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德两国资产阶级改革对比研究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 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6、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狂涨和信贷消费的共同危害是: A.贫富差距扩大 B.金融秩序被破坏 C.经济虚假繁荣 D.生产力水平下降
纽伦堡宣判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
英 国
法 国
苏军进攻柏林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战后废墟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 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出现: 罗斯福新政 主张: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2、 历 程
时间: 二战后——1970S’初期
3、下列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②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制度 ③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④福利制度也使一些国家开支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日本经济“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 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这种 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特点: 覆盖面广,开支巨大,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评价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含义: 原因和条件: 表现: 作用:
含义: 基础;主导;内容 2、“新经济” 条件: 表现: 的出现 进步性: 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 低财政赤字、高经济增长 评价 局限性: 依然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 规律以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 素的制约
两德统一及有企业改造得失谈
德人拿! &的工资,东德人则只能拿,! &。
从西德来的∋∀! ! !名管理人员,不仅有! &的土资,还享受各种补贴,并无需纳税。
虽然这些人工作努力,但确也干了不少不尊
重东德人的事情。第四,东德的国有财产,
! &归了外国人, ,! &归了西德,使东德人感
到西德人背着他们卖了自己的财产
统一问题,主导的观点是主张要抓住时机在在两德统一前,在生产上东德要比西德多用
四至五年后建立邦联。随后,形势便急转直%! &的人,∋! &的资金,而生产水平则比西德
下,可以说,当时的情况已不是由政治家来决要落后(!年。
就这样,东德和平地崩溃了。
定的了,而是由人民来决定
。当时流行的口号两德统一后,对东德人来说,可以说从希
种方法减少一点,由于西德有钱,东德做起来
就比较容易
。经过这一番改造后,使这一企业
在进入市场时与其他企业的条件是一样的。
这样,企业就进入了稳定发展期。
其次,要对企业本身进行改造
。这包括减
少多余人员,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分类分
析,哪些要保留,哪些应淘汰,哪些新产品要
开发,同时将工厂多余的地皮或出租或出售,
情况给予原所有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所以投
资者不可能买下一块不知今后属于谁的土
地,同时也无法贷款。
第三,年∀月的地方选举。通过这
次选举,把各种各样的人选为官员,这些人也
许昨天还是画家、歌唱家或者小业主,今天却
摇身一变成了掌管一方的地方官员。这些人
没有经过训练,也不会管理,当时的市长、
土
地局
、管理局的官员均是如此,要这些人根据
H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改革或革命的
影响
(1)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欧洲和美洲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老师,您能否把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改革或革命的
背景,与影响列一个表格进行纵向比较.
谢谢
我急用.
答:美国英国ຫໍສະໝຸດ 德国法国中国
背景
(1)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要求独立、自由。(2)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集中表现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解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11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
11.3.2 历史学派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4、历史的方法对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绝对不轻易地一律予以 颂扬或一律予以否定。“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出:为何以及如 何逐渐发生从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从幸福的变为有害的”。 历史学派强调各个民族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把经济发展看 作一种历史过程,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是对英法古典政 治经济学中把资本主义各种关系看作是永恒的观点的批判。但历史 学派把历史的方法和理论方法完全对立起来,因而又是对英法古典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退步。由于历史学派摒弃合理的科学的抽象 法,因而他们的著作只能成为杂乱堆积的历史资料,在必要时只能 借用英法经济学家的理论概念。
11.2.3 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却忽 视生产生产力的劳动,如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等 也是生产者。前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 一国的发展程度,不是决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 的发展程度。进而他批评流行学派的自由贸易观点。国家在国外可 用较低代价买得商品就不自己动手造,这种观点是愚不可及的。而 “保护关税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所了增长,足以抵 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 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工业独立以及由此 而来的国内发展,使国家获得力量,可以顺利经营国外贸易,可以 扩张航运事业,由此文化可以提高,国内制度可以改进,对外力量 可以加强。”
11.2.4 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总结流行学派的理论体系有三大缺点:第一,不承认国家原则、 利益的世界主义;第二、只顾交换价值,不考虑国家精神和政治利益,眼 前与长远利益及国家的生产力的死板唯物主义;第三、狭隘的本位主义和 个人主义,只把人类想像为处于未分裂社会下进行自由交换,在这种情况 下考虑私人事业。 他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他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原 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各个 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在农业时期,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农工商时期,也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这是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交叉路口,还 只是在工业发展中处于最初的发展状况,在同比它先进的工业国家优势竞 争中所受到的损害较大,地位较不利。若没有国家政权的支持,不实行保 护政策,迅速发展经济,不阻止更先进的工业国家的竞争,是不可能达到 经济理想的。 李斯特从当时德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着重论述了有关保护政策的 一系列问题。
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年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俄美德意)
肯有 、美 华国 美 盛四 国 顿位 的 、总 拉 杰统 什 弗的 莫 逊头 尔 和像 山 罗, 的 斯他 岩 福们 壁 。是 上 林刻
结果及影响
结果——美国结束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 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性质——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 进步性——维护了国家统一,消除了奴隶制、扫清了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 飞铺平了道路。 局限性——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尽管黑人在法律 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但在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 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
谁能统一?
