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果最大化。
Bobath技术的操作技巧
01
02
03
姿势控制
通过调整患者的姿势,控 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 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保持肌肉正常长度和张 力的基础上,进行关节的 被动和主动活动,以恢复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肌力训练
通过抗阻训练和等长收缩 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 力,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05
Bobath技术的未来发展
Bobath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1 2
引入现代科技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 Bobath技术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神经生理机制
深入探讨Bobath技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机制,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拓展应用范围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拓展Bobath技术的 应用范围,提高其在康复治疗领域的适应性和有 效性。
姿势控制理论关注于保持身体平衡和 姿势稳定,通过调整肌肉活动和感觉 输入,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
02
Bobath技术的应用范围
Bobath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Bobath技术主要应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的康复,如脑卒中、 脑外伤等。
通过Bobath技术的运用,可以 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张力、平衡 能力、协调性和步行能力等方 面的问题。
Bobath技术的操作方法
Bobath技术的操作流程
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运动功能 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Bobath技术治疗方案。
实施治疗
按照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 Bobath技术操作,包括姿势控 制、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 练等。治疗效

第三篇 专业知识 bobath技术

第三篇 专业知识 bobath技术

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二十五节Bobath技术一、概述1、定义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2、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

3、途径①维持正常姿势控制;②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③控制痉挛。

4、特点①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②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加运动功能。

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5、原则①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

②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治疗原理1.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脑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原始反射延期消失(脑瘫)或再次出现(偏瘫),或出现病理反射。

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抑制紧张的肌张力,诱发拮抗肌张力增加。

2.利用基本反射模式正确的运动感觉对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重要,而且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其它保护性反射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反射模式为基础的。

3.按照运动发育顺序训练基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发育过程,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缓解痉挛也应先从运动控制的中心点,头和躯干开始,再遵循上肢由肩到手,下肢由髋到足的由近端到远端发育顺序进行。

第二十六节Brunnstrom技术一、概述1、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初期,利用协同运动等病理运动模式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性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的方法。

2、目的(1)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射,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2)使患者体验运动感觉,将与随意用力相结合,产生半随意运动;(3)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便反复训练,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4)利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强治疗作用;(5)通过大脑皮质水平来调节运动和提高控制能力,训练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第一篇:Bobath技术简介Bobath技术,又称为NDT(神经发展治疗),是一种用来治疗运动和姿态障碍的康复技术。

该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夫妇创立,主要针对儿童麻痹、脑瘫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Bobath技术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该技术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动作和姿势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Bobath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临床神经肌肉评估。

该步骤旨在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反应和运动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2. 提高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通过练习运动、平衡和协调等活动,帮助患者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3. 促进患者参与社会生活。

帮助患者掌握日常生活基本活动如洗漱、穿衣、吃饭等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总的来说,Bobath技术是一项帮助患者从神经肌肉障碍中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对于治疗脑瘫、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病症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是一种通过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技术,该技术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训练。

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

2. 感觉训练。

针对患者神经系统中的感觉问题,在治疗中加入感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对身体的感觉和协调能力。

3. 动作训练。

让患者通过实际动作练习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立、站立、行走等活动。

4. 姿势控制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5. 家庭训练。

康复治疗结束后,患者也需要在家中继续认真地练习,巩固治疗效果。

Bobath培训师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调整训练强度和效果,确保康复训练的效果。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

11.11.2020
19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20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11.11.2020
21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48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弛缓期,以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侧肢体 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的恢复
痉挛期,主要应用反射抑制性模式来抗痉 挛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相对恢复期,把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作为 主要训练目标
49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弛缓期一般可持续几天、几个星期 或更长的时间,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 力低下,不能进行自主性的运动
44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4
软瘫型 如果患儿张力持续过低,容易出现学习障
碍,很难用手拿住东西。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尽可能活动。
45
治疗原则
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患儿对抗 重力的能力;用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 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张力增高;保持姿 势,给患儿反应的时间;让患儿有运动 感觉体验。
46
治疗性活动
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姿势张力。鼓 励患儿保持姿势及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 一种姿势,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 旋转。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43
治疗性活动
为了防止患儿经常摔倒,让他体验在重力 环境下恢复平衡的运动感觉。可以把患 儿放成一种容易摔倒的姿势,用这种姿 势促使他逐渐适应这种不平衡的感觉
11.11.2020
17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Bobath技术完整版

