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史浅析
德国电影的思想深度
德国电影的思想深度德国电影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而备受瞩目。
从黑白经典到现代艺术,德国电影通过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拍摄手法,展现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德国电影的思想深度,并探讨其对观众和国际电影界的影响。
一、历史反思与集体记忆德国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纳粹主义的深度审视,展现了国家和个人的痛苦与复苏。
例如,克劳斯·福克斯的经典之作《双面娜塔莎》揭示了纳粹时期下普通人的精神困境,而弗朗兹·泽菲雷利的《生活是个奇迹》则通过对纳粹主义的黑色喜剧式讽刺,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与反思德国电影经常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揭示当代社会的现实困境和人性的弱点。
例如,弗朗兹·冯·特罗塔的《白色帝国》深入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孤独和迷失,而迈克尔·哈内克的《社会学家》则以冷静的视角,透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社会阶级困境和道德沦丧的问题。
三、文化传统与审美挑战德国电影在探索思想深度的同时,通过对文化传统的反思和审美挑战,创造了独特的视觉艺术。
例如,维姆·文德斯的《天使之城》以其诗意的画面、独特的音乐和跳跃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现代都市中被遗忘的角落的美与哀愁。
而冯·卡罗与汤姆·提库威斯基的合作片《汉娜·阿伦特》不仅展现了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思想深度,也以其独特的摄影手法和视觉艺术,向观众呈现了一幅美丽而富有启发的画卷。
四、人性与心灵的探索德国电影对人性与心灵的深入探索也是其思想深度的重要方面。
例如,弗朗兹·泽菲雷利的《波尔特事件》通过对一个孩子的真实故事的揭示,探讨了人性的善与恶的边界。
而瓦尔特·格拉夫的《花样年华》则通过一个男人对爱情的追求,展现了人性在爱情与梦想的追逐中的挣扎与迷茫。
五、国际影响与跨文化交流德国电影的思想深度不仅影响着德国社会和文化,也对国际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世界电影史展示: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电影文案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印记与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不仅影响社会事件与国家命运,更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灵魂。
因此在探究文艺作品以及当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时,我们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人们整个的思考与探索的精神状态。
而说起欧洲先锋派电影,说起“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们不得不探讨起的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中,除了极小部分的民族解放与国家自卫目的之外,其余的参战方都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经济利益。
战争历时四年多,战场浩大,战线苦长。
生死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伤痛却是一辈子的。
战争之后,战胜国职权者忙着瓜分利益,战败国职权者忙着复仇与重兴。
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每一方的人民,不仅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戕害。
这些充满苦闷、怀疑、恐惧的人们,他们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想要转化这样一种情绪。
于是,这个战争时代下的文艺与思想产物附有浓重的时代印记。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诞生了许多流派与大家。
一战后,世界形成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在美国,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产生,作为战胜国人民,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
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文学、建筑等领域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出现了衰退趋向。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开始兴起,中国深受世界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像。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风格,它是表现主义艺术运动在电影领域的延伸。
这种电影风格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化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视觉效果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该电影风格通过运用黑白对比、夸张的场景布置和配乐以及扭曲的摄影和摄像技术,创造了一种阴郁、压抑、甚至恐怖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其他传统电影风格截然不同。
其次,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通常以反映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为主题。
这些电影多以黑暗而扭曲的情节为背景,探索人类的梦境、噩梦和幻觉等主题。
它们常常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压抑和痛苦,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些内心体验可视化。
此外,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还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些电影经常以对社会结构的质疑和对当时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关注为背景,传达着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担忧。
