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知识点趣味学习---之巧求周长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巧求周长

【小学奥数】巧求周长

一、基本概念①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②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基本公式:①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面积=长⨯宽.②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常用方法:(1)对于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割补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及面积计算的公式求解.(2)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转化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转化后的图形虽然形状变了,但其周长和面积不应该改变,所以在求解过程中不能遗漏掉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部分图形的面积.转化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周长或面积可求的图形.(3)寻求正确有效的解题思路,意味着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绕过障碍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考的着重点就是要把所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直接求解不容易或很难找到解题途径的问题时,我们往往转化问题的形式,从侧面或反面寻找突破口,知道最终把它转化成一个或若干个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数学中叫“化归”,它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4)在几何中,有许多图形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而成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公式计算.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对称、旋转、平移这几种几何变换就是解决这类面积问题的手段.四、几个重要的解题思想 (1)平移在平面图形的计算中,常常要将一个平面图形移动到平面上的另一个位置进行计算.其中,将图形沿一个固定方向的移动叫做平移,一个图形经过平行移动不改变其形状与大小,所以图形面积是保持不变的.利知识点拨4-2-2.巧求周长用图形的平移,可以使面积计算问题的解法简捷明快,颇有新意.(2)割补割补法在我国古代叫“出入相补原理”,我国古代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就明确地提出“出入相补,各从其类”的出入相补原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经过分、合、移、补所拼凑成的新图形,它的面积不变.(3)旋转在平面图形的割补中,有时要将一个图形绕定点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产生一种新的图形结构,图形在转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利用这种新的图形结构可以帮我们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4)对称平面图形中有许多简单漂亮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轴两侧可以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平分这个图形的面积.熟悉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对面积计算会有很大帮助.(5)代换在几何计算中,对有关数量进行适当的等量代换也是解决问题的已知技巧.小结:本讲主要通过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体会一种转化思想,重点在于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割补、差不变原理,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求周长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例题精讲模块一、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割补法【例 1】求图中所有线段的总长(单位:厘米)D【例 2】如图所示,点B是线段AD的中点,由A、B、C、D四个点所构成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均为整数,若这些线段的长度之积为10500,则线段AB的长度是。

三年级奥数巧算周长

三年级奥数巧算周长

大家好
14
❖ 方法总结: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我们可以求出一些基本图形的周长。如果遇 到两个图形拼出的新图形再求周长,我们首 先要画好示意图,找准所求图形所需的条件, 再根据公式求出周长。要求一些不规则的复 杂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 把它们变成基本图形再计算。
大家好
15
❖ 例10在一张纸上画出由四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拼凑或组 合成的图形(重叠的线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画一次)。显然,这个图形有多 种多样的画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画法。在所有的这 些画法中,
大家好
3
❖ (1)A→C→D→E→B(2)A→C→O→E→B; ❖ (3)A→C→O→F→B(4)A→H→G→F→B; ❖ (5)A→H→O→E→B(6)A→H→O→F→B。
大家好
4
❖ 例2 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 例3 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大家好
7
❖ 例4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两相邻平行线 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大家好
8
大家好
9
❖ 例5、下图是一个零件的图形,请求出这个图 形的周长。
大家好
10
❖ 例6、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4厘 米。(1)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 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把它们拼成一个 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 (1)哪种画法画出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 (2)哪种画法画出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大家好
16
❖ 练习:求下列图形周长。
大家好
17
结束
大家好

四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四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四年级奥数-巧求周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姓名:一起探究:1、一般图形的周长计算:2、长方形周长计算: 4、正方形周长计算:3、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阶梯状:8cm2cm 6cm2cm8cm8cm 6cm10cm1cm1cm5cm4、两个正方形拼起来周长计算;5、两个长方形拼成正方形周长计算:4cm 4cm4cm 4cm6、一边靠墙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在一个围墙边上,围了一个正方形的篱笆和长方形的篱笆,正方形的篱笆的边长是5米,长方形的篱笆的长是8米,宽是4米;分别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篱笆的周长。

7、周长应用题:笑笑从家去电影院走上、下哪条路近些?挑战自己:1、下图中,阴影部分(甲)与空白部分(乙)的周长相比()。

A.甲长 B.乙长 C.同样长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0厘米,它的长是多少厘米?3、将两个长8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4、一块菜地的形状如图,求它的周长。

