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合集下载

合工大地质实习报告

合工大地质实习报告

一、绪言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组织的安排下进行的,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地质思维能力。

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为安徽省铜陵市。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 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了解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2. 任务- 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和分析。

- 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岩石。

- 调查和研究实习区域的矿产资源。

-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三、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其中以碳酸盐岩和砂岩为主。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观察与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寒武系、奥陶系等碳酸盐岩地层,发现其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等,厚度较大,层理发育。

- 对志留系、泥盆系等砂岩地层进行了观察,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等,层理明显,局部有化石。

2. 岩石识别与描述- 通过观察岩石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我们识别了灰岩、白云岩、砂岩、粉砂岩等多种岩石类型。

- 对每种岩石的产状、形态、规模等进行了描述。

3. 地质构造观察与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褶皱和断裂等地质构造。

- 对褶皱的形态、产状、轴向等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成因。

- 对断裂的规模、性质、产状等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

4. 矿产资源调查- 在实习区域,我们调查了磷矿、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 对矿产资源的分布、规模、品位等进行了了解。

五、实习成果与体会1. 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了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 编写了一份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1)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1)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1)
巢湖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座以千岛闻名的大型淡水湖泊。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在环境保护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巢湖周边地区也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如石灰岩、砂石等。

我们在实习前先听取了指导老师的讲座,对于巢湖地区的地质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前往巢湖周边进行现场实习。

我们首先到访了一座石灰岩矿区。

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环境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石灰岩矿的开采方法、矿物组成以及矿山安全等方面。

我们也亲身体验了石灰岩矿的开采过程,从此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处钙质土地。

这种土地由于钙质含量高、蓬松度差,常常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

指导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钙质土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在工程建设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也亲身体验了在钙质土地上的勘探与增强技术,如钻探、加固等。

最后,我们到访了位于巢湖湖区的一处千岛群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千岛群岛富含石灰岩、花岗岩等地质资源,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千岛群岛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此次巢湖地质实习,让我对于地质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勘探和现场操作,我深刻感受到地质工程的重要性以及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希望未来,能够在地质工程领域发光发热。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巢湖地质地貌调查实习。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巢湖市。

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一名地质地貌专业的学生,有幸参与了巢
湖地质地貌的调查实习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巢湖
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质资源分布情况,收获颇丰。

首先,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实地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勘察,我了解到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
岩石构成。

在地貌特征上,巢湖地区以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形
起伏较大,且水系发育,湖泊众多。

这些特点为巢湖地区的自然环
境带来了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其次,我参与了巢湖地区地质资源的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采集样品和资料整理,我了解到巢湖地区的地质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和花岗岩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了解到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最后,我参与了巢湖地质地貌的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工作。

通过对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我对巢湖地区的地质地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所得数据整理成报告,为地质地貌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地质地貌研究和资源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实习单位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宝贵经验和收获。

巢湖北部山区实习报告__合肥工业大学

巢湖北部山区实习报告__合肥工业大学
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灰岩。 中 黄 龙 组 C2h >27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下部:浅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
早 和 州 组 C1h 27 上部: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
渣状灰岩。下部: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 高骊山组 C1g 25 上部: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 中部:灰黄色钙质泥岩夹姜粒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黄色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 金 陵 组 C1j 8 上部: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 下部: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 泥盆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以巢湖市为中心,有
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
都有支线相通,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市,可谓铁路、公路、
水路交通纵横交错,直达全国各地。实习区交通图如图1-1。

世 下 蜀 组 Qpx 2—38 黄褐色含铁锰结核粉质轻粘土,下部含钙质结核。 泊 岗 组 Qpb 1—51 浅棕红色微含砂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碎砾层,铁
皮层山麓带青灰色含砾粘土夹砂、亚砂土透镜体。 第

纪 古


岱山集组
E1dn >24 浅褐、浅棕色中厚层砾岩,黄褐色厚层—块状砂砾岩。
T1y 125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
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
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习。 第一章 地 层 一
一一

合工大勘查 巢湖实习报告

合工大勘查 巢湖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1.实习目的、任务及意义1.1实习目的这次巢湖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将大一、大二以及大三上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实习能够融会贯通起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融会。

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质的提升,视野也更加开阔。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锻炼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也提升了专业素养。

此次的巢湖实习,让同学们离开了课堂,去到真正的环境中观察实物进行野外现场地质调查,观测,搜集而获得调查地区的地质信息。

培养同学们在野外工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难的顽强的拼搏精神。

同时学会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及高尚的情操。

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实习任务1)做到能够熟练使用罗盘测量产状、角度、方位;2)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3)学会通过各地层的性质划分地层;4)能够用肉眼并借助放大镜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碳酸盐岩、砂岩、粉砂岩等)、岩浆岩侵入体,并能掌握岩石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内容;5)认识实习区沉积岩的各种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生物遗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释地质现象;6)掌握褶皱和断裂等构造的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能够掌握断层的判断依据;7)能够发现和分析张、剪节理,并能够说明其如何产生;8)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运动动力学分析,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重塑构造演化历史;9)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特征;10)掌握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11)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方法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画基本技能;12)学会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2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2

