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1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词多义
(1)恨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名词,怨恨,仇恨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动词,遗憾 )
(2)本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③今背本.而趋末
(动词,推究 ) (副词,本来 ) (名词,根本 )
(3)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动词,归顺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动词,去往 )
1. 古今异义
(1)岂非人.事.哉 古:_人__为__之__事__,__人__力__,__文__中__指__政__治__上__的__得__失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关__于__工__作__人__员__的__录__用__、__培__养__、__调__配__、__奖__惩__Fra Baidu bibliotek__工__作____________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动词,改变 )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动词,交换 )
(9)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动词,禀告 )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动词,告诉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动词,告慰 )
3.词类活用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名词作动词,订盟约
)
(2)负而前.驱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论证方法。 提示:围绕文章中心、事例作答。 【答案】(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 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 文章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 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 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 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 作用。
全词虽未着一“思”一“怨”之词,但句句含思妇缱绻之情,含蓄 温丽,意境幽美。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 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 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生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 平 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 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的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 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 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 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 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 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 清晰,结构严谨。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_官__名__,__这__里__泛__指__一__般__属__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做__,__投__身__到__(事__业__中___去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 品 书》。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 评
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是“唐 价
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
背景解读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 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 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 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 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考查趋势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两项要求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 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这两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 程。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通常以综合分析文本内容的客观选择题来考 查。
方法归纳 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人物传记类是主流。论人要论及全文,论文 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 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 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人物性格的概括、事件的概括、文章中心的 概括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从整体上把握,判 断其正误。
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读全→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读准→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3.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思想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 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 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3)其意.气.之盛 古:_心__情__,__气__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_意__志__和__气__概__;__志__趣__和__性__格__;__由__于__主__观__和__偏__激__而__产__生__的__情__绪____
2.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述事理的?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表达技巧。 提示:结合文本的内容及正反对比手法作答。 【答案】全文通过把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 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第一、二段“盛、衰”“得、失”并举, 第三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 第四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方其……及……”,对照鲜 明,论点非常突出。
3.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 者又作进一步议论,为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提示:围绕文章主旨作答。 【答案】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 “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 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 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 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 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更具有普遍性。
③完璧归.赵
(动词,归还 )
④请从吏夜归.
(动词,回去 )
⑤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归向 )
(4)衰
①盛衰.之理 ②何其衰.也
(动词,衰亡 ) (动词,衰颓 )
(5)盛
①其意气之盛. ②盛.以锦囊 ③盛.衰之理 (6)以
( 读shènɡ,形容词,昂扬 ) ( 读chénɡ,动词,装着 ) ( 读shènɡ,形容词,兴盛 )
(4)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以成功告”
)
(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为”表被动
)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
)
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 的结论?
【答案】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 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名词作状语,向前
)
(3)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
(4)而告以成.功.
(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
(5)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6)乱.者四应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
(7)仓皇东.出
( 名词作状语,向东 )
(8)抑本.其成败之迹 ( 名词作动词,推究 )
(9)忧劳可以兴.国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
知识链接 序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 “叙”“引”“导言”“前言”之类,主要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 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诗文的后面。赠 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也不同于赠序,它和《六国论》一样都 属于史论,通过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 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4.辨析差异,排除干扰。 高考文言文阅读针对本考点的错误题型: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 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掌握了以上常见错误选项的设 置模式,我们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排除干扰,确定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 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 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 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第21课 伶官传序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临江仙 [宋]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 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 傍有堕钗横。
【赏析】这首词抒写闺怨,笔致独特。上片由景及人,由柳外轻雷、 池上疏雨、雨滴碎荷、小楼西角、一弯断虹等独特景致,引出在妆楼上 闻雷听雨之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她正凭栏倚望,直待到月亮婉婉而现。 下片更重以细节描写烘托思妇闺情,那女子不愿那成双成对的燕子窥见 她心中的寂寞,只能独倚阑干,人归帘下。结以钗横枕畔,更绘出静夜 漫漫,伊人不寐的情状。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透视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 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 纳和概括。 “概括中心思想”,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 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 体内容。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 )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
(7)与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与.尔三矢 ③无乃尔是过与.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易
(连词,和 ) (动词,给 ) ( 语气词,通“欤”) (动词,参加 )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形容词,容易 )
(10)逸豫可以亡.身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
(1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 )
4.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省略句,“则”前省略主语“庄宗”,“庙”前省略“于” )
1.论说文中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试举例分析本文是如何用史实 来证明论点的。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答案】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 命,岂非人事哉!”接着,作者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来证明中 心论点。在叙述庄宗的史实时,写了晋王与梁、燕、契丹的交恶,写了 晋王的临终遗言,写了庄宗灭燕、梁之事,写了庄宗被伶人所围,“仓 皇东出”,“不知所归”之事。这些事,按时间顺序叙述,按“成”和 “败”安排,证明了“成”也由人,“败”也由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 盛和衰都是由于人事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结论。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②“忧劳可 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关键能力·素养培优
1.结构图示
第一段提出论点,引出论据
传伶序官第二、三段具体论证事例事 结例 论第 第二 三段 段 第四段总结教训,收束全篇
2.主旨归纳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 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 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