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三解读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解读

科学发展观解读

科学发展观解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马克思指出:“一定物质财富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

革命胜利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正确解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正确解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正确解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要弄清胡总书记强调的“三不原则”所针对的主体对象是谁?作为手中没有行政决策权与社会公共资源支配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即便你动摇过、懈怠过、折腾过,蒙受损失的也只是局限于你的小家庭或个人事业,一般不会影响到改革开放的大局。

因此,胡总书记所强调的“三不原则”,应该是主要针对那些拥有行政决策权与社会公共资源支配权的各级党政干部和足以影响到党政决策的专家学者。

如果他们动摇了、懈怠了、折腾了,蒙受巨大损失的往往不是他们的小家庭或个人事业,而是党和国家的事业。

二是要弄清胡总书记强调的“三不原则”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总书记强调“三不原则”的真正内涵在于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动摇”强调的是执政方向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无可争议的改革开放丰硕成果不但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

即使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不同利益互相缠绕,不同观念互相碰撞,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也是由改革、开放、发展所派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与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不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诱发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症下药,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的手段加以妥善解决。

事实与经验证明,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动摇,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动摇,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我党执政的希望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正确路径。

“不懈怠”强调的是执政态度问题。

抛弃官僚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当是各级党政干部正确的执政态度。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篇)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篇)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3篇)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的心得体会1认真学习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多,感悟颇深。

义务段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初中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

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

他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

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

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地理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促和平、谋发展的世界潮流 G20峰会从华盛顿到伦敦、 从匹兹堡 到多伦多,再到韩 国的首尔(发展中国家),无 论如何争议,宏观经济政策 协调、金融体系改革,以及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是历次G20 峰会的三个大方向 。
29
3、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反对两种错 误的倾向: 一是全盘否定; 二是教条主义。
59
•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 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 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60
2. 善于走自己的路 (1)善于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要做到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邓小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 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26
三、在现阶段怎样做到解放思想?
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坚持把握世界形势
怎么做
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7
1、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中国真的很强了吗?随着中国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不少人认 为中国已经具有“世界性大国 ”特征,已经跨入发达国家门 槛。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的挑战。
28
2、坚持把握世界形势
61
(2)善于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要做到独立自 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 邓小平: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 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 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 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62
• 普京曾指出,沉痛的教训证明,“将外国 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 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改革”。“休克疗法” 在俄罗斯的失败说明脱离本国国情、盲目 仿效西方的经济模式和理论,是无法医治 俄罗斯经济顽症的,俄罗斯必须走一条适 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改革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洪晓楠,何美子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兼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价值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先进价值理念,从而彰显了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与包容性,也更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要是从社会理想、社会目标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价值理想,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秩序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的目标,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伟大的理想与目标需要13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人辛勤奋斗才能实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行为规范的层面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也是实现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基础,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这12个词的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美好愿景与共同诉求,从而也必然最大限度地凝聚当代中国继续前行的思想共识和行为力量。

一、国家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科学论断,并且十八大报告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后第五次强调“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代会精神解读

党代会精神解读
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 五个着力: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保障群众安居乐 业;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均衡协调发展;着 力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着力发展 民主政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建设平安天 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六部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和先进性建设
• 关键掌握“五个加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造就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 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永 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重点要理解的四个问题
• (一)大会的主题: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
• 在分析形势和机遇之后,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奋斗
目标。其中奋斗目标用了“六个新”:经济发展
再上新台阶、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达 到新水平、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城乡建设展现 新面貌、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
• 必须掌握的是三个关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坚持以人 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公平,在和谐发展上下功 夫;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率先 发展上下功夫。
• 13、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思路:提升优化第一产业, 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高端化、 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突出强调要“使服务业 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 14、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
区县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形成三个层面各具特色、
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党代会精神解读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 关键点:六、六、六

十八大精神要点及解读(两篇)

十八大精神要点及解读(两篇)