这种批判的精神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成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反应。
最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后世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的导演如弗里茨·朗、弗里茨·昆克、洛伊德·博纳和罗伯特·维恩等都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并将其风格和技术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影响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总结起来,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情绪化的表演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闻名。
它不仅仅是一种电影风格,更是对社会和人类内心的深入探索和反思。
通过它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后世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电影史
景常呈阶梯式排列。影片布景绘有强烈的明暗光效,影片中的光影也主要是通过奇
形怪状的线条画在布景上的。
(3) 影片完全摈弃了外景,全部在摄影棚里拍摄。影片在服装、化妆和表演上也向表现
主义风格靠拢。演员的服装奇形怪状,如凯撒的紧身裤、卡里加里博士的黑斗篷和
1979年,施隆多夫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铁皮鼓》搬上银幕。影片以独特的视点──一个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不愿长大的孩子奥斯卡的眼睛,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市民阶层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影片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隐喻和象征的色彩,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将纪实、荒诞、讽刺、闹重新认识和反思那段历史。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取材于历史上一个名叫卡斯帕•豪泽的真实人物的经历。赫尔措格在影片中,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试图从人类学和人性本质等哲理的层次,对人、人性和既有的文明道德、社会秩序进行研究、反思和批判。
赫尔措格的影片题材奇特,内容怪诞,大多表现一些超乎常人常规,或处于远离人类文明、文化的某种异常极端环境中的人和事件。他的影片大多选择遥远的、陌生的、人迹罕至的、富于异国情调的地方拍摄,主人公大都是些身心异常或不健全的人、精神错乱者、侏儒、残疾人、幽灵、身世不明的弃儿以及冒险家、幻想家等。但赫尔措格的影片也没有因为题材和人物的怪异性而使影片流于猎奇和平庸,其影片都具有一个强有力的哲理内蕴支撑,体现出深广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1)《卡里加里博士》被称为电影美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布景成为这部电影首要的表
现手段。三位美工师:赫尔曼•瓦尔姆、瓦尔特•吕利希与瓦尔特•莱曼都是表
浅析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
浅析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窃听风暴》是一部由德国导演弗朗西斯凯普菲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东德监控体制下的命运走向。
影片通过对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压迫和思想追求的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人性在特殊背景下的复杂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进行浅析,探讨他们在极权体制下的处境与选择。
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也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挣扎和精神追求。
在极权社会中,知识分子们深受政治迫害的也在潜移默化中展现了他们对自由、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尤其是克里斯提安,在面对政治迫害的他始终保持着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并且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尽管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种对思想自由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信念的不屈不挠,彰显了知识分子们内心深处的精神韧性和人格尊严。
他们虽然命运多舛,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这种内心深处的挣扎和追求也成为了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东德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知识分子们作为社会思想的先锋力量,承担着引导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责任。
他们在极权体制下默默的呐喊和抵抗,并最终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尤其是电影中的知识分子们,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论,积极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最终也改变了自己以及整个社会的命运。
这种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彰显了知识分子们在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电影《窃听风暴》中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既反映了东德极权体制下知识分子所遭受到的政治压迫和社会控制,也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挣扎和精神追求。
也彰显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这部电影不仅在叙述知识分子的命运走向,也深刻反映了整个社会在极权社会中挣扎的命运,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永恒追求。
浅谈德国电影发展史