Bobath技术完整版

双膝跪位训练
患者双膝跪位,治疗 师位于患侧,保持患 侧上肢抗痉挛体位, 引导患者身体重心移 动。保持患侧充分负 重,注意保持髋部伸 展,防止患侧骨盆出 现后撤动作
46
治疗性活动
关节施压及适度的刺激,促使张力增强, 目标是使患儿挺直头和躯干。让患儿的 身体与地面垂直,上下跳跃,然后站立, 两手从患儿的肩颈处开始,轻轻往下拍 打
47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5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的临床
表现 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
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动功能不足 的
进行练习。
58
上肢训练 1
侧卧位→仰卧位的训 练
下肢呈屈曲位,患侧 肩部和上肢前伸对抗 阻力引发身体向后转 动,变成仰卧位。
活动患侧肩胛带
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健 侧卧位,治疗师可进 行肩胛骨被动向下、 上、前方的活动,避 免向后方的运动。
59
上肢训练2
伸展患侧躯干的训练
伸肘训练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高 举过头,治疗师一只手持
51
体位摆放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 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软枕上。患侧下肢半 屈曲向前置于枕上。健侧 肢体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 倒,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 枕,维持侧卧位
52
体位摆放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前臂 后旋,肩拉出,防止 受压和后缩。患侧下 肢稍屈曲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019/8/9
22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 张力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如果有改善
则重新选择新 的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改善
则进一步进行干预并 探讨该功能障碍与其 他功能障碍的关系
基本观念(脑卒中)
❖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手法得到调整 ❖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 ❖现代Bobath观念
基本技术及操作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最普遍及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之一。PS:IBITA
理论基础(现代)
❖系统论(新的运动模式理论) ❖神经、肌肉可塑性 ❖中枢性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
临床推理(假设演绎法)
明确功能限制
假设困难的原因
观察和分析现 在的功能障碍
明确最重要 的功能障碍
对最重要的功能障 碍通过专门的干预 手段进行检测
评估功能障碍和活 动的水平并于预期 效果相比较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的控制 治疗师通过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 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 反射的目的。中部: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 肩部、骨盆;远端: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PS: 头部、胸椎、肩胛及上肢、躯干、下肢及骨盆。
促进姿势反射
① 促进调正反应 ②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③ 促进平衡反应
神经促通疗法之 Bobath技术
应用(脑卒中)
简介
Bobath
理论基础(现代)
技术及操作(脑卒中)
基本观念(脑卒中)
临床推理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 和她的 丈夫精神学家Karel Bobath 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的,最 初源于Berta 与Karel Bobath 的临床经验及当时的“运动发育 控制理论”模型,主要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 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一、概述(一)定义:Bobath技术是指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性反射或异常运动模式,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是神经发育技术方式之一。

(二)目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三)途径:1.维持正常姿势控制;2.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3.控制痉挛。

(四)特点:1.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的核心;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反应,增强运动功能;3.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整。

(五)原则:1.关键点的选择与施用;2.应用反射性抑制模式控制肢体的张力。

二、Bobath治疗技术(一)控制关键点1.定义:该手法指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质量(阻止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激活或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的方法。

2.作用(1)使身体建立并保持正常的对线关系;(2)减轻或消除异常肌张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3)对患侧躯干和肢体肌群进行正常模式的再教育;(4)促使脑卒中患者出现主动的运动模式。

3.手法(1)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师所期望易化的运动模式选择关键点。

(2)近端关键点/远端关键点(3)弛缓阶段(急性期)关键点的选择 (3)恢复阶段关键点的选择(二) Bobath抑制技术1.定义:抑制技术是手法和各种运动模式相结合用以降低肌张力和阻断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技术。

2.分类:抑制技术包括静止性抑制手法(反射抑制性姿势)和动态手法(反射抑制运动模式)3.手法:(1)纠正异常对线关系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治疗师采用近端控制点一手置于胸骨,另一手置于与肩胛骨下角平行的棘突上,利用双手的合力下压,上提同时令患者挺胸坐直。

