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教案 四川省2018年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主题研讨活动

合集下载

破茧成蝶,人生突围——《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设计

破茧成蝶,人生突围——《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群文阅读设计

任务群教学一、教学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从单篇、群文到整本书阅读的层递变化,核心是强调群文阅读与大单元设计。

在当前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群文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当中具有转折性、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其立足议题本身,在此基础上选择三篇或者三篇以上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对所选文章内容展开阅读。

群文阅读既可以是几篇现成诗文的组合,也可以是一位诗人几篇诗文的再挖掘、再补充、再发现。

相较于单篇阅读来讲,群文阅读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还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开阔阅读视野。

与此同时,和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相比较,群文阅读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质疑和总结,引领学生在对不同文章内容的比较、分析当中促进自身阅读思辨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作为切入点设计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下面以“破茧成蝶,人生突围”为主题,围绕《我与地坛》《赤壁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篇文章展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并且对前两个课时具体教学过程进行了论述,以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面对超越个体本身的苦难和挫折时要学会对生命背后的价值展开深入探究,从而感悟生命的本质以及珍贵,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次群文阅读教学选择了三篇文章,其中《我与地坛》《赤壁赋》选自高一上册第七单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自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围绕上述三篇文章,以“破茧成蝶,人生突围”构建“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更为深入地感知文章的语言、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以此促进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尝试展开迁移写作,夯实表达交流能力的同时感悟文章背后生命的思考和面对苦难的乐观心态,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案-《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天地有大美,枝叶总关情——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一)学习任务群解读学习任务群11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与内容(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选用改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4)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小说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小说写作,撰写文学随笔,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按照课标任务群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深入阅读作品,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完成文本的审美与鉴赏活动;要求学生学习时用读书提要、读书笔记、文学评论等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个人见解;在学习中,以专题阅读、对比阅读为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借助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本单元围绕“自然情怀”这一人文主题,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

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既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读1-3 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重点从单元的情境任务、活动的评价任务和部分学习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必修上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散文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

从文本自身来看,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所以,五篇课文都可以进行单篇教学,引领学生反复涵咏咀嚼。

(一)单篇阅读教学1.《故都的秋》,学生朗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之后,通过仿写来理解文意。

展示: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一首小令,并表达出作者感情。

要求:抓住意象,表达出郁达夫心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找不准作者的感情;“断肠人"换成什么才最恰当。

“断肠人”是《天净沙·秋思》诗眼,写出马致远漂泊无定、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而学生有的填“思乡人",有的填“颂秋人”,没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情感。

笔者引领学生细读十二段议论段及第四段,并知人论世。

学生找到“落寞"“颓废”等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问题二:意象怎样罗列才最符合《天净沙·秋思》的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属于近景;然后描写的距离不断推远。

而枯藤老树昏鸦,属于高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则属于低处。

枯藤老树昏鸦,显然属于一处景物,枯藤缠绕在老树上,而昏鸦则站在老树上;以此类推,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瘦马,都属于一幅画面。

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细读《故都的秋》三至十一段的意象,于是仿写出一首小令。

展台展示:破屋浓茶小院,漏光训鸽碧天,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

碧天漏光鸽声,破屋浓茶蓝朵,残垣槐蕊秋蝉。

阵雨初霁,失意人在故都。

2.《荷塘月色》,学生先是朗读,梳理全文脉络。

梳理之后,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妙处,细品荷塘景物之美。

3.《我与地坛》,学生默读,并梳理两部分内容。

梳理之后,通过任务活动来品味作者情感和人生感悟。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5《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明景悟情,生命突围---基于《我与地坛》的群文教学设计壹·教材分析《我与地坛》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上册散文单元,是一篇设计空间很大的文本。

可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组元,探究自然景物描写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可与《赤壁赋》组元,探究景物描写中的主客对答,分析苏轼和史铁生的精神突围;也可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元,分析史铁生和海伦·凯勒在情感变化、外界环境的帮助、对生命意蕴的探寻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对待生命的态度。