(单位:米)5.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5个相等的长方形.40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图所示.6.下图是由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纸片组成的一个“5”字,已知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5”字周长是厘米.7.下图是一块地,四周都用篱笆围起来,转弯处都是直角.已知西边篱笆长17米,南边篱笆长23米.四周篱笆长米.17238.求下图周长.单位:厘米9.用15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如下图的形状,求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10.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乐智游戏:1.将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再将对折后的纸沿它的竖直中线(右图虚纸)剪开,?2、下图是由10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15 5 40 50 43、37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只能载5人的小船(无船工)。

三年级上册奥数基础-巧求周长

三年级上册奥数基础-巧求周长

第12讲三年级上册奥数基础——巧求周长一、旧知回顾1、正方形的周长=2、长方形的周长=3、一个长方形水池,长12米,宽8米,这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4、一个正方形菜地,边长10米,这个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二、例题引路例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两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画一画,做一做)例2、下图是一块试验地的平面图,你能求出这块试验地的周长吗?(单位:米)举一反三1、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周长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相等B、不确定C、甲长D、乙长E、丙长2、明明有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包装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包装纸,这个正方形包装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用一根长为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4、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例3、右图中标出的数表示没变的长度,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

例4、两个长都是8厘米,宽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举一反三5、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6、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5、把一个长12厘米的长方形,剪成2个小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增加了8厘米。

问: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举一反三7、一个正方形,相邻两边之和是40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8、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减少了4厘米。

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9、把一个长2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3个小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增加了32厘米。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6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三、拓展篇★★1、如图22-5所示,在一个大长方形的右上角挖去一个小长方形。

如果大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

小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该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如图22-6所示,这个多边形任意相邻的两条边都互相垂直,请根据图中所给出的数,求出这个多边形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知识点与习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知识点与习题

巧求周长我们知道:这两个计算公式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用途却十分广泛。

用它们可以解决许多直角多边形(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的多边形)的周长问题。

这是因为直角多边形总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例如,下面的图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当然分割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由此,可以演变出许多只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题目。

例1一个苗圃园(如左下图),周边和中间有一些路供人行走(图中线段表示“路”),几个小朋友在里面观赏时发现:从A处出发,在速度一样的情况下,只要是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几个人分头走不同的路线,总会同时达到B处。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将各个交点标上字母。

由A处到B处,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只有下面六条路线:(1)A→C→D→E→B;(2)A→C→O→E→B;(3)A→C→O→F→B;(4)A→H→G→F→B;(5)A→H→O→E→B;(6)A→H→O→F→B。

因为A→C与H→O,G→F的路程一样长,所以可以把它们都换成A→C;同理,将O→E,F→B都换成C→D;将A→H,C→O都换成D→E;将H→G,O→F都换成E→B。

这样换过之后,就得到六条路线的长度都与第(1)条路线相同,而第(1)条路线的长“AD+DB”就是长方形的“长+宽”,也就是说,每条路线的长度都是“长+宽”。

路程、速度都相同,当然到达B处的时间就相同了。

例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解:(1)将图中右上缺角处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行移动到虚线处(见左下图),这样正好移补成一个正方形,所以它的周长为25×4=100(厘米)。

(2)与(1)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为(10+15)×2=50(厘米)。

例3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解:(1)与例2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15+10+15)厘米、宽(12+20)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15+10+15)×2+(12+20)×2=144(厘米)。

三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10讲:巧求周长

三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10讲:巧求周长

(三年级)备课教员:×××第十讲巧求周长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灵活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通过平移,巧妙解决周长问题。

理解掌握将一个大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增加多少;反之将若干个小长方形或正方形合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减少多少。

三、教学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纸。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走楼梯多不多?生:多,我们要走学校的楼梯,回家也要走楼梯。

师:今天,阿派也遇到了一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PPT)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又快又准确的测量出地毯的长度吗?生:……师:后来啊,聪明的米德帮助了阿派。

他说:“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可以先把它用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实地毯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即:7+9=16(米)。

”生:……师:同学们,想跟米德一样富有智慧吗?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巧求周长。

【板书课题:巧求周长】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周长了是吗?生:是。

师:那什么叫做周长呢?生: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用心在学习,记忆力也非常好。

那现在我们看到例题一的第一个图形。

这个图形我们知道所有线段的长度吗?生:不知道。

师:对,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已知的线段长来求出图形的周长呢?生:……师:我们都学过图形的平移,对不对?生:对。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道题中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线段进行平移,得到一个我们能立刻算出周长的图形呢?同学们想想看,移移看。

