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

合集下载

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神奇的极光教案9篇神奇的极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丰富知识储备。

2、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的能力,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了解科普作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设想:在学生对筛选信息的方法及要求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独立筛选有关信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明确如何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来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让学生根据图片以“神奇的极光”为题,描绘极光;然后,指导学生速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重在“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等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简单地指明正误。

完成课文信息筛选整合后,进行迁移训练,分组研讨,进行特定条件下有效信息的筛选和写作,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阅读筛选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神奇的极光教案2【教学目的】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详见课文详解)2、分清层次结构,学习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方法,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附注:描写是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给读者以适当的艺术享受,并能起到丰富文学素养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和内容】一、导入新课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地理课本上奇妙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关于极光在东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极光观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合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讲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用PPT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极光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学习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介绍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类型极光的特点。

4.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点选择、时间选择和观测设备的使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生通过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到的极光类型和特点等。

学生绘制一幅极光图片,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创意。

2. 评价:对学生的极光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测技巧和描述能力。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描述极光在不同地区的观测条件。

学生能够解释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极光的特点和观测条件。

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机制和物理原理。

极光观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PPT或幻灯片。

小组讨论卡片或白板。

2. 环境准备:教室灯光调暗,以便观察极光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极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极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极光吗?谁能描述一下极光的特点?”2. 探究与学习:教师简要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极光图片和视频,分析极光的特点和观测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极光的理解和观测经验。

3. 实践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或观察数据,了解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极光观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极光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极光特点和观测条件。

2. 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表达,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深入了解极光的形成机制和物理原理。

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

2. 实地观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活动,寻找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

学生记录观测到的极光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原因。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

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㈡整体感知(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㈢具体研习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1、第一段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关于《神奇的极光》高一语文教案

关于《神奇的极光》高一语文教案

关于《神奇的极光》高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理解极光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的美。

(2)简要介绍极光的定义及分布情况。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极光的成因、分布等。

(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极光的美学价值。

(2)讨论极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极光的物理原理。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说明文的逻辑结构。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极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讨论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修改作文。

3.成果展示(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讲解(1)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进行观察、实验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语言简练、逻辑清晰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说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如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水平。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关注环境保护;(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 情感教育: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神奇的极光》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极光的科普资料、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极光在地球上的形成机制。

2.了解极光的种类和发生的地点。

3.学习如何拍摄极光照片。

4.了解保护极光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极光?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发生在地球极地区域的一道美丽的光带。

它通常出现在地球的磁层和太阳风交互处的磁暴区域。

2. 极光的形成机制当太阳风的电子、质子和等离子体进入地球的磁力场时,它们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并激发气体分子中的电子,从而产生了极光。

3. 极光的种类和发生的地点主要的极光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南极光,一种是北极光。

北极光经常发生在北极附近地区,而南极光则主要出现在南极。

但是,有时候极光也会在赤道附近出现。

4. 如何拍摄极光照片学生应该掌握拍摄极光照片的技巧,包括使用合适的相机和镜头,进行正确的曝光以及对焦。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三脚架和遥控器来拍摄稳定的照片。

5. 保护极光的重要性学生应该了解,极光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极光的影响,例如减少光污染和空气污染。

三、教学方法1.演示2.实践3.分组讨论4.视频观看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介绍本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展示极光的美丽。

2.讲解教师可以简要讲解极光的定义以及其形成的原理,同时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极光的样子和发生地点。

3.实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亲身体验拍摄极光的过程。

学生可以亲自操作相机,尝试调整曝光和对焦。

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三脚架和遥控器来拍摄稳定的照片。

4.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经验和成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极光的影响。

5.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并再次强调保护极光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拍摄的照片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2)能够概述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对极光美景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表达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生僻词汇和短语的掌握;(3)对极光美景的描绘和欣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科学知识的把握;(2)生僻词汇和短语的理解;(3)对极光美景的细腻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光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对极光的描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查阅课文,掌握生僻词汇和短语的意思;(2)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让学生分析课文中对极光美景的描绘,提高审美素养。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感受;(2)组内交流,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描绘极光美景;(3)全班分享,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生僻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3. 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表现;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神奇的极光》课件;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3. 极光图片素材;4. 生僻词汇和短语的释义资料。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极光的成因、分布和美丽形态。