浅谈德国电影发展史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
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
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
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
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
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
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
翌年,他又把丹麦女星尼尔森和导演U.格阿德聘至德国,致使他的梅斯特尔电影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电影业中首屈一指。
当时,梅斯特尔公司年产50部影片以上,内容主要是喜剧和情节剧。
从1910年开始,一些戏剧艺术家参加到电影业中来,包括著名的莱因哈特和他的弟子。
莱因哈特为“联合影业公司”拍了《威尼斯之夜》(1914)和《幸福岛》(1914)。
1913年,丹麦导演赖伊拍摄的叙述一个穷大学生向魔鬼出卖自己形像的《布拉格大学生》和由该片演员P.韦格纳与H.加雷恩联合导演的另一部内容怪诞、情节离奇的《泥人哥连》(1914)是战前最重要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电影统治了中欧,公司数量和制片数量激增。
德国政府意识到电影在宣传方面的重要性,先后在总参谋部和武装部属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向国外推销德国影片。
1917年,更进一步,把梅斯特尔公司、联合影业公司和丹麦的诺尔基克公司合并为“宇宙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即乌发公司。
除摄制故事片外,德国在这一时期更拍摄了大量新闻片和宣传战争的纪录片。
1914年刘别谦,E.进入电影界,因拍摄喜剧影片而崭露头角,1918年拍出由P.尼格丽主演的《卡门》,从而名声大振。
德国战败,魏玛共和国成立后,乌发公司落入德意志银行手中,它把一些独立小公司吞并为乌发子公司,扩大了制片实力。
此时,一些军工厂开始转产胶片,使胶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光学和机械技术的进步也大大提高了电影的技术性能和表现手段。
德国电影史
德国电影史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
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
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
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
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
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
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1919年德国第一部表现主义影片《卡里加里博士》。
特征:1. 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
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
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
表现主义电影经常摒弃常规的影像形态,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采用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会很大。
表现主义电影常用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使用特写可以看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强戏剧性;而对环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对人物行为和灵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诱因。
此外,主观镜头也是表现主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艺术家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
2. 表演: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 题材和类型: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观后感德国纳粹题材电影的历史警示与反思
观后感德国纳粹题材电影的历史警示与反思观后感:德国纳粹题材电影的历史警示与反思近年来,德国纳粹题材电影成为了国际影坛的热门话题。
这些电影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剧情,向观众传递着德国纳粹时期的历史警示与反思。
观看这些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纳粹主义所带来的种种恐怖,同时也思考了人类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德国纳粹题材电影以其真实再现的方式,帮助观众了解了纳粹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这些电影通过细腻的场景和人物刻画,再现了集中营、屠杀和种族灭绝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暴行。
观众通过这些影片,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个黑暗时代的恐怖和残酷,对历史的无知和忽视不再存在。
其次,这些电影引发了对纳粹主义的深度反思。
纳粹主义以其邪恶、种族主义和独裁的本质,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观看这些电影让我意识到纳粹主义是如何利用言论控制、种族歧视以及不人道的暴力手段来追求权力和统一的。
同时,这些电影也呈现了在那个黑暗时代中,坚守人性和良知的勇敢者,他们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反思让我深感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我们应当时刻警醒,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第三,德国纳粹题材电影通过其精美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员表现,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心理。
这些电影的摄影和音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
同时,优秀的演员表演更是增添了这些影片的震撼力。
