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概述-文传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元杂剧的流派区分
• 明清以后的研究者评论杂剧,有“本 色”、“文采”之说。
• 其说起于明人,如徐谓《南词叙录》、 王骥德《曲律》和臧懋循《元曲选序》 等推崇本色。 • “本色”、“当行本色”一般专指戏剧 曲文的非藻绘,级相对于“文采烂然” 而言。
• 明末孟称舜认为元杂剧有“雄爽”与
10
元杂剧的体制
14
•旦
• 正旦:剧中的女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 旦。 • 外旦:即正旦之配角,相当于南戏中的 贴旦。其地位仅次于主唱的正旦。
• 搽旦;在剧中专门扮演一些不不正派或 邪恶的女人,因这类角色扮演时脸部搽 抹成丑怪模样,故有“搽旦”之称。
15
• 净:在剧中一般扮演与正面人物对立的
反面人物。
• 丑:即净之配角。
元 代 文 学
1
元代文学概述
政治方面: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
的影响。 1. 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集中体现在 所谓“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成蒙 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 2.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 之间空前的融合。
2
经济方面:
• 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18
• 第一: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旦把酒科;做谢 恩科等。 • 第二:表示人物表情。如:做忖科;做悲科等。 • 第三:表示武打动作,如:做混战科;做打衙 内科等。 • 第四:居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如:正旦做舞科。 • 第五:剧情需要的音响效果,如:雁叫科;内 做雷声科。
19
元杂剧的分类
• 元杂剧的内容异常丰富广阔,通常将其 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 剧、社会剧和历史剧五类。 • 一、爱情婚姻剧,数量众多,最著名的 是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 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和 郑光祖《倩女离魂》。
5
元杂剧的源流与繁荣
• 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 型。 •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 •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 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 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 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 诸宫调(说唱文学)。
思想方面:
• 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的 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 面。
3
文化方面:
对科举的轻视,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 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加强了同一般民众 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促成了杂剧、话本小 说等叙事文学的发展。 • 元朝等级: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 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 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 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 (知识分子)。十、丐(乞丐)。
20
• 二、神仙道化剧 如:马致远等的《黄 粱梦》、马致远《任风子》、范康《竹 叶舟》等。 • 三、公案剧 如:关汉卿的《鲁斋郎》 《蝴蝶梦》,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神奴儿》 ,李潜夫《灰栏记》、孟 汉卿《魔合罗》等。 另外水浒戏可以 看作是公案剧的一个分支。
21
• 四、社会剧 如:《窦娥冤》、秦简夫 《东堂老》、杨显之《酷寒亭》、郑廷 玉《看钱奴》、武汉臣《老生儿》等。 • 五、历史剧 如: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单刀会》、高文秀《渑池会》 等。
16
元杂剧的体制
宾白
• 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 称为“宾白”。(徐谓《南词叙录》)单 宇《菊坡丛话》则认为:“两人对说曰宾, 一人自说曰白。” • 宾白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 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17
元杂剧的体制
科(介)
• 科(介)指人物的表演动作。剧本中特 别标明的唱、白以外的动作。 • 科介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 做的动作、表情等五类作用:
8
元杂剧的分期
• 以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 • 前期:元杂剧高度繁盛,创作中心集中于京城 大都以及真定、东平、平阳等经济繁荣的城市。 重要的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以及纪君祥、杨显之、尚仲贤、康进之、高文 秀、石君宝等。 • 后期:元杂剧逐渐衰微,创作中心移至杭州、 温州、扬州等东南沿海城市。代表作家:郑光 祖、乔吉、宫天挺和秦简夫等。
折、楔子和本
• 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 一本。 •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起 序幕作用;放在折中间,则起过脉剧情的作用。 一般只唱一二支小曲。
11
元杂剧的体制
唱词和演唱特点
• 杂剧的核心是唱词。剧本中通常注明“唱”。 • 唱词的安排:每一折音乐上只用同一宫调的曲 子,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 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即曲子的调名,杂剧的曲 文即按照曲牌的规定来填写。杂剧一折的宫调 下通常有十个左右的曲牌组列,称为联套、套 数、套曲。
4
元代文学概述
1、戏剧 杂剧、南戏。 2、散曲 散曲是元代另一种植富有新鲜意味 的文学类型。 3、小说 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 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 4、诗歌 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 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 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 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 术形式。
12
• 元杂剧中的角色基本分三大类:末、旦、 净。(另外还有:杂。)末又分为:正 末、冲末和小末。旦分为:正旦、外旦 和搽旦。 • 元杂剧通常只有正旦或正末可以主唱; 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 的本子为“末本”。
13
元杂剧的体制
四类角色
•末
• 正末:男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生。
• 冲末:正末之副角,即相当于副末。一 般用于杂剧的开场,称为“冲末开场”。 • 小末:剧中的青少年男子。
6
•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 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 成熟的戏剧形式。
• 前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 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7
元来自百度文库剧的繁荣状况:
• 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和元明之际贾仲 明(或谓无名氏)《录鬼簿续编》,元 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 目七百多种。 • 现存元杂剧的数量,臧懋循《元曲选》 和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所收有一百六 十二种。
