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填空题1关系。
23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
67的过程。
89运动视觉。
102、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征 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外受感觉 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 B回想 C适应 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 B大小 C形状 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机体觉 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 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 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 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规律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我们⽣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
例如落在我们⽪肤表⾯的灰尘、频率⾼于20 000赫兹的声⾳、0级静风(风速⼩于0.3⽶/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两个陌⽣⼈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
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理学⽤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
感受性⼀般⽤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例关系。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刺激强度的能⼒。
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可以⽤绝对阈限来衡量。
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绝对阈限的值越⼤,则绝对感受性越⼩。
⽤公式表⽰为:E=1/R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差异量的能⼒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
差别感受性可以⽤差别阈限来衡量。
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差别阈限的值越⼤,则差别感受性越⼩。
1830年,德国⽣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值在很⼤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值来决定。
这就是韦伯定律。
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些。
感知发现和感受性的关系
感知发现和感受性的关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感觉的这一界定包括多层含义:首先,感觉是客观的;其次,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再次,感觉是脑的机能;最后,感觉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的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属性,如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滋味,皮肤感觉到温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
通常,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被称为“五感”,其中,视觉和听觉是心理学中较为关注的两种感觉。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以下两大类。
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内部感觉主要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①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②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它传递人们关于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③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客观世界的刺激。
前者是感受性的问题,后者是感觉阈限的问题。
感受性是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感觉阈限高。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_____A : 感觉适应B : 感觉对比C : 感觉相互作用D : 联觉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对持续的同一刺激所产生的应激性形态,特别是感受器的适应。
2、单选题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_____A : 绝对感觉阈限B : 绝对感受性C : 差别感觉阈限D : 差别感受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差别感受性的定义。
知识链接: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感受阈限来衡量。
差别感受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感受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3、单选题绝对感觉阈限是指_____A : 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 : 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 :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 : 差异觉察能力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感觉阈限的定义。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人的感觉器官接受某种刺激时刚刚能够引起反应或刚刚能停止其反应的刺激,即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 。
不同感觉器官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不同的。
4、单选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要放慢语速,提高声音,是利用心理学中知觉的_____A : 选择性B : 整体性C : 理解性D : 恒常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 (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 优先地区分出来。
对重点要放慢语速,提高声音,就是利用选择性的一种做法。
5、单选题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 选择性B : 恒常性C : 理解性D : 整体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多选题空间知觉包括_____。
A : 形状知觉B : 大小知觉C : 深度知觉D : 方位知觉E : 运动知觉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多选题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_____A : 双眼视差B : 视野中的高度C : 线性透视D : 眼肌的调节与幅合E : 阴影参考答案: ABCE本题解释:【答案】ABCE。
解析: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
(1) 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2) 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 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题干为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所以 (2) 中的线索不符合要求即D 选项不正确。
3、单选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_____。
A : 直觉B : 统觉C : 感觉D : 知觉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而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4、单选题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_____还不成熟。
A : 感知能力B : 注意能力C : 记忆能力D : 思维能力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5、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简答题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
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
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这是利用了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的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
3、对象的活动性。
夜空中的流量、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的知觉。
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2、判断题把一个人的优点不加分析的扩大到其他方面称为刻板效应。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这是晕轮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4、单选题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A : 知觉整体性B : 知觉选择性C : 知觉理解性D : 知觉恒常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5、多选题依赖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分出_____几种比较复杂的知觉。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感觉和知觉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概述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刺激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阈限的⼤⼩来度量的,两者成反⽐关系。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两者成反⽐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阈限值⾼感受性低)。
(1)感受性: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其中,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变化量,⼜称差别阈限或最⼩可觉差,其英⽂缩写为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例是⼀个常数,公式为△I/I=K。
其中, △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个常数,称韦伯常数或分数。
注意: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公式为S=K1gR。
其中,S代表⼼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个常数。
注意:费希纳定律也只适⽤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三、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下感觉性发⽣变化的现象,如暗适应和光适应。
(⼆)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作⽤后,还能暂时保留⼀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分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感觉对⽐ 感觉对⽐——不同刺激作⽤于同⼀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变化的现象。