生:可以!师:哦,来说说看。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三年级数学第四讲巧求周长例题与⽅法例1⽤3个周长是16厘⽶的正⽅形拼成⼀个长⽅形(见图)。

求所拼成的长⽅形的周长【思路点睛】周长是指围成⼀个平⾯图形所有边线长的总和。

原采3个正⽅形拼成⼀个⼤长⽅形以后,有4条边两两重合了。

解法⼀:(1) 正⽅形的边长是多少厘⽶? 16÷4=4(厘⽶)(2) 两两重合的4条边共长多少厘⽶? 4×4=16(厘⽶)(3) 3个正⽅形的周长共是多少厘⽶? 16×3=48(厘⽶)(4) 拼成的长⽅形周长是多少厘⽶? 48-16=32(厘⽶)答:拼成的长⽅形周长是32厘⽶。

解法⼆:(1) 正⽅形的边长是多少厘⽶? 16÷4=4(厘⽶)(2) 拼成长⽅形的长是多少厘⽶? 4×3=12(厘⽶)(3) 长⽅形的周长是多少厘⽶? (12+4)×2=32(厘⽶)答:(略)【思路点睛】1.⽤4个周长为16厘⽶的⼩正⽅形拼成⼀个⼤正⽅形(见图)。

求所拼成的⼤正⽅形的周长。

4个⼩正⽅形拼成⼀个⼤正⽅形后,有8条边两两重合。

解法⼀:(1) ⼩正⽅形的边长是多少厘⽶? 16÷4=4(厘⽶)(2) 两两重合的8条边共长多少厘⽶? 4×8=32(厘⽶)(3) 4个⼩正⽅形周长⼯共是多少厘⽶ 16×4=64(厘⽶)(4)拼成的⼤的正⽅形的周长是多少厘⽶?64-32=32(厘⽶)答;拼成的⼤正⽅形的周长是32厘⽶解法⼆:(1) ⼩正⽅形的边长是多少厘⽶? 16÷4=4(厘⽶j:(2) ⼤正⽅形韵边长是多少厘⽶? 4×2=8(厘⽶)(3) ⼤正⽅形的周长是多少厘⽶? 8×4=32(厘⽶)答:(略)。

例2有—块⼩麦地,形状见图,请根据所给条件求出这块地的周长。

【思路点睛】这是个不规则图形想⼀想求它的周长能杏转化为求正⽅形的周长。

将图形的两条边平移,如右图,得到⼀个正⽅形,原来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这个正⽅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一)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我们把长方形的周长用C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长方形的周长用字母表示。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用字母表示。

运用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求出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巧求周长,培养同学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典型例题
例1. 下图是一块近似长方形的麦地,这块麦地的周长是多少?
例2.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剖图面,已知每步台阶宽3分米,高2分米,问这个楼梯侧面周长是多少米?
例3. 王爷爷用篱笆在一面靠墙的地方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园,这些篱笆长30米,如果这个长方形菜园长18米,宽应该是多少?
例4. 用两个长和宽分别是9分米、7分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周长最长是()分米,最短是()米。

例5. 街心花园有一块草坪(如下图),在草坪四周从某顶点开始每2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月季花?
(二)试一试,独立完成
1. 一个长方形边长6分米,把它平均分成3个小长方形,求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 下图是一个餐厅室的平面图,准备重新装修。

每一米长的墙壁需用50元壁纸,10元钱的胶。

请你预算一下,装修墙壁约需材料费多少元?
3. 用9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下图形状,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厘米。

4. 下图正方形被分割成4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20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巧求周长》奥数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周长了是吗?生:是。

师:那什么叫做周长呢?生: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叫周长。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用心在学习,记忆力也非常好。

那现在我们看到例题一的第一个图形。

这个图形我们知道所有线段的长度吗?生:不知道。

师:对,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已知的线段长来求出图形的周长呢?生:……师:我们都学过图形的平移,对不对?生:对。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道题中的某一条或者某几条线段进行平移,得到一个我们能立刻算出周长的图形呢?同学们想想看,移移看。

生:可以!师:哦,来说说看。

生:这里有三层,我们把下面两层的宽度向上移到和最上层同样高的地方,把每层的高度向右移到和最左侧高度一致的地方。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生:没有。