为什么要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
背景 必要性 政治分裂阻碍了经 济发展 普具更大优势
意大利的统一
政治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同时受外族奴役
撒丁王国具备统一实 力 加富尔 三个阶段
可能性
俾斯麦
过程 三次王朝战争
评价
结束……迅速发展…… 改变……最富于……
结束……有利于…… 困难重重……
时间 1846 年
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统一后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 力
不同点
革命任务 统一方式
意大利统一带有民族解放的特点 意大利统一中更多借助了外部力量, 人民发挥了巨大作用
统一影响 统一后德迅速崛起;意大利发展
步履艰难
小结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美、德、意通过 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强占更广阔的市场, 资本主义各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和争夺。在这个 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
德意志的统一,是 通过自上而下的三 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当时德意志的统一 有没有其他道路可 以选择?
当时德意志统一无其他道路 可以选择的原因是:①由于 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无 产阶级的不成熟,因而不可 能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②由于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 经济军事实力不如普鲁士强 大,统治阶级无心致力于德 意志的统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四)美国内战的经过(1861——1865):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美国废奴运动高涨,南北矛盾日 益尖锐。 2.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 为总统。 3.爆发:1861年,南方公开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4.初期战况: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得人心,但 幻想妥协,战备松懈,节节失利。 5.战争转折: (1)转折原因: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顺应民意,赢得了群众基础。同时扩充兵力,调整 军事部署。 (2)转折标志: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6.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五)评价:(见教材内容)
林肯(1809—1865)
俾斯麦
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推动,欧美、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在各 国政治生活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映,于是,俄、美、德意志、 意、日等国家掀起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进一步革命或改革运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60、 70年代得以初步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也得以 初步建立起来了。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受到了阻碍。俄国是农奴 制,日本是幕府统治。②方式相同: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俄 国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日本由明治天皇推行;③性质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④结果相同:两国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也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德意志统一(1864——1871初):
(一)统一的历史条件: 1.必要性条件: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 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可能性条件:普鲁士具备了领导德意志统一的条件。 (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1.对内:严格控制国内局势,坚持进行军事改革,推行 “铁血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 2.对外: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 个击破。 (三)统一的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1.普、奥联合对丹麦的战争(1864)。 2.普奥战争(1866—1867):萨多瓦战役,统一了德意志 北方诸邦。 3.普法战争(1870):色当战役;1871年初完成统一。 (四)影响:(见教材内容)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
1国义丁两普大第人 里18战8中二人,法利6民 波6西王0争6年北帝民纷战趁起第年爆西国西部国发纷争法义远普发西各灭动与,兰, 征里与奥里小亡,起 撒 意 西加 声,
意丁但背止复合了王收尼国地成收斯援 的 了国大王由叛。伦复斯的区了两 斗 两复。。并意国国于,意巴萨以罗,国西争西利了建合法战大底伏及马最家西,西大。乘威并国争利。依教周终的人 解 里机立尼利, 的 中 收 和 皇 围 完 统民 放 王,
A.充分体现了加里波第缺乏资产阶级的国家政 权观念
B.充分体现敢与撒丁王国分庭抗礼
√D.说明了加里波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局限性
课堂练习:
1,普鲁士军参谋长毛奇曾说:“那是 一场早已预见的战争,是一场经过精心 准备并为政府视为必要的战争,其目的 不仅是为了领土扩张,而且是为了普鲁 士在德意志霸权的确立”。这场“早已 预见的战争”是指( )
一。
1188456789016年 年意 意大 大利 利
2,统一的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859,4 1860,4
1866, 1870
法、撒对 北部基本 奥作战 统一
“红衫军” 南部统一 远征两西 西里
驱逐奥、 最终统一 法
3,统一的意义
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思考:德意志统一和意
大利统一有何异同点?
