第三天的这个时候江面必有大雾,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兵谨慎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迎战。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当初周瑜限十天造好箭时,诸葛亮偏要减至三天;为什么三天时间已很紧迫,诸葛亮在前两天却按兵不动。

在行动步骤的安排上,一写诸葛亮吩咐把借来的二十只船用绳索连接起来驶向北岸;二写他等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调头,一字儿摆开;三写他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四写他在草船的一边受箭之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再次逼进曹军水寨去受箭;五写他再下令叫船驶向南岸;六写他在船的两边都受满箭之后,吩咐军士们向曹操道谢。

28.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2)

28.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2)

28.《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

(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方案一: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和小组交流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在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指导学生交流。

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方式是选择某个小组讲述故事的某个部分,可以是选一个代表说,其余同学补充;也可以是小组学生一人说一句。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三国演义》里“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段,真的是太精彩啦!诸葛亮那叫一个聪明绝顶!曹军气势汹汹,大家都慌了神,可他却淡定自若,想出了这么奇妙的借箭之计。

这得有多大的胆量和智慧呀!你想想,他就带着那么几条小船,还有一些草把子,就敢往曹操的眼皮子底下跑。

这要是我,估计吓得腿都软了。

可诸葛亮不怕,他算准了天气,算准了曹操的心思,这才敢这么大胆地行动。

再说曹操,他也是够小心谨慎的。

看到有船来,不敢轻易出兵,只敢射箭。

结果呢,白白让诸葛亮得了那么多箭。

他这一谨慎,反倒成全了诸葛亮的妙计。

这场借箭,真的是把双方的心思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的智谋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曹操的谨慎也让人看到了他作为一方霸主的小心。

读完这一段,我就在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像诸葛亮一样,冷静思考,想出巧妙的办法来解决呢?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你们要是有什么想法,也快来跟我分享分享!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刚看完《三国演义》里孔明借箭那一段,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忍不住要跟你们唠唠。

哇塞,孔明先生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面对周瑜给出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的多疑和大雾的天气,成功地借到了十万支箭。

你看他在船上悠然自得的样子,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都能想象到他心里在说:“这点小困难,可难不倒我诸葛亮!”这自信,这气魄,真的太让人着迷了。

而且啊,他对人心的把握简直绝了。

知道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会用箭来防御。

这一洞察,让他的计划进行得无比顺利。

再想想那些士兵们,一个个紧张又期待的样子,肯定心里都在为孔明先生捏把汗。

可孔明先生呢,稳如泰山,这份淡定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读完这一段,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跟着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同时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慌,得像孔明先生一样,冷静分析,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用奇谋孔明借箭》是《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在曹军军围蜀汉时,孔明发明出弓箭借给刘备,破解曹军封锁的英勇史诗。

事的背景是在蜀国建立后,刘备在西川建立政权,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共同开启蜀汉繁荣发展的历程,但他们也遭遇了一次极具威胁的曹操作战。

曹操在关中定垒,建立大本营,以抵抗蜀汉军队。

刘备军队抵达时,曹操的防御线已经非常严密,整个营地都完全被曹操包围在内,以致无法突破,这时诸葛亮想出一个奇谋,他安排了两个护卫,让他们率领百姓把担架夹在厚的缎布中,装成伤兵抬轿的形式,潜入曹操大本营之中。

诸葛亮在被安排的担架里,藏起一把弓箭。

经过一番策略,担架轿到达曹军大本营,军士们搜查了伤兵抬轿,但伤兵和弓箭都在担架里面没有发现。

而这时,诸葛亮的担架把轿被归还给了他,他就把担架轿抬出曹军大本营,向刘备宣告了胜利。

最终,刘备用孔明借箭成功突破了曹军封锁,大获全胜,曹操在此次战斗中大败。

孔明的奇谋果然圆满成功,这次用奇谋借箭使刘备得以脱身,诸葛亮在此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也被赞誉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军事家”。

“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故事由此形成,它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传颂,被人们所尊崇。

这里有诸葛亮的谋略,刘备的勇猛,再加上曹操的壮士断腕,一系列英雄主义的情节伴随着激情的战场而流传下来,至今也仍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尊重和崇拜。

“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奇迹,只要具备自信、勇气和谋略,就能得到灵活的选择,克服困难、取得胜利,任何困境都可以被战胜。