1.2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1.3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3.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1.2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1极光的成因和分布。

1.2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播放极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神奇的自然现象。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4.精讲课文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5.写作训练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写作一篇说明文。

5.2教师批改作文,给出修改意见。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熟记生字词。

3.阅读一篇关于其他自然现象的说明文,分析其写作方法。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及时给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神奇的极光》视频片段。

2.教学课件:《神奇的极光》课文内容、生字词、说明方法等。

3.教学素材:关于其他自然现象的说明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极光的成因,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极光是由于高能电子和原子碰撞产生的。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极光观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投影片或PPT。

小组讨论卡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极光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

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光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利用投影片或PPT,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解释极光是由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小组讨论卡片。

要求学生讨论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最佳时机。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极光的特点和观察极光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组极光图片,描述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准备一篇关于极光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极光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光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释极光形成的原因和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以及观察极光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作业布置,巩固学生对极光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极光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一、自读要求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自读重点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自读难点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四、教学设想:首先,拟用多媒体(VS-080)(包含动感形象、音乐及画外音)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要求学生研究题目及三个小标题,在未接触正文之前探索、推测文章思路,既呼应上册的能力点训练,是了解文章的第一步,又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接着再进入阅读主题,要学生通读全文,全面考虑,独立筛选全文的主要信息。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的要求,主要时间段动员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的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并用精练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应简单地指明正误,交出标准答案了事。

本文内容不难懂,上述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能觉得阅读完毕。

教师可再出示几道开放型的讨论题,分组研讨,内容方面换一个角度,进行特定条件下有用信息的筛选,旨在使学生理解: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阅读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则可弃之不顾。

这也是在实际阅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五、自读准备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摇曳不定萦绕机理瞥遁辞六、自读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一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了解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4.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极光的成因、特点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2.教学难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其在课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向学生简要介绍极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极光吗?它是什么现象?它在哪些地方出现?2.阅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极光是如何形成的?3.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这种顺序有什么作用?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理解极光的成因。

提问: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光的成因,那么极光有哪些特点呢?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极光的特点。

提问:极光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变化的?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极光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提问:极光在不同地区有哪些不同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提问: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极光的哪些知识?第三课时1.写作训练让学生以《神奇的极光》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提示: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介绍极光的形成、特点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2.课堂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课堂讨论。

提问:同学们的作文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极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极光的说明文。

2.收集有关极光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球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极光的定义和特点2. 极光的形成原因3. 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4. 极光现象的科学解释5. 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

难点:1. 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2. 极光现象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极光的自然景观。

2. 实验材料:气球、电线、磁铁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课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极光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回答极光的定义和特点。

3. 学习极光的形成原因:教师讲解极光形成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理解极光形成的原因。

4. 掌握极光观察的基本技巧:教师示范极光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观察极光的基本技巧。

5. 解释极光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8.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9.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观察极光的实践作业,收集有关极光的相关资料。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1.2 极光的形成原因1.3 极光的观测地点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2.2 科学家对极光的探索历程2.3 现代科学技术在极光研究中的应用三、极光的类型与特征3.1 极光带的分布与形态3.2 极光颜色的成因与分类3.3 极光的变化与活动周期四、极光观测方法与技巧4.1 地基观测设施与技术4.2 空间观测卫星与探测器4.3 极光摄影与拍摄技巧五、极光与地球环境的关系5.1 极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5.2 极光与地球电离层的作用5.3 极光现象在宇航通信中的应用六、极光与太阳活动的关联6.1 太阳风与极光的关系6.2 太阳黑子周期对极光的影响6.3 太阳风暴与极光活动的联系七、极光的科学应用7.1 极光研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7.2 极光对地球磁层的作用与保护7.3 极光在科普教育与旅游产业中的价值八、极光观测的安全常识8.1 极光观测地点的选择与安全8.2 极光观测时的个人防护措施8.3 极光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九、极光观测活动设计与实践9.1 极光观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9.2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目标与内容9.3 极光观测活动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十、总结与拓展10.1 极光教案的整体回顾与总结10.2 极光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推荐10.3 极光观测与研究的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极光的基本概念1.1 极光的定义:极光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高空,由于太阳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2 极光的形成原因: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流(太阳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两极附近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得气体分子激发并发出光芒。

