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1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二 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盛.以锦囊( ③乱者四应.(
chénɡ ) ②系.燕父子以组( xì ) yìnɡ ) ④李存勖.( xù )
2.词语解释
(1)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迹:事迹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
指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寸的百万分之一
(3)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看 (4)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 祭祀时的祭品,羊、猪各一头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 丝带,丝绳,泛指绳索 (6)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
何其 衰 也! 岂 得之 难而失之 易欤? 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抑⑬ 本其 成败 之 迹, 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
“满 招 损 , 谦 得 益 。”忧 劳可以 “骄傲自满招来损害,谦虚谨慎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
3.古今异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
4.一词多义 (1)盛盛 盛. .衰 以之 锦理 囊形 动容 词词 ,, 读读chéshnèɡn,ɡ,装兴,盛把东西放入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 (2)而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顺承
(2)倒装句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状语后置,应为“以锦囊盛”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应为“以组系燕父子” ) ③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应为“以成功告” )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状语后置,应为“于忽微积”“于所溺困” ) ⑤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置,应为“于庙藏之” )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吾妻来归. ___女__子__出__嫁___ (3)归② ③请 而其从归吏.夜书归也.必速____返____回归____,回还____家______
④聊乘化以归.尽 __归__向____ ⑤而皆背晋以归.梁 ___归__附__,_归__属____
4.词类活用
(1)仓皇东.出(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 (2)一夫夜.呼(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 (3)负而前.驱(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在前面 ) (4)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名词作动词用,探求本原 ) (6)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智勇之人 )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亡,使动 用法,使……死亡 )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后唐庄宗史实
伶官传序
例失得::败成亦则由由人人
论证:理 结推论论盛 衰::: :忧祸意 泣劳患气 下可常之 沾以积盛 襟兴于, ,国忽可 何,微谓 其逸,壮 衰豫而哉 也可智! !以勇亡多身困于所溺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 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应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 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随着土地和财富的 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 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 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 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 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2)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做的怎样?
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做的怎样?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 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 根据。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 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其 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 过。这一段以“晋王三矢”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第一层写 庄宗接受遗命。
找到窍门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论点的把握。
灵活运用哟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 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试做简要分析。
人教版 选修探究
【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式。
要学会哟
探究一下
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 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 特点。
你知道吗?
结合本单元鉴赏的重点,把握本文虽然材料繁复,却散而不乱的 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气脉。
探究一下
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 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哉?”这一结尾?
你知道吗?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注意末尾段和主旨的关系。
做的怎样?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 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 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1课伶官传序导学目标 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
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而宋太祖时修订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欧阳修于是自己动手,撰成《新五代史》。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而是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政区与官职(1)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2)三省六部制里,主管文官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及武官任免的是兵部。
(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与分封制不同。
(4)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是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5)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户口的是户部。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盛.以锦囊(chénɡ) ②系.燕父子以组(xì)③乱者四应.(yìnɡ) ④李存勖.(xù)2.词语解释(1)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迹:事迹(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指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PPT优秀课件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 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 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 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 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 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 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 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 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 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 负重。
课 文 朗 读
自读课文,思考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原话回答)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作者得出此论点的依据(论据)是什么? ❖ 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 概括:通过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
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3、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伶
官
传
序
欧 阳
修
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 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 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 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 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 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人教版高二语文古代诗歌第五单元《伶官传序》课件(共31张PPT)
仅供参考
★ 有些基层领导(如大邱庄禹作敏)一步一 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 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 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伶官传序》 文序 《<指南录>后序》 《<呐喊>自序》 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
五代(907-960,即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 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 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 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以 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 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 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 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 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明白这道理了。
4、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恭敬地取出箭来,用丝织的口袋装着,背着 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藏到 宗庙。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第三、四段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 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全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自主赏析伶官传序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五单元自主赏析伶官传序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下列词: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然。
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
3.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4.理解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
(2)对比论证法。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欧阳文忠集》。
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
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
《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
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了解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
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将《伶官传序》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应用到实际写作中。这一难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的写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对《伶官传序》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通过设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举例、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伶官传序》的艺术特色。
3. 调整教学评价:增加实践性作业的比重,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包括:
1. 对《伶官传序》的作者、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对文本进行逐段解析,分析其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
3.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解读《伶官传序》。
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将《伶官传序》中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作者韩愈:板书作者姓名,强调其文学地位和影响,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
3. 历史背景:简要概述唐朝中期的历史背景,包括骈文兴盛和韩愈的复古散文运动。
4. 文本结构:用框架图或流程图展示《伶官传序》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
5. 艺术特色:列举并解释《伶官传序》中的关键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效果和作用。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后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解析 ①“位”作为量词是敬称,称自己应用“个”“人”;②当着对 方的面,说“他”有不够恭敬之嫌;③“拜读”是敬辞,称自己看别人作品, 此处是对方看自己作品,可直接说“看”;④“大作”是敬辞,称别人作品, 此处称自己作品,应直接用“作品”。
解析
3.下列各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 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 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 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 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阳文是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 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解析
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 假时,通“也”;在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 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 海。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 故称“全书”。 答案 B
解析
