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巢湖实习报告3篇

巢湖实习报告3篇

巢湖实习报告3篇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共计5天。

巢湖地学实习报告

巢湖地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淡水湖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提高我们的地学实践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赴巢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学实习。

本次实习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指导老师为XX教授,实习小组由XX名同学组成。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水文、地貌等基本地质特征。

(2)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吃苦耐劳的品质。

2. 任务(1)考察巢湖地区地质构造,了解构造运动对地层、地貌的影响。

(2)调查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分析地层层序和沉积环境。

(3)观察岩石类型、矿物成分,了解岩石成因和形成过程。

(4)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分布和水质状况。

(5)考察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课程,对巢湖地区的地质背景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地质罗盘、放大镜、野外记录本等。

2. 实习内容(1)考察巢湖地区地质构造我们首先考察了巢湖地区的构造线,发现巢湖地区以东西向构造线为主,南北向构造线次之。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断层和褶皱,了解了构造运动对地层、地貌的影响。

(2)调查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在巢湖地区,我们发现了多种地层,如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

我们通过观察岩性特征,了解了地层层序和沉积环境。

例如,在凤凰山地区,我们发现了大量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表明该地区曾经处于浅海环境。

(3)观察岩石类型、矿物成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岩石类型,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了解了岩石成因和形成过程。

(4)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我们考察了巢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了地下水分布和水质状况。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泉眼和地下河流,了解了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循环过程。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巢湖地质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及产状、矿床形成与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巢湖地区地质特征的认识,为该地区的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习开始阶段,我们前往巢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接触到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及产状等,这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巢湖地区,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勘探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图、岩石采样及分析数据、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归纳和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其潜在的矿产资源。

3. 实验室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巢湖地区的岩石成因及矿床形成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

通过岩石薄片观察、矿物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我们得出了一些关键参数和结论,进一步揭示了巢湖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4. 报告撰写在实习结束后,我们将所有收集到的实地数据、实验室结果以及分析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并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该报告详细记录了我们在巢湖实习中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巢湖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潜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与巢湖地区地质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如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

这些收获让我们对地质学的学习更加有实践性,对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规划。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学到了实践中的地质学知识与技能。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实习对我们地质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理论知识。

未来,在我工作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在地质科学中的作用。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英文回答:During my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internship at Chaohu,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unique landforms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rea. The experience was both educational and eye-opening, providing me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s natural processes and formations.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the internship was the chance to witness firsthand the impact of glacial and fluvial processes on the landscape. The Chaohu region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lacial landforms, such as moraines, drumlins, and glacial erratics, which are the result ofpast glacial activity. Additionally, the area's river system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lan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leaving behind distinctive fluvial landforms like terraces, alluvial fans, and meanders.Exploring these geological features allowed me to apply the knowledge I had gained in the classroom to real-world scenarios. For example, I was able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rocks, such as sandstone and shale, that are prevalent in the region. By exa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these rocks, I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formed and the processes that led to their deposition.In addition to the geological aspects, I also had the chance to study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rea, including hills, valleys, and slopes. I learned how to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andforms and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formation. For instance, I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weathering and erosion on the landscape, noting how these processes have sculpted the land over time.中文回答:在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期间,我有机会探索和研究该地区独特的地貌和地质特征。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

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拥有独特的地貌景观。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参加了巢湖地质实习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我的实习经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习目的1.了解巢湖地质背景和特征;2.掌握实地地质调查方法和技巧;3.学习地质样品鉴定、采集和实验分析;4.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巢湖周边的地质环境,并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所见所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观察、采集样品和测量数据等方法,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我们对巢湖周边的山脉、断裂带等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相应的地质信息。

2.地质样品鉴定与分析:我们学习了地质样品的鉴别和分析技巧,对采集到的矿石、岩石等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和测试。

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试剂测试等手段,确定了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成机制和地质背景。

3.地质灾害研究:巢湖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场,并了解了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环境,增加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收获如下:1.实地调查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地质调查,我学会了运用地质工具、测量仪器和判断方法,掌握了实地地质调查的基本技巧。

2.样品鉴定能力:通过对地质样品的观察和实验分析,我提高了对岩石、矿石等地质样品的鉴别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了解了地质样品和岩石的形成机制。

3.地质灾害预防意识:通过参观地质灾害现场和学习灾害评价方法,我认识到地质灾害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严重影响,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巢湖地质实习活动是我大学地质学专业的重要一环,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对巢湖地区地质背景和特征的了解,提高了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能力。

巢湖实习报告(下)

巢湖实习报告(下)

一、实习总结本次巢湖地质地貌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综合分析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描述地质特征,并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2. 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知识。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考察,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地质图件的绘制。

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地质图件。

4. 文字报告的编写。

通过对实习地区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我能够撰写出较为详细的实习报告。

二、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3. 增强了对地质学专业的热爱。

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地质学研究的信念。

三、实习感悟1.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积累。

2.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专业的必经之路,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

3. 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

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四、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理论学习。

在实习前,我们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优化实习课程设置。

根据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合理设置实习课程,提高实习效果。

3.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指导。

4.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现在,让我们试着写一篇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

此次巢湖地质实习,我们脚踏实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新局面。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希望你喜欢。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总结1一、前言实习时间、地点、目的的详细安排:㈠、时间: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0日;㈡、地点:⑴ 石门寨、沙锅店、⑵祖山东门、⑶北戴河鸽子窝;㈢、实习目的:1、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和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6、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7、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二、实习区域概况㈠、具体实习地点地理位置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乡管辖。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

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逊于泰山。

鸽子窝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东北角。

在那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20余米的临海悬崖上,因这里曾是野鸽的栖息地,所以留下了鸽子窝的名字。

㈡、工程地质概况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为山区。

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着名的地质公园。

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

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

㈢、自然地理情况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安徽巢湖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安徽巢湖

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28日至7月2日。

实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吕惠进老师指导,共有来自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黄青青等同学参加。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巩固和深化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自然地理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面积达9423平方公里的大型淡水湖。

实习地点主要在巢湖北部地区,这里的地貌类型复杂,最高海拔350米,最低20米。

气候方面,巢湖地区属于温和湿润型,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三、实习内容与任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实地考察,具体任务如下: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

3. 研究平顶山的金钉子”。

4. 考察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

四、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对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麒麟山、凤凰山、马鞍山和平顶山等地,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地层和岩石,学会了如何进行肉眼判别。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这些地区的地貌类型和断层分布情况。

在平顶山,我们发现了金钉子,这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五、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地质学基础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学会了如何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

总之,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在吕惠进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巢湖北部地区的地质构造,完成了实习任务。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安徽巢湖地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第二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1、位置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

(图1-1)。

2、地貌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m。

3、气候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1)、农副产品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5、交通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

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

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测区地质第一节地层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

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

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

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

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

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一、古生界(一)志留系(s)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高家边组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2.坟头组: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

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

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

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

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

厚约176m。

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五通组(d3w)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

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

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

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

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

厚约23m。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

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

分组描述如下:1.金陵组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

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

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

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

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和州组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

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

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黄龙组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

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5.船山组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

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1.栖霞组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

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

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

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

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

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

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孤峰组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

底部约2.5米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

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

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

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