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及答案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类似于水波的传播性质。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与光有关的各种参数和现象。

为了帮助同学们巩固学习成果,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光的传播的练习题及答案。

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练习题一:速度与折射率1.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2. 光在某种介质中的速度为1.5×10^8 m/s,如果该介质的折射率为1.5,求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答案:1.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10^8 m/s。

2. 光在某种介质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1/1.5,即2.0×10^8 m/s。

练习题二:折射定律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回答下列问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水的折射率为1.33,求折射角是多少?2. 光从水垂直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60°,水的折射率为1.33,求入射角是多少?答案:1. 按照折射定律,sin入射角/水sin折射角= 空气折射率/水折射率,代入数值计算,可得折射角约为22.6°。

2. 按照折射定律,sin入射角/水sin折射角= 水折射率/空气折射率,代入数值计算,可得入射角约为37.7°。

练习题三:光的全反射根据全反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会如何传播?2. 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光会如何传播?答案:1.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完全留在光密介质中传播。

光不会穿透到光疏介质中。

2. 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不会发生全反射,会部分穿透到光密介质中传播。

练习题四:光的色散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 光经过一个三棱镜后发生偏折,为什么?偏折的程度与什么有关?2. 红光和蓝光在经过三棱镜后哪个偏折角度更大?答案:1. 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偏折,是因为光的不同波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导致光的弯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必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2015•扬州)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A.B.C.D.2、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A.看不到不透明体后的物体B.日食和月食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人的身影早晚长,中午短3、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C.三棱镜分解白光D.在平面镜前看到自己的像4、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其中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和月亮B.太阳、月亮、火把C.只有太阳D.太阳和点燃的火把5、一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镜面跟水平方向成θ角.镜不动,S 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即OS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平移,此时光源的像S’的速度为vl;当光源S不动,平面镜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即OS连线方向)向光源S平移,此时光源的像S’的移动速度为v2,则()A.v1=2vsinθ, v2=2vsinθB.v l=v, v2=vC.vl =v, v2= 2vsinθD.v l=2vsinθ, v2=v6、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清晰地看到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据这个实验可推测出()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D.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7、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通电的电灯B、燃烧的蜡烛C、萤火虫D、耀眼的玻璃幕墙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B.水中倒影C.日食形成D.小孔成像9、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阳光下人的影子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折断了10、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练习题

一、光的传播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_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为_________米/秒,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_________。

思路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快得多,在真空中为每秒30万千米,在空气中的速度和真空中差不多。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答案: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3×108小2.能够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_________光源。

思路解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是天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

答案:发光人造3.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常用的人造光源是_________,它是美国发明大王_________在1878年发明的。

思路解析:1878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人造光源。

答案:电灯爱迪生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

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_________前进,就是利用了激光的准直性。

思路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具有很好的方向性,且激光不易发散,所以经常利用激光束引导方向。

答案:直线直线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电池和萤火虫B.电池和烛焰C.月亮和萤火虫D.萤火虫和烛焰思路解析: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萤火虫尾部会发光,是自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看上去”发光”,但它本身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电池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 .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C .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思路解析:宇宙中的恒星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不是恒星,本身不发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1《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1《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有答案)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一、填空题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

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_________前进,就是利用了激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 。

某人看到闪电后8秒钟才听到雷声,打雷处和某人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

3、射击瞄准的要领是“ 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

5、2012年6月6日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金星凌日”天文现象,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在太阳表面上看见一个小黑点(实际上是金星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6、如右图所示,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演员,这是因为光是沿__________ 传播的。

二、选择题( )7、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A .太阳、镜子、灯笼鱼B .萤火虫、水母、太阳C .恒星、钻石、蜡烛D .火把、萤火虫、月亮( )8、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在地面上产生光斑的形状是A .圆形的B .正方形的C .不规则的D .成条形的( )9、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 .太阳的像B .太阳的影子C .树叶的影子D .树叶的像 ( )10、2011年1月4日下午6点8分至23分,X 射线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美丽震慑的日环食。

当发生日环食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 .圆环形的B .圆形的C .树叶形的D .小孔的形状( )11、夜晚,当你沿着街道走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你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 .一直变长B .一直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 ( )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B .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C .日食、月食现象D .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1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日食和月食B .影子的形成C .小孔成像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14、一个站立的同学通过一个小孔成像,则在小孔后屏上成的像是A .倒立实像B .正立实像C .倒立虚像D .正立虚像2( )15、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A .空气、水、玻璃B .玻璃、水、空气C .水、空气、玻璃D .水、玻璃、空气( )16、有一个同学学习了光的传播后,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中有一个例子举得不正确,这个例子是A .影子B .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C .小孔成像D .看不见不透明体后面的东西( )17、太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的过程中,光速将A .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 )18、运动会上,关于终点计时员开始计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听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B .看白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看得清C .看白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D .听枪声和看白烟都可以计时 ( )19、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鱼翔浅底D .三点对一线 ( )20、在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三、作图题21、 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 ,请画出AB 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 上标出AB 所成的像四、简答题22、汽车的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头的下部,而不安在顶部?23、假如光的传播速度减小为原来的十万分之一,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写出几个合理的场景。