2.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 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 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 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答: 答案 (示例)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 品”。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5)盛 ①其意气之盛.( 读shèng,形容词,昂扬 ) ②盛.以锦囊( 读chéng,动词,装着 ) ③盛.衰之理( 读shèng,形容词,兴盛 ) (6)以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
作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 《新唐书》。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 评价 就,是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
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
背景解读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 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 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 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 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全词虽未着一“思”一“怨”之词,但句句含思妇缱绻 之情,含蓄温丽,意境幽美。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 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 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 生平 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 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 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2.一词多义
(1)恨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名词,怨恨,仇恨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动词,遗憾 ) (2)本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 )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副词,本来 ) ③今背本.而趋末(名词,根本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课题伶官传序欧阳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难点把握文章脉络教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教师X读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3分钟)一、导入新课(以课文注释导入)文章的题目为《伶官传序》,被立传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作者为何要给他们立传?明确:“伶官”是封建时代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作者写此文并冠以短序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的历史教训,戒除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二、理清结构,把握意脉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2、翻译主要文句,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3、把握材料和观点关系,理清思路(1)从对题目的分析可知,此文是借历史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历史事件对应的文字?明确:“世言晋王……何其衰也!”(2)作者由此事悟出了那些道理?“满招损,谦得益”“有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3)翻译“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把握“抑”字前后选学生自行轻读课文。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译读课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试译课文,找出自己译不通的句子。
2、学生提出自己译不痛的语句,请能译通者翻译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强调:矢(shǐ)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锦囊) 函(hán)①找出论点。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择关系,理解“人事”含义(4)观点若想让人信服,材料必须能充分论证观点,请认真阅读事实材料,谈谈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重点翻译: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趋,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手,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整个二三段的议论过程,对应的是第一段的那一句话?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_意__志__和__气__概__;__志__趣__和__性__格__;__由__于__主__观__和__偏__激__而__产__生__的__情__绪____
第21课 伶官传序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临江仙 [宋]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 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 傍有堕钗横。
【赏析】这首词抒写闺怨,笔致独特。上片由景及人,由柳外轻雷、 池上疏雨、雨滴碎荷、小楼西角、一弯断虹等独特景致,引出在妆楼上 闻雷听雨之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她正凭栏倚望,直待到月亮婉婉而现。 下片更重以细节描写烘托思妇闺情,那女子不愿那成双成对的燕子窥见 她心中的寂寞,只能独倚阑干,人归帘下。结以钗横枕畔,更绘出静夜 漫漫,伊人不寐的情状。
知识链接 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 “叙”“引”“导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 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 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也不同于赠序,它和《六国论》一样都 属于史论,通过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 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透视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 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 纳和概括。 “概括中心思想”,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 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 体内容。
1. 古今异义
(1)岂非人.事.哉 古:_人__为__之__事__,__人__力__,__文__中__指__政__治__上__的__得__失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关__于__工__作__人__员__的__录__用__、__培__养__、__调__配__、__奖__惩__等__工__作____________
③完璧归.赵
(动词,归还 )
④请从吏夜归.
(动词,回去 )
⑤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归向 )
(4)衰
①盛衰.之理 ②何其衰.也
(动词,衰亡 ) (动词,衰颓 )
(5)盛
①其意气之盛. ②盛.以锦囊 ③盛.衰之理 (6)以
( 读shènɡ,形容词,昂扬 ) ( 读chénɡ,动词,装着 ) ( 读shènɡ,形容词,兴盛 )
2.一词多义
(1)恨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名词,怨恨,仇恨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动词,遗憾 )
(2)本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③今背本.而趋末
(动词,推究 ) (副词,本来 ) (名词,根本 )
(3)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动词,归顺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动词,去往 )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论证方法。 提示:围绕文章中心、事例作答。 【答案】(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 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 文章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 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 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 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 作用。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 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 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 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 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 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 清晰,结构严谨。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
(7)与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与.尔三矢 ③无乃尔是过与.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易
(连词,和 ) (动词,给 ) ( 语气词,通“欤”) (动词,参加 )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形容词,容易 )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②“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1.结构图示
第一段提出论点,引出论据
传伶序官第二、三段具体论证事例事 结例 论第 第二 三段 段 第四段总结教训,收束全篇
2.主旨归纳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 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 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4)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以成功告”
)
(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为”表被动
)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
)
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 的结论?
【答案】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 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名词作状语,向前
)
(3)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
(4)而告以成.功.
(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
(5)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6)乱.者四应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
(7)仓皇东.出
( 名词作状语,向东 )
(8)抑本.其成败之迹 ( 名词作动词,推究 )
(9)忧劳可以兴.国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
全词虽未着一“思”一“怨”之词,但句句含思妇缱绻之情,含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 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 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生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 平 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 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的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动词,改变 )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动词,交换 )
(9)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动词,禀告 )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动词,告诉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动词,告慰 )
3.词类活用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词作动词,订盟约
)
(2)负而前.驱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_官__名__,__这__里__泛__指__一__般__属__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做__,__投__身__到__(事__业__中___去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 者又作进一步议论,为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提示:围绕文章主旨作答。 【答案】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 “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 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 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 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 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更具有普遍性。
1.论说文中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试举例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史实 来证明论点的。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答案】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 命,岂非人事哉!”接着,作者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来证明中 心论点。在叙述庄宗的史实时,写了晋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写了 晋王的临终遗言,写了庄宗灭燕、梁之事,写了庄宗被伶人所围,“仓 皇东出”,“不知所归”之事。这些事,按时间顺序叙述,按“成”和 “败”安排,证明了“成”也由人,“败”也由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 盛和衰都是由于人事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结论。
考查趋势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两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 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这两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 程。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通常以综合分析文本内容的客观选择题来考 查。
方法归纳 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人物传记类是主流。论人要论及全文,论文 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 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 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人物性格的概括、事件的概括、文章中心的 概括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从整体上把握,判 断其正误。
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读全→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读准→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3.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思想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 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 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