他们通过饱满的表演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使观众真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绝望和无助。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纳粹题材电影并非只是为了再现历史事件,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
通过揭示纳粹主义的罪恶本质,这些电影试图提醒我们警惕现代社会中的极端主义和暴力倾向。
观看这些电影的同时,我们应当深思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以免再度陷入那种黑暗的深渊。
总之,德国纳粹题材电影以其真实再现的方式,对观众传递了德国纳粹时期的历史警示与反思。
通过反思纳粹主义所带来的恐怖和灾难,这些电影引发了对人类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关键词 : 德 国电影 ; 表现主 义电影 ; 电影 中 图分 类 号 :J 9 0 5 文 献标 志码 :A
与其他 国家相 比, 德 国电影 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第一次世 界 大战前 , 德 国电影 的发行水平落 后于法 国 、 意大利 、 瑞士、 丹 麦 等 同家 , 一战后 , 德 圉 电 影业 找 到 了新 的 电影 形 式— — 表 现 主义 电影 。这 种电影形式 曾一度足 以与美 国好莱坞 电影相抗 衡 。虽然 , 德国表现主义 电影并没有成为一个可 以延续至今 的 电影流 派 , 但 我们 依 旧可 以在 如今 的电影 中看到 德 国表现主 义的影子 , 可见其对后来 电影 的影 响力 。 德 国表 现主义的兴起 ( 一) 德 国表 现 主 义 的 源起 表 现主 义是 2 O 世 纪 初 诞 生 于 欧 洲 的 一 种 先 锋 派 绘 画 艺 术, 该 画派 致 力 于寻 求 一 种 新 的 能 直接 表 达 “ 赤 裸 的 心灵 ” 的 绘画形式 ; 他们摒 弃 了 自然 主义摹写客观 现实 的创作方 法 , 强 调反传统 , 以变形 夸张 的艺 术语 言表现 内心的情感 , 不注重对 象的形式摹写 。 表现 主义画派不久 就影响 到了音乐 、 文学 、 戏 剧 等 许 多 领 域, 成 为一种具 有光反效 应的先锋派文学艺术运动 。 ( 二 )德 国表现主义 电影的发展 第一 , 社会背 景。德 国表 现主义 电影 兴起 、 发展于第一 次 世界 大战后 , 一战 以后 , 作为 战败 国的德 国 , 政治 动荡 、 经 济萧 条, 人 们生 活困苦 。在 这样 的社 会背景 下 , 面对 战后社 会 、 经 济、 政治 的残 酷现实情况 , 德 国许 多文学艺术 家选择 了逃 避现 实, 将 注意力从 关注现实 的外部世界转 移到 内心世 界 , 进 而曲 折地表达艺术家 自身对 现实的不 满以及 内心的焦虑苦闷。 第二, 发展历程 。1 9 1 9 年, 德 国拍 出 了第 一部具有表 现主 义风格 的影片—— 《 卡里加里博 士 该影片的编剧是 出生于 奥地利 的青年 剧作 家卡尔 ・ 梅 育与捷 克作 家汉斯 ・ 雅诺 维支 。 《 卡里加里博士 》讲述了一个精神病院院长模仿 1 8 世纪意大利 个卡里 加里 的魔术 师催 眠术实 验 , 通 过控 制一 名叫凯 撒的 梦 游人进 行 杀人 的离 奇而 又几乎 荒诞 的故事 , 意在 表达 他们 对 战争 的憎 恶和对将 德 国拖人 战争深 渊 的威 廉王 朝的谴 责。 该 影片 可 以说 是德 国表现 主义 电影 的里程碑 之作 , 是早 期 电 影 向艺术 迈进的一大标志 , 并对其他艺术产 生了广泛 的影 响。 继 《 卡里 加里 博士 》之后 , 在 德 国影坛 又相 继 出现 了一 批 按其风格拍 摄的影 片, 其 中较 为重要 的有 《 从 早晨到午夜 》 《 泥人 哥连 出世 记 》《 疲倦 的死 》《 大赌徒 马布斯博 士 》《 诺斯 费拉图 》等 。 2 0 年代 中期 , 德 国 战后危 机 结 束 , 政 治环 境 变得 相 对稳 定, 表 现 主 义作 为 一 个 风行 一 时 的 流 派 , 逐 渐 走 向 了尾 声 。 1 9 2 4 年, 由保尔 ・ 莱尼拍摄的 《 蜡像馆 》是以 “ 卡里加里风格” 拍摄的最后一部作 品 , 成为德 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之作 。 二、 德 国 表 现 主 义 电影 的 特 点 ( 一 )影像 表 现主 义的导 演注 重具有 象征 意义 的造 型 , 倾 向于认 为 电影 的影像应该 成为平 面艺术。表现 主义 电影经常摒 弃常规 的影像形 态 , 采用倾 斜 、 颠倒 的影像 , 采用常 规 电影 很少 使用 的特殊拍摄 角度 , 画面的明暗反差 一般会很 大。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解析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解析电影是一种受观众喜爱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工具。
许多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择了历史事件或背景作为故事的基础。
通过电影,观众有机会了解和体验各种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本文将以几部著名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观点。
1. 《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经典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时期工业家辛德勒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拯救了大量犹太人。
这部影片以二战期间的波兰为背景,完整而真实地再现了纳粹统治下犹太人遭受的残暴迫害。
通过电影展现的历史背景,观众能够深刻理解犹太人面临的威胁和艰难困境。
这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在极端环境下道德和正义的力量。
电影通过描绘辛德勒的故事,传达了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坚守和维护。
2. 《夺宝奇兵》《夺宝奇兵》系列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冒险电影。
该系列以纳粹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印第安纳·琼斯寻找宝藏的故事。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将他们引入二战期间的政治和文化氛围中。
观众们可以借助电影了解纳粹德国的野心和侵略行径,同时也能体验到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的勇敢和智慧。
3. 《源代码》《源代码》是一部由邓肯·琼斯执导的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探索时空穿越的故事。
该电影以爆炸袭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进入一个虚拟现实程序来追踪和阻止恐怖分子的行动。
电影中,历史背景是爆炸袭击事件,这呼应了现实生活中的恐怖主义威胁。
观众通过电影可以对恐怖袭击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思考如何应对威胁和保护自己。
总结: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历史事件的机会。
