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需求(德育案例)

合集下载

尊重学生的案例

尊重学生的案例

尊重学生的案例
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尊重学生的案例。

某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总是不爱说话,也不爱与同学交流,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可能是性格内向,于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强迫他开口说话。

但是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课后和这个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对某些科目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在家庭环境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老师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给予了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还和他进行了心理沟通,让他敞开心扉,慢慢地融入到班级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学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开始和同学们交流,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让他的家人和老师都感到非常高兴。

最重要的是,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他开始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也愿意接受挑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尊重学生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听从自己的安排,而是要真正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茁壮成长。

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时刻牢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尊重、倾听、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案例

尊重、倾听、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案例

尊重、倾听、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案例一、概述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修养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尊重、倾听、理解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案例为例,探讨尊重、倾听、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尊重尊重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不同的声音、观点和意见,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发展。

尊重学生的作业和表现也非常重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尊重,才会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和德育培养中来。

三、倾听倾听是德育中的重要环节。

倾听是包容的表现,也是尊重和理解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问题,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利。

老师也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世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认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理解理解是德育培养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理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老师也要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学习成绩。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也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将课文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联想,增强学生情感、审美和理性的修养。

五、结语尊重、倾听、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培养的重要环节。

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本文是关于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以下是四个关于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案例。

1.信任学生,放开手脚高一十班入学时有5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0人。

在军训中,我发现男生训练热情高涨,训练质量很高,集体荣誉感很强。

但有些男生表现欲过强,其中以X同学最为突出。

虽然他在训练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但由于纪律问题被其他老师批评过一次。

女生普遍训练踏实,较为细心。

我没有对过分表现的学生予以压制,而是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和在军训中的表现任命了临时班委会。

并大胆地予以在军训中表现活跃的同学重要职务。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没有错,选择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既稳定了本人及周围同学的情绪,也是能使他们在不断地为班级服务组织活动中找到自信,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

2.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老师和学生应该在人格上平等,但在学识上,老师应该站得比学生高。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3.尊重、肯定、赞扬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

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学生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多跟自己的学生说鼓励的话,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的重要性。

4.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我们应该关心、体贴、爱护学生。

了解学生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及时关注他们的生活和研究,以便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

XXX?XXX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会学会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会学会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会学会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会学会设定目标。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只要以学生为本,用爱去真心体会学生们的世界,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快乐地扬起他们自己希望的风帆,开始他们快乐的人生之旅。

尊重学生的案例

尊重学生的案例

尊重学生的案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学生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教育伦理,更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态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来说明尊重学生的重要性。

某班级的一位学生,小明,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在一次小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依然很差,这让他的班主任老师感到很失望。

老师在批改试卷时,发现小明的答案虽然不全对,但是他的思路很清晰,有一些问题的解题方法也很独特。

老师决定找到小明,与他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在交流中,老师首先表扬了小明的一些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且指出了一些小明答案中的错误。

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小明的错误,而是通过询问的方式,让小明自己找到了错误的地方。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还鼓励小明,让他知道即使成绩不好,也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在接下来的几次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他也开始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课后也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

最终,小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尊重学生的感情。

尊重学生,就是要从心理上尊重学生,从行为上尊重学生,从言语上尊重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在学生面前批评和贬低学生,更不要在学生面前公开批评学生的家庭和个人生活。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进度。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要因为学生的态度不好就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处罚,而是要通过交流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态度。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牢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用生活中的案例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道德与法治教案分享

用生活中的案例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道德与法治教案分享

用生活中的案例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道德与法治教案分享引言: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时,单一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相结合,使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尊重他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本教案旨在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小学生认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案例一:操场上的足球比赛在操场上进行足球比赛,小明经常因为技术不好而被队友嘲笑和歧视。

他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开始通过欺负弱小的同学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涉及到合作与尊重的价值观。

案例分享:小明在操场上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他的行为使其他同学感到沮丧和恐惧。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嘲笑和歧视他人。