1)德意志的任务是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邦
联;而意大利政治上大部分地区被奥、西、法控
不 同
制。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高涨, 摆脱奥地利等民族统治压迫。
点 2)德意志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主要依靠
:
自己的力量。意大利除了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王朝 战争外,还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自下而上的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点、难点解析1、美国的“西进运动”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此期间,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赶印的“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既是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过程,又是促进西部土地的开发和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美国领土扩张,南北经济的发展,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矛盾尖锐,终于导致1861年内战的爆发,最后北方取胜。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以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内战并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19世纪中期,面对德国严重分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在德意志各邦中,最终选择了民族成分单一且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的普鲁士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去实现统一。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德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意大利实现统一的形式与德国有相似性,但又有不同。
其不同点是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更多地借助了外力,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人民的起义和斗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意大利内部自始至终贯穿着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
基本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据此回答1-3题。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句话表明A.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B.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D.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A.学习西方B.富国强兵C.废除农奴制D.限制农奴3.农奴在俄国1861年改革后的最大变化是A.彻底摆脱了与农奴主的经济关系B.拥有了属于自己使用的份地C.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人D.可以继续用钱赎买份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中德经济体制及国有企业之比较
中德经济体制及国有企业之比较作者:周勇来源:《市场周刊》2009年第10期2007年9月我们江苏省国资委现代企业管理专题研讨班一行31人来到德国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学习并考察调研了8家德国企业。
海德堡大学始建于1836年,至今已有621年历史,16世纪时就是欧洲科学文化中心,海德堡太学不仅和这座城市一样,环境十分优美,更为特殊的是与海德堡有关的10位诺贝尔获奖者中有7位来自海德堡大学,足见其具有的高水平科研能力。
特别幸运的是我们的课程由海德堡大学经济与社会科学系“阿·韦伯经济学研究所”的桑麦斯特教授亲自安排并授课,他是一位对德国经济体制及国有企业颇有研究的高水平教授。
在我们国内的学术界,我们更多的是知道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先生,他的巨著《经济与社会》就如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样,是当今西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
而我们学习地的“阿·韦伯经济学研究所”是以其亲兄弟。
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的阿·韦伯的名字命名的。
因此,我们能有幸近距离地深入了解德国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中德经济体制的比较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既区别于前苏联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也有别于现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体制。
而按桑麦斯特教授所介绍,德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市场经济,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它更多体现的是个人自由、经济的效益性和社会公正,国家的功能是服务、再分配和稳定。
而巧合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正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韦伯于1960年首次提出的,他主张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在德国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二者是一个概念。
中外19-20世纪重大改革的文献
中外19-20世纪重大改革的文献
《跨国双重改革:中国与西方的19-20世纪变革》
中国和西方在19-20世纪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改革。
这些变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变革的影响在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塑造了当今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西方在19-20世纪的跨国双重改革。
在中国,清朝的衰落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导致了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这些变革推动了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美国的民权运动等。
这些改革使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奠定了现代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变革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是在内外部压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变革,无论是清朝的衰落还是欧洲的社会动荡,都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其次,这些变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对整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这些变革都是在社会动员和民众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民族觉醒和民主意识的兴起成为了这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和西方在19-20世纪都经历了跨国双重改革,这些改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改革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点、难点解析1、美国的“西进运动”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此期间,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赶印的“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既是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过程,又是促进西部土地的开发和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美国领土扩张,南北经济的发展,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矛盾尖锐,终于导致1861年内战的爆发,最后北方取胜。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以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使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内战并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19世纪中期,面对德国严重分裂的政治局面,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在德意志各邦中,最终选择了民族成分单一且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的普鲁士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去实现统一。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德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意大利实现统一的形式与德国有相似性,但又有不同。
