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及CT诊断的影像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 X线平片及 CT诊断的影像分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邮编255100摘要:目的评析强直性脊柱炎使用x线平片和CT诊断上的诊断影响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强制性脊椎炎患者80例,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CT进行诊断。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和漏诊率以及骶骨关节病变分期检测率。
结果 CT影像技术的确诊率高于x线平片,在检查骶骨关节病变分期上高于x线平片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的影像在强直性脊椎炎诊断上诊断效果更佳,提高了确诊率,降低漏诊率,提高了诊断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 x线平片 ct诊断影响技术临床效果强直性脊柱炎最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酸痛,其次便是弯腰后仰以及旋转等基础活动受到限制,不加以及时治疗会引起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出现[1]。
致病原因尚未明确,根据以往的病例评析得出,大多数致病原因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的感染[2]。
大多数患者由于前期临床现象不明显或者不严重而选择拖延,从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患者日常中,一旦发生了持续性胸闷气短,连续性腰酸背痛和眼部畏光及时视力模糊等现象就应该及时就医诊断治疗[3]。
本研究在诊断技术上通过对x线平片和ct诊断影像技术的对比使用得到了可观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接受诊治的强制性脊椎炎患者80例,入选对象的临床症状以及诊断结果均符合强制性脊椎炎的标准,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晨起时腰疼,深夜伴随疼痛加重,腰部有僵硬感。
患者具有本次研究知情权,且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语言沟通能力障碍者,患有严重性肿瘤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健全者。
入选对象男41例,女3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8.28±6.2)岁。
1.2方法给予患者均使用x线平片和ct诊断影像的分别诊断,将数值调整到120kv、160ma的扫描条件,层距层厚分别为5mm,在患者的腰椎骨盆处进行x线拍摄,结合者患者病情的需求,再加上胸椎片和颈椎片,对患者骶骨出进行ct扫描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择性拍摄胸椎腰椎以及髋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PPT课件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如何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6
误诊病例分析
病例一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经详细检查确诊为强 直性脊柱炎。
病例二
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经HLA-B27检测及影 像学检查得以纠正。
病例三
误诊为腰肌劳损,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展 。
2024/1/30
27
2024/1/30
鉴别诊断
需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髂骨致密性骨炎等疾病相鉴别
10
2024/1/30
03
影像学检查方法与技术
11
X线平片检查
2024/1/30
脊柱正侧位片
观察脊柱生理曲度、椎体形态、椎间隙及 小关节情况。
骶髂关节正斜位片
观察骶髂关节间隙、关节面及骨质情况。
骨盆平片
观察髋关节及耻骨联合情况。
31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30
32
脊柱结核
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 毒症状,X线可见骨质破坏 、椎间隙狭窄,但脊柱竹 节样改变少见。
脊柱肿瘤
X线可见骨质破坏、椎间隙 高度正常,MRI可发现肿 瘤信号异常。
22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误诊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影像学表现多样,医生对 诊断标准掌握不足;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
8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
下腰背痛伴晨僵,活动后减轻
02
中期
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或发僵,夜间痛 或间歇痛
01
03
晚期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髋关节强直固 定
分型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骶髂关节炎 型、腰椎病变型、胸椎病变型、颈椎 病变型、周围关节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量,只能扩张2.5cm或小于2.5cm。 分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轻微改 变,Ⅲ级中度异常,Ⅳ级全部强直。
2020/1/10
31
确诊AS: ① 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同时至 少具备一项临床标准。 ② Ⅲ—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并具备 临床标准1或具备2和3两项。 疑诊AS: Ⅲ—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而不具
4、狼疮细胞试验阴性。
2020/1/10
15
5、周围关节渗出液呈黄色,呈轻 度至中度混浊, 白细胞总数 较RA低,以单核细胞为主。
6、lgA、 lgM也可增加。 7、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8、心电图检查20%为传导障碍。
2020/1/10
16
六、骶髂关节解剖特点:
1.解剖: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 骨构成,两个耳状面覆盖关节软 骨,周围衬有滑膜,呈裂隙状。 骶侧为透明软骨,厚度为髂面软 骨的2—3倍,髂骨面为纤维软骨, 厚度不足1mm。
2020/1/10
38
2、强直性髋关节炎的CT表现: I期:有髋关节症状,髋臼、股骨头有囊 变, 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或/和关节间隙变窄, III期:髋臼、股骨头囊变,关节边缘骨赘、 关节间隙狭窄,消失,髋关节骨性强 直。
2020/1/10
39
(三)AS脊柱改变
1、普遍性骨质疏松。 2、椎间小关节:早期受累,表现小关
2020/1/10
4
三、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附着病, 其次是滑膜炎。
2020/1/10
5
滑漠炎附着病是AS的主要病 理特征,表现为以关节囊、 肌腱、韧带与骨附着点为中 心的慢性炎症。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和X线检查表现CT和X线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做的影像学检查,好的设备仪器能够更好的反应病患的真实情况,从而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下面就由我们就为您讲解一下相关问题。
CT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表现有:骶骨端软骨下骨硬化,单侧或双侧关节间隙小于2毫米,软骨下骨侵蚀,关节出现部分或者完全强直等,由于骶髂关节解剖学的上部是韧带,因为韧带附着引起CT检查的关节间隙不规则和增宽,可能给检查判断带来困难,除此之外,年纪较大的患者髂骨面边缘模糊,韧带部骨皮质尤其是骶骨面边缘非常不规则。
