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第I卷(满分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诸子百家D、百家争鸣2、龙飞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4、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A、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6、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8、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9、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0、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3分,第三小题5分,第四小题8分,第五小题8分,共40分。

)31.⑴答:民本思想(1分)。

⑵答: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是取信于民(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1分)。

⑶答: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1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1分)。

⑷答:唐太宗君臣吸取隋亡教训,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史实无错误即可,1分)。

32.⑴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1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答:材料四的主张(1分)。

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2分)。

⑷答:材料一的主张(1分)。

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分)33.⑴答:核心是“仁”(1分)。

⑵答:态度: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1分)。

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分)。

⑶答:李贽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1分)。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渐趋衰落(1分)。

.34.⑴答: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1分)。

⑵答:黄宗羲:农工商皆本(1分);雍正帝:重农抑商(1分)。

⑶答: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是历史的进步(1分)。

雍正帝的观点是落后的(1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1分)。

35.⑴答: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1分)。

他的主张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需要,成为秦国实现统一的理论基础(2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综合试题1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综合试题1 含答案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1第I卷(选择题)1.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子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B.具有民本思想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D.强调忠君思想2.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

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A.华夷观念淡化B.武力征伐影响C.儒家思想主张D.文化心理认同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使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

下列属于“另一些人”的主张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天下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4.“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

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

"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6.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

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948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中国古代“仁”的思想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

这一提议最终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如果你要进一步探究“仁”的思想,那么你应查阅的古籍是( )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墨子》解析:选B。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仁”的思想主要是由孔子倡导,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2.法国索邦大学教授、作家格扎维埃·瓦尔特教授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该包括(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解析:选C。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情况。

C项反映了孔子强烈的阶级等级观,是不可取的。

3.以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B。

解题关键是提取匾中的“仁”字,这与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一致,因而选B。

A、C、D三项中的学派没有涉及仁的思想。

解答图片类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选C。

此题以韩非的话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根底知识的考察,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全册考试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全册考试题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印刷术和造纸术 B .火药和指南 C .指南针和印刷术 D .造纸术和火药7、《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2、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 .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 .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①②③④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造成上表科技成果分布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儒家民本思想C. 古代农耕经济D. 手工业发达8、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 8 魏源《海国图志》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图 9 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民主科学图 10 陈独秀《新青年》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6.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95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卷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用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适合的是( )图8魏源《海国图志》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图9严复《天演论》B.优越劣汰、民主科学图10陈C.思想解放、天择、适者生计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议论:书排列甚远之国,指掌局势堪称奇书议论一:“百年喜读樽先兆,万里惊看”;议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据上述议论推测此书应当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老是较有活力的要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可的范围以内,是很难完整如愿的。

”这表示作者重申()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互相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进了C.“中体西用”就是只重申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保护中国体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期间的主流思想给予这样的归纳:“西哲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即是学习了外国本事,保留中国旧习,本事要新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7.“作一政治运,百日新短寿而,但作一更广意上的有其成功之。

”里的“成功之”主假如指戊戌法() A.阻挡了民族危机的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制体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发作用D.了儒家思想正地胡适在其1918年作的《国感》里写道:“不二十年前,那些老力去康有⋯⋯我今天也痛康有,但二十年前康有太新,今天康旧。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由是康有()A.托古改制,行君主立B.学西C.革制度,行民主共和D.救亡9.戊戌法期,湖南《湘》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地球本是物,是中央四旁。

”首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倡议新法 B .鼓舞人向西方学 C .宣科学救国朝念10、中国启发思想家复化“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致”。

表示复宣化的目的是( )A.展近代科技 B.倡议自由同等C.反制迷信11. 7所示1904年日大使枢的一奏折(部分)。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答题卷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考试卷答题卷

.高二《历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答题卷友情提示:⒈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⒉本答题卷共4页,两大题,35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⒊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13分,第三小题5分,第四小题8分,第五小题8分,共40分。

)31.⑴⑵⑶⑷32.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1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4分)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2分)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1分)原因是什么?(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2019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练:专题1、2测评

2019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练:专题1、2测评

专题一、专题二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天法道,道法自然”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强调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孟子的观点,C项是儒家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答案:A2规范的社会秩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史载孔子编订《春秋》时寓褒贬、别善恶,后世僭越者多惧之。

孔子的目的在于宣扬()A.尚贤B.礼治C.“君轻民贵”D.儒法并用解析:A项属于墨家思想,C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

孔子在编订《春秋》时,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立场体现在《春秋》中,其观点的依据是西周的礼治,故B项正确。

答案:B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解析:孔子、墨子和孟子均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主张旨在结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混乱局势,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属于“共同社会背景”。

答案:A4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这句话的寓意不包括()A.“君权天授”B.“屈君而伸民”C.“天人合一”D.“屈君而伸天”解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等信息,反映了董仲舒的“君主受命于天”主张,蕴涵了“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屈君而伸天”的思想,但没有体现“屈君而伸民”的思想观点。

答案:B5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朱熹的理学体系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但以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目的,故A项符合题意;“忠”“孝”“廉”“节”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说明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B.诸侯争霸的现实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地理空间的阻隔2.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3.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

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6.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1-4)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专题一~专题四测试题(本测试题仅在教师书中体现,学生书中没有,仅供教师备用。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同点。

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强调回到小国寡民,孔子强调维护周礼,为政以德,这都是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在这两人的思想中体现不出A项;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孔子的思想。

2.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一观点()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C.体现鲜明的民本思想D.强调了宗族血缘关系【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了孟子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各阶层都要注重“仁”,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故选B项。

3.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墨翟“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答案】 D【解析】“知足常乐”体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兼爱”主张。

5.(2014·南昌三中)“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制天命而用之11.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14.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1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6.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7.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0.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等,几乎人尽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1、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22、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

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2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25、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反映了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26、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察其理。

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

”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27.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2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2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3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A B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C D则天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E F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6分)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2分)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