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概述
第六编元代文学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 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 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 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 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 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 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 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 名称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 第三等 汉 人
第四等 南 人
民族 蒙古族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
二、文学概况
元曲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品之性 格》: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 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由 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 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 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 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性 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 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 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 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 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 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 “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 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 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 议者只是王与郑。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
二、元代文学 2
元杂剧是在北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音 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 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 崭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与 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 600种,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162种,迄今可知 的作家约有200人,在元代这个不长的历史时期, 杂剧作家的众多,作品之丰富,实在令人惊叹。 许多优秀的杂剧作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 的社会生活面貌,其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都是非常突出的,艺术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 神。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6
(三)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元蒙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巩固其 统治,在政治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忽必烈统一后,划人为四等:1.蒙古人;2. 色目人;3. 汉人,包括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 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4.南人,即原南宋 统治区域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7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2
它的大统一局面的出现,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 弱不振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 展,促进了各兄弟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是,元朝的统治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建立在残 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的,它使元代 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也给文学的发展以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 元代社会与思想文化4
2.手工业。 元蒙统治者为了满足生活消费和军政需要, 对手工业特别重视,他们把上百万手工业 工匠集中到城市中来,设立官营匠局管理, 组织产生,规定匠不离局,子孙承袭,不 能改业。工匠们虽然受到残酷的奴役剥削,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元代的 兵器业、纺织业、盐业、制瓷业等都有相 当的规模和水平。
二、元代文学 6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第一节:元代文学概况一、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4.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二、文学概述⏹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
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
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
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
前期作家主要有刘因、卢挚、赵孟兆页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
⏹元词亦呈衰落的趋势。
元词人多宗宋词,大致可分为宗苏轼、辛弃疾和宗周邦彦、姜夔两派,前者以刘因、萨都剌为代表;后者以张翥(zhù)为代表。
⏹元代散文主要以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为学习对象,代表作家有姚燧、虞集等。
⏹第二节:元杂剧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武林旧事⏹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
南村辍耕录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引屈原《九歌》认为古代巫觋表演歌舞,即“后世戏剧之萌芽”。
2)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认为“优伶戏文,自优孟抵掌孙叔敖,始滥觞。
