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B、18万亿C、20万亿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B、构筑物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南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丁利旺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实验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1)实验二:土地需求量预测(2)实验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预测(1)实验编号:No 1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内容及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
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5.分析预测误差。
附件1: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 变量。
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
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年份X年次Y耕地面积1970 1 95.471971 2 98.81972 3 108.111973 4 110.221974 5 110.241975 6 113.161976 7 111.611977 8 112.011978 9 109.841979 10 105.031980 11 100.461981 12 105.94 1982 13 100.51 1983 14 100.77 1984 15 100.77 1985 16 100.77 1986 17 98.77 1987 18 98 1988 19 90.111989 20 88.39 1990 21 85.3 1991 22 84.6 1992 23 85.08 1993 24 83.98 1994 25 83.35 1995 26 83.07 1996 27 83 199728 82.63 1998 29 82.61 19993082.61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71016 R Square0.758669 Adjusted R Square 0.75005 标准误差 5.471074 观测值 30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Lower 95% Intercept113.28942.048768 55.296333.85E-30109.0927 X Variable 1 -1.08273 0.115404-9.382083.86E-1-1.31913Y=-1.0827X1+113.29204060801001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原始数值预测值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且掌握了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以及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需求作业
式中:
K——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一般取K=3%~4%。计入道路、沟渠、林带面积计算出总面积。
2.蔬菜地面积(基本思路与上面一致,计算毛面积时的考虑因素不同)
(1)确定蔬菜内部需要量(V)。
(2)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3)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W=V/(1—P)
(5)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种植面积(S1)
S1=W/( )
式中:
A——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各类大田作物的总产量(W)除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即为种植面积(S1)与复种指数(A)的乘积。S1∙A=W/
即:W1=W-W2(W1为人工种植饲料量,W2为其他饲料来源量);
(4)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A为复种指数
S1=W1/( )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8)确定果品作物总产量(W)。W=V/(1—P)
(1)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据各类牲畜平均先进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2)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饲料总需要量(W)。
(3)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W2)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菱藤、落叶)、野生饲料资源(如苋菜、跟头、水萍、水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糟、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
(6)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9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支出构成会发 生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每增10个百分点将 增加间接粮食消费4300万t。
(4)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4年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中最高收入组的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分别相应高于平均值5.llkg、l.59kg、 3.82kg、1.60kg。由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 仍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并将逐步、 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消费。
18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式中:A为复种指数。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式中:S2为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hm2);S1为饲料 作物种植面积(hm2);n为饲料作物轮作中田区总数;n 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 式中:K为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净面 19 积比重,一般取K=2%~3%。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一、土地需求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三、土地需求预测
7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1)人口增长 据有关部门研究,21世纪的前10年,年平均增加人 口在1000万左右。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人口可达14亿 (13.94亿~14.3亿)、2020年达到15亿(14.7亿~15.4 亿)、2030年达到16亿(15.3亿~16.3亿)。2050年达 到16亿,此后可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认为,2007年我国“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 388公斤”。每增加1亿人增加口粮3880万t。预测中人均 粮食占有量参数2010年为395kg,2030年保持400kg,认 为基本可以满足消费。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指导》(1)
一名词解释1.层次分析法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3.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4.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就是建筑总面积和用地总面积的比率5.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6.农地整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7.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
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
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8.土地土地的原意: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9.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内容
9
3.6.2 人口预测
2)城乡人口预测
城镇人口是指城市、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常住人口。乡村人口 是指村庄、集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一般不计入城镇与乡村人口, 但在确定建设用地规模时应予以考虑。
新建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镇的
18 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
19
20
1)城镇:用地定额指标概算 法
按上述公式分段或逐年确定K值计算。 ──因建设重大项目引起人口变动的,可按劳动力带眷系数法,
即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计算人口机械增长。
7
8
受资源、生态条件严重制约的,应按环境容量法确定适宜的人 口规模。
式中:PMAX ──城市的极限人口;PIMAX──自然资源、生态条件供给能 力和某项基础设施支持能力的最大值。
2)城镇人口预测
13
3.6.2 人口预测
2)城镇人口预测
(3) Logistic模型
逻辑斯谛曲线能够比较适合地反映国家或区域城镇人口的增殖规律,那么如 何运用这曲线进行城镇人口的发展预测呢?
