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 血 细 胞 综 合 征

合集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范围平均值的3 个标准差
14
实验室检查(4)
凝血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中期除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外,红系、粒系及巨噬细胞系均减少,
可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 晚期骨髓增生度降低,很难与细胞毒性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鉴别
。有的病例其骨髓可见大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胞体延长如马尾或
松粒状,可能是HLH 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
10
11
12
13
实验室检查(3)
血液生化学检查
正常
17
实验室检查(7)
病理学检查
受累器官病理活检: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现良性的 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呈吞噬现象,以红细胞 被吞噬最多,有时也吞噬血小板和白细胞
18
实验室检查(8)
基因异常:包括以下蛋白质的基因突变
Perforin 的基因突变 UNC13D 突变 STX11基因突变 白介素22 受体γ链的基因突变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1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 ,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 态。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

噬血综合症是什么疾病

噬血综合症是什么疾病

噬血综合症是什么疾病噬血细胞综合症有原发性以及反应性之分,是一种是一种感染肿瘤免疫介导性疾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因为他们体质比较弱,免疫力差,所以才会发生感染,而这些病症症状也比较多见,尤其是在急性期的时候,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这些非常的相似,所以需要通过多个部位穿刺进行确诊,因此一旦发现有一些类似症状的时候,那么还是建议患者到医院结合更加全面的检查确诊治疗,尽可能的降低它造成的危害。

★一、概述噬血细胞综合症可分为原发生和反应性,潜在疾患可为感染、肿瘤、免疫介导性疾病等,由于噬血细胞增多,加速了血细胞的破坏。

因为老年人的体质比较弱,免疫力较差所以更容易会发生感染,这个病一般是不会传染的,如果是感染因素,要尽快去除感染因素,原发病治疗好后多可自愈。

★二、病理特征良性组织细胞增加并伴嗜血现象,多见于淋巴结的淋巴窦和髓索、肝窦、门静脉、脾脏的红髓和骨髓。

在急性期,该病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等病相似,且并非所有病例第一次骨穿即能发现嗜血细胞,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才能确诊。

骨髓多增生活跃,粒系统所占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可见毒性变。

幼红系统增生多正常,淋巴系统比例亦未见明显改变,可见异淋。

单核巨噬系统增生活跃,常>10%,巨噬细胞大小为20~40微米,或更大,胞浆丰富,吞噬多个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或血小板等。

巨核细胞大致正常。

★三、鉴别1.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更倾向于噬血细胞综合症,可能为病毒感染相关性,仔细看看血片能否见到异形淋巴细胞。

如果比例在临界值,你就保守一点,报"不除外嗜血细胞综合征,请结合临床考虑"。

2.关于噬血细胞综合症骨髓象中嗜血细胞比例的问题,认为不能对2%认得太死,因为嗜血细胞体积较大,推片时易于推至片尾和边缘,所以按常规体尾交界处分片法,可能比例较低,但片尾和边缘可能较多,认为应该纵观全片,只要片尾和边缘嗜血细胞明显增多,甚至成堆分布,即使体尾交界处比例达不到2%,依然可以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过度。

HLH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HLH,都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近年来,随着对HLH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HLH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HLH的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便提高对HLH治疗的认识和理解。

一、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治疗HLH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依托泊苷、他克莫司和米胪骚。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

在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发现,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HLH的症状,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原发性HLH患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替换异常的造血系统,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原发性HLH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靶向治疗:近年来,针对HLH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一些靶向治疗药物成为治疗HLH的新选择。

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和雷珠单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雷替伏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四、抗病毒治疗:HLH的发作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及时清除病毒感染对于HLH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和奈替尼,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五、支持性治疗:除了针对HLH本身的治疗外,对于HLH患者来说,良好的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

包括营养支持、液体管理、疼痛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治疗都非常关键。

六、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化治疗对于HLH的治疗非常重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是罕见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通常由异常活跃的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细胞而导致。