元代文学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 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 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 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 “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 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 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 议者只是王与郑。
北
曲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 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 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 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 盛誉两宋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 则突破了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 自己的格律。作为一种戏曲声腔, 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 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 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 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 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审美情趣的新变化 :元蒙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 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之中
第二章
元代诗文概述
诗:宗唐(近体)得古(古体) 唐诗、魏晋古诗 审美情趣:显而畅 总体趋势:急剧衰落 代表作家:
前期:刘因、戴表元、赵孟頫
中期: “元诗四家” 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元杂剧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 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代文学概说
元代文学的起源和演变
元代文学的起源:蒙古族入主中原, 带来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元代文学的繁荣:元代文学在元朝 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元代文学的发展:元代文学在蒙古 族和汉族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
元代文学的衰落:元朝灭亡后,元 代文学逐渐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
元代文学的局 限和不足
缺乏创新和突破
文学内容单调:主要反映社 会现实、人生哲理等,缺乏 创新和突破
文学形式单一:主要以诗歌、 散文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 文学创作
文学风格保守:受传统文学 影响较大,缺乏创新和突破
文学成就不高:与唐宋文学 相比,元代文学的成就相对
较低,缺乏创新和突破
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文化传承:元代文 学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社会的文化 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借鉴:元代文 学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状况和人文精神, 对现代社会的历史 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艺术价值:元代文 学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审美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艺术 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
思想启迪:元代文 学中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观念,对现代 社会的思想启蒙和 道德建设具有启迪 意义。
元代文学概说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史元 背代 景文
学 的 历
要元 流代 派文
学 的 主
要元 作代 家文 和学 作的 品重
响元 和代 价文 值学
的 影
限元 和代 不文 足学
的 局
趋究元 势现代
状文 和学 发的 展研
元代文学的历 史背景
第十二章 元代文学概述
元
杂
剧
壁
画
元杂剧演出壁画
第三节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迫切要求有 适合于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形式,杂剧应运而生。 2. 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戏剧演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3. 演出与写作的明确分工,造就了一批演技精湛的著名 演员和写作水平较高的专业剧作家,既保证了剧本质量,也提 高了演出水平,使杂剧的地位迅速提高。 4. 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楔 子:指杂剧剧本中四折戏之外的过度段落,主要作用是
介绍情节和人物,加强情节之间的联系,位置比较灵活,可放 在剧首或折与折之间,也可放在剧末。 2. 演唱上:一个剧本四折戏共四套曲子均由主角一唱到 底,有旦本戏和末本戏之分。 3. 剧本构成上: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构 成,其中曲词和宾白是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曲 词: 指受曲牌限制,有较严格的韵律,必 须符合演员演唱要求的段落 ,其作用是抒情,渲染气 氛和刻画主角形象。 宾 白: 指说的部分,分韵白和散白两种类型, 主要用于叙事、自报家门、交代故事来龙去脉等。 科 范: 指剧本中所规定的演员的主要动作、表 情以及舞台效果等提示性的文字,简称“科”。
元 代 古 戏 楼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突出特点
1. 文体上,雅文学与俗文学相互冲突并融合,但以杂剧、 南戏、话本等为主的通俗叙事文学形式占据主导地位,整个文 学创作呈现通俗化倾向。
2. 传统诗、文等雅文学形式衰落。 3. 诗歌、散曲等抒情文学也以通俗明畅为审美取向,明 显呈现通俗化特点。
成 吉 思 汗 塑 像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元 代 至 元 通 行 宝 钞
第二节
元杂剧及其基本特征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的历史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即公元1230—1368年)。
元代文学的发展,以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元曲:(一)元杂剧(二)元散曲(一)元杂剧前期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代表作:一共写了60多种杂剧,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望江亭》等。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选)(正末关公引周仓上,云)周仓,将到那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末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呵!(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白朴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二)元散曲主要形式:(1)小令(叶儿)(2)套数(3)带过曲1.元散曲前期代表作家:1)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现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像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爷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元代文学概述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周贻白先生以为:戏曲是由“俳优”或“倡优”装 扮人物作表演开始,然后进而结合其他艺术构成一 种综合旳发展。这么才逐渐形成后世旳‘杂剧’或‘南 戏’一类体制。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戏曲是一门综合旳艺术,唱、做、
