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二xt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教案-第2单元-第2单元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学习目标总览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这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展开。
本章将系统地讲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小学的初步渗透,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直角坐标在小学的初步渗透)。
学习了本章的知识就能打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位置与方向(二)3课时1.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方法。
2.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好的问题,是驱动学生思维的最佳载体。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问题情境,通过这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怎样利用给出的信息确定位置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真正实现了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的教学理念。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运动与健康(2020秋)-代方梅版 2020答案XT
``````````````````````````````````````````````````````````````````````````````````````````````````````````````````````````` 第一章单元测试问题: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
( )答案:×问题:研究表明:人的心率与寿命成正比答案:错问题:一个运动能力强的人其身体一定健康答案:错答案:√问题:身体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运动锻炼得到提高的答案:对问题:社会适应能力不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答案:错问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适度发挥个性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答案:对问题:有积极向上的信仰是道德健康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正确问题: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属于身体亚健康答案:对问题:经过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其安静时的心率一般维持在60次/分左右答案:对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包括答案:社会适应良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问题:衡量人体身体形态最基本的三项指标是?答案:身高胸围问题:以下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指标的是()答案:C.肺活量B.血压A.心率问题:以下反映人体身体素质的指标是答案:速度灵敏力量柔韧问题:下列属于亚健康状态的是_____困倦、健忘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答案: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第二单元章节测试问题:若人体体重处于标准体重的正负10%均为不正常答案:错问题:BMI值的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答案:√问题:肥胖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糖尿病答案:×问题:若BMI值小于18.5为偏瘦答案:√问题:若BMI值大于30才算得上肥胖答案:√问题:BMI值越小越好答案:×问题:检测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的指标是腰臀比答案:×问题:检测是否患有向心性肥胖的指标是腰围答案:×问题:肥胖不是单纯的健康负担问题,而是能否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问题,甚至会导致我们整个民族的灾难答案:√问题: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肥胖、缺乏运动、高度紧张等答案:√问题: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答案:√问题:国际通用的肥胖检测指标为答案:BMI值问题:正常范围的BMI值为多少?答案:18.5-23.9答案:身高(厘米)-105问题:在全盘自动化时代,人们体力支出与脑力支出之比约为多少?答案:1:9问题:现代文明病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类疾病答案:√问题:肥胖症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流行性疾病,不包括中国答案:×问题:在中国,男性腰围若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若大于80厘米则为中心性肥胖答案:√问题:在亚洲,男性腰臀比若大于0.95,女性若大于0.85则为向心性肥胖。
高等代数二次型单元测验答案
( A)卷
2017-2018 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四、证明题(40 分) 1、设 A , B 都是 n 阶矩阵,且 AB 0,则 r(A) r(B) n .
设 B 的列向量组为 B1, B2 ,, Bn ,则 AB A(B1, B2,, Bn ) ( AB1, AB2,, ABn ) 0 故有 AB1 AB2 ABn 0 , 即方程组 AX 0有 n 组解 B1, B2,, Bn . 若 r( A) r ,则 B1, B2,, Bn 可由 AX 0的基础解系线性表出,于是 r(B) n r .因此 r( A) r(B) r (n r) n 2、设 A 是一个实矩阵,证明: r(AT A) r(A) .
从而 AX T AX 0 ,又因为 AX 是一个 n 维实列向量, 推出 AX 0
即证 AX 0 与 AT AX 0 同解,故 r AT A r A
3、 设 A , B 都是 n 阶正定矩阵,证明: A1 , A B 都是正定矩阵 (1) 因为 A 正定,存在可逆矩阵 C , 使得 A CT C , 从而 A1 (CTC)1 C1(CT )1 C1(C1)T , 推出 A1 正定 (2) 任取 X 0 , X T (A B)X X T AX X T BX 0 , 推出 A B 是正定矩阵.
