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何要搞养老双轨制

合集下载

员工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问题

员工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问题

形式与政策管理工程学院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

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

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

“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目前“养老保险”分五种: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

养老金顶层设计就是要将养老保险的各方面情况综合在一起研究,不是一个单向的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一方面是各项制度如何平衡和推进,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性和激励性相互平衡的机制,此外还要考虑现实和长远的问题。

因此,养老金改革涉及的课题较多。

胡晓义表示,其中涉及的子课题达16项。

去年,人社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机构,各自设计一份养老金改革方案。

参与其中的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说,这是近年来首次由国家部委与研究机构、学者一起针对一项重大改革进行平行探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未来10年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确立了方向,但具体路线图和各个子系统的改革方案还需制订,牵一发动全身。

除了这7份研究成果外,还包括社会各界对养老金改革的意见。

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被人社部委托,但也主动拿出建议,他们将对这些建议统一综合、深化研究。

“特别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我们还要具体测算,要跟实际结合,分省分地区具体地测算,选择最优方案。

”在养老金改革方案研究的同时,他们采取边设计边推出的方式。

一旦有成熟的改革措施就会及时推出。

去年以来已至少推出3个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其中包括出台“新农保、城居保合并政策”、“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衔接的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等。

从“身份区隔”到“公平共享”——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内在逻辑及政策选择

从“身份区隔”到“公平共享”——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内在逻辑及政策选择

从“身份区隔”到“公平共享”——养老金制度“并轨”的内在逻辑及政策选择朱浩【摘要】纵观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进程,身份区隔构成双轨制的重要符号特征.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制度的并轨改革正通过“去身份化”,尝试建立起一种以职业类别和劳动力市场岗位内部的差异为特征的新型契约关系,但养老金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利益群体的反对,使得双轨制改革只能采取“增量改革”,其并不能破解原有制度身份困境.因此,应持续推进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坚持公平共享为基本价值导向,明确身份层次以及与其相应的权责关系,以基础层次上的公平享有和附加层次上的受益者权责一致为目标,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1)006【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身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作者】朱浩【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182.3一、“身份区隔”:养老金“双轨制”的符号表征养老金“双轨制”发端于新中国成立后对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不同养老待遇规定,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双轨制短暂退出,但后来出于人员精简的目的“双轨制”重新回归。

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颁布实施,规定要按职工的不同身份制定相应的退休办法。

这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相关,彼时的社会结构“板结化”,阶层之间缺乏流动,社会成员的“身份区隔”明显,尤其在城乡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不同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福利待遇。

为了维护这种身份化的“户籍-职业”分层体系[1],国家依据用工性质对不同身份的人,制定了不同的社会保险和人事制度,从而形成一种严格的制度区隔。

养老金制度中的身份分野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缩影,加之在当时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公职人员和企业职工本人并不缴费,因而养老金双轨制并没有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及其优势

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及其优势

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及其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我国逐渐引入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

本文将探讨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及其优势。

一、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概述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是指在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引入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参保人群,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

而补充养老保险则由企业或个人自愿参加,提供额外的养老保障。

二、双轨制的优势1. 个性化选择双轨制养老保险给予参保人更多的选择权。

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覆盖范围广,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而补充养老保险是自愿参加的,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2.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双轨制养老保险的引入可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有限,无法满足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

而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提供更高的养老金,弥补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提高参保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3. 分散风险双轨制养老保险可以分散风险,减轻社会负担。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一规划和管理,风险集中在国家层面。

而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或个人自愿参加,风险分散在不同的参保人之间,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4. 促进经济发展双轨制养老保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补充养老保险的引入可以激发个人储蓄和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也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5. 保障社会稳定双轨制养老保险可以保障社会稳定。

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广,可以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减少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参保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增加社会的福利,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三、双轨制养老保险的发展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为了更好地发展双轨制养老保险,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及优缺点

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产生的原因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一、双轨制产生的原因双轨制是中国政府在“增量改革”阶段为改革价格体系而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定价方案。

双轨制的形成是总结前段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是调和多方利益后的博弈均衡结果。

首先就政府方面来看,在计划经济体系运行了近三十年的中国,计划经济思维已经“深入人心”。

此时若要打破传统,引入市场体系,则有可能剥夺部分官员的权力,由此会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

而双轨制的实施不仅不会将各级官员的权力一夜之间剥夺,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获利空间(利用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的价格差获利)。

因此官员不仅不会反对双轨制,还会积极推动它的实施。

其次从企业和居民来看,虽然他们可能会对由双轨制引发的腐败和投机行为不满,但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双轨制给他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和更多获利的可能(比如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要素供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从而他们也会支持而不是反对双轨制的推行。

