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重点)
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进镜方法1、持镜:左手置于胸前,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调节大小旋钮,注意保持旋钮的稳定性;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及解冻图像钮;中指用来控制给水给气钮,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图1)。
图1 内镜操作部的握持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25cm为宜;其优点有一、胃镜插入食管前,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刚进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易脱出;二、如果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如插入梨状窝),前端镜身的弯曲和弹性可防止给被检者带来危险。
右手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适当辅助旋转镜身,当需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体外部分或者右旋镜身,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右旋;左旋时同理。
度小,避免多余的动作。
2、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图2),食管开口位于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图3),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下咽部左侧进入,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
插入过程中,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走行方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内镜先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会有“落空感”。
图2 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图箭头所指为会厌,d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为:声带、声襞,梨状窝、楔结节。
注意:我们以左侧梨状隐窝为进镜方向,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进入梨状窝,只是内镜稍向杓状会厌襞的左侧缘倾斜即可( 指向杓状会厌襞中的小角软骨与楔状软骨之间的楔结节),内镜先端部最终抵住的部位是楔结节,然后稍稍右旋的同时推进内镜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食管了;如果内镜真的进入梨状窝就会没有视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梨状窝和食管下段的穿孔(多见于侧视镜操作)占全部穿孔的50%;因此内镜通过咽部时不可过度用力,直接向前推进内镜也是危险的,且不易成功,应该在推进内镜的同时轻轻的向右旋转(左手操作手柄顺时针旋转,抬高左手和轻微右旋可有同样的效果),右旋之前可以轻轻down。
胃镜操作规程
胃镜操作规程
《胃镜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 患者需要提前六小时禁食,以保证胃镜操作的安全性。
2. 进行患者的登记和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二、操作流程
1. 患者在室内换上手术服,并接受术前检查。
2. 患者取坐或侧卧位,暴露手术部位。
3. 使用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
4. 医务人员戴好手套和口罩,进行术前消毒。
5. 医生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口腔,逐渐通过食道进入胃内。
6. 在胃镜的监视下,医生检查胃部的内部结构,进行必要的诊断和治疗。
三、术后处理
1. 患者术后在特定时间内禁食,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2. 对于有不适和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病史和术前检查结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胃镜操作。
2.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中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
3. 对于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术后效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通报。
通过严格遵循《胃镜操作规程》,可有效提高胃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胃镜基本操作技巧
胃镜基本操作技巧胃镜插入前准备:检查送气送水,病人体位,头适度后仰,太仰容易进气管。
镜身涂或喷洒润滑剂,使进镜通畅。
此时可固定左右旋钮。
胃镜的插入:送镜,左手水平位,左手先慢慢up,看到梨状窝后(多取左侧),左手轻轻down,并有略微内旋的动作,右手轻轻送镜子。
如未顺利进入,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左手抬高,略内旋,在吞咽完成的瞬时轻轻顺势将镜子送入。
或尝试从右侧梨状窝送镜,通过舌根后,左手轻微外旋,右手送镜。
通过咽部后,左手竖起并略向内旋,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左右旋纽仍保持固定,送气,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一边慢慢送镜。
胃窦部:进入胃内后,尽量减少送气,通过胃体到达胃窦。
通过胃体时,左手为水平位,到达胃角附近时,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同时略微up,继续进镜。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上壁:面对幽门,左手仍垂直位,不要调左右旋钮,只要调上下和左手腕轻轻内旋外旋调节即可,看到幽门开放后进入。
进入十二指肠后,将固定的旋钮调至free,进入球部稍微送点气使其伸展,观察从前壁到上壁。
十二指肠球部下壁~后壁:镜身略向后退,似乎要从球部退出的感觉时停止,观察后壁下壁。
(略内旋)。