合作是足球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并取得胜利。

如果小明能够尊重他人并与队友合作,他将会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友谊。

案例二:课堂上的作弊行为小明在一次考试中偷看同桌的答案,并成功地作弊通过了考试。

这个案例涉及到诚实与诚信的价值观,同时也涉及到法律或者学校规定的法权。

案例分享:小明的作弊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也是对他人努力付出的不尊重。

作弊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造成了隐患。

我们应该明确,诚实与诚信是人们相处和社会运行的基石。

在学习中,只有通过真实的努力和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我们应该教育小学生,鼓励他们坚持诚实的品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案例三:网络欺凌事件小明在社交媒体上恶意侮辱和攻击同学,导致受害者心理受到严重伤害。

这个案例涉及到网络道德与法治,以及对他人隐私和权益的尊重。

案例分享:小明的行为在网络上是不道德和违法的。

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平台,但我们不能利用这个平台去伤害他人。

每个人都应该有隐私和尊严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人身安全。

我们要教育小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防止和抵制网络欺凌行为的发生。

尊重学生_教育案例

尊重学生_教育案例

尊重学生_教育案例尊重学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不仅涉及到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也包括对他们的思想、感受和需求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个尊重学生的教育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这个教育案例发生在一所小学里,教育者是一位在心理学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老师。

他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因此,他尝试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为了了解学生的需求,他选取了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

在这个过程中,他问学生不同的问题,如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认为哪个科目难等等。

他充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表达。

他通过这个过程与学生建立了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根据这些面谈的结果,老师开发了个性化教育计划。

他为每个学生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他采用了更多的辅导和重复教学的方法,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学习内容。

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他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除了针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安排外,教育者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他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课堂上,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也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接纳,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个个性化教育计划,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充满了互动和合作。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尊重学生在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成长。

这也提醒了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并根据这些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总而言之,尊重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价值观。

一个尊重学生的教育者应该关心学生的思想、感受和需求,并根据这些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教育部公布德育案例(3篇)

教育部公布德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加强德育工作,教育部公布了多个德育案例,旨在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教育部公布的德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德育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德育案例概述1. 案例一:小学德育实践某小学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红领巾志愿者”团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案例二:中学德育创新某中学在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感恩情怀。

3. 案例三:高校德育特色某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三、德育案例启示1. 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实际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案例一中,某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 德育工作要创新形式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案例二中,某中学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创新形式的德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改正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不良行为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孤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3)社会环境影响。

小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他模仿不良行为。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针对小明的情况,德育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使小明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减少矛盾。

(3)促进小明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德育教育辅导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班级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引导(1)加强社会道德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社区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道德讲座等,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德育原则教育小案例(3篇)

德育原则教育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

他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较低。

在学校,小明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与同学的关系也较为紧张。

为了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班主任决定运用德育原则进行教育。

二、德育原则1. 尊重学生原则:班主任要尊重小明的个性,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

2. 信任与期望原则:班主任要信任小明,给予他积极的期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3. 个性化教育原则:针对小明的个性特点,班主任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全面发展。

4. 体验式教育原则:班主任要引导小明参与各种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来提高他的道德素养。

5. 家校合作原则:班主任要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三、教育过程1. 尊重学生原则班主任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

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始终保持尊重和耐心,让小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同时,班主任还关注小明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

2. 信任与期望原则班主任告诉小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班主任对小明的学习、生活给予积极的期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3. 个性化教育原则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班主任为他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培养自信:班主任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他的自信心。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班主任组织小组讨论、团队游戏等活动,让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3)加强学习辅导:班主任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为他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4. 体验式教育原则班主任带领小明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他亲身体验生活的美好,提高道德素养。

5. 家校合作原则班主任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班主任定期向家长反馈小明的进步,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分享(3篇)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班级中,他总是默默无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发现小明总是低头不语,于是主动与他交流。

通过交流,班主任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与父母关系紧张,导致他在学校中缺乏自信,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案例分析与辅导目标1. 案例分析小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班级中缺乏自信。