1.3 极光的观测地点: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磁极附近的地区,即北极圈以内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圈以内的南极地区。

二、极光的历史与研究2.1 极光的古代传说与信仰: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人们对于极光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如在北欧神话中,极光被认为是神马的蹄子带来的光芒。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极光图片,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观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观察和分析极光图片,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机制。

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极光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极光的美丽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光的定义和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师讲解极光出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

3. 观察与分析:教师展示极光图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极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光的形成原因和出现的地方。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到的极光特点、形成原因和个人感受。

2. 学生通过绘画或摄影的方式,创作一幅极光作品,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审美。

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极光对环境的影响,完成一篇短文。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描写极光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极光的手法和词汇;(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景物描写。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科学知识的理解;(2)描写极光的手法和词汇的运用;(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1. 导入新课:(1)展示极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2)简要介绍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词汇;(3)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词汇的运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一种自然景观;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4.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反馈。

第六至第十章内容围绕极光的历史、观测、科学探索以及保护等方面展开。

第六章介绍极光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第七章讲述极光观测的早期记录,第八章探讨极光科学的兴起,第九章详述极光保护的重要性,第十章展望极光研究的未来。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为初中生开设的地理课程,介绍极光的形成、特点和观赏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掌握极光观赏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3.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地理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极光观赏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一、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理极光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中与氧气、氮气等化学物质反应所产生的光现象。

这些带电粒子主要来自太阳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太阳耀斑(flares)和太阳风(solar wind),通常在地磁极左右的偏极地区才能观测到。

当太阳进入高活跃期时,极光出现的几率也较高。

二、极光的特点极光通常为色彩斑斓的光柱,呈现出绿、蓝、红、紫等多种颜色,也有时呈现出弧形、光环等形状。

极光的色彩与高度有关,绿色极光主要出现在高度为100-220公里,蓝色极光主要出现在高度为200-300公里,红色和紫色极光出现在更高的高度。

三、极光观赏观赏极光需要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极光出现的时间主要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一般在春秋两季较为频繁,阳光强烈的夏季和冰雪覆盖的冬季则较为少见。

极光出现的地点主要位于北极圈或南极圈,但也有时会扩散到更南或更北的地区。

观赏极光需要在没有光污染的地方,最好选在海拔较高的山上或广阔的平原上,以便观察到更加清晰的极光景象。

观赏极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穿着保暖舒适、带够防寒装备、增加补水等;同时还需要避免光污染、注意安全等。

教学方法1.课堂讲述法:在讲述极光的定义、形成原理和特点时,可以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等形式进行讲述,以便学生更好地听取、理解和记忆;2.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观赏极光的案例,并请学生分析出观赏极光的时空条件和注意事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赏极光的方法;3.课外活动法:可以组织学生们出门观赏极光,并提供带有指导意义的指南,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赏极光的感受。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光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光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极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极光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你们听说过极光吗?谁知道极光是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问题:极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只在极地出现?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关于极光的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的特点及观察方法。

任务:分组讨论,总结极光的特点,并提出观察极光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6. 拓展延伸:介绍极光在其他星球上的观测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的自然现象。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极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8.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美妙和科学奥秘。

六、教学内容1. 极光的观测方法地面观测:地基望远镜、摄影空间观测:卫星、探测器2. 极光观测的意义研究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探索宇宙空间环境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的观测方法。