这一规律的描述,即城镇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后来由比利时数学家维哈尔斯 特(Verhulst)归纳提炼成一般的数学表达式。
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内容
1
3.6.1 概述
1)预测的程序
确定预测目的 —→ 制定预测计划 —→ 收集基础资料 —→ 检验现有资料 —→ 实施预测过程 —→ 分析预测误差。
2)预测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至今所采用的预测方法达150多种,其中 常用方法15—20种。大致可分为三类:1、定性预测。2、定量预测。 3、综合预测。
第7-9章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预测讲解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 势,测算未来某个时点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 1、部门预测法 ○即用计划 生育主管部门人口发展规划预测的成果,(预测数据较为可靠且易于取得)但其人口发展规划有时只提供总人口预测,缺少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预测。 ○以上述总人口数量作为总的控制指标,然后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进行预测。 ⊕城镇非农业人口可参照城镇部门规划成果,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发展趋势,预测出不同规划阶段人口数量。 ⊕农业人口预测数可直接用总人口数减去城镇非农业人口数求得。 ○例如:某县1997年总人口数为44.22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为6.5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2%。根据近年人口资料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以0.32个百分点增长。按此速度发展,到2010年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88%。根据总人口预测到2010年 为50.10万人,则城镇非农业人口为9.46万人,农业人口预测数为40.64万人。
例如:若已知某集镇2001年年底人口数为2000人,其中基本人口数为1 000人,根据该 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估计2005年基本人口将增加800人,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为15%,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则该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为:
p 1(1000.0158000.4) 4000
可取自然普查资料,也可根据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确定。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数是指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确定方法很多,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等。 例如:某市以1998年末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基数向上调查9年,即1990-1998年,设各年为 x ,每年度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 Y ,并确定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指的是什么
⼟地利⽤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指的是什么⼟地利⽤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内容丰富,不同级别区域的⼟地利⽤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
但⼀般来讲,⼟地利⽤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个⽅⾯的内容:(⼀)⼟地利⽤现状分析通过⼟地利⽤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地利⽤基础数据,分析⼟地利⽤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地利⽤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地利⽤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地利⽤特点和⼟地利⽤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地利⽤问题。
(⼆)⼟地供给量分析科学地评价⼟地质量是编制好⼟地利⽤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地质量评价资料。
在⼟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区域建设⽤地(城镇、⽔利、交通、特殊⽤地等)利⽤潜⼒和农业⽤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利⽤潜⼒进⾏测算。
同时对未利⽤地的分布、类型、⾯积进⾏分析,评价未利⽤⼟地适宜开发利⽤的⽅向和数量。
(三)⼟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地资源数量、质量、⾃然和社会条件,由各⽤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地变化预测报告和⽤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地需求量和农业⽤地需求量进⾏具体预测。
(四)确定规划⽬标和任务在⼟地利⽤现状分析和⼟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标和基本⽅针。
(五)⼟地利⽤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标和⽤地⽅针,对各类⽤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综合平衡,依据⼟地利⽤调整次序和⼟地利⽤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法,合理安排各类⽤地,调整⽤地结构和布局。
统筹协调⼟地开发、利⽤、保护、整治措施,拟定重点建设项⽬⽤地布局⽅案,⼟地整理、⼟地复垦和⼟地开发⽅案,以及区域⼟地结构调整⽅案。
根据区域⼟地利⽤调整指标和规划分区,结合区域⼟地利⽤现状、⼟地资源潜⼒和经济发展⽬标,在与部门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分解下达下⼀级规划各类⽤地的控制性指标,为编制下⼀级规划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利用现状述评: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总结全辖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4.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5、土地整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率的良性循环。
6、土地利用区:土地利用区系指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是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依据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与布局的要求,划分出的土地主导用途相对一致的区域。
7、居民点: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制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用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类。
8.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9、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10.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学选择题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 。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 A 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A 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B 。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B 。
A、15万亿B、18万亿C、20万亿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B 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B 。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B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 C 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 B 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 C 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A 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A 集中配置的场所。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一、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1.定义: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就是依据某地区多年的建设用地相关资料、人口环境资料、经济 资料等,借助一定的预测方法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动态变化进 行预测。 2.目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目的是在构建合理建设用地结构条件下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以 促进建设用地可持续合理利用,也为政府调控建设用地提供理论依据。 3.意义:对于本项目,进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可以得到泰山区一定时期内各类建设用地增 长趋势及其需求量,为本项目后期模型建造提供依据,从而为下一步的建设用地规划做好基 础。
