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学案学案1.doc
012——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生 死 攸 关
1935 年 ( ② )
达 标 测 评
( ① )
当 家 作 主
1949 年 新中国成立
伟 大 转 折
1978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
学 习 过 程
教 与 学 反 思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 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 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 “一 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A. “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本堂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和《香 港别来无恙》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先声夺人,辉映全堂;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趣的导课,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 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爱学,因此导入 时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 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互动,能激发求知欲,防止产生 厌倦心理。当然,在本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后进生的知识掌 握情况了解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来。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歌词 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2.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80 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导学案答案
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篇1:高中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案及随堂检测题答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二、预习内容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2.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二、学习过程:合作探究1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个体行为”;波动则是大量的、彼此相联系的质点将波源的振动在空间传播的“群体行为”.这种“群体行为”虽不同步但却是有秩序的.根据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有起振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介质.由此可以知道:有波动就一定有振动,因为波中的各个质点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有振动却不一定有波动,还要看是否有传播振动的介质.例如,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的闹钟,尽管铃锤不停地振动敲击铃壳,但是我们却听不到铃响,原因是闹钟周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形成声波.合作探究2请同学们再思考:如果波源停止了振动,那么由它引起的波动是否也会立即停止?试举例说明.三、反思总结1.波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运动,知道了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波源和介质.2.机械波和机械振动是有区别的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3.机械波形成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4.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可以同时存在,例如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四、当堂检测1.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课后练习与提高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D.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4.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7.日常生活中,若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说明理由.8.如图10—1—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在图上画出各个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速度最大的点是第_______点、第_______点;(2)第_______点所在的位置是波的波峰,此时该质点振动的速度为_______.9.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10.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向左传播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 解析: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而迁移.选项A错误.横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错误.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譬如,老师讲课时,他的喉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课的内容.选项C正确.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电磁波”的教学中还要讲到.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 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面的质点.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d点的振动滞后于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a超前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点速度向上.说明:确定波的传播过程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波的形成原因,掌握波的传播特点.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BC 2.B 3.D 4.ABC 5.垂直;纵波;介质 6.C7.解析: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时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2019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全册.doc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导学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二则》学案教师寄语: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毛泽东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来源:学#科#网]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自主探究3.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3.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
教案
学案
导学案
内涵
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
重心
教什么,如பைடு நூலகம்教
学什么,怎样学
导什么,如何导
特点
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单来说,教案服务于老师,学案服务于学生;
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知识链接
学法提示学习探究
学习过程课堂反馈
热点聚焦启发点拨
自我检测问题讨论
反思小结
课后巩固等
相互关系
导学案学案
1、导学案教学过程重心前移:
课前课中课后
2、学案导学案
3、学案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是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放大和具体化;因此,许多情况下不再单独提学案,而以“导学案”概之
学案导学案的不同
导学案,而不是教案。
名称的改变就是课改的信号。
现在老师们备的都不再叫“教案”了,都叫“导学案”。
那么什么是教案?什么是学案?什么是导学案呢?教案、学案与导学案的区别所以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流程”中切忌写提纲,要在导学案中体现“导学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成一个实用的、可操作的、真正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执行预案达到学会方法、揭示规律、培养思维的目的。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2、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
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3、方法化原则导学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习得学心的方法。
所以方法的引导、总结非常重要。
(常峰老师的语文课就很注意在方法上的引导,每一步都有方法总结,学生按方法、按步骤自己就会学习。
)4、层次化、递进行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案1: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一)温故知新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
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
(二)走近作家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背景:注解①了解背景及刘和珍等参与的爱国活动。
1.背景介绍: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