0 6 3 6 6 0 0 2 1 2 2 0
1 2
0
1
0 0
2 2 3
4 2 2 1 2 2
六下。第二单元比和比例能力提高题和奥数题(附答案)
六下。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能力提高题和奥数题(附答案)在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同步奥数中,第二单元是关于比和比例能力提升的题目和奥数题。
其中,板块一主要涉及比的概念和应用,如例题1中的求解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比例的问题。
练1则涉及甲、乙两袋糖果的质量比,通过拿出一部分糖果来使两袋糖果的质量比相等。
例题2和练2则涉及数的比例关系,如求解甲数是乙数的多少倍,以及三人参加百米赛跑的速度比例问题。
例题3和练3则是关于学生人数和货物质量比例的问题,如求解从一个学校转入另一个学校的学生人数,或者从一个仓库向另一个仓库转移货物的质量比例问题。
在例题4和练4中,涉及到收费标准和人数比例的问题,如求解不同类型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数量,或者学生和老师体检的人数比例问题。
例题5和练5则是关于合买和购物的问题,如求解三人合买电视机的价格,或者三人在商场购物的花费比例问题。
最后,例题6和练6涉及到捐款的问题,如求解四人捐款的比例和总金额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或者修改。
同时,对于每段话,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得表述更加清晰明了。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同步奥数第二单元是关于比和比例的能力提升、思维突破和挑战极限的练。
下面是一些例题和练。
例题1: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练1:用6、12、15再加上一个数组成比例。
例题2:用2,3.6,4.5和x组成比例,求x的值。
练2:用4,4.8,12和a组成比例,求a的值。
例题3:XXX在100米赛跑中领先XXX10米,领先XXX15米。
如果XXX和XXX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当XXX到达终点时,XXX还差多少米到达终点?例题4:甲、乙两个圆柱形,底面积的比为4∶3,甲中水深7厘米,乙中水深3厘米,再往两个中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甲中的水面应上升多少厘米?练4:甲、乙两个长方体,底面积的比是4∶5,甲中水深8厘米,乙中水深12厘米,再往两个中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甲中的水面应上升多少厘米?例题1:某车队运一堆煤,第一天运走这堆煤的1/6,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30吨,这时已运走6/11的煤与余下煤吨数比是7:5,这堆煤共有多少吨?练1:有一桶油,桶重与油重的比是2:23,用了44千克油后,剩下油的重量是桶重的桶内原有油的多少千克?例题2:甲、乙两运输队同时合运一批货物,甲队每天比乙队每天多运3/4的物品,当甲队运了全部货物的4/11时,就比乙队多运了138吨。
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Unit2单元复习课件
3. Mum looks _h_a_p_p__y_ ( happy ) every day. 4. Mum looks _h_a_p_p__il_y_ ( happy ) at her son.
Face To Face
Millie:What does he do in his free time? S在im他o的n空:闲H时e间s里tudies English. H1e. Daalsnoielelinkejsopylsayliinsgtceonminpugtetrogammuessic.
Let’s have an interview with LI Hua:
eg: A: Excuse me, Mr Li . How old are you? B: … A: Where do you come from ? B: …. A: …
• 要求: 1.组内1号和3号,2号和4号,5号和6号分角色编对话 2.展示时声音响亮,语言清晰﹑流利 3.时间:4分钟
He is my favorite football star.He is my hero.
