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作者:陈建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9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发展,数学更在发展,数学应用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仅注重以会套公式解题,培养运算能力为主,为“现代科举”服务的解题训练,而应当关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数学教学应是自然、朴实、平凡、真实地折射出数学本来源于生活的面貌。因而,还数学真面目,让数学成为学生易于、乐于接受的学科,就必需加强数学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找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完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经世致用”思想之需要。中国古代数学延绵几千年,都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各色各样的需要来计算和测量的,体现一种“经世致用”的实用思想。

4.切实掌握中学数学知识的需要。中学课本中数学知识如函数、数列、排列组合、不等式、概率等与日常生活广泛联系,向学生阐明这些联系是教学的要求。如学习排列组合时,没有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意识又怎能理解其概念、熟记其公式并正确列式解题呢?其实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相互作用的:在应用中掌握基础,在掌握基础上去应用。

二、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与能力的措施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应用价值,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1.充分利用课本现有的实例。现在数学教科书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中心进行教材的设计,以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为主线进行内容的组织,但部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积累,以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宽知识面,培养应用能力。

3.开辟专题讲座。在新知识的引入及章节小结时,开辟专题,介绍数学知识的相关运用。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依照“实际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的模式展开。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4.广泛借鉴一些国外的教材、读本、职业技术学校的教材及古典文献。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在数学课程、教科书中更加重视应用,许多教科书中数学知识的引入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或从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引入,也有从现在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有些教科书各章节后还安排了大量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并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和实践,或注明本章节知识被应用的领域,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科学间的联系。

5.在教学中,应放开眼界,借鉴他山之石。如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了解别人在学什么。

三、明确基础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时,教师应明确:对中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应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应用是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放弃数学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应用了,教学中应处理好两者关系,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应当在应用中掌握基础,在基础上去应用。

1.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实现教学目标,不能以解决实际问题来代替数学知识的系统传授。

2.全面培养,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不能把数学能力的培养局限于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应用,把本来与所学知识无关或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机械地用数学知识解决,误导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意识,需要教师敢于实践,对学生负责,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