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定义:确保学生理解一次函数y=kx+b中,k、x、b分别代表的意义,以及k≠0的条件。
-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的直线特征、斜率k的增减性、y轴截距b的几何意义。
3.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学习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绘制其图像,掌握图像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4.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线性方程组、计算斜率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描述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像特点。
其次,在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我应该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次函数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课堂引导,鼓励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举例解释:
-在解析式推导上,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找到两个点,进而求出斜率k和截距b。例如,给出两个点的坐标,通过计算斜率来求解k,再利用其中一个点的信息求解b。
-在图像识别上,难点在于如何区分一次函数图像与其他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别是当图像有部分重合或平行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函数的图像特点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推导,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教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变量与常量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重点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并掌握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路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请t/时 1 2 3 4 5s/千米师:在以上过程中,生:变化的量是时间和路程,不变的量是速度.师:1小时路程为60千米,2小时路程为2×60千米,…,所以t小时路程为60t千米,即s=60t.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都有变化着的量和始终不变的量.二、讲授新课1.每张电影票零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是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如何用含x的式子表示票房收入y元?生:早场收入为150×10=1500(元),午场收入为205×10=2050(元),晚场收入为310×10=3100(元),当售出的票数为x张时,收入y=10x.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变化着的量与始终不变的量?生:有,售出的张数与票房收入是变化着的量,每张电影票的售价是始终不变的量.2.活动一:请大家动手画出一个面积为10 cm2,20 cm2的圆各一个.生:必须先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出半径,再画圆.师:那么它们的半径各是多少呢?生:第一个圆的半径为103.14≈1.8 (cm);第二个圆的半径为203.14≈2.5(cm).师:如果圆的面积为S,怎样表示出半径r?生:r=S π.师:在这个过程中,变量与常量各是什么?生:这里变量是S和r,常量是π.3.活动二:用10 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面积的变化,并记录不同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面积.生1:当长为4 m时,宽为1 m,面积为4×1=4(m2).生2:当长为3 m时,宽为2 m,面积为3×2=6(m2).师:设长方形的长度为x m,如何求出它的面积S?生:当长为x m时,它的宽是(5-x) m,因此它的面积是S=x(5-x)m2.师: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面积是变量,绳子的总长是常量.这些问题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像这种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像这种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三、巩固练习1.购买一些练习本,单价0.5元/本,总价y(元)随练习本本数x 的变化而变化,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并写出关系式.【答案】y =0.5x ,其中x ,y 是变量,0.5是常量.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10 cm ,高h 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S 随h 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答案】S =12×10h =5h ,其中,S ,h 是变量,5是常量. 四、课堂小结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本节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出发,抽象出函数中基本的两个概念:常量与变量,然后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像这样取材于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第2课时 函 数理解函数的概念,准确写出函数的关系式.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中的每个问题都涉及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也随之确定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讲授新课师:观察问题(1)中的表格,时间t 和路程s 是两个变量,但当t 取定一个值时,s 也随之确定一个值. t/时1 2 3 4 5 s/千米60 120 180 240 300 生:是的,当t ,s =300.师:问题(2)也是一样的,当早场x =150时,收入y =1500;当午场x =205时,y =2050;当晚场x =310时,y =3100.也就是说售票张数x 与票房收入y 是两个变量,但当x 取定一个值时,票房收入y 也就确定一个值.师:问题(3)中,当圆的半径r =10 cm 时,S =100π cm 2,当r =20 cm 时,S =400π cm 2等,也就是说…生:也就是说当圆的半径r 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 也随之确定,并且S =πr 2.师:问题(4)中,当长为4 m 时,面积为4 m 2;当长为3 m 时,面积S 为6 m 2;当长x 为2.5 m 时,面积S 为6.25 m 2,也就是说…生:也就是说当长x 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 也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师:当长取定为x m 时,面积S 等于多少呢?生:S =x·(5-x)=5x -x 2.师:像这样,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前面的几个问题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生1:问题(1)中,时间t 是自变量,路程s 是t 的函数,s =60t.生2:问题(2)中,售票数量x 是自变量,收入y 是x 的函数,y =10x.生3:问题(3)中,圆的半径r 是自变量,面积S 是r 的函数,S =πr 2.生4:问题(4)中,长方形的长x 是自变量,面积S 是x 的函数,S =x(5-x).师:其实,现实生活中某些函数关系是用图表的形式给出的,比如说: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y 是x 的函数吗?生:y 是x 的函数,因为在心电图里,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师:很好!再比如说下面是我国的人口统计表,人口数量y 是年份x 的函数吗?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生:是的,教师总结:(再一次叙述函数的定义)像这样,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a 时的函数值,例如在问题(1)中当t =1时的函数值s =60,当t =2时的函数值s =120.在人口统计表中当x =1999时,函数值y =12.52亿.【例】教材第73页例1师:关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我们再来看两个题目.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y =2x 2-5;y =1x +4; y =x +3.生1:对于y =2x 2-5,x 没有任何限制,x 可取任意实数.生2:对于y =1x +4,(x +4)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因此x ≠-4. 生3:对于y =x +3,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因此x ≥-3.三、巩固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 ,正方形的面积S 随之改变.【答案】S =x 2,x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为106 m 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 随这个村人数n 的变化而变化.【答案】y =106n,n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认识了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的概念,并通过两个活动,加深了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学会了确定函数关系式以及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引入新课所设计的一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函数的概念也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的,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19.1.2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1)准确地运用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画出函数的图象.重点函数图象的画法,观察分析图象的信息.难点函数图象的理解,概括图象中的信息.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面是一张心电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师:这个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用式子表示,但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事实上即使对能用函数关系式表示的函数,如果用图形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函数的图象.二、讲授新课师:如何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呢?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又如何?生: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式为S=x2,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0.师:我们如何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S与x的关系呢?既然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系中对应9个点,请大家画出这样的9个点.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描出这样的9个点.