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荷花赏析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小学课文《荷花》赏析《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荷花》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篇1原文: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赏析: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荷花》读后感

《荷花》读后感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描写荷花的散文,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美丽、高洁和坚韧。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对荷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叶圣陶先生通过对荷花的形态、颜色、香气等方面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
荷花的花瓣层层叠叠,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荷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红、粉、白等各种颜色;荷花的香气淡雅宜人,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美丽的特点让我想起了古人对荷花的赞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更是一种内在的气质。
叶圣陶先生通过对荷花生长环境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荷花的高洁。
荷花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却能保持自己的纯洁无暇,不受外界的污染。
这种高洁的品质让我想起了古人对荷花的评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的高洁品质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纯洁。
最后,叶圣陶先生通过对荷花的生长过程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荷花的坚韧。
荷花从淤泥中顽强地生长出来,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古人对荷花的赞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
”荷花的坚韧精神让我深感敬意,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荷花》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荷花的美丽、高洁和坚韧。
这些品质不仅仅存在于荷花之中,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让我们学习荷花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美丽、高洁、坚韧的人。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而著称。
其中,他的散文《荷花》更是被誉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荷花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完叶圣陶的《荷花》之后,我深受感动,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叶圣陶在《荷花》一文中,以荷花为主线,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开篇即以“夏日,荷塘,满塘荷叶莹绿”为开端,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作者在文中写道,“这一片荷叶,便如庐山千古绝唱,一朝风露便如一阵阵的掌声。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文章的中段,叶圣陶通过对荷花的品种和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他写道,“有的荷花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有的已经凋谢,这是一片生命的交响曲。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作者通过荷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在文章的结尾,叶圣陶通过对荷花的神秘之美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写道,“荷花的美,是一种神秘之美,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荷花》,我深受感动,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更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热爱生命,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热爱生活的人。
叶圣陶荷花课文

叶圣陶荷花课文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被誉为“儿童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就是《荷花》。
《荷花》这篇课文以一朵盛开的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顽强。
文章开篇就给出了荷花的形象描写:“这是一片荷塘。
”作者通过描绘荷塘的景色,如“碧绿的荷叶”、“红中带绿的花蕊”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到了荷塘的宁静和美丽。
接下来,作者以荷花为主线展开叙述。
他用“它”来指代荷花,使得荷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荷花的特点,如“花瓣洁白,像莹莹的玉”、“粉红色的莲芯”等,使读者对荷花的美丽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触摸和闻香来进一步增强读者对荷花的感官体验。
除了形象描写,作者还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他将荷花比作“一只白天鹅”、“一位温柔的姑娘”等,使荷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美丽。
同时,他还运用拟人手法,如“它向来就是这样,淡淡地开着,从不张狂”,使荷花具备了人的情感和品质,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课文的结尾,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成长和生命力的描述,表达了对荷花坚强毅力的赞美。
他说:“它们用坚韧的意志,顽强地咬住腐泥,用自己的血肉,茁壮地吸取养料。
”这种描述不仅让人对荷花的生命力感到敬佩,同时也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让人明白只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对《荷花》这篇课文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叶圣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他通过精心描绘荷花的形象和特点,使读者对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他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荷花具备了人的情感和品质,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叶圣陶的《荷花》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递了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坚韧不拔、顽强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同时,它也教会我们欣赏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眼前的美好。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高洁和纯净。
《赏荷(四篇)》课文分析