1. 我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 2. 看起来强壮 3. 足球踢得非常好 4. 在他的空闲时间里 5. 喜欢做某事 6. 喜欢听音乐
第二单元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
第二单元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台容量为20MV A的115.5kV/10.5kV的降压变压器高压侧一次侧电流为()。
A.100A B.171.9A C.1.004A D.1.719A2.取基准容量为100MV A,110kV线路一次阻抗为40Ω,如果采用近似计算法,其标幺值()。
A.0.302 B.0.330 C.5290 D.48403.取基准容量为100MV A,容量为20MV A的110kV/11kV降压变压器,其短路电压百分数为10.5%,如采用近似计算法,其短路电抗标幺值为()。
A.0.525 B.0.021 C.1.004 D.1.7194.取基准容量为100MV A,一台600MW发电机的功率因数为0.85,额定电压为20kV,次暂态电抗值为0.112,如采用近似计算法,其标幺值为()。
A.0.01587 B.0.672 C.0.01877 D.0.79065.描述线路中储存磁场能量的参数()。
A.电阻B.电感C.电源D.电容6.在三相对称电路中,基准值通常取()。
A.线电压B.相电压C.三相视在功率D.三相有功功率7.变压器等效电路中的电纳与线路等效电路中的的电纳性质不同,具体的说就是()。
A.线路消耗的是容性无功B.变压器消耗的是感性无功C.变压器的电纳是感性的D.线路的电纳是容性的8.三绕组变压器的结构,通常将高压绕组放在()。
A.内层B.中间层C.外层D.独立设置9.三相导线的几何均距越大,则导线的电抗()。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10.变压器的电导参数G T,主要决定于哪一个实验数据()。
A.∆P0B.∆P K C.U K% D.I0%11.当功率的有名值为时(功率因数角为φ)取基准功率为S n,则有功功率的标幺值为()。
A.B.C.D.12.相同截面的导线,使用的电压等级越高,其电阻()。
A.一样B.越大C.越小D.都不对13.在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中,其导纳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中点的个数、位置与形状;
–熟练掌握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位置的直观感知;
–通过游戏、趣味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图中点的位置关系;
•用坐标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坐标描述位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班级黑板
•学生练习册
•学生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室布局等实例来回顾描述位置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解
1.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构成和作用。
2.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坐标,在平面上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讲解基本坐标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坐标的基本表示形式。
2.出示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上标注相应的点。
四、课堂讨论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坐标描述位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周围环境,尝试用坐标描述几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位置的描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位置的相对性,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位置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位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位置的相对性a. 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b. 学生举例说明位置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理解列和行的概念。
b.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c. 教师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强调先列后行的顺序。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相对性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26页的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位置问题,尝试用数对表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个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补充和说明如下:1. 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通常表示为(a, b)。
在数学中,数对可以用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横坐标,第二个数表示纵坐标。
在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我们通常使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评价手册标准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评价手册标准答案(新)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1)第一题(略)2.(1)梨运来(4X-20)千克。
(2)爸爸的体重是(3X+15)千克。
3.解设:他步行每小时X千米。
3X﹢3=18 3X=18-3 X=54.解设:图书馆占地X平方米。
2X-20=400 2X=400+20 X=2105.解设:梨树有X棵。
X-500=1000X2 X-500=2000 X=2500☆6.解设:小华的年龄为X岁。
3.2X-2.8X=6 0.4X=6 X=15列方程解决问题(2)1.略2.(1)3X=70+20 解:3X=90 X=30 (2)4X+15.5=23.5 4X=23.5-15.5 X=23.0.8公顷=8000㎡解设:三角形的高是X米。
200X÷2=8000 200X=16000 X=804.解设:能站X人。
16X=20×24 16X=480 X=30☆5.解设:扩建后平均每排可坐X人。
36X=36×30+432 36X=1512 X=42列方程解决问题(3)1.略2.(1)排球有(4X)个,排球和篮球一共有(4X+X)个,篮球比排球少(4X-X)个。
(2)梨树和桃树一共有(X+2.5X)棵,梨树比桃树多(2.5X-X)棵。
3.解设:篮球有X个,足球有3X个。
3X-X=300 2X=300 X=150 3X=150×3=4504.解设:乙仓的粮食为XT,甲仓的粮食为 2.5XT。
X+2.5X=350 3.5X=350 X=100 2.5X=100×2.5=2505.解设:乙仓存粮XT,甲仓存粮3XT。
3x-40=X+40 3X-X=40+40 2X=80 3X=40×3=120 ☆6.解设:甲仓运了XT到乙仓。
2×(180-X0=120+X 360-2X=120+X 240=3X X=80 列方程解决问题(4)1.略2略3—5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地图上的方位词。
2.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方位词描述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方位词的使用。
