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经济困扰,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纷繁复杂、相互交错,有些甚至互为因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畸形的人格特征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这种帮助,也会产生反作用,导致一些贫困生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心理可能导致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

部分依赖性贫困生,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国家和学校为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措施当成理所当然要求享受到的待遇,有的甚至抱怨补助太少,而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依靠自己克服困难。

不思进取,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

2.严重的自卑心理与自我封闭恶性循环由于经济贫困,贫困生大多都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对自己能力、知识的过低评价和对他人的过高估计上。

缺乏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懦弱、心虚、胆小,不敢独自面对挑战和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就懊悔、自责的心理。

部分贫困生由于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常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封闭,甚至把内心思想也禁锢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

在茫然空虚的思考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产生一种缺乏根据的自我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他们不容易接受别人对这种准则的评价和建议,甚至认为如果别人不认同这种观点就是浅薄,就是不理解他们所经过的和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是对他们思想的压制。

由此,他们进一步产生对别人的敌意和排斥,更不容易与别人进行思想接触,从而在严重自卑与自我封闭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3.过度的自尊心理与嫉妒、敏感相互交织贫困生多数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高等学府,所以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为自尊、好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看重,很多贫困生有时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接受学校他人的资助,认为那是同情、怜悯。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心理问题,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孤独与焦虑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和同学们一样享受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没有更多的社交资源,导致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这种情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自卑和自我怀疑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

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自闭和消极抵触情绪。

如何应对: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自信心。

三、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导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还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调整课程安排,为他们预留更多的自我学习和实习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四、家庭关系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如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近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心理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轻视,这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情绪低落。

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长时间的物质震荡和心理压力,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等问题。

2、自卑感强烈。

贫困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在学校的经济地位很低,没能力承担一些必要的物品、学习用品等,很容易因此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质疑自己上大学的意义。

3、人际交往困难。

很多贫困生在面对其他富裕同学时会感到尴尬和羞耻,因此不愿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和友谊。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焦虑和压力大。

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贫困大学生往往需要面对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他们仍然感受到了家庭的经济拮据和生计困境。

这种焦虑和压力,往往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应对策略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应该建立以心理健康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2、完善资助政策。

享受资助的贫困生除了获得学费减免、住宿和生活费资助等经济帮助,还应该得到社会心理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宣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归属感。

3、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贫困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为经济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妒忌情绪和自怨自艾。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增强自信心,并放松心情,从容应对问题和挑战。

4、注重团队建设和人际交往。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部分家境较为困难,需要依靠各种助学计划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群人也被称为高校贫困生。

虽然获得了国家、学校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成为贫困生也意味着他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面对学业、生活等方面的考验,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1 自卑经过多次选拔,高校贫困生终于获得了入学资格,但由于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会被歧视和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会逐渐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表现。

1.2 焦虑即将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的一大问题。

他们必须要跟上班上的进度,并且需要有考试前的准备。

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力、资金等往往是贫困生难以承受的。

1.3 社交障碍由于缺乏背景和资金等资源,贫困生的社交圈受到限制。

他们可能无法和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或是富有的人家一样购买各种物资。

这些因素不利于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入。

1.4 压力经济贫困是高校贫困生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需要寻找兼职以赚取生活费。

这些琐事会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干预措施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干预措施。

2.1 寻求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贫困生感到自卑、焦虑或有其他心理问题,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建议,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2 经济援助高校可以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样可以减轻贫困生的负担,并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2.3 建立互助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相互帮助的平台,并鼓励更多的同学和团体加入其中。

这样做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减轻贫困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4 组织社交活动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社交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结交更多的朋友。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及援助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学生经济困难,生活艰辛,常常面临着学业和生活上的多重压力。

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困境,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援助措施。

1、焦虑和压力由于经济困难,高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常常不稳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们担心无法支付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等各种花费,由此产生的焦虑和压力极大。

2、自卑和羞愧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己差不多于富裕同学。

这种自卑和羞愧感让他们感到很难融入社交圈,也使他们很难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自己。

3、担忧未来由于经济条件较差,高校贫困生很难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学期间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实力和好的人际关系,这使他们很难展望未来。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不能顺利毕业,把很多人生机会错失等。

二、扶助高校贫困生的对策1、提供经济援助高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发放助学金,或提供免费住宿等经济援助。

