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三)教育性原则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二)幼 儿的概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需求,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他们逐渐掌握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并开始培养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人格形成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性格发展等方面。

儿童的生理发展涉及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成熟,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分类、组织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从简单的感觉发展到复杂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言发展是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言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对情感的感受、表达和管理能力的逐渐成熟,包括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怀。

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包括幼儿园生活适应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性格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儿童性格形成过程的反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测量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儿童对其中一种刺激或任务的反应,来推测他们的特定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

访谈法是通过与儿童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态度。

测量法是通过量表或测试工具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于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 - (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 - (研究方法)
• 问卷法:主要通过幼儿家长或教师来进行的。问卷设计的合理 性是关键。
• 访谈法 • 活动产品分析法 • 情境法
情境法
• 活动情境法是指在教育活动 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控制一 定的条件,然后对幼儿在情 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测并 加以研究的方法。
• 问题情境法是向幼儿提供 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两难问 题情境,要求幼儿对情境 中的问题作出回答,以此 考察幼儿道德判断水平或 情绪反应。
个体差异 普遍规律
特征 常态化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横断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
混合研究设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 横断研究设计—特点时间,不同年龄,心理发展比较; • 纵向研究设计—长时间,同一对象,系统、定期、反复 地,心理变化规律; • 混合研究设计—聚合交叉研究,优点:揭示连续、动态 ,缩短时间与成本。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类型。
现场实验 • 优点:方便实用,结果在实
践中易于推广应用; • 缺点: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

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育心理学实验,绝大部
分是现场实验。
(二)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1.定义
•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预设教育 情境与条件研究幼儿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验形式,是 现场实验的一种特殊类型。
• 成就测验:主要测试个人在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 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习效果)。
• 能力倾向测验 • 人格测验
From:
1.时间抽样观察法 (1)定义 它是指观察在规定时间内(时间样本)发生的所有行
为。 (2)基本过程 时间单位分解 行为分类系统 记录表格的设计(封闭式)
(三)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研究设计
• 在数据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就要对数据进 行分析,探讨事件与行为的关系 • (一)相关设计:
• 例如:研究看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 研究设计:测量儿童收看暴力电视节目的量及对 同伴进行攻击的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 特点:不改变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只是通过观 察等自然的方式去研究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 缺点:无法判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观看暴力电视节目 攻击性行为 ?
• (二)实验设计
• 在实验室控制的环境下,操纵自变量,从而观察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 研究目的:找出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性行为 之间的关系 • 研究假设:观看暴力节目是儿童高攻击性的原因 • 自变量:观看暴力节目 • 因变量:攻击性行为 • 实验设计:研究者让实验组1的儿童看有大量暴力 行为的节目,实验组2看少数暴力行为的节目,最 后比较两组儿童在观看后攻击性行为的变化
遗传和环境之争
华生:“请给我十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 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的世界中教育,那么,我可 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 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成为一个医生或 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 可以训练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高尔顿: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逐渐获得客体永存性 发展出延迟模仿
2、前运算期(2-7岁)
什么是“运算"? 特点:自我中心、思维片面性、泛灵论、直观形象思维、不可逆性、 不能守恒等 游戏的重要性: 自我治疗、自我教育、获得自我效能感 3、具体运算期(7-11岁) 借助实物进行思维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摆脱实际物体
• 纵向研究
• 又叫追踪研究,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 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同一个体心 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
核心家庭 个体
医疗服务机构
传统
社区活动场所所 祖辈及亲朋
外层系统统
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孩子即时(直接接触)环境中的作用系统
中间系统:即时环境(直接与孩子相互 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外层系统:非即时环境,间接影响孩子
宏观系统:外层系统和中间系统“蒸发 ”出的文化氛围 动态系统:以上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
小艾尔伯特实验
斯金纳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 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
心理发展的机制:条件反射
外界刺激的强化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 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儿 童可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2、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 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 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 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万能养育机到底缺乏了什么?违背了什么?
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同伴之爱和社会 之爱。没有爱生命便不能成长。
违背了个体成长的规律。语言的发展规 律、社会性发展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等 等

启示: 从事儿童教育要先要有颗爱心(最重 要的),然后学习好儿童发展的基本理 论知识,并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幼 儿教育中的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振宇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振宇 第一章  绪论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二个性心理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成熟水平与其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合成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简称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话: 邮箱: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简称学前儿童心理 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学前儿童(0-6岁)心 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学前儿童心理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为: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 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 象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最能体现这个发展过程。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发 现儿童”,对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有着启蒙作用。 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 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 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一百多年 来,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发展心理学的分 支,无论在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认 识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 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最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玩具的设计和 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以时间取向把实证研究法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类型。
但无论持什么观点,其研究的主题总是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
(一)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 验的心理活动。
喜、怒、哀、乐、爱、憎、 惧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 目的活动中自觉地调 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
调控
情感过程

动力
意志过程
一、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积极性的个性倾向性。
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洛克和华生
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 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 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其意义在儿童教 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等认为,个体 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 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关系。 ⑤小脑: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 ⑥大脑: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着 大脑皮层。皮层表面凹凸不平,约由150亿个 脑细胞分六层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 凹陷部分称为沟或裂,隆起部分 称为回。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额 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 脑 皮 层 ——高级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表现在: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 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
2. 人的心理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动地反作用于
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 种需要。
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改造世界.例如:三峡大坝的 修建、旅游景点的建设,还有为了得到玩具的小朋友吃自己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学科。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身体、智力和情感
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儿童个
性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期。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
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智力、社交和情
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
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观察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动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研究
可以控制变量,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和情境,了解儿童在不同条件下的行
为和思维方式。

问卷调查则可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可以通
过面对面或者书面访谈的形式进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
儿童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可以为儿童的教育
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促进家庭教育。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是促进学
校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
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社会保护。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
理健康状况,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学前教育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发展
水平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和特点的
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它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儿童发展、促进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促进社会保护等方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学前
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