2.综合应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运用方位词描述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融合方位词描述位置的综合运用。
2.综合考察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地图上的方位词,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描述不同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二、讲授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方位词,并示范如何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给学生讲解地图上的标志和符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三、练习训练1.让学生自行完成一组练习题,强化他们对方位词的掌握。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提问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2.帮助学生解决在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练习课上所学的知识。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方位词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下一节课我会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小小书法家,拼写人人夸。
(20分)shān yá dù hé dí kòu yī zhǎn zhà lan huì bào()()()()()()yì lì xuān bù tăn kè yuè dú shuǐ jiàn qí pán()()()()()()yú yuè qū fúshè jī fù guān lūn dǎxuán guàfèi téng jù lí()()()()()()()()二、用“√”给下列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8分)崎岖(qí qǐ) 岷山(mǐn mín) 逶迤(wēi wěi) 擎着(qióng qíng)电钮(niú niǔ) 瞻仰(zhān shàn) 围歼(qiān jiān) 双膝(qī xT)划着(zháo zhuó) 璀璨(càn zhàn) 泥丸(wān wán) 黑魃魅(xū xü)三、给下列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7分)挺:①硬而直;②伸直,凸出;③很;④量词,用于机枪。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2.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3.在这场战斗中,小嘎子意外地缴获了一挺机关枪。
()4.郝副营长是一位挺年轻的战斗英雄。
()等闲:①平常;②轻易,随随便便;③无端;平白地。
5.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2北师大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2 北师大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2 北师大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2 北师大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2014·北京高一检测)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A.三角形B.正方形C.圆D.扇形解析:选D。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错误!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俯视图不可能为: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圆.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解析:选B。
从所给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可知其俯视图不可能是正方形和圆.错误!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l∥α,则l⊥β解析:选B。
过l的平面γ交α于直线m,则l∥m.因为l⊥β,则m⊥β。
又mα,所以α⊥β。
4.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错误!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2 2 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D.由V球=错误!πR3=错误!π,∴R=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3a2=(2R)2=16.∴a2=错误!,∴a=错误!.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它的体积是3错误!,则a=( )A.2错误! B.错误!C. 3 D.2错误!解析:选C。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单元素养评价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素养评价(二)(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 m/s,经过3 s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纯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3 m/s2 B.6 m/s2 C.15 m/s2 D.18 m/s22.钢架雪车也被称为俯式冰橇,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俯身平贴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比赛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组成.如图,若减速区AB间距离为200 m,运动员某次用时15 s通过减速区以某一速度通过终点,假设运动员在AB段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确定( )A.运动员通过A点时的速度 B.运动员通过B点时的速度C.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加速度 D.运动员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3.一家从事创新设计的公司打造了一台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公路上行驶,也可以在天空飞行.已知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速度达到40 m/s后离开地面.离开跑道后的加速度为5 m/s2,最大速度为200 m/s.飞行汽车从静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 )A.40 s B.52 s C.88 s D.100 s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1∶3 C.3∶4 D.4∶35.如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的一部分(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下落的距离,单位是cm),为了根据照片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一定要记录的是( )A.小球的直径 B.小球的质量C.小球初速度为零的位置 D.频闪光源的周期6.