二、双轨制的优点(一)双轨制使微观个体(企业和个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时间去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市场价格配置资源的方式。

制度变迁本身是一种“破坏性的建设”,剧烈的制度变革可能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

前苏联的剧烈政治和经济变革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二)双轨制为大部分既得利益群体(如政府官员)创造了一个寻租空间(通过价格差获利),使他们不至于因改革而失去自己原有的利益,从而得到了大部分当权者的支持,减少了改革的政治阻力。

(三)计划轨保证了国有部门现有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原有计划产量的执行。

而在市场轨上,通过引入非国有部门和国有部门进行竞争,既增加了产量,又逐步形成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从而在不破坏原有国有部门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竞争性因素(以及发挥了非国有部门的示范效应)。

三、双轨制的缺点时至今日,双轨制虽然已经不再是主要机制(尤其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决定上),但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关于养老金"双轨制"及"并轨"的分析

关于养老金"双轨制"及"并轨"的分析

革、 取 消养老金 “ 双 轨制” 势在 必行。 1 . 养老金 “ 双 轨制 ” 年代初期 , 我 国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 企 业基 倾斜 , 对退 休早 、 养老 金偏低 的高龄退 休人员给予 一定的特 殊补偿 , 并 本上都 是 国有性 质 , 企业职 工在 职时 的工资 、 退休 后的养 老 , 完全 由单 形成常态化机 制。 位 负责。 8 O 年代 中期 开始的国有企业 改革 , 随着企 业用工制度 和工资福 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调整机制 , 代 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 同样 利 制度改 革的深 入推 进, 1 9 9 1 年, 国务 院颁布 了 《 关于 企业职 工养老保 的调 整机制 , 并适 当降低调 整次 数 , 通过 退休金 的调整机制 的变换 逐 险 制度改 革的 决定》, 规定 社会养 老保 险费用由国家、 企业 和个人三方 步缩小两大 人群 已退休人 员的待遇差 距。 共 同负担 , 实行社 会统筹 , 企 业职 工养老 从 “ 单位保障” 迈 向了 “ 社会保 3 . 3 彻底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 , 应遵循的三步走 障” 。 在这个 阶段 , 对 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 险制 度也 进行 了研 究探 索, 第一步 是 尽快 为机 关事业 单位 建立 统 账 结合 的基 本 养老 保险 制 但 改革进 程相对 滞后, 仍 实行单位退休 养老 制度 。 改 革的不 同步, 造成 度, 让其 工作人 员承担 相应 的缴费义务, 即 先实现 与企 业职 工义 务平等 两 种制度在 筹资方式 、 待遇计发调 整和管 理方式 上均不同 , 形成 了所谓 与财 务机制统一的 目 标。 的养 老 “ 双 轨制 ” 。 这一 现象是 历史遗 留问题 , 初期 改革是 “ 摸着石头过 第二步是 对待 遇进行结 构分 解。 即将退 休金分 解成 基本养老 保险 河” , 往往 是针对某一地 、 某 一行业 、 某 一群 体先进行 改革试验 , 然后再 金与职 业年 金 , 用双 层结构 替代单一层次 , 其 中的基 本养老保 险金与企 逐渐扩展 , 这种改革 不可能是成 熟的改革 。 而此 后的养 老保险改革也一 业职 工基本 养老金相 同, 职业年金与企 业年金 相对应 , 逐步降低 机关事 直围绕着企 业职工养老 保险制度进 行, 而机关事业单位 退休制度—直停 业单位 工作人员的基本 养老保险金 , 使之与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 险金待 留在原地 并延续 着以往的做 法。 如 此算来 ,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 制度 已沿 遇 接近 。 用6 O 年, 而企业职 工养老 保险制 度尚不足2 0 年。 第 三步是 放弃 机关事业单位 退休金与工资增 长挂钩的机制 , 代之 以

双轨制

双轨制

“双轨制”的由来
“双轨制”,是指城镇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二者在筹资方式、支付标准上存在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都是单位自己承担职工退休养老的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为帮助国有企业卸下沉重养老负担,几经探索,形成了现在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并未同步改革,单位内部退休养老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双轨并行”的状态。

此外,“双轨制”也存在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企业退休职工2024养老金调整消息2024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企业退休职工2024养老金调整消息2024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企业退休职工2024养老金调整消息2024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障之一、在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的同时,养老金制度的也是关系到广大退休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而据消息称,到2024年,我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将告别双轨制,调整已经到位,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一重要消息所蕴含的意义。

首先,双轨养老金制度的是适应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即城镇职工养老金和农村居民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及体制限制,城镇职工养老金远高于农村居民养老金,这导致养老金发放的不公平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之后的统一养老金制度将打破原有的二元结构,实现制度的公平性和均衡性,更好地满足广大退休职工的需求。

