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五步法初探
诗词鉴赏的“四看五步法”(1)
诗词鉴赏的“四看五步法”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现代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青少年学生得增强阅读、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而且高考也在大幅度增加主观鉴赏表达的分量,考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活动逐步趋向最高级。
为此我们备课组在自己的摸索实践基础上,结合前辈们的经验,通过梳理探究,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诗词鉴赏方法-------“四看五步法”。
四看即“上看标题、下看注释、右看作者、中看内容”。
一、上看标题诗歌的题目又称“诗眼”,而眼睛又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可见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因此关注诗歌题目,常常可以从中窥探出该诗歌的主旨情感。
二、下看注释注释常常是对该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手法和重点词语等的介绍、诠释或补充说明,看看注释往往是做诗词鉴赏题的捷径。
三、右看作者人们常说“生成的骨头长成的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个作者的文风在一定的人生阶段应该是基本不变的,所以看看作者是谁,是作者什么时期的作品,大概就可以推测出该诗歌的主旨、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等。
孟子所谓“知人论世”即是此理。
如鉴赏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时,读者鉴赏时,可以自然联系诗人身世遭遇进行分析,并且考虑诗作主题有无“怀才见弃,壮志难酬”这一点。
四、中看内容“看内容”包括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析手法等。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古诗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第十二课 诗词鉴赏(一)鉴赏五步法
7
四、读诗文(看意象)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 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
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什么是意象——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体 意象的特征——强烈的约定俗成性 意象的作用——解读诗歌的重要突破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留” 二字谐音, 经常暗喻离 别 “柳丝(思)” 飘忽不定,常 作遣愁的凭借
“柳”多种 于檐前屋后, 常作故乡的 象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形象与情感 朝阳:表现希望、活力 夕阳:比喻年老或失落时光流逝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 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 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 云:表现游子漂泊,“浓云”表现 愁肠压抑 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常见意象—日月雨雪类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鸳鸯,指恩爱 的夫妇
14
形象与情感
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②表现 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 微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古诗鉴赏8:五步法(总体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
四步:分析
1、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 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 语言特点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 方式: 对比、衬托(正衬、反 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和主 含蓄、幽默、风趣、直 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 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 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性作 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 露、平实、典雅、通俗、 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 品而言,作者、叙述者、主 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 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融、 自然、清新、雄浑、优 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意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守节操、忧国忧民 ;内容:思乡 美、质朴、华丽、准确 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 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 传神、言简意丰、叠词、 铺陈渲染等。比喻、夸张、对仗、 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 押韵、音韵和谐等。 反复等。抒情、议论、叙述、描 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写等。 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 议论 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 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 结合;白描;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抒哀情;卒章显 志;欲扬先抑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乐景 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学古诗的五步方法
学古诗的五步方法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围绕诗句,猜想主题;把握重点,品味意象;了解作者、历史背景;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1、抓住诗眼,了解内容:抓住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能准确地传达主旨,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能抓住诗眼或是文章的关键字句,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而诗眼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常表现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形式。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诗眼,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2、围绕诗句,猜想主题:古诗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它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经常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等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给予读者的联想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败,或自怜悲惨身世……诗的主题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差异,所以围绕诗句,猜想主题就尤为重要。
3、把握重点,品味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而中国古代诗歌,就通常会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
所以,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
4、了解作者、历史背景: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欣赏古诗词的基础。
古诗五步教学法初探
古诗五步教学法初探古诗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轻松易懂?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讨,我探讨出了读文——知意——解义——体情——析法的古诗五步教学法。
一、读文即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中的每个字、词,读准语句的停顿、语调,使之与诗的意境协调一致。
有些诗中的某些字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区分。
比如唐朝王维的《鹿柴》中的“柴”不读“chai”,而读“zhai”(同寨)小学教材现选的古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如七言诗《咏柳》应读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五言诗《宿建德江》应读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不同的诗由于意境不同,朗读的基调也不同。
如《咏柳》一诗是表达作者对春天,对碧柳的喜爱,语调中要带着喜悦;《鹿柴》一诗是写大自然的幽静、恬美,语调要恬淡、平缓。
二、知意即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读后的感受,从中大致感受到作者写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种知意,是知大意,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进入诗的意境,提高学古诗的兴趣。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
三、解义在知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去了解每个字、词、句的意思。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通过自学课文,查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的出自己的答案,在次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释疑解惑使学生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去。