-5.41218 -20.87418 -30.54578 -20.59602 -29.05489 -20.50250 -27.04952 41.02300 42.33314
-0.46233 -1.76095 -2.53135 -1.64977 -2.28322 -1.55972 -2.01530 2.83816 2.85506
1170.64001 1185.39001 1206.69995 1248.42004 1272.54004 1314.50000 1342.20996 1445.41003 1482.73999
1176.05220 1206.26419 1237.24573 1269.01607 1301.59492 1335.00250 1369.25948 1404.38703 1440.40685
现以武汉市为例,分别运用指数模型、 logistic 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和二元线性回归 模型,预测了武汉市 2010、2015、2020 年三个时点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通过 优化组合,确定四种预测方法在优化组合模型中的权重系数,得出了优化组合模型的预测结 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组合模型对武汉市的建设用地增长趋势进行了更好的模拟。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概念1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概念、问答、填空)一、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水平建筑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城镇体系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承载潜力土地质量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第一章测试1.土地利用系统由多系统复合而成,其中不包括哪个子系统()答案:循环系统2.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三大程序包括()答案:准备工作;规划实施;编制规划3.土地具有多种特性,如资源特性、资产特性、生态特性、工程特性等。
()答案:对4.土地是由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系统。
()答案:对5.规划是对事务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不包括()答案:土地位置差异2.按物质形态划分,地租可分为()答案: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3.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4.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5.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是()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答案: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答案:对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答案:对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___与___答案:null第四章测试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权属调查3.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答案:对4.土地垦殖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预测土地供给和需求,以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的分析角度,探讨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问题。
一、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分析土地供给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供给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1.1 基于历史数据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土地供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地供给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历史数据无法完全反映未来的土地供给变化。
1.2 基于经济发展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经济发展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方法。
它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建立经济发展模型来预测未来土地供给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模型的建立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数据支持。
1.3 基于空间规划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空间规划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
它将城市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建立空间规划模型来预测未来土地供给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模型的建立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数据支持。
二、土地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土地需求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合理预测土地需求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科学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1 基于人口增长模型的土地需求预测模型基于人口增长模型的土地需求预测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地需求情况。
土地需求量预测
➢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S3 S2(1K)
K----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 , 一般取2%----3%。
③ 蔬菜地面积
➢确定蔬菜内部需求量(V) ➢确定蔬菜商品率(P) ➢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YF )
➢确定蔬菜作物种植面积(S1)
=(80万人×140kg/人)/(30000 kg/hm2×2) =0.1867万hm2 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024万hm2+0.256万hm2+0.1867万hm2 =1.4667万hm2
2.园地用地需求量预测 ① 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V)
② 确定果品商品率(P)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 合表1的规定。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水平(平方米/ 人) ≤60.0 60.1~75.0
75.1~90.0
90.1~105.0
105.1~120.0
>120.0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允许调整幅度(平
指对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类用地规模及其动态变 化所作的测算。
二 粮食需求量预测
1.粮食需求量预测的思路 ➢ 人口增长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2.人均粮食需求量 3.粮食需求量 ➢ 口粮 ➢ 饲料粮(肉1:4;蛋1:2.5;鱼1:0.8;奶1:0.3) ➢ 种子用粮 ➢ 工业用粮 ➢ 损耗及其他用粮
2.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相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3-93),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
土地耕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耕地需求量预测-----------基于回归分析法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班级:2013009姓名:x学号:201300926指导老师:x目录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2)1. 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2)2. 由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2)3.进行耕地预测: (4)二、回归预测法: (4)(一)回归分析概述: (4)(二)一元线性回归: (4)1.绘制散点图: (4)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5)3.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检验: (6)1)拟合优度检验(R2) (6)2)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8)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9)4.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9) (10)(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建立回归模型: (10)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11)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13)(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13)(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15)(3)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16)三、总结: (18)耕地需求量预测根据下表进行该地2016年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一:仅根据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二:对耕地面积和人口做回归分析方法三:将耕地面积与人口、粮食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做回归分析(本方法不用计算耕地需求量,只列出方程并检验即可)以上三种方法在EXCEL或MATLAB软件中完成,要求步骤完整,排版清晰。