师:这个图形上只有这9个点吗?生:不是的,因为x的取值不止这9个,点也就不止9个.师:那么其他的点我们还可以像这样一一地描出来吗?生:不能,因为有无数个点.师:其他的点我们怎样画出来呢?生:…师:其他的点我们不是一一描出的,而是根据这9个特殊点的位置来确定的,也就是用平滑的曲线把这9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教师一边讲一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并要求学生跟着连线.师:这个图形我们就称作是函数S=x2的图象.由于x≠0,所以原点不在图象上,应用空心圆圈表示.教师总结: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的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师:函数图象为我们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函数提供了便利,另外,函数图象也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大家从下面的图象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这天的最高气温是8℃,是中午14点时产生的;最低气温是-3℃,是凌晨4点产生的.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提醒学生从气温的变化趋势上考虑.生2:我知道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师:我们还可以从图象中看出这一天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另外长期观察这样的气温图象,我们还能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三、例题讲解【例1】教材第76页例2【例2】教材第77页例3四、巩固练习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3x(x≠0)的图象.【答案】略五、课堂小结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第一步:列表,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选定一些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描出对应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本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一步一步地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函数的图象,并且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理解了图象的概念.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以后还要加强.第2课时函数的图象(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会发现函数图象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从图象中提取信息,利用图象解决问题.难点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前面几节课已经看到或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些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法和图象法.大家思考一下,从前面的例子看,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又该如何选择这些方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讲授新课师:从以前的活动可以看出,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列表法、解析法和图象法,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探究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生:列表法.师:它比较直观,如果我们要更准确地了解这5个小时中水位高度y(米)随时间t(时)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生:解析法.师:下面我们就来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由于开始时水位高度为3米,以后每隔1小时水位升高0.3米,于是我们有y=0.3t+3,由于这段时间是指5小时内,因此0≤t≤5.如果我们要想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而预测水位,哪种方法比较好呢?生:图象法.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个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师:如果估计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2小时,那么利用哪种方法还可以预测出再过2小时以后的高度呢?生1:利用函数解析式可以得到,当t=7小时时,y=0.3×7+3=5.1(米).生2:利用图象也可以预测出当t=7小时时水位的高度.师:两个同学讲得都很好!利用解析式求2小时后的水位比较准确,通过图象估算比较直接、方便.刚才这个活动,我们主要了解的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相互转化.具体说,列表法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但它不够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解析法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表示出两个变量的关系,但它不够直观形象;图象法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两个变量的关系,但它不够准确.也就是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问题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三、巩固练习1.用列表法、解析法表示n边形的内角和m是边数n的函数.2.用解析法与图象法表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l是边长a的函数.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我们进一步根据图象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本节课中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是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发现的,爬山问题中图象的信息也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以及老师的适当提醒发现的,像这样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19.2一次函数19.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1)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图象.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难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 km.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 km/h.考虑以下问题:(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 h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1100 km的南京南站?分析:(1)京沪高铁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约需1318÷300≈4.4(h).(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是运行时间t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y=300t(0≤t≤4.4).(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 h的行程,是当t=2.5时函数y=300t的值,即y =300×2.5=750(km).这时列车尚未到达距始发站1100 km的南京南站.师:这个函数中,t是自变量,y是t的倍数(300倍).尽管实际情况可能会与此有一些小的不同,但这个函数基本上反映了列车的行程与运行时间的对应规律.像这样的函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函数——正比例函数.二、讲授新课思考:下列问题中的两个变量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师: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l是r的函数吗?生:l=2πr,l是r的函数.师:铁的密度为7.8 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变化而变化,铁块的质量m是体积V的函数吗?生:m=7.8V师:每本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的总厚度h(cm)随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是怎样的?生:h=0.5n.师: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它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呢?生:T=-2t.师: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予以总结.师:上面这些函数与y =300x 一样,函数都是自变量的倍数,或者说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乘积,像这种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 =kx(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师:y =kx(k 是常数,k ≠0)是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注意k ≠0的条件.下列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吗?①y =x 3,②y =3x,③y =kx ,④y =kx 2,⑤y =k 2x(k ≠0). 生:①⑤是的,其他的都不是.三、例题讲解(1)若y =5x 3m -2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2)若y =(m -1)xm 2是正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解:(1)3m -2=1,即m =1时,它为正比例函数;(2)由题意可知⎩⎨⎧m 2=1,m -1≠0,解得m =-1.四、课堂小结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正比例函数的应用本节课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了正比例函数,让学生自主的分析发现函数的定义和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第2课时 正比例函数(2)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一、复习引入师:什么样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生:形如y =kx(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师:前面我们讲函数图象的画法时,是通过把解析式中的x ,y 的值分别取出来,作为横、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来得到函数图象,那么对于正比例函数我们同样可以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来画出它的图象.二、讲授新课操作:画出正比例函数y =2x ,y =-2x 的图象.师:由于k ≠0,所以k >0或k <0,这两个函数刚好一个k >0,一个k <0.显然这里的图象和前面一样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完成的.第一个图象老师带学生画,第二个图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1.