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下列选项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运动的是( )7.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20日在北京闭幕.如图所示,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距离x1后,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距离x2后停下,测得x 2=2x 1,运动员经过两平面交接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在斜坡上的加速度a 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A .a 1=a 2B .a 1=4a 2C .a 1=12a 2 D .a 1=2a 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一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位移和速度关系为x =40-v 210,其中x 单位为m ,v 单位为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 m/s 2B .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汽车经过4 s 速度减小到零D .汽车经过2 s 速度减小到零 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甲的x t 图像和乙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B .甲、乙均在3 s 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C .0~2 s 内与4~6 s 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6 s 内甲的路程为16 m ,乙的路程为12 m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8分)在做“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2)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中有误的步骤是________.A.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220 V交变电源上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槽码D.将小车移到靠近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3)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电源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测量出x5=4.44 cm,x6=4.78 cm,则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 Hz,则打下“F”点时小车的实际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测量速度.12.(8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1)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则h 、t 、g 、v 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 =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ht t 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13.(12分)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某中学黄老师在家访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s ,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 ,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 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 .而黄老师因年龄、体重、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s ,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 2.(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黄老师是应该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14.(12分)某路口,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以36 km/h 的速度朝该路口停车线匀速前行,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70 m 处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5”.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则:(1)若不考虑该路段的限速,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1 s ,司机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2)若该路段限速60 km/h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 ,司机反应过来后汽车先以2 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加速3 s ,为了防止超速,司机在加速结束时立即踩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车头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5.(14分)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 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的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 m ,为确保安全稳妥地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成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10 m/s 2.(1)管理人员至少要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若管理人员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 ,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单元素养评价答案(二)1.解析:根据a =v -v 0t 得a =0-183m/s 2=-6 m/s 2,“-”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B 正确.答案:B2.解析:根据题意,知道AB 间距离和通过的时间,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得运动员在AB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无法求得两个端点的瞬时速度以及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答案:D3.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v 0+at 知,飞行汽车在跑道上行驶的时间为t 1=v 1a 1=402 s =20 s .飞行汽车从离开地面到加速至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 2=v 2-v 1a 2=200-405s =32 s ,故t =t 1+t 2=52 s ,B 正确.