师:好的,那老师老帮助这位同学把图形的平移画出来。

(通过PPT的演示)现在大家清楚怎么移动了吗?生:清楚了。

师:好的,那同学们请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生:是长方形。

师:对,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了吗?生:知道,是120厘米。

师:没错,那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宽了吗?生:不知道,但是我们能把它算出来。

师:那我们怎么算呢?生:12+24+48=84(厘米)。

师:非常好。

那我们现在周长是不是可以算了?生:没错。

师:周长是?生:(120+84)×2=408(厘米)。

师:非常棒!师:解决了第一小题,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小题。

这道题目能不能跟第一小题一样,我们进行平移?生:可以。

师:那请同学们先试试看。

把尝试的结果告诉老师。

生:可以平移,但是有线段多出来。

师:哦,多出来,哪条线段多出来了?生:是10厘米的,多了两条。

师:那我们算周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生:把多出来的也加进去。

师:非常好,我们不能落下每一条线段。

所以最后的答案是?生:(50+35)×2+10×2=190(厘米)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观察的也很仔细。

那么我们就开始做练习,熟能生巧,我们不仅要会做,还要做得快、做得正确。

小学奥数-巧算周长B提高版

小学奥数-巧算周长B提高版

巧算周长B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①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②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基本公式:=⨯(长+宽),面积=长⨯宽.①长方形的周长2=⨯边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②正方形的周长4三、常用方法:(1)对于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割补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及面积计算的公式求解.(2)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转化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转化后的图形虽然形状变了,但其周长和面积不应该改变,所以在求解过程中不能遗漏掉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部分图形的面积.转化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周长或面积可求的图形.(3)寻求正确有效的解题思路,意味着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绕过障碍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考的着重点就是要把所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直接求解不容易或很难找到解题途径的问题时,我们往往转化问题的形式,从侧面或反面寻找突破口,知道最终把它转化成一个或若干个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数学中叫“化归”,它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4)在几何中,有许多图形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而成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公式计算.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对称、旋转、平移这几种几何变换就是解决这类面积问题的手段.四、几个重要的解题思想(1)平移在平面图形的计算中,常常要将一个平面图形移动到平面上的另一个位置进行计算.其中,将图形沿一个固定方向的移动叫做平移,一个图形经过平行移动不改变其形状与大小,所以图形面积是保持不变的.利用图形的平移,可以使面积计算问题的解法简捷明快,颇有新意.(2)割补割补法在我国古代叫“出入相补原理”,我国古代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就明确地提出“出入相补,各从其类”的出入相补原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经过分、合、移、补所拼凑成的新图形,它的面积不变.(3)旋转在平面图形的割补中,有时要将一个图形绕定点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产生一种新的图形结构,图形在转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利用这种新的图形结构可以帮我们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4)对称平面图形中有许多简单漂亮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轴两侧可以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平分这个图形的面积.熟悉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对面积计算会有很大帮助.(5)代换在几何计算中,对有关数量进行适当的等量代换也是解决问题的已知技巧.小结:本讲主要通过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体会一种转化思想,重点在于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割补、差不变原理,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求周长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例题精选例题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6厘米,过正方形内的任意两点画直线,可把正方形分成9个小长方形。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三年级奥数巧求周长

(1+24)×2=50(厘米) (2+12)×2=28(厘米) (3+8)×2=22(厘米)
(4+6)×2=2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50、28、22、20厘米。
9、把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三个同 样大小的长方形,算一算每个长方形的 周长是多少厘米?
宽:9÷3=3(厘米)长:9厘米 周长:(9+3)×2=24(厘米) 答: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剪一刀,周长变化2个边长
4、将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 样的小正方形纸片,问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的和比原 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6×4=24(厘米) 答:周长增加了24厘米。
剪2刀,周长变化了4个边长
5、将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 一样的小正方形,那么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 来的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谢谢!
2米
记住了,这叫做平移法!
3米
2+3=5(米)
我教你一种 方法吧,看 仔细了!
下面是一个“凹”字形的花 圃,你能算出花圃的周长吗? (单位:米)
先回答我几 个问题吧!
12
12 30 60
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在 图形王国找到魔法地 毯吗?
(60+30)×2+12×2=204(米)
简单!用平移法
下图是由6个边长是2厘米 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 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一个正方形,边长是5厘米,将9个这样的正方 形如下图一样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问拼成的这个大正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长:5×3=15(厘米) 周长:15×4=60(厘米) 答: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