十二指肠降部:左手用力up大旋钮和向右小旋钮,同时左手内旋,甚至上身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手送镜至降部。
此时多数是按以上手法盲插,所以在球部有溃疡或变形时,要十分注意。
胃窦的前壁~小弯侧:慢慢退镜到幽门前庭部时,用力up,稍稍往前送镜,左手外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前壁。
胃窦的后壁~小弯侧:镜身略后退,左手内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后壁。
胃角:维持用力up,镜身继续后退,看到胃角。
左手外旋观察胃角前壁侧,内旋观察胃角后壁侧。
也有可能无论怎样up,都没有看到胃角,也可先放弃,最后检查时再次尝试。
从胃角直上到胃体下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越过胃角看到胃体下部小弯侧,此时视野中也能看到胃体下部前壁后壁(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
胃镜的操作技巧
胃镜的操作技巧
胃镜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医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胃镜操作技巧:
1.准备工作:胃镜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在操作前,医生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注入气体或液体,调节好灯光,以确保胃镜的正常工作。
2.患者体位: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头向左侧。
这样可以使胃部自然下垂,使操作更加容易。
3.应用止痛药:在操作前,医生应给患者口服止痛药或使用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进入胃腔:医生应在患者口中插入胃镜,并通过咽喉和食管缓慢地往下推进。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喉部和气管。
5.挤压胃部:当胃镜进入胃腔后,医生可通过挤压胃部来获得更好的视野。
同时,通过注入气体或溶液,可扩张胃腔,使胃黏膜更容易观察。
6.取样和治疗:医生可以使用荧光胃镜对胃黏膜进行检查,并在需要时进行取样或治疗。
7.操作结束:当医生完成了检查或治疗后,应注意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胃镜应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后归还给医疗机构。
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胃镜标准操作规程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消化道的常见医疗设备,能够检查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内部病变。
由于胃镜检查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所以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检查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围绕胃镜标准操作规程展开,从胃镜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胃镜检查前1. 患者评估: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过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胃镜检查。
2.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快八小时空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肠道准备。
这包括清晰饮食、泻药和灌肠等措施,以保证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3. 同意书签署:在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准备工作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简要说明,并征得其同意。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一份胃镜检查的知情同意书,并向患者解释常见的检查风险、并发症等问题,确保患者了解胃镜检查的具体情况和意义。
二、胃镜检查中1. 消毒准备: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对胃镜等医疗设备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2. 患者舒适: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体位舒适。
患者应当位于姿势正确并具有最佳视野的位置,同时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和鎮静药物,以缓解痛苦和不适。
3. 医生技术: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
在插入胃镜时,应当缓慢且轻柔地将胃镜插入到患者体内,避免损伤及出血等不良反应。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需要适当加压,以展开组织和观察内部病情。
检查完毕后,医生需要做好记录和拍照,为后续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胃镜检查后1. 患者恢复:在胃镜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观察和休息。
医务人员需要在患者醒来后及时提供一些简单的口服和饮食建议,以保障患者的恢复和食欲。
2. 安全诊断:胃镜检查后,医生需要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评估。
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部情况的常用医疗操作。
下面是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1.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禁食 6-8 小时,以确保胃部排空。
可能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消泡剂或局部麻醉剂,以减少不适感。
2. 麻醉:通常会给患者进行咽喉部的局部麻醉,以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3. 插入胃镜:医生会将胃镜通过患者的口腔插入食管,然后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