念、打缺一不可。 简朴地说,元杂剧就是在金院本
和说唱诸宫调旳基础上,融合多种表 演艺术形式而形成旳一种完整旳戏剧 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 唱文学旳基础上发明了成熟旳文学剧 本。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代四大悲剧。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为何如此昌盛繁华? 首先是经济原因。 其次,是社会原因。 再次是作家原因。 最终是观众原因。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三)元杂剧旳衰落 宫天挺旳《范张鸡黍》希望统治者能起用贤士, 恢复纲常。《霍光鬼谏》、《豫让吞炭》《周公 摄政》、《赵礼让肥》等作品还经过对古代“圣 君贤相”“忠臣义士”旳表扬,要求恢复儒家旳“仁 政”,来维系濒临崩溃旳元代政权。就是爱情剧 ,也用来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倩女离魂》歌颂 一对义夫节妇,《刍梅香》宣扬孔孟之道,总旳 来说,元杂剧南移后就衰落了。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明万历年间,臧懋循编辑《元曲选》,选收 杂剧剧本一百种,其中除少许明初作品外,绝对 部分是杂剧,这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旳一部杂剧选本。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另外,现存旳杂剧选集,还有元刊《古今杂 剧》30种;明代人陈与郊选编旳《古名家杂剧》 ;明代人息机子编旳《元人杂剧选》;明代人赵 琦美录校旳《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明代人孟 称舜编旳《柳枝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 《古今名剧合选》)等等。除掉反复,这许多选 集一共保存了140多种作品,已经涉及了许多主 要作家旳大部分代表作。今人隋树森所编《元曲 选外编》选入杂剧 62 种。
元代文学概述
17
元杂剧的体制
科(介)
• 科(介)指人物的表演动作。剧本中特 别标明的唱、白以外的动作。
• 科介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 做的动作、表情等五类作用:
18
• 第一: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旦把酒科;做谢 恩科等。
• 第二:表示人物表情。如:做忖科;做悲科等。 • 第三:表示武打动作,如:做混战科;做打衙
元 代 文 学
1
元代文学概述
政治方面: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
的影响。 1.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集中体现在 所谓“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成蒙 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 2.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 之间空前的融合。
2
经济方面:
• 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 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而 是经过艺术的锤炼。能够把质朴浅俗的 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
33
《西厢记》
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 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 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
直接的素材。 3、王《西厢》删除了董《西厢》许多不必要的
24
第一节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窦娥冤》及其他杂剧作品 关汉卿创作杂剧共67种,现存在18种,按习惯可
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三种。 公案剧的代表作为《窦娥冤》、《鲁斋郎》、
《蝴蝶梦》。 爱情婚姻剧的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江亭》
等。 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哭
31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元代文学概论
元代散曲概论
张可久: 专于散曲且存作最多者 题材:写景、恋情、隐逸、赠答 写景:【黄钟· 人月圆】《春晚次韵》 恋情:【普天乐】《西湖即事》:蕊珠宫,蓬莱洞。 轻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 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 歌上下,渔火西东。 风格:清丽醇雅——散曲雅化的关节人物 贯云石《今乐府· 序》:“文丽而醇,音和而平。”
元代散曲概论
1.散曲的概念
别称:乐府、今乐府 基本特点:曲体抒情 语言:格律与口语结合 艺术表现:赋法 形式:用韵灵活、衬字 音乐:俗谣俚曲(汉曲与胡乐的融合)
元代散曲概论
散曲体制及艺术个性
体制: 小令、套数、带过曲 艺术个性: 句式灵活,口语化、散文化,自然 酣畅
元代散曲概论
散曲发展阶段及创作情况 分期:前期(1206-1320)北方中心 后期(1321-1341)南方中心 创作情况 : 前期(1206-1320)北方中心 a.书会才人作家群:关汉卿、王和卿 精神风貌:放诞不羁、叛逆精神、个性自由
元代散曲概论
关汉卿:
题材:
闲放之意的流露——生命自由与玩世享乐的
结合。【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
儿女之情——杂剧手法向散曲的渗透,心理、
行为描写。【双调· 沉醉东风】
元代散曲概论
王和卿:
市民情调、庸俗性、滑稽谐谑 咏物之作【仙侣· 醉中天】《咏大蝴蝶》
元代散曲概论
元代叙事文学概述
元杂剧发展线索(南北戏剧圈的创作情况)
前期(1206-1307):北方戏剧圈 总体情况: 地域:大都、河北、山西、山东 题材:水浒、公案、历史传说 主题:直面黑暗、呼唤英雄 风格:激昂明快
学习_课件第三十一讲元文学概述
•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 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 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 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 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
• 1.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 政权,国土空前辽阔。
• 《元史•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 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东起日 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 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 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 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 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 国。