此次实习地点地形全貌图巢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巢湖北部区域野外地质实习,亲身实地观察典型地质现象并对其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充实《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并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我们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实地观察巢湖垃圾处理场地区、麒麟山和平顶山地区地质构造及岩层产状和岩性发育;观察紫薇洞和王乔洞的岩溶发育,收集各种地表及浅层地下岩层的地质信息和相关地质证明,学习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等知识。

(2)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1、熟悉巢湖北部山区地层层序、岩性、厚度和接触关系。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巢湖北部山区各种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巢湖北部山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此次巢湖地质实习时间是12月13至14号两天。

实习路线巢湖垃圾处理场——原山——紫薇洞;麒麟山——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

四、实习过程我们在赵静、刘佩贵两位老师的带领下,13号清晨从学校出发赶赴巢湖进行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1.巢湖垃圾处理场。

13号早上9点左右,我们到达实习的地个点——巢湖垃圾处理场。

在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垃圾场和公路旁边的小采石场开始了实习。

严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该地区是由于地质运动形成背斜褶皱。

背斜的中间表面受张应力,加上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V型山谷。

该地区地志留系的,岩层形成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严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地质罗盘对该地区的岩层的倾向,倾角进行测量,结果为SN260°∠24°。

合工大地质实习报告

合工大地质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对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的认识。

实习任务包括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地貌特征,认知典型的地质地貌构造,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以及学会使用地质罗盘等工具。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时间为2021年10月8日至10月21日,实习地点为合肥工业大学周边地区。

在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认识岩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用肉眼判别岩石,识别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如节理、断层、褶皱等。

2. 地质罗盘的使用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如何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这为我们后续的地质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 观察地质地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合肥工业大学周边的地质地貌,如河谷、岩溶地貌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这些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4. 分析地质现象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野外地质现象,如断层、滑坡、岩层等地质现象。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初步具备了判断背斜、向斜等地质构造的能力。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野外地质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地质知识,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1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1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3.11.18 -2013.11.24 实习地点:巢湖地质实习基地2013年11月 29日姓名 杨卫国学 号 20113658专业班级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1级指导教师 陶月赞 张瑞钢 李娴等院系名称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目录实习目的 (2)实习地点 (2)实习内容 (3)1. 马家山—平顶山路线 (3)2.麒麟山路线 (5)3.王乔洞—紫微洞路线 (6)实习体会 (7)附录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1)指导教师评语 (13)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获得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2.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并学会认识简单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述,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3.锻炼我们的野外工作能力,为今后参加野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地点:巢湖地质实习基地,马家山、平顶山、麒麟山、王乔洞、紫微洞。

地理位置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郊北部山区,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¹-117º54¹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山脉走向为北东35°一40°,平面图上呈一个向右倒伏的斜体英文字母“M”形,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一平顶山、朝阳山一碾盘山、凤凰山一麒麟山一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

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及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系长江流域。

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

图1.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实习内容1.马家山—平顶山路线1.1 .马家山“Z”型平卧褶皱该褶皱是发育在三叠殷坑组(T1y)上部灰褐色薄层钙质泥岩与中厚层泥灰岩内的平卧褶皱,形成以虚脱层,是良好的储油层。

外观上呈“Z”之形,瘤状灰岩被折断,黄绿色泥岩在转折端处被加厚。

产状:130°∠60°;地理位置:N31.628º,E117.82º,海拔53.8m.图2.马家山平卧褶皱1.2.龙潭组(P2l)马家山西坡的北侧发现龙潭组。

均属于二叠系。

上段: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灰岩。

下段: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色硅质岩。

发现左行平移断层。

1.3.栖霞组(P1q)马家山西坡的西侧发现栖霞组。

岩性:深灰色原层灰岩1.4.孤峰组(P1g)马家山西坡的西侧发现孤峰组。

岩性:灰黄色灰岩1.5.殷坑组(T1y)产状:135°∠61°,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

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

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1.6.平顶山向斜图3.平顶山向斜向斜位于凤凰山背斜西部,与凤凰山背斜共用一翼。

分布于野猪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一带。

总体走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和二叠系、石炭系组成。

该向斜向SW方向倾伏于巢湖湖边,向NE方向扬起,扬起端位于平顶山—向核山—碾盘山一带。

产状:135°∠85°;地理位置:N31.63º,E117.83º,海拔57.2m.1.7.和龙山组(T1h)平顶山南坡的南侧发现和龙山组。

产状:135°∠85°,此处接近核部,开始向SE倾伏。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

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

1.8.南陵湖组(T1n)位于平顶山核部,产状:275°∠53°,中厚层灰岩,含有化石。

判断依据:①左右两侧倾角相反。

②存在W形褶皱,此种褶皱只可能在向斜或背斜的核部出现。

1.9.大隆组(P2d)平顶山南坡的南东处发现大隆组。

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

中部:紫灰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

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

地貌上,向核山、平顶山、马家山都属于向斜山。

成因上是由于向斜形成时挤压非常强烈,核部两翼地层紧密接触,形成高地;此外,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层主要是三叠系灰岩,坚硬抗风化。