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恶心和喉部不适,但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缓解。
4. 观察和诊断:胃镜可以通过其摄像头和光源,让医生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
医生可以检查黏膜的颜色、纹理、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异常情况。
5. 活检:如果医生发现可疑的病变区域,可能会使用胃镜上的活检器械提取组织样本,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6. 检查后:检查结束后,胃镜会被慢慢拔出。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轻微的不适感,但这种感觉通常会很快消失。
7. 报告和解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详细的报告,并向患者解释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常见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在检查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胃镜操作技巧
胃镜操作技巧
胃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
胃镜操作技巧的掌握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 准备工作:医生应在手术室内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完好。
患者需要禁食6-8小时,排便清空,并取下口香糖、假牙等物品。
2. 镜头插入:医生应在口腔内使用麻醉剂和润滑剂,然后将胃镜插入口中,通过咽喉、食管进入胃内。
3. 视野调整:医生应注意视野的调整,通过调整镜头角度和位置,确保对检查部位的观察和记录。
4. 洗涤和吸引:医生应使用注射器向检查部位注入生理盐水,清除障碍物并保持视野清晰。
同时,通过吸引器将胃液吸出。
5. 活检:如果需要,医生可以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活检。
在此过程中,医生应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组织,并将取样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6. 检查结束:操作结束后,医生应将胃镜缓慢地从患者体内抽出,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遵循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医生可以逐渐掌握胃镜操作技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 1 -。
胃镜进镜技巧
胃镜进镜技巧(附图)讲解1 持镜:左手置于胸前,左手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调节大小旋钮,两指配合保持旋钮的稳定性,以防止图像晃动而影响观察(调整小旋钮时视野的晃动幅度很大,可以用旋转镜身替代);左手中指用来控制给水、给气,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图像以及解除冻结;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
右手持软管部,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辅助旋转镜身,当左手旋转操作部时,右手不可握持过紧,否则镜身前端无法旋转;当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右旋镜身的软管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右旋;同样手柄放平或者无法左旋时,可以用右手向右上拉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左旋镜身的软管部,可在一定程度上以辅助左旋;如果要向左右方向旋转,也可暂时用右手旋转。
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30cm为宜;其优点有二:首先,胃镜插入食管前,握持胃镜软管部的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会使刚刚进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脱出来;握持较长的软管部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在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因为内镜自身具有弯曲度和弹性,也能防止给被检者带来痛苦和危险的发生。
我们在动旋钮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镜身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旋转以及旋转了多少度,旋钮的上下左右是指镜身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旋转或者翻转时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旋转或者翻转后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当然,对于图像而言up的时候都由上方向下移动,镜身先端部上弯曲;Left时候图像由左向右移动。
镜身先端部向左弯曲。
循腔进镜有2个技巧:A、尽可能沿小弯侧前进,痛苦小,到达幽门镜身短;B、前进时右手把镜身轻微向舌面方向推压,减少镜身与咽后壁的会厌和悬雍垂的接触,患者不适反应小。
胃镜操作ppt课件
胃镜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胃 部和食管的疾病,如胃炎、胃溃 疡、胃癌等。
胃镜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长期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胃部不 适、吞咽困难、胃出血等症状的患者 。
禁忌症
严重心肺疾病、食管狭窄、胃部穿孔 、严重出血倾向等患者不宜进行胃镜 操作。
胃镜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流程
患者需空腹或禁食一定时间,医生进行胃镜操作前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 操作时患者需保持放松,医生将胃镜从口腔插入,观察胃部情况,必要时进行 组织活检或治疗。
胃镜操作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胃镜操作简介 • 胃镜操作前的准备 • 胃镜操作过程 • 胃镜操作后的护理 • 胃镜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 • 胃镜操作的发展与展望