其不同点是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更多地借助了外力,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人民的起义和斗争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意大利内部自始至终贯穿着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
基本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据此回答1-3题。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句话表明A.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B.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D.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A.学习西方B.富国强兵C.废除农奴制D.限制农奴3.农奴在俄国1861年改革后的最大变化是A.彻底摆脱了与农奴主的经济关系B.拥有了属于自己使用的份地C.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人D.可以继续用钱赎买份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与1848 年德国革命相比较的视角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 ——与1848年德国革命相比较的视角余 斌提 要: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之前也有人提出不同认知,贬低辛亥革命的意义。
有些人之所以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认识不清,除了否定革命的个人意图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未能将辛亥革命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有效的比较。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1848年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可以进行有效比较的参照物。
普鲁士国王亲手中止了自己的变法,德国资产阶级亲手中止了自己和人民群众一起发动的革命。
如果说,德国人民“至少是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么中国人民在辛亥革命中,不仅“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革命”。
关键词:辛亥革命 1848年德国革命 变法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作者余斌,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主任(北京 100732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①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一、辛亥革命意义的不同认知虽然辛亥革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此前史学界的一些人提出不同认知,贬低辛亥革命的意义。
有人曾经谈到三种认为辛亥革命应当避免的观点,但没有正面对这些观点予以回击,只是从其他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合理性。
这三种观点分别是:“ (1)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当初如若避免这场革命,中国很可能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
论者认为,凡以‘大革命’形式实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国家,均不能保持‘一等强国’的位置,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动乱频仍,国无宁日,如法国和中国;而凡通过改革转入现代化轨道的国家,则能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发展势头,如英、德、日等国。
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和改革
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 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 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
材料二 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
计算,仅值五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付了20亿卢
布赎金。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63年一年内共有386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反 抗事件。其中有1/3的领地动用了军队;30处领地上的农民 起来暴动;11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士兵;39处领地上的农 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
3、农奴制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哪些有利条件?
4、有人说:“当农民获得解放时,他们已被 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你怎样理解?
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 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沙皇政府第三厅1863年的报告书节录
您就是那位夫人, 您写的这本书,引起了 我们伟大的战争,感谢 您写了这本书。
——林肯
一.美国的领土扩张
美 国 内 战
时间
1803 1819 1845
~ 1853 1846 1867 1898
从哪个国家 或地区 法国 西班牙 墨西哥
英国 俄国 西班牙
具体名称
约翰·布朗出身于一个贫苦黑 人家庭。他从小就同情黑人, 憎恶奴隶制,后来他积极投身 于废奴运动。1859年10月16 日,约翰·布朗率领少数黑人、 白人在弗吉尼亚州举行起义, 解放了附近种植园的奴隶,后 因奴隶主镇压,起义失败,约 翰·布朗被捕,并被处以死刑, 临刑前,他在狱中写下最后的 遗嘱:“我,约翰·布朗,现 在坚信这个有罪的国土的罪恶, 只有用鲜血才能洗净。”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左霁林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日益体现,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成为许多国家决心消除的因素。
面对世界潮流的这种趋势,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俄、美、德、意、日等国开展起来。
俄国为挽救专制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有封建残余,但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围绕奴隶制的存废,美国南北方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内战。
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这一时期,德意志、意大利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两国统一的完成,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日本在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的背景下,掀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维新,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进入了世界强国行列。
