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觉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章 知觉
重点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力,将考察那些别人看不见而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个人的不同方面。
第二章 知觉
第三章 学习和记忆 第四章 动机与价值观 第五章 自我 第六章 个性与心理图式
第二章
第二章 知觉
产品、广告等营销刺激只有被消费者知觉才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消
费者形成何种知觉,既取决于知觉对象,又与知时的情景和消费者
◆ 物理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
◆ 化学属性(容易挥发、溶解、气味、味道) ◆ 生理变化(疼痛、舒适、凉热、饥、渴、饱)
◆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 “感觉剥夺”实验
◆ 外部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肤觉
◆ 内部感觉
◆ 运动觉 ◆ 平衡觉 ◆ 内脏感觉
视频:成龙A计划片段
知觉的种类
① ② ③ ④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距离、形状、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
带有固定的倾向。
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
② ③ ④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② ◆
知觉的完整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 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 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整体由于个别。
(2)相似律。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 小、形状)相似的个体易被知觉为一个 整体。
先前的知识与经验密切联系。本章重点讨论知觉过程及影响知觉的因 素,同时探讨消费者对品质和购买风险的知觉。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 - 副本
•
•
归因理论的有趣发现——
a.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 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 素的影响。
b.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 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二、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第一印象作用 第一印象往往使认知者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对方。 2.晕轮效应 对象的某种特点或某种性质在认知者看来非常突出,以至 于掩盖了对其他特点和性质的认识,这种特点或性质便起 到了一种光环效应。 3.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前者指首先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后 者指最后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 4.定型效应 认知者对各种人形成的固定印象。
•
•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 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有时是知觉的歪 曲。
1.知觉者 • 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 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了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 影响。 • 影响知觉方面最相关的个人因素:兴趣爱好,需要, 动机,过去经验,态度和期望,等等。
第二节 知觉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关于 某一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外 部整体映象,这就是知觉。 一个人的知觉与客观现实可能差距很大。知觉对于组 织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 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
一、归因理论 对人知觉不同于对无生命客体,如:桌椅、机器、建 筑物的知觉。无生命的物体没有信仰、动机和意愿, 而人类却有。当我们观察人时,总是试图对为什么他 以某种方式行动进行解释。
消费心理过程2.1第二章 知觉
4、心理定势 亡斧疑人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人受 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对以后的感知、记 忆、思维情感等心理和行为活动起正向 或反向的定向作用及推动作用。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5、刻板印象 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对某一类人或 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性别、地域、国别、种族、职 业等都能形成刻板印象。(男生拿板凳
现实表现:首因效应——初次印象
例:卢钦思试验,他用两小段文章描述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 天中的部分行为:
请右边2组同学闭上眼睛,左边2组同学静静在座位 上阅读以下2段话,默默在心里判断吉姆性格更外向 or内向?整个过程请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听老师指 令)
2:吉姆独自一人从学校回家——在树阴下 歇凉——在商店默默地排队购物——没有 去问候那个新近才认识的女孩。
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一般知觉: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 肤知觉
复杂知觉:
(1)时间知觉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在 人脑中的反映。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估 计现象。 (请大家闭眼一分钟时间,你认为到一 分钟了,就睁开眼)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 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是输入信息的先后次序不同而产生的 一种认知偏差。
现实表现:首因效应——初次印象
例:卢钦思试验,他用两小段文章描述一个叫吉姆的男孩一 天中的部分行为:
)
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是使社会知 觉过程简化。其消极作用是容易形成 偏见,甚至歧视。
“物以稀为贵”、“抢手就是好货”
第二章知觉案例
【实验】 Tulving等(1964)的字词识别实验
通过改变刺激的呈现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的加工, 而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上而下的加 工。
上 下 文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form a military alliance.
The political leader was challenged by a dangerous opponent.