01 胃镜操作简介
胃镜操作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胃镜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过 使用一条细长的管子插入胃部, 以观察食管、胃和部分十二指肠 的内部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保养维护
定期对胃镜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器械的正 常运行。
记录与追溯
建立完善的器械使用、维护记录,确保可追 溯性,提高管理效率。
05 胃镜操作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总结词
胃镜操作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出血通常发生在胃部或十二指肠,可能是由于胃黏膜损伤或溃疡引起的。轻度出 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和观察自行止血,严重出血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镜通过咽部。
插管方法
医生应将胃镜缓慢插入患者口 中,轻柔地通过咽部,避免过
度刺激患者。
插管注意事项
在插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
胃镜使用说明书
胃镜使用说明书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胃部及食管、十二指肠等消化道腔内情况的医疗设备。
使用胃镜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胃镜使用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一、胃镜的类型和特点1. 软镜型胃镜:采用柔软的材质,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体表条件,并提供较高的穿透性和可视性。
2. 刚性镜型胃镜:采用金属材质,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血较多的患者或存在肿块病变等。
二、胃镜使用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应保持禁食至少6小时,以保证胃肠道为空,减少操作的困难和风险。
2. 医务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是否存在禁用胃镜检查的特殊情况。
3. 准备胃镜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胃镜操作步骤1. 患者舒适安置:患者应平躺在检查床上,面部朝上,身体舒适。
2. 局部麻醉:使用适当的麻醉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
3. 口腔腔内准备: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进行口腔内消毒和适当的防护措施。
4. 导管插入:医务人员将胃镜导管缓慢插入患者口腔,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呼吸和心率等生命指征的监测。
5. 腔内检查:医务人员沿着胃镜导管对患者胃部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粘膜状况、病变情况等,并进行必要的病理标本采集。
6. 操作结束和护理:完成检查后,医务人员将胃镜导管缓慢取出,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
同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关怀。
四、胃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 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医务人员需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胃镜操作。
3. 医务人员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5.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前准备,并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保持身体的舒适和稳定。
总结:胃镜是一种重要的检查工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胃镜入门
三个不容易观察到的部位:食管入口、贲门、球降交界
食管入口:1、一边送气一边观察,退镜时候好于进镜时候;2、粘膜贴的非常 近的时候可以先稍微进镜推一下粘膜迅速送气、稍后退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 视野;3、必要的时候透明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贲门:1、翻转倒镜观察;2、退镜时候直面观察的时候,不要先吸净胃内的气 体,保证胃内充盈状态,变充气边观察,观察的时候可以配合镜身稍微前后运 动;3、如果是常规胃镜检查的时候,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这时候膈肌下移, 齿状线及部分贲门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方便我们仔细观察、拍照或者是活检。 球降交界:1、球降交界病变不好观察的时候,先进到降部,然后缓慢退镜, 一个皱襞一个皱襞的向后退,直到看到病变,需要配合左右旋转及旋钮调整; 2、进到降部出来后,球降交界相对变“直”,内镜在球部轻轻 up 右旋并且 回拉镜身可以获得相对比较好的视角,但是活检会有点难度。
•
注意 :
1.压大钮与镜必须同时进行,否则无法 实现翻转。
2.翻转前应该充气使胃腔充盈,充气不良 的胃腔也是很难反转。
胃底:
• 两种方法:
• 低位翻转:窦体交界处、
充分充气后、 压大钮进镜, 看到胃角后左旋或者右旋拉镜。 胃体中上部、 压大钮进镜。
• 高位翻转:充分充气后、
无痛胃镜检查时候粘液湖的吸引:
三个容易漏诊的部位: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底体交界后壁、胃体后壁
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进到降部后先稍稍进镜,消除掉镜身弹性的力量,稍稍up 左旋缓慢退镜观察,可以反复尝试。实在看不清楚,还怀疑有问题,可以换用十二 指肠镜观察。 底体交界后壁、胃体后壁:胃体后壁的观察可以退镜时候up加上右旋观察;底体 交界后壁可以做J型翻转观察。
贲门:
正常充气
胃镜操作
通过幽门和十二指肠:
要领:跟住幽门。
进入幽门困难的时候,可先稍微退镜并尽量吸气 (因为胃内气体越多,进入幽门越困难)。进入 幽门困难者可使用敲门法:在幽门前反复进退胃 镜几次,刺激其植物神经,使其以为有食物过来 而扩张幽门,则可乘机推镜进入幽门。
进入十二指肠降部:
胃镜进入十二指肠后,腔一般都在视野的右上方,向右旋转镜身,看 到光亮说明已经成功了。 旋转的时机:向前进镜至十二指肠上角在视野的右侧即将消失时,就 可以充分右旋加UP了,看到光亮处即到。 进入到降段继续前进的方法:保持旋转位置,充气的同时向后提拉, 取直镜身,胃镜在胃内拉直的时候就会自动进入降部远端。 注意:若在进入降段之前发现有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溃疡时,则不要 勉强进入降段,因为操作不当,暴力操作时极易引起穿孔,要迅速完 成检查,也不要过度充气,以免引起穿孔。可于治疗后复查时在观察 降部。
胃镜操作
主讲人:王细金
进镜方法
持镜:
持镜:
左手持镜于胸前,以虎口及腕部力量撑住内镜仅以无 名指及小指握 住内镜操作部;以食指及中指及无名指调节大小旋钮;左手中指控制 给水、给气,食指控制 吸引按钮。
右手持软管处,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辅助旋转 镜身。右手抓 持镜身不应小于15cm,以20-30cm为宜。 其优点有二:首先进入食管前,右手不必跟换位置;其次因为内镜 自身具有弯曲度及弹性,在进入食管或咽部时存在不可预料的抵抗, 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危险的发生。
进入胃体:
左旋操作手柄,同时加上UP大旋钮,同时抬高握持镜身软管的右手,弥补 左旋的不足。 我的理解:
通过胃体:
此时腔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循大弯调大钮向上,胃镜在粘液湖上 方沿胃体小弯侧通过,尽量不要进入粘液湖。 注意事项:若看到镜身,表示胃镜已经在胃底 中反折;避免出现视野发红,病人此时恶心、 不适感会加重;在胃体发现溃疡时,尽量少送 气,避免碰到溃疡上方的血痂;怀疑出血的病 人,进入胃内一定要先拍张粘液湖的照片。
胃镜操作方法
胃镜操作方法
1、插镜:向病人说明如何配合,取得病人合作,争取一次
插管成功。
摆好病人体位,头略抬,插管时在20cm处持镜,前端向上
弯曲约15°(沿舌面弧度),沿咽后壁滑入食管,在病人恶心时食管
狭窄部开放顺势插下或感有阻力较大时嘱其做吞咽动作即可顺势插入,不可强行插入以免引起梨状窝血肿或其它损伤。
2、入贲门:入食管后边进镜边充气,令部分气体先入胃内,到达
贲门后如镜端与胃体后壁呈直角则向左旋转镜身并同时向左调节小旋
钮继续向前,进入胃内边送气边进镜,即可观察扩张的胃腔,顺胃大
弯到达幽门口。
3、进幽门:入幽门时等幽门口自然扩张,镜端尽量不接触胃粘膜,避免刺激胃窦,减少病人的反应,如幽门口长时间不开则将镜端轻轻
顶在幽门口,幽门口会自然张开,迅速进入球部。
4、入球部:进入球部后左手在病人咬口处固定镜身,以防病人恶
心时镜端从幽门滑出,可少量注气,向右旋转小旋钮,以看清球部。
5、观察胃角:退出幽门口后在胃窦部向上旋转大旋钮做J型反转,观察胃角,如没有看到胃角则前后轻轻移动镜身或左右旋转镜身(或
稍等胃窦的蠕动)即可找到胃角。
6、观察胃底、贲门:观察完胃角后将镜身(继续保持J型)一边
向外拉一边向左旋转,沿胃大弯到达胃底(或将镜端进入黏液湖,不
可将镜端顶在胃粘膜上,以防划伤胃黏膜),此时可清晰的观察到胃底、贲门及贲门口的镜身,然后将大旋钮向下旋转恢复镜端位置,并
向右轻轻旋转镜身,将镜端回到胃窦部,做活检(HP)。
7、退镜:后退镜身,途中观察胃大弯及前后壁、齿状线、食管,检查完毕。
胃镜操作要领
胃镜操作要领2008-04-25 10:101.前视型左手握住操纵部,右手扶持镜身距头部30CM处,,稍向上转动距柄使镜头端成弧形弯曲,将镜前端通过口垫沿舌面送入口腔。
操纵镜角方向,使镜前端与患者身体平行,沿咽后壁轻轻推进。
可看到会厌、声带及食管入口。
对准食管口,松开角度控制钮,轻轻推进,送入食管,开始观察。
胃镜通过齿状线,即进入胃的贲门部。
适当注气后可见胃体大弯侧的纵行屈曲的皱壁及粘液池。
继续注气体使胃腔扩张,沿大弯皱襞方向循腔向前推进。
若遇瀑布胃,注入气后仍不能找到胃腔时则需变换体位,必要时采取俯卧位。
胃镜进入45~50cm刻度处时,轻轻调节上下角度钮,即可看到拱门形的胃角,圆弧向上。
继续前进,镜前端到60cm左右时,镜角稍向上即可看到胃角的正面像,如一根横梁,两端宽中间窄,将胃分为两腔,上方为胃体,下方为胃窦。
此时如将镜角再向上弯并继续推进,则可看到窦小弯及角切迹的窦侧,此时角切迹呈月牙形,并可看到镜身,即所谓丁形反转。
将镜稍后拉,镜角稍向下则可遥望幽门为一圆洞,此时可观察胃窦部。
在胃窦部纵行皱襞已消失,蠕动明显。
充分观察胃窦以后,使幽门保持在视野正中,继续前进即可进入十二指肠球。
胃镜进入十二指肠球时,可见位于视野右下方的十二指肠上角,呈半月形,此面为下壁,在相对侧是十二指肠球上壁,视野左下为前壁,右上为后壁。
若要进入十二指肠降部,须右旋镜身90°~180°,并将镜角向上弯,轻轻进镜,即可看到环形皱襞,即十二指肠降部。
将镜后退,胃镜拉直,前端会继续向前滑动一定距离。
前视镜对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观察不够满意,侧视镜则可满意地观察乳头及其开口。
退出至球部,仔细观察球部各壁之后,再边退镜边观察。
退至体上部,应观察胃底、贲门。
前视型胃镜观察胃底贲门,需用U形返转才能使观察满意。
U型返转是将胃镜送入胃体中部,在看到胃腔转向后壁侧时,将内镜角度向上旋,并将镜身顺时针旋转90°~180°,边观察后壁粘膜,边将胃镜向前推进,内镜则向贲门侧前进,直到可以看到贲门及从贲门进入胃内的镜向,此时插入管已成U形,故称U型返转。
胃镜检查基本操作方法
胃镜检查基本操作方法
1. 做好术前准备:患者需在饭后空腹6-8小时内进行检查,口腔内及咽喉部应清洁干净。
检查前进入诊室后需要脱掉外套、鞋袜和其他杂物,保留内衣裤并穿上一件短袖衣服,女性还需要取下胸罩。
2. 麻醉:口腔表面使用喷涂麻药,麻醉后再用喉镜给喉部麻醉,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喉镜下插管:在患者的口中插入一根喉镜,并透过喉镜将胃镜插入患者食管内。
4. 观察:胃镜到位后,医生会观察胃黏膜的颜色、形态和有无异常病变等情况,并进行拍照或视频记录。
5. 取样: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就可以进行切片取样送检。
6.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医生将胃镜缓慢地从食管中拔出来,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多休息和保持清淡饮食。
7. 检查报告: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给患者写出检查报告,指导患者做进一步治疗。
胃镜及其使用方法
胃镜及其使用方法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可以用于检查和治疗胃部疾病。
本文档将介绍胃镜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胃镜的原理
胃镜是一种内窥镜,由光源、镜头和导管组成。
通过插入患者的嘴部,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并操作胃部。
胃镜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胃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步骤:
1. 准备工作:
- 确保胃镜的材料和设备完好无损。