这样,贫困生将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将有助于他们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2、开展心理辅导高校可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这将有助于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和自尊,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3、建立互助社区高校可为贫困生建立互助社区,通过共同支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尊心。

社区可以提供贫困生住宿、餐饮、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在这里大家可以彼此照顾和支援。

4、鼓励和支持高校可以鼓励贫困学生参加校园活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应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相关的心理援助措施,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面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感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大学生而言,家庭的支持无法跟得上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这使得他们在校园里感到不适应。

长期以来,这种不适应会让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己的优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交际。

对策建议:学校和社会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建议高校为贫困生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此外,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设课程专门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说、敢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给予贫困生一些荣誉奖励,改变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问题之二:焦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生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

他们日渐消瘦,缺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经常出现身心疲惫、情绪波动等身体上的不适,这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对策建议: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保障和生活补贴。

通过为贫困生提供生活费用足够的最低保障基础,能够减少他们生活上的焦虑。

同时,学校也应在精神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活动,参加团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减轻焦虑。

三、心理问题之三:心理压抑对于一些贫困生,经济困难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角色身份间进行切换,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

因此,这些压力不断积压,很容易导致心理压抑情绪。

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维的心理辅导服务,且以创新方式举办各类活动,透彻地了解状况,并开设专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贫困生解除内心的困扰。

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帮助贫困生,例如,通过聘请心理专家、自愿者或学长学姐等提供咨询或亚健康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兴趣课或免费活动等多种活动来开导及支持他们。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由于长期的物质困境和社会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心理贫困的定义与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干预对策和心理咨询服务的重要性。

探讨了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重要性。

在展望未来需要加强社会关怀,总结了对策并强调了社会关怀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健康心理支持体系、社会关怀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经济贫困状态下,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可能面临着心理困扰和压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大学生群体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现象也愈发严重。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贫困”。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急需一个系统的心理支持体系和心理干预对策来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困境,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心理贫困的定义与特征、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分析、心理干预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普惠。

贫困大学生在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的还常常面临心理贫困的困扰。

心理贫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如何有效应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在强调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其中部分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入手,探讨预防和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标签: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

扶助贫困大学生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普通高校中的贫困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15%。

贫困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贫困生当中的思想问题也日趋复杂化,由此引起的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留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是深刻的反思。

所以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迷茫,加强励志教育,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贫困大学生的内心太敏感,有极强的自尊心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后看到身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拥有丰富的资源,什么都比自己优越,见识也比自己多。

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在通过各种途径经济“开源”的同时在消费上尽量“节流”;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成长环境、学习条件的限制,在英语、计算机和课外文艺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不能达到大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强烈的自尊心的作用下,贫困大学生极力回避自己在经济和知识面上的不足,希望得到新环境的认可。

另一方面客观现实的落差又使他们感到自卑,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脆弱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2.性格孤僻、偏执,使人际关系受到困扰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在同学面前会让人瞧不起,从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受到自尊心的影响就会选择逃避,有的甚至想方设法加以掩盖,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从而性格就会变得孤僻。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被称为“心理贫困”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问题。

1.经济压力作为贫困生的学生,他们经常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学费、住宿费等方面的支出,还有学习材料、生活费等其他支出。

这种经济压力会让他们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社会歧视贫困生在学校、社会中往往会受到歧视。

他们可能会因为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受到排挤、孤立,这种歧视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厌学情绪,导致心理贫困。

3.家庭环境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往往也不好,有的父母可能出于贫困而离异,有的可能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照料自己。

这种家庭环境不稳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提供经济援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经济援助是最为迫切的需求。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心理贫困。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

3.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不论是在求职、实习还是其他方面,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4.改善家庭状况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家庭状况。

只有家庭环境稳定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减轻心理贫困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的普及和贫富差距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贫困的现实。

贫困生在心理上会面临诸如孤独、自卑、自我怀疑等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困扰。

因此,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心理问题的解决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以下的内容中,我们将讨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自我怀疑许多贫困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自我怀疑。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成绩,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展示自己的优点。

因此,他们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和不安的心态。

2.孤独感由于贫困而需要省吃俭用的生活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贫困学生通常不能参与到富裕同学之间的消费社交活动中,这意味着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交支持,难以获得身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3.自卑感贫困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完成其他同学所完成的事情,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卑。

在很多场合下,他们被认为是“不如人”,这使得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

4.焦虑和压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生活费用等的承受能力,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异常紧张和焦虑。