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诗两首》学案答案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 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 诗评家。
台湾。
要紧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明白得探讨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酷爱;游子对故乡无穷的爱恋。
2.什么缘故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能够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想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膜他个人难以改变。
三、合作释疑1. 明确:诗人选用“沙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给予了悲忿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繁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期同步的忧患之情,因此用“沙哑”一词十分传神。
若是换用“珠圆玉润”“悦耳”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令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硕内涵:暴风雨冲击着的土地,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蒙受的苦难,人民的悲忿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能够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忿的河流”、“激怒的风”能够看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招架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爱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勇于捐躯自我之意。
4.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确实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一辈子的每一个时期里,“乡愁”别离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别离是人一辈子四个时期“乡愁”的对应物。
2015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年级:高一编写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知识链接】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香港: 略澳门:1512年,葡萄牙人以进贡为名来广东从事人口贩卖活动;1535年,贿赂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力;1553年,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并长期霸占澳门半岛;1840年,乘机巩固和扩大在澳门侵占的地盘;1851年,占领凼仔岛;1864年,占领路环岛;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教学反思: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内容是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通过展示史料、播放音乐和影视片段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综合运用启发导学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问题讨论、小组合作、个体探究等活动方式相结合,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
课后,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较为客观、科学地分析海峡两岸问题;但我也发现学生分析分析问题时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材料
丁集中心小学导学案培训材料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
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导学案的编写,实际上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学案《实际问题与方程(1)》导学案精品1人教版数学五上(最新)
第6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2)讨论:应该设谁为x?怎样把x表示什么写清楚?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找出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汇报。
3.解方程并检验。
(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方程完成解答过程。
(2)学生检验并交流方法。
4.回顾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老师:回顾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一说是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是多少米,应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 m。
2.(1)认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独立思考,并在草稿本上列出方程,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x+0.06=4.21。
3.(1)学生尝试完成解题全过程,并汇报。
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 m。
x+0.06=4.21x=4.15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 m。
(2)口头叙述检验过程和方法。
4.(1)学生回顾并交流。
(2)师生交流后明确:①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2.解方程。
(1)x-82=36解:x=118(2)2.5x=54.5解:x=21.8(3)x÷3.6=24解:x=86.43.把数量等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件衣服现价128元,优惠20元,原价多少元?原价-()=()答案:20 现价4.列方程解决问题。
答案:y+100=270y=170三、巩固练习。
(9分钟)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5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
集体交流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自由交流自己的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题过程。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2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把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这一话题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欲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四节 宝岛台湾 教学案 导学案
I believe I can do it !
1.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区是 ( ) A.广东 B.广西 C.海南 D.福建 2.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最为著名的树种是 ( ) A.红松 B.杨树 C.樟树 D.漆树 3.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 )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 4.台湾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四季鲜果不断,驰名中外的有 ( ) A.香蕉、菠萝 B.桃、杏 C.荔枝、桂圆 D.椰子、葡萄 5.关于台湾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省人口超过 5000 万 B.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 90% C.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 D.高山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和东部沿海 6.台湾的地下矿藏多种多样,西部主要分布有 ( ) A.金、铜 B.天然硫磺 C.煤、石油 D.稀土 7.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台湾岛为我国第_______大岛,与大陆最近的省为__________。 2)将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岛屿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域的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4)台湾岛西部地区的地形为________,盛产稻谷和甘蔗, 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称。 5)台湾省_______树世界著名,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第一 6)图中 E 为我国十大旅游名胜之一的__________。
外向型经济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人格,人格影响命运 —— 詹姆士
第 2 页 共 2 页源自“记一记”位置 组成 宝 岛 台 湾 美称
位置: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海,西与_______省相望; 组成:由_______岛、________列岛、_______岛等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世纪 50 年代: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 20 世纪 60 年代:重点发展了______________工业; 20 世纪 90 年代: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__产业; 目前,________________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
“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 姓名 编号 日期: 2014-5- 审批:课题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设计者:燕子 一年级·组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
2、过程与方法:导学、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初步运用能力。