珰、一粒铜豌豆”。
•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 语言风格。清黄周星《制曲枝语》云: “曲之
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而已。”
•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 向。
• 白朴[中吕·阳春曲]《题情》:
•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 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 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 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政 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 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 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 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 ,不穷其态。”
• 夏伯和《青楼集志》:“唐 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 野史也,但资调笑耳。宋之 戏文,乃有唱念,有诨。金 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
• 3.北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 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七调,共28宫 调。元曲常用12种。下隶335个曲牌。双调 所辖曲牌最多(100个)。
• 王骥德《曲律》:“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 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 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元代文学
1
一 二 三 四 五
元代文学综述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关汉卿
王实甫的《西厢记》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元代散曲
六
一 元代文学概述
•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134年(公元1234-1368年) • • • • (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二)叙事文学的兴盛 (三)元代的抒情文学 (四)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六 元代散曲
• (一)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 •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
(一)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 1.散曲的兴起 •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 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 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四)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 1.“自然”与显畅 • 2.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 • 3.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 • • • • • 1.说话艺术 2.小说话本 3.讲史话本 4.说经话本 5.诸宫调 6.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三琶记》
(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 • • • • 1.民族压迫与融合 2.文化的沟通 3.都市繁荣 4.思想活跃 5.儒生不幸的遭际
(二)叙事文学的兴盛
• • • • • 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2.话本小说的兴盛 3.戏剧的繁荣 4.戏剧的演出和体制 5.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
(三)元代的抒情文学
• 1.散曲之为“散” • 2.活波明朗与穷形尽相 • 3.元诗的风貌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一个朝代,但它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
元朝立国之初,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代表作品和文学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元朝建立于忽必烈之手,后期蒙古族和汉族的结合,汉人的参与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元朝的开放政策,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也为元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熟。
二、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元代的文学作品种类丰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和代表性的是戏曲、诗歌和小说。
以下列举一些代表作品:1.戏曲元代的戏曲,是在唐宋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被誉为元曲三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单刀会》等作品都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情节曲折,且在唱腔、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突破性的发展,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艺术。
2.诗歌元代诗歌对唐宋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著名诗人有韩淲、郑庄公、杜光庭等。
他们的诗歌从题材、意境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精品。
3.小说元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和描写技巧上有着优秀的表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的浮沉、变革。
三、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互融元代文学中的多个文学体裁相互影响,互相借鉴。
诗歌受到戏曲的影响,戏曲也因受到诗歌的影响而逐渐成熟。
同时,小说和戏曲的结合也成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
2.开放性元代成立后,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