精品练习(附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精品练习(附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核心练习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单选题1.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少C.保持不变D.有减少的,也有增加的2.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长D.逐渐变短3.如图是日偏食景象,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A.“△”形B.“▽”形C.“○”方形D.“”形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5.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B.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图一),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图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B.图二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C.图二是小孔成像D.小孔成像所成的是一个虚像7.“扬子江”牌台灯有一款顶部开口的灯罩,如图所示.夜晚,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放张大白纸.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A.B.C.D.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小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是()A.○形,它是太阳的实像B.☆形,它是太阳的实像C.○形,它是太阳的虚像D.☆形,它是太阳的虚像9.如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A.月球的形状B.月球的大小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10.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abcd B.acd C.ab D.cd二、填空题11.以下物体:①太阳;②夜晚,猫闪亮的眼睛;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正在发光的水母;⑥烛焰。

光的传播练习题

光的传播练习题

光的传播练习题1、能够的物体称为光源,它可分为和。

2、光在均匀介质是沿传播的。

3、真空中光的速度是,它是宇宙最快的速度。

光年是指光在内传播的距离,它是一个单位。

4、在月亮、电灯、蜡烛、太阳4个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5、射击时,必需“三点成一线”才能射得准,即枪上标尺的缺口(照门)、抢上的准星和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的原理。

6、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

7、“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传播的。

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 m ,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 m .8、下面几个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用伞挡住阳光B、光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C、近视眼戴上眼镜能看清物体D、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保证隧道方向不偏离9、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10、一个人沿马路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路灯照射下,人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11、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在一秒内能绕地球的圈数是()A、1 圈B、2.5圈C、5圈D、7.5圈12、下图所示,用自制的针空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的烛焰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②③13、小明坐在距离舞台30 m 的座位上听演员的独唱,而小李坐在50 km 的家中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传播。

请你计算一下谁先听到演员的歌声14、动手做:闭上一只眼,两手各拿一支铅笔,逐渐相互靠近,努力使两笔尖正对齐。

你会发现总是不易做到。

若同时睁开双眼,,则很轻易就能将两笔尖对齐靠拢,这是为什么?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光在____________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在其他介质中速度比在真空中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等于”、“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323).pd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专项练习(含答案) (1323).pdf

D.经验证明高于 36 V 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11.(2 分)2009 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
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 )
12.(2 分)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5.(5 分)在一块方形纸板的中心挖正方形小孔,把这块有方孔的纸板对准阳光,当纸板和 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一方形黑影,你还会发现方形黑影的中心有一个 圆亮斑, 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地面上出现的方形阴影是______的影子,是________造成的现象。 (2)阴影中心的圆亮斑是什么? (3)如果在日偏食或日环食时观察该现象,地面上应出现的图案是什么样的? (4)夏天在林中散步时,我们会看到地面上呈现很多的圆亮斑,请问树叶间的缝隙一定是 圆的吗?
16.(3 分)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
利用了 。请在下图中画出红外线经过的光路。
17.(3 分)下列属光源的是
A.干电池
B.月亮
C.蜡烛
D.太阳.
18.(3 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
(1)如图所示,我们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___在发声,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时,其____(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是不同的。
22.(3 分)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k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第五章第1节光的传播一、单选题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D.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2.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日晷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的,如图所示是安置的武汉某地的日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日晷是古代的“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B. 日晷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能看见日晷上“子丑寅卯”等字,是因为光的反射D. 图中日晷显示的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3.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观看日偏食时,用铅笔在卡纸上戳些小孔,结果发现在地上形成一些月牙形的光斑(如图所示),这些圆形光斑是( )A. 卡纸的虚像B. 卡纸的实像C. 太阳的虚像D. 太阳的实像4.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时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A. 孔的大小B. 物体的大小C. 物体到孔的距离D. 像到孔的距离5.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 越来越长B. 保持不变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6.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推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象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 本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8.如图所示,路灯距地面的高度H=8m,身高h=1.6m 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的传播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_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为_________米/秒,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_________。

2.能够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_________光源。

3.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常用的人造光源是_________,它是美国发明大王_________在1878年发明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

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_________前进,就是利用了激光的准直性。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电池和萤火虫B.电池和烛焰C.月亮和萤火虫D.萤火虫和烛焰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的C.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3.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 m/s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l08 m/sC.光年是长度单位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4.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A.空气、水、玻璃B.玻璃、水、空气C.水、空气、玻璃D.水、玻璃、空气5.(2010北京海淀模拟)同学们排成一路纵队,如果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利用了光_________传播的规律。

6.(2010吉林模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

7.图2-1-1是日食的形成。

它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传播形成的。

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图2-1-18.汽车的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头的下部,而不安在顶部?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2010湖南湘潭模拟)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B.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画面C.月亮D.猫的眼睛2.有一名学生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其中一个是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例子是()A.小孔成像B.影子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射出的光照到物体上,引起视觉效果D.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中,引起视觉效果4.如图2-1-2所示是发生日偏食的境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图2-1-2A .月牙形的B .圆形的C .树叶形的D .小孔的形状5.“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_传播的。