(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导致小明心理压力大。

(3)不愿与同学交往,孤独感较强。

2. 辅导目标(1)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使其在班级中发挥积极作用。

(2)改善小明与父母的关系,减轻其心理压力。

(3)引导小明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

三、辅导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班主任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这次谈心,小明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心,逐渐建立了信任关系。

2.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问题,班主任为他安排了一次心理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提高其社交能力。

3. 家庭辅导班主任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同时,班主任向父母推荐了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小明与父母的关系逐渐融洽。

4. 班级活动为了帮助小明融入班级,班主任组织了一系列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展示出他的才华,与同学们建立了友谊。

同时,班主任还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5. 定期跟踪为了确保辅导效果,班主任定期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变化。

在辅导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小明逐渐变得开朗,与同学的关系也日益融洽。

四、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增强。

2. 与父母的关系得到改善,心理压力减轻。

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

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

案例实录:午餐后,孩子们陆续离开座位开始了自由活动。

有的两两结伴坐在走廊上,与同伴尽情闲聊,享受着温暖阳光下的无限惬意;有的把玩着橡皮泥,体验着泥塑制作的快乐;有的拿着画笔在纸上尽情挥洒无限的想象;有的结伴做起了游戏……我如往常一样徘徊于室内室外,时刻关注着孩子们。

忽然我看到鑫磊小朋友一直在一个柜子旁把弄着什么,于是我就走了过去。

看着我的到来,鑫磊的眼里顿时露出了笑容,急忙问我:“老师,我可以玩拼板吗?”。

这时,我一下明白了他的心思,原来他对塑胶拼板产生了兴趣,这种拼板单块的面积较大,平时多数用来拼接平铺在地上做孩子们活动的垫板用,不怎么组织孩子们玩。

我想着随即同意了他的想法:“好啊,当然可以啊。

”于是他就把柜子里的塑胶板全部拿了出来,他的举动引来许多孩子纷纷收拾好画笔、橡皮泥等陆续加入其中。

三下两下拼板就被孩子们分成了好几堆。

还有几个孩子把放在一旁角落里的拼板也一同取了出来,不一会时间就被瓜分玩了起来。

有拿到了厚厚一堆的、有只拿到了三四块的、有索性手里一块也没有分到的。

只见孩子们有的找了伙伴合作玩了起来,有的找了个空地独自玩着,有的走来走去看着……这时有几个孩子跑到我跟前唧唧喳喳的告起状来“老师,陆江辉他有好多拼板,我只有四块玩不了”、“老师我一块也没有,我也想玩”……我装作无奈的告诉他们:“哎呀,今天拼板就这么多,老师可没办法了,你们自己想办法玩吧?相信你们能行的。

”看着得不到老师帮助,几个孩子就分散着离开只好自己想办法。

只见涛涛跑到晓林跟前说“你的拼板可能拼起来不够,我这边有几块,我们一起玩好吗?”晓林爽快地答应了。

没有拼板的加伦小朋友来到思怡跟前着急地说“哎呀,你看,你搭的楼房快要倒了,让我帮你一起搭吧!”思怡看了看有些歪歪扭扭的楼房,同意了加伦的加入。

室外的孩子也陆陆续续地进来,加入玩拼板的行列。

不一会儿活动室内,这边一堆,那边一群,满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

我走入孩子们中间,时而成为孩子们的玩伴,时而为孩子们的丰富联想投去惊叹的目光,时而为孩子们的成功送去喝彩。

小学教师师德案例

小学教师师德案例

小学教师师德案例
第一,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论他们的成绩如何,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

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错误就嘲笑或批评他们,要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个性,不要随意公开学生的私人信息或评价学生的外貌和行为。

第二,关爱学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

在学
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和帮助,不要冷漠或置之不理。

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关心学生的家庭和生活,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第三,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要严谨治学,不偷懒敷衍,要做到备课充分,讲课认真。

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廉洁自律,不做出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