该疾病可能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等。

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治疗方法能够完全治愈该疾病。

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这里从体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方面介绍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一、体内药物治疗体内药物治疗是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疾病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和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等。

其中,激素疗法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甲基泼尼松龙(MP)、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和硫唑嘌呤等。

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是针对抗体缺陷引起的免疫系统失衡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

静脉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的一种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因其能够快速纠正免疫缺陷,缓解或预防继发感染,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时的一种选择。

主要包括脾切除和骨髓移植等手术治疗方式。

脾切除是指将患者的脾脏切除,有效控制体内噬血细胞的数量和活跃度,改善症状。

骨髓移植是指将患者的骨髓替换为健康人的骨髓,抑制免疫系统的活跃度,恢复身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三、其他治疗除了体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噬血细胞综合征还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如采用输血、血浆置换、肝替代疗法等方法辅助治疗。

输血和血浆置换是通过输注健康人血浆、红细胞等血液制品,达到增加或替换抗体、恢复血容量、纠正贫血、防止继发感染等治疗效果。

肝替代疗法是通过人工肝替代机,替代患者的肝功能,有效控制代谢紊乱等体内异常变化,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总的来说,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选择体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方法。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五、HLH的治疗
3.挽救治疗 初始诱导治疗后的2~3周应进行疗效评估,对于经初始诱导治疗未能达
到部分应答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挽救治疗。关于HLH的挽救 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推荐方案。综合目前各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和 药物在我国的上市情况,推荐下列挽救治疗方案。
(1) DEP或L-DEP联合化疗方案:DEP方案是一种由脂质体多柔比星、 VP-16和甲泼尼龙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起始剂量为脂质体多柔比星25 mg·m-2·d-1 d1,VP-16 100 mg·m-2·d-1 d1(年龄剂量调整原则可参照诱导 治疗方案),甲泼尼龙15 mg·kg-1·d-1 d1~3,0.75 mg·kg-1·d-1 d4~7, 0.25 mg·kg-1·d-1 d8~10,0.1 mg·kg-1·d-1维持至下一疗程。该方案每2周重 复一次,第2次及以后重复时,甲泼尼龙起始剂量可改为2 mg·kg-1·d-1。 病 情缓解后积极过渡到原发病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HLH的治疗
2.CNS-HLH治疗
对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的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给予鞘内注射甲 氨蝶呤和地塞米松(MTX/Dex),剂量如下:年龄<1岁,6 mg/2 mg (MTX/Dex);1~2岁,8 mg/2 mg;2~3岁,10 mg/4 mg;>3岁,12 mg/5 mg。每周鞘内注射治疗需持续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和CSF指数) 恢复正常至少1周后。
四、HLH诊断程序
3.筛查导致HLH的潜在疾病,确定HLH的类型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定导致HLH的可能
原因。 (1)病史询问:应仔细询问婚育史、家族史、过敏史,有无皮疹或淋巴
