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品中正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学院

2010级历史二班

戚开敏

2010030236

浅谈九品中正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和事物就像斗转星移,潮起潮落,一方唱罢,一方兴起。这或许就是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所带给我们的:有开端、高潮,也必将有陨落。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作为后人,我们只能回望历史,而不能身处其中,对于任何事物的评析也只是我们根据现存的史料资料对前人与先前事物的探究。而我在这也只能缅怀历史,综合一些资料与自己的浅薄认识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一.九品中正制的概念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二.九品中正制设置方法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

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黄籍”,故降品或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三.九品中正制创立与发展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选自《曹操》一首《曹操》唱出了一代“枭雄”曹操传奇的一生,其实在我的心中,曹操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是之后一切历史发展的开启者与奠基者。一部三国演义炒火了易中天式的教授,但仍不能改变《三国演义》妖魔化的诸葛亮形象及残忍奸诈的曹贼形象的深入人心。但在陈寿的笔下,所谓的“曹贼”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

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相信《曹操》的词作家林秋离在写下歌词时并不知晓曹操“唯才是举”也是九品中正制的原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都洛阳,是为魏文帝。为了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曹丕接受了颖川士族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九品中正制创立时间的讨论:柏杨先生是肯定其创立在“曹魏帝国建立”之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是这样认为的。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曹操死,曹丕继为魏王,他基本上遵循曹操关于选举的主张,并建立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详见《中国史纲要》二册第10页)《辞海》“九品中正”辞条也称:“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士,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辞海》63页)】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

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四.九品中正制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及其作用

关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

首先,这一制度起于魏延康元年,但其萌芽很早便有了:汉时开始有人以品区别官位人德值高低,曹操时期更是开始普遍“魏武始基,全立九品”。

九品初创时在州郡两极设中正,在县级是不设的。另外,州中正设立时间较晚,在其设立以后,开始称为大中正,相应的郡级中正为小中正。

在陈群初创到司马懿设州中正这段时间内,中正评定品级时多注重乡论,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之所以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