正所谓“以巧取胜,谋定而动”,利用各个方面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

在实践中,只有有智慧、有勇气、有应变能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取得成功。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
课文复习要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奇谋孔明借箭》课文复习要点
第二十八课用奇谋孔明借箭
易错音:两胁(xié)生翅遂(suì)命弩(nǔ)
1、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
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2、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①诸葛亮精通天文,
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
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
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
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4、书上注释里词语会解释。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奇谋孔明借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篇精彩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达了一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利用周瑜的虚伪和自大,成功地借到了周瑜的箭。

通过巧妙的计谋,他让周瑜借给自己箭,然后用箭射杀了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可以战胜一切。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只有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力量不够,无法战胜困难。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诸葛亮一样,他没有依靠武力,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这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可以战胜一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手的虚伪和自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对我们虚伪或者自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诸葛亮利用周瑜的虚伪和自大,成功地借到了箭一样,我们也可以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读完《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传达了一种智慧胜于武力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故事,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对手的虚伪和自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用奇谋孔明借箭》人物简介 诸葛亮 北京版 素材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用奇谋孔明借箭》人物简介 诸葛亮 北京版 素材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创造家、文学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创造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1 / 1。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

孔明接入小舟对坐。

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

”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谈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

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

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

”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

孔明欣然而至。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

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

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

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

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辞去。

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

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

用奇谋孔明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

•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 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 乐,待雾散便回。” •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 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 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 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 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 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 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 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 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 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 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一夜浓雾满长江, • 远近难分水渺茫。 • 骤雨飞蝗来战舰, • 孔明今日伏周郎。
《用奇谋孔明借箭》这篇课文 中,写孔明“曰”的地方有4处, 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孔明笑曰: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 回。”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拓展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 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名著之所 以成为名著,关键在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强大的 艺术感染力和永不衰退的艺术生命力。希望同学们 认真阅读《三国演义》和其他名著!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主要内容《用奇谋孔明借箭》是中国四大名捷之一,也是蜀国孙权在濡须口之战中的杰出贡献。

这次奇谋的精妙,实现了一个无形的胜利,也给了后世以可思量的启示。

孔明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智者,他把自己创造的新军事技术发挥出它的最高作用,从而获得了胜利。

他首先对付对手的时机出谋划策,以及对粮草的攻击,通过精心筹划,整个作战计划实行顺利。

随后,孔明发挥自己的军事智慧,以借用公共资源为主要策略,先后与曹操等联合发动战争,为战场上其他部队取得一小步的胜利。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孔明的借箭之计。

此次奇谋的具体过程是,孔明进入曹操的军营,准备偷借曹操的箭,这样就可以让蜀汉军队取得先机。

孔明行走曹操驻地,拿走了大量的曹操阵营的武器,而不让曹操知道,并最终盗取了大量的曹操阵营箭矢。

那么,这一次孔明如何实现借箭之计?其实是走了一个很智慧的路线,首先,他拿到了外野木匠做的工具,然后设计了剪刀形的越野车,把工具放在里面。

当他到达贴近曹操部队的营地时,他以为自己是一个木匠,只是想收集木材,这个木匠有着一辆工具车,里面装满了工具,这也是孔明实施偷借曹操箭矢的原因。

曹操的部队对木匠走进他们的营地并没有任何的怀疑,木匠的越野车也顺利的进入到曹操的营地。

这时,孔明开始实施他的偷借箭矢计划:先前他们正好在训练,那时曹操的士兵正拿着箭,孔明看见了机会,就看着他们的动作,看他们正在做什么,然后他就把曹操的箭拿走了。

于是,孔明完成了这次进攻,获得了大量曹操阵营的武器,粮草,等各种资源,打下了濡须口之战的一步,也拉开了蜀国最终统一中国大陆的序幕。

孔明的这次借箭之计,不仅奠定了蜀汉的国家社会地位,而且还给了后世一个深刻的启示:要发挥创新意识,及时放弃传统,利用外部资源解决自身问题,这也是孔明最后取得大胜的原因。

可以说,孔明利用短暂的时间,就可以用借箭之计,取得胜利,这也是其智慧和胸怀的体现,给人以影响深远的启示,这也是后世家事之谋智者所应当学习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用奇谋孔明借箭》作者简介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素材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用奇谋孔明借箭》作者简介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素材冀教版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太原人。