《赏荷(四篇)》课文分析荷花(节选)解题:叶圣陶的《荷花》选自《一个少年的笔记》之一《诗的材料》,原文共6个自然段,本文节选的是前3个自然段。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分析:这段节选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
荷花池里的荷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清香四溢。
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
”第3自然段,写观荷花时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随风起舞的荷花。
语意理解:“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
”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
“冒”的字面意思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挨挨挤挤”写出了荷花很多,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形态。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得很有动感,“饱胀”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要开还没开时的胀鼓鼓的样子,“马上要破裂似的”让人可以想象到花骨朵马上就要开了,很传神。
“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
”白荷花形态各异,朵朵不同。
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
只有美的事物才会引起人的美感,才会想把它画下来。
“如果把眼前一池的荷叶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的《荷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令人
动容的荷花画面,同时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触动,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
文章一开始,叶圣陶就以“荷花”为题材,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
顽强与美丽。
他用“不动声色地开着”来形容荷花的绽放,表达了荷花在风雨中依然能保持娇美的意境。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坚韧与美好,无论遭遇怎样的风雨,我们都要学会坚强,活出自己的美丽。
叶圣陶在文章中还提到了荷花的香气,他写道,“那香气,直是从泥土里揉出
来的,混着泥土的气味,却又胜过泥土的气味。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馨香,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就像泥土一样,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其中的美好和甘甜。
在文章的结尾,叶圣陶通过描写荷叶的坚韧与顽强,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
他写道,“荷叶是一种坚韧的叶子,它能把水珠儿托得高高的,不让它沾着泥土。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力量和意义,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像荷叶一样,坚韧地托起自己的生活,不让心灵沾染泥泞。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荷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坚韧,也更加明
白了生活的意义。
我们要学会像荷花一样,不畏风雨,绽放自己的美丽;要学会像荷叶一样,坚韧地支撑起自己的生活。
生命因坚韧而美丽,生活因执着而精彩。
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如同荷花般,绽放自己的美丽,坚韧地前行。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

叶圣陶荷花读后感《叶圣陶荷花读后感》叶圣陶的《荷花》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作品。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
全文以荷花为线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深沉。
首先,叶圣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神秘。
他不仅描写了荷花的外貌,更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荷花的生命力和灵魂。
在他的笔下,荷花的花瓣如细薄的纱幕,柔嫩而典雅;荷叶如绿色的扇子,飘渺而舒展;荷蕾如小小的珍珠,温润而欲滴。
作者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荷花的美丽与神秘。
其次,叶圣陶通过对荷花的描述,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奋斗。
荷花的生长环境是苦难的水泥槽,但它们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茁壮。
作者用文笔描绘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用心灵讲述了荷花的成长历程。
荷花从冰冷的水泥槽中破土而出,长出细嫩的叶子,生出美丽的花朵,开出宛如瓷器的花瓣。
它们不畏艰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精神,战胜了困难,绽放出美丽。
叶圣陶在文章中描绘了荷花所代表的美好的意象。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赋予诗意和哲理。
作者通过对荷花美好形象的刻画,传递了希望、纯洁和宁静的信息。
荷花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象征。
荷花开在繁忙的城市中,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清净和宁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荷花》读后,我深深被作者浓郁的情感所打动。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给予我对生命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很容易迷失自己、忽略了内心的渴望。
《荷花》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
正如荷花在水泥槽中生长一样,我们也应该在逆境中不断奋斗,在混乱中寻找宁静,才能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叶圣陶的《荷花》是一部经典的心灵之作。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他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更传递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了解到生命的真谛是坚韧和奋斗。
它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的方向。
读完《荷花》,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叶圣陶在他的作
品中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进行赏析。
作品概述
《荷花》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作品,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
花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描述细腻的自然描写
叶圣陶在作品中展现了他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和描写能力。
他以
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荷花的不同部分和细节,如荷叶的绿色、荷花的鲜艳等。
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机。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除了对自然界的描写,叶圣陶还将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
他通过对池塘中的荷花进行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同时,在文中他还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推崇,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情感。