( 2)抑制痉挛导致痉挛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抑制痉挛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阻止(或破坏)异常运动模式在正常运动模式出现前必须对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抑制。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bobath技术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神奇的 Bobath 技术!你知道吗,Bobath 技
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人身体康复的大门呢!比如说,就像一个迷路的人突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Bobath 技术主要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
治疗的。

它可不是简单地让你动一动胳膊腿儿哦!这就好比盖房子,
不是随便堆几块砖就行,得有规划、有技巧。

在 Bobath 技术里,治疗师会特别关注患者的姿势和运动控制。

哎呀,就像一个细心的裁缝,要把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恰到好处。

他们
会通过各种手法和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的不平衡,让身体重新找
回协调和控制。

我曾经见过一个中风后的患者,一开始连坐都坐不稳呢,后来经过Bobath 技术的治疗,慢慢地能站起来,还能走几步了!这多让人惊喜啊!这就像一颗原本黯淡的星星又重新亮起来了。

Bobath 技术还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可不是那种一刀切的做法哦!这就跟做菜一样,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得按照个人的喜好来调味。

而且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自己也要积极参与,不能光等着治疗
师来摆弄你。

这就好像划船,治疗师是那个掌舵的,患者自己也得用
力划桨啊!
总之,Bobath 技术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能让那些因为疾病或损伤而陷入困境的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它吗?Bobath 技术就是这样神奇又实用,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认识和探索啊!。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康复目标
具有重要影响。 ➢ 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
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 等。 ➢ 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躯干 ➢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 ➢ 肩部→肩胛带,骨盆→骨盆 ➢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肢、手部 ➢ 足→下肢、足
➢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 的运动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
训练而获得。 • 反复学习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
常运动的感觉。 •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
动作的学习。
治疗原则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运动模式
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 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等模式为基础而发生的。
治疗原则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
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结合
ADL进行训练。 训练下肢时候,要抑制上肢痉挛的出现。
四、常用治疗技术
➢ 反射性抑制模式 ➢ 关键点的控制 抑制痉挛 ➢ 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肢体的负重 ➢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 拍打叩击 ➢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病例
•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 治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 0.5×1.0cm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 核区脑出血。
•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 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
病例
• 运动功能检查: •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
碰到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 及背后; • 手呈钩状抓握; •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屈髋达10度, 坐位髋膝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

NDT疗法——Bobath

NDT疗法——Bobath

NDT疗法——Bobath 技术⼆、Bobath技术1、定义 Bobath 技术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法。

其核⼼是以⽇常⽣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瘫、脑外伤、脑卒中等引起的运动障碍。

(2)禁忌证: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命体征不稳定等。

3、设备与⽤具治疗床、Bobath 球等,不需要特殊设备。

4、操作⽅法与步骤 Bobath 技术主要包括: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模式、促进姿势反射、感觉刺激、姿势控制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训练等。

(1)控制关键点:1)治疗师通过对患者⾝体关键部位(中⼼控制点:头部、躯⼲、胸⾻中下段;近端控制点:肩峰、髂前上棘;远端控制点:拇指、拇趾)上的⼿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降低肌张⼒,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2)⼿法操作从躯⼲和近端开始,向远端移⾏,并随之减少操作点和控制的量以逐渐诱导出随意运动,常与反射性抑制联合应⽤。

(2)反射性抑制模式:1)躯⼲肌张⼒增⾼:屈肌张⼒增⾼时,把头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增加伸肌张⼒;伸肌张⼒增⾼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增加屈肌张⼒;屈肌与伸肌张⼒均增⾼时,通过旋转躯⼲(保持⾻盆不动)来抑制。

2)肢体肌张⼒增⾼:屈肌张⼒增⾼时可取肢体外旋位来抑制;外展肌张⼒增⾼时可取肢体内旋位来抑制;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对称性伸展(头在中⽴位) 来抑制。

3)出现痉挛时:颈、背及⼿出现屈曲痉挛时,可取上臂⽔平外展或对⾓线伸展来抑制;躯⼲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及髋的伸展。