答案:B4.解析:由Δv =at 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t 刹=v 0a =205s =4 s ,刹车后2s 内汽车的位移x 1=v 0t -12at 2=20×2 m -12×5×22m =30 m ,刹车后6 s 内汽车的位移x 2=v 0t 刹-12at 2刹 =20×4 m -12×5×42m =40 m ,则x 1∶x 2=3∶4,故C 正确.答案:C5.解析:根据Δx =gT 2得重力加速度为g =Δx T2,可知需要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需要测量频闪光源的周期或频率大小,故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6.解析:由题意,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个小球不是同时下落,且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则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应大一些;在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像斜率相同,即两直线应平行,故A 、B 错误;高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则末速度应大一些,而D 中末速度相同,故D 错误,C 正确.答案:C7.解析:设交接处的速度为v ,则运动员在斜坡上的加速度大小a 1=v 22x 1,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 2=v 22x 2,x 2=2x 1,则a 1=2a 2,故本题选D.答案:D8.解析:根据题意x =40-v 210,整理得v 2-400=-10x ,对应v 2-v 20 =2ax ,解得v 0=20 m/s ,a =-5 m/s 2,所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 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由v =v 0+at ,得t =0-20-5s =4 s ,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BC9.解析:根据v t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v 0t 0∶v 02t 0=2∶1,故A 错误.根据v t 图线与t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可知,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x 1∶x 2=v 0t 02∶v 0·2t 02=1∶2,故B 正确;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0+v 02∶v 0+02=1∶1,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BD10.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图甲中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甲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乙做的不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故A 错误;甲在3 s 末位移为零,即回到出发点,而乙的位移为6 m ,没有回到出发点,故B 错误;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2 s 内与4~6 s 内,甲的两段图线平行,即速度等大同向;0~2 s 内与4~6 s 内,乙的两段图线平行,即加速度等大同向,故C 正确;甲前2 s 内路程为4 m ,第3 s 内路程为4 m ,第4 s 内路程为4 m ,最后2 s 内路程为4 m ,总路程为16 m ,乙的路程为s =2×4×32m =12 m ,故D 正确.答案:CD11.解析:(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依据实验原理,通过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借助刻度尺来测量长度,从而研究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故选项A 、B 正确,C 、D 错误;(2)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接在220 V 交变电源上,A 正确;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B 正确;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槽码,C 正确;将小车移到靠近计时器的一端后,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故选项D 错误;(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纸带上“F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 =x 5+x 62T =4.44+4.782×0.1×10-2m/s =0.46 m/s ;(4)若实验时电源频率大于50 Hz ,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由F 点的瞬时速度表达式v =x 5+x 62T可知,其实际速度大于测量速度. 答案:(1)AB (2)D (3)0.46 (4)大于12.解析:(1)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则小球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t ′=v g ,所以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t ″=t ′-t =v g-t ,所以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 ′=gt ″=v -g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v ′+v 2t =vt -12gt 2.(2)根据h =vt -12gt 2,得h t =v -12gt ,又htt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 则k =12g ,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2k . 答案:(1)vt -12gt 2(2)2k13.解析:(1)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a 1=0-v 21 2s 1=0-1522×25 m/s 2=-4.5 m/s 2,故其加速度的大小为4.5 m/s 2.(2)公交车从与黄老师相遇处到开始刹车用时t 1=s -s 1v 1=50-2515 s =53s ,公交车刹车过程用时t 2=0-v 1a 1=103 s .黄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t 3=v 2-v 3a 2=6-12.5 s =2 s.黄老师加速过程中的位移s 2=v 2+v 32t 3=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的时间t 4=s -s 2v 2=50-76s =7.2 s .t 3+t 4<t 1+t 2+10 s ,所以黄老师应该上这班车.答案:(1)4.5 m/s 2(2)黄老师应该上这班车14.解析:(1)司机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x 1=v 0t 1=10 m ;加速过程:t 2=5 s -t 1=4 s , 70 m -x 1=v 0t 2+12a 1t 22 ,代入数据解得:a 1=2.5 m/s 2. (2)汽车加速结束时通过的位移:x 2=v 0t 1+v 0t 3+12a 2t 23 =10 m +10×3 m +12×2×32 m =49 m ,此时与停车线间距为x 3=70 m -x 2=21 m ,此时速度为v 1=v 0+a 2t 3=10 m/s +2×3 m/s =16 m/s(小于60 km/h),匀减速过程:2a 3x 3=v 21 ,代入数据解得:a 3=12821 m/s 2=6.1 m/s 2.答案:(1)2.5 m/s 2(2)6.1 m/s 215.解析:(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h =12gt 2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t ≤t 0对管理人员奔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t 解得v -≥6 m/s(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得v -=0+v 02得v 0=2v -=12 m/s >v m =9 m/s故管理人员应先加速到v m =9 m/s ,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位移分别为x 1、x 2、x 3, 由运动学公式得x 1=12at 21x 3=12at 23 x 2=v m t 2 v m =at 1=at 3 t 1+t 2+t 3≤t 0 x 1+x 2+x 3=x解得a ≥9 m/s 2.答案:(1)6 m/s (2)a ≥9 m/s 2。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提高阅读的速度