这些来自外部的文化和思潮,都对于元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开放性不仅在文学的内容上表现突出,更包括了对于社会、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和包容。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一、元代社会特点一、疆域辽阔,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二、蒙古人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三、一度废除科举,使儒生失去仕进机会,有的沦为书会才人,与艺人相倚为生.四、各种教派之发展.传统的儒家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到了发展.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五、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二、元代文学特点是中古文学的第三期,叙事文学第一次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作者与受者出现互动.诗歌创作承前与启后;散文重视经世致用;小说与戏曲成就辉煌.第一节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早在金代,征服了汉人的就女真人率先汉化,而忽必烈灭宋之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1271年,他以“元”为国号,取易经“乾元”之义,表明了他对汉族文明的推崇.忽必烈深知,要巩固元朝的统治,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为此,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结果,统治得以稳定.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元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继唐诗,宋词的时代辉煌后,元曲则最能表现元代时代精神.元有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个组成部分,作为叙事文学来讲,元杂剧为其要,另话本这种叙事文学,与元杂剧并称为姐妹艺术迅速地繁盛起来.概论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所谓文学的发展,应是指在原有文学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元曲和话本小说,都是前代戏曲,说话的延续和发展,比之前代都有创新和突破.元杂剧就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臻于成熟.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耀眼的奇葩.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其中“说经讲演佛禅道理;“合生”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争战,后两者均属有情节有人物的叙事文学.都城纪胜说:“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可见话本的作者和艺人,已能运用虚构,提炼等技巧,把复杂的历史画龙点睛地加以叙述.所谓文学的“繁盛”,主要是指学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质量高,二是数量多.元代的杂剧和话本完全代表了这两个特点,从而体现了它的繁盛面貌.元代创作剧本的数量.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五百三十多种,南戏有二百一十多种,可惜大部分均已散失.至于当时投身于剧本创作的作家,现在已无法准确统计.仅据录鬼簿和续录鬼簿所载,有名有姓者二百二十多人,而“无闻者不及录”,估计还有许多遗漏.剧作家们有很高的创作热情,有人专门为伶工写作演出的底本,有人“躬践排场”参加演出,一些名色才人还在大都组成“玉京书会”、相互切磋.许多剧作家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像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人,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擅长戏曲的写作.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驾驭了世俗喜闻乐见的叙事体裁,便腕挟风雷,笔底生花,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文坛揭开了新的一页.当时,剧作家们适应观众的需要,或擅文采,或重本色,争妍斗艳,使剧坛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元代“说话”盛行,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话本,以讲史为多.像〈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当然,和明清两代的小说相比,宋元话本还显粗糙,但作者已注意到情节安排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至于元代一些文言小说,像娇红纪,描写娇娘和申纯的爱情悲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切追求,深刻细腻,其成就也不可忽视.二、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1、元代政治对叙事文学繁盛的影响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政府中军政大权,由蒙古人独揽.元朝的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元史·刑法志四终元之世,民族对立的情绪未见缓和,加上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因此,社会一直激烈动荡.元杂剧有不少作品写了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不少作品透露出愤激昂扬的情绪,这正是在火与血交并的时代人民反抗精神的反映.2、经济发展对叙事文学繁盛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元代说话艺术和戏曲艺术繁盛的必要条件.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一些专供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肆,给说书、杂耍等演员提供了演出场所.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而一般侧重于表现作者个人意趣胸襟的诗词,已不适合市民的需要.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特别是戏曲艺术,在勾栏瓦肆中迅速发展起来,演述故事的说话、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戏曲艺术,它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更能吸引市民观赏.元代商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推动了叙事文学的发展3、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因素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忽必烈制定的纲领是:“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元史·世祖本纪他要求继承蒙古族的祖宗成法,采取中原王朝的仪文制度,力图把两者融合起来.近人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载:元军兵锋西指,西域归附,驿路畅通,方便了商贾往来,回回纷来沓至.据至元初年统计,在中都路的回回人数,近三千户之多.民族杂处,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和交流,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诸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刺回族人擅长诗词散曲.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擅长戏曲创作,其中李直夫所着杂剧,有虎头牌等11种.这一批来自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作家,笔端流露出各式各样的风情格调.各民族文化交流,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如元杂剧中常提到“烧埋”,这说明一向习惯土葬的汉族人袭用了蒙族火葬的风尚‘西厢记提到“赤腾腾点着袄庙火”,争报恩和倩女离魂,也有“我今夜着他个火烧袄庙”,“则待教袄庙火刮刮匝匝烈焰生”的说法,可见从波斯传入的拜火教已深入到民间生活中,成为元杂剧新的内容成份.