所以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区得以形成若干向斜山地貌。

2.麒麟山路线图4.麒麟山东坡梁山煤线2.1.和州组(C1h)此为和州组最顶部岩层。

蜂窝状灰岩,为土黄色,处于和州组与黄龙组的交界位置。

成因推测:先形成节理,而后产生逆断层,因为断面角度过大(通常以30°为衡量标准),而推动上盘的力不够导致上盘下掉。

和州组底部为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粘土岩,颜色偏浅,较金陵组亮晶灰岩(含方解石晶体)更致密。

岩石产状可以用夹层产状或两条相交的缝合线(形成一个平面)的产状来代表。

2.2.栖霞组(P1q)标志:梁山煤线级以上部分属于二叠系栖霞组,梁山煤线上方深灰黑色岩体为臭灰岩组因船山组(梁山煤线以下)与栖霞组是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限。

栖霞组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白云质灰岩、上硅质岩、本部灰岩、硅质岩、臭灰岩、梁山煤线。

2.3.黄龙组(C2h)标志:血丝肉红色白云质灰岩,但出现此种岩石的也可能为假黄龙。

2.4.船山组(C2P1c)船山组跨石炭系和二叠系。

石炭系部分的船山组:深灰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黑白相间特征明显。

二叠系部分的船山组:浅灰色厚层生物碎屑球粒灰岩,含较多海相生物化石。

该部分球粒灰岩特征明显,为标志层。

含化石2.5.狮子崖断层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山谷半山腰。

断层主要证据:①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

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

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61゜,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58゜,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②地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③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图5.狮子崖断层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

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3.王乔洞—紫微洞路线3.1.王乔洞位于巢湖市北郊石龙山下,呈弧型的天然石灰岩熔洞。

洞长40余米,高5--7米,宽4米左右。

主洞口朝南,后洞口略偏北,洞内侧壁的凹槽显示了河道高度的变化,反映了地壳的抬升或下降情况。

王乔洞南侧发现花岗斑岩。

它是酸性侵入岩,抗风化能力较强。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图6.王乔洞3.2.紫微洞紫薇洞又称双井洞,因洞内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

总长3000多米,主洞长达1500米,岔洞盘绕紫薇山,纵横交错。

其洞体处于难得的中外两大板块的交汇点,构成多种差异性岩层,因而造就出特色鲜明又千奇百怪的溶蚀形态,造就出特点鲜明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廊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

进入洞中,迂回盘恒,跌宕起伏,钟图7.紫微洞乳纷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洞中匿洞,洞洞相通,洞下生河,洞上飞瀑,宏伟深邃,奥妙诡谲。

每当雨季来临,桥下水流轰鸣,自成另一番壮观。

双井开天,近在咫尺的大小两个井口,距洞底近30米,为紫薇洞原始的两个井状出口,地下长河,紫薇洞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地下河流曲折悠长,通过岩洞,直达巢湖。

实习体会:从11月21到11月23日,为期3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

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三天对我来说却是我受益非浅,让我感触颇深。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试一次非常难得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它检验了这两个多月以来我的学习效果,更让我发现了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性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地质的认识,学会了在实际环境中如何去观察,提出疑问,如何去解决问题。

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

在此次地质实习过程中,我惊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了人类相在大自然是多么的渺小,但同时也感觉到人类的伟大。

实习区大部分是过去的采石场,我们所观察的除了自然出露的岩石,就是采石场的开挖面。

开挖面的显现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大自然的构造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资源的继续,也许以后我们会看永远的失去它!这就要求我们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造自然,人类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多地质现象,提出了很多问题,带队老师们不论问题难度深浅都很耐心地为我们一一解答同时这次地质实习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我们野外实践工作能力,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此外,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巢北地区有诸多大小型的水泥厂及采石场,致使朝北地区笼罩在滚滚尘烟隆隆噪音之中,街道上尘土堆积,垃圾遍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很严重,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生活,希望当地的政府能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当地的资源,转变当地的发展模式,从环境保护做起,大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期3天的地质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结束了,在这3天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的神奇,而且了解了巢湖北部山区的局部地貌特征以及岩石的成因,地质构造。

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不足,遇到实际问题总感觉脑子里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

在野外观察,信息量繁重,干扰条件太多,没有坚硬的理论来作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

虽然旁边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野外还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野外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我来讲,没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三天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学会了很多;三天的翻山越岭使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很踏实。

最后,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带队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彼此的帮助!谢谢!附录表1 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代纪世组代号厚度(cm)岩性描述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芜湖组Qhw >10上段:灰黄色粉质亚粘土,含砾粗砂,底为锈黄色铁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