(3)促进姿势反射:1)促进调正反应:治疗师利⽤头部与躯⼲间的位置变化促进躯⼲转动。

仰卧位时,将患者头部转向⼀侧,诱发出胸、腰、下肢转动,训练翻⾝活动;治疗师利⽤躯⼲位置倾斜,促进头部直⽴;坐位时,治疗师向左、右倾斜患者躯⼲以训练头部控制,治疗师利⽤上半⾝或下半⾝扭动时,另⼀半随之转动成⼀直线,促进翻⾝活动;患者仰卧,治疗师将患者的肩胛带或⾻盆扭转,带动躯⼲转动,训练翻⾝活动。

bobath技术的基本技术与手法

bobath技术的基本技术与手法

bobath技术的基本技术与手法
Bobath技术,又称意大利Baitelli-Brunn技术,是一种根据儿童机能障碍的现状,
从事儿童康复训练的一种物理治疗技术。

它的基本技术与手法如下:
1.总体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由专家综合考虑治疗的总体指导方针,结合患者
的兴趣,编写训练方案,并调整施治的幅度、频率和时间段。

2.引导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以孩子本身灵活变化的反应作为督促动力,从而充分发
挥孩子的自我活动,引导改变、调整和定型孩子的运动参照点。

3.支持治疗。

以应用放松技术、力学原理以及舒缓技术为基础,对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并帮助他们取得最佳的肌肉力量、柔韧性以及受力稳定性。

4.手术训练技术。

运用手术技术的训练,特别是重复动作,比如脚着地动作、双足同
步动作、双肩抬起、单肩抬起,以帮助伴随脑瘫的儿童学习用双腿步行。

5.交互训练技术。

通过调节孩子对适当挑战的反应,使其形成期望的动作,从而获得
动作的奖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动作的稳定性和质量。

6.传统的物理治疗手法。

多种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如热敷、拧搓、拉伸、压力疗法、穴位操作、振动抚摩等,可以在Bobath技术的框架下,组合使用,为患者的康复发挥重
要作用。

通过运用Bobath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及早地识别其潜在能量,恢复缺失的动作
模式,实现功能恢复,康复最大化。

它是家长和物理治疗师们应用物理治疗技术治疗儿童
机能障碍患儿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认为通过她设计的反射性 抑制模式(RIP),可以关闭通向 异常运动神经元的通路,打通通向 较正常运动的神经元的通路。
2021/8/6
7
(2)在运动的任何时刻,中枢神经都 忠实地是身体肌肉状态的镜子,身体 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兴奋和抑制 过程在中枢神经内的分布,而以后这 种兴奋和抑制又再传出到周围。
(三)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是头颈的运动,然后是躯干,最 后是四肢。
(四)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Bobath强调训练时要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训练。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要鼓励患者积极
参与治疗,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
2021/8/6
13
2021/8/6
Bobath认为,有一种可以从周围通过 传入影响中枢的方法,通过改变脑瘫 患儿的异常姿势,使兴奋和抑制的过 程在中枢内的分布变得较为正常,以 后其向周围的传出也变得正常,这也 是Bobath提倡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修正 患儿的异常姿势的理论基础。
2021/8/6
8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瘫、脑外 伤、脑卒中等引起的运动障碍。
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 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 躯干四肢的控制。
2021/8/6
4
在Bobath疗法中,主张利用Bobath 本人所研究的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 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然后通过头 、肩胛、骨盆等所谓的关键点,引出平 衡、翻正、防护等反应,引起运动和 巩固
反射抑制性运动模式的疗效,在痉挛 等高肌张力状态消失之后,采用触觉 和本体感刺激,以进一步促进运动功 能恢复的一种运动疗法。
21
2021/8/6
22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Bobath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综合疗法。

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卡雷尔·博巴斯(Berta and Karel Bobath)夫妇开创并发展起来。

Bobath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和成人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患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Bobath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Bobath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促进运动控制的回复与再学习来改善患者的日常功能。

它强调神经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对于身体姿势、感觉和运动的适应能力。

因此,通过刺激和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塑造,改善患者的功能。

Bobath技术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物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在Bobath技术中,重要的一点是重建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如触觉刺激、关节牵引和平衡训练等,来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姿势控制能力。