兰陵县备课组
1 单元教材解
读
目
2 单元教学目标
录
3 单元教学
建议
4
单元教学 设计
1
单元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预 测
三 上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
用意特殊的 阅读策略单
元
提问
四 上
提高阅 读的速 度
五 上
有目 的地 阅读
六 上
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 动的阅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解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
读
主要内容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
《搭石》
《将相和》
度
《什么比猎 豹的速度更
快》
《 冀中的地 《 语文园地》
道战》
散文
历史故事 说明文
记叙文
教材解 与编者对话,深入理解同一文本的
读
不同教学定位
感受人与人 之间纯真的感
相同文章在实验版 与统编版中的不同目的
情,体会互相
力,激发学生阅读名 著的兴趣;感受故事 情节的曲折生动,人 物形象读原的著栩,栩读如生。 五年级下
整本书
册
与统编版的不同目的
与要求。
实验版
YOUR TEXT HERE
THE FUTURE IS BEFORE US
AND DYNAMIC.
五年级上 册
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 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
统编版
《将
相和》
教材解 读
单元主题
YOUR TEXT HERE
THE FUTURE IS BEFORE US AND DYNAMIC.
2019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位置单元分析教案新人教版320
第2单元位置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
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
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第2单元 位置 单元达标测评(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2单元位置单元达标测评(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学会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
2. 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位置。
2. 探究新知(1)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铅笔在书本的左边”,“书包在椅子的上面”等。
引导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参照物,并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在平面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座位图、地图等平面图,发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
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实例,如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怎么走,引导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讲解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绘制平面图、描述物体位置等。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总结提升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二 正弦交流电流一、填空题1.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压(或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有效值、频率和初相位。
ω与f 、T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22f Tπωπ==。
3.交流电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
4.为简化计算,工程上采用数学中的复数来表示同频率的正弦量,并将它们称为相量。
5.三相对称交流电源的特点是:最大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度。
6.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其值与频率成正 比,流过纯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比它两端的电压在相位上滞后90°。
7.电容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容抗,电容对低频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对高频电流的阻碍作用小。
8.电工技术中,把复数)1(CL j R Z ωω-+=,叫做复阻抗,复数的模叫做 阻抗。
阻抗角ϕ>0,电路呈感性;ϕ<0,电路呈容性;ϕ=0,电路呈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电路则发生了谐振。
9.在电工技术中,把电路端口电压有效值U 与端口电流有效值I 的乘积,称为二端网络的视在功率。
10.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电能在线路上的损失。
11.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并联电容器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并联后,负载上的电压和有功功率均保持不变。
12.在RLC 串联电路中,可以用调节电源频率和改变电路参数 的方法使电路谐振。
13.若三相负载对称,则不论星形联接还是角形联接,其三相有功功率都可用公式 3cos l l P U I φ=来计算。
14.三相对称电动势的特点是最大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
15.对称三相四线制电源,可提供两种电压:线电压和相电压 ,p l U U 3=,相位关系是线电压超前相应的相电压30° 。
16.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接入三相对称电源,线电流是相电流的3倍。
17.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的三相负载的 相电压对称;中线上不准许安装熔断器和开关。
二、选择题1.已知两个正弦量分别为 124sin(10060)A,4sin(10060)A i t i t =-+︒=+︒ ,则 1i 与 2i 的相位差为(A )。