其次,企业退休职工2024养老金调整消息是对退休职工福利待遇的改善。

后的养老金制度将更加注重照顾退休职工的实际需求,提升养老金的发放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成本也在逐渐增加,他们对养老金待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其养老金进行调整,增加发放额度,可以更好地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最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退休职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养老金制度的不完善,一些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较低,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后的养老金制度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保障退休职工福利,减少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告别双轨制,调整养老金制度,不仅能够实现养老金制度的统一和均衡,也能够提高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解决养老金运行中的问题和困扰,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希望随着2024年的到来,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制度的能够顺利进行,为广大退休职工创造更好的养老保障条件。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势在必行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势在必行


。 E
机改革 , 越早 越好 , 越 晚越被动 ! ( 一) 采取有 力措 施 , 抓 紧补 齐养老金 中财政 支 出缺 口 此缺 口现 已达 5 万亿 元 以上 , 而且每年 还在滚动增 长 , 二 十年后会 出现 中 国版 的财政 危机 。专家 建议 , 政府 官员 要 克服 短期 行为 , 抓 紧采取 两个 办 法 , 补 齐养 老 金财 政缺 口: 一是 从 国有垄 断企业 巨额利 润之 中拿 出一 部分 补充养 老金缺 口, 国有资产是老一代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积累起来 的, 国有 企业 拿 出一 部分 利润补 齐老 职工 的养 老金个 人账 户缺 口, 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 同时也能解决国企垄断行业 高工资高福利 和厂长高年薪 问题。二是从大批 上市公 司中 的国有 资产 ( 大 约有 2 O 万亿 ) 的分红 中拿 出一部分 补交养 老金 缺 口 , 也 是 切实 可行 的 , 但 是这 两条 都 能触 动 国企利 益 团体 的 既得利 益 , 需 要 管理 层拿 出决 心 和 魄力来 , 才 能 触 动他 们 的奶 酪 , 补 齐职 工养 老金 缺 口, 这 是一 项改 革 的 攻坚 战 ,也是政 府和 国企 为计 划经 济后遗 症买 单 的过程 , 必须有操作 的责任感和 紧迫感 。 ( 二) 改革 支出结构 , 向养老金 支付上倾斜 各级财政要从 增收 中拿 出一定 比例 资金 ,加大对 民生 财政 的支 出力 度 , 创 造条 件 , 逐 步 提高 职工 养 老金 和农 民 养老金 的水平 。 缩 小与公务 员和事业单位养 老金支付 比例 上的差距 , 实现公共 服务均等化 , 公正公平 化 。 ( 三) 缩减财政供养人 口的数量和年 限 政府机关 不光要减权 , 更要 突出减人 , 现在官场人 满为 患, 闲人太 多 , 不减人 减权 也不可 能减 到位 , 财政 减压也 无 法解决 。 建议机关和事业单位 3 —5 年内只退休 , 不进人 , 用自 然减员 的办法给政府瘦 身减肥 1 0 % 一1 5 %, 避 免过去 历次 机构 改革 强行 减人带 来 的难度 和不稳定 因素 , 这 个温 和 的 机构 精简 办法 , 实属 人 事制 度改 革 的一 大创新 , 可 以积 极 稳妥地推 进 。 ( 四) 养老金双轨 制改革并轨 为一元化 的社会 统筹养 老 难度最 大 的是公务 员和事业单位这 一块如何操 作 。强 行一 律 的并 轨会 敏感 地 涉及 老一 代公 务员 和 事业 编 的切 身利 益和社会 稳定 问题 。为此专 家建议 , 政府择 机定 出一 个 时间杠杠 来 ( 例如 2 0 1 4年 i月 1日) , 从 这一 天开 始 , 新 考 录 的公 务员 和 事业 编与 社会 并 轨 , 实 行统 筹养 老 , 而过 去退 休人 员 ( 包 括老 干部 、 老专 家 ) 仍 按 老办 法 , 由财政 继 续负 责养老送 终 , 这种 老人 老办法 , 新 人新 办法 比较合理 。 操作 起来也 比较顺 畅和稳 定 。既保证 老退休 人员 的利益 , 顺 畅养老送终 。又 能给报 考公务 员热 降温 , 弱化 “ 官本位 ” 的考 录导 向。现在 大学 生趋之若鹜地 报考公务员 、 事业 编 , 就是 看好 了这些 岗位身价 和含 金量 , 特别 是高 薪养老 的双 轨制 差别 。如果实行 这个 划时 间杠 区别对 待的新 办法 , 今 后新 考 录 的公务 员 、 事 业编 实行 社会 统 筹养 老 , 很 多 有志 青 年则 不走仕 途 而是 进商 场 , 创 业 就业 , 也会 带来 新 的就 业成 才导 向 , 从 根本 上破解 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 。 国家 财政 包养 的退休人员也 从此有 了定数 和时限 , 到建 国 1 0 0 年 时 ( 还有 3 6 年) , 财政 包养退 休人 员基本 全部 养老送 终 , 财政 则彻底解 决养老负 担问题 , 则 天下大吉 。 改革 办法有 了 , 关键是管 理层要克 服短期行为 , 不等不 靠 不拖 , 尽 早 采取 措施 实施 养 老金 双轨 制 改革 , 维护 社会 公平 , 减 轻财政 压力 , 于国于 民都有利 。要 有时代 责任感 , 尽 早 为之 。专 家 呼吁高 级决 策层 能 为此 尽早 做 出顶 层设 计, 择机在 全国积极稳妥 地推进这一重 大改革 中国财政 供养规 模从 3 8 4 3 万人 飙升 到 5 3 9 3 万人, 1 1 年 间增加 了 1 5 5 0 万人 , 年均增 加 1 4 1 万人 。期 间 , 2 0 0 7 年 是 一个拐点 , 当年财 政供养人 口突然增加 了 3 0 0多万人 , 增 速飙 升到 7 . 7 %, 而此前增 速一直在 4 %左右 。 财政供养 人 口的快速增 加主要有三个来 源 。第一 是离 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 离休 、 退休和长休人员从 1 9 9 8 年的 6 2 9万增加 到 1 5 7 7 万人, 平 均年增 近 9 0 万人 , 占总体财 政 供 养人员增 加数量 的 6 0 %以上 。 而且这种趋 势将长期持 续下去 。 如果一个 大学生从 2 2 岁毕业进入体制内的政府机构或者事业单位 ,到 6 o 岁退 休, 其总共工作时间为 3 8 年。 现在在职的公职人员 3 8 0 0 万 人, 假设 其 年龄 是平 均 分布 的 , 可 以推 测未 来 每年将 新 增 离退休公 职人员 1 0 0 万人 。而事实上 中国正面临老龄 化趋 势, 这意味着未来公职人员中离休人员将加速增长。 实际情 况也是如此 , 2 0 0 7 年. 2 0 0 8 年和 2 0 0 9 三年 财政 供养 的离退休 的公职人 员累计增 加 了 3 1 7万人 , 年均 1 0 0 万人以上, 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离退休公职人员占 整体财 政供养 人 口的 比例 也可 以看 出这一趋 势 , 其所 占比 例从 1 9 9 8年 的 1 6 . 4 %大 幅 提高 到 2 0 0 9年 的 2 9 . 2 %, 1 1 年