函数y =2x画出图象如图2.y=-师:比较这两个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讨论以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两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经过第一、第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经过第二、第四象限.为了更好地发现并总结规律,师生一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2x和y=-12x的图象.【例】请同学们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5x和y=-4x的图象.函数y=-1.5x原点和第二、第四象限的直线,它就是函数y=-1.5x的图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函数y=-4x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经过原点和第二、第四象限的直线.分析后得出结论.师: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反而减小.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我们以后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需要描出两点,然后过这两点作一条直线即可.比如说,画直线y=3x只需先指出两点(0,0)、(1,3),然后过这两点作出直线即可.三、巩固练习用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照两图象说出图象与函数的性质.1.y=3 2x.2.y=-3x.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符合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本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又通过对函数图象的观察、总结,得到比例系数与函数图象间的关系.19.2.2一次函数第1课时一次函数(1)了解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重点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是5℃,海拔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 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师: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那么升高x km,气温下降6x℃,因此所在位置的气温为5-6x,即y=-6x+5.自变量是x,右边是自变量的一次式,像这样的函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一次函数.二、讲授新课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哪些共同点?师: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C与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这个函数的关系式怎么写?生:C=7t-35.师: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h,再减去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即:G=h-105.某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按0.1元/分收取,写出y 与每月电话x(分钟)的函数关系式.生:y=0.1x+22.师:把一个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 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cm2)随x的变化的关系式是什么?生:y=5(10-x)=-5x+50.师:上述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比如说右边.生:右边都是自变量的倍数与一个常数的和.师:对,上述这些函数的右边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像这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 即y =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师:下面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如果是一次函数,说说其中k 和b 的值分别是多少.①y =x -6;②y =2x ;③y =x 8;④y =7-x. 生1:y =x -6是一次函数,其中k =1,b =-6.生2:y =2x不是一次函数. 生3:y =x 8是一次函数,其中k =18,b =0. 生4:y =7-x 是一次函数,其中k =-1,b =7.师:值得注意的是y =x 8也是一次函数,它是当b =0时的特殊情况. 例题:(1)已知函数y =(k -2)x +2k +1,当k 为何值时它是正比例函数?当k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解决:当2k +1=0,即k =-12时,它为正比例函数. 当k -2≠0,即k ≠2时,它为一次函数.(2)已知y 与x -3成正比例,当x =4时,y =3,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是什么函数.解:因为y 与x -3成正比例,所以设y =k(x -3).由题意知当x =4时,y =3,代入得k =3.所以y =3(x -3),即y =3x -9,y 是x 的一次函数.三、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哪些是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1.面积为10 cm 2的三角形的底a(cm )与这边上的高h(cm ).【答案】h =20a,不是一次函数. 2.一边长为8 cm 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 )与另一边长b(cm ).【答案】L =16+2b ,是一次函数.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 天后还剩下煤y 吨.【答案】y =120-5x ,是一次函数.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答案】s =40t ,是一次函数,且是正比例函数.5.圆的面积y(平方厘米)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答案】y =πx 2,不是一次函数.6.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 个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答案】y =50+2x ,是一次函数.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从实际出发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并在实际问题中根据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参与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2课时 一次函数(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k≠0),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那么它的图象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活动内容设计: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象,比较两个函数的图象,探究它们的联系并解释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倾斜程度以及与y轴的交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比较两个图象,从而认识两个图象的平移关系,进而了解解析式中的k,b在图象中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列表、描点、连线作出两函数的图象,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从多方面比较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生:函数y=-6x与y=-6x+5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画出函数y结果: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________,并且倾斜程度________.函数y=-6x 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y=-6x+5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________,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 =-6x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结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既然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今后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取两点,再过这两点画直线即可.活动二活动内容设计:画出函数y=x+1,y=-x+1,y=2x+1,y=-2x+1的图象.由它们联想: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目的:引导学生从函数图象的特征入手,寻求变量数值的变化规律与解析式中k值的联。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材简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有:(1)函数、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表示方法;(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一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刻画各种运动变化的常用模型,其中最为简单的是一次函数,它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本章将主要向学生讲授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本章是中考中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结合函数图象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信息分析,通过分析函数关系式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等,题型多样.教学指导【本章重点】通过学习变量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应用.【本章难点】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分类讨论思想: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出结论.在本章中,有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时,要根据一次函数所对应的直线位置来求解,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数形结合思想:本章在解决与一次函数有关的函数值大小比较时,利用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最快最优.另外解决一次函数图象的综合题时,也常用数形结合法.3.函数与方程思想:将具体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根据函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通过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本章中,经常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一次函数模型,并根据函数图象的交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求某些特殊值.课时计划19.1函数4课时19.2一次函数6课时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1课时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2.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是否发生变化.3.