通过对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新知自研:结合自主学习的导学一自学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 师评:基础题:精挑细选,(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交流展示3分钟) 1.明朝后期,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的是 (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英国 D .荷兰 *2. 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 A .1661年 B .1662年 C .1663年 D .1684年*3.下列人物中,与戚继光抗倭为同一类的民族英雄是 ( )A .郑和B .岳飞C .郑成功D .辛弃疾*4.设立台湾府,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的是 ( )A .吴国B .唐朝C .元朝D .清朝*5.“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A .郑成功B .施琅C .康熙D .林则徐*6.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哪两地作为侵略据点 ①台湾 ②库页岛 ③尼布楚 ④雅克萨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7.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的清朝皇帝是 ( )A .顺治帝B .康熙帝C .雍正帝D .乾隆帝*8.派人与沙俄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并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清帝是A .顺治帝B .康熙帝C .雍正帝D .乾隆帝 ( )*9、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有 ( ) ①戚继光 ②郑和 ③岳飞 ④文天祥 ⑤郑成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③④ D .①⑤ 发展题:识图回答问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3分钟)一、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郑成功接受哪个国家的投降? 2、郑成功在哪一年率船队横渡台湾海峡? 3、郑成功主攻敌人的是哪两座城堡? 4、郑成功是在哪一年打败侵略台湾的殖民者? 5、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郑成功。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一、两岸关系概述海峡两岸指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分歧,长期以来两岸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共存、不统不独、和平发展”的时期。
然而,此后长期停滞,直至1987年两岸开展人员往来合作。
二、两岸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是增进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途径。
自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协议签署以来,两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等领域频繁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文化两岸文化交流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为两岸民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对方的机会。
2. 教育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了两岸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生交流等形式多样,对两岸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宗教两岸宗教交流促进了宗教信仰交流、神职人员交流、宗教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使得两岸之间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传承。
4. 体育两岸体育交流在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上展开合作,助力两岸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深了两岸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是增进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992年,两岸商务人士共同签署《海峡两岸关系协议》,拉开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序幕。
1. 贸易投资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两岸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两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 产业合作两岸在电子、通讯、零售、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两岸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两岸政治对话两岸政治对话是解决分歧,促进和平的基础。
2008年,两岸在南京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互谅互让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1. 和平协商两岸在和平共存、相互尊重、寻求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和平协商,寻求政治解决两岸分歧的途径。
2. 民心交流两岸在民间交流、民众互动等方面取得进展,促进了两岸社会的融合,加深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定位] 1.能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4.能说出磁通量变化的含义.5.会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磁通量的计算公式Φ=BS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磁场且磁感线与平面垂直.若在匀强磁场B 中,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公式Φ=BS中的S应为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2)磁感应强度B变化,有效面积S不变;(3)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同时变化.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少物理学家根据对称性的思考,提出既然电能产生磁,是否也存在逆效应,即磁产生电呢?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将“磁生电”现象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中的恒定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三、电磁感应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使人们发明了变压器,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使人们制造出了结构简单的感应电动机,反过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2.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等电磁现象中,从磁性存在的空间分布逐渐凝聚出“场”的科学创新思想.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四、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一、磁通量及其变化[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试求:图1 (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 ′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变化量为多少?答案 (1)BS (2)12BS (3)-BS (4)-2BS [要点提炼]1.磁通量的计算(1)公式:Φ=BS(2)适用条件:①匀强磁场,②磁场方向和平面垂直.(3)B 与S 不垂直时:Φ=BS ⊥,S ⊥为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 投影到与B 垂直的方向上,如图2所示Φ=BS sin_θ.图2(4)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 不变,有效面积S 变化时,ΔΦ=B ·ΔS .(2)当B 变化,S 不变时,ΔΦ=ΔB ·S .(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ΔΦ≠ΔB·ΔS.特别提醒计算穿过某面的磁通量变化量时,要注意前、后磁通量的正、负值,如原磁通量Φ1=BS,当平面转过180°后,磁通量Φ2=-BS,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问题设计]实验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如图3所示,导体AB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而导体AB沿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3实验2(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将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当开关S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而开关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产生.若将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的正上方,并使两者的轴线互相垂直,则不管进行什么操作,电流表中均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41.实验2中并没有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但在接通或断开电源的瞬间及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B线圈却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变化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2.当实验2中开关闭合后,A线圈电流稳定时,B线圈中也存在磁场,但不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闭合回路中是否有磁场.3.