四、体情“诗以表情”让学生正确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是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对《咏柳》《宿新市徐公店》等容易理解的诗歌,教师可知道学生反复朗读,闭目想象,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受,再展开讨论,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
对《宿建德江》《梅花》等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诗,教师要对作者的生平几作品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
如《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当时羁旅他乡,屡试不中,前途茫茫,所以才会有“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人理解、赏识的心情。
鉴赏诗歌主旨“五步法”
鉴赏诗歌主旨“五步法”“诗言志”,鉴赏诗歌的第一要着就是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水之源,木之本。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在高考考场上,面对一首自己从来也没有见过的诗歌,如何快速提纲挈领把握住作者的写作初衷,掌握诗词的中心思想,这是许多考生梦寐以求的金钥匙。
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鉴赏诗歌主旨的解题思路,希望这几个角度能使考生有效的走出字句的迷宫,步入豁然开朗的新境地。
一:擒贼先擒王,读诗抓标题。
“开头就像人的脸,题目就像人的眼”,诗人的许多情感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如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2006年湖北卷的《丹阳送韦参军》、2007年江苏卷的诗歌题目《鹧鸪天•送人》,这三个题目里都带有一个“送”字,由此我们仅从题目中就可以推断出这三首诗歌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情感就是离别之苦。
从题材上讲,这三首诗歌都属于赠友惜别诗,这类诗歌除了极个别的有劝勉和励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现对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
把握住题目,其实就已经把握住情感。
除了送别诗,一些怀古诗也往往从题目中可以找到答题的隐含信息。
比如2007浙江卷的《乌衣巷》、江西卷《金陵晚望》《金陵图》。
这三个题目都指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吊古伤今、暗讽时事是这一类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而怀古咏史诗多数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或者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或者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再或者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既然从题目中已经确定诗歌的题材属于哪一类,那么考生针对诗面的提示从这一类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里择其善者而答之即可。
参看这几道题的答案“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大家可以看出,其实抓住了题目,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类型。
而各种类型的诗歌表情达意往往很相似。
只要掌握各种诗歌类型大致的思想情感,考生就可以透过题目这个媒介打开诗歌作者的心灵之窗。
浅析诗歌鉴赏五步读诗法
体育·美育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6年11月 下旬刊168· ·然后再将动作的各个环节(基本姿势、抛球、手型、用力部位、挥臂击球等)拍摄成视频或图片进行编辑,针对动作的重点和难点(抛球、挥臂击球),通过特殊讲解、特殊标注、插入PPT 等手段进行突出。
拍摄制作的视频直观形象、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知识传递的阶段,教师在课前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导引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与教学视频同步上传至教学平台,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课前学习达到的程度,并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在“排球上手发球”动作教学的学习任务单中,主要设计了两个方面的任务:1)观看视频、了解排球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动作重点和难点。
2)初步掌握排球上手发球技术,发球成功率达到30%以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同学、老师进行线上交流。
(2) 课中教师指导和学生知识内化1. 课堂导入、答疑解惑“翻转课堂” 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进行导入,如提问、动作展示、小组竞赛、播放视频等。
在“排球上手发球”动作教学“翻转课堂”导入环节中,设计了小组展示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提问,随后学生解答、讨论,最后教师解答并导入新课,对动作要领的进行讲解、示范。
(2)布置任务、分组练习教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检测后,布置课堂任务,进入练习环节。
在“排球上手发球”动作教学“翻转课堂”任务完成环节,首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教师安排组长,并给每个组员任命角色、设定任务。
任务是:练习结束后,每位组员掌握上手发球动作,发球成功率60%以上,定位发球合格率50%以上。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之瑰宝,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还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教,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知作者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所在的朝代、字号、生平,更要了解他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学《牧童》这首诗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作者的简介:吕岩,也叫吕洞宾,唐代人。
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岩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后来不知去向,传说他已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这首诗前,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文学常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解字词、明诗句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在教学时,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自主学习。
先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词成句,理解诗意,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对一些稍难的字眼,教师应予以点拨指导。
比如学习《牧童》时,我让学生重点理解“铺”“横野”“弄”“饱饭”“蓑衣”“卧月明”的词义。
其中,对“蓑衣”一词作了形状的描述,并出示“蓑衣”实物图,让学生有更直观地了解。
对诗眼“弄”字,我特别作了赏析。
我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然后播放课件《牧笛》音频,学生听着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笛声,感受到牧童吹笛取乐的趣味,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诗歌鉴赏“五步教学法”——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探究
诗歌鉴赏“五步教学法”——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探究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文从诗歌鉴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入手,归纳诗歌鉴赏“五步教学法”,从诗歌鉴赏的诵读、品鉴、想象、互动、拓展等五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情感培养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
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准确理解诗歌想表达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诵读、品鉴、想象、互动和拓展等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近诗歌之美。
一、注重诗歌诵读,引导情感培养“入乎其中”。
正所谓“三分诗、七分读”。
在诗歌鉴赏中,只有让学生字正腔圆高声、反复地诵读,与诗歌共鸣、共振,才能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可以说,诗歌诵读是诗歌鉴赏中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中,给学生安排的诗歌诵读时间是15至20分钟,诵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概况起来为“三读”。
一是“美读”。
让学生大声诵读。
当然,老师要先行讲解诗歌产生的背景或者情景,为诗歌美读“蓄势”。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为例,我给学生讲解作者叶绍翁客游在外的背景,设置“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的情景,激发同学们诵读的欲望。
二是“领读”。
让学生逐一尝试诵读后,老师进行范读和点拨,让学生直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三是“咏读”。
让学生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投入真情实感进行诵读,通过反复吟咏,品鉴诗歌情感之美。
在整个诵读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诵读的总设计,不仅要在设置情境中讲解清楚,而且要以身作则做好诗歌领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熟读诗。