笔者很喜欢史铁生的文章,常为其优美的文笔、深沉的哲思、豁达的襟怀动容。

零零散散读了他的不少散文,读后体验是他的文章真诚亲切,很吸引人,能给人以强烈共鸣,是不需要太强的意志力就能读下去、而且越读越喜欢的作家,他对生命深邃的思考能给不同阶段的读者以启迪。

笔者认为,《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我的梦想》《命若琴弦》(节选)三篇文本都讲述了史铁生的突围。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通过3次景物描写,从对自然的认知上升到对自我的认知,体现对自我困境的突围。

第一次景物描写用词黯淡衰颓,“剥蚀”、“淡褪”、“坍圮”、“散落”、“仓幽”等展现了破败荒芜、冷落沉寂的古园,正如“失魂落魄”、“找不到去路”的对生活的绝望的“我”。

第二次景物描写开始关注渺小的生命,“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等展现了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隐含着勃勃生机,象征着“去呆坐,去默想,去窥看自己的心魂”的在绝望中挣扎、求索的“我”。

第三次景物描写用词平和且富有哲理,“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随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象征“我”虽被命运捉弄双腿瘫痪,却从宏大的时空背景中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和丰富: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外在的形体可以被外力任意的雕饰,但内在的生命意蕴和情感是主体可以控制和把握的。

虽为“落日”,却可金光灿烂;虽为“雨燕”,却能自由高歌;虽为“落叶”,却能为秋天带来一点灵动。

高中群文阅读:《困境突围》课件PPT

高中群文阅读:《困境突围》课件PPT
醉心写作 交友广泛 自我解嘲 思想支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困境突围 生命超越
一、一警、警句句分享 分享
二、请各小组发 言人上台展示小 组的研究成果。
三、点拨讲 解
1、困境突围
(1)直面困境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 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 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 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2)行出意义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为所愿 为
困境突 围
1
孤独

3
2


政治

1、孤独——草堂的新朋友
P 192:与杜甫来往的人 都是些落魄的文人和田夫 野老。乡间生活和这些真 实朴质的朋友让他感觉到 了快乐。他们喝酒谈诗, 让杜甫在这样的困境中得 到一丝慰藉。就像他在 《寒食》中所写——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 归

2、政治——悲天悯人的至善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 7 9 年),时 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 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 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 受审。
面临的困境
物质上的困境 生活贫困
精神上的困境 身份的落差 流言的困扰
突围的方式
2、承担责任、踏实工作
1.(208页第7段)”那是为我自己。我 想结束绕圈子的逃跑。”
信每个人每件事都有更高更深奥的目的和 意义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部编版必修上册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生命的诗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峨眉山李白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①紫霞赏,果得锦囊术②。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③,欢笑自此毕。

烟容④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⑤,携手凌白日。

【注】①泠然:轻举貌。

《文选·江淹〈杂体诗〉》:“泠然空中赏。

”②锦囊术:成仙之术。

《汉武内传》载:汉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传授的仙经放在紫锦囊中。

③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④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

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

⑤骑羊子:即葛由。

《列仙传》卷上:“葛由者,羌人也。

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

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

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

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1.此诗四句可划分为一节,共四节。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为登览游山,伏下线索。

B.第二节前两句具体写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丽无俦。

后两句进一步写登山以后的感受。

C.第三节接着描述诗人在这样的山光掩映、云霞飘拂的景象下面,欢快无极。

D.第四节前两句描写云烟万态、晴光霞影的峨眉山顶的“佛光奇景”,让人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

后两句说诗人遇见了骑羊子葛由,与之携手仙去,辞谢人间。

2.本诗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请分析这两种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花鸭【注】杜甫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江头五咏》的最后一首,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

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

后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身上没有泥渣,独自缓步于阶前却不争食,举止显得与众不同。

生命的突围 教案

生命的突围 教案

生命的突围山西省寿阳县东关小学王宝生教学目标:1、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2、通过分析比较唐山大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汶川地震,感受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及提高学校建筑防震标准,培养学生逃生意识和技能,对保护学生生命的重要作用。