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度

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度

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度养老金双轨制度,是指在养老金发放过程中,针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养老金政策和制度安排。

一般来说,养老金双轨制度包括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方面。

基本养老金是由国家统筹安排,广泛适用于大多数劳动者;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进行个性化计算和发放。

养老金双轨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养老金制度逐渐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和不同群体的福利需求。

因此,建立养老金双轨制度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基本养老金是养老金双轨制度的核心,也是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是由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来执行的,其发放标准根据劳动者的缴费年限和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广大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与基本养老金相比,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劳动者缴纳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进行发放,这部分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根据个人的缴费状况和投资收益进行测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相对较高,可以作为补充养老金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福利。

对于有经济能力的人群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能够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和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在养老金双轨制度下,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基本养老金占据较大比例,以保证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则作为一种额外的福利补充,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的福利水平。

然而,养老金双轨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确保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公平合理,使得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投资运营和风险管理也需要更加严谨和稳妥的措施,以确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持续稳健增长。

总的来说,养老金双轨制度是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中全会之养老改革

三中全会之养老改革

三中全会之养老改革篇二:时政热点:养老金改革是三中全会“硬骨头”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时政热点:养老金改革是三中全会“硬骨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25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双轨制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25介绍2013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要体现制度的公平性。

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后来尹成基说,中央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近些年,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当中,包含着2153万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也就是说一些地方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同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尹成基指出,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双轨制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从改革的推进安排上,我们一直采取措施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原有的方案和政策,再全面推进和实施。

目前,现在还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在这样的过程当中。

这个改革的基本方向、总体目标、基本要求是明确的。

政策上也允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职业年金这种补充性的社会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的总方针,十八大报告提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全覆盖,就是制度上要公平,要覆盖到所有的人。

保基本,是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这个水平要与之相适应。

还有多层次,就是在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年金,将来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