通过电影,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的重要时刻,深入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变革。
这些电影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信息和观点,给观众带来了触动和启发。
德国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名称:浅析德国电影史班级: 08新闻学小组成员:薛赛张祎浅析德国电影史一.简述德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纵观德国电影史,各个时期的电影发展都成为德国电影发展史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
德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电影时期、有声电影时期、战后复苏时期、新德国电影时期和两德统一以后的不同电影时期。
德国当代电影是新一代的德国电影入开始重新反思德国电影的发展,并在题材和手法上尝试突破前代的“新德国电影”,充分表达了德国当代人的心声。
相信不久的将来还能迎来德国电影的第二个春天。
二.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奥国和北欧等地具有反抗主流倾向的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
该流派艺术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带有盲目的反抗情绪,强调表现自我感受,以过分夸张的形体与色彩发泄内心苦闷。
德国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并采用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心恐惧、焦虑的外部精神的流露。
在这样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下面,表现主义的电影诞生了。
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博士》(1919年)在《卡里加里博士》中,一切远近距离、光线照明、物体形态和建筑物都被改变,而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世界。
在这个变形的世界里,任务很容易先得不协调。
因此,为了和奇异的画景保持和谐起见,演员必须穿上奇形怪状的服装,脸上必须有夸张的化妆,而且要装出故意做作的姿态,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拍。
由此碎出现了下面一些惊人的镜头:囚犯蹲在一根尖三角形的木桩顶端;抢到站在烟筒林立的屋顶上面彷徨:梦游病人黑而瘦长的影子停留在一堵阴暗的高墙构成的变形而模糊的远景中的白色圆圈中间。
保罗威格纳《泥人哥连》(1920年)弗里茨朗格《三生记》(1921年)保罗莱尼《蜡像陈列馆》(1924年)此时的电影,反应了战败后的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心理状态。
而以象征表现内心现实,以主观化反正社会现实,正是表现主义电影一美学化、风格化的形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实际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德国电影史
德国电影史
德国电影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当时德国开始制作一些早期的
电影。
以下是德国电影史的一些重要阶段和事件:
1. 早期电影(1895-1918):德国是电影的诞生地之一,1895 年,德国发明家奥斯卡·梅斯特在柏林展示了他的电影设备。
在这个时期,
德国电影以其高质量的技术和创新而闻名,例如使用了彩色摄影和声
音技术。
2. 魏玛时期(1918-1933):在这个时期,德国电影开始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主题,例如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包
括《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大都会》等。
3. 纳粹时期(1933-1945):在纳粹政权的控制下,德国电影成为了宣传工具。
许多犹太人和政治异见者被驱逐出电影行业,电影制作
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
4. 战后时期(1945-1960):战后,德国电影行业经历了重建和改革。
一些新的电影制作人开始探索新的主题和风格,例如新现实主义
和新浪潮。
5. 现代时期(1960 年至今):在这个时期,德国电影继续发展和
创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电影制作人,例如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斯和汤姆·提克威等。
德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德国电影在技术、风格和主题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电
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电影简史
1925年,派伯斯特,G.W.拍出了以战后的维也纳为背景的影片《没有欢乐的街》。影片突破了表现主义和室内剧所表现的狭小世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导演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致入微,对时代和气氛表现得也很逼真,加上一些著名演员,如尼尔森,A.、嘉宝,G.、W.克劳斯、V.格特等人的表演,使这部影片成为德国电影史上一部名作。此后,派伯斯特还拍摄了《一个灵魂的秘密》(1926)、《潘多拉的魔盒》(1929)、《弃妇日记》(1929)等。
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
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
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翌年,他又把丹麦女星尼尔森,A.和导演U.格阿德聘至德国,致使他的梅斯特尔电影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电影业中首屈一指。当时,梅斯特尔公司年产50部影片以上,内容主要是喜剧和情节剧。从1910年开始,一些戏剧艺术家参加到电影业中来,包括著名的M.莱因哈特和他的弟子。莱因哈特为“联合影业公司”拍了《威尼斯之夜》(1914)和《幸福岛》(1914)。1913年,丹麦导演S.赖伊拍摄的叙述一个穷大学生向魔鬼出卖自己形像的《布拉格大学生》和由该片演员P.韦格纳与H.加雷恩联合导演的另一部内容怪诞、情节离奇的《泥人哥连》(1914)是战前最重要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电影统治了中欧,公司数量和制片数量激增。德国政府意识到电影在宣传方面的重要性,先后在总参谋部和武装部属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向国外推销德国影片。1917年,更进一步,把梅斯特尔公司、联合影业公司和丹麦的诺尔基克公司合并为“宇宙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即乌发公司。除摄制故事片外,德国在这一时期更拍摄了大量新闻片和宣传战争的纪录片。1914年刘别谦,E.进入电影界,因拍摄喜剧影片而崭露头角,1918年拍出由P.尼格丽主演的《卡门》,从而名声大振。