我院投入1000多万引进的西门子128层螺旋CT,是目前最先进的多层螺旋CT之一,可进行高速、低X线剂量、大范围扫描,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同时可利用其工作站进行灵活的图像后处理,为CT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
X线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表现:骶髂关节软骨下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
根据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的X 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
晚期患者出现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
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
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
我院放射科先后引进了飞利浦数字式X线摄片机(Digital Diagnsot DR)、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更易显示病变的密度,大大降低了误诊及漏诊率。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
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
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x线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
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
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
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
2024年度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课件
并发症
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受压或损伤,进而引发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2024/3/24
23
脊髓受压与神经根刺激症状
影像学表现
MRI是评估脊髓受压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 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MRI上,可以清 晰地显示脊髓受压变形、移位及信号异 常,以及神经根增粗、水肿等异常表现 。
VS
并发症
长期的脊髓受压会导致脊髓变性、坏死, 进而引发截瘫、感觉异常等严重神经功能 障碍。
25
06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要点
2024/3/24
26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包括起病年龄、病程、症状特点等,有助于判断病情活动度和预后。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如HLA-B27基因阳性、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可辅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2024/3/24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 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 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发病机制
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 素有关,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4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包括下腰背痛、晨僵、疲劳 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脊柱强直 、胸廓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等。
2024/3/24
10
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X线平片检查
优点为操作简便、价格低 廉;缺点为对早期病变不 敏感,难以发现细微骨质 改变。
2024/3/24
CT检查
优点为分辨率高,可清晰 显示骨质破坏和增生硬化 ;缺点为有辐射,对软组 织分辨率相对较低。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坐骨结节可被侵蚀,髋关节也常受 累,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股骨头糜 烂,于关节边缘部有骨刺形成。
脊椎
病变常由脊椎下部开始,并较快 的进展累及全部脊柱,即所谓上行性病 变,也有少数病例,先由颈椎或下部胸 椎开始,然后向下累及脊柱其余部分, 即下行性病变,后者进行较慢,常需较 长时间才累及脊椎其余部分。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关节面光整 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密度未见异常 关节周围韧带未见钙化 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关节周围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清晰
25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53岁男性
正常骶髂关节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点
以双侧病变多,单侧病变少 以髂骨面病变多,骶骨面病变少 以髂骨面下部病变多,上部病变少
周围关节
四肢大关节中以髋关节最易受累,双侧病变, 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及 骨性强直为其主要X线表现。
除髋关节受累外,易累及肩、膝、手、腕关 节,足部变化较少见。
男 26岁 (骨盆)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骶髂关节 髋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面模糊硬化增白 两侧 坐骨结节骨皮质吸收 边缘毛糙
双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相仿
右侧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较左侧严重
单侧受累,关节间隙略增宽
髂
骨
下
上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下
部
病
变
较
明
显
下
髂
骨
上
上 下
部
均
受
累
下
பைடு நூலகம்
骶髂骨均受累
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
回顾性分析87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DR、CT表现征象分析。
结果 AS骶髂关节改变的D R正、斜位显示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7例,双侧改变19例,关节面硬化致密5例,囊性骨质吸收5例,关节间隙变窄21例,关节面毛糙4例,关节强直9例,钙化7例。
C T显示;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可见关节软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关节韧带钙化等改变。