二、注重诗歌品鉴,引领情感培养“渐入佳境”。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
诗歌鉴赏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字,在诵读之后,准确理解把握原文原意非常重要。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文。
下面是五步法的相关参考内容:第一步,理解古诗的背景曲解古诗枉劳心,了解背景别胡混。
作者、时代要知道,提笔才能写得准。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了解古诗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和写作时代。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第二步,识别古诗的体裁五言绝句四六长,七言律诗也常藏。
辨别体裁一眼瞥,结构特征记心上。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学会识别古诗的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通过观察句子的字数和韵律特点,我们可以迅速判断出古诗的体裁,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结构和特点。
第三步,分析古诗的词句情景描写字字鲜,修辞手法别停顿。
比喻、拟人要分辨,美丽意境更感染。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仔细分析古诗中的词句,特别是情景描写和修辞手法。
比如,通过分辨古诗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加欣赏古诗的美丽意境。
第四步,体会古诗的情感情感表达要深体味,忧愁喜乐都有迹。
读者心境与诗联结,共鸣情感与诗相易。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与诗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无论是忧愁还是喜乐,都需要深入体味,并将自己与诗歌相联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情感表达。
第五步,写出对古诗的理解把握主题言直接,写下对诗的理解。
自己的感受要表达,看似简单意深刻。
在这一步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直接、简洁地写出对古诗的理解。
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古诗的感悟,即使表达看似简单,也能传递出深刻的意义。
通过以上五步法的参考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欣赏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一轮诗歌鉴赏关涉到的考点。
2、理解五步教学中的读、看、想、问、写。
3、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
4、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规范作答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看、想、问提高学生读懂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导课。
(用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导入。
)三、授课。
读、看、想、问、写——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读:诵读读懂(理解词义、连缀意象)看: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画面、看题干想:想象联想(再现画面、感悟情境)问:描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什么画面?塑造了什么形象?运用了那些手法?抒发了那些情感?写:依据题干准确表达(叙——析——评)四、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1、回归课本,概括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狂风吹破茅草房)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抱茅入竹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屋漏床湿少睡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寒士俱欢颜)2、培养想象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一、二两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
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
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2).试分析这首诗在语言运用和表情达意的特色。
答:本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五步法初探[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
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考试中的诗词鉴赏题得分不高,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本文主要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五步法——意象+意境+语言+技巧+感情。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古诗词鉴赏五步法[正文]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什么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即将古诗词鉴赏方法浓缩为固定公式让学生更快速而精准地对其进行赏析,从而更充分而有效地体会古诗词的美学人文价值,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步骤鉴赏古诗词,在欣赏中体验意境美,在阅读中感悟诗人的心灵美,在考试中轻松获得高分。
这就会让学生不再感觉古诗词赏析晦涩难懂、无从下手,而是从简单公式入手,轻松有趣地领悟出诗词深刻的内涵,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五步法之意象鉴赏古诗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那么,在古诗鉴赏过程中,怎样来捕捉意象呢?这就要注意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独特内涵,领悟其象征意义。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为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袭用。
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使意象带有了历史的承袭性和象征性。
如杨柳表离别,菊花表高洁,梧桐表伤感,阳关表别离,子规象征悲伤,白云象征孤高,松兰梅竹象征坚贞高洁,蛟龙鸾凤象征君子,飘风云霓象征小人等等。
我们鉴赏古诗,就要懂得诗中意象的象征性,通过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
例:送别类意象: 杨柳、长亭、南浦、酒思乡类意象: 月亮、鸿雁、双鲤愁苦类意象: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抒怀类意象: 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爱情类意象: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战争类意象: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闲适类意象: 五柳、东篱、三径二、五步法之意境鉴赏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的大与小等。
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抓关键意象。
所谓关键意象,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景物。
这些意象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
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10个意象,学生就可以去体会这些意象营造的凄凉孤寂意境,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鉴赏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维方式。
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
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永的普通词句。
像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国维说得:“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三、五步法之语言鉴赏我们常说:“文如其人”。
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
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
(一)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过故人庄》)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的词。
(二)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注意“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1.词类活用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2.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3.倒装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4.省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
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四、五步法之技巧鉴赏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柳宗元《江雪》就是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这些典型的“景”里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以是用了景情相融的手法。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也叫以动写静。
如王维《鹿柴》全诗通过人语声和光亮从正面表现了山的静寂和树林的茂密,突出一个“空”字。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孤高气节),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4.侧面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