杂剧本来就是多种文学样式交融的产物,元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元杂剧题材内容的交融,从这种特定的意义来说,元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叙事文学的繁盛.4、叙事文学的繁盛与元代思想相对自由有关着名戏曲评论家王国维先生曾说过“科举中断,杂剧大兴”.科举“中断”不仅是元杂剧繁盛的原因,也是说话艺术繁盛的原因.科举是左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科举的关系,诗文一直奉为文学正统,蒙族入主中原时科举曾一度被废除,直至延佑,才重新恢复,这期间,叙事文学如巨石重压下的树苗,迅猛地成长起来,成为繁盛的态势,而成为参天大树.5、叙事文学的繁盛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元杂剧之前有金之诸官周和宋院本以及唐之参军戏等,这些文学样式恰到元代社会特殊条件下融合起来,发展成为元杂剧,话本亦然,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所致.6、元代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元代统治者喜爱叙事文学杂剧和说话这两种文学,甚至在战争中也带着戏班子.前面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后面设置戏剧舞台,战斗一结束,演出就开始,且不要说“说话”了.元统治者对叙事文学的喜爱,促进了它们的发展.7、受北方音乐的刺激在文艺创作方面,杂剧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像唐歹合、拙音速、风流体、阿忽合等曲牌,已为汉族群众喜闻乐见.徐渭说:“北曲盖辽金北鄙杂度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南词叙录北曲包括蒙族女真族人的乐曲.它们流入中原,为民间接受,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胸襟.第二节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的抒情文学包括两种主要文学样式,一是散曲,二是传统诗词.元代散曲是一种新的诗歌种类,可以说就是元人的流行歌曲.元代的传统诗词具有兼融唐,宋的特点.并具有上承唐宋开启明清的作用.一、元代的散曲散曲是诗歌发展到元代形成的一种新的种类,就形式而言,可分为套数也称大令,小令和带过曲三种.套数是相对小令而言的成套的散曲,且有内容有尾声;小令,是独立的支曲,带过曲是介于套数大令和小令之间的两参支曲子.,散曲的表现方式特点为雅俗交融,既有传统诗词的雅致,又有民间曲词表现的俗情;在语言方面既有一定的格律,又可以增加衬字即格律以外适合演唱的字;既有近乎传统诗词和赋体的铺陈叙述的表现方式,又有口语化,俚俗化的特点.散曲就风格而言,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两种类型,一为本色豪放,一为斑斓婉丽;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兼融状态.2、元代诗歌元诗之前有唐诗和宋诗两座高峰,唐诗的自然真情为世人所推崇,宋诗以议论论诗,另辟蹊径,元诗在唐宋诗面前采英撷宝,兼融唐,宋诗之优长,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元代诗歌的创新,还在于回溯源头,追寻诗三百的自然而然的表现方式,元末诗歌受散曲和古代歌谣的影响,具有雅俗交融的特点,杨维桢的乐府诗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元代诗人理学家居多,受理学的影响,元诗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方式还具情理相融的特点,很少艳体诗出现.此外,就题材来讲,元诗多故国之痛,家园之念,其哀伤的情感一直延续到元末.元代绘画发达,受绘画影响,题画诗多,受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表现为逸诗多酬唱诗多的特点.很多诗人,大雅之堂去作诗,构栏瓦肆,去赋散曲,因而艳情诗少,为表现胸中块垒,怀古诗多,咏史诗少.更有一种传统诗词与古代歌谣交融的新体乐府出现.如上所述,元末杨维桢的“铁崖体”为其中代表.元诗的这些特点表现了元代的时代精神,唐诗偏情,宋诗重于理;元诗则情理兼融.元诗的性灵表现影响了明诗,元诗的多元兼融的表现方式影响了清诗;元诗具有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中介作用.。
元代文学详细-
始乱终弃的结局方式,写张生与莺莺两人为追求恋
爱自由而共同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成美满姻缘。
我们把这一改悲为喜的结局安排看作是普通的戏曲
大团圆模式的表现,董解元的这一改动反映了他对
崔莺莺的同情和肯定,表现出他思想意识的进步。
· 《董西厢》也提出“自古佳人,合配才子”思想,
但也把莹莹对掌声的爱与“报恩”联系在一起,削
·
· 其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 · 浪漫主义的色 彩,突出了被压 · 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 · 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 · 着理想的光辉。
·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 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 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 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 少数民族诗人,如契丹人耶律楚材、维吾尔族人贯 云石、回族人萨都剌等。
· 3、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
· 宋元小说话本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社会日 常生活,主要演述市民生活的悲欢离合,表 现市民情感的喜怒哀乐,反映了市民阶层的 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 它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样式,并 为明代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的出现开了先路。
[ 越调•天净沙]《秋思》
· 1. 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 韵》。
· 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 2. 艺术特点: 1 精心选景,巧妙构思,构筑出鲜明的意象
。 2 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三、白朴
· 二是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 忌惮。
· 三是艺术风格多样,其主导风格是本色自然, 并融入诙谐之趣。
元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 绪 论
• 什么是元代文学?
通常是指蒙古王朝灭金(1234)到统一的元 王朝覆灭(1368)这一阶段大约一百三十四年间, 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需要指 出的是,我们所学习的元代文学特指包括各民族 人士在内的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至于其他民 族语言的创作,则因条件所限,不再涉及。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王朝的建立和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
二、儒学与儒士
三、宗教与文学
第二节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基本特点:
第一,从宋代开始泾渭分明的雅文学和俗文学之间 持续着并行发展的局面; 第二,传统的诗文领域出现了新变现象。
元代文学的分期
• •
1.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仁宗延祐年间 (1314~1320)为界,分作前后两期。 不同的文学样式在前后期的发展情况颇为不同:
杂剧在前期趋向鼎盛,后期渐趋衰微;
2.
3.
