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
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
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
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
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
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
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
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
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
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
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
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其
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2~50岁,平均(26.5±5.8)岁。
病程3个月~5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
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
类风湿因子阴性。
1.2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X线检查:采用SEDECAL X PLUS DR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
使用GE Lightspeed16
螺旋CT扫描仪。
扫描参数为: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0.6 mm,螺重建间隔
1 mm,螺距0.
2 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
2结果
2.1 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X线诊断有5例患者正常,剩余55例患者,关
节间隙均有改变,其中关节间隙模糊不清43例,不规则变窄12例。
病变侵及骶
髂关节单侧9例,双侧46例;全部患者均侵及髂骨,侵及骶骨11例;骨质破坏26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骨质吸收,关
节下面骨质吸收;囊状改变12例,以关节下部髂骨侧居多,关节可见小囊状透
亮区。
骨质疏松9例,关节面皮质呈低密度;骨质硬化7例,关节软骨下界限模糊,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
2.2 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CT诊断无正常性患者,根据纽约标准分级:无0级,
Ⅰ级8例(13.33%) ,关节髂骨面模糊,关节面略呈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26例(43.33%) ,关节面骨质轻度硬化,骨皮质局灶性侵蚀,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无改变。
Ⅲ级18例(30.00%) ,关节面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面不光整,呈锯齿状,并有弥漫性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增宽(5例) 或变窄( 13例) 。
Ⅳ级9例(15.00%) ,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强直。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
关节病。
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 左右,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1。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首先表现为骶髂关节受累的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不适,并
且是双侧对称性的表现,一般认为其病理学基础是肌腱、韧带附着点的炎性改变,之后逐渐发生关节的粘连、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AS 骶髂关节受侵的突出表现为活
动受限,次为疼痛,晚期表现为僵硬和屈曲变形,以致卧床不起或爬行。
骶髂关
节属于滑膜关节,也是滑动关节,前下2/3为滑膜部分,后上1/3为韧带部分。
滑膜部关节软骨主要为纤维软骨,髂侧较薄。
软骨下是一薄层致密骨,含有与软
骨表面平行的哈氏系统,异常刺激可形成骨组织,导致软骨下硬化;骶侧较厚,
主要为透明软骨,其软骨下骨板较厚,下方是松质骨,呈多孔网状,含有丰富的
血管,骨小梁间为骨髓,髂侧松质骨密度较骶侧高。
骶髂关节炎开始为滑膜的炎
性反应,产生富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呈绒毛样增生形成血管翳,始于关节外围,
并沿关节间隙向关节内蔓延侵蚀破坏软骨,也可侵入骨内,形成骨性关节面及临
近骨的破坏。
晚期血管翳纤维化,使关节发生纤维强直,纤维组织可因钙化、骨
化产生骨性强直。
AS的另一特征性表现为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附着部可与骨
面垂直的骨化,呈胡须状,也可有骨皮质侵蚀、皮质下低密度囊性变,坐骨结节、股
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这些病理改变与本
组病例的X 线平片与CT所见相吻合。
骶髂关节炎是确诊AS 的关键。
X线平片上
能发现程度不等的骨质改变及关节间隙的改变,本组中55 例X 线平片能发现病变,分别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21例。
5例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者,
进行CT 检查提示早期改变。
相对于X 线平片而言,CT 诊断AS 骶髂关节Ⅰ级、Ⅱ
级病变却具有明显的优势,CT克服了平片影像重叠的缺点,能清楚地显示骶髂关节
间隙变窄、模糊,软骨下骨质囊性侵蚀等微小改变。
CT扫描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
更具有高敏感性适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常规X线正位及45°斜位检查骶髂关节,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
CT扫描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的解剖部位和骨内分布范围及骨皮
质的完整性、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现有的AS 临床诊断标准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实际上影像学的征象晚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
有文献报道认为,影像学上能够观察到的骶髂关节
炎一般要比临床症状晚5~10年[6],因此现有的X 线和CT 检查都存在不能满足
更早期的诊断AS病变的特点。
与之相比MRI检查有一定优势,能够较早发现软
骨的改[7]。
总之,CT 检查虽然尚不能在AS 早期即作出诊断,但能够较X 线更早发现AS
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吕京光,张凤霞,武乐斌,等.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
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1497.
[2]范智斌,王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诊断[J].山西医药杂
志,2006,35(2):121.
[3]GeijerM, Sihlbom H, Gothlin JH, et al. The rol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oilitis. Acta Radiol, 1998, 39: 265.
[4]孟家晓,沈君,梁碧玲,等.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2:46.
[5]Vander LS, Valkenburg HA, Cats A.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Arthritis Rheum,1984,27(2):361.
[6]Pepmueller PH,Moore TL. 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ies[J]. Curr Opin Rheumatol,2000,12(4):269-273.
[7]王庆文,曾庆馀.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7(10):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