二年级奥数.几何.巧求周长

二年级奥数.几何.巧求周长

把下面图形的边框勾成蓝色.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直观的来认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把图形的周长画一画,更能加深对“周长”这 个抽象概念的理解.怎样才能知道图形 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来求呢?这节课我们就先从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开始研究吧!【例1】 小精灵来到篮球场打球,发现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他和小朋友量了量,这个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例2】 打完球小精灵累的满头大汗,这时小白兔送上来了一个手帕为他擦擦汗.这个手帕是正方形的,量了量每条边的长是2分米,这个正方形手帕的周长是多少?巧求周长发现不同知识框架 例题精讲【例3】比一比,赛一赛.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算得快【例4】Hello Kitty去商场买回来一面镜子.她要沿镜子的四边做一个铝合金的边框,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例5】明明用一根长30分米的黑线,给自己的照片镶了一条黑边,这个长方形相框的宽是6分米,你知道这个相框的长是多少分米?【例6】小明家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这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是 6米,在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例7】红红用一根28厘米的铁丝,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例8】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4 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9】如下图,你能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例10】 求下图的周长【随练1】 一个模型,如图,外形是两个重叠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两个正方形重叠的相交点是正方形边的中点.求这个模型的周长是多少分米?【随练2】 如下图是一个长宽分别为 60 厘米和 50 厘米的长方形.甲、乙两只小蚂蚁同时从 A 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分别沿图中虚线爬行到达B 点,问:哪只蚂蚁先到达?两只蚂蚁共爬行了多少路程?课堂检测家庭作业【作业1】求下面图形的周长.【作业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 厘米,宽是10厘米,长是多少厘米?【作业3】用一根长44 厘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作业4】下图是一个游乐场的平面图,你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这个游乐场的周长是多少?【作业5】求下面图形的周长.【作业6】一个长12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如图在它的两个角上各减去一个小长方形,现在这个新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作业7】计算下面各图的周长.(单位:厘米)【作业8】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奥数第4讲-巧求周长与面积

奥数第4讲-巧求周长与面积

第四讲巧求周长与面积1. 掌握巧求周长与面积的基本方法;2. 理解并掌握割补、平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例1】 (2007年“希望杯”第一试)右图中的阴影部分BCGF 是正方形,线段FH 长18厘米,线段AC 长24厘米,则长方形ADHE 的周长是__________厘米。

【分析】 由于图中阴影部分BCGF 是个正方形,其四条边的边长都相等,且等于长方形ADHE的宽。

FH AC +的和应为长方形ADHE 的长加上正方形BCGF 的边长,所以等于长方形ADHE 的长与宽之和。

所以长方形ADHE 的周长为:(1824)284+⨯=厘米。

【例2】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中、小两个正方形,使三个正方形具有公共顶点,这样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正方形区域甲,和L 形区域乙和丙。

甲的边长为4厘米,乙的边长是甲的边长的1.5倍,丙的边长是乙的边长的1.5倍,那么丙的周长为多少厘米?EF 长多少厘米?【分析】 乙的周长实际上是正方形AHJE 的周长(我们可将乙与甲重合的两条线段分别向左、向下平移),同样的,丙的周长也就是正方形ABCD 的周长。

由于4 1.56AE =⨯=,6 1.59AD =⨯=,所以丙的周长为9436⨯=厘米,642EF AE AF =-=-=(厘米)。

【例3】 用若干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如右图)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教学目标经典精讲 巧求周长G F E A C B乙丙甲J IF E H D BA形,已知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44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多少个?【分析】 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长为(24422)2120-⨯÷=厘米,观察上边,每6厘米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边,所以共有小平行四边形1206240÷⨯=个,三角形的数量与小平行四边形的数量相等,也是40个。

[拓展] 用若干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如右图)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已知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36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有多少个?[分析] 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长为(23622)2116-⨯÷=厘米,观察上边,每6厘米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边,1166192÷=,所以有三角形19238⨯=个,小平行四边形38139+=个。

