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合集下载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能整合与机构整合
以职能整合带动机构整合,将相关政府职能合 并进大部门中实现政府职能有机协同。
2内容协调机制的建设
传统的协调机制为部长负责制、部务会议制或 党委会议制 改革后可在部长负责制和部长办公会议制基础 上建立类似理事会协调机制。由部长、决策司 负责人、管理局与执行局负责人共同组成大部 门的议事协调中枢
五构架:
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 由一种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 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 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 组织架构
六运行机制:
采用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三权 分立。 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背景: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 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综合影响,是 大部制改革的深刻背景。 现行的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状况不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政府机 构改革相对滞后、机构设置过细有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大部制改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我国经历的5次改革:
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 轻化 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 键” 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 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
起止时间:
2008年3月公布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对 我国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 新组建5个部门,共27部门 2013年预案:1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 2军事管理体制调整思路 3司法机关体制改革 4党群团体改革 5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人员分流难:大部制下,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也减少,必定要有 一部分人为此而“牺牲”官位。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 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 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 社会稳定。以1998年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为鉴,基本办法有四种,即带职 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和优化结构。
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 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 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 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 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 以抑制。但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 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相当于过去一 个副总理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而如 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和运行机制,是最为关键之举。
政职能错位和交叉给经济带来了副作用,研究表明,1999年至2005年间 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1.73%。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的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 隶属关系调整
名称
构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发改委(部制不变) 员会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 国家国防科技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的分流方式。 从机构改革的历史来看,大部制的组织架构设想并非是机制上的创
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国家经委这样的大部委设立;“文革”中将 政府的数十个部归并为几个大组,或者以“口”划权,比如农林口、工交 口等;2003年国家设立商务部,是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 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之举,可以视作大部制的“热 身”。

论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对行政管理的作用

论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对行政管理的作用

论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对行政管理的作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是指将多个行政职能科室合并为一个大部门,以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

这种改革对医院行政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医院行政职能科室繁杂,职能互相交叉,导致同样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来完成,造成了时间、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浪费。

而大部制改革能够有效地减少了行政职能科室的数量,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降低了管理成本。

当然,在进行改革时,还应该注重优化内部的管理流程和机制,进一步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二、提高管理效率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协调内部的工作,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在实践中,大部门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布署,统一督导、统一考核,统一执行各项工作,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三、优化组织架构传统的医院行政职能科室结构复杂,疏于沟通,导致了组织架构混乱,不利于统筹协调。

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后,可以通过梳理部门职能、完善工作流程、推行部门互相交流等方式,重新优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医院行政职能科室的作用。

四、提升工作协同水平在传统的医院行政职能科室里,各部门独立运作,彼此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关系,导致了工作协同效率低下。

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后,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资源,加强协同工作,提升整个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医院行政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行政职能科室大部制改革对于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协同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要注意的是,在推行期间还应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背景

大部制改革背景

大部制改革背景:众所周知,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中,不时出现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等情况,对此,民间戏称“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也有“九龙治水”等说法。

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部门集中成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减化行政审批,提高政策执行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在国务院2008年以前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前景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并不只能从行政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设计,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多元角度进行探索设计。

对大部制改革的看法中国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之:艰巨性权力整合难重叠的职能部门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像剥蚕丝一样,每一根丝都触动一大片官场神经,稍有不慎,不是形成权力真空,就是形成新的权力交叉、重叠,还会引起官场“地震”。

大部制下,相关几个部的权力重新洗牌,整合到一块,考验改革者的政治智慧和操作水平,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心细如丝,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不容易。

机制磨合难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可以打破现有部门利益格局,消解部门之间掣肘因素,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从更宏观和科学的角度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

大部制不是几个“小部”的简单迭加,如果这样的话,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但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改革就没有意义。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此次改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政治制度和行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改革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体制越来越没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的行政机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导致政府职能失调,决策效率低下。

其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

此外,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过于繁琐,政府机构存在过多与不过精的现象。

改革大部制的背景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的现代化管理。

改革方案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打破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推动政府效率的提升。

在改革中,《方案》提出,要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区划、机构设置,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等程序,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

可以预期,改革后的政府某些部门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合理设置行政区划。

方案明确,要优化我国行政区划,减少重复的行政区划设置,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域等区域,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水平。

同时,方案还进一步深化了行政管理的分级体系,精简县级行政区划。

2. 改革机构设置。

方案要求各级机构精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简化,通过对政府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行政部门的层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降低商业企业的担负,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3.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

财政制度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方案要求深化财政分权、金融自主和公共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监管会计工作,同时保障公共利益。