二、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
1.假设考验说 2.刺激物说
1.假设考验说
代表人物:Bruner、Gregory
主要内容: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 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 感觉剌激做出正确地解释。 论据:Rock(1983)指出,外部刺激与知觉经验
觉信息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三、知觉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 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 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 觉刺激的解释。
局限性
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缺少灵活性。
难以解释人何以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
模式这类常见的事实。
模板说没有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
二、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在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
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原型是一个类别或范 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反映一类客体具有基本 特征。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知觉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 行解释和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结构。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形状、大小、距
离、方向等。
时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时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长短等。
运动知觉
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 知,包括速度、方向等。
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 知和理解,包括对他人的动机 、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知。
他人知觉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 团队协作产生影响,影响组织
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他人知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沟通 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他人知觉的管理需要关注人际 沟通、团队协作和文化差异等 方面,以提高组织的团队协作 和人际互动的效果。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知觉具有将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即使只 提供事物的部分信息,也能感知到事物的整体。
选择性
由于人的心理资源有限,在同时呈现多个刺激时,只能选 择其中一部分优先加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恒常性
当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由于人的经验和心理 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印象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管理心理学第二 章知觉管理
目录
• 知觉概述 • 知觉的形成过程 • 知觉与管理 • 知觉偏差 • 知觉与管理决策
01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各 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 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物 理特性,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 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
第二章 知觉2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
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完整版)认知心理学第2章知觉
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传感数据)转化为对目 标、事件、声音和味道等的体验的过程。(Roth, 1986)
视知觉的复杂性:看起来相当简单,似乎不需要 任何意志努力。在试图模拟该功能时遇到了巨大的障 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认知速 度与能力能与人的视觉系统相匹敌。
第一节 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第二节 模式识别 第三节 结构优势效应
❖应用:
模板匹配理论
❖评价:
简单直观 不经济 不灵活
目前,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板说没有完 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它只是模式识别过 程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二)原型匹配理论
1. 基本思想:
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 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模式识别就是在记忆中寻找原型的过程。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判断看到的刺激是哪个字母,H还是S,要 尽快,并尽量少犯错误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被试分组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视觉识别作业
反应时和正确率
被试分组
视觉识别作业 00
实验过程
被试任务
记录指标
实验结果 注意局部组会受到干扰,而注意整体组不会受到干扰 总体特征的知觉优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实验结果: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约为87%;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 相当,而对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
Posner等认为,这种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在实验 的第一阶段上,已经从一些畸变模式中有效地抽象出 原型。即被试对畸变模式进行分类是将它们与相应的 原型作比较的。
原型理论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 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而异常的句 子又优于非语法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 1 )不同刺激物作用 ( 2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 3 )年龄
影响对他人知觉选择的因素(社会知觉的错觉): (1)第一印象效应(First impression)或(首因效 应)(primary effect) “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 印象。 主要是根据对方的仪表、表情、姿态、言谈、举止、 年龄、身材、相貌、服饰、打扮等印象而形成的。 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 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 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 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 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 交友:朋友、一见钟情 求职 招聘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 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 E = 1 / 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因刺激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 有所不同。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咖啡墙错觉
是弯曲还是平行?
左 氏 错 觉
Back
A Fraser螺旋
B
看 A图,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 图 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 组同心圆构成。 组同心圆构成。看B图,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 图 图 这种错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A图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的上半部分,这种错觉不复存在。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归因理论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精品课件 10
(一)知觉者因素
• 态度 • 价值观 • 动机、需要 • 兴趣 • 经验 • 期望 • 个性特点
精品课件 11
小资料2-1:关注点
• 一个生产皮具的企业出了问题,要寻找问题的根源,要 求各部门的主管参加诊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开发部主管说生产部门不按设计的样品来做,生产出来 的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50%;
• 认知结构
•
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到“内”“外”
精品课件
14
(二)知觉对象因素
• 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 重复等。
• 大小法则:尺寸、空间越大,则越容易引起注意、重 视。
• 强度法则:强度越高,则越容易被感知。 • 对比法则:与背景相反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物最
容易被感知。 • 动感法则: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易于被感知。 • 重复法则:经常重复的事物比只出现一次的事物更容
精品课件 36
• 同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 考价值。
精品课件 37
(三)晕轮效应
• 一个经理与下属的故事: • 一起购办公用品+一包烟; • 看望生病的同事,一起买水果、点心+先尝尝。 ✓ 贪小便宜--我炒你鱿鱼。
• 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
好吃?清蒸还是红烧?