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解: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 关系式:y =10x .4.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 ,每1 kg 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 ,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 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解:挂1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1×0.5+10=10.5(cm), 挂2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 挂3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 关系式:L =0.5m +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与球的半径R 的关系式是S =4πR 2;(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x 千克与所付款W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W =1.8x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怎样区分? 【解答】(1)S =4πR 2,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3)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4)W =1.8x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军用50元钱去买单价是8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Q (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x 之间的关系是( C )A .Q =8xB .Q =8x -50C .Q =50-8xD .Q =8x +502.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 (时)与他的速度v (千米/时)满足v t =s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A .s 是变量B .t 是变量C .v 是变量D .s 是常量3.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 份报纸的总价为y 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x 与y =0.4x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常量是报纸的单价,变量是报纸的份数.4.先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2)一个铜球在0 ℃的体积为1000 cm 3,加热后温度每增加1 ℃,体积增加0.051 cm 3,t ℃时球的体积为V cm 3;(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度,试用x 表示底角y 的度数. 解:(1)α=90°-β.90°是常量,α、β是变量.(2)V =1000+0.051t .其中1000,0.051是常量,t 、V 是变量.(3)y =180-x 2 =90-x 2(0<x <180°).其中90,12 是常量,x 、y 是变量.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10 cm ,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互动探索】根据图形及题意所述可得出重叠部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MA 的长度可得出y 与x 的关系,再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得出常量与变量.【解答】由题意知,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两图形重合的长度为AM =x cm.∵∠BAC =45°,∴S 阴影=12·AM ·h =12AM 2=12x 2,则y =12x 2,0≤x ≤10.其中的常量为12,变量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到等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区分其中常量与变量可根据其定义判别.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定义判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函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2.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的方法.3.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2~P7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2.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3.对函数的理解,要抓住三点:(1)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其对应.4.使得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条件:(1)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2)使函数所代表的实际问题有意义.5.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a时,y=b,函数有唯一的值b 与之对应,则这个对应值b叫做x=a时的函数值.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分析】长方形的宽一定,它是常量,而面积=长×宽,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若长改变,则面积也改变,故A 选项是函数关系;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216,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16是常量,故B 选项是函数关系;等腰三角形的面积=12×高×底,底边长与面积虽然是两个变量,但面积公式中还有底边上的高,而这里高也是变量,有三个变量,故C 选项不是函数关系;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周长与其半径是函数关系,故D 选项是函数关系.【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变量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例2】根据如图所示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入x 的值为52,则输出的函数值y 为( )A .32B .25C .425D .2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不同,又怎样求函数值呢?【分析】∵2<52<4,∴将x =52代入函数y =1x ,得y =25.【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所给的自变量的值结合各个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再代入计算.【例3】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y =2x -3; (2)y =31-x ; (3)y =4-x ; (4)y =x -1x -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答】(1)全体实数. (2)分母1-x ≠0,即x ≠1. (3)被开方数4-x ≥0,即x ≤4.(4)由题意,得⎩⎪⎨⎪⎧x -1≥0,x -2≠0, 解得x ≥1且x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分母的要满足分母不能为0,有根号的要满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C ) A .水稻的产量与用肥量 B .小明的身高与饮食 C .球的半径与体积 D .家庭收入与支出2.如图,△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 cm ,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BC ,因变量是 △ABC 的面积;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三角形的面积y (cm 2)可以表示为y =3x ; (3)当底边长从12 cm 变到3 cm 时,三角形的面积从36cm 2变到9cm 2; (4)当点C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解:当点C 运动到中点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3.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 kg 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 cm ,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 kg 物体,弹簧伸长0.5 cm ;(2)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30 cm ,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 (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 (cm 3)也随之改变.解:(1)y =10+12x (0<x ≤10),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自变量的函数.(2)V =30a 2(a >0),其中a 是自变量,V 是自变量的函数.4.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2)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 的变化,v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 每增加1秒时,v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时,v 的增加量最大?(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解:(1)上表反映了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速度是因变量.(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v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3)当t每增加1秒,v的变化情况不相同,在第9秒时,v的增加量最大.(4) 120×10003600=1003≈33.3(米/秒),由33.3-28.9=4.4,且28.9-24.2=4.7>4.4,所以估计大约还需1秒.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水箱内原有水200升,7:30打开水龙头,以2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t分钟时,水箱内存水y升.(1)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7:55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3)何时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探索】(1)根据水箱内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0列不等式求出t的取值范围;(2)当7:55时,t=55-30=25,将t=25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可;(3)令y=0,求出t的值即可.【解答】(1)∵水箱内存有的水=原有水-放掉的水,∴y=200-2t.∵y≥0,∴200-2t≥0,解得t≤100,∴0≤t≤100,∴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200-2t(0≤t≤100).(2)∵7:55-7:30=25(分钟),∴当t=25时,y=200-2t=200-50=150(升),∴7:55时,水箱内还有水150升.(3)令y=0,即200-2t=0,解得t=100.100分=1时40分,7时30分+1时40分=9时10分,故9:10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就是将自变量x的值带入解析式,求代数式的值;(2)已知函数解析式并给出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实际上就是解方程.