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强调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其中部分物质和精神的双贫困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入手,探讨预防和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3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扶助贫困大学生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普通高校中的贫困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15%。贫困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贫困生当中的思想问题也日趋复杂化,由此引起的违法违纪现象层出不穷,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留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是深刻的反思。所以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迷茫,加强励志教育,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贫困大学生的内心太敏感,有极强的自尊心

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后看到身边经济条件

比较好的同学拥有丰富的资源,什么都比自己优越,见识也比自己多。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在通过各种途径经济“开源”的同时在消费上尽量“节流”;另一方面,贫困生由于成长环境、学习条件的限制,在英语、计算机和课外文艺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不能达到大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强烈的自尊心的作用下,贫困大学生极力回避自己在经济和知识面上的不足,希望得到新环境的认可。另一方面客观现实的落差又使他们感到自卑,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脆弱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2.性格孤僻、偏执,使人际关系受到困扰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生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在同学面前会让人瞧不起,从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受到自尊心的影响就会选择逃避,有的甚至想方设法加以掩盖,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从而性格就会变得孤僻。离群使贫困生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使其对人对事的观点出现偏差,对很多事物存在偏见,心胸变得狭窄,思想变得偏激,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学校管理和思想教育感到厌烦。大学生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因嫉妒而不善交往都很常见。

3.“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近几年来,国家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在更好地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只依赖国家和学校的资助,缺乏自立自强意识。受市

场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环境,总是与其他同学在物质生活上相互攀比,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用在物质享受上。这些依赖、虚荣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会导致贫困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进而影响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4.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贫困生产生矛盾的心理

很多贫困生都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就盼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一天,考上大学对家庭甚至对整个村庄都是荣耀的事。可是理想是美好的,贫困生家境贫寒,要承担大学的费用会很吃力,他们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来贴补生活费,可又怕耽误学业,使他们不得不在矛盾中求生存。与此同时,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贫困生没有背景,没有社会经验,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导致生活状态处于紧张和焦虑中。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

1.贫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深知自己使命的重大,有很高的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经过大学的培养和磨炼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可是家庭经济的窘迫也给贫困生带来了压力,面对高额的学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产生心理压力。由于贫困,人际交往上不是很成功,再加上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从而导致贫困生选择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出现自卑、敏感、情绪不稳定,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

贫困生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总是感到自身卑微,他们会选择封闭、自闭、逃避面对不了的现实环境,思想容易产生偏激,产生敌对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与预期理想存在差异,以至于这些贫困大学生无法接受现实。

三、预防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1.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做好心理疾病的预防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首先要进行正确归因,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要进行情绪疏导,宣泄负面情绪。再次,要寻找积极的替代性目标。此外,还要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对原有的不良认知与行为进行矫正,建立新的、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方式。

乐于交往,协调关系。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集体,人的身心健康也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交往使人多知,友情使人欢娱。人际交往贵在主动和真诚。主动关心他人和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真诚相处,体谅尊重,就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促进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式体验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员的帮助,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品格的完善,对于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它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使你站得更高。”实践表明,缺乏“挫折”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挫折教育”经验的人,是难以获得真正快乐的人。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挫折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提高其心理素质都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为提高贫困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而实施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抗挫能力的要求。贫困生的抗挫能力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贫困生的抗挫能力的全面提高,使他们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得到综合培养、协调发展。通过承受挫折、化解冲突、调适情绪、自控心态等,教会他们如何使挫折变成一种砥砺,面对挫折如何把握自己,不在挫折中消沉,而是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崛起,身处逆境仍能保持心态平衡。挫折教育是辅助走向成功的举措。在艰难困苦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要造就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的栋梁之材,就应及早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3.进行“三观”教育,加强自立自强精神教育

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正确的人生教育渗透到他们的成才观、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等具体教育之中,引导贫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