三年级奥数专题-巧求周长

三年级奥数专题-巧求周长

三年级奥数专题-巧求周长巧求周长(一)专题简析: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围成它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和.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正方形这些标准图形的周长,那么怎样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巧妙地求一些复杂图形的周长呢?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求它们的周长,我们可以运用平移的方法,把它转化为标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将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图形周长就会增加几个长或宽;反之,将若干个小长方形或正方形合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图形周长就会减少几个长或宽.例题1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图,求此图形的周长.思路导航:如果把每层台阶的宽度向上移到和最上层台阶同样高的地方,把每层台阶的高度向右移到和最下层的台阶长度一致的地方(如下图),这样楼梯侧面图就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然后我们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求出此图形的周长.(2+3)×2=10米.练 习 一1,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在阶梯上铺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可以怎样测量?3米2米3米2米2,如下图所示,小明和小玲同时从学校到少儿书店,小明沿A 路线行走,小玲沿B 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少儿书店?为什么?3,下图是一个“凹”字形的花园,求花园的周长.(单位:米)例题2 下图是由6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这题我们可以用平移的方法将它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如下图:A12123060这个长方形的长含有4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长为2×4=8厘米;宽含有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宽为2×2=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4+2×2)×2=24厘米.练习二1,下图是由5个边长为3厘为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2,下图是由6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求此图形的周长.3,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题 3 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6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当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时,组成两个正方形的8条边就减少了2条,而已知两条边的和是6厘米,那么一条边长就是6÷2=3厘米.所以,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3×4=12厘米.练习三1,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减少10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2,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8分米.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3,把边长是4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算一算,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题4 一个正方形,边长是5厘为,将9个这样的正方形如下图一样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问: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思路导航:从图上可以看出,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共有3排,每排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5×3=15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就是15×4=60厘米.练习四1,把16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把6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如下图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多少厘米?3,把6个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小长方形如下图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例题5 将一张边长为36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纸片,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思路导航:将边长36厘米的正方形,沿竖直方向剪一刀,周长的和就比原来大正方形周长增加2个边长;再沿水平方向剪一刀,又增加2个边长,一共增加2×2个边长.所以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36×4=144厘米.练习五1,将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那么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2,把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如下图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与原来的正方形相比,增加了多少厘米?3,将一个长为8分米,宽为6分米的长方形如下图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分米?第三十六周巧求周长(二)专题简析:在解答比较复杂的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问题时,生搬硬套公式往往行不通,这时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解题中显得相当的重要.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想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计算.例题1 把长13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接头处重合2厘米,要使长比宽多18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把长13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去掉接头处重合的2厘米,可知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130-2=128厘米.因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长与宽的和为128÷2=64厘米.又因为题目中还告诉长与宽的差为18厘米,因此这道题可以转化为和差应用题来解.13-2=128厘米128÷2=64厘米长:(64+18)÷2=41厘米宽:(64-18)÷2=23厘米练习一1,如图: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8厘米,阴影部分为正方形,求长方形的长和宽.5厘米2,小华家给长方形的院子装上了篱笆墙,由于门宽2米,所以篱笆墙共长16米,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长和宽各是多少米?3,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从中间剪开成为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周长共多少厘米?例题2 一根铁丝长80厘米,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余下的铁丝围成一个长为1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要求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也就是这根铁丝余下的长度.(1)正方形的周长:8×4=32厘米(2)长方形的周长:80-32=48厘米(3)长方形的宽:48÷2-14=10厘米练习二1,一根铁丝长100厘米,围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余下的铁丝围成一个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2,一根绳子长78厘米,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余下的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3,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余下的正好围成一个长为12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例题3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都是4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思路导航: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我们就应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求出长方形的长.(1)正方形的周长:4×4=16厘米(2)长方形的周长:16×2=32厘米(3)长方形的长:32÷2-4=12厘米.练习三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4倍,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宽为6厘米.长方形长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2倍,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为10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3,一张长方形纸,长28厘米,宽15厘米,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余下的长方形纸周长是多少?例题4 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求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思路导航:要求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正好是正方形的边长,宽是把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可求出它的边长为48÷4=12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12+4)×2=32厘米.练习四1,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为64厘米,长方形周长是多少?2,六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如下图的正方形,正方形周长为48厘米,每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3,明明用学具盒里的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已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4倍,求小长方形的周长.例题5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是28厘米,宽是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思路导航:根据题中的要求,我们可以画出一张示意图.观察图形,我们发现:第一次剪下的以宽为标准的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这时长边还剩下28-15=13厘米;第二次剪下的以长边剩下的13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这时最后剩下的长方形宽是15-13=2厘米,长为13厘米,即周长是:(13+2)×2=30厘米.练 习 五1,一张长为25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余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2,一张长方形纸,长为32厘米,宽为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3,下图甲、乙两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些?28厘米15厘米第二次剪下第一次剪下。