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过创作。

从《三国演义》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推想,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物。

在创作上,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曾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但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小说,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他名字的小说,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

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

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很大,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

它由汉末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小学语文北京版六年级上册《24用奇谋孔明借箭》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语文北京版六年级上册《24用奇谋孔明借箭》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语文北京版六年级上册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24 用奇谋孔明借箭
神机妙算过人智, 屡出奇谋克强敌。 三分天下心中定,
名相千古赞忠义。
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和大家交流的时候, 把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也说 一说。
总结概括记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 法:①写事的文章讲清楚人物、时间、 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 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②题目 扩充法:写事文章在题目中扩充时间、 地点、主要人物及事件、结果也可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 人的成就。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 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 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 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 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罗贯中在塑造 这些形象时,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抓住 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 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 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的什么地方你最感兴趣? 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可以 先就这个地方谈谈你的理解,再 结合生活说出你在这个点上受到 的启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 演义》这部经典名著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瑰宝,书中刻画了许多的 人物形象。
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 哪个人物?说说理由,理由请用 小说中突出这个人物形象的重要 情节来说。对你喜欢的这个人物 写上一段赞美词。
例如:诸葛亮的智慧,则是 把这个人物经常置身于斗争的前 线,让他凭借惊人的预见性、准 确的把握性与周密的安排布置, 挫败敌人,时时处处显示出他过 人的智谋。
谈谈你对《三国演义》这本 书的感悟(可以围绕它在文学史 上或人们心中的地位、价值、成 就、作者、背景等来谈)。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4、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5、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6、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相关的材料和老师准备的《三国演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 7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教学重点:学会 7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引导法教学准备:原著《三国演义》、字卡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

(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说一下课题的意思,重点在于“奇谋”,为什么被称为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

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读后感读完“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章节啊,我就觉得诸葛亮简直是智慧界的“大神”。

你看啊,周瑜那家伙,小心眼儿还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给他使绊子,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这就好比给人出了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等着看笑话呢。

可诸葛亮呢,他可不是吃素的,他淡定得很,直接说三天就够了,这口气可真够大的。

当时我就想,他是不是吹牛啊?但人家诸葛亮心里那可是有一本账的。

他知道鲁肃是个老实人,就先从鲁肃这儿着手。

他向鲁肃借船,还特别叮嘱要那种布满草把子的船,而且不让鲁肃告诉周瑜。

这鲁肃也是实在,就这么按照诸葛亮说的做了。

诸葛亮这一步走得妙啊,就像在下一盘大棋,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找谁能得到这些东西。

到了大雾漫天的那天晚上,诸葛亮带着鲁肃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开着船朝着曹军水寨去了。

这得多胆大啊!我就想,要是我在那船上,估计腿都吓软了。

可诸葛亮呢,他在那儿还悠闲地喝酒呢。

他算准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大雾天的,曹操看见这么多船过来,也不敢轻易出兵,就只让弓弩手射箭。

于是啊,箭就像雨点一样射向那些草把子。

诸葛亮就这么轻轻松松地,不费吹灰之力,就收集到了十万支箭。

这时候我就在想,周瑜要是知道了,肯定脸都得气绿了。

从这个故事里啊,我就明白了好多道理。

首先呢,智慧真的是很强大的武器。

诸葛亮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被周瑜的难题难倒,而是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智慧,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只想着死干,得动脑子,说不定换个思路就能把问题轻松解决了。

还有啊,诸葛亮对人心的把握也很厉害。

他知道曹操多疑,也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他就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来制定自己的计划。

这就好比我们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要了解别人的性格脾气,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或者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用奇谋孔明借箭
-、给加红的字注音
丞相()饮酒()都督()惩罚()
水寨()呐喊()调()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
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
经过:
结果:
六、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等等。

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参考答案:一、chéng yǐn dūchéng zhài nàdiào
二、1.必然 2.仍然 3.果然 4.忽然
三、1.虚实、开关、装卸、是非;2.推却、延迟、惩罚、语言;3.十全十美、全心全意、成千上万、不卑不亢;4.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学习学习
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

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3.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4.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五、1.如鱼得水。

2.起因:刘备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经过: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着,第三次才见到并共商天下大事。

结果: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

六、1.罗贯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诸葛,亮,孔明,卧龙。

《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