(四)联觉 联觉——⼀个刺激不仅引起⼀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种感觉的现象。
四、各种感觉 (⼀)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 其范围为380~780 nm。
短于380 nm的紫外线和长于780 nm的红外线都是⾁眼不可见的。
2.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的两种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是杆体细胞。
《普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汇总三
《普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汇总三61.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觉器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6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引起的,但要产生感觉,除了感官必须接受适宜刺激之外,还需要这种适宜刺激处于一定的强度范围。
也就是说,即使是适宜刺激物刺激感官,但当它强度不在此范围时,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是不同的,而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一个人对适宜刺激感觉的灵敏程度,即感觉能力,被称为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感受性越低。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6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
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低。
6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的高低用差别感觉阈限来度量。
差别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两个同类刺激物达不到这个最小差别量则不会产生感觉上的变化。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反之,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低。
65.感觉适应人的感觉能力(感受性)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变化有时提高,有时降低,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适应现象是感受性即感觉能力的暂时性变化。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人对某一物体能够感知到它的最小刺激量叫做感觉阈限,或绝对感受性。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常数,就称为感觉阈限,它表示当外界物理作用达到这个常数时所引起的感觉量,也即该刺激使感官产生了多少变化;如果不断增大作用于感官上的刺激强度,那么当增加到某一值时,该刺激就会引起全部感官的最大反应。
有经验的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对不同的事物和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的反应程度并不相同,比如在听觉方面,对同一声音刺激可以有各种感觉,而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却只有一种感觉,但在视觉方面则恰好相反。
因此,我们便把这些特点看成是由神经系统的特定机制造成的,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外界物理作用超过一定范围后(即临近了它的感觉阈限),对它的感觉不再敏锐了。
实际上,在每一个人身
上都具备一套独特的适合于他自己本人的辨别最小差异的标准。
当外来刺激的强度接近这个标准时,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对它的感觉能力将低于通常的水平,这是一般的规律。
所以,研究这种现象的神经科学被称之为“差异感受”的感觉论。
因此,虽然各人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异,甚至高低悬殊,而且同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的感受性也不尽相同,但都存在着感觉阈限,其大小取决于原来对感觉作出最佳判断的主观指标,这个最佳判断,既包括感受器的生理特性,又包括由学习得到的经验及脑的组织结构特征等许多复杂的条件。
根据脑皮层中的电位变化情况来估计感受性的大小,也是客观的,因为在皮
质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状态可以作为评价感受性大小的一种依据。
因此,感受性是由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在皮质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特殊神经网络造成的。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差异。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如人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走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如当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①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乐曲《东方红》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是_____。
A : 知觉的恒常性B : 感觉C : 错觉D : 记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2、填空题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__的客观事物的____的反映。
参考答案: 感觉器官个别属性3、单选题“月明星稀”是感觉的_____现象。
A : 适应B : 对比C : 后象症D : 视觉障碍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感觉的对比现象是指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4、判断题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5、多选题人类认识的开端,思维活动的基础有_____A : 感觉B : 知觉C : 体验D : 想象参考答案: AB本题解释:【答案】AB。
解析: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感知觉既是认识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基础,对维持大脑正常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所获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6、单选题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等制作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_____A : 动景运动B : 运动后效C : 自主运动D : 诱发运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四)
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感知觉部分]一、名词解释1.感觉、知觉、超感知觉、错觉、幻觉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指把感觉得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
超感知觉是一种以特殊方式感知世界的能力。
错觉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是指客观环境中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指相应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能力是指相应于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使人觉察出差异的刺激量。
3.适应、后像、结构优势效应、知觉的理解性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后像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这种现象即后象。
结构优势效应: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赋予其某种意义,并用语词把它标识出来。
4.双眼视差人的两眼相距约65mm,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角度看这一物体,物体投射在左、右两个眼底上的视像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双眼视差。
二、填空1.外部感觉有触肤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五种。
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三种。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而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
3.感觉的基本规律有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联觉。
4.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通常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三种。
5.直观教学的三种直观形式是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种。
6.色觉有三种基本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听觉的基本特性有频率、振幅和波形。
7.1860年,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研究了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E=k lgI+C 公式。
《酒店服务心理学》项目二感觉与知觉
三 、 感 觉 的 类 型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它是可见光作用于眼睛而产生的。光的波 长、波幅和纯度将决定色彩的三个属性,即色 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即通常所说的颜色,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是指某种颜 色的纯度或鲜明程度。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个体与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感觉剥夺 实验。他们让志愿者戴上半透明的眼罩,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仪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志愿者的听觉; 让志愿者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限制其触觉。 穿戴好这些后,志愿者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除了 吃饭和上厕所外),每天便可获得20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只能挣大约50美分,20美 元/天的报酬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利用这个参与实验的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 进行论文构思、制订课程计划,但结果令很多人大跌眼镜。
(4)嗅觉
它是指辨别气味的感觉。引起嗅觉的外界 刺激是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人们不 必直接与刺激源接触即可产生嗅觉。因此,嗅 觉是一种可以通过长距离感受刺激的感觉。
三 、 感 觉 的 类 型 (一)外部感觉
(5)肤觉
它是指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主 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 触觉,是指刺激物直接 接触皮肤表面所产生的感觉;② 温度觉,是指皮 肤对温度和温度变化产生的感觉,包括温觉和冷 觉;③ 痛觉,是指对感觉神经末梢有害的刺激所 引起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
思考:
(1) 感觉的类型包括哪些?对温度的感觉属于哪种类型?(2) 上述案例中体现了哪些感觉现象?
