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的鉴赏讲义答案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含答案+方法+知识积累,简明扼要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2、鉴赏诗歌形象的语言表述。
景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作为描写客体的对象【知识储备】1、诗词人物形象的分类:①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②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诗化了的作者”,就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如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展现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与她人。
3、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注释。
(需要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更多的,需要同学们关注诗词后面的注释。
)②分析文中出现的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环境气氛能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两句就就是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质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在分析人物所处环境时要注意分析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的景物以及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③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用四字词语概括形象特征。
【高考链接】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瞧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题: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请您打打分】【答案一】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瞧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答案二】诗人李白就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就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就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鉴赏诗歌形象复习学案答案
鉴赏诗歌形象复习学案答案(1)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
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
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
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
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2、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4、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5、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
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6、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7、【解析】这首诗是细节描写的典范。
本题要求说明“乌”“马”意象的作用,歌言志,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应围绕诗人抒发的情感来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参考答案一、(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
(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
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二、(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
说明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
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三、(1)解析: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形象的,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之态;颔联写嫩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套上,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表现了竹影给人的阴凉之感;颈联写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表现了竹子的色与味。
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色”即竹之色,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解析: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认为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高入云霄,从寓意的角度理解,考生应该将之转移到人,以竹喻人,“不被摧残”就是要关心爱护人,尊重理解人。
答案: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请写出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5.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6.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语文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三:鉴赏形象(附答案)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三:鉴赏形象一、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能够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2013年高考有3套试题直接考查诗歌形象鉴赏;2012年高考有8套试题直接考查形象鉴赏。
而分析是诗歌的思想感情等试题也离不开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二、常识整合诗中常见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士大夫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诗人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将士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鉴赏诗歌形象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形象参考答案一、人物形象1.【.典题训练】(2014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参考答案:1)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3. 【当堂检测】(2014年辽宁卷)竹轩诗兴参考答案:1)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二、鉴赏事物形象1. 【典题训练】(2013年山东)“山寺夜起”参考答案:(1)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
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
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
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
②杖藜(lí):用藜做成的拐杖。
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2)“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 诗的颈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1)“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
(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5.诗歌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歌鉴赏之形象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训练 (一)讲前先练参考答案1、《诉衷情》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江雪》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3、《鹧鸪天代人赋》参考答案:词的上阕①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恬淡闲适的景象。
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③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的思想感情。
4、《晚泊岳阳》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5、《严郑公宅同咏竹》[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6、《木芙蓉》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7、《孤雁》参考答案: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答题要点及练习答案(生)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如何鉴赏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2)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如何表述:(1)形象的基本特征+人物的身份。
(注:基本特征指的是外貌特点、性格特点、情感心理状态或生活状态等)(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注:与1须构成因果关系)(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格等)。
示例:《江雪》中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隐者形象。
(第一步)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第二步)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第三步)练习一:(一)请赏析这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本诗表现了一群红润美丽、青春活泼的采莲少女。
(第一步)作者先用比喻手法,写采莲少女的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之中,一色难辨;她们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交相辉映,人花难辨,表现了采莲少女美丽的外貌。
接着写采莲少女乱入池中,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直至歌声四起,方觉人在荷叶荷花之中,既进一步写出了她们红润美丽以致人花难辨的亮丽外表,更体现出了她们灵动活泼、青春欢乐的性格情趣,(第二步)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营造出了悠然不尽的意境情味。
(第三步)(二)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
(总结概括)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第二讲:诗歌人物形象(讲义)附答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第二讲:诗歌人物形象一、考纲要求:1.把握形象的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二、要点梳理: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切入点一:知人论世,关注人物经历、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举例: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分析诗人形象分析:作者经历: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明确: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赏识之人,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旷古之愁。