结肿大,有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详细了解特殊药物使用情况;详 细询问旅游史,特别是有无热带地区旅游史。 (2)感染因素:完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相关检查。需要指出 的是,EBV感染都可能参与在各种类型HLH的复杂的疾病过程中,因此 诊断EBV-HLH需要全血和(或)血浆中检测出EBV-DNA,和(或)活体 组织病理检查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HLH的原因。血清EBV抗体阳性可作为EBV感染的参考。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MAS)
FHLH的类型
类型 基因 位置
FHLH1 未知
FHLH2 PRF1
9q2.1 3-q22
10q22
FHLH3 UNC13 17q25
D
.1
细胞 变异数
未知
4个家 未知 族
未知
穿孔素1 20%- >50 30%
五、HLH的治疗原则
HLH-2004的治疗方案包括两部分: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初始治疗基本药物包括地塞米松、环孢霉素(CSA)和足叶乙甙(依托泊苷、VP-16) 。
该方案的主要理念就是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和高细胞因子风暴。 (1)大部分继发性HLH病例和轻症病例可通过地塞米松和环孢霉素的应用获得缓解,
HLH-94方案
诱导治疗(共8周): VP16 150mg/m2,biw×2w→qw×6w DEX 10mg/m2/d×2w→5mg×2w→2.5mg×2w →1.25mg×1w→逐减×1w CNS受累者IT MTX+DEX 最多4次,于第3周开始
继续治疗(直至52周):用于未缓解者及已知为FHLH者 DEX 10mg/m2/d×3d分别于第10、12周… VP16 150mg/m2×1次分别于第10、12周… CSA 每天口服以达谷值≥200μg/L
注:括号内数值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参考数值
家长口述青医附院的治疗过程 骨穿骨髓见噬血现象,血培养阳性(具体结果不清),送血标本去
北京相关基因检查,结果未回。给美罗培南和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地 塞米松qd21天和依托泊苷(足叶乙甙,VP16)5次(01-20、01-27、 01-31、02-04、02-07)化疗,谷胱甘肽、甘草欣等保肝治疗,输注 血浆、红细胞、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住院21天治疗后转氨酶恢复至76、 59,具体治疗经过待病例带来后再议。出院诊断:肺炎、败血症、噬 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降,骨髓巨噬细胞比例3%以上,噬血细胞 1%以上。 公认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1)临床发热; (2)肝、脾、淋巴结肿大;(3)全血细胞减 少(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少);(4)高甘油 三脂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骨髓、 脾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但无恶性表现 。
噬血细胞综合征
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钟国梁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HS)属组织细 胞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 综合征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两类。其病 理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伴活跃吞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 等。
一、外周血 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如贫血、白 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程度与基础病症有关,儿童表 现较成人明显,外周血涂片有时可发现巨噬 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二、骨髓象 可有不同程度的骨髓巨噬细胞增多。巨噬
细胞因含有吞噬的细胞碎片而呈空泡样。40%的病 例可表现为骨髓纤维化,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 和红系前体细胞减少,红系生成异常等。巨噬细胞 可见空泡,胞浆内可见吞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 板等现象。 三、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为一符合性的诊断,首先 临床方面病人有发热(一般多为持续高热),有肝/ 脾/淋巴结肿大,查血常规血细胞二系以上有进行性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分为: 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细菌、病毒、原虫、
真菌、支原体/衣 原体、结核菌)。
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等,造血系统肿瘤多见)。
。 自身免疫性疾病:川崎病、SLE、类风关等。
HPS发病机制: 由于NK细胞和CTL细胞不能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持续存在的刺激使CTL过度增殖活化,活化的T细胞产 生大量的IFN-γ ,刺激巨噬细胞过度增殖和活化,进而产 生IL-12,IL-1,IL-6,IL-10,IL-18和TNF-a, IL-12 进一步刺激CTL增殖并产生IFN-γ 。
1. 早期治疗:

①依托泊苷150 mg/Kg.m2;每周2次静滴(1—2周), 然后150mg/m2, 每周1次静滴(3—8周)。
②地塞米松:1—2周,10
mg/m2;3—4周,5 mg/m2 ;5—6周,2.5mg/m2;7周,1.25mg/m2; 8周减停。 ③环孢素A:6 mg/(kg.d)(每日分2次服用),目的 浓度200 mg/L。 ④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出现进展性的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或者脑脊液异常情况要进行4周的鞘内 注射
由于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致巨噬细胞侵润和吞噬 作用“泛化”,导致持续性的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外周血
组 织Biblioteka 多能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
前体单核细胞
单核细
DC 细胞
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
Kupffer cells
Langerhans细胞
临床表现:
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
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一过性皮疹、 低血压、黄疸、腹水、中枢神经系统症(如 角弓反张、抽搐、瘫痪) 。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该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HPS,可以影响各个年龄人群。

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

英文名称: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其它名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免疫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原发性 HPS 为遗传病。

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持续发热、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主要病因:遗传、感染、肿瘤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免疫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骨髓检查、病理检查、X 线、CT、MRI、基因检查重要提醒:本病起病急,预后差,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就诊。

临床分类:病因不同,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被分为&ldquo;原发性&rdquo;和&ldquo;继发性&rdquo;两大类。

1、遗传性或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获得性或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多由病毒引起,称为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也可由细菌、真菌、原虫(尤其利什曼原虫)等引起。

(2)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尤与恶性淋巴瘤相关(LAHS),最多见的淋巴瘤是T/NK 细胞淋巴瘤。

(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目前认为是HLH 的一种特殊类型,见于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患者。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免疫相关性综合征,也被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

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免疫失调、炎症反应过度、巨噬细胞异常激活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针对当前关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一、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来控制病情发展。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甲泼尼龙、泼尼松等。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可以有效控制HS的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可以通过提供免疫球蛋白和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来改善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情。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丙种球蛋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3. 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扰素在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患者的长期稳定病情具有一定的帮助。

4. 白蛋白白蛋白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通过维持机体的营养平衡和调节炎症反应来帮助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上常用的白蛋白制剂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肽等。

5. 其他治疗药物除了以上介绍的药物治疗外,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还可以包括免疫抑制剂、生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

二、细胞治疗1. 干细胞移植对于部分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来说,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消除异常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HS的目的。

在临床上,干细胞移植可以包括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同基因型异体干细胞移植等不同方式。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3.肝脾肿大与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白蛋白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4.凝血异常与出血倾向 纤维蛋白原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皮肤粘膜内脏出血 5.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1)体征 晚期可有兴奋、抽搐、颅神经麻痹、
意识障碍等
(2)脑脊液 淋巴细胞数增多,噬血现象少见 (3)MRI和CT 炎症、出血、脑水肿、脑萎缩等
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机制
• 致病因素激活T淋巴细胞促使其分泌大量 细胞因子如IL-12,IL-18,IFN-γ等,引起 T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刺 激和激活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血细胞 。
发病机理——细胞因子风暴学说
• 1.原发性


(1)基因突变
1999年,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被确定。穿孔素基因是细胞毒T淋 巴细胞(CTL)、 自然杀伤细胞(NK)中重要的细胞毒性蛋白质之一。
继发性HPS
1 感染性HPS(IAHS): 病毒(EB病毒最常见,多年儿童), 其它感染,包括G+、G-、伤寒、结核、 支原体、真菌、原虫等,多在感染尤其是 病毒感染2-6周后突然出现明显全身症状 ,多发于免疫缺陷患者,病理改变同家族 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继发性HPS
2 恶性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 ) 多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胸腺 瘤、胃癌等,以淋巴瘤最常见;可与感染 伴发,至恶性T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促生 大量细胞因子,致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导致 本症。


8岁以后多为继发
2-8岁之间应进行分子生物学区别, 仍不明确按原发性
原发性(家族性)HPS
好发于2周—4岁婴幼儿,有些可延迟至8岁, 70%在1岁以内发病,病情发病迅速,见 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腹水, 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预后差,治 疗效果差,10%患者生存期>1年,多在同 胞骨髓移值治疗效果较好。

噬血细胞综合症

噬血细胞综合症

噬血细胞综合症疾病是很常见的,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很关键,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不同,而且不同的疾病症状也是有着很大区别,在对疾病治疗上,需要对疾病的各方面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顺利的进行,那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什么疾病呢?很多人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都是不同改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因此也是需要对这样疾病临床表现进行很好认识。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1.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年龄一般较早,多数发生于1岁以内,但亦有年长发病者。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多为发热、肝脾肿大,亦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症状。

发热多为持续性,亦可自行热退。

肝脾肿大明显。

皮疹无特征性,多为一过性。

约半数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明显肿大者应与淋巴瘤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发生于晚期,可有兴奋性增高、前囟饱满、肌张力改变及抽搐,亦可有局部神经系统体征。

肺部可为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与感染鉴别较困难。

常见的死因为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及DIC等。

★2.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严重感染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