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45°,竿高2.5 m ,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_________m 。

6.人若通过墙上的小孔观察外面的景物,为了使看到的范围大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其中应用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回放)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内能的装置。

为了有效利用太阳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吸收太阳能与表面颜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黑色塑料袋和白色透明塑料袋内装入相同质量的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曝晒,每隔相同的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1)他们在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2)由以上研究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表面颜色以__________色为宜。

8.用步枪射击时的瞄准要领叫做“三点一线”,也就是瞄准时要使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上的缺口中心看上去重合。

这个要领利用了什么规律?请加以解释。

9.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晴朗的日子里,你能用现有知识测一棵大树的高度吗?动手试一试。

10.为了探究同一个物体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明利用器材:两个相同的飞机模型、手电筒、白墙进行实验,如图2-1-3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进行探究呢?你会找到什么规律呢?图2-1-311.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其他地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传播。

在调试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和演播室里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

(1)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的高度大约是36 000 km,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

12.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即牛郎织女的故事。

据天文学测量,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为160万亿千米,那么牛郎眨眨眼,织女要隔多长时间才能看到?1.思路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快得多,在真空中为每秒30万千米,在空气中的速度和真空中差不多。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答案: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3×108小2.思路解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是天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

答案:发光人造3.思路解析:1878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泛的人造光源。

答案:电灯爱迪生4.思路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具有很好的方向性,且激光不易发散,所以经常利用激光束引导方向。

答案:直线直线1.思路解析: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萤火虫尾部会发光,是自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看上去”发光”,但它本身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电池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答案:D2.思路解析:宇宙中的恒星能够发光,是光源,月亮不是恒星,本身不发光。

月亮把夜色照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

答案:C3.思路解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0×108m/s,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

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它是一个长度单位,天文学上星体间的间距很大,用千米表示数字太大,通常用光年作为天文学表示距离的单位,所以选项C 和D 均正确。

答案:A4.思路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宇宙间的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与真空中的速度相等;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43;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2。

答案:B5.思路解析:同学们排列纵队,是在同一种均匀物质(空气)中排直,显然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答案:沿直线 答案:影子6.思路解析:看到日全食的位置应是太阳光全部被月球挡住的位置;看到日偏食是太阳的某一侧被月球挡住的另一侧的光不被月球挡住而能被观察者看到的位置;太阳中央部分的光被月球挡住,观察者无法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的光则均不被月球挡住,可被观察者看到,则此区域可见到日环食。

D 区域,太阳光不受任何阻挡。

答案:直线 B A C7.思路解析: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留下影子,高度一定的物体,光源越高,影子越短,光源越低,影子越长。

车灯安在下部,使路面物体的影子变长,便于司机及早发现障碍物,提前处理情况。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答案:夜间行车时,司机为看清前面的路面情况,用灯光照射前方路面,如果路面一片光亮,表明路面平坦,如果看到许多黑影,就说明路面坎坷不平。

障碍物高度一定,如果车灯安在车头下部,障碍物的影子较长,便于司机观察路面情况,及早作出判断。

1.思路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析题中四个选项,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身发光;放电影时看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而银幕本身是不会发光的;猫的眼睛也不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只有电视机的屏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故本题应选B 。

答案:B2.思路解析: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些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均匀”介质中,因为大气层各层面空气疏密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发生弯曲,弯向地面,所以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答案:C3.思路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A错。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只有在真空中才是3×108m/s,故B错。

人的眼睛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人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眼,从而引起视觉的,故C错,D对。

答案:D4.思路解析:发生日偏食时,太阳被月亮遮住了一部分,剩余的部分是月牙形的,故其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也应是月牙形的。

答案:A5.思路解析: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时,竿、光线和影长构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相等的定理可知影子的长度等于竿高,为2.5 m。

这是一道物理与数学的结合题。

答案:直线 2.56.思路解析:墙外面的景物射出的光,沿直线穿过小孔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它。

如图所示,由眼睛向小孔的边缘作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阴影部分,能被人看到,由此可知,要想人看到的范围大些,眼睛离小孔就要近些。

答案:眼睛离小孔近些光的直线传播7.思路解析:在研究过程中,两塑料袋内装入相同质量的水,放在同样环境下,隔相同时间读数,说明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在相同的时间内,黑色塑料袋内的水升高的温度比白色塑料袋的水温高得多,由此可见,用黑色作为集热管表面颜色为宜。

答案:(1)控制变量法(2)黑8.思路解析:”三点一线”的要领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这一规律。

只有瞄准点、准星尖、标尺的缺口在一条直线上时,从瞄准点射到我们眼里的光才会被准星挡住。

9.思路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结合已学的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可联想到阳光以相同角度掠过人的头顶和大树梢,便可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用刻度尺可测出”人”和”影子”的长度,即可利用图示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大树的高度。

答案:用卷尺量出自己的身高A′B′和影长B′C′,再测出大树AB 的影长BC 。

因为△ ABC∽ △A′B′C′,所以B A AB ''=C B BC'', 所以AB=C B BCB A ''∙'',这就是大树高度的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