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聋二十六年案(链霉素中毒性聋)(谭敬书教授经验)

谢某某,男,28岁。干部。1994年3月11日诊:诉双耳聋二十六年。小时因发烧用过链霉素,2岁后发现听力差,伴耳鸣。检查见一般情况好,但发音不准,大声讲话可以听到,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电测听检查:双耳呈陡降型曲线,6000~8000Hz处消失,语言频率左耳平均63分贝,右耳平均66分贝。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链霉素中毒性聋?),证属肾虚血瘀,治宜补肾活血。处方:复聪片6瓶,每次6片,日3次;另服煎剂:黄芪、熟地黄、丹参各30g,葛根20g,当归15g,赤芍药12g,白术、川芎、桃仁、蔓荆子、黄柏各10g,红花6g,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3月22日复诊:症如前述,处方:复聪片照服,并于前方中加磁石30g,石菖蒲10g,六剂。

3月28日三诊:诉听力好转,中药按三诊方去桃仁,十剂,并服通窍散(柴胡、香附、川芎各等分研粉)一袋,每日2次,每次10g,分10次服完。

4月19日四诊:听力好转,处方:川芎、三棱、莪术、桃仁、石菖蒲、蔓荆子各10g,水蛭、炙甘草各5g,干地龙12g,丹参、磁石各30g,葛根20g,骨碎补15g,穿山甲6g,十剂。

4月20日五诊:听力好转,耳鸣消失,处方:复聪片6瓶,通窍散一袋;中药用熟地黄、丹参、磁石、各30g,山茱萸、泽泻、茯苓各10g,淮山药20g,骨碎补、黄精各15g,淫羊藿12g,六剂。

5月13日六诊:自觉听力已恢复正常,左耳可以听清电话声及手表声。检查:秒表声25cm(双)可闻,电测听:各频率曲线均在25分贝以上,语言频率左耳平均16分贝,右耳12分贝,听力已恢复正常。按:本例为2岁以前注射链霉素引起感音神经性聋。肾开窍于耳,常规用量的链霉素就使耳蜗毛细胞中毒而致耳聋,其先天之肾精不足可知;久病入络,耳窍脉络阻滞,气血壅闭亦可知。故用复聪片与通窍散补肾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耳为清空之窍,故用黄芪、白术益气升清而充养耳窍,以助耳功能的恢复。此例治疗时间不长而获此疗效,实属少见。

神经性耳聋耳鸣原来是这样恢复的

我的一位同学因孩子高考等事情,近一段时间以来双耳出现耳鸣耳聋症状,已经持续几个月了,近一个月特严重,感觉别人说话都听不清了!去诊所和市医院看过确定是神经性耳聋,只能点滴吃药,多日来一点好转的效果也没有,自己和家人都非常着急!还要送孩子去上海交大上学。很是苦恼

前天晚上都七点多了才想起了我!还是抱着怀疑不信的心态!咳!我只能热心帮助!她女儿也同时来到我这儿,问我得需要几天能好?我说只需几天就可以!走之前我一再叮嘱别打点滴了,可她非坚持药都买了不打不行!我也无语了!只能随她吧!

当时我只给其按揉了如下穴位:少海、外关、中渚、尺泽、肩井、手三里、耳和髎、听会、用手指疏理耳后的三焦经胆经两分钟、百会穴也按了按,这些穴位当然她都是感觉疼痛的不可忍!但我还是不能心软而痛下狠手!目的在于泻泻虚火!

昨天来了说感觉轻了些!还跟我争论昨晚睡得好是她以前睡眠就好,我真是!

昨日按揉穴位如下:曲泉、中都、中封、太冲、行间、大敦、阳陵泉、敲胆经,此人肝经极度不通,在此就费了我40多分钟!之后又按揉商阳穴和少冲穴。当时她就感觉耳朵能听到声音了!刚才来电话说:现在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上午匆匆忙忙用了一小时的时间,按揉时同学说穴位比明天疼痛多了!

给其按揉如下穴位:太冲、大敦、阳陵泉、敲胆经、清冷渊、外关、中渚、液门、拍痧于心包经!之后她感觉到听力与前无异!高高兴兴离去!

我只能说:再来一次吧,这样更彻底!我呀!就这样个人儿!人一会儿马上到!

我最后想说的:中里老师讲的经络是神奇的!但神奇之处在于实践!

希望以此能给大家以借鉴!

感音性耳聋老中医经验严肃云医案

严××,女,58岁。经常头晕头痛、耳鸣已6年。从1978年入春以来,头晕头痛加重,双耳闭塞不通,神疲气短,劳动后尤甚。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耳聋。患者以前曾有胃病史,经常脘胀隐痛,食欲欠偻,大便稀薄。舌质淡嫩,苔薄白滑,脉来沉细。证属脾虚气弱,清阳不升,脑失糯养所致。治以调理脾胃,升阳益气,辅以通窍。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柴胡6克,升麻3克,当归6克,陈皮5克,建菖蒲2克,炙甘草6克。

服5剂后,自感耳内鼓胀而响。继进5剂,耳闭已开,听力接近正常,头晕头痛等症大减,但舌仍淡嫩,脉象细缓。原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

按:头为诸阳之会,此例久病体虚,肠胃功能失调,气机下陷,清阳不升,气血不足以上荣于脑,以致耳窍失养而失聪,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建菖蒲健脾益胃,调理气机,升阳提气,辅以芳香通络、聪耳利窍之菖蒲则获显效。感音性耳聋

,是指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的一种疾病。多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蜗、听神经和听中枢的病变,使传入内耳的声波不能感受而致,尤其是暴聋者,病势急骤,可于片刻内达全聋,病变亦往往为不可逆性。近年来患病率似有上升趋势,因此,如何积极寻找致聋原因以防止耳聋发生,及时有效地控制耳聋病变的发展;希冀保存较佳听力,仍是目前耳科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耳聋之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在《黄帝内经》中亦多有论述,并已把耳聋之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还提及多种耳聋的针刺辨治。嗣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在病因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耳聋虽有外感、内伤之别,但无不与肾虚有关,指出无论何因,皆“损伤肾藏而精脱”。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耳论治》中补充了七情所伤之因。金元之后,认识更趋深入。如朱丹溪从“热”立论,张景岳则以“闭”立论,把耳聋分为火闭、气闭、邪闭、窍闭、虚闭五种。从不同角度阐述和补充了耳聋的脉因证治。在治疗上,历代医家根据各自临床经验,用方遣药有所侧重。如徐春甫从“虚”论治,喻昌主从“痰”论治,王清任则多从“瘀”论治,从而丰富了耳聋的病因病机学说及辨证论治内容,延至今日,仍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近代中医治疗耳聋首先发端于针灸,早在1927年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并于5o年代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曾两次掀起以针灸为主治疗耳聋病的热潮。自70年代以来,中医中药治疗耳聋亦取得可喜进展,在继承古代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发病特点,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耳聋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在治法上亦趋向系统化,有补肾法、解毒法、化瘀开窍法等。目前的辨证分型,虽未达到统一,但已渐趋向集中。在临床实践中,医家们体会到耳聋为难治之病,非一方一法而能获效,当运用传统医学中诸多疗法,如针灸、气功、按摩、单方验方、食疗等法综合施治,特别是针灸疗法,在耳聋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