-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麻醉和舒适度,如需要。
2. 镜前准备:
- 将胃镜连接到光源和监视器。
- 清洁和消毒胃镜。
3. 插入胃镜:
- 让患者保持侧卧位。
- 使用润滑剂涂抹胃镜的导管。
- 缓慢而轻柔地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嘴部,并引导它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4. 观察和操作:
- 使用胃镜的摄像头观察胃部的情况,注意任何异常。
- 如有需要,可以采集样本或进行治疗操作。
5. 拔出胃镜:
- 在完成检查或治疗后,缓慢地拔出胃镜。
- 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护理。
6. 清洁和消毒:
- 检查胃镜并清理污垢。
- 进行胃镜的适当消毒和灭菌,以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性。
注意事项:
- 在使用胃镜时,医生应该特别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操作规程来进行胃镜使用和处理。
- 胃镜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胃镜及其使用方法的简要介绍。
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相关的医疗文献资料。
胃镜的知识
胃镜的知识
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工具,用于观察和诊断胃部疾病。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胃内的病变、溃疡、炎症等疾病,以及检测早期胃癌。
胃镜由一个柔软的管道和一个光源组成。
医生会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嘴巴,并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在插入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以帮助胃镜顺利通过食道。
一旦胃镜进入胃部,医生可以通过镜头观察胃内的情况。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可以看到胃壁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溃疡或肿瘤等病变。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胃镜进行组织取样,以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胃镜检查通常是一种安全而无痛苦的过程。
在检查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麻醉,以减轻不适感。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出血或紧急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紧急胃镜检查,此时可能不会进行麻醉。
胃镜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胃部疾病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病变,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对于早期胃癌的检测,胃镜检查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发现胃癌,可以提高治愈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尽管胃镜检查非常有价值,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胃镜检查。
某些患者可能存在禁忌症,如严重心脏病、呼吸衰竭等。
在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胃镜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工具,用于观察和诊断胃部疾病。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胃内的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尽管胃镜检查可能有些不舒服,但它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值得我们的重视和推广。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ppt课件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22
导引钢丝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7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8
基本操作
• 站位
握持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9
各部分操作技术
• 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
轻柔,注意和患者的配合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0
过贲门
适当充气,时刻警惕贲门口的病变 运用小钮,可使动作更优美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1
过胃体
• 最简单,匀速前进,直达目标 • 适当吸气,始通过更顺利 • 如水多,记得先吸引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
内镜构造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2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3
内镜的管道结构
water channel Biopsy channel air channel
suction channel 内镜洗消真正的困难在于复杂的管道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4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5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6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8
特殊部位
• 三个不容易观察到的部位
• 食管入口、贲门、球降交界
• 三个容易被挡住的部位
• 大弯皱襞间、粘液湖下面、胃底小弯镜身后
• 三个容易漏诊的部位
• 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底体交界后壁、胃体后壁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9
