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闺房记乐》比较阅读答案
《童趣》(练习、答案)
《童趣》练习一.《童趣》作者是代文学家,选自。
二.解释加点或画横线的词语。
1. 项.为之强.2. 徐.喷以烟3. 素帐4.怡然5.鹤唳.云端6. 凹者为壑.7. 盖.一癞虾蟆 8. 方.出神 9. 鞭.数十10. 驱.之别院 11.怡然自得三.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时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忆童稚时2、之故时有物外之趣驱之别院3、观作青云白鹤观昂首观之4、以以丛草为林徐喷以烟5、其蹲其身必细察其纹理6、为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五.简答题:1.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
2.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3.作者是凭借什么在这些不起眼的事物中得以“怡然自得”的?《童趣》练习答案一.《童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二.解释加点或画横线的词语。
1. 项.为之强.颈,脖颈;通“僵”(僵硬)2. 徐.喷以烟慢慢地3.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4.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5.鹤唳.云端鸟鸣6. 凹者为壑.山沟7. 盖.一癞虾蟆原来是 8. 方.出神正 9. 鞭.数十鞭打(动词)10. 驱.之别院赶、驱逐 11.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三.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余忆童稚时时候2、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的驱之别院它(指癞虾蟆)3、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观昂首观之观看4、以以丛草为林把徐喷以烟用5、其蹲其身自己必细察其纹理它的6、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童趣阅读答案(通用5篇)
童趣阅读答案(通用5篇)童趣阅读答案(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特别的多,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童趣阅读答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趣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10分)【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沈复《童趣》)【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4分)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③与友期行:④入门不顾: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2分)A、仰头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②渐渐地③商定④回头看小题1:(2分)B小题1:(4分)①(我)观察细小的东西肯定要认真观看它的纹理。
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学问,重点考查同学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把握状况,意在引导同学加强注意文言基础学问积累)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需重点把握。
①通“僵”,僵硬②渐渐地③商定④回头看小题2:B、助词,的。
《童趣》阅读答案15篇
《童趣》阅读答案《童趣》阅读答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童趣》阅读答案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2分)(1)余忆童稚时(zhì )(2)见藐小之物(miǎo)(3)拟做(nǐ)(4)怡然称快(yí)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1)张目对日(太阳)(2)昂首观之(抬,仰)(3)鹤唳云端(鸟鸣)(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小题5:用原文填空(3分)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3分)参考答案: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小题1:(1)日(太阳)(2)昂(抬,仰)(3)唳(鸟鸣)(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2分)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总领全文(2分)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小题1:略(3分)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
“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童趣》阅读试题及答案
《童趣》阅读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A),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B),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A:
B:
(1)项为之强:()
(2)方出神:()
(3)徐喷以烟:()
(4)鞭数十:()
(5)素帐:()
(6)盖:()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A: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2、(1)径,脖颈(2)正、正在(3)慢慢地(4)鞭打(5)未染色的帐子(6)原来是
3、(1)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把土块突出局部当成丘陵,低陷局部当成山沟,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意对即可)。
童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docx
童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7题。
我回忆起童.年时期,能够目视太阳,洞察细微,行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仔细观察其纹理,因此常有物外之趣。
夏H蚊群如雷鸣,我暗自将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翱翔的仙鹤,心中所想,或千或百裸真如鹤一般;抬头仔细观察,颈项不由自主地挺直。
乂将蚊子留在素帐中,缓缓喷烟,使它们在烟雾中飞舞,犹如青云白鹤,果真如鹤鸣于云端,令我欣喜不已。
我常常蹲在土墙凹凸处,花台杂草丛生处,使自己与台面平齐;定神细行,将杂草视作林木,将蚊虫视作走兽,将凸起的土砾视作丘陵,凹陷的视作沟壑,神游其中,乐在其中。
有一日,我看见两只虫在草间搏斗,正看得入神,忽然出现一只庞大的物体,好似能拨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伸出舌头一吐,那两只虫便尽数被吞食。
我年幼无知,正出神之际,不禁大吃•惊。
定下神来,我捉住那只蛤蟆,鞭打数卜下,将它赶到别处。
1 .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项为之强:颈部僵硬(2)鹤唳云端厂鹤鸣于云端2 .本文中的两个成语及解释: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 .翻译句子:⑴夏日蚊群如雷鸣,我暗自将它们比作∙群在空中翱翔的仙鹤。
(2)心中所想,或干或百,果真如鹤一般。
4 .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定神细看,将杂草视作林木,将蚊虫视作走兽,将凸起的上砾视作丘陵,凹陷的视作沟壑,神游其中,乐在其中。
5 .本文的中心句:我回忆起童年时期,能够目视太阳,洞察细微,看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仔细观察其纹理,因此常有物外之趣。
6 .第四段中:“庞然大物”指的是癞蛤蟆,”所拔的山”指的是杂草,”所倒之树“指的是杂草。
7 .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我能目视太阳,洞察细微,仔细观察微小事物的纹理。
从中我得到启示,即要保持童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所在,这对于我后来成为文学家也很有帮助。
8 .余忆时能张目对日,明目秋亳,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闺房记乐的阅读答案
闺房记乐的阅读答案【篇一:2015-2016年第一学期扬州市江都区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p> 2015.11一、积累与运用 (共 3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面正确的一组是(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莘莘学子,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帅气的容貌,但我有不....服输的精神和意志。