实验2中同样的磁场变化,螺线管B套在螺线管A外边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两个线圈相互垂直放置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又说明什么?试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磁场是否变化.总结实验1中,磁场是稳定的,但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2通过改变电流从而改变磁场强弱,进而改变了磁通量,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可以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描述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要点提炼]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特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1)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图5所示,甲、乙两图中,导线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图5(2)是否仅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丁.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则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延伸思考]电路不闭合时,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否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答案当电路不闭合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只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也可以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一、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例1如图6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如图6所示的虚线位置时,试求:图6(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解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解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答案(1)BS sin θ-BS cos θ(2)-BS(cos θ+sin θ)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及实验探究例2如图7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且井字形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可能()图7A.v1>v2B.v1<v2C.v1=v2D.无法确定解析只要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穿过井字形回路的磁通量就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例3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8所示.它们是①电流表、②直流电源、③带铁芯的线圈A、④线圈B、⑤开关、⑥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图8答案连接电路如图所示1.(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电流D.磁铁吸引小磁针答案 C解析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以及磁铁吸引小磁针,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A、B、D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是电磁感应现象.2.(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如图9所示一矩形线框,从abcd位置移到a′b′c′d′位置的过程中,关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线框平行于纸面移动) ()图9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增加,再减少直到零,然后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答案 D解析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当线框从左向右靠近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当线框跨在导线上向右运动时,磁通量减小,当导线在线框正中央时,磁通量为零,从该位置向右,磁通量又增大,当线框离开导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磁通量又减小;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3.(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0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图10A.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B.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C.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D.以bc边为轴转动(小于60°)答案ABC解析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bc部分切割磁感线,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时,线框的cd边的右半段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减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线框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转过的角度超过60°(60°~300°),bc边将进入无磁场区,那么线框中将不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bc边为轴转动时,如果转动的角度小于60°,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保持不变(其值为磁感应强度与矩形线框面积的一半的乘积).4.(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1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下列各种情况中铜环A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图11A.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匀速移动C.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加速移动D.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答案 A解析只要通电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铜环A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有感应电流;同样,将电键断开瞬间,电路中电流从有到无,仍会在铜环A中产生感应电流.题组一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1.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B.在匀强磁场中,a线圈的面积比b线圈的大,则穿过a线圈的磁通量一定比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大C.把一个线圈放在M、N两处,若放在M处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比放在N处时大,则M 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比N处大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答案 D解析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乘积,A错误;线圈面积大,但投影面积不一定大,B错误;磁通量大,磁感应强度不一定大,C错误、D正确.2.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答案 C解析根据磁通量的定义,Φ=B·S·sin θ,因此A、B选项错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面积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磁场变化引起的,D错.3.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应强度为B,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图1A.πBR2B.πBr2C.nπBR2D.nπBr2答案 B解析由磁通量的定义式知Φ=BS=πBr2;故B正确.题组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必然有感应电流产生B.闭合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感线运动,必然产生感应电流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D.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 C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Φ发生变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下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答案 B解析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中,电路没闭合,无感应电流;B中,面积增大,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C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Φ恒为零,无感应电流;D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6.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中有感应电流的是()答案BC解析A中虽然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线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中虽然与A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中线框尽管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C.7.