结论对AS骶髂关节改变DR作为最基本方法, CT对AS细微病变和复杂部位病变显示优于RD,所以CT扫描能提高对本病的正确率【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计算机体层摄影骶髂关节放射摄影术 HLA—B27【中图分类号】R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087-01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和髋关节,几乎100%累及骶髂关节,并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累及上位脊柱和四肢大关节。
好发于30岁男性,90%以上病人H 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阳性。
病理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骨化,椎间盘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改变。
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
确切的病因不明,但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过去曾经认为是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1973年,SchLosstein发现强直性脊柱炎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 L A—B27相关。
A S基本病变不仅是非特异性滑膜炎,更主要的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处炎症。
在骶髂关节、关节软骨被肉芽覆盖,关节翳形成较轻增生的纤维组织可呈软骨化生或进一步骨化,临近的滑膜也呈反应性增生,最后导致骨性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经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S。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研究
s u b j e c t s . C T a n d MR i ma g i n g w e e r p e f r o r me d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o a n l a y z e t h e t w o d i a g n o s t i c i ma i g n g c h a r a c t e i r s i t c s ,a n d t h e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i t c s o f C T a n d MR i m a g i n g o f a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硬化 检出率均 高于 M 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l 0 . 0 5 ) 。 结论 c T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分级判断准确性较高 , M R早期诊
断的准确率较 高。 【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炎; C T; 1 V L K; 骶髂 关节 【 中图分类号】R 4 4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2 ( a ) - 0 0 1 0 — 0 3
日囫
一
论 著
强直性脊柱炎的 C T及 MR影像学研究
应 汝君
四川省简 阳市三岔 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l  ̄ l J i l 简阳 6 4 1 4 1 8
【 摘要】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 c T 及M R影像学特征 , 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2 月一2 o l 2 年3 月来院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蚀脊柱累及骶髂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分支,易造成患者中轴关节慢性炎症病变。
传统医学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归属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早期确诊难延误治疗,加重病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负担,给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医学上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受遗传、环境引起自身免疫影响,病变多始于骸骼关节,向上累及脊柱引起柱韧带普遍硬化导致骨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缓,全身呈局部轻微症状。
该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来院就诊的3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CT 及MR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来院就诊的3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3例;年龄范围18~50岁,平均年龄(27±2.1)岁;病程0.1~11年,平均(1.9±1.5)年;32例患者经检查均排除外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及感染性疾病等;临床表现:3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关节不适或僵化,包括下腰背部,其中4例出现低热症状;实验室检验:3例RF呈阳性;16例ESR加速,21例CRP呈阳性,29例HLA-B27呈阳性。
1.2 方法1.2.1 CT 检查患者进行CT检查过程中,仰卧进入扫描仪,从头开始扫描整个骶髂关节,120 kV电压,350 mAs电流,对患者采取骨窗观察法,要求窗宽2 000,窗位500,层间距2.5 mm,层厚度2.5 mm。
仪器选择: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
1.2.2 MR 检查进行MR检查时,患者仰卧两腿伸直进入扫描患者骶髂关节。
扫描仪序列位选择时,轴位自旋回波(SE)T1WI、冠状位自旋回波(FSE)T2WI,冠状位快速反转恢复(STIR)序列位,轴位扰相梯度回波(Fast SPGR)序列位。
MR扫描时取层间距1 mm,层厚 5 mm,NEX=1~3,矩阵288×256,FOV 340~380 mm。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⒈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⑴疾病简介
⑵流行病学特点
⑶病因与发病机制
⒉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⑴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
⑵影像学诊断的优势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 X线检查
⒊⑴多发关节的骨质破坏
⒊⑵椎体发生变化
⒊⑶骶髂关节病变
⑵ CT检查
⑶ MRI检查
⑷骨扫描
⒋影像学表现
⑴早期特征
⑵进展期表现
⑶晚期表现
⑷关节、韧带和滑囊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⒌影像学诊断标准
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 (ASAS) 标准
⑵马德里标准
⑶肌腱骨化病变标准
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⑴强直性脊柱炎与椎间盘炎的鉴别
⑵强直性脊柱炎与肿瘤的鉴别
⑶强直性脊柱炎与感染的鉴别
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与预后评估
⑴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评估
⒏研究进展与展望
⑴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⑶个体化医学的前景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图集