3、学习生命三角知识,并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生命三角。

教学过程:一、感受生命的宝贵与脆弱。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谈论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地震,2、阅读课本52页《唐山大地震》,感受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师:这段文字中,通过哪些数字可以看出唐山大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生:7.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余人死亡,70.36万人受伤,4204名儿童成为父母双亡的孤儿,倒塌房屋不计其数,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生:这座拥有100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生:成为20世纪以来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震灾。

师:同学们,唐山大地震使我们深感生命是那样脆弱,可地震在今天销声匿迹了吗?生:没有。

师:在本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就发生一次7.1级的大地震,请同学们阅读新闻内容。

(出示资料)师:看来地震就然像一个疯狂的恶魔,它无情的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两则近期发生的国外地震的新闻。

3、对比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总结地震经验。

(幻灯1,地震新闻)一名学生朗读地震新闻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感受和思考。

师:同学们,新闻中有哪些数字可以说明海地地震损失惨重。

又有哪些数字说明智利地震强度大,但人员伤亡少。

对比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我们能提出怎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智利这个国家逃过地震恶魔的“灭顶之灾”呢?师:继续观看显示资料。

智利有哪些抗震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生:1、智利在建筑中所实施的防震标准,使许多人在地震中幸免于难。

2、智利人防备地震袭击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当地居民的防震逃生意识比较强。

困境突围 教案简案-李涛

困境突围   教案简案-李涛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成都市华阳中学李涛教学目标:1、通过议题分析,阅读5篇选文,认识文本主人公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2、通过对文本的探讨,联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困境对于人生的价值,并总结出困境突围的方式: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3、通过联系个人实际,让学生学会用“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的方式面对苦难,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认识选文中的主人公各自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教学难点:总结困境突围的方法: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教学过程预习要求:1、理解议题、确定目标。

这组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仔细分析两个短语,我们会发现“困境”和“突围”是理解的先决条件。

欲理解“困境”,需要探讨主人公们面临的困境是指什么。

欲理解“突围”,需要探讨他们怎样突围的。

理解了困境和突围之后,生命超越是什么意思?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之后主人公们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这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2、原作简介(略)3、阅读文本。

通读5篇选文,边读边勾画:(1)自己的疑惑处。

(2)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4、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你最想深入解读的人物,然而在班级组成“xx研究小组”,在研究小组内做深入拓展阅读,并形成小组研究报告。

5、推荐书目:冯至《杜甫传》、林语堂《苏东坡传》、史铁生《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书学校图书馆可借)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堂环节:一、警句分享:在预习的时候,我请同学们做了勾画:(1)勾画自己的疑惑处。

(2)勾画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分享自己的摘录。

二、学生活动之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了5个研究小组,按照小组人数选择的多少来看,我班同学最有兴趣的是史铁生(13人),第二位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12人),第三位的是苏轼(10人),第四位是杜甫组(8人),第五位的是鸟组(6 人)。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教案)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教案)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群文阅读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前置学习单中我做了一个调查:你是否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困境?“人的困境,谁也逃不过,人生的一切事就是在与困境周旋。

”——史铁生困境具有普遍性,那么,面对困境如何突围,实现生命的超越,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议题。

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文本的阅读分享,希望同学们能找到你的答案。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观“困境”之态(7分钟)1. 通读文本,勾画圈点相关信息,梳理概括四篇文章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展示点评学生优秀学案)2.以上四位主人公面临的困境中,你认为哪一位主人公面临的困境是最让人感觉绝望的?(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三、咬定青山不放松——品“突围”之道(7分钟)勾画主人公积极应对困境的相关语句,选择触动你的语段进行批注赏析。

请自由朗读触动你的语句,结合文本分享交流。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析“超越”之质(23分钟)(一)然而,主人公真的实现“突围”了吗?在前置学习单中同学们提到了这样的疑问。

展示学生的疑问。

1.同学们我们再回到文本,探究一下:主人公真的实现“突围”了吗?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2.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彼此的观点。