如图2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 ,若将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d >L ,则导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等于( )图2A.d vB.L vC.d -L vD.d -2L v答案 C解析 只有导线框完全在磁场里面运动时,导线框中才无感应电流.8.如图3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初始位置线框与磁感线平行,则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3A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B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C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 转动D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 转动答案 C解析 四种情况中初始位置线框均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按A 、B 、D 三种情况线框运动后,线框仍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保持为零不变,线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 中线框转动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产生感应电流,C 项正确.9.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 和B 、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图4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3、4接头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电路图可知,把开关接在B与电流表之间,因与1、2接头相连的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不改变,所以不可能有感应电流,电流表也不可能偏转,开关应接在A与电源之间.10.如图5所示,导线ab和cd互相平行,则下列四种情况中,导线cd中有电流的是()图5A.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B.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左滑C.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右滑D.开关S始终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答案ABC解析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开关S闭合,滑动触头向左滑或向右滑的过程都会使通过导线ab段的电流发生变化,使穿过cd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cd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B、C.11.如图6所示,线圈Ⅰ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线圈Ⅱ与电流计相连,线圈Ⅰ与线圈Ⅱ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在下列情况下,电流计中是否有示数?图6(1)开关闭合瞬间;(2)开关闭合稳定后;(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4)开关断开瞬间.答案(1)有(2)无(3)有(4)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合电路中,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1)开关闭合时线圈Ⅰ中电流从无到有,电流的磁场也从无到有,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无到有,线圈Ⅱ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有示数.(2)开关闭合稳定后,线圈Ⅰ中电流稳定不变,电流的磁场不变,此时线圈Ⅱ中虽有磁通量但磁通量稳定不变,线圈Ⅱ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无示数.(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变化,线圈Ⅰ中的电流变化,电流形成的磁场也发生变化,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4)开关断开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有到无,电流的磁场也从有到无,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有到无,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12.如图7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MDEN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 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使MDEN 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 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图7答案B=B0ll+v t解析要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应使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在t=0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Φ1=B0S=B0l2设t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此时磁通量为Φ2=Bl(l+v t)由Φ1=Φ2得B=B0ll+v t.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11篇)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11篇)学案导学心得体会1从8月26号我校进行导学案培训以后我认为“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习、上课、复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特别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首先,教学生“读一读”。
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
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然后,引导学生“用一用”。
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目标:1.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构成;2. 掌握台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3. 理解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4. 能够比较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点。
导学内容:一、地理位置:1. 台湾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邻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接壤;2. 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3.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岛屿,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等。
二、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1. 台湾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600年前就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2. 台湾曾经是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的殖民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收,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3. 台湾文化融合了中国、日本、欧美等多种文化元素,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三、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1. 台湾实行“中华民国宪法”,为多党制,国家元首为总统,政治体制与中国大陆不同;2. 台湾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出口贸易发达,有“台湾奇迹”之称;3. 台湾社会福利完善,教育水平高,医疗保障健全,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四、与中国大陆的异同点比较:1. 政治上,台湾实行“中华民国宪法”,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 经济上,台湾属于发达地区,经济高度市场化,中国大陆则属于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文化上,台湾文化受多种文化影响,中国大陆文化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导学活动:1. 地图定位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的位置,与中国大陆进行比对;2. 观看视频资料:观看介绍台湾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进行讨论,比较与中国大陆的异同点;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PPT、海报等形式展示台湾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5. 组织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去台湾领事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台湾。
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
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
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
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导学案《练习课》学案精品1人教小学数学六上(最新)
练习课学习目标会确定单位“1”,会画线段图分析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刻度尺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43,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32。
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分析:方法一:可以先求出海狮的寿命,再求出海豹的寿命。
方法二:可以先求出海豹的寿命是海象寿命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海豹的寿命。
