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学与问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 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 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 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 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 ——爱因斯坦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 问。 ——普列汉诺夫
成就呢?
勤学好问
能者 为师
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 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 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 向他请教。
思考: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 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 开疑团的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 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 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 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 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 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 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 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 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 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 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 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 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 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 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 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
学与问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1.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句子类型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学与问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思考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4.融入生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将课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5.重视课后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强调学与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与《学与问》主题相关的文章,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提问方法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分析,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3.深化认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四)课堂练习
(1)针对知识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交流,分享收获:组织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策略:设置课堂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策略: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1)熟读课文《学与问》,总结课文的主旨,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学习与提问的认识。
(2)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至少三个有深度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所学提问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并记录你的收获。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对语文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但在阅读理解、提问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课文《学与问》的主题有所理解,但在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方面,仍需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需进一步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如《孔子问道》、《牛顿与苹果》等,引发学生对学习与提问的兴趣。
故事简介: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通过故事中的提问与探索,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3.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与提问的重要性。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对于典型问题,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共同提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与问》公开课课件PPT

思考: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 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产生疑问 请教好学 放在心上
亲临现场
A 学了课文《学与问》,你最大的收 获是什么呢?可以先说说,然后再 写下来。 (提示:要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写的时候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情况, 那样会比较具体。) B 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 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想的也写下 来。
哥白尼
从哥白尼的故事,领悟到什么?
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
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 就呢?
勤学好问
能者 为师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 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 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 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 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 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缠着 哥白尼 无影无踪 科学奥秘 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随时随地 能者为师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芳菲 相辅相成 强健有力 翱翔
文章层次: 1、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 也是问来的。” 2、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3、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4、列举沈括的故事,说明要善于把勤学 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总结,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 的习惯。
人们常把 有知识说成“有学 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 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 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 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问的重要意义。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 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 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 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 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 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 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 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什么是学问?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节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3)指导朗读(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3、学习第四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4、学习第三节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
讨论:(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四、课堂小结1、分发“金钥匙”。
(有关问的名言)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学与问 3.doc

学与问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问”的重要性2.学会“问”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学问(齐读)⑴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学识)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⑵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形容人很有学问的成语有很多,你能说几个给老师听听吗?(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2.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很有学问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哥白尼。
(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自由读。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
(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呢?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走近哥白尼。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通过朗读,你认为哥白尼之所以后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什么?(板书:勤学好问)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他的勤学好问的?(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出示段落:(经常:说明他的好奇和好问不是偶然一次;缠着: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3.指导朗读(特别要对问句的朗读进行指导)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5.课件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蒲松龄草亭路问。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孙中山小的时候老师叫他们背书,可老师重来就没有讲过意思,同学们也不感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学与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学与问导读:小学生的最大烦恼就是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接下来我们准备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知识点】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
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贯中西5.有关好问的成语:寻根究底、不耻下问、刨根问底、追根究底6.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幻莫测、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白云苍狗7.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8.写桃花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习题解答】习题2答案: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不但要学会问,还要在问中学,只学不问或只问不学都是不行的,只有勤学好问,善于观察思考,我们才能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不断探索未来的奥秘。
习题3答案:有关“学与问”的名言警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行之。
——《礼记》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对话交流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2.掌握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3.学习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与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对话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和回答方式;2.学习提问和回答的方法;3.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听录音、跟读和朗读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跟读;2.学生按照录音的语调、语速和语音模式,进行朗读。
3. 分析对话交流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1.教师提出一些对话片段,例如:–学生 A:你住在哪里?–学生 B:我住在 XX 小区。
2.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答方式,然后探讨一些问题常见的解答方式。
4. 提问和回答的方法1.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教授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方法;2.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5. 整理信息1.教师提供一些生活材料,例如:–班级同学的家乡;–学生喜欢的运动;–学生喜欢的食物等。
2.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进行小组展示。
6. 示范和实践1.教师进行对话示范,例如:–学生 A:你昨晚做作业了吗?–学生 B:没做,我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学生 A:你写了什么呢?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实践练习,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有很多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地方。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和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掌握节奏和节目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合理调整教学形式和内容。
同时,在课堂时间的安排和使用上,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兰,是我在北京“追梦”时认识的老乡。纵然光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玉兰对我的点点滴滴。
玉兰,你脸盘白净,眉眼清秀,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
入春已快一月之久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为了大家生命的安全,人们依然无法外出感受初春温暖阳光的抚慰。我象往常一样静静地站在窗前,默默地、了有生趣地望着空荡 荡的大街小巷,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壮和苍凉感油然而生。楼下的那棵玉兰树的秃枝上,洁白的花萼像圣洁的精灵在风中独自静静地绽放,又独自静静地飘零,使我情不自禁地堪忧着,看来,我要与这个 春天失约了,又情不自禁地让我深深地思念起与我遇故乡人,口出乡音格外亲
玉兰,第一次遇见你时,你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旁的一家餐厅里做服务员,我刚好跟同事约定在那里见面,然后一起去一家电脑培训机构,学习电脑知识,我和同事聊得正欢,你通过我们的聊天内 容,知道我是江西的,就主动与我打起了招呼。当时,我对你是不屑的,觉得你屈屈一个服务员,卑卑不足道,过来插什么嘴?现在回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可笑,不可一世,真是臊的慌。当时, 你友好地对我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我也是江西的,咱们是老乡”,你说道。我缓缓地回头端详着眼前的你:你个子高挑瘦弱,但白净柔嫩,一双明眸如秋水。我当时就感觉你有几分清水出芙蓉之 相,让人观之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