这样,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更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这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鉴于本国国情的不同,这一时期主要国家在实现目标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俄国与日本由于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不十分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选择了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的道路;德意志和意大利走资本主义道路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国家的分裂,所以根据本国实际选择了用王朝战争首先实现国家统一,然后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而美国的具体国情是南北矛盾的尖锐导致国家出现分裂的危险,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选择了再革命的方式。
虽然各国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这一结果却相同。
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本国的土地问题。
在解决策略上,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在俄国,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来赎买。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基础知识整理:19世纪60年代,欧洲、美洲、亚洲有三个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扫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们分别是俄国的,美国的和日本。
1、19世纪中期,由于制度的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
年,俄国沙皇颁布法令,宣布。
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性质的改革,从此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农民为了获得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改革后俄国的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2、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地区形成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制度,北方主要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南方主要从事以为基础的经济。
南北之间在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无法调和。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奴隶制种植园感到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于1861年2月发动叛乱,挑起南北双方的内战,史称“美国内战”或“”战争开始后,为了改变北方不利局面,调动人民群众和的积极性,1862年,林肯颁布了先后颁布了《》和《》两个重要法令,从而扭转了战局。
1 865年,南北战争以的胜利告终。
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国家和民族的也得到了维护,为后来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3、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的统治之下,成为傀儡。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出现了一些带有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
随着以为首的列强入侵,日本也面临着沦为的危险。
“倒幕运动”后,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力图实现“”“”,史称“”。
这次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也走上了一条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归纳和比较:请你仔细阅读课本,在完成上面学习任务后完成下表二、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历史19世纪67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
历史19世纪67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分類: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問題描述:我的学习不好,读书后有些不知道的地方想请教大家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前农奴们的处境是怎么样的,废除后得到了哪些改善2.书上说德国1810~1860年已经是世界3大强国了,可1862年俾斯麦还在统一四分五列德意志,是不是我看理解错了?3.俾斯麦为什么要说一定要对法国喧战?解析:这三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民族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反动。
从洛克开始的自由主义思潮的主流是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尤其是自由主义在北美的胜利更是给了欧洲各个国家信心。
在民族主义走上历史舞台以前,自由主义认为国家仅仅拥有保证个人权利正当行使的权力,社会的主要责任是负责经济生产,在当时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国家对社会的干预越少越好。
民族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支流,在19世纪67十年代以前就已经有了,但是自由主义初期的主流是以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国家,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联邦共和,还是开明专制,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都比较好,所以自由主义更多表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是,法国1789年革命给了经济落后,一直还在保持封建专制的国家以希望。
俄国和德国在当时都是君主专制国家,资产阶级已经存在但是比较软弱,一般都作为贵族和皇室的顾问生存,资本主义生产也比较落后,在平民和贵族之间没有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作为第三等级的领导者。
自由主义要求人民可以自决选择未来国家的构成,既然从上而下不能进行改革,那么只好学习法国来一场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
首先看俄国,它是欧洲相当落后的国家之一,统治阶级以封建君主专制治理国家,农业生产还是处于奴隶生产阶段,情况类似于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南方。
1861年改革以后,农业生产力被解放,工商业有所发展,社会矛盾稍微缓解。
沙皇不会自掘坟墓,同时国内也没有敌对的资产阶级势力,靠开明的沙皇发动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何况沙皇还仿造西欧建立了一直强大的西方式的军队来维护封建统治。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德意统一 新课标 人教版
条 件
④撒丁首相加富尔为统一作了充分准备,采用 富国强兵政策,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收入, 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降低关税, 实行自由贸易。改组和加强军队,提高军事实 力。设法取得法国支持,打击主要敌人奥地利。
完 成 统 一 的 影 响 完 成 统 一 的 特 点
①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国家分裂,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此后,意大利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①统一战争中,人民的起义和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②统一战争更多借助了外国(主要是法国)帮助。
利用普奥、普法战争之机。
借助欧洲民族统一大势。
讨论:
同同:1)都是由于政治分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要 求统一的;2)都有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普鲁士、 撒丁王国);3)都有一位铁腕人物发挥重要作用(俾斯 麦、加富尔); 4)都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并利 用外交手段实现统一;5)都要打击一个主要敌人奥地利; 6)统一后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都保留了大量的封 建残余;7)实现统一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属于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异:1)德意志统一完全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而 意大利统一除王朝战争外,还有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发挥 重要作用;2)意大利统一中要摆脱外族的控制,因而具 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3)德意志统一主要依靠自己的 力量,而意大利统一更多地借助于外国帮助和有利的国际 环境。