常由病毒引起,但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及原虫感染亦可引起。

其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表现外还存在感染的证据。

(2)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可在治疗前、中、后并发或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由于原发病可能较为隐匿,特别是淋巴瘤患者,故极易将其误诊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系统性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在慢性风湿性疾病的基础上,患者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表现。

通过以上介绍,对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有着一些了解,这样疾病在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对这样疾病发现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这样对稳定患者疾病,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患者疾病不会在继续发展。

HPS

HPS

8
实验室检查(1)
血象
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计数减少最为明显,白
细胞计数减少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
作为本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 见到血小板计数上升;而在病情恶化时,则首先见到 血小板计数下降
9
实验室检查(2)
骨髓象
早期为增生性骨髓象,噬血细胞现象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应性组 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胞浸润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32
原发性HP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每5万新生儿中1人发病
约有70-80%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
2岁以内发病者占90%以上
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33
意见2
原发性HPS仍可见于青年人及成人患者
确诊HPS后反复发作但病因不明的患者,仍有
可能为原发HPS
诊断HPS必须做基因筛查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亚娟 2013-4-3
1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 ,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 态。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图1 HLH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式图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罕见的、潜在致命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异常的细胞增殖。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婴儿、儿童和成人。

目前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方法被提出和研究。

本文将就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传统治疗方法1. 化疗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中,传统的化疗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化疗,以抑制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异常的细胞增殖。

传统的化疗方法往往有严重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和毒性反应等,因此不能满足临床上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的需求。

2. 免疫抑制剂除了化疗外,免疫抑制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异常的细胞增殖。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药物。

虽然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存在药物耐药性的问题。

3.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是指在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血液制品输注、饮食调理、营养支持等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征象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症支持治疗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一些特定的信号通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成为了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新方向。

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和IL-1抑制剂阿奇沙姆以及沙利度胺等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既能够抑制异常的免疫激活,又能够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对于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具有潜在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
继发: 严重感染、结缔组织系统疾病等引起的 单核巨噬系统免役活化可导致伴有吞噬红 细胞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 病毒、细菌、寄生虫、类风湿、与代谢有 关的肿瘤及随后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脂 肪负荷过多综合征)。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儿童FHL的发病率约为0.12/10万,大多数 发病年龄很小,不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2个 月。 继发性HPS的确切发病率尚不得而知。亚洲 发病率较高。
临 床 表 现

间断或持续发热

热型呈波动性和迁延性,也可自行消 退,少数可发生在病程的后期
临 床 表 现
肝 脾 肿 大
肝脾肿大往往显著并呈进行性发展, 脾肿大在起病初常不显著,脾肿大更有
临床意义
临 床 表 现
中枢神经系统
CNS受累常出现在病程的晚期,在家族性 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更常见,有报道73%FHL 在确诊时有CNS受累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 细胞增生症(HLH)
噬红细胞性淋巴组 织细胞增生症
噬血细胞性淋巴 细胞增生症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
原发: 又称家族性HLH(FHL),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部分患者与凋亡触发减低有关, 基础基因缺陷之一为穿孔蛋白基因突变。 占所有FHL患者20~40%,从而导致NK细 胞和T细胞细胞毒作用异常。Hmunc基因 (细胞溶解颗粒融合所必需)突变,也可 引起FHL。
噬血细胞综合征
血液中心


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是指在组织病理 学上具有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和吞噬血细胞特点,临 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显著肿大,血细胞减少,
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脂类代谢异常的一类综合
征。
组织细胞增生症
Ⅰ类 LCH
Ⅱ类 HPS
Ⅲ类 MH,ANLL(M5)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临床表现