德国电影鉴赏
11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2.美学风格
新德国电影以 4 位著名导演为中坚力量,他们是法斯宾 德、施隆多夫、赫尔措格和文德斯,他们的创作风格 代表着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12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2.美学风格
其一: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与历史、社会生活的关系,赋 予叙事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了现实主义排斥 叙事的弊端; 其二: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性,注重影片的观赏价值和思 辨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 封闭性; 其三: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选材上从现实生活出发, 从客观真实出发,以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为主; 其四:其电影创作存在着纪实化、哲理化、心理化的倾向。
一、 新德国电影的美学风格
1.发展历程
1962年的《奥伯豪森宣言》发表之后,1965年,在克鲁 格等人的努力下,德国政府开始资助德国电影发展, 在联邦内政部电影质量促进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青 年德国电影管理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的“青年电 影基金”,资助德国青年导演的电影创作。 从 1965 年 —1967 年,一批德国年轻导演拍摄完成了 20 多部电影,其中克鲁格的《向昨天告别》,沙莫尼的 《宅》,施隆多夫的《青年托尔勒斯》先后在威尼斯、 戛纳、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引起世界关注。
德国电影
第一节:德国电影发展概况
一、20世纪20—50年代的德国电影 二、20世纪60—80年代的德国电影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德国电影
第二节:新德国电影运动
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美学风格
1
第一节:德国电影发展概况
一、 20世纪20—50年代的德国电影 1896 年,德国人梅斯特尔开创了电影机械制造 业和制片业,为德国的电影工业打下了一定的 基础。 一战以后,德国胶片质量、光学和机械技术方 面都有极大的发展,使得战后德国建立起了欧 洲最大的电影工业。
观后感德国电影中的人性光辉与黑暗阴影
观后感德国电影中的人性光辉与黑暗阴影观后感:德国电影中的人性光辉与黑暗阴影在德国电影的世界中,观众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人性光辉与黑暗阴影的并存。
德国电影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引人注目的情节揭示出了人性中不同面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本文将对几部德国电影中涉及的人性问题进行探讨。
影片《死亡之舞》以一对患有绝症的夫妻为主线,揭示了人类在面临死亡时的绝望与探寻生命的真谛。
故事发生在纳粹德国的时期,夫妻二人克服着病痛和战争的困扰,努力寻找着对于生死的解脱。
这部电影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深刻展示了人们在绝望中如何寻求希望和力量的故事。
尽管在德国这个黑暗的时代,人们的人性在道德困境中受到了巨大的考验,但依然有人选择坚守正义和人道主义的信念,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一面。
另一部令人深思的德国电影是《生活美好症候群》。
影片讲述了年迈的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儿子决定飞往外地与父亲一起生活,共同度过父亲余下的时光。
这部电影通过温情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演技,表达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家庭的危机时,人性中的光辉通过亲情的力量得以展现。
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思考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对亲情的珍视和关注都是共通的,这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当然,在德国电影中也不乏揭示人性黑暗的作品。
电影《玛丽与马克思》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沉默和痛苦。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女孩玛丽与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男子马克思之间的友谊,展示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在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社会的疏离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孤独和痛苦,这种黑暗的一面在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总的来说,德国电影中的人性光辉与黑暗阴影相互映衬,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通过这些电影作品,观众可以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
正是这种对人性的揭示和剖析,使得德国电影独具风格,深受世界观众的喜爱。
德国电影史浅析
新锐视点/MOV IEL ITERATURE2010年第13期德国电影史浅析u孙东辉(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311)[摘 要] 德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纵观德国电影史,各个时期的电影发展都成为德国电影发展史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
德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电影时期、有声电影时期、战后复苏时期、新德国电影时期和两德统一以后的不同电影时期。
德国当代电影是新一代的德国电影人开始重新反思德国电影的发展,并在题材和手法上尝试突破前代的/新德国电影0,充分表达了德国当代人的心声。
相信不久的将来还能迎来德国电影的第二个春天。