4.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和群众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部制机构设置

大部制机构设置

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大部制改革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对组织承担的职能进行梳理:明确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找出职能相近或者重叠的部分。

2.按照“整合相近职能、避免职责交叉”的原则进行机构重组:将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部门,由这个部门统一管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职能。

3.重新分配资源和人员:根据新的机构设置,重新分配人力资源,确保每个部门都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其职责。

4.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根据新的机构设置,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以确保新的机构能够高效运转。

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实际情况、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公众的需求和期望等。

因此,进行大部制改革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计划。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从大部制改革谈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从大部制改革谈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从大部制改革谈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作者:王永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大部制改革追求整体效能政府的大目标,将政府原来部门设置过多,职能交叉重叠,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一些问题,按照职能统一原则归精简,从而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根本的转变。

通过对部门内部机构的整合,使政府部门设置相对总数减少。

职能统一大部制改革是政府组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它更可以适应市场体制的发展,也可以适应政治体制深入的改革要求,还可以适应老百姓公共参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这是我国发展形势的需要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政府职能;管理;服务大部门体制或叫“大部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现在,我国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大部制改革追求整体效能政府的大目标,将政府原有职能重合,出现多方管理的问题,按照新的职能进行精简规一,避免因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影响工作效率,降低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随着我国首先从上层大部门的改革,也意味着基层也将因大部制改革而进行相应变动,从而实现全国大部改革一盘棋,从上到下,实现步调一致的政府服务转型机制。

这是我国发展形势的需要的必然结果。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大部制改革,比如,内阁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执行机构(也叫“法定机构”或“独立机构”)执行内阁的决策;监管机构对社会、对市场进行一些监管;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内阁机构非常精干,基本上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管理政治事务的机构,三分之一管理社会的机构;三分之一管理经济的机构。

目前,我国由28个组成部委,但是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和德国都是17个,最多18个,没有超过20个,所以从国务院组成部委设置的整体来讲,我国数量还是偏高,只有整合部制的空间,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其深层次也预示着我国已经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内容提要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职能交叉之现象两个典型:1、对食品的监督管理2、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职能交叉的两面性:1、积极2、消极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良策。

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能法定化具体实施关键词:大部制、改革、职能交叉引文:写作意图:就大部制改革中部门交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题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部制改革及相关知识,促进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选题的意义:大部制改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写作范围:大部制改革,主要是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

正文“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

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推行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门改革中的职能交叉现象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

2023年大部制改革方案

2023年大部制改革方案

2023年大部制改革方案摘要2023年,中国政府将推出一项重大改革方案,即大部制改革。

该方案旨在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提高透明度和管理效能,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并讨论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效。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当前的政府机构设置体系存在问题,如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决策流程繁琐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也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释放。

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部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二、目标大部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政府机构优化和职能分工的有效整合,提高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能力,构建高效、公正、廉洁、有公信力的政府治理体系。

三、主要内容1. 机构整合和设置优化: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机构,消除重复和冗余,减少政府行政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机构设置将更加关注职能协调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精简冗长的审批程序,优化公共服务布局。

2. 职能分工和职责明确:通过对各部门职责的细化和整合,避免职能重叠和分散,实现工作的高效推进。

各部门的职责将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合理,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

3. 决策权下放和责任落实:推进权力下放和责任落实,加强基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服务能力。

通过授权和激励,激发各级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政府对百姓需求的及时反应和解决能力。

4. 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减少信息孤岛和协调障碍。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协同性,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

四、预期成效1. 提高政府效能:通过机构整合和职能分工优化,减少决策环节和程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2.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责任下放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覆盖面。

为什么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

为什么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

“大部制”改革——工商管理四班丁利丹2009302360124 摘要:为什么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那是因为部门机构庞大繁杂,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确,各部门利益至上,却都推脱责任。

对此,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制”的思路。

“三权分立”,部门大量合并,彻底塑造公共服务性政府,是大部制的三大亮点。

但是大部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循序渐进,规范的实行“大部制”改革。

关键字:政府部门职能大部制“三权分立”部门合并服务性政府广东人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就是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都会准备一只乳猪去献给自己的祖先,叫做祭祖金猪,拿到祖先的坟前。