在德意志统一和向资本主义 过渡中,是通过自上而下的 王朝统一战争而完成的。普 鲁士王室和容克贵族起了关 键作用。普鲁士的统一实质 是普鲁士势力的延伸。
《作为制度根源的财产权:中德比较》读书笔记模板
一、不动产一物二卖中的合同救济 二、不动产一物二卖交易中的物权变动 三、不动产一物二卖中的侵权救济 四、结论
一、导论
二、文化关系产权化 与制度化的观念与分
期
三、知识产权在现代 文化与社会中的形成 时期(1770年到1870 年)
四、19世纪七八十年 代到20世纪七八十年 代:扩散、多样化与 差异
目录分析
一、工作坊及本文集 编辑始末
二、议题之所以然
三、报告概要 四、一点儿感言
一、古代和中 1
世纪的财产观 念
2
二、近代的财 产观念
3
三、现代财产 观念
4
四、几点杂感
私有财产权限
5 制个人自由
吗? ——基于 “分析马克思 主义学派”的 文本分析
一、概述 二、分析 三、结论
一、导言
二、德国基本法上的 财产权内容
一、引言 二、《反垄断法》之目的 三、基本概念 四、3+1=4?—反垄断法的四个支柱? 五、执法机构 六、法律的适用范围
读书笔记
这是《作为制度根源的财产权:中德比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作为制度根源的财产权:中德比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作为制度根源的财产权:中德比较》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作为制度根源的财产权:中德 比较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财产
财产权
农业
文章
宪法
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中德两国资产阶级改革对比研究专门史王士平 2014020601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以及当时的资产阶级都采取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措施,但均以失败告终。
而与中国同样有着深厚封建传统的德国却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对当时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德国;资产阶级改革自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起,欧洲各国陆续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方式各不相同,如英法采取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而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其成功之举当推德国的资产阶级改革。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国内危机慎重,清朝统治者以及当时的资产阶级都采取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措施,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等,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本文试图对比探究中国与德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革不同之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当是资产阶级改革失败之原因。
一、改革背景大致相同政治上,十九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正在迅速发展,而中国和德国却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当时,德意志境内邦国林立,各霸一方。
其中,普鲁士王国势力较大。
普鲁士王国实行封建专制制度,以国王为首的容克(贵族地主)控制着政权。
容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竭力强化封建军事官僚机构,军队只知盲目服从国王,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在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容克各自为政。
这时的中国尽管表面上依然是一个统一的东方强国,但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其君主专制已经发展到极致。
经济上,两个国家也都很落后。
在德国,城市里的封建行会,阻碍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农村仍然盛行农奴制,广大农民被束缚在贵族地主占有的土地上,从事繁重的劳动。
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产量很低。
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专制制度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两国已经远远落在英国和法国的后面。
对外关系上,恩格斯说:“法国革命象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
”法国军队不断打败普鲁士军队,占领了很多地方。
1806年,拿破仑在其占领区建立了“莱茵同盟”。
次年,签订《提尔西特和约》。
普鲁士失去二分之一的领土,并且赔款1.5亿法郎,军队减至42000人。
拿破仑在其占领区实行压迫和剥削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对于德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而在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割地赔款,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欧美资本主义思想也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普鲁士对法国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和腐朽。
与此同时,反抗法国占领和统治的斗争,也促进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增长。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德意志境内不仅知识分子纷纷成立革命社团,展开活动,传播民主思想,而且广大工农群众也不断举行罢工和暴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人们对现状普遍感到不满,强烈要求弃旧图新,实行改革。
这种情绪,使容克统治集团内的一部分人也受到了感染。
一名将军说:“普鲁士国家已不能用旧有的形式延续下去,在整个形势大变动的情况下,从形式到内容采取维持局面的新措施已是不可避免的,是必要的。
这段话道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态。
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同样出现了反抗外国殖民主义的义和团运动和和力求自救、宣扬改革的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二、改革措施的不同德国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由封建社会成功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在中国,清朝统治者以及当时的资产阶级都采取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措施,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等,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从其改革的措施及力度可知一二。
(一)废除农奴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十九世纪德国的改革,开始于施泰因执政时期。
施泰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很深。
他担任过普鲁士王国的财政大臣。
1807年,他被国王威廉三世任命为首相后,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改革从废除农奴制始。
10月,施泰因奏请国王,发布了《关于放宽土地占有的条件限制和自由使用地产以及农村居民的人身关系的敕令》(即所谓“十月敕令”)。
根据这个敕令,废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农民获得人身解放,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1808年2月,施泰因又颁布了补充法令,禁止容克随意吞并农民的土地。
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内容的农业改革初见成效。
1848年革命后,普鲁士继续实行农业改革。
1850年3月,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
这个法律规定,对于农民次要的封建义务无偿废除;而对于主要的封建义务和劳役,则允许农民赎买。