治疗师还会利用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支架、平板等,来帮助患者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除了运动控制的改善,Bobath技术还注重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训练。

治疗师通过不同的刺激和训练,如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来提高患者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Bobath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独立、功能性的生活。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和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除了医疗团队的协助外,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保持乐观的态度。

Bobath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风、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Bobath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参与度。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康复患者。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

Bobath 技术是一种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 和她的丈夫 Karel Bobath 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创立。

Bobath 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过特定的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

Bobath 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功能,确定需要治疗的问题。

2. 运动模式:帮助患者学习正常的运动模式,例如翻身、坐起、站立等。

3. 姿势控制: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4. 肌肉松弛:通过特定的手法和运动,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肌肉,以改善运动功能。

5. 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例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Bobath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例如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等。

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Bobath 技术需要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操作,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Bobath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Bobath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肢及骨盆关键点的 控制
肆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占优势,下半身伸展占优势;坐位骨盆前 倾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曲占优势。站立位前倾,全身屈曲模式 ;站立位后仰,全身伸展模式。
伍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伍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 控制拇指可缓解手部的痉挛。治疗师一 手握住患手拇指,使其呈外展、伸展位,同 时向鱼际施加压力;另一手握住其余四指, 持续牵拉可缓解手指痉挛。将踝关节处于背 屈、外翻位,能缓解下肢伸肌痉挛,包括踝 关节的跖屈、内翻。
胸部交替挺起、下压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
叁 的控制
叁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控制
• 保持肩胛带向前伸,全身屈曲模式占优 势,能抑制头向后方过伸的全身伸展模式。 诱导上肢伸展状态向前伸出,可促通肩胛带 向前方突出。如果肩胛带处于回缩位,则全 身伸展模式占优势,可以抑制因头前屈所致 的全身屈曲模式,促进抗重力伸展活动。
• ③患者站立位,治疗师突然向后推动 患者身体,引发踝、足趾的控制模式 ;
壹 步行能力基础训练
• ④健足在前、患足在后大跨步站立,在患 侧足跟不离地前提下背屈踝关节,将身体 重心转移到前方的健侧下肢上。训练中注 意防止踝关节内翻,动作要缓慢,可让患 者在平行杠内进行练习以保证安全。
壹 步行能力基础训练
的反复学习和训练获得。进行重复的动 作训练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 ,帮助患者学习并掌握动作。
叁 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
3.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订训练计划
๏ 训练计划必须和患者发育水平相对应。正 常的运动发育是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 的顺序。
๏ 运动发育顺序一般为:仰卧位→翻身→侧 卧位→肘支撑卧位→坐位→手膝跪位→双 膝跪位→立位→行走。治疗中首先强调头 颈的运动,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12
2.反射性抑制(2)
(2)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 体外旋位,伸肌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内旋位, 上臂屈肌痉挛时,取肢体的对称性伸展(保持 头在中立位,以排除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头、肢体的伸肌张力均增高时,使髋屈 曲外展并屈膝即可抑制。
13
2.反射性抑制(3)
(3)出现痉挛:颈、臂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 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躯干 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以促进躯 干及髋的伸展。
33
脑损伤患者在获得这些基本技巧后,比较容易 达到不同的运动阶段,例如:在掌握中线对称 后,几乎不需要经过特别练习,就可以掌握坐 位技巧。
6
4.重视整体治疗
强调在治疗中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不 仅治疗瘫痪肢体,更重要的是鼓励患者积极参 与治疗,去体会和掌握肢体运动时的感觉,而 不是运动时的动作本身。
放置与保持常一起应用。如:上肢软瘫患者, 取仰卧位,被动将上肢放置在前屈90度、伸肘 的位置上。通过从腕部对肘及肩部反复多次挤 压,让患者保持上肢前屈、伸肘这一位置。
26
(3)轻推
有几种手法: ①压迫性轻推---即挤压关节,用来增加肌张力。 ②抑制性轻推---以诱发由于拮抗肌痉挛产生交互
抑制的无力肌肉收缩。 ③交替性轻推---用方向相反的手法轻推患者,如
18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作业性活动 单用健手磨沙板、搬木块引 起患侧上肢屈曲痉挛,下肢 足跟不着地、膝外旋、外展
抑制痉挛的体位
健手带患手完成各种作业或患侧上 肢支撑位下(同坐位)进行作业、患 侧下肢同坐位要求 双膝部用带子固定防止膝外旋
力量性活动
躯干半桥活动:出现患膝伸 卧位:双手交叉保持上肢伸直上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Key Point):