[关键词] 电影史;柏林墙;当代电影一、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最早的德国电影主要是那些在圣诞市场上公开的种类多样的演出。
在1900)1912年间出现了第一家专为放电影而开的剧院。
一战前夕是德国电影创作繁荣的开端,从1910年开始,相继出现了一些戏剧家加入到了电影的创作中,例如著名艺术家莱因哈特,她拍摄了5幸福岛6和5威尼斯之夜6。
一战爆发之前德国的部分电影作品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2%。
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一战的爆发对人类的发展进程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但是同时却推动了德国电影的发展,市场的极大需求使这一阶段的德国电影呈现出了跳跃式的发展状态,因此这段时期的德国电影在中欧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同时也体现在了制片公司和制片数量的猛增上。
1917年,德国多家电影公司合并为/环球电影公司0(un-iv ersum F il m A 1G ),简称乌发(UFA )公司。
魏玛共和国成立以后,乌发公司落入德意志银行手中,通过不断地吞并其他小公司使得乌发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制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为了配合高速发展的德国电影,胶片生产公司也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了胶片的质量;光学和机械技术的进步也使电影的技术性能和表现手段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德国电影史
德国电影发展史德国电影是世界重要电影大国之一,对世界电影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和贡献。
我想结合历史时间的推移来分析德国电影的发展。
从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开始,德国就拉开了辉煌的电影时代序幕。
和世界各国电影发展进程一样,受迫于科技的制约,德国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无声电影时期。
从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在自己制作的动作画面中加入杂耍之后,德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1900年前后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德国,科技正在急速的发展之中,这也无疑成为了推动德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当时德国的部分电影发展的初期占到了市场份额的12%。
新媒体的出现加上强有力的市场占有力,德国电影从一起步就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模式。
一战爆发之后虽然对德国社会有很大冲击,但因为百姓生活和战争的特殊背景,使得电影的需求量更大了,因此一战期间德国电影在中欧市场都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魏码共和国成立之后,经多家电影公司和平而成的“环球电影公司”迅速壮大,在纸片,胶片生产,光学,机械设备等技术手段,以及电影拍摄手法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使得德国电影在二十年代出现了繁荣局面。
当时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
1928年,瓦尔特·鲁特曼创造出了有声电影《周末》和《德国无线电》,德国电影就此进入有声时期,从最容易表现声音的歌舞片和喜剧片开始,德国电影开始了第二次短暂的辉煌,代表作是《加油站的三个人》。
但是1929年经济危机开始,接连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社会再次陷入混乱。
1933年希特拉上台之后,为了控制言论,实现电影国有化,开始对德国的电影艺术家进行打压,并且颁布了新的电影法,不准在报刊上评论电影。
纳粹统治下的电影打压一直持续到1937年,所有的电影生产机构收归国有,成为了所谓的正规军。
漫长的战争之后,收归国有的德国电影,成为了政府宣传思想的工具。
银幕上的德国史:德国电影佳作赏析
银幕上的德国史:德国电影佳作赏析电影,是一门兴起于十九世纪末的现代艺术。
德国电影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来介绍几部最具观看价值的当代德国影片,它们同时也反映着现代德国人各个方面的历史反思和精神风貌。
德国人并不擅长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也不适合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喜剧。
德国银幕上,似乎没有那么多“小鲜肉”和美少女。
德国电影牵动人心,更多是靠它独有的资源:沉重的历史题材。
反思纳粹现象和法西斯思想是德国电影常见的主题。
在这个领域诞生了若干佳作。
2008年的电影《浪潮》(Die Welle)描述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纳粹速成班”。
德国一位高中老师文格尔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可是对于这群自由散漫的高中学生来说,上课只是为了学分而已。
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搞得老师不胜其烦。
于是,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们从穿统一制服、喊口号、集体行礼开始,仅用两三天时间,就形成了高度排外、内部极权、纪律严酷的名为“浪潮”的法西斯组织雏形。
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对他要绝对服从。
少男少女渐渐沉湎其中,距离他们的纳粹前辈越来越近……这部电影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恐怖,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法西斯复兴的警惕,但它对纳粹的分析停留在表面。
回顾历史,集体主义或极权思想仅仅是纳粹控制德国社会的表现形式,《浪潮》的描绘过于简单化,只触及了法西斯主义的皮毛。
关于法西斯德国的另一部著名影片是2004年上映的《帝国的毁灭》(DerUntergang)。
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以希特勒女秘书琼格的视角,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和第三帝国灭亡前最后的日子。
影片开场于苏军即将攻入柏林之际。
顽固的纳粹分子在残垣断壁间负隅顽抗,然而于事无补。
希特勒及其情妇爱娃在举办婚礼后自杀身亡。
戈培尔的妻子认为,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自己国家的世界中长大。
她毒杀六个孩子的一幕,冷静而残酷,绝对是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