第四,与同事和家长和睦相处。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与学生和睦相处,
还要与同事和家长和睦相处。

在与同事相处时,要做到团结互助,不要互相攀比,互相攻击。

在与家长相处时,要做到真诚沟通,不要敷衍了事,要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小学教师师德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师德,成为学生们可敬可爱的好老师。

班主任优秀德育案例4篇

班主任优秀德育案例4篇

班主任优秀德育案例4篇班主任优秀德育案例第1篇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

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到达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发奋的心理需要。

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正确时机。

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气氛。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

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

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保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

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膜,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

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气氛。

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通用9篇)

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通用9篇)

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通用9篇)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篇1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寸我是七年级(2)班的班主任,并同时给他们带英语课。

通过班上的一些事情我认为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否则,学生会对你有戒备心理,你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班级工作也很难展开。

我又是属于比较急躁的人,慢慢说话就没了耐心。

有时候就不注意分寸,后来也我觉得这样学生会离自己越来越远。

【片段一】“老师:孙晨晨没来,可能不读书了”。

周日下午我刚到办公室,就有学生向我反映情况。

为什么?虽说她的学习成绩差,但还不是咱班最差的,对待同学热情大方,组织纪律性强,并且劳动很积极,同学们也很喜欢她。

老师们也没有为学习的事为难她,我也没有批评过她,倒是很关注她,周五上午我还跟她聊天,鼓励她对待学习要永不放弃,无论如何要在学校待到毕业,再出去打工。

如果万一考不上高中,再去学技术拿证书,后出去闯世界也是一条很好的人生路。

她也频频点头称是,结果过个周末就说不读书了。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打电话跟她妈妈沟通,打不通,想办法打到她邻居家。

正巧人说她在,我让她接电话,她说什么都不接。

后来邻居告知了她妈妈,不久她妈妈打来电话,她妈妈说:“孙晨晨说她不读书了,”我问“她到底为啥不读书了?”她妈妈说,“也不知道具体原因,可能自己知道学习差,学不出来个啥,想和原来初二的几个已辍学的学生学习美容美发。

有这回事吗?”后来她来了,我问了具体原因,她觉得我有时候在班上讲一些社会现实,想鼓励同学们更有劲,但却适得其反,也不小心伤害了一些学习困难生。

导致他们更没有信心。

于是她在学校很无聊,还要遵守校纪班规,实在难过,干脆不读更自在。

我后来想想觉得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觉得是对的。

【启示】我在和孙晨晨聊天时,发现她的个性很强。

当时如果注意了她对学习成绩的自卑心理,可能也就不会有这个小插曲,后来我找了她谈话,直到现在她的情绪一直没有波动。

而且我也发现其实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不断学习发现的过程,学生有时候也像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他们的表现中看到你自己的表现。

教育案例尊重学生人格(3篇)

教育案例尊重学生人格(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育案例,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校园。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但爱好广泛,擅长音乐、绘画。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明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有些自卑。

在学校里,他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甚至遭受嘲笑。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逐渐下滑。

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发现小明擅长唱歌,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

起初,小明因为自卑而拒绝参加,但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他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比赛结束后,小明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赞誉。

三、案例分析1. 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案例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1)发现学生的特长: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小明擅长音乐,为他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2)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教师鼓励小明参加歌唱比赛,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小明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关心他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 案例启示(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总结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介绍在幼儿园大班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幼儿园大班环境中尊重儿童的需要,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案例背景在某幼儿园大班中,教师们发现一名学生——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不安和情绪不稳定的迹象。

在观察和与小明交流后,教师发现小明可能在家庭环境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他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受到影响。

如何尊重小明的需求,并帮助他克服困难,是这个案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分析与解决方案1. 倾听与理解在解决小明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倾听并理解小明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和小明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小明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2. 创造支持环境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困难,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

这包括提供额外的关注和支持,让小明感到安全和受到照顾,同时为他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3. 与家长合作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与小明的家长合作,了解家庭中的情况,并为小明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他克服困难。

