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政治行为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政治行为

第十章政治统治

1.精英统治理论的基本脉络是什么?

答:(1)精英统治论的起源

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其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帕累托和莫斯卡。

(2)精英统治论的观点

精英主义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或管理专长同样可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

精英统治论的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实际上是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概念。而且“经典的精英主义”认为,人民主权论中的民治思想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直接行使统治权。

2.如何认识多元主义的统治理论?

答:(1)多元主义理论的实质

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多元主义理论的观点

现代多元民主主义者认为,在现实国家中,国家的统治权或为寡头所有,或为众多的利益团体所分享。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民主的实际意义就是权力为众多的自治团体所分享。社会集团之间通过不断竞争和妥协来获得对国家的控制权,但谁也不能垄断国家权力。国家被认为是独立于市民社会之外的政治组织,它代表全社会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工具。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要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国家应该保证社会各集团和阶级之间的竞争有序和公正地进行。而当竞争性的集团之间发生冲突时,若国家之外的机构解决不了,政府的官员则可凭借政府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独有控制来运用其最高权力。

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新马克思主义统治理论流派有哪些?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新马克思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张一种自由社会主义,并以此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又分为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①米利本德认为,尽管多元民主理论很巧妙,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不过时,因为即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仍然是一个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阶级,它凭借经济权力把国家作为统治社会的强制机器。

②在米利本德看来,国家虽然是阶级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但是国家的行动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国家的自主

性是相对于统治阶级而言的。

(2)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是把某一研究对象当做一种结构整体,是各种要素的关系组合,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普朗查斯认为,由于社会阶级的不平衡性而导致了社会形态的不平衡,国家就是要维护社会形态的平衡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统治理论是什么?

答:(1)政治统治的本质

①国家既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大规模社会分工的出现。分工使专门掌握管理公职的特殊阶级出现;同时,专门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构也出现了。这两方面的专门化,使得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化;当社会因分工发展而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各个阶级,其中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独自全面掌握社会职能时,社会职能也就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在原始社会,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风俗与习惯;而当社会职能变成对社会的统治时,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公共权威,即国家权力。

②国家是在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并上升为社会统治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社会职能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处理公共事务。若社会职能得不到充分履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就没有保障,因此,社会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③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是存在于阶级对抗社会中处于主事地位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

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2)统治秩序的确立

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①暴力后盾。在统治过程中,统治阶级首先依赖的是国家机器,即军队、警察、法庭和官僚机构等。

②制度建设。统治阶级依赖的暴力后盾是为了确立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格局,这种政治格局就是制度。

③法律建构。制度的运转经常表现为法律规定。法律是掌握国家管理权力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把现存的统治关系固定化的形式,是统治阶级达到利益普遍化目的的最好手段。

④实现法治。首先,法治意味着正常的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或压倒一切的地位,排斥专制、特权甚至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其次,法治意味着所有政党、团体都必须平等地服从宪法与法律。

5.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经济增长与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关系?

答:每一种政治秩序建立后,统治阶级都要力图使这种秩序获得合法性,以较少的精力和行政费用使自己的统治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在现实政治中很少有仅仅依靠强制力量进行统治的政权,各种“非纯粹”的强制统治形式都要以合法性为基础,或者迟早要获得合法性。

(1)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

①在现实的政治统治过程中,合法性的获得首先依赖于一定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