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 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 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的核心,常 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WHO2001),从参与、活动和病损之间联系、 行为和运动控制、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后 果、神经和肌肉可塑性、运动学习等方面进 行分析与治疗。
传统BOBATH常用治疗技术
1.关键点控制; 2.反射抑制性模式; 3.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4.床上良好体位保持; 5.体位转换; 6.推-拉技巧; 7.拍打; 8.肢体置放和控制; 9.患侧肢体的负重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 的体位。
患肩前伸,肘、腕、指 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 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 上举约90°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BOBATH 观念的定义
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 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 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Bobath观念还没有完成,我们希望她在将 来不断成长和发展。”Bobath(1986)
BOBATH 观念的基本原理
建立在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肌肉 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
远端关键点:
上肢的拇指������ 下肢的足拇趾
反射抑制模式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1)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而设计的运动
模式 (2)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头: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 躯干: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 肩胛带:后撤、下沉 ������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 上肢:屈肌亢进
躯干抗痉挛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 部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 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
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 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 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
躯干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 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保持 骨盆不动)来抑制。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
A 取肢体外旋、 外展、伸肘、 前臂旋后、伸 碗、拇外展位。
B 利用非对称 性紧张性颈反 射
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髋屈曲外展、屈膝、 踝背屈即可控制。
肩的抗痉挛模式
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 肩后撤、下沉
肩的抗痉挛模式为使肩向前、向上
肩的抗痉模式: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
手的抗痉模式:
伸腕、伸指、拇外展。将腕关节、手指伸展, 拇指外展,牵拉手部的屈肌群
神经发育学疗法(NDT)之
BOBATH技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正发
摘要幻灯片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概述
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 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的技术, 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 运动控制。
Bobath反对增加肌张力,反对利用反射和协同运动, 反对使用抗阻运动
创立者:
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
适应症:脑瘫、成人偏瘫等
是20世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运用最 广泛的方法之一
Berta Bobath英国物理治疗师 Kare—控制躯干 近端控制点:头部——控制全身
骨盆——控制骨盆部位 肩部——肩胛带部位 远端控制点:手指——控制上肢,手部 足——控制下肢及足
•中央关键点: 胸骨中下段
控制胸骨关键点提高身体中枢部的稳定性
������ 近端关键点
上肢的肩峰������ 下肢的髂前上棘
常用的翻正反应:
(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由于头部与躯干 之间的位置变化而使躯干转动。如在仰卧位 时,将头部转向一侧,由于颈部受刺激而出 现胸、腰、下肢转动。
(2)发自迷路,作 用于头部。当躯 干位置倾斜时, 保持头部直立, 面部垂直,眼睛 水平位的动作。 例如,病人坐在 椅上,被动向左、 右倾斜时的头部 反应。
上肢痉挛模式: 屈肌亢进
下肢痉挛模式: 伸肌亢进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紧张性迷路反射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阳性支撑反射
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 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 叫Bobath式握手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调正反应: ������ 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
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即头部位置,头 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 的一系列反应。 促进翻身、转移及平衡训练。
使人体在任何体位时均能维持平衡状态,是一种自 主的反应。
������ (1)倾斜反应 ������ (2)保护性伸展反应 平衡反应是比调正反应更高级的维持全身平衡的一
种反应,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 性反应。
平衡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床上良好体位的保持和体位转换
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转移活动 体位变换
(3)发自躯干,作用于 颈部。其反应为上半 身或下半身扭动时, 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 直线。例如,病人仰 卧,将肩胛带或骨盆
扭转,带动躯干转动。
(4)发自眼睛, 作用于头部。 当躯干位置 倾斜时,由 于来自眼部 的刺激,而 将头部保持 正确位置。
平衡反应
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 躯干出现一种自动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 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