养老金改革是三中全会硬骨头事关每一个人,而且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一件容易的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作划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据悉,截至目前,养老保险还有约两亿人未覆盖,大部分是就业流动性强的农民工。

对于社保待遇水平的后续工作,胡晓义表示,一是要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二是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三是要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的发展。

双轨制合并或将有结果据胡晓义介绍,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三是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对统筹推进我国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逐步化解待遇差距过大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意义一、前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自开展以来,已历经近七年时间,七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组成形式多样化,单位用工形式多元化,再加上改革涉及职工待遇问题,在改革起始和运作过程中,职工对改革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认识和顾虑。

积极宣传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各项政策,针对群众关切问题解疑释惑,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对改革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职工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思想疑虑,对于推进改革顺利开展,全面搞好改革各项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此,本文拟从分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行矛盾入手,阐述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论证改革的意义。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的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双轨问题研究

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双轨问题研究

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双轨问题研究一、概念陈述及历史回顾(一)概念陈述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老龄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比企业多两三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

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二)养老金双轨制历史回顾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从1992年开始,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自1992年开始,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差距越拉越大。

近几年,因为调整幅度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7连调,但7次连调的总和尚不足机关事业单位一次调整的幅度,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到了五六千元。

现在,养老金不合理的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研究

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研究
难 以衔接和 对不 同利益群体 的难 以兼顾是 废除退休 养老金 双轨 制 的主要 困难。我 国应尽 快 强制 实行 全 民统 一的 养老制度 , 实行“ 新人 新办法 、 老人 老办法” , 同时适 时提 高法定退休 年龄 。
关键词 : 社会保 障; 养老保险 ; 退休养老金 ; 双轨 制 ; 多元养 老机 制
有 个时 间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7— 0 7
作者简介 : 虞

华( 1 9 6 3 一) , 男, 江苏盐城人 ,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 队高级统计师 , 研究方 向为价格统计调查 与价格 理论 。
鑫( 1 9 8 6一) , 男, 湖北 麻城人 ,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 研究方向为统计方法制度与价格调查 。

根 据第 六 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 主要 数 据 , 全 国 总人 口为 1 3 . 7亿人 , 而且年平均增长率为 0 . 5 7 %, 人口 每年 都在 稳 步增长 。我 国大 陆共 有 3 1个省 、 直辖 市 和 自治区, 各地 区发展并不均衡 , 具体情况也存在极 大差 异 。退休 养老 金 是 一 件关 系社 会 大 众 的 大 事 , 制定 一套 适合 于不 同地 区 、 不 同单 位 和工 种 的 养 老 金制度难度极大, 毕竟退休养老金的统筹和发放与 各 地 的经 济发 展状 况 、 财政 富裕 程 度 密 切相 关 。因 此 制度 的制 定需 要 充 分 调研 和 摸 底 , 客 观 上 也需 要
第2 6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河 南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B u s i n e s s C o l l e g e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十几年来关于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保险差异的争论,在制度层面得到了暂时的平息。

这既是出于对社会保障公平原则的追求与维护,也是为安定社会秩序,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而做出的努力。

但是不可否认,制度层面的“并轨”并不意味着现实推行中的平稳误差,实际上政企“并轨”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标签: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一、双轨制的弊端(一)养老金“双轨制”在不同人群中形成不合理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完全由财政支付,而企业职工则需要缴纳相应的保险金才能在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

于是,个人是否缴费、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与低、财政是否负担部分人的养老保险为“双轨制”的三重不合理之处。

(二)养老金“双轨制”违背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在“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分行不同的制度,前者退休金来源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后者则遵循自我保障原则。

这就形成了统一养老保险体系下的两种制度,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不同且缴费方式的差别违背了社会保障追求公平的原则。

(三)养老金“双轨制”激化社会矛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发方式的差别使得两者之间退休金多与寡的悬殊,这不仅削弱企业职工就业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

这种不满与消极的社会心理无形中加铸了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方式之间的壁垒,激化新的社会矛盾。

二、并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并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可能存在新的“隐性双轨制”问题。

养老金的“并轨”客观上来说有利于缓解各地区的养老金缺口问题,从初期的情况来看,虽然制度上已经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式的统一,但实际上两者的基金并不是放在同一基金池中进行统筹安排。

而且,为了弥补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待遇的落差,职业年金要同步落实。

双轨制

双轨制

双轨制一、中国经济双轨制的理论涵义一个人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者市场经济体制都叫单轨制。

而“双轨制”追根溯源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特殊产物,这一构想产生于1986年的“莫干山会议”,是指官方继续保持价格管制的同时,在国有经济体之外允许市场自行定价。