4. 提供多元化支持除了学习和情绪上的支持外,教师还可以为小明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疏导压力、促进社交等。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可以更全面地满足小明的需求,帮助他建立更好的自信和自尊。

结论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尊重儿童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幼儿园中尊重儿童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通过倾听、理解、创造支持环境、与家长合作和提供多元化支持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能为幼儿园大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以上是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尊重儿童的需要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案例(3篇)

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品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品德教育的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将品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案例描述小明的父母都是企业员工,家庭条件较好。

小明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逐渐暴露出一些品德问题,如自私、不尊重他人、撒谎等。

为了纠正小明的品德问题,父母决定加强品德教育。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意识到,品德教育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

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小明的思想动态,通过讲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家庭道德规范教育父母制定了家庭道德规范,如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践行这些道德规范,使小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3. 社会实践体验父母鼓励小明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 惩罚与奖励相结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父母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当小明违反家庭道德规范时,父母会给予适当的惩罚;而当小明表现出良好的品德时,父母则会给予奖励。

这种奖惩机制有助于强化小明的道德观念。

5. 与学校合作父母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的在校表现。

当发现小明在品德方面存在问题时,父母会与学校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共同促进小明品德素质的提高。

三、案例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品德教育,小明的品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私、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减少,懂得关心他人。

2. 诚实守信,不再撒谎。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乐于助人。

4.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四、案例分析1. 家庭是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尊重品格教育案例(2篇)

小学尊重品格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尊重品格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尊重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尊重品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的良好品格,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以XX小学为例,探讨小学尊重品格教育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概述XX小学是一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学,共有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

近年来,该校在尊重品格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案例介绍如下。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尊重品格教育方案为了加强尊重品格教育,XX小学成立了尊重品格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XX小学尊重品格教育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了尊重品格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开展尊重品格教育课程XX小学将尊重品格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了专门的尊重品格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3. 开展尊重品格教育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尊重品格的重要性,XX小学定期开展尊重品格教育主题活动。

如:“感恩节”活动、关爱残疾人活动、环保宣传周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

4. 加强家校合作尊重品格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XX小学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尊重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品格培养。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尊重品格教育工作中。

5. 评价与反馈XX小学建立了尊重品格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尊重品格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等方面。

学校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四、案例成效1. 学生品格得到提升通过尊重品格教育,XX小学学生的品格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校园氛围和谐尊重品格教育使得XX小学的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尊重学生的需求(德育案例)

尊重学生的需求(德育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尊重学生的需求六汪镇中心小学王道金尊重学生的需求1、背景介绍爱学生的突出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老教育家刘佛年先生在谈到师生之间到底建立怎样的关系时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的关系有关。

好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这样,无论如何不能算好老师。

”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现实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再满足于被动式的教育,而力求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求得沟通和理解。

而且,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会令其信服。

因此,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耐心教育,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毁灭学生的自信。

有问题通过情感沟通、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2、过程叙述学生有学生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就要尊重他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张某某,是个十分淘气的学生。

一天中午,一名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张某某在教室里追着体育委员,要打体育委员。

”这是为什么呀?这孩子这学期的进步挺大的,已经不打架了,今天怎么又犯起糊涂来了呢?我赶紧回教室,一进教室的门,只看见张某某正手叉着腰,冲着体育委员:“我打你了,怎么了?我就打你了,怎么了??”“唉,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无论如何也不能打人哪!”说着,我拉过两把椅子,“来来来,你们俩先坐下,有话慢慢儿说”。

原来,今天下午学校要举行班级的篮球对抗赛,张某某偏偏要参加,同学们都不同意,他就追着体育委员身后,软磨硬泡,非要参加不可,哪怕是最后一名替补也行。

体育委员没有办法,只好搪塞着说:行,中午放学时再告诉你!结果体育委员刚刚通知的参赛名单中没有他,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尊重学生的需求
六汪镇中心小学
王道金
尊重学生的需求
1、背景介绍
爱学生的突出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老教育家刘佛年先生在谈到师生之间到底建立怎样的关系时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的关系有关。