∙十八大报告要点解读∙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学院党委宣传部专门编辑收集了有关专家对十八大报告要点的解读文章,现整理如下,提供给全院师生理论学习之用。

1.建成小康【报告原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要点解读】: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2.两个翻番【报告原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要点解读】: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浅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浅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浅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时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角度审视解读,在三个层面上剖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而探究其深层涵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追求。

而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要的任务就是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善于吸收时代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身。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开放的理论,它能用宽广的眼光审视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用阔大的胸怀吸纳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就决定了它能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把握时代的脉搏,吸收时代的精华。

马克思在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进行理论创新,他对于当时西方哲学的整合不是一种简单的堆砌和拼凑,而是通过历史的、辩证的和价值的三个层面来理解的。

因而也就有了现在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构成部分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赋予“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等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吸收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元素,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而借鉴和吸收这些新的文明成果的过程,既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指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我。

强基固本、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攻克高考全国卷

强基固本、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攻克高考全国卷

强基固本、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攻克高考全国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年一度的高三一轮复习已经开始,如何进行高三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有效性,特别是怎样适应明年的全国卷,是摆在我们全体高三地理教师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这些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市一轮复习研讨会的的成果,谈一下我校的高三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以“依标靠纲,吃透教材”为准绳,以“突出主干,夯实基础”为核心,以“构建网络,形成能力”为要求,以“联系实际,学会应用”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一轮会议精神,仔细钻研课标、考纲与考试说明,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及时了解学情,切实加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认真实践“三五四”教学策略,全面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升华学生地理素养。

二、复习策略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要理透好、把握准、落实好,就能实现三维目标以及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因此《考试大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说明》对高考试卷结构、题型和考试范围等做了详细的说明,所以复习备考中是应该重点研究的。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之一,是一轮复习的准绳。

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考纲,把握其实质,特别关注其新增加或删减的内容,坚决杜绝超纲,做无用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认准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复习的重点所在。

2、仔细钻研近五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与样题,切实感受高考样题是真题的模板,真题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关注全国各地试卷,特别研究山东卷,认真研究我省命题的思路、结构、题型、考查的难度等。

注意对近年分省自主命题特别是上海的试题,还要加强对可改省区试题的研究,以增强对高考题的认识,指导日常复习和题目的选择。

3、精心准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尤其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好集体备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性”解读——对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性”解读——对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

个“ 要求 ” 和“ ‘ 内核 ” ’ 的可 资学 习或镜鉴 的 建设范例 。经济发展 富有特 色 、 在 职业 教育
领域 颇具 影响力 并且 有着更 多 可 比性 的两
・---—

49 - - - - — —
( 一) “ 三性” 的 由来
题、 “ 双证 ” 融合 问题 、 职教普教沟通 问题 ) 蕴
2 0 1 4年第 2 期
( 总第 2 6 0 期)
f 每 场
FORUM 0N CONTEMP0RARY EDUCAT1 0N
NO. 2, 2 0 1 4 Ge n e r a l , No, 2 6 0
现代职 业教 育体 系构 建 的“ 三性" 解读
— —
对 外部适应 性、内部适应性和 系统 协形成 于职 业 教 育 成 长
所面 临的更趋 复杂的 内外部 系统环境
教 育体 系建设重要 内容 的“ 通道建 设 ” 问题
被 置于更 加重要 的位 置 ; 进 一步 地说 , 现代
讨论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构建 问题 , 首 先 要对 这一体 系作 出明确 的界定 ,以厘清 思
职业 教育 体系构 建将 在新 一轮 的职业 教育
大发展 中迎来研究 和实践创新 的热潮 。 而 以 外部 适应性 、 内部 适应 性和 系统协 调性 “ 三 性” 思想 构建这 一体 系 , 是 新时代 发展 的要 求, 也是这一体 系构 建的“ 内核” 。 与此 同时 ,