同时,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也会导致他们产生无法承受的情绪。

二、干预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高校应在宣传栏、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主动探索如何解决问题。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贫困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搭建社交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社交平台,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搭建贫困学生之间的友情平台。

同时,学校在医疗保险方面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

4.提供经济帮助在经济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贫困学生,如为贫困学生提供临时奖学金、实习机会、学习教材及住房等方面的帮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1. 自卑感由于经济拮据,贫困生在学校中常常面临着来自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加之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影响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 学业压力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导致学习条件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又会影响到学业的发展。

与此贫困生为了应对学习的压力,常常需要进行兼职打工,导致他们在时间规划和精力投入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增加了学业压力。

3. 情感困扰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会面临家庭不和、亲情缺失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产生严重的情感困扰,影响其情感健康和稳定性。

4. 就业压力贫困生在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时,由于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不利因素,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导致就业观念的消极,增加了就业压力。

1. 加大资助力度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减轻其经济负担,解决经济问题,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2. 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制度,提供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服务,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培养自信心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4. 开展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应该联合开展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减轻其就业压力。

5.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减轻其学习压力。

三、结语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充分了解和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发展能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但仍能凭借努力和奋斗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群体。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问题。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种贫困状态,表现为自卑、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过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通常需要同时兼顾家庭经济负担和学业紧张,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产生焦虑和压力。

2.自卑感贫困大学生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比较时,常常感到自卑。

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这种自卑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就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希望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家庭状况。

现实中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这使得贫困大学生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无助,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4.社会认同感缺失贫困大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可能会遭受排斥和歧视。

这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产生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二、对策探讨1.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疏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

心理疏导中心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困难。

2.加强家庭教育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与社区合作,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教育水平和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

4.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贫困大学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

5.提供经济支持除了提供经济补助,学校还可以设立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进取。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现代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探讨了心理辅导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体系。

通过本研究,我们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贫困生心理问题,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建议高校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时,应该注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贫困生树立健康的心态,面对困境,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成因分析、对策探讨、心理辅导、支持体系、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但由于经济困难、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往往面临各种心理困扰和压力。

对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推动高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我们在正文部分深入探讨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对策。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了解和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关注和关心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

开展研究还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意义在于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

2. 正文2.1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贫困大学生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面临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焦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心理上加重他们的焦虑感。

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无法获得及时支持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除了经济上的焦虑,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会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学习资源,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兼职工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是自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质疑,产生自卑感。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融入到富裕同学的圈子中,或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期的自卑情绪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就业。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孤独感。

在大学中,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当中,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在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缺乏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和同学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情绪。

面对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焦虑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随之而来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

这些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对于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1. 经济压力导致的焦虑和抑郁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费用、学杂费用的负担较重,经济压力较大。

这种经济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他们常常因为无法支付学费或生活费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2. 学习压力和自卑感由于贫困家庭条件限制,学生在学业上可能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他们因此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业进步缓慢。

3. 社交问题和孤独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无法参与到校园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排斥和歧视。

这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二、干预措施研究1. 资助政策的完善学校和社会应当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排解压力,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压能力。

3. 社会支持和帮扶社会应当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帮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4.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增加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社会应当为高校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减轻经济压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面对各式各样的人群,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贫困条件而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导致他们放弃大学生涯。

2.挫败感贫困生在大学校园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例如学习成绩不佳、无法与同学交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课程等。

这些挫败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展和心理状态。

3.焦虑和压力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日常生活的开销,如食宿、交通、学费等,这些经济负担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4.孤独感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社交圈而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无法参加社团活动、旅游等社交活动,也无法和富裕同学在消费和文化上保持同步。

这些孤独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1.心理咨询大学应该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2.经济援助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等经济支持。

3.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创建交流平台,为贫困生提供社交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创建贫困生社团,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支持。

4.教育培训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例如,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培训。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咨询、经济援助、交流平台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强调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其中部分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入手,探讨预防和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39-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

扶助贫困大学生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普通高校中的贫困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15%。

贫困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贫困生当中的思想问题也日趋复杂化,由此引起的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留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是深刻的反思。

所以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迷茫,加强励志教育,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贫困大学生的内心太敏感,有极强的自尊心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后看到身边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拥有丰富的资源,什么都比自己优越,见识也比自己多。