附件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RI影像图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强直性脊柱炎:少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椎和骶髂关节。
⒉ ASAS标准: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⒊马德里标准:一种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学表现的标准。
⒋肌腱骨化病变标准:用于评估肌腱骨化病变程度的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影像学诊断分析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5—1 4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的 X线 及 C T影 像 学 诊 断 分 析
舒 小钢
[ 摘要 ] 目的
结果
探讨强直性脊柱 炎的 x线及 c T表现 。方法 收集 1 0 0例强 直性脊 柱 炎患者 x线及 c T资料。
9 4例有骶髂 关节表现异 常, 包括 : 早期 , 关节 面侵蚀 、 骨 皮质局 限性增厚 、 硬化 , 关节 间隙正常 ; 后期 , 关节 诊 断强直性脊柱炎 X线及 C T检查 已成 为重要 的途 径。 【 文章编 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4 . 1 1 . 0 4 1 柱炎患者 1 0 0例 , 其中男 8 3例 , 女 l 7例 , 男女 比例约 4 . 9 :
因 动脉 瘤 破 裂 出 血 而 导 致 的 致 残 和 死 亡 。
裸架成形 弹簧 圈栓 塞技 术 治疗 的 9例颅 内多 发动 脉 瘤患者 中 , 致密栓塞达 9 0 %, 部分栓塞 8 %, 并 发症 少 , 其 中 支架 塌陷 1例 , 无血 栓形成 和支 架移 位 , 亦 无动 脉 内膜撕 裂, 术后恢复 良好 ; 成篮 弹簧 圈栓 塞技 术治疗的 1 6例 , 其 中 致密栓塞 达 8 5 %, 部分栓塞 1 3 %, 其 中有 一例弹簧圈弹 出, 其 余恢 复 良好 。除 3个患者 的微小 动脉 瘤未行 栓 塞治疗 外, 其他动脉瘤均一次性栓 塞治疗 。2 5例 M I A患者术后 6 个月行 D S A复查 , 未见原动脉瘤复发和新生动脉瘤 。
的难度和风险 , 建议保守 的血 管 内治疗 。颅 内多发动 脉瘤 的血管内治疗有 诸多 优点 : ① 减少 损坏 正 常 的血 管 ; ② 减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X线摄影中常见的诊断特征:
脊柱骨质变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常出现脊柱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的特征。
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骶髂关节、脊椎关节和骶髂骨连接处。
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常出现炎症,即骶髂关节炎。
这种炎症可以引起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严重的改变。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X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关节可见性,即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关节可见性的减少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MRI中常见的诊断特征:骶髂关节炎: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炎症迹象,如关节囊增厚、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脊椎关节炎:MRI可以显示脊椎关节的炎症,包括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
脊柱骨关节可见性:MRI可以显示脊柱骨关节的可见性,包括
关节的存在和关节腔的清晰度。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
睡眠特征核磁共振成像(DTI)可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脑白
质中病变的特征。
DTI可以显示脑部神经纤维束的连通性和水分子
的扩散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DTI中常常显示较高的扩散方向
不一致性。
请注意:鉴于医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描述仅为一般
情况,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确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AS首先侵犯滑膜,其次是骨髓,而后是软骨。 晚期出现关节囊的纤维化、韧带的钙化及关节骨性强直。
临床表现
发病隐匿。 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活动后减轻 。 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从骶髂关节开始,沿脊椎缓慢向上进展,或同时向下蔓延,累及双 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畸形。 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 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 见。
如1、2级病变存在以下三种征象,即侵蚀破坏,骨赘形成和髋关节内陷之两种,则相应增加 一级。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男 23岁
男 26岁
男 38岁
影像学表现-髋关节
男 50岁
影像学表现-附着点炎
多发生于坐骨结节、髂棘、股骨大小粗隆、脊柱棘突和跟骨结节; 早期,肌腱、韧带与骨附着部的骨髓和软组织水肿,于STIR及T2WI压脂上呈明显片状高信 号表现 ,外周部多双侧对称; 在CT上表现为附着点骨质密度减低; 中晚期,表现为肌腱韧带附着处骨化,并伴有局部皮质虫蚀样侵蚀,并呈不规则粗胡须 状,自骨面垂直向外延伸。
腰背痛≥3个月且发病 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
影像学显示骶髂关节炎且具 有≥1个脊柱关节病特征
或
HLA-B27 阳性且具有 ≥2个脊柱关节病特征
脊柱关节病特征
炎性腰背痛 关节炎 肌腱附着点炎 指(趾)炎 葡萄膜炎 银屑病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NSAIDs治疗有效 具有脊柱关节病家族史 HLA-B27阳性 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检查
活动期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轻度贫血和免疫球蛋白 轻度升高。 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但RF阳性并不排除AS的诊断。 虽然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达90%左右,但无诊断特异性,因为健康人也有阳性。HLA-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性的疾病,以慢性脊柱炎症为特征。
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
2.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在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
下面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影像上的表现:- 骶髂关节炎表现: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
X线影像上可见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
- 脊椎炎症表现:影像学上,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脊椎骨质吸收和骨质增生,使脊椎骨体变矮。