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函数⎩⎪⎨⎪⎧概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9.1函数19.1.2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过程与方法】在研究函数图象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函数图象的画法.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5~P7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什么是函数图象?解: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2.在学习函数图象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帮助理解:(1)函数图象上的任意点P(x,y)中的x、y都满足其函数解析式;(2)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3.用函数图象描述实际问题时,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4.如何作函数图象?具体步骤有哪些?画函数的图象,一般运用描点法.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自变量的取值不应使函数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点数一般以5到7个为宜;(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3月20日,小彬全家开车前往铜梁看油菜花,车刚离开家时,由于车流量大,行进非常缓慢,十几分钟后,汽车终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三十分钟后,汽车顺利到达铜梁收费站,停车交费后,汽车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油菜花基地,在以上描述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大致函数图象是()A BC D【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行进缓慢,路程增加较慢;在高速路上行驶,路程迅速增加;停车交费,路程不变;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路程增加,但增加的比高速路上慢,故B 符合题意.【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及生活实际,判断图象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征.【例2】作出函数y =-6x的图象.【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列表取值,再描点,最后连线. 【解答】列表:【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画函数图象要经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列表时自变量取值要有代表性(自变量不可以只取正数,也不可以只取负数).自变量不为0,表示图象不是连续的,在自变量为0时,图象断开,分为两段.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周末小石去博物馆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先骑行共享单车前往,0.5小时后到达公交车站,他在公交车站等了一段时间,遇到了叔叔,搭上了叔叔的电瓶车前往.已知小石离家的路程s (单位:千米)与时间t (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则小石叔叔电瓶车的平均速度为( C )A.30千米/小时B.18千米/小时C.15千米/小时D.9千米/小时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B→C→D→A,设P点经过的路程为x,以点A,P,B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应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B)A B C D3.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当x=-1时,y的值;(2)当x为何值时,y>0?(3)若0≤x≤3,求y的取值范围.解:列表如下:(1)根据表格,当x=-1时y=4.(2)根据图象,观察可得,当x<1时,y>0.(3)根据图象,观察可得,若0≤x≤3,则-4≤y≤2.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多久?(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骑行了多少米?一共用了多长时间?(4)我们认为骑单车的速度超过300米/分就超越了安全范围.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范围内吗?【互动探索】根据图象,获取其中的信息,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是什么?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解答】(1)根据图象,学校的纵坐标为1500,小明家的纵坐标为0,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根据图象,从8分钟到12分钟这段时间内距离不变,故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 (3)一共骑行的总路程为1200+(1200-600)+(1500-600)=1200+600+900=2700(米),共用了14分钟.(4)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200(米/分);6~8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008-6=300(米/分);12~14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500-60014-12=450(米/分).所以,12~14分钟时,小明骑车速度最快,不在安全范围内.【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读图象反映的信息,关键是理解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函数的图象⎩⎪⎨⎪⎧作法意义应用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并总结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2.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2.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9~P8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2.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3.把一系列自变量x的值与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4.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有一根弹簧原长10厘米,挂重物后(不超过50克),它的长度会改变,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2)当所挂重物为x(克)时,用h(厘米)表示总长度,请写出此时弹簧的总长度的函数表达式.(3)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求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能从表格中直接读出挂重物体的质量与对应的弹簧总长度的值吗?如何根据表格写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与弹簧的总长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解答】(1)5÷0.5×1=10(克),即要想使弹簧伸长5厘米,应挂重物10克.(2)h=10+0.5x(0≤x≤50).(3)令10+0.5x=25,解得x=30,即当弹簧的总长度为25厘米时,此时所挂重物的质量为30克.【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列表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简洁明了.列表法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成绩表、银行的利率表等.【例2】如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路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 (3)汽车在每个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分别是多少?(4)汽车到达离出发地最远的地方后返回,则返回用了多长时间?【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从函数图象中我们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与所求问题有何关系?【解答】(1)由纵坐标看出汽车最远行驶路程是120千米,往返共行驶的路程是120×2=240(千米).(2)由横坐标看出2-1.5=0.5(小时),故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小时.(3)①由纵坐标看出汽车到达B 点时的路程是8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是1.5小时,由此算出平均速度80÷1.5=1603(千米/时);②由纵坐标看出汽车从B 到C 没动,此时速度为0千米/时;③由横坐标看出汽车从C 到D 用时3-2=1(小时),从纵坐标看出行驶了120-80=40(千米),故此时的平均速度为40÷1=40(千米/时);④由纵坐标看出汽车返回的路程是1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用时4.5-3=1.5(小时),由此算出平均速度120÷1.5=80(千米/时).(4)由横坐标看出4.5-3=1.5(小时),返回用了1.5小时.【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图象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与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图象法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企业生产图,股票指数走势图等.【例3】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48升,从某地出发,每行1千米,耗油0.6升,如果设剩余油量为y (升),行驶路程为x (千米).(1)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2)这辆汽车行驶35千米时,剩油多少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多千米?(3)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多少千米?【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剩余油量为y(升)与行驶路程为x(千米)之间满足什么样的等量关系?根据自变量的取值怎样求函数值?由函数值怎样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解答】(1)由题意,得y=-0.6x+48.(2)当x=35时,y=48-0.6×35=27,∴这辆车行驶35千米时,剩油27升.当y=12时,48-0.6x=12,解得x=60,∴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60千米.(3)令y=0,即-0.6x+48=0,解得x=80,即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80 k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析式法有两个优点:一是简明、精确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能用关系式表示B.图象不能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C.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D.以上说法都不对2.某学习小组做了一个实验:从一幢100 m高的楼顶随手放下一个苹果,测得有关数据如下:A.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越来越长B.苹果每秒下落的路程不变C.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D.可以推测,苹果落到地面的时间不超过5秒3.如图,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在同一水平线上,等腰直角三角形沿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等边三角形时,设穿过时间为t,两图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图象大致为(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章一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b.斜率k和截距b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c.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强调重点,纠正错误。