诗歌中出现的新变——“宗唐得古”的风气在前期形成, 后期继续发展而越显后劲;
散文领域因为更直接地受到延祐年间把程、朱理学定为 科举程式的影响,后期愈发重视经世致
元代文学概述.doc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体上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叙事性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而传统的抒情文学退居其次。
由此,文学的受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审美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在元代,戏剧、散曲,话本等俗文学空前兴盛,而诗歌,散文则相对衰落。
这一文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元朝大统一局面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北宋以来长期积弱不振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各兄弟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政治方面。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全国各族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汉族人处于最低贱的地位,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
汉族文人儒士同样遭受歧视压迫,有的甚至沦为奴隶,处于“九儒十丐”的卑贱地位。
元代又长期废止科举,堵塞了文人进身之路。
其中一部分文人被迫走上了与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组成“书会”,为勾栏行院编写演唱脚本,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主力军。
(二)社会经济方面。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国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元代出现了许多商贾云集,人口高度集中的大都市。
畸形的都市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为戏剧繁荣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思想文化方面。
元朝统治者为麻痹人民,巩固统治,提倡各种宗教,尤尊佛道。
儒理之学虽也提倡,但其影响已大不如前。
过去被轻视的戏剧、散曲、小说等俗文学,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元蒙贵族不好文词,却嗜好戏曲乐舞,高官显宦和上层文人也都乐于欣赏和提倡。
这是元代各种通俗文学蓬勃兴盛而诗文却相对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元代文学发展概貌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其次,南戏和话本小说也有新的发展。
而诗文创作由于种种原因成就不高,呈现衰落状态。
(一)元杂剧是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是在北曲的基础上把唱、念、歌舞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标志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杂剧的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元代文学
第二编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述、古典文学从元代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以诗文为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让位给了以叙事为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叙事性文学。
元代文学以元曲为重点。
元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散曲,一是戏曲。
一、历史概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
1227年,北宋亡于金,1234年,蒙古族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大元帝国,1279年,元灭南宋,1368年,元代灭于明,元朝统治中国98年。
二、元帝国特有的形态1.武力征服。
元军南下攻宋,官兵嗜杀,大肆抢掠:“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
2.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撞击和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国号“元”,就取自于《易经》“乾元”之意,同时继承了宋王朝的官僚制度,表明他们对汉族文明的推崇。
3.版图扩大.1279年,元帝国结束了三百多年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台湾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 地理志》),一度拓展到欧洲多瑙河附近,疆域空前辽阔。
4.尊崇儒学,任用汉族儒士(姚枢、许衡),窝阔台灭金时,下令大修孔庙,元世祖时设学校,征儒生,推崇理学,任孔子51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
5.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①以法律的形式分全国人为四等。
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各族和来自中亚和东欧的贵族)、汉人(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以及女真、契丹、渤海、高丽及部分四川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及各族人民)。
②政治上保留“千户”和“万户”的军事组织。
③信奉喇嘛教。
④轻视妇女贞洁。
6.儒生地位地下,知识分子被沦为被压迫者。
元朝把汉人分为九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匠、七工、八娼、九儒、十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一)元代社会概况
❖ 13世纪初,蒙古在我国北方兴起。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我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在政治上,元蒙统治者的统治方式、礼仪制度、机构设施等,多
用汉法;但对汉民族及南方各民族却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二、元代杂剧概说
人息机子编的《元人杂剧选》;明代人赵琦美录校的
《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明代人孟称舜编的《柳枝
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古今名剧合选》)
等等。除掉重复,这许多选集一共保存了140多种作品
,已经包括了许多主要作家的大部分代表作。今人隋