此外,椎间盘骨质的增生和硬化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之一。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下是MRI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骶髂关节炎表现:MRI可以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软组织炎症反应,包括关节囊肿、关节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 脊椎炎症表现:MRI可以清晰地展示脊柱的炎症改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的水肿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脊椎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炎症变化。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切面重建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骨质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以下是CT在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骶髂关节炎表现:CT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融合、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
CT的高分辨率使得这些骨质改变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 腰椎和胸椎炎症表现:CT可以检测腰椎和胸椎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的变化。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脊柱椎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为主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柱关节的炎症和骨质改建,可导致脊柱僵硬和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影像学诊断是AS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X线摄片1.骨盆及髂骨骨盆的X线摄片是进行AS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髂骨关节的破坏、髂骨侧增生、髂骨骶关节的强直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对于早期AS患者,骨盆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长期随访可发现骨盆关节的改变。
2.脊椎脊椎的X线摄片是评估AS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摄片方位有正位摄片和侧位摄片。
正位摄片可以观察到脊柱侧凸、椎间隙狭窄、钩骨、斜椎关节的病变。
侧位摄片则可以评估椎体骨质改建、椎体并列状态和韧带饰带骨化。
结合这两个方位的摄片可以全面了解脊柱关节的炎症畸形情况。
3.其他骨骼部位除了骨盆和脊柱,还应该对其他的骨骼部位进行X线摄片。
这些部位包括胸廓、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
这些摄片可以帮助发现AS的外关节病变。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早期AS和中晚期AS的鉴别诊断。
MRI可以评估炎症活动、脊柱骨质改建情况,对于AS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AS的MRI表现早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椎间盘炎症、椎间盘水肿、椎体骨髓炎、椎间关节炎和韧带饰带附着点的炎症。
这些表现在X线摄片中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
2.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中晚期AS的MRI表现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骨桥形成、椎体附着点的滑膜炎和骶髂关节的炎症。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在AS的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的骨质改建,了解关节畸形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CT扫描对于AS患者的关节手术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的DR、CT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
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2007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
直性脊柱炎60 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 例均行DR及CT 检查。
对其骨质
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
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
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
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
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
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 扫描较X 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
X 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
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5-02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
行性炎性病变,属全身结缔组织病变的一部分。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
脊柱、肋椎关节等,以骶髂关节最先受累和病变明显,发现两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
糙和关节面下小囊状透光区即可确定诊断[1]。
A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系统损害,青少年的发病率较高,常见于男性,且有明显的家族性发
病倾向[2]。
近年国内外对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了研究,骶髂关节CT检查价值得到肯定[3-4]。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
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为提高AS的诊断率,现对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均为首次就诊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5]。
其
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2~50岁,平均(26.5±5.8)岁。
病程3个月~5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
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
类风湿因子阴性。
1.2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X线检查:采用SEDECAL X PLUS DR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
使用GE Lightspeed16
螺旋CT扫描仪。
扫描参数为: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0.6 mm,螺重建间隔
1 mm,螺距0.