四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巧求周长【三篇】

四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巧求周长【三篇】

四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巧求周长【三篇】
导读:本文四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巧求周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下图中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两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均为l厘米,求螺线的总长度.
【第二篇】有10张长3厘米,宽2厘米的纸片,将它们按照下图的样子摆放在桌面上,那么这10张纸片所盖住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每多盖一张,遮住的面积增加2×1,所以这10张纸片所盖住的桌面的面积是3×2+2×1×9=24cm2.
【第三篇】有红、黄、绿三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个正方形盒内,它们之间相互叠合(如右图),已知露在外面部分中,红色面积是20,黄色面积是12,绿色面积是8,那么正方形盒的底面积是多少?
黄色纸片露出部分与绿色纸片露出部分面积不同,把黄色纸片向左移动,在这个移动过程中,黄色纸片露出部分减少的面积等于绿色纸片纸片露出部分增加的面积,它们露出的面积和不变,所以图2中黄色露出部分面积为10,绿色面积也为10。

红、黄、绿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已经求出,因为长方形中对角的面积乘积相等,故有:黄×绿=红×白。

空白长方形的面积应为10×10÷20=5,纸盒的底面
积为20+10+10+5=45。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黄色正方形纸片移动,使复杂的图形变为基本图形。

【奥赛】小学数学竞赛:巧求周长.学生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奥赛】小学数学竞赛:巧求周长.学生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一、基本概念①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②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基本公式:①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面积=长⨯宽.②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常用方法:(1)对于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割补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及面积计算的公式求解.(2)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转化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两个部分.转化后的图形虽然形状变了,但其周长和面积不应该改变,所以在求解过程中不能遗漏掉某些线段的长度或某部分图形的面积.转化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周长或面积可求的图形.(3)寻求正确有效的解题思路,意味着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绕过障碍的途径.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考的着重点就是要把所需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直接求解不容易或很难找到解题途径的问题时,我们往往转化问题的形式,从侧面或反面寻找突破口,知道最终把它转化成一个或若干个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数学中叫“化归”,它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4)在几何中,有许多图形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而成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往往无法直接应用公式计算.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对称、旋转、平移这几种几何变换就是解决这类面积问题的手段.四、几个重要的解题思想 (1)平移在平面图形的计算中,常常要将一个平面图形移动到平面上的另一个位置进行计算.其中,将图形沿一个固定方向的移动叫做平移,一个图形经过平行移动不改变其形状与大小,所以图形面积是保持不变的.利用图形的平移,可以使面积计算问题的解法简捷明快,颇有新意.(2)割补割补法在我国古代叫“出入相补原理”,我国古代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就明确地提出“出入相补,各从其类”的出入相补原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经过分、合、移、补所拼凑成的新图形,它的面积不变.知识点拨4-2-2.巧求周长(3)旋转在平面图形的割补中,有时要将一个图形绕定点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产生一种新的图形结构,图形在转动过程中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利用这种新的图形结构可以帮我们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4)对称平面图形中有许多简单漂亮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折叠,轴两侧可以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对称轴平分这个图形的面积.熟悉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对面积计算会有很大帮助.(5)代换在几何计算中,对有关数量进行适当的等量代换也是解决问题的已知技巧.小结:本讲主要通过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体会一种转化思想,重点在于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割补、差不变原理,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求周长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例题精讲模块一、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割补法【例 1】求图中所有线段的总长(单位:厘米)【例 2】如图所示,点B是线段AD的中点,由A、B、C、D四个点所构成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均为整数,若这些线段的长度之积为10500,则线段AB的长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奥数趣味知识点学习——之巧求周长
例1 :
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
1*6=6(厘米),(6+1)*2=14(厘米),所以长6厘米,宽1厘米,周长14厘米
例2:
如图,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任意分成10段,并以每一段为对角线作为正方形。

设这10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P,大正方形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填<,>,=)。

解:
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平移到大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可知.所有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恰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

例3: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
由于正方形各边都相等,则AD=EH=EF,BC= FG=GH,于是长方形ABCD的周长=AF+DG+BF+BC+CG+AD= AF+DG+BE+CH=16+16+13+13=32+26=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