A .180︒B .0︒C .90︒D .90-︒2.已知两个同频率的相量分别为 15030V U =∠︒,2100150V U =-∠-︒,则其对应的正弦电压1u 与 2u 的相位差为(A )。
A .0︒B .90︒C .120︒D .120-︒3.某正弦电流 100sin(31415)A i t =+︒,则其周期和有效值为(D )。
A .0.01s,100AB .0.02s,100AC .0.01s,70.7AD .0.02s,70.7A4.相量1A j =-的幅角为(D )。
A .4π B .43π C .43π- D .4π- 5.某正弦电压 11sin(3)V m u U t ωπ=-,2u 超前 31πu ,则 2u 的初相角为(A )。
A .︒0B .32πC .32π-D .π6.三相四线供电线路,已知做星形连接的三相负载中 A 相负载为纯电阻,B 相为纯电感, C 相为纯电容,通过三相负载的电流均为10 A ,则中线电流为(C )A .30B .10C .7.32D .07.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 )。
A .不对称B .仍然对称C .不一定对称8.三相发电机绕组接成三相四线制,测得三个相电压220A B C U U U V ===,三个线电压380AB U V =,220BC C A U U V ==,这说明(C )。
A .A 相绕组接反了B .B 相绕组接反了C .C 相绕组接反了9.三相对称电路是指(C )。
A .三相电源对称的电路B .三相负载对称的电路C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都对称的电路。
10.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是(C )。
A.保证三相负载对称 B 保证三相功率对称C.保证三相电压对称D.保证三相电流对称。
三、分析计算1.我国民用照明电压的频率和周期、有效值和幅值分别是多少?写出初相为零的电压瞬时值表达式,画出波形图,并计算当t =5ms 时,电压的瞬时值。
周期0.02s ,频率50Hz,有效值220V ,t u 314sin 311=V,幅值311V2.有一加热器,用万用表测出其阻值为80Ω,现接到311sin314u tV = 的交流电源上,写出加热器流过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并计算每天使用1小时,30天消耗多少度电?解 311sin 31480i tA = 222013018.180W =⨯⨯=度 3.一个额定功率为220V/500W 的电熨斗,接在220V 的工频电源上,求电熨斗的电流。
如每天使用1小时,30天共耗多少度电?如果电源频率改为60Hz ,上述计算值是否有变化?解:500 2.27220P I A U === 0.513015W =⨯⨯=度 4.写出2202s i n 314A u t = V ,220sin(314120)O B u t V =-和220sin(314120)O C u t V =+的相量表达式,并画出相量图。
5.在电视机的电源滤波电路中有一个电感为0.6mH 的线圈,试计算它对50Hz 的电源感抗和对100kHz 的微波干扰信号的感抗。
解:323140.6100.188L X L fL ωπ-===⨯⨯=Ω3322 3.14100100.610376.8L X L fL ωπ-===⨯⨯⨯⨯⨯=Ω6.已知相量A =8+j 6,。
求 (1)A +B ;(2)A -B ;(3)A ×B ;(4)A /B 。
解:A+B=12-j 0.93, A-B=4+j 12.93,A ×B=80 3.23-∠, 7.9625.1∠=BA 。
7.有一电扇电机的电感为0.1H ,电阻忽略不计,接在工频220V 电源上,求电机电流和无功功率,并画出以电流为参考量的电压与电流相量图。
解:22 3.14500.131.4L X L fL ωπ===⨯⨯⨯=ΩL Q U I = =22220154131.4L U Var X == 8.为了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将一个250V/4.7μF 无极性电容与感性负载并联接在工频220V 的电源上,求电容支路的电流和电容的无功功率。
并以电压为参考量,画出电容的电压与电容电流的相量图。
解:6111677.622 3.1450 4.710C X C fC ωπ-====Ω⨯⨯⨯⨯ 2200.325677.6C C U I A X === 2200.32571.5C C Q UI Var ==⨯=9.图 2-33 所示电路中,已知R =50Ω,L =31.8mH ,C =318μF 。
求电源电压为220V ,频率分别为50Hz 和1kHz 两种情况下各元件所流过的电流,并以电源电压为参考量,画出的相量图。
图2-33题2-10图解:当f=50Hz 322 3.145031.81010L X L fL ωπ-===⨯⨯⨯⨯=Ω611102 3.145031810C X C ω-===Ω⨯⨯⨯⨯ 所以220 4.450R I A == 2202210L I A == 2202210C I A == 当1000f = Hz 时322 3.14100031.810200L X L fL ωπ-===⨯⨯⨯⨯=Ω6110.52 3.14100031810C X C ω-===Ω⨯⨯⨯⨯ 220 4.450R I A == 220 1.1200L I A == 2204400.5C I A == 10.图2-34所示电路中,A 、B 、C 三个照明灯相同,三种元件R =X C =X L ,试问接于交流电源上时,照明灯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若改接到电压相同的直流电源上,稳定后,与接交流电源时相比,各照明灯亮度有什么变化?图2-34题2-11图解:参考相量图11102R U U V == 2155.62D C L U U U U V ==== 所以B 比A 亮,C 比A 亮。
若是直流电源,A 不变,B 灯灭,C 比A 亮。
11.将一个电感线圈接在12V 直流电源上,通过的电流为0.8A ,改接在1kHz 、12V 的交流电源上,通过的电流为0.6A ,求此线圈的电阻和电感。
15R =ΩL =2.1 mH12.已知R =30Ω,L =127 mH ,C =40μF 串联,流过电流为 4.42sin 314i t = A 。
求:(1)感抗、容抗和阻抗;(2)各元件上电压的有效值及总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4)作出电压相量图。
解:(1)322 3.14501271040L X L fL ωπ-===⨯⨯⨯⨯=Ω611802 3.14504010C X C ω-===Ω⨯⨯⨯⨯ 50Z =Ω 4.4U I A Z== 2202sin(31453.1)u t =-V (2)R U =132VL U =176VC U =352V(3) P =R U I ⨯=581W()774C L Q U U I Var =-=220 4.4968S UI VA ==⨯=13.调幅半导体收音机的中频变压器电感为0.6 mH ,问应并联多大的电容才能谐振在465 kHz 的中频频率上。
195PF 解:6232311195.610195.6(2)(2 3.1446510)0.610C pF f L π--===⨯=⨯⨯⨯⨯⨯ 14.某收音机的输入电路如图2-19 所示,如果天线回路中的电感为0.33 mH ,可变电容C 应在多大范围内可调才能收听到530~1600 kHz 的中波段广播。
273pF15.有一日光灯电路如图2-35所示,灯管与镇流器串联接在工频220V 的交流电源上,灯管的电阻R 1=300Ω,镇流器的线圈电感L =1.5H 电阻R =20Ω。
试求(1)电路中的电流I ;(2)灯管两端的电压1R U 、镇流器两端的电压LR U ;(3)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P 和无功功率L Q 及功率因数cos ϕ。
(4)画出以电流为参考相量的、和。
(5)如要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应并联多大的电容?图2-35题2-16图(1) Z=569 8.55∠Ω,0.39A,(2)117 8.55-∠V,184V 8.31∠(3)48.7W,71var,0.56 ; (5)3.66F μ (1)221()56955.8LZ R R X ∙=++=∠Ω 22000.955.856955.8U I A Z ∙∙∠===∠-∠ (2) 113000.39117R U R I V ==⨯=(3) 221()(30020)0.3948.7P R R I W =+=+⨯=(5) 12(tan tan )P C U ϕϕω=-=3.66F μ 16.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如相电压2202sin A u t ω= ,试写出B u 和C u 的表达式,并求出l U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