表1:基本资料一、趋势外推预测法:概念: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 t=f(t)。
已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
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值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1.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历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呈递减趋势且年变化增减幅度大致相等,所以拟合方程为直线方程y=a+bx。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比较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的科学性。
目前,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指数平滑法、时序回归预测模型法、时序趋势预测模型法和时序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法。
以往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多采用简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预测方法,而系统模型运用较少,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理论依据的缺乏,导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精度不高,不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
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比研究四种常用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的原理与优缺点,并实证研究筛选出精度较高的数理模型,科学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预测方法及原理(一)趋势预测法。
趋势分析法称之为趋势曲线分析、曲线拟合或曲线回归,它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也最为常用的定量预测方法。
它根据已知的历史资料拟合一条曲线,使得这条曲线能反映事物本身的变化趋势,然后按照这个变化趋势曲线,对要求的未来某一点估计出该时刻的预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时间序列趋势预测法,它的自变量为时间T,因变量Y为拟合值(在样本范围内的)或预测值(在样本范围之外的),与实际值之差为拟合误差或预测误差。
趋势预测法常用的趋势线方程有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和指数方程。
若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减大致相同,可配合直线方程Y=a+bX,用最小二乘法导出标准方程组;若建设用地面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大,前后期小,可配合二次曲线方程Y=a+bX+cX2;若建设用地面积的逐期增减率大致相同,可配合指数方程Y=ABX,进行指数曲线配合,先将指数方程式化为对数形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a,b。
(二)回归预测方法。
回归分析法(又称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研究,探索经济、社会各有关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并根据对规划期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来推算未来的土地利用量。
土地规划各章节客观题库
第一章绪论填空1.土地具有下列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
2.土地具有物质的自然性、数量(面积)的有限性、质量(沃度)的差异性、利用的可持续性、位置的空间性、属性的两重性的特性。
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主要有土地供需的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4.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全面系统地应用区位理论作为指导,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也、建筑业、商业和金融业以及文化卫生教育部门,以谋求在一定量投入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
5. 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填空1.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2.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
3.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应把商业用地、居住用地规划位于或接近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上。
4. 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5.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
6.人地协调论是以对立统一规律和物质统一性原理作为坚实的哲学基础。
7.人类利用土地就有必要在土地上投放劳动、物资,以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劳资数量来评估土地集约度。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填空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的特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土地了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1)确定果品内邵需婴量(V) 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3)确定果品总产量(W) 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YF) 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 6)确定果园面积(S2)
式中:K1为果园内林带、道路、沟渠占果园总面积的比 重,一般取K1=10%;K2为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比重, 一般取K2=15%。此面积不包括苗圃在内。 23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1)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 据各类牲畜平均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2)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 饲料总需要量(W)。 3)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菱 藤、落叶)、野生饲料资源(如苋菜、根头、水萍、水 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糟、 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即 W1=W-W2 式中:W1为人工种植饲料量;W2为其他饲料来源量。 4)确定的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一、耕地需求量
3.蔬菜地面积 1)确定蔬菜内部需要量(V) 2)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3)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4)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5)确定蔬菜作物种植面积(S1)
20
一、耕地需求量
3.蔬菜地面积 6)确定蔬菜轮作地净面积(S2) 根据蔬菜地面积(S1),并考虑蔬菜增产、培养地 力、调节劳动力和饲料供应等因素,制定蔬菜轮作方案。 其中尽可能安排一些轮作作物
12
三、粮食需求量
(2)饲料粮 包括生产动物性食物所需要的饲料用粮和役畜所需 要的饲料用粮两部分。城镇居民目前人均肉类消费量 24.33kg、蛋9.68kg、鱼8.53kg;到2030为40kg、20kg、 20kg;农村居民由目前人均肉类消费量13.12kg、蛋 3.224kg、鱼3.06kg,到2030为30kg、15kg、15kg。对 奶的消费量可从目前人均5kg,到2030年上升到30kg。 关于饲料用粮的折算比例,可采用肉类比为1:4、蛋料 比为1:2.5、鱼料比为l:0.8,奶料比为l:0.3,据此 测算生产所需动物性食物的饲料用量。