精品课件
44
• 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 一整套相关学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
• 日本人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 额的全球市场。
第2章 感觉与知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实验: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 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 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 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 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 的”
Guanyuxia
Psychology
Psychology
(4)视觉对比与视敏度 视觉对比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 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 视力。
Guanyuxia
Psychology
(5)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一般为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它反映视觉系统分辨时间的能力。 刚刚引起人的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频率。
Guanyuxia
Psychology
2、听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1)听觉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的声波。 物理性质 听觉 频率:Hz ---------- 音调(音高) 振幅:dB ---------- 音响 波形: ---------- 音色
反映物体气味的感觉。 适宜刺激为挥发性和 可溶解性(溶于水和 脂类)的化学物质。 刺激作用于鼻腔上部 的嗅觉细胞,使其兴 奋并经嗅神经传入大 脑皮层而产生嗅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常以嗅阈来评定,也就是能 引起嗅觉的某种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在棱柱体的六个顶点上是六种气味:水果气、 花香气、香料气、树脂气、腐烂气、焦臭气, 分别代表气味在渐变系列上的转折点。
Guanyuxia
Psychology
第二章知觉与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一种特定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 映了相同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对面部表情进行了跨文化 比较研究,证实了达尔文观点的正确性。
1969年的研究:
以巴西、美国、阿根廷、智利和日本受过高等 教育的人为研究对象,拿出分别表现愉快、厌 恶、惊奇、悲惨、愤怒、悲惧六种情绪的照片 给被试,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情绪,结果表 明绝大多数被试能比较准确的辨认照片上所代 表的情绪。
理智又分为知觉和思考;
他们各自又包含多种心理能力 ,分 别受不同的脑器官控制。
感情位于头的后部、 顶部和两侧,若这些 部位隆起,说明此人 具有自尊、仁慈、希 望、理想等感情类心 理能力。
理智位于前额,若前 额隆起,说明此人具 有聪明、智慧、记性、 直觉、关系等理智类 心理能力。
颅相学一直流行到20世纪,但由于 其主要基于猜测,因而不能得到科 学上的承认。
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主要区别是它不仅 仅停留在了解人的外部特征或把某一人 简单的认知出来,而是通过对人外部特 征的知觉来判断其内部心理活动状态。
对人知觉已经有记忆、思维、想象的参 与,从而形成关于他人的完整印象。
二、对人知觉的主要线索
对人知觉是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了 解,来认识,判断其内心活动及个性特 征的过程,外部特征主要包括相貌、发 型、体型、服饰、言语、动作等,这些 外部特征可成为对人知觉的线索。
记忆、野心、自尊、 信赖、忠诚等42种 心理能力均存在于 大脑的特定部位, 由特定部位加以控 制。
脑器官的发育影响颅骨的发育,因 此相应的部位就隆起。那么,通过 颅骨的发育状况,就可判断内部心 理能力的强弱 。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4、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 一般知觉: • 视知觉 • 听知觉 • 嗅知觉 • 味知觉 • 肤知觉
复杂知觉:
• (1)时间知觉 •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
在人脑中的反映。 •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
• 例:三次考试 王某同学: 甲、甲、乙;李某同学:乙、 乙、甲。王某是意外,李某是侥幸。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 1、感知觉的有益性和目的性提高 • 2、感知觉的精确性不断发展 • 3、出现逻辑性知觉 • 4、感知觉的不随意性、片面性、不
稳定性等特点依然存在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 (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 •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标本、实物、演示性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 感知觉越生动、越精细,思维、记 忆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 一、定义 •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反映。
• 感觉剥夺实验
• 赫布(Hebb,1950)
• 感觉如被剥夺,人的认识活动甚至 心理的健康都会受到干扰。
感觉剥夺试验装置
• 后图:会动的画面
• 总也抓不住的小黑点儿 • • 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
威斯特于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 幻觉。 • 在知觉两个相对立的颜色时,这两种 相对立的颜色导致一种叫做侧抑制的 生理机制,由于在看图的过程中,眼 睛不停的跳动,使得侧抑制不停的产 生,从而使得上图中出现了闪烁的点。
•
• 观察力的培养: • 1、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 •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目的。 • 3、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 • 4、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
第2章 知觉
• 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 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从调整感受器官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又称概 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Driven Processing)
Eysenck(1984)指出,在良好的知 觉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 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的参与也将 逐渐增多。
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
实验采用Stroop作业的一种变式-视 听干涉。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 在视觉刺激开始呈现后40ms,被试通过耳 机可以听到H或S的读音,按键作出相应的 反应,记录其反应时。被试要始终注视视 觉刺激,视听两种刺激的作用有40ms的重 叠。
听觉材料 300ms 40ms 视觉材料 80ms
存在的问题
• 对刺激的加工是从局部特征开始,还是 从整体特征开始? •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 比较过程是平行加工还是序列加工?
识别失败的例子
模型的修正
• 增加了一个预加工的过程-标准化
• 问题:依据什么来调整刺激的外形、大 小或方位?