这小乳猪烤得外焦里嫩的,含泪献给祖先,奠完了以后拿回来自己再把它吃掉,就表达了对于祖先的这种深深的思念。

但是最近的清明节呢,我们发现好像情况发生些变化,很多人家他不再选择乳猪了,他是选择用面粉做的那种猪去献给祖先。

为什么呢?猪肉涨价涨得实在是太厉害,为了自己的钱包,只好来暂时地委屈一下祖先了。

这就叫做祖先诚可贵,奈何猪肉价更高。

可以说,猪肉涨价的问题,是这些年来食品涨价中一个特别标志性的事件。

其实一头猪,从育种到最后的端上市民的餐桌,大概是需要七八个部门来管,如今七八个部门,却管不好这么一头猪,尤其是它的价格问题,搞得大家意见都非常大,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是不是我们职能部门的这种职能管理出现了太多的交叉,以至于权责不明确,就像东湖污染,即使知道问题所在也无法明确追究那些人的责任,以至于情况越来越严重。

我们知道,中国建国以后搞了30年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部门专政。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2008年以前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门。

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从BPR 的角度谈谈对大部制的看法。

学号 110310009信管1101 李蒙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简言之,大部制就是为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建设成服务型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大部制改革。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模式。

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理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部制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政府体制,我们希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问题,是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制改革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目标。

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需求。

(二)相关的法律问题。

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所以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合法化。

在法制较为健全的许多国家,先有法律依据,然后才设置行政机构。

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秦立强来源:《现代世界警察》2017年第09期近年来,地方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经验,但细究其里,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本质、目的、价值和功能等,存在理念认识误区、实践操作困境和改革思路定势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检讨反思。

一、理念认识误区目前,关于“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缘起动因,时尚标签是部门警种“碎片化”,即部门林立、警种过细、力量分散、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扯皮内耗、难成合力等。

由此,基于问题导向的改革路径也大都思维定势在部门警种的合并裁撤上,即理清职能、整合部门、归并警种、提高效能等。

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八轮行政改革的主旨没有根本性变化,都是围绕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下放权力、权责一致等展开的,只是每轮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侧重点不同,探索的改革路径不同等。

那么,我国此轮行政改革借鉴西方国家“大部制”经验,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科层制结构的专业部门协调问题;二是整体政府与分散治理问题;三是无缝隙政府基于结果导向、过程导向的流程再造问题。

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也就不仅仅是部门警种整合精简问题,重点在于部门警种协调联动、一体运作。

由此观之,检验改革的成效就不能单纯以裁撤多少机构、归并多少职能、下放多少警力而定,重点在于改革后的部门警种协调联动效能是否优于改革前。

因此,目前关于“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理念认识方面,必须澄清三个问题:一是“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并不意味着部门警种规模愈大、职能愈综合愈好。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的执行机构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只是在横向合作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也不是在政府所有部门都进行“合并同类项”,只是在内阁高层实行“大部制”,在执行层面仍然遵循规模小的专业化组织设计逻辑。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1、大部制改革的主要背景。

(1)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我国长期留存下来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是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主要原因。

从官本位过度到权力本位,所谓“学而优则士”,人们追求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人员分流触及到了部门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再加上中国传统人情观念的影响,使得改革阻力巨大。

各地方机构的部门设置,人员编制还要繁杂,这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机构职能上,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相互扯皮。

机构之间互相扯皮,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大顽症。

“三不管”事件层出不穷,“三不管”地带众多,往往是有利益一起插手,无利益谁也不管。

行事要牵扯到各个相关部门,难以提高效率。

因此,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不断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明确和强化责任的途径及方法。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公共管理思想指导下的西方政府改革实践主要有三种类型;以英美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的改革、以德法为代表的渐进主义改革和以意大利希腊为代表的争取行政合法性或强制性制度化的改革,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改革,都穿插着对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对我们当前的地方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机构设置方面。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新公共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公共部门精简,主要目的是寻求更少的政府开支,它的方法就是目标直率,假设政府有极大地浪费因此必须削减。