如何拍摄完美的照片
• 保持CCD清洁 • 适当充气 • 清洁胃腔内残留物 • 控制内镜的能力
胃镜操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知识
12
过幽门,进球部
时刻谨记:胃镜在体内的姿态
胃镜操作基础知识
13
过球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一.内镜的发展 内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硬式内镜: 1795年—1932年;2半屈式内镜:1932年—1957年 光纤维问世3纤维内镜: 1957年—1983年;4电子内镜: 1983年—至今二.内镜基本结构: 一套完整的内镜设备由内镜、光源和附件组成。
内镜基本结构:前端、可屈部、镜身、操作部和导光五个部分。
前端包括观察窗、照明窗、送气、送水出口、抽吸、活检孔,有的还设有活检钳抬举器,用来控制器械的伸出角度。
三.胃镜检查适应症 胃镜检查并发症 胃镜检查禁忌症四.胃镜基本手法第一个老师教我就是双手操作胃镜操作部来调节旋钮,右手不时的调一下旋钮,插一下镜,我现在叫这是“双剑合并”可惜并不能举世无双,哈哈!还自我感觉良好,可见一位好的老师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你启蒙阶段。
这又证明广泛交流见识他人的操作并吸收其优点及长处多么重要!在做胃镜的过程中,手法,姿势是相当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取巧,以后将很难把内镜操作的漂亮潇洒。
在操作中一般左手持内镜操作部,右手始终持镜身插入部,不要将右手抬起辅助调节左右旋钮。
左手拇指和无名指调大钮控制上下,这样的好处是能自如的控制内镜的出入,特别是微细操作即使在患者呕吐时,仍可良好的控制内镜前端在自己想其所处位置,不会因为呕吐关系使镜身前端退后。
姿势也是相当重要的,好的操作姿势你做的轻松,而看者也觉的有美感,持内镜操作部应自然,大约在剑突偏左水平,不要太高象红灯记中的李玉河举灯一样,也不要把镜子放的太低影响操作旋转。
两足分开略狭于肩的宽度,做镜子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扭动身体,通过左右手联动完全可以达到你想到达的位置。
左右方向的观察是通过通过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镜身来调节左右,实际上单纯右手旋转镜身的方法来控制左右旋转或单纯通过左手旋转镜身来调节左右是不可能完全轻松自如的达到你想观察的位置,只有通过左右手同方向的旋转(严格讲应该是摆动)才能做到,应该注意的摆动是手持操作部的左手与以手持镜身的右手之间的胃镜弯曲部为支点(故操作时不要过于靠近操作台面)来摆动镜身,同时结合右手的同方向旋转!好的漂亮的操作手法是建立在良好的操作习惯基础上的,再加上勤学多练,总有一天,你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也会说你做的特漂亮!!!持镜手法:胃镜的持镜手法因人而异,我个人使食指和中指同时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1),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控制大旋钮,当向上调节镜头时用拇指下压大旋钮,当向下调节镜头时用无名指下压大旋钮。
也有人喜欢单用食指控制吸引阀和注气、注水阀(图2),个人习惯不同而已!图1图2胃镜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初学内镜者感觉困难的可能就是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通过胃底至体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降部。
其中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有时候即使是内镜熟手也有头痛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咽喉与食管入口的解剖学特点;我们再结合解剖与内镜共同观察:我们再仔细分析内镜下咽喉与食管入口特点:1;下图为胃镜进入咽喉所见;上面英文所标为会厌,下面英文所标为咽喉后壁2;下图为气管入口清晰的图片:glottis为声门,vocal cords为声带,arytenoid cartilage为杓状软骨3;下图为进到喉部看到气管入口与梨状窝图像:在第2所见气管入口清晰的图片在进镜时是将大旋钮下压使镜头略上翘所见(在退镜时易观察),实际上在常规进镜时应该是看到如下图,略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以利于进入食管(蓝色箭头所指为进入食管方位),一般多是通过两侧梨状窝进入食管(箭头所指),由左侧梨状窝进入先左旋镜身至梨状窝后右旋镜身同时结合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顺势即可进入食管;由右侧梨状窝进入先右旋镜身至梨状窝后左旋镜身结合上调大旋钮使镜头靠咽后壁顺势即可进入。
很少情况下是从两侧梨状窝中间进入食管,这是由于该处常紧贴咽后壁,强行通过易插入气管。
胃镜咽喉与食管入口插入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倡明视下进镜。
进入口腔时垂直进镜,在明视下调节镜头顺腔进镜,右手持镜处距门齿约15-20cm左右。
不提倡将镜子头端弯曲好再进镜。
有不少人还喜欢在镜子到咽喉要求患者做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使会厌下降,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入口开放以利于镜子顺势进入。
理论上是这么讲,实际上不少患者由于害怕紧张越吞咽上括约肌越不易松弛,反而难于进镜,而手上加大送镜力度又有黏膜损伤甚至穿孔的危险。
实际上现在由于内镜器件越来越好,插入部越做越细,在过咽喉插入食管只要手法正确,完全可以不必再要求患者做吞咽动作。
现代电子胃镜完全可以在明视下以旋钮调节经梨状窝轻松插入。
明视下进镜其优点在于;减少盲目进镜单纯依靠手感而可能的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而且在食管入口有一种叫Zenker憩室的病(如下图),盲目进镜极易插入憩室腔内而导致穿孔的危险,虽然讲Zenker憩室很少见,但碰上了那就罗嗦了,已经有文献报道由于进镜导致Zenker憩室穿孔的报道胃镜食管与贲门插入:胃镜过了咽喉与食管入口进入食管并通过贲门到胃插入较为轻松,寻腔进镜均可通过,极少数由于食管本身走形的原因在贲门会耽误一会儿。
下面我们先了解食管的解剖学特点;食管长度:成人食管全长25cm,左右径约3cm,前后径约2cm。
食管上端与位于第6颈椎水平的环状软骨下缘的咽部相连接,向下经过后纵隔,穿过隔肌食管裂孔到达位于第10或11胸椎水平的食管—胃连接处。
食管的生理弯曲与狭窄;食管自上而下颈段先位于颈椎正前方,然后略偏左,入胸后在第4胸椎处又渐恢复正前位置,至气管分叉处又逐渐向左,最后穿过横膈的食管裂孔取偏左的方向而入胃。
食管除沿脊柱的颈、胸曲作前后弯曲外,在左右方向亦有轻度弯曲。