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叶圣陶的《荷花》展现了形式与内涵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他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和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融入了对人生和人文的思考。
作品中的形式与内涵相辅相成,使得整篇作品更加丰满和深入。
结语
通过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荷花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人文的思考和追求。
这篇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资料:
- 叶圣陶,《荷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荷花赏析
叶圣陶荷花赏析:素雅绘心栩栩凝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徐婷
“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花大色艳、清香四溢,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叶圣陶老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性格基调随着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个由天真、乐观到忧郁、深沉,由享受美好到沉醉其中的状态。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作者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
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姿态不一,素雅明艳、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那处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处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文章分为:嗅其香——观其形——赞其美——变其身——醒其神五部分。
嗅其香,开门见山
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读者便会离神了。
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
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
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
很干净,但写作效果却不仅仅是这样,他引发了读者的读书期待,一个“赶紧”反映出作者的迫切心情,把读者的心紧紧捉住,从而对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有所期盼。
可以说达到了读者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却特别想知道的效果。
观其形,素雅绘心
表面看来是一池白荷花,显得素雅、高洁,并不跳跃。
而读下去却被那白的明艳、白的活泼而打动,相信作者此时的感受也是如此活泼的、跳跃的、澎湃的。
“不少了”“挨挨挤挤”“冒”反映出花多,与第一部分“嗅其香味”呼应,这么多的荷花难怪作者“一进门”就被深深吸引。
这一个“冒”很是了得。
其一,写出花多、叶多。
其二反映白荷花向外透、向上升的那种生命力,艳丽夺目,卓尔不群。
其三,画面感极强,产生联想的空间,由静生动,富有跳跃之感。
随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样的对称句“有的……有的……”,确实说明了荷花开得不少,这样开的,那样开的,这样开的像什么,那样开的像什么,仅仅三种不同姿态的花便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其实读者需要知道的不只三句话而是一个画面。
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文章,它可以反映出叶老先生笔墨的精湛之处。
文章讲一个画师给了每个徒弟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尽量画出最多的骆驼。
最小的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起伏的山峦,用智慧取胜。
正是让人保有想象
的空间这一处理方法以少胜多的。
回到《荷花》第一个姿态“才两三瓣”象征开始。
你会想到四五瓣吧?六七瓣呢?向左的,向右的呢?第二个姿态“全展开了”象征奔放。
高的、低的,远处若有若无的,近处芬芳争艳的,简直太多了!第三个姿态“饱胀得”“破裂似的”象征期盼。
这句话是作者情绪上升的体现,也是对一池荷花尽收眼底的强烈感受。
三种姿态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
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读到这里,下文会出现叶老先生想象自己就是荷花便不觉奇怪了。
赞其美,鲜活顺畅
在领略荷花不同姿态的风韵之后,作者连用两个“美”字,对荷花产生赞叹之情,在这里显得顺理成章,格外顺畅。
既是对文章的一个小结也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很美”“也很美”“都很美”“太美了”……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看看这里,会觉得大自然真了不起!作者真了不起!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传神之笔在“活”字上,一个“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的荷花动起来,让荷花明艳起来。
作者通过赞美“画家”来达到赞美一池荷花的目的,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一池荷花自成一画,栩栩如生,是大自然的杰作。
作者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活灵活现”地传递给读者,文章便也是“活”的了!
变其身,凝神展魅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写照。
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
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情高度投入,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
再次说明了,美丽的荷花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从刚刚的“活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墙壁上的“龙”,当作者融入其中的时候,便是“画龙点晴”了。
“我”化作一朵白荷,风起时,与一池荷花随风舞动;风静时,静立池塘倾听蜻蜓、小鱼的谈话。
多么美的语言,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
“我”与大自然在此时融为了一体,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与读者产生了极强烈的共鸣,再现文章的魅力。
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笔墨,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醒其神,首尾呼应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见山点明赏花原由。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结尾醒神与段首相呼应。
对美的向往追求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结尾从幻想到现实
略显失落感,比较符合作者的创作基调。
但凭借“我是在看荷花呢”几个字,也能表现出作者看到的是真实的,想到的是美好的,感受到的是神奇的。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的文章中强调感觉与情感。
人物、事物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鲜明活泼,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
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入注目”,叶圣陶说。
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荷花》这篇文章将荷花高洁、素雅的形象描绘于心,将栩栩如生的画面鲜活示人,将美好的憧憬凝神聚心,是一篇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