切入点二:从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角度入手,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明确: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神态;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细节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切入点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鉴赏形象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形象学习目标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及考查类型掌握答题方法考纲解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三方面命题。
以主观问答题为主。
考点透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以分为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事物形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方法指导一鉴赏人物形象1典例分析(2013辽宁)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6分。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共58页文档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共58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诗歌鉴赏之形象解答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诗歌形象带答案
“人”的形象
• 题型:
•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简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 概括诗人形象特点 解题方法 1 明确区分诗中形象是诗人自己还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 象。 2 知人论世,结合注释、诗题、作者生存时代、人生经 历,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 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细节 描写、侧面描写,分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说明。
幽静(2分)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 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 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① 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案】春天傍晚,词人在江边送别朋友。江水渺茫,
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词人的视线直至被树梢遮蔽,
愁云笼罩,远去的帆船渐渐变成一点,比沙鸥还小。
送别场景悲凉寂寥,表现了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
之情。
• 答题步骤:
• 1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 2 分析这些特点的依据,忌以译代析。 • 3 概括人物形象身上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 典型举例:伴你学142 • 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形象特点是什么?结合两 首诗加以分析。
• 题型 • 概括× ×意象的内涵 • 分析× ×意象的内涵
“物”的形象
• 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二上学期导学案课堂探究案一、检查预习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2、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景物形象分析《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诗中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秋景图,(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安闲淳朴生活的向往。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形象答题思路归结: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巩固训练】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P23《送友人》“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形成对偶;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P29《旅夜书怀》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P48《商山早行》运用名词意象组合,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
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P55《浣溪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满眼萧瑟的景象,使人愁绪满怀,含有无穷悲秋之感。
5、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P66《天仙子》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
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写水鸟双栖并宿、燕婉亲昵的庭园池塘美景反衬自己的孤单愁苦和惜春恋春之情。
云开月出,而花被风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弄”字具有拟人的特点,显出了姹紫嫣红的勃勃生机和月光皎洁、花枝摇曳的美景,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6、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P102《青玉案·元夕》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技巧点拨:第一步:抓住主要景物,忠实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二)事物形象分析《卜算子》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刻画了一个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概括物象特征)。
本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以孤鸿自喻),借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分析物象)。
表达作者的孤寂幽愤心情和保持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志(物象意义)。
事物形象答题思路归结:第一步:概括物象特征。
第二步:分析物象。
第三步:物象意义。
【巩固训练】P92《卜算子·咏梅》梅花具有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甘于寂寞、保持香味的特点,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倔强、顽强、孤高自守、保持高洁的人格追求。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零落成泥碾作尘”,梅花遭遇悲惨,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成尘灰,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技巧点拨:第一步:概括物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手法。
第三步:找好物与志的契合点。
(三)人物形象分析从《定风波》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4分)词人是一个乐观旷达的智者形象。
(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莫听”,点明外物不足萦怀。
“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
(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答题思路归结:第一步: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
【巩固训练】1、P11《望月怀远》思念远人的多情人形象。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
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
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2、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P12《与诸子登岘山》怀古伤今、感叹身世的读书人形象。
表达作者的历史沧桑感慨和自己无所作为、湮没无闻的感伤。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P14《燕歌行》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恤士卒。
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谴责边塞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主题。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P19《梦游天姥山留别》傲视权贵的饮者形象,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5、P56《浪淘沙令》屈辱、悲伤的亡国之君形象。
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无奈之情。
室外春雨淅沥,本来就短暂的春光即将在风雨的摧残之下丧失.昏暗的外景更衬托出"春意将阑"时的悲凉冷清.室内五更时分,主人公一梦醒来,耳听帘外春雨,身觉寒意逼人.。
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乐与快慰.只有在梦里才能忘掉自己囚"客"的身份,暂时放纵一下情绪.梦中贪欢,反衬出现实中的极端无奈和痛苦。
下片写天亮后情景."独自莫凭栏",没有了当年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哗热闹,也没有了"花月正春风"的良辰美景,更看不到无限美好的故国江山,只能更添孤独而已。
" 词末以流水,落花,春去三个流逝不复返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
"天上"与"人间",是天堂与地狱,欢乐与痛苦对立的两极世界,也是李煜过去与现在生活境况,心态情感的写照.。
6、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P61《破阵子·春景》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情趣盎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作者从这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的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P9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爱国者形象。
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愤懑之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极具特色的意象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孤寂悲苦。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用武之地,词人正值壮年,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他只好借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词人多想手持这锐利的宝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看吴钩、拍栏杆把词人满怀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我们面前。
一个“了”一个“遍”使得这悲愤更浓更重。
我们看了也会为之激愤。
然而在当时却无人领会。
因此词人要借登高来排遣。
“无人会、登临意”作者要赴前线杀敌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没有人理解,孤独之感、忧愤之意,毕现于字里行间。
技巧点拨:第一步:性格特点、定位要准确。
第二步:从概括到分析或从分析到概括。
第三步: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当堂检测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洒扫、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2分),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2分)。
补充:《春江花月夜》鉴赏《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写的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
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
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
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
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