(四)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8.情感教育,培养良好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手机话费套餐为例,展示不同套餐的价格与通话时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报告,内容包括:问题背景、数学模型、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分析。
5.自主学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一次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经济等;
(2)总结一次函数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针对斜率k和截距b的概念,采用直观的图像演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册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章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 二、单元内容分析:1.单元核心内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本章是结合实际问题,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进行数量化讨论,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意义,再从描述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刻画了一般函数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建立函数的概念,并介绍、归纳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为今后继续研究各类具体的函数进行必要的准备. 2.单元核心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3.单元核心素养:数学建模 4.单元教学整体规划:三、单元学习主题:“函数概念”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函数概念的引入是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的转折点,由此确立起运动变化的观念,并为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相互依赖的变化规律建立起一套基本理论的基本方法.《一次函数》一章是学生中学函数学习的起始课,本单元的知识及其思想是高中学习函数概念,以及后续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其它函数的基础. (1)单元的知识的可持续性 本单元知识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函数概念理解的可持续性,二是对函数性态研究的可持续性.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变化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反映了一个事物随着另一个事物变化的关系和规律.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函数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经历了“关系说→变量说→映射说”不断深入的过程.小学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是,函数反映了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相依关系;初中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是,函数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称y 是因变量,x 是自变量,因变量就称为函数.高中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是把映射作为已定义概念,把函数视为一种特殊(数集之间)的映射,揭示的是两个数集M 与数集N 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中小学关于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定位在:函数是一种相依关系的反映,是相依关系的数学表示.进而上升到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一种映射.在函数概念的扩张过程中,函数思想也不断更新.除了基本的从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立函数关系解决问题外,函数思想也是一种对应思想或一种映射思想.对函数的研究就是对函数性态进行研究.随着对函数的不断学习,学生对函数性态的研究角度更加多元.研究途径从最初的多依赖于图象直观,逐渐过渡到解析式的深入研究.研究对象从初等研究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特殊点处的函数值、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函数图象的凸性、函数图象的某种对称性等,到高等研究的连续性、微分、积分、极值等. (2)单元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可迁移性 在本章学习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形成对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生活实际问题函数函数的性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后续学习的几类典型的常用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高中的其它函数,都是遵循这一过程、体现函数思想的载体.四、单元学习目标(一)单元总目标1.以探索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函数模型表示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的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结合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3.能确定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4.学生形成自我研究问题的意识,能够将研究函数的方法进行迁移,体会函数的研究方法策略.六、学习课例学习主题:函数性质的初步探究(一)学情分析学生结束了一次函数整章的学习,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函数概念的学习、一次函数定义及性质的学习,提供了研究函数问题的一般方法.但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用规律性结论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上,缺乏方法和能力上的提炼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因此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函数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过程设计下列表示中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你能分析出这个函数可能具有的性质吗?(1)(2)(3)y=√xx y31-12O。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如购物打折,引发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问题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因此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解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提高学习能力。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一次函数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同时,我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5.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我以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主线,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我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教案:一次函数第一课时:一次函数概念新课标要求:1.知道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知道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解析式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讨论。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降低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 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作出解答,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解答情况作适当点评;2.给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1元/分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2位:cm)随x的值而变化。
先作出来的同学将函数关系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练本上。
学生活动:按要求做思考题。
教师活动:提出要求: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解析式,归纳他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总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下面的“归纳”部分和以下内容,以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