b、凡是来到扬州的游客逢人便会津津乐道地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不虚此行!” ....c、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d、酒后驾驶导致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c.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问题交换了意见。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4、下列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b.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出一本。
c.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d.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幅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我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童趣 阅读答案(最新)
童趣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项为之强()(2)为之怡然称快()(3)以虫蚁为兽()3.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私拟作/群鹤舞空2.(1)同“僵”,僵硬(2)安适、愉快的样子(3)当作3.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似的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意对即可)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5.因为这只癞蛤蟆吞掉了我观兴正浓的二虫。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童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1: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得意。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6分)(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3分)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不觉呀/然惊恐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D.使之/冲烟而飞鸣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6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认真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缘由是什么?(4分)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小题1:(1)通“僵”,僵硬(2分)(2)正(2分)(3)用鞭打(2分)小题2:B(3分)小题3:(1)我见到微小的东西,肯定要认真观看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3分)(2)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吃掉。
小题4:由于喜爱自然,喜爱生活,擅长观看且观看细致,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
(4分)小题1:试题分析:同学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精确。
《童趣》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童趣》阅读测试题及答案童趣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题目一阅读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天,小明和小强去公园玩。
他们看到一个大水池,池子里有很多鱼在游来游去。
小明说,“我知道怎么抓鱼,我们可以用网把它们捞上来。
”小强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们找来了一个渔网。
他们拿着渔网,站在池边,开始试图捕捉鱼。
但是鱼太聪明了,一看到他们就游得更快了。
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抓了两条鱼。
小明和小强都觉得这个结果太不理想了。
他们开始思考其他的方法,突然小明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用面包来引诱鱼。
”小强觉得这个主意可以一试,于是他们赶紧去买了一些面包。
他们把面包撕成小块,扔到水池里。
很快,鱼就被面包的香味吸引了过来。
小明和小强迅速撒上面包渣,待鱼来到面包附近时,迅速合上网,捕捉到了很多鱼。
问题:小明和小强最开始想用什么方法来捕鱼?A. 用网把鱼捞上来B. 用面包引诱鱼C. 用手抓鱼D. 用罐头饲料喂养鱼答案:A. 用网把鱼捞上来---题目二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小华喜欢画画,他的家里有一些画笔和颜料。
有一天,他的朋友小明来找他一起去公园玩,小华答应了。
他们到了公园,看到了一块大草坪。
小明突然说:“我们可以在这个大草坪上画画。
”小华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于是他们买了一些彩色粉笔。
他们拿着彩色粉笔,来到草坪上,开始画画。
小华用红色的粉笔画了一颗大太阳,小明用蓝色的粉笔画了几朵云彩。
他们非常开心,画了很多美丽的图案。
问题:小华和小明在公园里用什么东西画画?A. 画笔和颜料B. 彩色粉笔C. 铅笔和橡皮擦D. 油画棒和画板答案:B. 彩色粉笔---题目三阅读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小华的家有一片果园,里面有很多果树。
小华经常去果园玩,他最喜欢吃梨。
每次当梨成熟的时候,小华都会在果树下等待,然后摘下几个梨,洗净后就可以吃了。
有一天,小华看到一只小松鼠也在果园里。
这只小松鼠看到了小华摘下的梨,也想尝一尝。
它跳到了树上,试图摘梨吃。
【古诗文阅读】《童趣》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童趣》及答案【广西南宁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0分后)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马营镇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阔步观之,项为之弱。
又领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并使其跳烟之句,并作青云白鹤观,果例如鹤唳云端,悠悠表示慢。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到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存有庞然大物,母母倒树而去,砌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幼,方由涅恩,不觉呀然惊愕;神定,捉住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改至其家b.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c.徐喷以烟清风徐来d.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以下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后)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b.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恳请从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将“夏蚊成雷”M18x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赢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约,表现力弱,“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作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4分后)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⑵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答案】13.c【解析】c中“徐”意思都就是“慢慢的”;a中“余”前一个就是“我”,后一个就是“剩的”;b中“弱”前一个通“僵”,笨拙,后一个“强悍”;d中“观”前一个就是“观赏”,后一个就是“景观”。
14.b【解析】a中“之”前一个就是“的”,后一个就是“它”;c中“然”前一个“…的样子”,后一个“那么,既然这样”;d中“以”前一个就是“把”,后一个就是“指出”。
【初中阅读指导】《童趣》课后习题及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童趣》课后习题及答案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
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反问必须放到学生基本章句后答题(参考答案见到“课文研讨”),教师必须擅于鼓舞学生讲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