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涵义有 广义和狭义 之分 ,其广义是指职业教育 内部互相联 系 、
重要 实现手段 。
( 二) 与 时俱 进 的 “ 三性 ” 思 想是 职 业 教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19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从“基础”变为“决定”,这与1992年所提出的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这一 论断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 1992年的理论重大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同样会极大地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 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2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
目标、总体任务、时间表、重要经验
1、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 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18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主要讲两点
第一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 市场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从“基础”变
为“决定”,2个字的变化,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
最大的亮点和最大的理论创新。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
有了原则和检验的尺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
14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

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思想路线解读

党的思想路线解读

党的思想路线解读党的思想路线解读党的思想路线解读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党历史上自觉地提出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为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并向全党提出解决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任务。

党的思想路线解读二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基础,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与根本方法。

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了革命事业的成败得失。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准确把握和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贯彻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准确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在前面加了一句,叫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后面加了一句,叫与时俱进,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这种说法不仅在民间十分盛行,甚至在相当一级的党的高级干部的言论中,在部分党校的教材中也出现。

这种说法既不严肃,也不符合实际。

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错误解读与误导。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伟大教育家精神解读

伟大教育家精神解读

伟大教育家精神解读篇一伟大教育家精神解读——以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一、引言伟大教育家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献身教育、关爱学生、创新教学的精神品质。

本文将以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这三位伟大教育家为例,解读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阐述伟大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接受教育。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仁爱”、“忠诚”、“礼敬”等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教育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很独特,他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他还提倡“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陶行知还注重实践教育,他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实践应该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他还提倡“平民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全球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他主张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他还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倡家长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五、伟大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孔子、陶行知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些伟大教育家虽然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不同,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都体现了伟大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高考考点解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高考考点解读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本课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党的执政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的职能属于高考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历年高考中占重要地位。

其中比较稳定的考点是党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党的执政方式,而其中党的执政方式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难点,党的性质、宗旨,党的执政方式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4)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明确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③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与时俱进——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的解读

与时俱进——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的解读
了人类 社 会 的基本 矛盾—— 生产力 和 生产 关 系的 矛盾 ;生 产关 系 和上 层 建筑 的矛 盾 ;上层 建筑 和 生产力 的 矛盾 。这 些相互 联 系 、相互 依存 、相 互 制约 、相 互作 用 的矛 盾所 构 成 的矛盾 运动 推动 着
人类社 会从 低 级 向高级 的发 展运 动 。但传 统 的社 会基 本矛 盾学 说 ,把 构 成社 会基 本结 构 的三大 要 素之 间相 互联 系 、相互依 存 、相互 制 约 、相互 作 用 的辩证关 系 ,限定 在前 两 对矛 盾上 ,即生产 力 和生 产关 系 的矛盾 、经 济基 础和 上层 建筑 的矛盾 。按 照马 克思 主 义哲 学 的基 本理 论 、从 三大要 素 之 间的逻 辑关 系和 社会 发展 的实 际状 况 以及 它们 所起 的作 用 去分 析 ,传 统 的社会 基本 矛 盾学说 对 生产 力 的作用 分析 ,只阐 明生产 力对 生产 关 系 的决定 作 用 ;对 生 产关 系的作 用 分析 ,既 阐述 生产 关 系对 生 产力 的反 作 用 ,也 阐述 对上 层建 筑 的决 定作 用 ;但对 上 层建 筑 的作 用 分析 ,只阐 明对生
产关 系 的反作 用 。这就需 要 提 出两个 新 的 问题 :一是 生 产力 和上 层 建筑 的关 系 问题 ;二 是三 大要 素 相互 间的矛 盾构 成是 否 只限 于生 产力 和 生产关 系 、生 产关 系 和上 层建 筑 之 间的矛 盾 ,上层 建筑 和 生产 力 相互 之 间有 没有矛 盾作 用 ?
收稿 日期 : 0 6 7 0 2 0 —0 —1
作 者 简 介 : 浩 根 (9 0 )男 , 鲜 族 , 林 桦 甸 人 , 华 大 学 机 关 , 授 。 李 15 一 , 朝 吉 北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时俱进三重解读1与时俱进是一个以时代特征为基础的动态概念,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求她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在实践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要求她在领导国家各项事业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求党员和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贡献。