正如波利特所说,大多数评论者都偏好专门化的、经受的、扁平的、资质的组织形式,而不是规模庞大的、多功能的等级官僚制组织。

大部制改革关键在实现权力制衡

大部制改革关键在实现权力制衡
的 1.3 ( 包 括 预 算 外 行 政 事 业 费 ) 8 % 不 7 ,
国家利益有消极影响 的重大决策 ( 育 教 产 业化 、 医疗 市场化 、 行业垄断 、 外企“ 超
国民待遇” 以及 很 大 一 部 分 出 口退 税 等 ) 迟 迟 难 以 取 消 或 调整 。 既 当运 动 员 ,又 当 裁 判 员 ,权 力 寻 租 、 钱 交 易 屡 禁难 止 。 一 方面 , 国长 权 我 期 形成 的行政部 门起草 立法 的传统 。 导 致 不 少机 构 把 权 力 垄 断 利 益 法 制 化 、 规 范 化 。 另 一 方面 , 既承 担 宏 观 调 控 。 又负 责 项 目审批 , 力 过 度集 中 , 权 又缺 乏有 力 的制 约 和 监 督 , 使 权 力 “ 租 ” 行 , 致 寻 盛 机
相 近 、 务 范 围雷 同 的事 , 界 各 国行 世
政 管 理 支 出 占 财 政 支 出 的 比 重 平 均 为 1、 56 %左 右 , 收 入 国 家 为95 高 . %左 右 。 职 能 交 叉 , 责 不 清 。凡 是能 巩 固 、 权 谋 取 部 门利 益 的 . 积 极 “ 为 ”凡 是 与 则 作 ;
制性体制性腐败依然 突出。
十 七 大 报 告 已 明 确指 出 。深 化 行 政 “ 体 制 改 革 是深 化 改 革 的重 要 环 节 ” 前 不 。
部 门 进 行管 理 . 为 “ 部 制 ” 这 是 国外 即 大 。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高 的 国 家 普 遍 实 行 的一 种 政 府 管 理 模 式 。从 国 际社 会 经 验 看 ,大 “ 部 制 ” 解 决 政 出 多 门 , 府 之 间 职 能 交 能 政 叉 、 责 不 清 的状 况 。目前 , 一 现 象 , 权 这 在 我 国正 显得 十分 突 出 。 机 构 庞 大 ,行 政 成 本 令 国 民 不 堪 负 重 。 公开资料看 , 从 国务 院组 成部 门现 有 2 个 , 设机 构 1 、 属 机 构 1个 、 事 8 特 个 直 8 办 机 构 4 、 委 管 理 的 国 家 局 1 个 、 属 个 部 0 直 事 业 单 位 1个 , 外 还 有 10 个 议 事 协 4 另 0多 调 机 构 。美 国的 部 级机 构只 有 1个 、 国 5 英 1 个 、 拿 大 1 个 、 国 1 个 、 国 1个 、 8 加 9 法 8 德 4 西班 牙 1个 、 5 日本 1个 等 。我 国行 政 管 理 2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化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化

改革开放后 的六次 国务 院机构改革 ,从 最初适应经济改 革、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求 ,到后来关注民生、构
建服务 型政府,国务 院机构改革的主题与 国家发展的足迹 高
度吻合,表现出了与国际接轨 、与时代接轨和与市场经济接
轨 的特 征 。
4 4 1 人 民 论 坛I 2 0 q 3 : 0 : 3 下
年的 “ 第一轮 大部制改革”。 局 ,将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使国务院的组成部 门减少为2 8 个。 2 0 0 8 年 ,首次以大部制改革名 义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 ,
1 9 8 2 年 ,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较大幅度地撤并 了经济管理
部 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 熟的单位改革成 了经济组织。国 务院各部 I " I , 9 . 1 0 0 个减为6 1 个。
务院办公厅 外,国务院组成部 门由原有的4 0 个减少到2 9 个。
革 ,从 大部制改革的角度 ,可以将 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划分为
2 0 0 3 年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通过设立国资委 、
两个阶段 ,一是2 0 0 8 年以前的走向大部制的改革 ,二是2 0 0 8 银监会 ,组建 商务部和 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

于小部制而言 的。小部制的特征是部 门管辖范 围小 、机构数 量大 、专业分工细 、职能交叉多 。而大部制的特征是 “ 大职 能 、宽领域 、少机构 ”。 所谓大部制改革 ,就是在政府部 门 的调整和设置 中 ,扩大 一个部所 管理 的业务范 围 ,将那些职 监督权的三权分立制约 。三是政府部门的职 权职 责相对应 , 做到有权必负责 。 第 四,对政府部 门加强监控 。大部 门体制下形成 的 “ 超 级大部” ,由于部门职能领域变大 ,权 力与职责相应增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制改革
-----之部门职能交叉
内容提要
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职能交叉之现象
两个典型:1、对食品的监督管理2、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
职能交叉的两面性:1、积极2、消极
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
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
良策。

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
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能法定化具体实施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职能交叉
引文:写作意图:就大部制改革中部门交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题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部制改革及相关知识,促进大部制改
革的顺利进行。

选题的意义:大部制改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
了方向。

写作范围:大部制改革,主要是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

正文
“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

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部制的概念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
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推行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门改革中的职能交叉现象
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

职能交叉的两面性
•一方面,交叉如果处理不当,出现职能重叠、或管理上的真空,就可能成为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理顺运行机制,职能交叉又会成为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协调一致、促进行政管理顺利进行的积极因素。