• 引入自上而下加工 • 两点说明
– 视觉系统中的感受细胞组成的觉察器视为模板 – 认为外部刺激同时与所有可能的模板进行匹配
结论
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又依 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 也可有不同的情况。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 争论:对于一个客体的加工是先知觉其 部分,进而在知觉整体,还是先整体, 后部分? • Navon(1977)的实验
Navon(1977a)区分总体特征(Global Feature)和局部特征,前者可看作整体, 后者可看作部分。例如,一个大的字母 “H”可由一些小的字母“S”构成。这 样,大的字母“H”就是整体或总体特征, 小的字母“S”就是部分或局部特征。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画家乔纳森的故事引发我们对感觉的思考P73这部分的任务就是要解释人们身体和大脑如何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刺激——视觉、声音等——产生感觉的。
(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如:苹果的颜色、形状、甜度、质量等等。
(注意和生活中的感觉概念相区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饥饿、寒冷等,因而进行自我调节。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可以区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工厂的火警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飞机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左右两只手提不同重量的重物,一边比另一边重多少才能感觉到差别?(二)和感觉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我们看不到空气中的灰尘,落到身上我们也感觉不到,如果灰尘凝结成颗粒,我们就感觉到了。
世博园中的降温设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二者成反比关系。
2、感觉的适应(P75)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明适应”“暗适应”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第二章 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含义: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 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下面请大家看一幅图,请问你们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四)知觉的恒常性
含义: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 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1、大小恒常性
它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 而趋于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 2、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它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 完全随感觉映象的变化而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知觉 特性。
3、运动幻觉
(1)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 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 觉。 (2)自主运动 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 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 这也是一种运动幻觉。
(四)错觉: 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
数一数,上面有多少人图像?
下 面 两 排 中 的 哪 一 个 与 第 一 个 图 最 相 似 ?
左 面 两 排 中 的 哪 一 个 与 右 边 一 图 最 相 似 ?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晋书· 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此郎亦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 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就是 知觉整体性的功能。 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 组织加工过程。 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 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
第二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知觉信息加工
第三节 模式识别
本章要求:(1)了解知觉、模式等概念; (2)掌握知觉的特征、知觉信息加工和模式识 别理论; (3)知觉及其理论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这些是什么单词
29
(三)两种加工方式
知觉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 下加工,但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侧重; Eysenck(1984)认为,良好知觉条件下,知觉主 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 下加工逐渐增多; 这种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刺激物论和假设 检验论的分歧;
14
直接知觉理论
实验结果 在以婴儿为被试的情况下,视崖实验发现 几乎所有的婴儿在母亲的召唤下,都愿意爬向” 浅滩”;但是只有1/3的婴儿在极其犹豫的情 况下,爬向了”视崖”,即使在母亲用手敲击 玻璃,向婴儿示意玻璃的坚固性时,另外2/3 的婴儿还是不愿意爬过来,这表示婴儿已经感 知到了视崖的深度。
15
直接知觉理论
实验中的疑问
婴儿实验是否真地表明深度知觉是先天的 呢?在这个实验中,婴儿至少是6个月大的,很 难排除他们没有任何深度经验的可能。
结论
要完全证明知觉纯粹直接性、先天性的实验 看来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不能在婴儿或动 物出生的同时,对它们进行实验,我们不可能从 知觉中完全剥离经验的成分。
52
几点质疑:
(1)模板与外界刺激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计其数的模 板能都存贮在记忆中么?模板的编码如何? (2)刺激与模板比较时,从记忆中搜寻类似的模板然后进 行比较,耗时较多,与人实际过程的快速加工不符合。 (3)最佳匹配困难
刺激
模板
53
2.修正理论
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段,增加一个预加工过程,即 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整, 使之标准化 。 p33
(2)Reed的实验1972
原型匹配模型
64
3.评价
优点:很好地解释了模式识别的灵活性和
适应性,减轻了人的记忆负担。
不足:模型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不含 有自上而下的加工。
65
(三)
特征说
• 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 例如大写英文字母A
• 特征:两条斜线、一条水平线和3个锐角。
• 关系:两条斜线相交和水平线与两条斜线
• 3. 随着呈现时间进一步增加,有上下文的和 没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率差距缩小;
32
第二节 整体知觉与局部知觉
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分, 进而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由 此知觉其各部分?
33
一、总体优先效应
1.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2.实验支持
Navon的两个实验 p28-30
34
Navon实验之一
10
2.实验证据
Gibson的结构密度级差实验 p25 距离就是我们直接知觉到的。
11
13
直接知觉理论
吉布森认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因适应环境需要,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据刺激本身的特 征即可直接获得知觉经验的能力。也就是说,知觉是先 天遗传的,不是后天学习的。吉布森与沃尔克采用”视 崖”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
疼痛、酸胀、压迫。。。
肌神经
机体觉
内脏
物化刺激
植物性神经
心跳、滑动、温度。。。
5
2、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界定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 象,即在已贮存的知觉知识经验的参与 下,理解当前刺激的意义。 思考:认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对 知觉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之处?