从不同视角观察,与时俱进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具有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的科学范畴。

一、与时俱进外延视角的四个工具理性范畴从工具实用性视角看,与时俱进是多向度的方法手段和科学范畴。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2针对不同的“关系”,与时俱进具有多重的相互关联而又有所不同的层次指向,至少有四层涵义。

第一,它是解决新问题的新的工作方法。

江泽民明确指出:“推进改革也好,促进发展也好,维护稳定也好,都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

”3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们的新认识、新思想、新观点,一定要落实到更好地指导实践上来,落实到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这是我们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推进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4由此可见,与时俱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法。

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创新工作方法。

在质的规定性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新、旧两类。

所谓旧方法,就是解决以往问题中使用过的方法;所谓新方法,就是以往没有使用过的创新性的方法。

有些旧方法解决旧问题有效,解决新问题同样有效,但是,也有些旧方法面对新问题则束手无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需要回答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新课题,因而需要有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实行新的工作方法。

邓小平指出:“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

”江泽民也说:“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

我们必须与1 作者李焕云,河南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在过去的方法不灵的情况下,必须采取能够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

总结实践新经验,同样需要创新工作方法。

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而总结新经验,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要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善于从那些适合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经验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把那些具体的实践和做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经验更具有条理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发挥出更大的指导作用。

第二,它是分析新情况的新的思维方式。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决定个人成就和生活方式,也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成绩和一个地区的生存方式。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就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有全新的思维方式。

江泽民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6与时俱进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形势,观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创新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7这说明,其一,任何思维方式都是历史的、具体的。

其二,任何思维方式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时代的产物。

其三,任何思维方式的变化都将对社会实践、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背景下,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都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能力。

创新思维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概念或通过形象思维,在解决理论、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思想和心理取向,就是要从某些事实中更深一步地探索新关系、寻找新答案。

在加入WTO 后,江泽民用了一个双赢的理念,就是与时俱进思维方式解决重大问题的典范。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进行艰苦的努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第三,它是昂扬向上的新的精神状态。

江泽民在“5.31”重要讲话中,明确地号召人们“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他在党的十六大上又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显然,与时俱进就是一种精神状态。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

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要坚持马克思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63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站在时代前列,站在实践前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要有敢闯敢冒的勇气。

江泽民说:“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8邓小平也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在不平坦的前进道路上,惟有敢闯敢干的精神,才能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目的地。

当然,敢闯敢冒都是基于科学分析和规律把握上的,决不是盲目蛮干。

第四,它是实事求是的新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性和不断发展性。

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是解放思想,本质和基础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振聋发聩地高呼:“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9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强调:“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10与时俱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解放思想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拓展和升华。

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是简单地脱离实际地求新、求进;实事求是也不是简单地无原则地就事论事。

与时俱进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本质要求,真正的创新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和标新立异,必须尊重实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涵一致、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解放思想侧重于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侧重于客观实在性,与时俱进则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发展性,从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与时俱进内涵视角的三个基本价值理性要求从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看,与时俱进是具有多重追求和丰富内涵的科学范畴。

党的十六大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一,体现时代性。

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必须体现其赖以产生的8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9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4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时代背景的基本特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充满时代气息,代表时代趋势,不断进行创造性工作。

首先,具有时代眼光。

江泽民强调:“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

”11具有时代眼光,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时代意识,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把中国的问题放在回答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中研究,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其次,紧跟时代步伐。

新的世纪,正处在一个大变动、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

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研究现实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

体现时代性,根本在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就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第二,把握规律性。

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应当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固有规律的科学反映。

只有善于总结新的实践、新的经验,从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上升为理论和原则,才能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

把握规律性的核心问题,是把握“三大规律”。

一是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关键是认清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把我们党建设好。

邓小平在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时,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为了把党建设好,江泽民多次要求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