元杂剧的流派区分
• 明清以后的研究者评论杂剧,有“本 色”、“文采”之说。
• 其说起于明人,如徐谓《南词叙录》、 王骥德《曲律》和臧懋循《元曲选序》 等推崇本色。 • “本色”、“当行本色”一般专指戏剧 曲文的非藻绘,级相对于“文采烂然” 而言。
• 明末孟称舜认为元杂剧有“雄爽”与
10
元杂剧的体制
14
•旦
• 正旦:剧中的女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 旦。 • 外旦:即正旦之配角,相当于南戏中的 贴旦。其地位仅次于主唱的正旦。
• 搽旦;在剧中专门扮演一些不不正派或 邪恶的女人,因这类角色扮演时脸部搽 抹成丑怪模样,故有“搽旦”之称。
15
• 净:在剧中一般扮演与正面人物对立的
反面人物。
• 丑:即净之配角。
元 代 文 学
1
元代文学概述
政治方面: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
的影响。 1. 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集中体现在 所谓“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成蒙 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 2.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 之间空前的融合。
2
经济方面:
• 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18
• 第一: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旦把酒科;做谢 恩科等。 • 第二:表示人物表情。如:做忖科;做悲科等。 • 第三:表示武打动作,如:做混战科;做打衙 内科等。 • 第四:居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如:正旦做舞科。 • 第五:剧情需要的音响效果,如:雁叫科;内 做雷声科。
19
元杂剧的分类
• 元杂剧的内容异常丰富广阔,通常将其 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 剧、社会剧和历史剧五类。 • 一、爱情婚姻剧,数量众多,最著名的 是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 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和 郑光祖《倩女离魂》。
5
元杂剧的源流与繁荣
• 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 型。 •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 •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 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 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 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 诸宫调(说唱文学)。
思想方面:
• 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的 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 面。
3
文化方面:
对科举的轻视,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 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加强了同一般民众 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促成了杂剧、话本小 说等叙事文学的发展。 • 元朝等级: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 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 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 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 (知识分子)。十、丐(乞丐)。
20
• 二、神仙道化剧 如:马致远等的《黄 粱梦》、马致远《任风子》、范康《竹 叶舟》等。 • 三、公案剧 如:关汉卿的《鲁斋郎》 《蝴蝶梦》,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神奴儿》 ,李潜夫《灰栏记》、孟 汉卿《魔合罗》等。 另外水浒戏可以 看作是公案剧的一个分支。
21
• 四、社会剧 如:《窦娥冤》、秦简夫 《东堂老》、杨显之《酷寒亭》、郑廷 玉《看钱奴》、武汉臣《老生儿》等。 • 五、历史剧 如: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单刀会》、高文秀《渑池会》 等。
16
元杂剧的体制
宾白
• 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 称为“宾白”。(徐谓《南词叙录》)单 宇《菊坡丛话》则认为:“两人对说曰宾, 一人自说曰白。” • 宾白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 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17
元杂剧的体制
科(介)
• 科(介)指人物的表演动作。剧本中特 别标明的唱、白以外的动作。 • 科介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 做的动作、表情等五类作用:
8
元杂剧的分期
• 以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 • 前期:元杂剧高度繁盛,创作中心集中于京城 大都以及真定、东平、平阳等经济繁荣的城市。 重要的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以及纪君祥、杨显之、尚仲贤、康进之、高文 秀、石君宝等。 • 后期:元杂剧逐渐衰微,创作中心移至杭州、 温州、扬州等东南沿海城市。代表作家:郑光 祖、乔吉、宫天挺和秦简夫等。
折、楔子和本
• 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 一本。 •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起 序幕作用;放在折中间,则起过脉剧情的作用。 一般只唱一二支小曲。
11
元杂剧的体制
唱词和演唱特点
• 杂剧的核心是唱词。剧本中通常注明“唱”。 • 唱词的安排:每一折音乐上只用同一宫调的曲 子,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 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即曲子的调名,杂剧的曲 文即按照曲牌的规定来填写。杂剧一折的宫调 下通常有十个左右的曲牌组列,称为联套、套 数、套曲。
4
元代文学概述
1、戏剧 杂剧、南戏。 2、散曲 散曲是元代另一种植富有新鲜意味 的文学类型。 3、小说 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 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 4、诗歌 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 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 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 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 术形式。
12
• 元杂剧中的角色基本分三大类:末、旦、 净。(另外还有:杂。)末又分为:正 末、冲末和小末。旦分为:正旦、外旦 和搽旦。 • 元杂剧通常只有正旦或正末可以主唱; 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 的本子为“末本”。
13
元杂剧的体制
四类角色
•末
• 正末:男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生。
• 冲末:正末之副角,即相当于副末。一 般用于杂剧的开场,称为“冲末开场”。 • 小末:剧中的青少年男子。
6
•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 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 成熟的戏剧形式。
• 前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 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7
元来自百度文库剧的繁荣状况:
• 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和元明之际贾仲 明(或谓无名氏)《录鬼簿续编》,元 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 目七百多种。 • 现存元杂剧的数量,臧懋循《元曲选》 和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所收有一百六 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