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
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重要的不是把一切都一一分清,而必须认识到许多事情必须要由一个以上的部门协同进行,重要的不是把一切都一一分清,而必须认识到许多事情必须要由一个以上的部门协同进行,要在划分中明确各部门主管与协助、为主与为辅、主持与参与的各自的职责权限,并且在部门间建立一种互动、共动、联动关系的协调机制,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职能交叉扯皮现象,保证政府管理活动运转协调。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难理解,造成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机构林立、分工过细、职能界定不清。

进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实行大部制改革,无疑为解决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问题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无论从国外的经验和国内多次机构改革的成效均可以说明。

这次国务院实行大部制改革后,通过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调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等,以机构整合方式解决了原来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同时通过“三定”,集中解决和理顺了46个部门之间70余项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

但问题是,机构整合、职能明晰后是不是交叉扯皮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了呢?个人认为,仅有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和划清部门职能边界来解
决职能交叉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构建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可避免或减少部门职能交叉扯皮的现象发生。

首先,从行政管理理论上分析,职能交叉在管理上具有相当的客观性。

这种交叉反映了不同行业、部门的行政管理之间,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之间,综合部门管理与专业部门管理之间无法割断的联系,是行政管理作为系统运行的过程所表现的基本特征,也是行政管理顺利进行的条件。

其次,实践证明,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更有利于解决职能交叉问题。

从国外来看,许多国家在推行大部制改革中,均加强政府首长和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

对成员单位组成、牵头单位、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以及会务等进行了明确,这对于加强反洗钱工作部际协调将发挥较好的作用。

因此,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围绕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要按照中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实行机构和职能整合的同时,认真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并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机构改革“三定”规定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但职能管理的长效机制不
够健全,导致出现职能交叉等等问题。

自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对各部门进行“三定”(定主要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以来,以后每次机构改革中制定“三定”方案或规定都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定”方案或规定对于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界定,理顺了职责关系。

但是“三定”过后,一些部门不按规定的职能办事,职能缺位、越位、错位,擅自调整职能,职能交叉、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三定”规定的权威。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职能运行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一是职能调整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职能动态管理的机制。

由于人们对职能变化认识的偏差和滞后,对原有职能的依赖,部门之间必然产生冲撞,职能交叉在所难免,同时,职能被调整部门与职能审批部门之间也有一个协商的过程,加上多年以来职能管理部门对职能的跟踪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职能管理的有效机制,因此,一方面造成职能管理的无序状态,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后,而“三定”时确定的职能往往一定几年不变,未能及时地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明显具有滞后性。

二是职能多头管理。

政府法制部门有时也承担职责界定或协调的任务。

由于职能多头管理,造成职能随意调整,影响“三定”规定权威,甚至加剧职能交叉扯皮情形。

三是职能运行的检查监督比较薄弱。

机构改革“三定”规定下达后,一般没有上级重大体制改革或职能调整,作为职能管理的机构编制部门基本上很少对职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更谈不上及时掌握各部门职能履行和变化情况,也从来没有哪个部门因为违反职能管理规定而受到查处的,基本上职能管理处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状况。

因此,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不仅要认真进行“三定”有关职能的界定和协调工作,还要建立完善职能管理的长效机制。

3、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良策。

造成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很重要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职能没有法定化。

首先,各部门“三定”规定实质上是一个不太符合要件的行政法规,只能称为有
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其强制性不够,且必须在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确定。

如遇法律法规之间出现争议时,“三定”规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其次,职能核定不太规范。

由于职能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均有审核“三定”规定的权力,且基本是终审制。

这样,就出现同类同名机构职能表述不尽相同或者各级同类机构表述一样,也出现同类机构各地核定的职能不一样的情况等。

再次,职能核定稳定性不够。

机构改革“三定”后,虽然制定了“三定”规定,但各部门存在争抢职能的冲动,往往过一段时间,又通过有关会议、文件等改变“三定”规定,造成部门间职能交叉扯皮。

因此要彻底解决职能交叉扯皮问题,还要从源头上即实行职能法定化途径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要全面清理法律法规有关职能配置的规定。

对法律法规之间界定模糊和冲突的要通过立法程序进行修订。

2、从中央到地方对党政机关各部门制订组织条例,对其职能配置作出规定
3、全面建立全国党政机关各部门职能库,并实行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职能核定、调整、裁定的管理机制,加强职能的全程监管。

小结:本文介绍了大部制改革及其相关知识,重点阐述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问题。

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2009年7月2日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