好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这样,无论如何不能算好老师。

”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现实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再满足于被动式的教育,而力求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求得沟通和理解。

而且,只有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才会令其信服。

因此,爱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耐心教育,不挫伤学生的自尊,不毁灭学生的自信。

有问题通过情感沟通、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2、过程叙述
学生有学生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理解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就要尊重他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张某某,是个十分淘气的学生。

一天中午,一名学生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张某某在教室里追着体育委员,要打体育委员。

”这是为什么呀?这孩子这学期的进步挺大的,已经不打架了,今天怎么又犯起糊涂来了呢?我赶紧回教室,一进教室的门,只看见张某某正手叉着腰,冲着体育委员:“我打你了,怎么了?我就打你了,怎么了??”“唉,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无论如何也不能打人哪!”说着,我拉过两把椅子,“来来来,你们俩先坐下,有话慢慢儿说”。

原来,今天下午学校要举行班级的篮球对抗赛,张某某偏偏要参加,同学们都不同意,他就追着体育委员身后,软磨硬泡,非要参加不可,哪怕是最后一名替补也行。

体育委员没有办法,只好搪塞着说:行,中午放学时再告诉你!结果体育委员刚刚通知的参赛名单中没有他,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他说话不算数!”张某某气冲冲地说。

“您看他个子那么矮,又那么胖,行动起来太笨拙,打篮球的技术又特别差,能让他参加吗?他要是上场,
咱班肯定输!”体育委员说。

我赶紧做思想工作:“体育委员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是从你的实际情况和班集体的荣誉出发的。

现在你想通了吗?”“老师,我就是想参加,您就让我参加吧!”“那你中午再想想吧,先吃饭吧。


下午班队会课上,张某某又找到我,他再三向我要求:“老师,求求您,您就让我参加吧,我一定会尽力地打好,求求您了!求求您了!!”见我没表态,就急得哭了。

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张某某中午哭了好长时间,没吃午饭,就是想参加篮球比赛。

听了之后,我心里特别难受。

我这是在干什么呀?教育不就是要使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吗!我不能扼杀了孩子积极要求上进的心。

于是我便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比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奖,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爱好、特长得到锻炼和提高,重在参与!结果在比赛场上,张某某奋力拼抢,摔倒了,爬起来,顽强地坚持打完比赛。

虽然篮球比赛我们班输了,但大家都没有埋怨他,相反地很理解他。

在班里,我大声地表扬张某某,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从这以后,张某某同学开始了他的减肥行动,每顿饭吃得适量;课间操认真做,做到用力、准确、到位,经常是汗流满面;每天坚持长跑,并在腿上绑上沙袋,非常有毅力。

体育课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终于达标了。

这同时磨练了他的意志。

趁热打铁,我因势利导,鼓励她努力学习,发扬锻炼身体的那种劲头,他欣然接受,勤奋刻苦,最后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

这件事我深有感触,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要求,切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3、分析反思
(1)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我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教师进行的班级管理才能获得实效。

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要做到随时确立、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措施分析
爱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做学生的朋友,我们要注意师生的接近和理解,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
是发自那肺腑地对朋友的爱。

让学生去表现,让学生去施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效果分析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是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爱要理解,我们要懂得儿童。

我们要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

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我没有把自己放在审判者的位置上,而是从孩子得角度审视,因为我深知: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我从孩子的情感出发,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受到了学生的爱戴,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4、今后打算
一位大学老师曾说过:“在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

”是呀,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

教育是一种充满真情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之心。

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我们教师要以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无数颗童心。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是一把连心锁,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火热的心连在一起;爱是一把拂尘扫,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爱中受到感染,获得动力,扫掉头脑里的错误思想和认识;爱是春雨润心田,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培养学生的爱心。

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才能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进而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以此事作为警醒:时刻鞭策自己,督促自己,用心体会孩子的心,用爱呵护孩子的心,让教育成为心灵的相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