根据“归纳”部分,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y=kx,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学生活动:学生应按要求阅读教材,理解并记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第二课时一次函数图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会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册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斜率k和截距b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斜率判断图像的走势。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一次函数与线性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9.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作为导入,例如“同学们,你们坐出租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计费方式?其实,出租车计费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次函数。”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7.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练习、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8.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应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兼顾拓展提高。布置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确保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适当布置一些综合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次函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次函数的世界,探索它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即y=kx+b(k≠0),并解释其中k和b的含义。
1.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一次函数实例,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对函数的认识。
2.学生在图像识别和性质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斜率k和截距b对图像影响的理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实例演示。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单元备课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备课一、内容安排19.1 变量与函数全章的基础内容19.1.1 变量与函数19.1.2 函数的图象19.2 一次函数全章的重点内容 19.2.1 正比例函数19.2.2 一次函数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全章的拓展提高内容怎样选取上网收费方式怎样租车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三、本章主要变化更换部分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对应与模型的思想。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不单设一大节,而作为“19.2一次函数”中一小节,精简篇幅,重点为从一次函数的角度,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等进行再认识,揭示函数与以前学习的方程等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精简篇幅、降低难度(删去较难的“问题3 怎样调水”)。
通过两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展示函数的应用价值,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和实际意义。
四、本章学习目标1.以探索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结合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它们的表达式,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增减变化,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5.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6.进行探究性课题学习,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共12份)
第二学期初二数学第19章单元计划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课时序号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71-73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千米,行驶时间为t 小时.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 的式子表示s ,s=_____________ ,t 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 张,票房收入y 元.•怎样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y=_________________ ,x 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 人口数/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201013.71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r 的式子表示s .s= ______________ ,r 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问题四】:用10m 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一边的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一边长x (m ) 1 2 3 4 x 面积s (m 2)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 的式子表示s ,s =_______________ ,x 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 【归纳】: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________;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________; 二、合作、交流、展示: (一 )【交流1】1.在前面研究的每个问题中,都出现了______个变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归纳: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相互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________确定的值与其对应.3.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有上述这样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 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 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 份(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吗?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二 )【交流2】归纳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_________,y 是x 的________.如果当x=a 时y=b ,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_________. 三、巩固与应用1.说出上述四个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2.课本第71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学了哪些概念?五、作业:必做:P81练习T1、2. 选做:《全效》或《点睛》相应练习.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课时序号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73-74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________;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________。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集体备课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集体备课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张龙一中八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真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今天我要介绍的内容,是初中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下面我将分成这样几部分对本章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函数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体现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和解析几何中的曲线方程的基础。
一次函数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察一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图象和性质的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等。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焦点题目,设计新颖,贴近生活实际,考察学生构建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一次函数还经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综合命题。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分析①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到观察与分析、数字推理;②六年级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就渗透了变化的思想;③七年级的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等知识加强了学生对量的变化的“规律意识”;(2)学生学习障碍分析①函数概念本身的原因函数概念是用“变量说”来定义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函数定义理解的困难。
另外,函数概念可以用列表、图象、解析等方法来表示,有时需要在各种表示之间进行转换,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②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进行数形结合的思维运算,进行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
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数与形基本上是割裂的,这又是造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
三、单元目标及重难点1、单元目标(1)了解对常量与变量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描述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预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 一次函数(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一次函数(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一)是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的深入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对本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应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分析图像的性质。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问题,并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3.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5分钟)1.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通过PPT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特点。