中国实施“双轨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由计划“单轨制”向市场化“单轨制”过渡,最终建立起市场化“单轨制”的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双轨制是中国在由计划经济的“单轨制”向市场经济“单轨制”过渡时期的过渡产物。

上个世纪的1992年在中国政府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后,双轨制是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或者产物,曾经普遍存在于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例如价格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户籍管理双轨制、企业资源配置双轨制、资源税收双轨制等等。

特别是价格双轨制,改革方向是放弃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

改革的方法是实行以“放”为主的价格双轨制,先将计划额度固定下来不再扩大,全部放开计划外产品的价格控制,即承认计划外产品交易价格的合理性,然后逐步减少计划内产品商品牌价交易范围,直到建立完全的市场化价格体制。

它是以现代主流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构建出来的体制转轨方式。

其中,放开市场增量、缩减计划存量的思路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先例,应该说是一个创见。

此后数年间,中国经济改革在价格改革的带动下向纵深推进,“双轨制”成为许多领域的改革途径。

二、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商品在国家的计划经济指标内有一种价格,在计划经济指标外另有一种由市场供需机制调节的价格,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模式。

“价格双轨制”是指生产资料的价格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企业在国家计划生产任务之内生产的产品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内”价格出售,超出计划生产任务之外的部分可以按照“计划外”的市场价格进行出售。

同一商品中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

关于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研究

关于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研究


因此 ,取 消双轨制最 首要 的是 国家必须尽快 完成对养 老 保险制度改革 的顶层设计 ,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对养老双轨制 的改革 。养老双轨制改革 必须 与机关事业单位 、 公务员制度 、 企业职工养老机制联 系起来 , 充分考虑到事业 单位 、 公务员 、 企业职 工的利益 ,广 泛的征求相 关专家 、社 会大众 的意见 , 研究出一套系统的行 之有效 的顶层设计方案 。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3 月上
第7 期 总g5 5 3 期
关于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研究
钱 红 英
( 南京 工业 大学 法政 学院,江苏 南京 2 1 1 8 1 6 )
【 摘
要】 文章从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由来入手,分析我国当前养老金双轨制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弊端,揭示取消我国退
休 养老金 双轨制的难点 ,从而提 出完善 我 国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

体感受 到了 自 身利益 的受损 ,强烈表示养老保险的不 公平 。 首先 ,政府 不应该 降低 任何 一个群 体 的养 老金 ,通 过 保 留大部分 现有的双轨制 的机制缩小 不同群体之 间的差距 。 事 业单 位和公 务人 员保持 现有 的养 老金发 放标 准 ,企业 通 过 发放 企业年 金来 提高企 业职 工养 老金 ,逐 渐缩小 养老 金 差距 。然后再养老金差距达到一个合理范 围时 ,对于新进事 业 单位人员 和公务员按 照企业职工 同一标准缴 纳社会保 险 , 而对于机关事业的老员工依旧按照原有标准领取养老金 。最 后 ,取消养老双轨制 ,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 度的并 轨。 在追求公正公平 的现代社会 ,养老双轨制越来越不适应 社 会的发展 ,将其取缔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破除养老双轨制 体 现的是社会保障制度设立的初衷 ,是坚持公平性原则 ,是 共 同富裕的要求。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 ,在 我 国是一件复杂 的事情 ,过程也是相 当漫长 的,但取消双轨 制是大势所趋 ,必须克服所有 的阻力 ,实现企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的并轨和统一 ,实现 真正 的公平 。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已出详尽方案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已出详尽方案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已出详尽方案嘿,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聊一聊养老金双轨制改革这个话题。

咱们都知道,养老金双轨制可是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

如今,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拿出了这份详尽的改革方案。

下面,我就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方案。

一、改革背景1.养老金双轨制的历史渊源养老金双轨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不同。

这个制度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

早些时候,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各有特点。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逐渐显现出不合理之处。

2.社会公平与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平。

养老金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过大,引发社会公平问题。

因此,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实现公平待遇,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目标1.实现养老金制度公平通过改革,我们要打破养老金双轨制,让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这样一来,既能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国家的关爱。

2.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改革后的养老金制度,不仅要实现公平,还要提高待遇水平。

我们要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三、改革方案1.统一养老金制度我们将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实行统一的养老金制度。

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调整。

将原来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合并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调整。

取消原来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等,统一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计算。

2.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1)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根据物价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

(2)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将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挂钩,鼓励个人积极参保缴费。

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思考

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思考

中国养老金‘双轨制”的思考作者:任宇红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年第12期任宇红(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针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是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

提出了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的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双轨制”;隐性负债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3.12.050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我国现行制度中并存的两种方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不需要个人缴纳,由政府从财政资金中拨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需要职工个人及所属企业按一定的数量缴纳,自由职业者也需缴纳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按月领取[1]。