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在通过各种途径经济“开源”的同时在消费上尽量“节流”;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成长环境、学习条件的限制,在英语、计算机和课外文艺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不能达到大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强烈的自尊心的作用下,贫困大学生极力回避自己在经济和知识面上的不足,希望得到新环境的认可。

另一方面客观现实的落差又使他们感到自卑,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脆弱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2.性格孤僻、偏执,使人际关系受到困扰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在同学面前会让人瞧不起,从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受到自尊心的影响就会选择逃避,有的甚至想方设法加以掩盖,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从而性格就会变得孤僻。

离群使贫困生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使其对人对事的观点出现偏差,对很多事物存在偏见,心胸变得狭窄,思想变得偏激,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学校管理和思想教育感到厌烦。

大学生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因嫉妒而不善交往都很常见。

3.“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近几年来,国家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在更好地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只依赖国家和学校的资助,缺乏自立自强意识。

受市场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环境,总是与其他同学在物质生活上相互攀比,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用在物质享受上。

这些依赖、虚荣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会导致贫困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进而影响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4.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贫困生产生矛盾的心理很多贫困生都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就盼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一天,考上大学对家庭甚至对整个村庄都是荣耀的事。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贫困生家境贫寒,要承担大学的费用会很吃力,他们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来贴补生活费,可又怕耽误学业,使他们不得不在矛盾中求生存。

与此同时,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贫困生没有背景,没有社会经验,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导致生活状态处于紧张和焦虑中。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1.贫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深知自己使命的重大,有很高的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经过大学的培养和磨炼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可是家庭经济的窘迫也给贫困生带来了压力,面对高额的学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产生心理压力。

由于贫困,人际交往上不是很成功,再加上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从而导致贫困生选择逃避,不敢面对现实。

出现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贫困生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总是感到自身卑微,他们会选择封闭、自闭、逃避面对不了的现实环境,思想容易产生偏激,产生敌对态度。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与预期理想存在差异,以至于这些贫困大学生无法接受现实。

三、预防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1.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做好心理疾病的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首先要进行正确归因,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其次,要进行情绪疏导,宣泄负面情绪。

再次,要寻找积极的替代性目标。

此外,还要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对原有的不良认知与行为进行矫正,建立新的、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方式。

乐于交往,协调关系。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集体,人的身心健康也离不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交往使人多知,友情使人欢娱。

人际交往贵在主动和真诚。

主动关心他人和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真诚相处,体谅尊重,就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促进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体验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全新的思维方式。

因此,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员的帮助,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品格的完善,对于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它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使你站得更高。

”实践表明,缺乏“挫折”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挫折教育”经验的人,是难以获得真正快乐的人。

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挫折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提高其心理素质都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为提高贫困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而实施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抗挫能力的要求。

贫困生的抗挫能力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贫困生的抗挫能力的全面提高,使他们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得到综合培养、协调发展。

通过承受挫折、化解冲突、调适情绪、自控心态等,教会他们如何使挫折变成一种砥砺,面对挫折如何把握自己,不在挫折中消沉,而是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崛起,身处逆境仍能保持心态平衡。

挫折教育是辅助走向成功的举措。

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要造就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的栋梁之材,就应及早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3.进行“三观”教育,加强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正确的人生教育渗透到他们的成才观、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等具体教育之中,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加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教育贫困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依靠思想和消极态度,鼓励他们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和信心迎接挑战。

4.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为贫困生提供情感支持我们应该尽可能对于实际工作中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维持,比如业缘关系、私人关系等非正式社会网络在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社会支持网络应逐步强化,比如勤工俭学、家教中心等等;很多学校积极组织贫困生在课余时间为校内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的有偿服务,为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

5.关注心理成长,多渠道特别是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学期间,及时开展新生的心理素质测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筛查,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

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帮助贫困生了解自己的现状,发展和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或者是综合网站上的心理板块的设置,开辟心理知识讲座、案例讨论、心情寄语、信息栏、心理论坛等栏目,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答解疑惑,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在班级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宣传活动,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及时向学校和心理咨询的老师反映情况,协助学校心理教育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对于贫困生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心理委员主动关心,深入地加以了解,积极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被支持和被理解,满足贫困生情感支持的需要。

参考文献:[1]邓璨,李洁.浅析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1).[2]戴吉,等.以心理帮扶为核心的高校“三困生”积极帮扶机制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3]纪晓蓉.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与思考[j].河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杨青.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状况及其成因、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谢彦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6]黄建烽.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