早期噬血细胞并不常见,与临床表现的严 重程度不相平行,仅表现为反应性组织细 胞增生,无恶性细胞侵润,晚期出现阳性 率高。故需多次,多部位骨穿。 75%患者确诊时噬血细胞阳性,主吞噬 RBC,偶见PLT和WBC。 BM内未发现噬血细胞应不排除HPS,因为 25%的病例BM内未发现噬血细胞,故诊断 应结合临床。
其它:LDH明显增高
诊断标准
发热 脾肿大 血细胞减少(外周血2系或3系减少) Hb<90g/L(新生儿<100g/L) PLT<100x109 /L ANC<1.0 x109 /L 高三酸甘油血症(>2.0mmol/L)或/和低 纤维蛋白血症 (<=1.5g/L)
诊断标准
BM、脾脏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但无 恶性表现 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 铁蛋白>=500mg/L. 可溶性白介2受体水平>=2400U/ml
HLH-04方案
鞘内注射的意义尚不明确,建议继续应用。 两周诱导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 脑脊液异常无改善,于第3~6周每周鞘内注射 一次。 鞘注药物:强的松龙和MTX <1 yr 1-2 yrs 2-3 yrs >3 yrs Methotrexate: 6 mg 8 mg 10 mg 12 mg Prednisolone: 4 mg 6 mg 8 mg 10 mg
实 验 室 检 查
血常规: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最多见,白
细胞减少较轻微。 肝功能:可表现为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增 高或胆红素增高,与肝脏受累程 度一致,低白蛋白血症。 脂类代谢: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常见于早 期,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 脂蛋白减低。
实 验 室 检 查
凝血象:在疾病活动期,常有凝血异常, 低纤维蛋血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PT) 可延长 免疫:Nk细胞和T细胞活性降低
满足以上中5条标准或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不治疗的FHL存活期2月,化疗后有存活9 年以上的。 继发性HLH相对预后好于FHL,主死于全血 细胞减少、器官衰竭、DIC。其中发病年龄 大,预后相对好,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预后 好。
04方案适应对象
FHL 疾病严重并持续存在或反复,无论是否原 发,建议化疗8周 。 首要原因为免役激活的继发HLH 无法区分FHL和HLH时,通过全面检查无基 础肿瘤、细菌寄生虫感染、无其它免役激 活因素,无论是否有病毒感染都应接受前 期治疗,如疾病完全缓解,8周后可停止治 疗。
HLH-94方案
维持治疗(9-52w)
VP16
DEX CSA
150 mg/m2
10 mg/m2 x3d
1次/2w 9-51w
1次/2w 10-52w
6 mg/kg/d Q12h Qd 9-52w 根据
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HLH-94方案总结
94/7/~98/7FHL3年存活率为51%,(n=113), 预计存活率55%。20名未予SCT患者停药〉12月 后仍存活。65位准备SCT患者25人在移植前死亡 或仍在治疗(3),3年存活率45%,移植后预计 存活率62% 总之,25个死于移植前的患者(22%),25个死 于移植后, 6名死于第一个月,另6名死于第二个月,因此建 议采用不增加骨髓毒性的药物增强前两个月的治 疗强度,
HLH-04方案
过去于8周后加用CSA,提至开始即用。 治疗初即有中性粒细胞减低,若〈500和骨 髓细胞过少,考虑省略前两次VP-16 在早期治疗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减低,(2~8 周)如疾病开始好转(热退、血小板计数 升高)如髓细胞过少,考虑省略两次VP-16。
HLH-04方案
诱导治疗后病情稳定尽早SCT 继续治疗:9~24周有6人死亡,所有都死于 原发病,至少三人死于中枢神经系统。 建议方案:由于继续治疗中可出现中枢神 经系统复发,如有全身复发或神经系统症 状,建议检测脑脊液,以早期发现。L发病与编程性细胞死亡触发缺陷有关 足叶乙甙是较好的细胞凋亡始动因子 DEX具有抗炎、促凋亡作用及很强的脑膜 穿 透作用 CSA可降低HLH中增加的T细胞活性
HLH-94方案
诱导治疗(1-8w) DEX(mg/m2) 10mg/m2 2w 5 mg/m2 2w 2.5mg/m2 2w 1.25mg/m2 1w,1w内减停 VP16(mg/m2)150 mg/m2 2次/w(d1,4) 1-2w 1次/w(d1) 3-8w IT(MTX) 如果有CNS症状或有CSF改变的需鞘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