2 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
2结果
2.1 强直性脊柱炎X线表现:X线诊断有5例患者正常,剩余55例患者,关
节间隙均有改变,其中关节间隙模糊不清43例,不规则变窄12例。
病变侵及骶
髂关节单侧9例,双侧46例;全部患者均侵及髂骨,侵及骶骨11例;骨质破坏26例,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骨质吸收,关
节下面骨质吸收;囊状改变12例,以关节下部髂骨侧居多,关节可见小囊状透
亮区。
骨质疏松9例,关节面皮质呈低密度;骨质硬化7例,关节软骨下界限模糊,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
2.2 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CT诊断无正常性患者,根据纽约标准分级:无0级,
Ⅰ级8例(13.33%) ,关节髂骨面模糊,关节面略呈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 Ⅱ级26例(43.33%) ,关节面骨质轻度硬化,骨皮质局灶性侵蚀,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无改变。
Ⅲ级18例(30.00%) ,关节面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面不光整,呈锯齿状,并有弥漫性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增宽(5例) 或变窄( 13例) 。
Ⅳ级9例(15.00%) ,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融合强直。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
关节病。
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 左右,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为5︰1。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首先表现为骶髂关节受累的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不适,并
且是双侧对称性的表现,一般认为其病理学基础是肌腱、韧带附着点的炎性改变,之后逐渐发生关节的粘连、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AS 骶髂关节受侵的突出表现为活
动受限,次为疼痛,晚期表现为僵硬和屈曲变形,以致卧床不起或爬行。
骶髂关
节属于滑膜关节,也是滑动关节,前下2/3为滑膜部分,后上1/3为韧带部分。
滑膜部关节软骨主要为纤维软骨,髂侧较薄。
软骨下是一薄层致密骨,含有与软
骨表面平行的哈氏系统,异常刺激可形成骨组织,导致软骨下硬化;骶侧较厚,
主要为透明软骨,其软骨下骨板较厚,下方是松质骨,呈多孔网状,含有丰富的
血管,骨小梁间为骨髓,髂侧松质骨密度较骶侧高。
骶髂关节炎开始为滑膜的炎
性反应,产生富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呈绒毛样增生形成血管翳,始于关节外围,
并沿关节间隙向关节内蔓延侵蚀破坏软骨,也可侵入骨内,形成骨性关节面及临
近骨的破坏。
晚期血管翳纤维化,使关节发生纤维强直,纤维组织可因钙化、骨
化产生骨性强直。
AS的另一特征性表现为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与骨附着部可与骨
面垂直的骨化,呈胡须状,也可有骨皮质侵蚀、皮质下低密度囊性变,坐骨结节、股
骨大转子、髂嵴、脊柱的棘突和跟骨结节等为常见发病部位。
这些病理改变与本
组病例的X 线平片与CT所见相吻合。
骶髂关节炎是确诊AS 的关键。
X线平片上
能发现程度不等的骨质改变及关节间隙的改变,本组中55 例X 线平片能发现病变,分别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21例。
5例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者,
进行CT 检查提示早期改变。
相对于X 线平片而言,CT 诊断AS 骶髂关节Ⅰ级、Ⅱ
级病变却具有明显的优势,CT克服了平片影像重叠的缺点,能清楚地显示骶髂关节
间隙变窄、模糊,软骨下骨质囊性侵蚀等微小改变。
CT扫描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
更具有高敏感性适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常规X线正位及45°斜位检查骶髂关节,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
CT扫描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的解剖部位和骨内分布范围及骨皮
质的完整性、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现有的AS 临床诊断标准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实际上影像学的征象晚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
有文献报道认为,影像学上能够观察到的骶髂关节
炎一般要比临床症状晚5~10年[6],因此现有的X 线和CT 检查都存在不能满足
更早期的诊断AS病变的特点。
与之相比MRI检查有一定优势,能够较早发现软
骨的改[7]。
总之,CT 检查虽然尚不能在AS 早期即作出诊断,但能够较X 线更早发现AS
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吕京光,张凤霞,武乐斌,等.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
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1497.
[2]范智斌,王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诊断[J].山西医药杂
志,2006,35(2):121.
[3]GeijerM, Sihlbom H, Gothlin JH, et al. The rol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oilitis. Acta Radiol, 1998, 39: 265.
[4]孟家晓,沈君,梁碧玲,等.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2:46.
[5]Vander LS, Valkenburg HA, Cats A.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Arthritis Rheum,1984,27(2):361.
[6]Pepmueller PH,Moore TL. 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ies[J]. Curr Opin Rheumatol,2000,12(4):269-273.
[7]王庆文,曾庆馀.磁共振成像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7(10):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