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市场价格、政府政策、天气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对农业产量和收益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风险管理就成为全世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险管理在本质上涉及对不同的战略和工具的选择,这些战略和工具能减轻不确定性对产量和生产者收入的影响。生产者可用的战略大致可分为农场层面的风险管理活动和风险转移方式(Hardaker et a1.,1997)。农场层面的风险管理是通过种植一揽子作物、选择与价格风险相关系数较小的低风险作物、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保持充分的资本流动性以及取得农业生产之外的多种收入来源等途径实现收入多样化,进而规避市场风险;而风险转移主要通过保险方案、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纵向一体化和订立合约等方式实现。在进行价格风险管理方面,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已经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为农民有效利用。本文将从研究美国农场主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入手,寻找农业生产与期货市场有效结合的基础和推动力。
二、美国农场主对期货市场的利用
在美国农场主利用期货市场方面已经有许多调查和研究,而大多数调查只是关注某一个州或具体区域的情况。1996年,美国农业部(USDA)进行的农业资源管理调查(ARMS)则是关于农场主风险管理策略最为全面的调查①。ARMS结果显示,年销售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主更有可能使用套期保值、远期合约等风险管理工具来规避风险。相比之下,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农场主则很少使用套期保值或远期合约来规避风险,而这些农场主采用多样化经营策略来降低风险的比例就更小(见图1)。美国农场主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面,许多规模相对较大的农场主在规避价格风险时直接选择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同时,也有许多农场主参与各类合作组织,并与其签订远期合约,间接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
(一)直接利用
在美国农场主直接利用期货市场方面,许多调查研究提供了大量历史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农场主对期货市场的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例如,1986年在威斯康星州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8%的农场主在过去5年里至少运用过一次期货市场工具(Campbell and Shiha,1987)。堪萨斯州农作物和畜产品信息服务处(CLRS)的另一份基于不同样本数据的调查报告显示,1980~1985年间,有不足5%的农场主曾对某一种农产品进行过套期保值操作。1992年在堪萨斯州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玉米生产者运用期货套期保值的比例达到11%,位居其次的是肉牛生产者,比例为8%。同时,约有15%的小麦生产者以及10%的肉牛和10%的玉米生产者运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而大豆、高粱、生猪生产者运用期权套期保值的比例为5%(Goodwin and Schroeder,1994)。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在普度大学举办的大型农场主培训班上,接受调查的农场主中有约10%~20%使用了套期保值工具(Musser,Patrick and Eckman,1996)。Yong,Hayes and Hallam在对蒙大拿州农场主运用期货和期权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为了防范价格风险,期权比期货应用得更为广泛。具体而言,有14%的农场主运用期货来套期保值,而有19%的农场主使用期权来套期保值。就家畜生产者而言,他们当中只有6%使用期货,而有11%使用期权(Yong,Hayes and Hallam,1993)。
1996年ARMS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1996年,各个地区有更多的农场主使用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多样化经营或保持库有现金等策略来实施风险管理。美国审计总署(GAO)1999年的一份报告提供了有关农场主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调查信息。该报告运用美国农业部1996年ARMS的数据,估计从事套期保值的农场主的比例介于19%~25%之间。该报告还显示,销售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主进行套期保值的比例是销售收入不足10万美元农场主的两倍,分别为38%和19%。该报告还提供了农场主运用期货和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商品种类,主要包括玉米、小麦、棉花、其它田间作物②、牛肉
和猪肉、乳制品、家禽。该报告估计农场主使用期货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农产品的比例分别为:玉米42%,小麦23%,棉花46%,其它田间作物24%,牛肉和猪肉20%,乳制品18%,家禽20%。
(二)间接利用
美国农场主也间接利用期货市场,即通过与各类中介机构签订远期合约,由中介机构在期货市场上套保避险,进而实现对期货市场的间接参与。中介机构中的合作组织依据“农民所有,农民管理,农民受益”的原则,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将在期货市场上获得的收益最大程度地按照“惠顾比率(patronage rate)”向农场主返还,这是农场主间接从期货市场受益的主要途径。
在美国,农场主对远期合约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超过了对期货市场的直接利用。1983年ARMS的一份报告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管理策略下农场主的经营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经营规模较大的农场主更倾向于使用远期合约。ARMS数据显示,伊利诺伊、爱荷华、明尼苏达和俄亥俄四个州1983年收获季节交割的玉米中有50%~60%使用了远期合约,在堪萨斯、密西根和密苏里三个州采用这种交易方式的玉米约占30%(Hoffman,Harwood and Leath,1988),伊利诺伊和明尼苏达两个州1982年和1983年不在农场完成实物交割的大豆有超过50%的交易通过远期合约完成。1992年针对堪萨斯州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1990~1992年间有超过30%的农场在其小麦、玉米、大豆等产品的部分销售中使用远期合约。美国审计总署报告估计,利用远期合约的农场主的比例介于28%~35%之间,小农场主使用远期合约的比例为25%,而大农场主使用远期合约的比例为61%。
虽然生产者没有直接在期货或期权市场上交易,但他们还是认识到了其它实体进入期货交易所带来的好处。在这一点上,生产者不需要通过直接在期货或期权市场上套期保值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机制,因为即期或远期合约是基于期货价格或期权权利金提供给生产者的。生产者通过加入生产者所有的合作社来参与期货或期权市场以间接获益。这些合作社,或者代表其生产者成员销售商品,或者从生产者成员手中购买商品再转售给其它销售实体。这些合作社通过在期货或期权市场上建立头寸来为他们的商品存货或远期合约套期保值。例如,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大户交易数据显示,合作社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牛奶期货和期权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具体来说,2001年10月的大户交易数据显示,可报告规模的商业交易者持有多头和空头期货和期权合约的近70%。它们当中最突出的是几家乳制品合作社,其中的大多数代表其生产者成员销售牛奶。此外,一家大型乳制品合作社为其生产者成员提供一种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固定价格的远期合约来销售其预期月牛奶产量的一半。这家合作社之所以能够为其生产者成员提供这种利益,是因为它能够利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牛奶期货市场的空头期货头寸来套期保值。
在棉花期货市场上,合作社利用期权为其与成员订立的固定价格购买和销售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例如,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棉花合约交易显示,贸易商分别占据33%和25%的多空头寸,合作组织各占8%的多空头寸。合作社将成员的棉花汇集,然后以最优平均价格在一年中销售,同时使用期权工具。在此方案下,生产者在棉花收获之前将一部分作物的价格固定,并且针对棉花的一个基本质量来定价③。当收获棉花的时候,合作社将调整价格以反映棉花的真实质量。棉花商也向生产者提供远期合约,这与合作社所提供的合约相类似。谷物和大豆生产者也通过合作组织和贸易商进行套期保值,研究显示,他们对期货市场的直接参与程度不及乳制品和棉花生产者,而且通常更多依赖于远期合约间接利用期货市场。
三、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结合的基础
(一)期货市场发育成熟
美国是期货市场的发源地,自1848年世界第一家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以来,美国期货市场经过150余年与美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成熟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