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传统与符号学传统都是通过符号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2、传播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所以传播学还要研究:

一、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㈠传播是一种社会化的信息共享活动。

㈡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㈢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

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是双方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㈤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信息、符号与意义

一、符号学

1、符号

符号的特征:①符号是在特定指代关系中产生的②符号在形式上可以独立存在③符号的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④传播以符号为介质,但本质的意义的交流和互动

二、体态符号

1、符号的功能:①表述和说明②传递与传达③引发思维

2、信号的特征:①信号与其表述事物之间有的自然的因果性②信号与其表述事物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3、象征符的特征:①象征符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②象征符除了表达事物,还能表达抽象概念③象征符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来使用④象征符不需要和所指对象有必然联系

1)象征符的自由和随意性:一种象征符可表达多种事物一种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达

2)象征符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同一种象征符在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解释,随着时代变迁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例:美女、帅哥、同志、红卫兵三、意义

1、意义的定义

超自然的、独立的、不变的实体,绝对精神的产物。

意义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他人、自己的种种复杂交错的文化关系、历史关系、心理关系和实践关系。

2、意义的特征:

一、广义性:包含一切精神内容

二、普遍性: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

三、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

符号意义的分类

明示性→暗示性

外延→内涵

指示性→区别性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①传者的意义:未必能正确表达本意②受者的意义:理解存在差异③情境的意义:外部影响因素的总和

四、象征性社会互动

1)象征符=表面意义+类比意义

象征行为的特点: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次意义转化

2)象征性互动=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的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传者:对发出的符号赋予含义,预测可能引起的反应

受者:对传来的符号进行意义理解、解释和反应

第三章传播过程与系统

第一部分:传播过程模式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接受者、讯息、媒介、反馈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2.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使用了单向箭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

2.2申农-韦佛数学模式

3、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编码:将信息编辑成符号化的讯息用以传播

释码:理解符号所指的内容和对象

译码:思考符号意义并进行反馈

4、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5、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6、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7、德弗勒的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8、社会化媒体传播的蒲公英模式

9、传播过程的特点:

①动态性:形式上:符号和讯息的流动

实际上:意义和精神的互动

②序列性: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因素有先后次序,按照信息流向依次执行,环环相扣

③结构性:传播过程中的各因素的逻辑关联,以及内部的层次结构

第四章大众传播

第一部分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1.大众和大众社会的产生

大众社会是在不断增长的社会差异和心理隔绝中产生的,“大众”并不代表数量级,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模式:

劳动分工、科层制、不同人口的不同消费方式,导致社会差异不断增大;

传统价值观和规范崩解,正式的控制手段不断增多;

心理异化造成的不信任,公开的简单传播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现代社会的人们更依赖于大众传播来获得所需信息。

2.大众传播的定义

职业说: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通过机械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信息活动

集团说: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符号和讯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组织说:现代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类型与发展过程

3.1 大众报刊

①政党和政论报刊(19世纪30年代前):以政治组织成员为主要发行对象,发行量低,订阅费用高昂

②廉价“便士报”的出现是报刊大众化的标志:

内容以新闻和社会事件为主

发行量大;

读者不限定阶层;

广告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3.2 电影

3.3 广播电视

3.4 互联网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实时性;节目内容海量性;信息形态多媒体性;信息检索的便利性;传播过程交互性:传播范围的全球性。

第二部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1.大众传播的特点

1.1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在西方国家媒介组织以公共法人和企业法人形态为主;在我国以采取企业化运营的公有制事业机构为主、企业法人形态为辅的形式。大众传播是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播活动。

1.2 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是现代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

1.3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有着广泛的跨阶层、跨群体的社会属性。

1.4 大众传播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有着鲜明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烙印,与普通的物质产品有着显著区别。

1.4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内容与社会观念、价值和行为规范息息相关,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每个国家的大众传播都有各自的制度和体系。

2.大众传播的乐观主义观点

2.1 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

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以每国政治学家布莱士为代表,他认为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报刊的三种功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作用:

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

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

反映读者意见的“测风标”

3.1 报刊创造的公众

3.1 舆论的组织和规范

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