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区;第一个狭窄区在咽与食管连接处,正对第6颈椎水平,距门齿15cm;第二个狭窄区在主动脉弓水平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前左方,约在第4—5胸椎之间,距门齿约25cm;第三个狭窄区在食管穿过食管裂孔处,在第10胸椎水平,距门齿约40cm。
这些狭窄区是异物容易滞留的部位,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食管分段:内镜下测量,从门齿到食管上端长约15cm,从门齿到贲门长约40cm。
从内镜角度出发.将良管分为上、,中,下三段较为实用:上段距门齿15—23cm,自食管入口至左支气管压迹处,包括颈段与胸上段食管;中段距门齿23—32cm,相当于原胸中段食管,下段距门齿32—40cm,相当于腹部食管与胸下段食管。
食管组织学:食管壁由4层结构组成,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整个食管壁较薄,成人厚约3~4 mm,故较易穿孔。
(1)粘膜层:包括鳞状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
固有膜中有血管、淋巴管。
食管—胃连接处的粘膜上皮由鳞状上皮突然转变成柱状上皮,呈形状不规则的锯齿状,称z线或齿状线(2)粘膜下层:内含血管网、淋巴管网、神经、食管腺等。
(3)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构成。
通常认为食管上l/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由横纹肌和平滑肌混合而成。
食管壁的环肌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结构与胃的内斜肌融合。
这种螺旋状排列纤维的收缩可起到关闭食管下端的作用。
(4)外膜:食管无浆膜,只有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外膜。
有利于恶性肿瘤扩散。
食管内镜下特点:内镜下正常食管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有数条纵行皱殷。
整个食管粘膜薄,接近透明。
在食管充气扩张时可见到粘膜血管网。
上段呈纵行,中段呈树枝状,下段呈纵行,在食管—胃连接处正常时此粘膜分界就在隔肌裂孔处或其水平下。
正常食管内镜下改变正常食管由于领近组织压迹内镜下可表现为隆起改变:正常食管由于食管壁的环肌形成特殊的螺旋状结构,在部分患者内镜下可出现环状皱襞贲门齿状线内镜下形态胃镜胃与十二指肠插入:下面我们先了解胃的解剖学特点:1.位置;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此即所谓的“幽门平面”。
活体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以及胃内容物的多少而变化。
2.毗邻;胃前壁右侧份邻接左半肝,左侧份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此部移动性大,通常称为胃前壁的游离区。
游离区也是做内镜下胃造瘘的部位。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胃床的概念十分重要,是内镜下胃生理性外压的基础。
胃的分部:胃可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
从贲门口向胃大弯做一平面,该平面上方称胃底部,从解剖位置看胃底偏向腹后壁,平卧时位置最低。
胃角部至幽门之间称为胃窦部,它与胃底之间的区域称胃体部,胃体部和胃窦部分界是角切迹及其向大弯的延长线,胃体部又分为胃体上部,胃体中部(垂直部),胃体下部,在近幽门前约2-3cm的区域称为幽门管,但在胃镜下并不呈管状,因而又称为幽门前区。
胃的组织学结构:胃壁由四层构成: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粘膜层又可分上皮层.粘膜肌层。
1:胃的粘膜较厚,约0.3-1.5mm,正常呈橘红色,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沟交织成网状,将胃粘膜分隔为直径约1-6mm的小丘,称为胃小区,每个胃小区表面有许多小窝称为胃小凹,每个小凹有约3-5条胃腺开口于其基底部。
胃的粘膜被覆一层单层柱状上皮,此类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内形成腺体,按分布位置与构造不同分为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
粘膜肌层由薄层平滑肌构成。
2:粘膜下层;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丛等,如腺体萎缩,则内镜检查时可透见粘膜下层的血管.这是内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依据。
3:固有肌层;由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胃癌是否累及固有肌层是判断早期与中晚期癌的唯一标准。
4:浆膜层;又疏松结缔组织组织,表面被覆腹膜的间皮组织。
十二指肠的解剖;:1:幽门以下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约25—30cm长的小肠起始段,呈马蹄形,环抱胰头。
2:十二指肠分4段: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球部为十二指肠起始部呈园球形;从球至降部呈近似直角的方向改变,其弯曲称上曲,与弯曲相对的肠壁成角,称上角,降部和水平部又呈近似直角方向改变,弯曲部称下曲,与下曲相对的成角处称下角,3:球与降部交界以下统称球后部。
在降部内侧壁可见到十二指肠乳头,并可见副乳头。
4:十二指肠除球部外,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置较固定。
根据胃和十二指肠的解剖毗邻特点,其发生消化道穿孔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或胃前壁溃疡穿孔,其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急性穿孔或游离穿孔。
(2)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溃疡穿孔,溃穿受阻于其后实质性脏(肝、胰、脾),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属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
(3)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穿入胆总管或横结肠等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胃镜胃与十二指肠的插入:插入内镜是“观察”的基础,是判断内镜医生技术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而胃与十二指肠的通过亦是胃镜技术的核心所在!胃底的通过:进入胃底后继续充气,使胃底张开,在视野的右侧为胃底穹窿部,左侧为胃体部,中部为胃底体交界前凸部(见图A),在充气的影响下许多患者中部的前凸部可以不明显(见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