1.一堆货物重200吨,第一次运走了51,第二次运走了第一次的54,第二次运走了多少吨?方法一:200×51×54=32(吨)方法二:51×54=254200×254=32(吨)答:第二次运走了32吨。
知识点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5题。
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31。
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分析:(可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方法一:可以先求出鸭比鸡多孵的天数,再求鸭的孵化期。
方法二:可以先求鸭的孵化期的天数是鸡的几分之几,再求鸭的孵化期。
2.狮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18小时,树袋熊每天的睡眠时间比狮子多19。
树袋熊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多少小时?教师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4页和第15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4、6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重视线段图的作用,让线段图成为分析数量关系的“主打曲”。
学生依据线段图更易确定单位“1”,还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现出来。
2.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交流中找出数量关系式,结合数量关系来列式,让列式有据可依。
3.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让解法有规律可循,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呱……呱……》导学案1
《呱……呱……》导学案《呱……呱……》学案新授主备人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11-23上课时间11-24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情感的转变过程,以及作者表现情感的方式。
3、理解文章的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情感脉络,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难点理清作者情感脉络,理解文章的主题学法指导文本研习、交流讨论一、展示预习1.给下列斜体字注音突兀()创痛()老饕()慰藉()潺潺()充塞()炽热()跌宕()2.根据注音写汉字峥róng()jí()灭苍qióng()hài()人隐dùn()阻náo()残hái()jué()住3.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先打算干什么?后来我的想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课中探索1.“我”为什么会想到自杀?2.找出文中表现“我”思想转变的语句,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3.在急切想自杀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婴儿的啼哭却能让“我”转变念头?三、课堂小结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类似的遭遇。
是什么让你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本文的主题:四、达标反馈1、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描写来凸现作者的思想的?各有什么特点?五、学习感悟资料链接:屠格涅夫(1818—1883)作家,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他对没落贵族阶级充满了哀悼的感伤。
作品多关注俄国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命运。
但他始终是一个温和的贵族自由主义者,拥护沙皇政府的农奴制改革。
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
崇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一心想当一个拜伦一样的个人主义英雄者。
屠格涅夫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浓厚的抒情风格。
他以温情脉脉的笔调抒写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种感伤情调是他的贵族自由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的表现。
他善于体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并使之和人物的情绪溶为一体,往往带有怅惘柔弱的色调。
拜伦拜伦出生于伦敦的破落贵族家庭,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导学案
临沐县第二初级中学闫中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培券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以及自然环境和农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能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国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法指导
一、人口密度二总人口/总面积
二、实地距离二图上距离X比例尺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地理位置及组成例如: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
2、分析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植被等方面
3、探讨人文环境主要是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开发历史等,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学习要点1: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包括,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等许多小岛,人口密度约为611人/kn?。
一、认识位置(读教材图6.22,认识台湾位置)
1、海陆位置:南临,北临,西临,东临o
2、纬度位置:在6.22图中,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可以看出北回
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按温度带划分,大部分位于于亚热带,南部属于带。
3、相'对屈预用比例尺量算出图中基隆一福州、高雄一厦门的实地直线距离分别是千米、千米。
可知距离台湾最近
的省是o (实地距离二图上距离X比例尺)
4、板块位
台湾位于板
块和板块的
交界地带,地壳非常活
跃,多(灾害);同时
得益于此,台湾也获得
了“温泉之乡”“地热
之岛"的美称。
二、自然环境(读教材
图6. 22,认识台湾的自
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方向
然环境)
1、地形:台湾岛东部地形是,西部为,总体来多,
平地少。
台湾的最高峰是山,海拔高度为3952米,它也是
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2、河流:岛上河流长度—,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落差,水流
急,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最大的河流,面积最大的
湖泊是O
3、气候: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东部濒临太平洋,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因此它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和气候。
与
同纬度的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降水丰富。
4、地形与气温降水的关系一一读课本36页图6. 25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思考
%1读图分析,台湾的降水的分布规律是:多少。
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东侧为(迎风坡或背风坡),降水,是地形雨。
其中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1图中等温线呈闭合状,且中南部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是受因
素的影响。
【学习要点2:美丽富饶的宝岛】
一、完成同步34页的探究学习的1、2两题
二、台湾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说说下列美称的由来,并完
成下列表格:
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盛产甘蔗
水果之乡
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
巩固提肉
1、完成同步33、35页即时巩固
链接中考
1、【黑龙江2012中考】1.台湾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茶叶
B.菠萝
C.樟脑
D.甘蔗
2、【聊城2012中考】23.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B•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能资源匮乏
C.最主要的民族是高山族
D.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3、【荷泽2012中考】18.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东方甜岛
B.东南盐库
C.温带果园
D.森林之海
4、【滨州2012].台湾是祖国圣神的领土,近年来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合作日
益密切,大陆赴台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分)
1
(1)台湾东
中
N
a
(海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
(2)台湾东西部沿海地区相比较,部
的降水更加丰富,原因是
(3)右上图中邮票的民族是台湾人口
最多的少数民族,该民族是
(4)近期,中国海监船加强对A(岛屿)的
行政执法力度,反对日本在该岛问
题上的挑衅举动。
(5)“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
和古河道”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5、【临沂2012中考】11 .读下图,
答问题。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其经纬度位置大
致是o (1分)
(2)钓鱼岛与基隆的图上距离约
是3. 8厘米,实地距离约是千
米。
(1分)
120,128 12rt34
(3)写出图中省级行政区域单位A
的名称 (填简称)。
(1分)
(4)图中所示山脉为台湾山脉,该
山脉东西两侧坡度较陡的一侧是,判断
理由
是o (3分)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