3.结合文本,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我们发现“突围”的涵义是丰富的,它不仅仅指结果的打破困境,他可以是过程的突围,可以是精神的突围,甚至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突围,而这些改变就是“生命超越”。

(板书)。

5. 这份“生命超越”的感悟在《病隙碎笔》里有很多的体现,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感受这份生命超越的力量。

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史铁生《病隙碎笔》(二)带着我们对议题的理解,试为这组群文再添加一篇文本。

(参考篇目)2.教师小结:展示学生疑问。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宏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足高中语文教学,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意识,更要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整合、批判、感悟、选择、包容、借鉴与创新。

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依托群文阅读推进,要让学生可以高效阅读,积极参与,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综合感悟。

现从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分析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促进群文阅读的高效展开。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积累;创新群文阅读是在传统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阅读形式,与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提炼等提出了更高高的要求,同时群文阅读凸显了议题表达的发散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借鉴,合理整合生发出学生个人的观点。

这对于促进学生发散、归纳、总结、创新、借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群文阅读落实推进的过程中,要摒弃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创新整合,积极表达。

在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学情有机组织和落实,以群文阅读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优化议题选择,推进学生高效阅读在群文阅读展开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课程推进更容易,往往选择单一议题来推进学生阅读,这就会使得很多文本的组织过于牵强,而且单一化的议题会影响学生阅读表达,使得议题散乱,学生的思维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在群文阅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拘泥于个人的思路,为学生推荐文本,而是可以将议题选择更加多元化。

在教师推荐议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不同的议题,大家有效辩论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营造阅读互动氛围,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更好地带动。

例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接触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文本题材多元,立意较高,而且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魅力。

在对鲁迅先生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宏大的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

生命的突围教学设计

生命的突围教学设计

《生命的突围》教学设计课题生命的突围重点难点学习水平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师王丽琼识记理解运用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灾害爆发前的预兆知识,能在灾害前产生警觉,防患于未然。

√√2、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勇敢面对灾害。

3、激发直面灾害时,沉着、冷静勇敢面对的意志突破重点、难点设想通过调动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感官,体验地震的可怕,以及科学自救的重要性,结合课本知识及生活经验学习科学的避险方法,再通过资料补充激发直面灾害时,沉着、冷静勇敢面对的意志。

教学媒体课件抽签条、学生搜集的有关灾害预兆的材料及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激趣(3-5分钟)1、教师谈话:“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爆发地震海啸,夺去了二十六万多人的生命。

波及印尼、印度等多个国家。

坍塌的建筑,遍地的尸骨,散落于地的种种残骸,昔日的人间天堂变成了一个惨烈的地狱。

请看东方卫视新闻对这一历史灾难的回顾。

2、(课件出示1、印尼海啸视频播放)看了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觉?3、而就在这次灾难中,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小姑娘,却凭着自己所学的知识,救了自己和许多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播放录音“海滩上的小天使”)思考:(1)小女孩凭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2)你有什么启示?4、谈话引入:原来不管灾难多么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就能用知识守护我们,绝处逢生。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直面灾难的第二课《生命的突围》,掌握更多科学避险的方法。

(板书课题生命的突围)请同学们读读课题。

二、激励探究(10-12分钟)(一)、学习灾害前的预兆1、学生自学p57页灾害相关预兆知识,并结合课外搜集资料交流。

2、出示灾害预兆图片或视频。

3、我国民间流传一些谚语,教师出示一组全班齐读。

观看、感受激发兴趣自由交流听故事激发兴趣汇报交流齐读课题交流观看全班齐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通过假设多样化情景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创设整体性情境。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受得委屈,可养格局仲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

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

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

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

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

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

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

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生命的突围

生命的突围

《生命的突围》教案【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2、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勇敢面对灾害,形成相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居安思危,提高防范、自救的能力。

第二课生命的突围一、谈话导入,认识灾难。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回忆一下,都有哪些自然灾害?2.在这些灾难面前,人们都会变得有智慧,有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实现生命的突围。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的突围》。