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表述词语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
⑴项为之弱⑵果例如鹤唳云端⑶以丛草为林⑷兴正浓⑸方出神⑹驱之别院2、下面的词语大多做为成语留存在现代汉语中,表述时何不使用讲诉大意的办法。
示例:悠悠表示慢(高兴得连声喝彩)。
⑴明察秋毫:⑵怡然自得:⑶庞然大物:⑷夏蚊成雷: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初学文言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
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置此题需有多种方式:或大二课文数遍后使学生试解;或在堵塞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没用使学生在复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1、⑴项(脖子、颈项)为之弱。
⑵果(果真)例如鹤唳云端⑶以丛草为林(树林)⑷兴(兴趣)正浓⑸方(正)由涅恩⑹驱型(赶着、驱赶)之别院2、⑴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⑵怡然自得(见到“注解”)⑶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⑷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鸣叫跟雷声一样,这就是生硬的整体表现方式)三、背诵全文诵读此文,须上节得恰当并粗知内容大意。
【最新】(三)阅读《童趣》,回答问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三)阅读《童趣》,回答问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阅读《童趣》,回答问题及答案读《童趣》,回答问题。
(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项为之强()鞭()数十盖()一癞虾蟆方()出神【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2分任选一句翻译)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课文一共回忆了自己儿时哪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小题4】、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2分)答案【小题1】同“僵”,僵硬;鞭打;原来;正在。
【小题1】①夏天的蚊子叫声像打雷,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②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
【小题1】观蚊飞;观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
【小题1】示例:首先应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一切,无不蕴藏着难以察觉的妙处,惟有仔细观察才会有独到的发现。
其次要善于联想与想像,超脱于世俗之外,寻找乐趣。
解析。
《童趣》阅读答案
《童趣》阅读答案《童趣》阅读答案《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童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阅读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_______(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童趣》阅读答案1、通“僵”,僵硬被鞭打2、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3、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4、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童趣》作者简介沈复(1763年—1826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童趣》等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童趣》译文我回忆幼稚的童年时,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观察最细微的事情,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沈复《童趣》原文翻译简析及阅读答案
沈复《童趣》原文翻译简析及阅读答案篇一:《童趣》阅读附答案《童趣》,完成小题。
〔11分〕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
〔4分〕〔1〕项为之强〔〕〔2〕徐喷以烟〔〕〔3〕见藐小之物〔〕〔4〕果如鹤唳云端〔〕【小题2】翻译以下文言语句。
〔2分〕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本文段写了哪些“物外之趣〞?〔2分〕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湖水斜阳流云答案【小题1】〔1〕同“僵〞,僵硬〔2〕用〔3〕的〔4〕鸟鸣【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党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将蚊子冲烟飞鸣看作是鹤唳云端的景象。
【小题1】略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方“强〞为通假字。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在翻译文言语句的时候,除了注意“故、之〞等重点字之外,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同时哈药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群鹤舞空〞这一景象来概括。
【小题1】此题是一道开放题。
围绕三个词写1/ 1。
童趣阅读附答案
童趣阅读附答案童趣阅读附答案童趣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②项为之强()③徐喷以烟()④作青云白鹤观()2、请翻译下列语句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通“僵”,僵硬③慢慢地④景观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
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
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
(意对即可)4、物外之趣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童趣阅读附答案2《童趣》(共4题,7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闺房记乐》比较阅读答案
《童趣》《闺房记乐》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2分)
【甲】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节选自沈复《童趣》
【乙】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①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仿而效之?”余曰;“虫③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④作俑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选自沈复《闺房记乐》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
②盍(hé):何不。
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
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
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2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以丛草为林()
(3)鞭数十()(4)案头瓶花不绝()
(5)觅螳螂蝉蝶之属()(6)不亦善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3)盍仿而效之?
(4)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4、用一句话概括甲文大意。
5、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参考答案:
1.(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
2.(1)我;(2)当作;(3)鞭打(用鞭子打);(4)断;(5)类;(6)好;
3.(1)把土块碎石突出的部分当作山丘,地陷的部分当作山沟。
(2)我年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地一惊;(3)为什么不效仿它呢?(4)如今恐怕未必有这样懂我心思的人了;
4.写神游山林和鞭打蛤蟆之趣;
5.相同之处:都写的是物外之趣;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童趣;乙文写的是闺房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