养老金“双轨制”下的资金来源的不同和收益差异引发了企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的不满,这不仅会引发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负面因素。

因此,研究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我国的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理性的演进过程。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直接控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都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运行,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是行政系统的所属单位,养老金的筹集、发放、待遇水平由政府统一安排。

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职工的退休金由国家和企业全额负担,个人不需缴费,且待遇水平大体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增强国企的活力就成为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试验,使得国有企业逐步从“独立收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最终演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济实体。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方案,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念,确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年为何要搞养老双轨制自6月初以来,我国养老金存在的各种问题持续发酵,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历来被口诛笔伐的养老双轨制,无可避免中枪了。

所谓养老“双轨制”,即是企业职工养老需自掏腰包,公务员在职时分毫不拔,退休后待遇却比企业职工优厚。

公务员这种“超国民待遇”,堪称世界独一无二。

那么养老“双轨制”如何形成,经历哪些变迁?我国养老金双轨制的“多面孔”养老双轨制由来已久,58年后退出历史舞台建国伊始,养老双轨制已存在。

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依据不同制度,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优于企业职工。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出台,工人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标准得到统一,养老双轨制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养老双轨制建国初已存在,公职人员养老标准优于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由来已久。

建国初期,企业职工的养老根据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则根据其他条例来退休的。

譬如,1950年颁布的《中央级直属机关暂行供给标准》中,就规定了公职人员的养老事项;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等条例陆续颁布,正式规定了公职人员的退休标准。

自此,公职人员的养老自成世界,且其养老标准优于企业职工。

58年国家统一职工和公职人员养老制度,养老“双轨制”暂退出舞台养老金“双轨制”一刀把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划分成两个世界,普通民众真金白银缴纳养老保险,而公职人员半毛钱不花却享受比普通民众更高的养老待遇。

尽管养老金“双轨制”招致了无数的口诛笔伐,但仍然屹立不倒。

养老制度的统一看似是遥不可及的。

但其实它曾短暂退出过历史舞台。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出台,统一规定了职工和公职人员的养老。

根据规定,企业职工及公职人员都不需缴纳任何费用,费用源于财政,退休待遇与工作年限挂钩,以退休时工资按一定比例计发。

之所以统一养老标准,是要降低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进而减轻财政负担1958年出台养老新规后,公职人员的养老待遇便下降了。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马文瑞说得最清楚:“这个规定(即《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编者注)的第四条规定,一般年老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按照本人连续工龄的长短逐月发给本人工资的50%到70%,这和‘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是相同的。

……新规定的退休费标准比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人工资的50%至80%),对于少数人来说(即公务员人员,编辑注),是稍降低了一点;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的优惠待遇也由’可以酌量提高‘改变为‘不超过本人工资的15%’。

为了和企业单位待遇一致,免得相互影响,这样略加调整是必要的。

”…[详细]当时高层要通过统一企业职工和公职人员的养老,来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标准。

马文瑞坦承新规定的出台,目的之一就是“节约”,换言之就是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总的看来,新规定的退休以后的待遇和现行的规定出入不大。

这里既要考虑力求节约,又要考虑能够使应该退休的职工乐于退休。

因此,我们认为新规定的待遇标准是比较适当的,不宜再提高,也不宜再降低。

如果将来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更多的提高,这个暂行规定中所定的退休人员的待遇标准,还可作相应的改变。

”当然,统一养老标准不能忽略当时的时代背景。

“节约开支”是当时的主题,在1958年前后,工人和干部的福利开支越来越大引起了高层的担忧。

1957年周恩来八届三中全会上时说:“我们确实为广大职工办了许多必须办的好事,但是,主要缺点是走得快了一些,办得多了一些,与我国人口多、底子穷、广大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不相适应。

……公费医疗中的严重浪费可以充分说明这种情况。

由于福利费使用不当,群众意见很多,特别是有些单位将福利费过多地用于领导干部,造成了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不良影响。

但是,有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对于职工生活中某些应该解决而又可能解决的困难问题关心不够的现象,也是必须注意纠正的。

”(《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周恩来,1957年)但养老城乡依然有别,农民养老没保障虽然职工和公职人员之间养老标准统一了,但城乡之间的养老差别依然存在的。

建国以来,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理应获得国家的保障。

遗憾的是,农民养老只能自生自灭了,只有极少数老弱孤寡残才获得集体的保障。

1956年开始施行五保户制度,对农民孤寡老人进行救济,但享受五保救济的农民只占少数,据研究统计,1958年享受“五保”待遇的有519万,占当年农村总人口的0.9%。