6
普心: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 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 2.对结构优势效应的解释很多,实验证据也有分歧, 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无法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解释; • 3. 各种结构优势效应有共性,也有个性; • 4. 目前有关研究只关注视觉通道,很少涉及其它感 觉通道;
49
第三节 模式识别
一、基本概念
1.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 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 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p31
4
不同感觉的适宜性
感觉 视觉 结构 眼睛 刺激
光波
感受器
视杆和视锥细胞
现象
色调、明度、饱和度
听觉
嗅觉
耳朵
舌头
声波
化学物
毛细胞
味蕾
音高、响度、音色
(待研究) 甜、咸、酸、苦 接触、压迫、疼痛、温度
味觉 皮肤觉 平衡觉
运动觉
鼻子 皮肤 耳朵
骨骼肌
化学物 压力 头位移
牵引方向、眩晕。。。
68
2.实验证据
(1)Neisser(1964) 视觉扫描实验 p39
(2)生理学证据:a.动物具有特征觉察器 b. what和where通路 c. Pritchard(1961)的固定网膜实验
被试按键 判断刺激 图形属于 哪个靶子 呈现一段时间 呈现100ms后,消失 (<50ms)后,消失
(3)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一个结构严谨的三维图形中的线段识别要优于 结构较差的图形的同一线段。结构严谨的图形易成为一个知 觉组织单元。
结构优势效应小结
• 1. 结构优势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知觉过程 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58
原型匹配
原型是指物体在记忆中的典型特征。
辨别模式要经过将感觉信息与信息库 中保持的某些痕迹进行匹配。
59
上排还是下排更容易知觉为三角形?
原型是一组刺激的 抽象,其形成的基础 是频繁经验过的特征。
60
2.实验支持 p35-37
(1)Posner等人的实验
原型
三角形变式
阶段一:原型不呈现,随机地呈现变式刺激, 被试对它们进行分类,每次分类均给 予反馈,直至学会正确分类。 阶段二:呈现刺激(阶段一看过的变式、新的 变式、原型),按阶段一学会的分类 标准进行分类。 实验结果:分类的正确率 阶段一看过的变式(87%) 原型( 87 % ) 新的变式( 50 % )---机遇水平
实 验 材 料
实 验 结 果
实验结论: 1.听到的字母与看到的整体字母一致时,听觉的分辨速度加快; 2.当二者不同时,听觉分辨受到干扰; 3.听觉分辨的速度不受小字母的影响。
Navon实验之二
实 验 材 料
实 验 结 果
实验结论: 1.对于大字母的识别要快于小字母; 2.小字母的识别,在冲突条件下反应时最长。
42
2.实验证据:
结果:
Reicher(1969)p44-45
无论事先有无先行信息,识别字词中 的一个字母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母或非字词 中的字母。
---即字词优势效应
43
3.关于“词优效应”的解释 (1)推论说: 借助于上下文而进行了推理
(2)编码说:语音编码不受视觉掩蔽的影响
(3)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p21 The state governors m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legi latures convening in capital city.
表示用一个持续120秒的纯音代替了字 母s
扩展的实验
(车轴)
• 实验结果说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 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 个词所缺音素恢复起来。这种因素恢复现 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
以上实验的总结
• 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总 体特征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 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p30
39
讨 论
• 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 • 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
40
二、结构优势效应
• 在知觉过程,位于整体结构中的对象的知 觉速度高快于结构不严密的组织中知觉对 象的知觉速度。
相接。
66
1.理论内容 p37
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 分解为诸特征,外部刺激在人
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 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
67
与模板说进行比较
• 联系:可把特征看作成一种微型模板。 • 区别:即特征说的优势 (1)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 强的适应性。 (2)极大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3)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
其它实验证据
• Miller和Isard(1963)。
• 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对知觉的影响;p21
• Biederman(1972)
• 有关自然景物空间关系的知识对知觉的引导 作用;p22
27
3.知觉的加工方式 p26
自上而下的加工(up-down): 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 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 或水平。 也称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胡 青 huqing@
1
总 论
内 容 提 要
知觉理论与两种加工方式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模式识别
2
第一节 知觉理论
一、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思考: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体系中没有感觉 这一章?
3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直接、孤立 • 知觉:综合
知觉源于感觉 又高于感觉
• 感觉不能回答客体“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属于更低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因而没有被 包括在认知心理学体系中。
54
3.实验支持 p34
Phillips 1974
55
4.应用
机器的模式识别
56
5.缺陷
(1)缺乏灵活性 (2)记忆负担重 (3)较难解释模糊复杂的刺激模式识别
57
(二)原型匹配说
1.理论内容 p34 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即 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原型 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在模式识别的 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比较并达到 近似的匹配即可。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着最近 似的匹配,即可得到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