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选入杂剧 62 种。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
中❖题目不元是杂剧剧本以有折机为组单成位部,分南。戏以“出”为单位,现
代戏以“场”为单位。折是剧本的情节段落,以一剧
四折为通例,超过四折为变体,如关汉卿的《五侯宴
》,白朴的《东墙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皆
为五折。王实甫的《西厢记》五本二十折。
信息安全技术
在元代各种文学样式中,成就最高,标志元代文学
高峰的是杂剧。
❖这是一种崭新的戏剧文学。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一)元杂剧的产生 ❖ 元杂剧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之一,但决不是
最早的戏剧,它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关于戏曲的起源。过去有种种说法,例如,王国维的起自巫
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古今名剧合选》)
等等。除掉重复,这许多选集一共保存了140多种作品
,已经包括了许多主要作家的大部分代表作。今人隋
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选入杂剧 62 种。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成前后两期,即从金末至元
成宗大德年间,约六十多年为前期,从大德年间(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楔子是元杂剧四折之外的一个小段落。多用来交
待故事和连贯情节。一般多将楔子放在剧前,大约相
当于现代戏的序幕;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的,相当于
现代戏的过场戏。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篇幅元短杂小剧。的除楔宾子白有科以浑下外一,些一特楔点子:只用一二支曲子
;❖使用宫调多为 [ 仙吕端正好] 或 [ 赏花时] 、 [ 双调新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曲以抒情,白以叙事,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分工而
言❖。杂剧的唱词有一些与诗词不同的声律。诗词讲平上
去入四声,杂剧唱词则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
❖❖
❖
杂剧的衰落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社会原因。 方言原因。
❖ 表演原因。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
(四)元杂剧的特点 元杂剧作为一代文学艺术的标志,它有自身的特点。 1.雅俗兼容。
❖ ❖
2.虚实相半。 3.写意抒情。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
(五)元杂剧体制 <1> 剧本组织
忠臣义士”的表彰,要求恢复儒家的“仁政”,来维
系濒临崩溃的元代政权。就是爱情剧,也用来宣传封
建伦理道德,《倩女离魂》歌颂一对义夫节妇,《刍
梅香》宣扬孔孟之道,总的来说,元杂剧南移后就衰
落了。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此外,现存的杂剧选集,还有元刊《古今杂剧
》30种;明代人陈与郊选编的《古名家杂剧》;明代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
元杂剧为什么如此昌盛繁荣? 首先是经济原因。 其次,是社会原因。
❖ ❖
再次是作家原因。 最后是观众原因。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宫(天三挺)的元《杂范剧张的鸡衰黍落》希望统治者能起用贤士,恢
复纲常。《霍光鬼谏》、《豫让吞炭》《周公摄政》
、《赵礼让肥》等作品还通过对古代“圣君贤相”“
剧本一百种,其中除少量明初作品外,绝对部分是杂
剧,这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部杂剧选
本。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此外,现存的杂剧选集,还有元刊《古今杂剧
》30种;明代人陈与郊选编的《古名家杂剧》;明代
人息机子编的《元人杂剧选》;明代人赵琦美录校的
《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明代人孟称舜编的《柳枝
小❖令除] 主等角;外,次要角色也唱楔子中的曲文。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元杂<2剧>的文文学学因因素素,主要是指构成剧本的文学要素
而言,元杂剧剧本的文学要素,包括唱词与宾白两大
部❖分元。杂剧是歌唱艺术,唱词是剧本的主体。徐渭《南
词叙录》云:“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说
有唱的明显地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唱、做、念、打缺一不可
。❖
简单地说,元杂剧就是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
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
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二)元杂剧的繁荣 ❖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史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
作家和作品。据元代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的记载,有名气的杂 剧作家有九十多人,作品计四百五十多本。在元末明初人贾仲明所 编的《录鬼簿续编》又有所补充,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的 杂剧作家有一百九十一人,作品名目五百六十多本,实际上还不止 这个数字。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明万历年间,臧懋循编辑《元曲选》,选收杂剧
觋说;孙楷第的傩礼——傀儡——戏曲说;还有一般起自“优孟衣
冠”说等,其中以周贻白的“综合形成”说最近事实,最有说服力
。
信息安全技术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周贻白先生认为:戏曲是由“俳优”或“倡优”装
扮人物作表演开始,然后进而结合其它艺术构成一种综合 的发展。这样才逐渐形成后世的‘杂剧’或‘南戏’一类 体制。
1❖297
—
1307 )至元末,约半个多世纪为后期。 前期杂剧创作中心在大都,最活跃的年代是元
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大德年间。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杂
剧渐趋衰微。
信息安全技术
❖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
❖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首将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称为四大家;后人加上王
实❖❖甫,称元 元元代代曲四四五大大大爱悲家情剧,剧。再: 加上乔吉,称元曲六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