(板书课题)二、掌握征兆,实现生命突围事实上,很多灾难的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

板块一海啸.1那你们知道海啸来临的征兆吗?2.(出示幻灯片:1、海潮迅速后退2海水中泛起大量气泡3海面、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4近海海浪出现异常海浪——就像八月十五的钱塘江大潮一样,排山倒海般迎面扑来。

)板块二:地震征兆1.如果说海啸离我们比较远,那这几年我们接连听到很多关于地震的消息,你都知道哪些地震?2.(2008年的汶川地震——近7万同胞遇难;2010年的玉树地震——遇难两千多人;2013年4月的雅安地震————)3.那地震来临之前又有哪些征兆?(请大家读一读57页方框内的资料)反馈交流。

划出来。

那你知道那些动物有异常表现呢?4.智慧的人们在抗震的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出示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马骡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板块三其他灾害来临前的征兆(泥石流)1你还知道那些灾害来临前的征兆呢?2泥石流(1河流断流2沟水浑浊3声响巨大)小结:看来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多了解一些灾害的预兆,当灾害来临时,生命就多一份保障。

板块四利用预兆自救过渡:看来,在还是有一定的预兆的,智慧的人类就利用了这些预兆有效的保护了自己。

《赤壁三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4届高考语文古诗文专题复习

《赤壁三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4届高考语文古诗文专题复习

《赤壁三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东坡突围—从黄州逆旅看苏轼的生命超越【学情分析】(1)根据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程度,重点培养他们他们对三篇词文赋的研习能力,突破文本鉴赏阅读的难点。

(2)苏轼在困境中的内心挣扎,以学习老庄和佛禅使自己得到心的释放,而逐渐达到豁达的人生境界。

能使学生获得审美和文化的体验。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三篇文章的情感线索,了解苏轼所面临的人生困境。

3.学习苏轼在困境中的救赎方式,理解儒释道精神在苏轼身上的完美融合。

【教学重点】学习苏轼在困境中的救赎方式,理解儒释道精神在苏轼身上的美融合。

【教学难点】体会苏轼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复杂的情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自主学习【查】导入1.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六月,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疏弹劾苏轼。

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2.乌台诗案之前为官经历(苏轼1037——1101)21岁中进士1061 嘉佑六年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24岁)1065 治平二年在京判登闻股院1066 治平三年在京直史馆1069 熙宁二年在京直史馆判官告院1070 熙宁三年在京任监官告院1071 熙宁四年在京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1075 熙宁八年密州太守1077 熙宁十年徐州太守1079 元丰二年湖州太守从这个任职变化上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怎样的思想状态,请简单地说一说。

东坡突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东坡突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东坡突围》的创作背景是作者余秋雨在经历了人生低谷后,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生命 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探讨文学创作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关注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提倡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和个性化理解
Part Four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 新知识的引入做准备。
学生对东坡突围 主题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教学方式 的评价和建议
学生对改进教学 方式的期望和建 议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群文阅读深度和广度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环节 强化学生参与,提高课堂参与度 及时反馈评价,调整教学策略
汇报人:XXX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 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 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或实物 展示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文本。
教师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到引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965年,作者余秋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至农场劳动,在劳动之余开始写作 《东坡突围》。
《东坡突围》的创作受到了作者对苏轼研究的启发,作者在劳动之余阅读了大量关于 苏轼的书籍和资料,从而产生了写作的灵感。
《东坡突围》的创作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写作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反思和思考。
群文阅读的文章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和互补性,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 素养。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进行合理 安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摘要: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引入多种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然而,目前对于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教学策略引言高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其中群文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目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主要用于高中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强调阅读的广泛性和深度,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以此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多样性:群文阅读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且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有的是名著,有的是现代作品,有的是中国作品,有的是外国作品。

这种多样性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深度性:群文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更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寻,对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的思考。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互动性:群文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碰撞和知识构建。

综合性:群文阅读不只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时也包括对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文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高中群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命的突围教案新