为了赎买封建义务,农民或者是交纳高额赎金,或者是出让土地。
除了普鲁士之外,其他各邦也采取了类似的办法,这个法律的实行,使德国的封建农奴制逐渐被废除,也加速了农民的破产和分化,破产农民沦为雇工,或者流亡到城市成为雇佣劳动者。
而占有大量土地并获得巨额赎金的封建主,则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场。
通过这次改革,德国的农业继续沿着“普鲁士式道路”发展。
随着农村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产量的大量增加,资产阶级化的容克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
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投资工业,兴办企业,与城市资产阶级结合起来。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改革解放了大批农民,他们成为自由雇工,促使了工业生产显著增长,封建农奴制经济由此走向了崩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基础的瓦解为封建专制体制的崩塌撕开了缺口。
然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等改革只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救运动,并没有触及封建经济基础,这也注定了改革的失败。
(二)保护关税,为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德国除了改革封建生产关系以外,还注意采取了有利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税政策,为本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税同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农业改革,封建地主经济沿着“普鲁士式道路”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
城市工商业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提出了“促进德意志经济统一”的要求。
1818年5月,普鲁士王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废除境内的一切关卡和关税,允许商品自由流通,对外国产品的进口税也作了规定。
新关税法的颁布,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政府对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正式承认。
”这次关税改革,创造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普鲁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28年和1829年,南德关税同盟和中德关税同盟先后成立。
1834年1月,包括18个邦国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
这个同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所有关卡都被废除,实行统一的进口、出口和过境关税,并且实行贸易和交通自由。
恩格斯指出:“关税同盟是普鲁士的一个巨大成就。
”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使德意志绝大多数邦国关卡林立、各自为政的状态得到了改变,统一的国内市场更加扩大和巩固,从而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正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的三十年代,德国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外国商品只需要交纳5%的进口税,这种不合理关税政策严重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失败后的大量赔款,使清政府向民族工业大量征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可谓在夹缝中生存。
而民族资产阶级应该是资产阶级改革应该依靠的重要力量,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忽视和打压是清政府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大力发展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自1862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铁血首相俾斯麦领导下,先后经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以及普法战争,德国的统一事业最后完成。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正式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同年4月,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德国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
德国的统一,不仅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为改革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同时,农奴制的废除以及关税同盟的形成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高涨,由工场手工业进入了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大生产越来越占据显著地位。
而德国的工业革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视对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二是两次工业革命交错进行。
虽然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1889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成为工业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工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居统治地位,实现了工业化。
这时,德国的工业不仅超过了法国,而且超过了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位的工业强国。
而此时的中国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统治者对工业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虽然在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求富”的工业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初步工业化,但其发展深受封建统治的制约,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发展,不可能为资本主义的的改革提供物质保障,缺乏物质基础的改革注定会遭到失败。
三、结语通过对中、德两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
首先,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一种手段,但是在转变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是由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像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封建国家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同为封建专制国家的中国也应当采取这种方式,但是由于统治者缺乏改革意识以及外来侵略者的阻挠,使中国的改革失败。
其次,改革使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改革的成功必须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个社会制度,德、俄两国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瓦解封建统治的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改革之后封建势力的残余仍然存在,国内矛盾仍然尖锐,这也使德国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1] (德)维纳·洛赫著;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研室译. 德国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2] 楚汉.十九世纪德国改革述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3] 刘宗绪著. 世界近代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吴于廑,齐世荣著. 世界史(近代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李工真著. 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郑寅达著. 德国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