2.讲解一次函数的性质,通过PPT示例展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过原点的性质。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模型建立和求解。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一次函数定义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态演示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示:可以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入手,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
1.作业本需整洁、字迹清晰,解答过程要求简洁、逻辑性强。
2.对于难题和疑问,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3.家长签字,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一次函数的学习中。
2.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使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能够准确识别并写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k≠0,k、b为常数)。
2.学会通过观察或解析式,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斜率k的正负与图像的走势,截距b与图像在y轴上的位置等。
3.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4.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9章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讲解与练习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模型,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构建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如距离与速度的关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等。
-学会在坐标轴上准确地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能够通过图像分析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3.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如不等式、坐标系等)的综合运用,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判断下列各题中,哪些是一次函数的图像?请给出理由。
2.实际问题应用题: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一次函数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每购买100元商品可获赠20元优惠券,请用一次函数表示购买商品原价x(元)与实际支付y(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互动、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测验成绩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次函数图像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特别是斜率k和截距b对图像的影响。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如不等式、坐标系等)的综合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线性方程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章的一次函数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此阶段,对图像的观察和几何直观能力逐渐增强,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引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但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逐步掌握一次函数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其图像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价格、预测趋势等。
2.提高拓展题:
(1)在一次函数图像上,平移、伸缩等变换会对图像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2)已知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3)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次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结合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例如: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物价变化情况,运用一次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7.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表示形式,并能够准确地识别一次函数的图像。
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_新人教版
八下人教版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备课一次函数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课时划分第19章一次函数19.1变量19.1.1变量与函数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增强对变量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重点:变量与常量难点:对变量的判断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教学设计:引入: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s.新课: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 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教案)
(4)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举例:对比y=kx和y=k/x的图像特点,阐述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图像的变换:理解平移、缩放等变换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3.在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据分析、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深化学生对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数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具体内容包括: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次函数,学会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次函数图像,培养直观想象力和数学建模素养;
(4)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求解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求解过程中忽视k=0的特殊情况,需要强调并举例说明;
举例:求解y=2x+1与x轴、y轴的交点,解释当k=0时,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人同时出发,速度不同,但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一次函数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次函数的奥秘。
另数模型。这说明我们在教授数学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一次函数来解决。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实例。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讨论中较为被动,今后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6.反思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进行总结,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7.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新课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实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线性方程、不等式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一次函数的定义:讲解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解释k、b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介绍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绘制其图像,讲解斜率k、截距b与图像的关系。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3.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
-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如手机话费套餐、出租车计费等,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框图
2、内容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用函数观点再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主要内容的课题学习。
其中,19.1节是全章的基础部分,19.2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同时是引申的内容,起加强知识前后联系的作用,19.3节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呈现,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和思想方法。
3、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
以及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难点:函数的概念是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它的抽象性较强,接受并理解它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章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掌握正比例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
四、教学措施
1、重视数学概念中蕴涵的思想,注意从运动变化和联系对应的角度认识函数。
2、借助实际问题情景,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函数;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六、单元课时划分:本章教学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9.1函数2课时
19.2一次函数6课时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1课时
小结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