生命的突围教案新

2生命的突围【教材分析】本课以“绝处逢生”为关键词,紧紧围绕着如何求生、逃生,让学生学习一些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护与互助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减灾、防灾的避险手段,树立忧患意识,并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能力科学预防、躲避、面对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面对灾害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灾害来临前的预兆、预报以及利用预兆、预报,避免自己遭受损失。

课文介绍了海啸、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前的预兆和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列举了海啸中小姑娘蒂莉.史密斯利用灾前的预兆帮助游客们逃生的故事,让学生认识、感受学习预兆、逃生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介绍了一些灾害来临时的科学避险方法,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课文呈现了一些自救、自护和求救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在遇到灾害时如何急中生智、绝处逢生。

灾害来临学会自护与互助【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2、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勇敢面对灾害。

【教学重点】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居安思危,提高防范、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3-5分钟)自然灾害一次次严峻的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能力,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爆发地震海啸,夺去了二十六万多人的生命。

波及印尼、印度等多个国家。

坍塌的建筑,遍地的尸骨,散落于地的种种残骸,昔日的人间天堂变成了一个惨烈的地狱。

请看东方卫视新闻对这一历史灾难的回顾。

(播放海啸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是啊,人在灾难面前,显得是那样渺小,那样微不足道。

但不管灾难多么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科学避险方法,就能绝处逢生。

我们应该怎样突破重重威胁与包围,守护自己的生命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板书生命的突围)齐读而就在这次灾难中,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小姑娘,却凭着自己所学的知识,不但救了自己的生命,还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请同学们57页,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个真实的故事(播放录音“海滩上的小天使”)思考:(1)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凭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2)你有什么启示?二、掌握前兆,赢得时机(10-12分钟)1、海啸篇:再大的灾难发生都都是有预兆的,如果你掌握这个规律,会给你逃生赢得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18年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主题研讨活动

《困境突围,生命超越》教案
成都市华阳中学李XX
教学目标:
1、通过议题分析,阅读5篇选文,认识文本主人公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2、通过对文本的探讨,联系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困境对于人生的价值,并总结出困境突围的方式: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3、通过联系个人实际,让学生学会用“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的方式面对苦难,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

教学重点:认识选文中的主人公各自面临的人生困境,理解他们的突围方式。

教学难点:总结困境突围的方法:直面困境、行出意义、爱的力量。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1、理解议题、确定目标。

这组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仔细分析两个短语,我们会发现“困境”和“突围”是理解的先决条件。

欲理解“困境”,需要探讨主人公们面临的困境是指什么。

欲理解“突围”,需要探讨他们怎样突围的。

理解了困境和突围之后,生命超越是什么意思?困境突围,生命超越之后主人公们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这都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2、原作简介(略)
3、阅读文本。

通读5篇选文,边读边勾画:
(1)自己的疑惑处。

(2)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4、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你最想深入解读的人物,然而在班级组成“xx 研究小组”,在研究小组内做深入拓展阅读,并形成小组研究报告。

5、推荐书目:冯至《杜甫传》、林语堂《苏东坡传》、史铁生《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书学校图书馆可借)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堂环节:
一、警句分享:
在预习的时候,我请同学们做了勾画:(1)勾画自己的疑惑处。

(2)勾画主人公们面对的人生困境,他们的突围方式,并做旁批。

(3)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哲理性语句,并做摘录。

现在我请几个同学分享自己的摘录。

二、学生活动
之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了5个研究小组,按照小组人数选择的多少来看,我班同学最有兴趣的是史铁生(13人),第二位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12人),第三位的是苏轼(10人),第四位是杜甫组(8人),第五位的是鸟组(6 人)。

接下来我就按照这个排位作为今天汇报的先后顺序。

汇报小组汇报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预习时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意见向汇报小组提问讨论。

1、小组研究成果报告
2、小组互相谈论交流
3、教师边听边板书
三、点拨讲解
四、作业安排
最后请同学们在自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究他们困境突围、生命超越后的生命状态,然后写成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