江苏师范大学 心理学 答案 课程单元5
课程单元5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5分)1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A.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B.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真实••C.它能使我们更快地适应环境••D.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2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3 .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A.错觉••B.联觉••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4 .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A.感觉适应••B.感觉能力••C.明适应••D.暗适应•5 .感受性是指•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6 .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感觉•7 .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A.肤觉••B.平衡觉••C.运动觉••D.机体觉•8 .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来衡量的•A.绝对感受性大小••B.感觉阈限的大小••C.差别感受性大小••D.绝对阈限大小•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A.时间••B.运动••C.大小••D.方位•10 .嗅觉不灵,表明•A.绝对感受性高••B.差别阈限小••C.差别感受性低••D.绝对阈限小•判断题(共10题,每题5分)1 .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对错2 .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对错3 .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对错4 .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对错5 .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对错6 .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对错7 .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对错8 .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对错9 .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
大多由遗传原因造成: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33
五、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声波:20~20000赫兹
(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34
(二)听觉器官 耳廓、外耳道、内耳 声波→科蒂氏器官→颞上回
35
六、其它感觉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味觉: (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神经元的功能 • 接受刺激(信息)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
• 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 中间神经元
12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它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四、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
边缘学科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 相结合的产物。
4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 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 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 标志。
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调节 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16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大脑外层叫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 分。
17
根据机能不同,大脑皮层又可分为 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 区、皮层联合区。
18
皮层感觉区:视觉区——枕叶后端 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 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 皮层运动区——额叶的中央前回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 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 的研究方法。
10
第二节 第一单元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 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11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反馈 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 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 器活动的过程。
23
反 射 弧
24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形成的反射。
酸、甜、苦、咸
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动觉
内脏感觉:饥饿、饱胀和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 性的感觉
痛觉: 痛觉的意义在于保护机体
36
第二单元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 在人脑中的反映。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保 存 量
41
时间
二、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 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表象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胸 腺
垂体腺,控制泌尿、血压 及生长速度等。
甲状腺
21
第三单元 巴甫洛夫学说简介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从弱到强; 抑制则相反。
22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 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 出的规律性回答。
7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态度)
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 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 法。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脊髓、脑干、间脑、小脑
13
脑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
交感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副交感神经 脊髓
脑干:延脑、脑桥、中脑 间脑:丘脑、下丘脑 小脑
大脑
14
间脑
中脑
桥脑
小脑
延髓
脊髓
15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 活情绪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选择性:两可图形(对象和背景的变化) 恒常性:又叫知觉的常性 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37
三、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 知觉。 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判断距离远近可以根据对象的 重叠、空气的透视、阴影、运动视差、双眼视差来进行。 双眼视差 ——立体电影
6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 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 活动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绝对阈限(感觉阈限)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韦伯定律:ΔI/I=K,即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 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S=K· logR,即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 29 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三、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光适应:快(一两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 戴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可以保护暗适应。
• 概念的形成
• 人工概念
47
二、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 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
普通心理学
焦其和
新疆教育学院
1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普通心理学定义: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 的最基础的学科。普通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 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42
三、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 的长短来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保持时间 <4秒 <1分钟 >1分钟 保持形式 物理形象 听觉编码 语义、形象 容量 识 大
信息能否被意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7±2个组块 无限大
肉——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 肉—— 流唾液 铃声———— 流唾液(条件反射)
25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 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 (桑代克、斯金纳)
26
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物为信号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
五、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组合。如骑自行车。 动力定型是人形成习惯的生理基础。
19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布洛卡发现,左半球额叶损伤 → 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 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20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 腺、胸腺、胰腺、肾上腺、 生殖腺组成。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30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马赫带现象 相继对比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 种感觉的现象。 四、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光波:380~780纳米(赤橙黄绿青蓝紫)
错觉的种类: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道相 39 互作用 (形重错觉、视听错觉)
第三单元 记忆 一、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 保持 → 回忆(再认)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人的行为 节律性,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电影、霓虹灯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 38 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