…[详细]80年后双轨制回归:公职人员养老由国家全包文革结束后,政府机构臃肿,干部老年化严重,1980年领导层决定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好让他们尽快退休。

从此,公职人员和职工执行不一样的养老制度了。

从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国家开始改革旧有的养老制度。

在新的养老制度下,企业职工养老不再由国家全包,需要交纳费用了,但是改革只针对企业,未涉及机关事业单位。

公职人员养老依然由国家全部买单。

国家曾尝试改革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但都无疾而终,至于针对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改革更是未见踪影。

文革结束后人员臃肿,邓小平: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我们将来要建立退休制度文革结束后,大量的老干部重返岗位,“机构臃肿、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

“1979年,各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正副部长、主任平均10人以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成员平均17人、政府领导成员平均11人以上,最多的省正副省长20多人。

当时中央管理的干部中,60岁以上者占50.55%,其中65岁以上者占26.7%,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61岁以上。

许多老干部年高体衰,积劳成疾,很难承担领导岗位的繁重工作。

”…[详细]如何精简人员,让老干部退下去,令干部年轻化呢?显然,最起码要保证老干部退休后生活依然过得滋润,让他们甘于退位。

领导层对此心知肚明。

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说:庙只有那么多,菩萨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老同志要有意识地退让,“我们将来要建立退休制度”。

…[详细]高层指示快速成为政策:80年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养老双轨制具雏形高层的指示很快就成为政策。

1980年9月《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颁布,1982年2月,《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出台。

至此,公职人员和职工的养老开始分道扬镳。

根据规定,“干部离休后,原标准工资(含保留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其他各项生活待遇,都与所在地区同级在职干部一样对待,并切实给予保证。

医疗、住房、用车、生活品供应等方面,应当优先照顾。

”老干部离休制度,并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它只针对1949年9月30前参加工作的干部。

尽管当年出台政策是好让老人退下去,但这两条法规成为日后公职人员养老的制度基础。

90年代初双轨制成型:工人要掏腰包养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仍由国家全包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此后,工人养老不再由国家全包。

但国务院又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不执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人事部负责,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上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原则,在城镇各类职工中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逐步改变退休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

”人事部还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搞了局部试点,但最终改革以失败告终。

公职人员养老依然沿袭旧有制度,由国家全包。

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实行职务级工资制,规定“离休人员,按离休前本人职务工资和津贴的全额发给”,同时规定实行新工资制度后离退休公职人员的退休标准:职务工资和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打折扣后计发退休费,费用列入国家预算。

该规定成为现行公职人员养老制度的法律基础。

从此,企业工人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又再被划分为两个世界。

一般而言,职工退休后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而公职人员的养老金则有退休前工资的90%。

双轨制下养老待遇差距:“企业干部不足2000,机关门卫近5000”养老金双轨制下,职工与公职人员之间的养老待遇差别有多大?职工、事业单位、机关单位人均月养老金(2001——2005年)来源:《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离退休费用对比分析》,任钰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根据统计,到2005年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平均高出企业职工两倍多,如果算上津贴、补贴等等,差距更大。

据媒体报道,2012年,职工与公职人员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达3倍之多。

2010年全国两会时间,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说了一个典型例子生动说明了职工与公职人员养老差距:“两会前,国企退休老干部董岳童,联合3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给我写信。

信中介绍,一名在县级机关做门卫的退休人员每月能领到4600元,而董岳童等人的退休金还不足2000元。

企业按月缴纳退休金,公务员不缴纳退休金,可退休金反而最高。

”取消“双轨制”:仅向事业单位人员开刀,丝毫未触及机关公务员公众对养老金双轨制怨声载道,要求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的呼声日渐高涨。

2009年,国务院重启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搞了试点,改革方式包括有: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据了解,由于改革之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收入将大幅降低,改革遭到特别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抵制。

2009年两会期间,科教文化界共有大约120名政协委员提出议案,要求暂缓实施这一改革。

“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说明平均养老金太低了,应该考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而不是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

正确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应当是让企业的养老金向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靠,提高工人的生活待遇,而不是让事业单位向企业靠,降低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戴敏对媒体道出抵制的缘由。

2009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惠及于民”的提案对事业养老改革提出异议。

…[详细]“对公务员来说,改革没有预期,自然是事业单位攀比的参照系,而改革设计者——公务员群体本身未能成为改革的对象,致使公众对改革所能达致的公平性产生疑虑。

”戴敏还指出,养老金改革只向事业单位开刀,丝毫未触及机关公务员,改革并不公平。

…[详细] 结语梳理养老金双轨制的历史变迁,不难发现公职人员的退休待遇几乎是政府自己说了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