26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27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1.指标概算法 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用地指标或按耕 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总人口 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居民点内居住用地面积,再按居 住区与生产区占地比来推算生产区面积,两者相加即为 居民点用地面积。 依据人均用地定额指标(J2)(70-110平方米)计算 居民点用地面积 Z2=N*J2 式中:Z2为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为规划人口数;J2 为人均用地指标。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一、土地需求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三、土地需求预测
14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耕地需求量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三、副业用地需求量 四、渔业用地需求量 五、林地需求量
15
一、耕地需求量
耕地需求量包括大田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绿肥和特种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需求量。 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 大田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作物和特 种作物等,现以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预测程序如下: 1)确定粮食作物的内部需求量(V) 2)确定粮食作物的商品率(P) 3)确定粮食作物的总产量(W) 4)确定粮食作物加权平均单产(YF)
18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式中:A为复种指数。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式中:S2为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hm2);S1为饲料 作物种植面积(hm2);n为饲料作物轮作中田区总数;n 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 式中:K为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净面 19 积比重,一般取K=2%~3%。
2
一、土地需求
土地的需求(the demand for land)就是指 人们利用土地从事各种生产与消费的活动,以维 持其生存。
3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决定土地需求程度的因素: ①人口密度或人地比例这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人们 对土地需求程度的最好标准。 ②人们利用土地的知识影响对土地需求程度。 ③土地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对土地的需求。 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直接影响对土地需求。
9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支出构成会发 生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每增10个百分点将 增加间接粮食消费4300万t。
(4)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4年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中最高收入组的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分别相应高于平均值5.llkg、l.59kg、 3.82kg、1.60kg。由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 仍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并将逐步、 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消费。
28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2.数学模型法 应用建设面积及其影响因素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建筑面积作为因变量(Y),人口(X1)和国内生产总 值(X2)作为自变量,如 Y=-39469.18+191.78X1+3.831X2(R2=0.91845) 据以预测规划年建筑面积。应用建设容积率序列数 据,建立此时间为自变量自回归模型,如 Y=0.201666+8.285X(R2=0.928585) 据以预测规划年建筑容积率。在此基础上测算建设用地 面积(即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
4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就是指对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 各类用地规模及其动态变化所作的测算。 通常采用的方法思路是以人定地模式,即依据远 景规划人口数和人均实物消费水平,测算实物消费总 量,再以单位土地的生产力来除,即可得到某项消费 所需占地量。
5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二、人均粮食需求量 三、粮食需求量
6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粮食总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 粮食需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许多因素都带 有不确定性。一般来讲,粮食需求量主要的影响因 素有:人口增长和城乡人口结构、食物结构的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动物性食物需求等。 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认为,2007年我国“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 量388公斤”,
7)确定蔬菜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1+K2) 式中:K1为蔬菜轮作地上林带、道路、沟渠用地占蔬 菜轮作地净面积比重;K1=5%~7%;K2为温床、温室占 地面积占蔬菜轮作地净面积的比重,K2=2%~3%。
21
一、耕地需求量
4.耕地需求量 1)确定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比例简称粮经比,如取粮 食占用耕地比重为87%、83%、80% 2)计算粮食占用耕地面积 粮食占用耕地面积=粮食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2)/ 粮食占用耕地比重(%) 3)供选方案 根据测算形成不同方案,如规划人口数(A1、A2、 A3),人均粮食需求量(B1、B2、B3),单位面积产量 (C1、C2、C3),粮食自给率(D1、D2、D3),粮经比例 (E1、E2、E3),预测耕地最低需求量。
10
二、人均粮食需求量
研究证明,人均粮食需求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它的 收入的变化,确立人均收入与人均粮食需求量之间的定 量关系就成为预测粮食总需求量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一般采用: 选定某一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并确定在 这一时期这些区域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数据, 作为横截面资料,建立人均收入与人均粮食需求之间的 函数关系,最后把这种函数关系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关 系”,并据此预测任一区域未来的人均粮食需求量。
24
四、渔业用地需求量
凡水深1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水面(包括池 塘、水库、湖泊)均可作为渔业生产用地,在可能需求量
林业基地规模大小,主要决定于国家的需要和客观 条件的可能。根据林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南方各省中, 凡有大片宜林地的地方都要积极地建立用材林基地。 确定林业用地面积,需要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平均单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地方用材自给水平、主 伐年龄和轮伐期、年伐量,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 定。
29
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3.需求推算法 根据规划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 H=(N/P-F0)·n/2·d·e
式中:H为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N为规划目标 年农村人口数;P为户均人口数;F0为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n 为规划年限;d为规划期间建房户所占比例;e为每户宅基地占 地定额标准。
8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是粮食需求增长的新动因,由城乡居民的恩 格尔系数的不同,1996年分别为48.6%和56.3%,将对 粮食的间接消费产生影响。 据研究,城镇化水平每上升l个百分点,粮食间接消 费就会相应增加 1054 万 t 。目前学术界相对一致认为, 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50%左右,城乡人口比例, 到2030年将由目前的 3:7逐步发展为5:5,届时对粮食 的间接需求量将达到4.1亿t。
13
三、粮食需求量
(3)种子用粮 1990种子用粮约为2260万t,2000~2030年均以 1500万t计算。 (4)工业用粮 资料表明,酒类用粮为1kg白酒耗粮2.5kg,1kg啤 酒耗粮0.2kg,2000年工业用粮以3000万t计算,以每10 年递增1000万t计算,预计2030年上升至6000万t。 (5)损耗及其他用粮 1996年粮食在储存、运输中的损耗为610万t,约占 当年粮食产量的14%。测算时拟每年200亿kg作为损耗 及其他用粮的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