2. 教学互动:介绍地面和空间两种观测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极光观测案例,让学生了解观测极光的过程及意义。

4. 小组讨论:探讨极光观测对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光观测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粒子在地球磁场中的运动极光放电过程2. 极光类型的划分地磁纬度效应极光带的形成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极光产生的科学原理。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掌握极光的相关知识。

(2)提高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掌握极光的相关知识。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科学术语,如极光产生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准备2. 与极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分组讨论的安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极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极光的好奇心,引入新课《神奇的极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极光的定义、产生原理、形成过程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解答彼此的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神奇的极光》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极光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2024年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2024年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一、教案主题:神奇的极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观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极光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过极光的经历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1.2 学生分享观察极光的经历或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2.1 介绍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2 讲解极光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课堂探究:3.1 分组讨论:极光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测经验。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动手制作极光模型,加深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4.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极光观测过程。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3 推荐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5.4 鼓励学生参与自然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5.5 预告下一节课内容:极光的奥秘与传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极光观测方法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八、家长沟通与辅导:1. 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科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6一、自读要求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自读重点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自读难点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四、教学设想:首先,拟用多媒体课件(VS-080)(包含动感形象、音乐及画外音)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要求学生研究题目及三个小标题,在未接触正文之前探索、推测文章思路,既呼应上册的能力点训练,是了解文章的第一步,又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接着再进入阅读主题,要学生通读全文,全面考虑,独立筛选全文的主要信息。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的要求,主要时间段动员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的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并用精练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应简单地指明正误,交出标准答案了事。

本文内容不难懂,上述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能觉得阅读完毕。

教师可再出示几道开放型的讨论题,分组研讨,内容方面换一个角度,进行特定条件下有用信息的筛选,旨在使学生理解: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阅读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则可弃之不顾。

这也是在实际阅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五、自读准备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摇曳不定萦绕机理瞥遁辞六、自读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二、通过研究标题、小标题,推测总体思路。

“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我们就题目和三部分的小标题推测一下,文章的总体思路会怎样的;想一想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本课标题好懂,学生动动脑筋,可以领悟到作者安排的合理性。

同时,学生会急于证实自己预测正确与否,自然使店面的阅读过程充满兴趣,也会给作文构思带来有益的启示。

解释: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

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

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

三、朗读课文,独立筛选全文重要信息。

这是阅读训练的主要环节,约需25分钟。

学生独立朗读,筛选总结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虽然本文内容不难,但学生仍难以一下子准确筛选并概括。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参与思考、修改、完善。

1.确认重要信息所在段落井朗读。

估计出现的问题:少数学生可能被神话故事所吸引,凭直觉选定故事。

而第三部分关于过去人们的三种错误认识的介绍,语脉清晰,说明性强,也可能被选中。

启发引导:①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是介绍事物特征,阐明事物的道理。

那么三个神话故事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引起了文,激发兴趣,因此故事本身不是全文重要信息。

②说明文重点在介绍事物“是怎样”还是“不是怎样”?是前者,所以应略去关于三种错误认识的介绍。

选出段落:第一部分第三段、第二部分前三段、第三部分二至三段。

2辨析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词句。

估计出现的问题:分不清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

尤其第二部分内容较杂,不易辨析。

启发引导。

组成文段的内容都是一定信息的载体。

但就全文来讲,有重点信息和一般信息之别。

然后,提示学生研究本文写作的目的及标题的作用,并与各信息比较,便会明确。

第一部分重心是要完成对极光的初步解释,而关于极光的其他称谓则是顺便交代的内容,应予忽略;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极光的外形作文章。

那么,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

而对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一等信息,可忽略。

第三部分重点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可略去“其它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3.把选出的内容按逻辑顺序排列。

筛选至此,各信息点处于分散、零乱状态。

引导学生按照从特征到成因机理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

文章条理明显,应较为顺利。

顺序如下:①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②出现在南半球的叫做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做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

③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④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慢状的极光慢;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⑤形成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⑥第三部分第二段(极光发光原理的说明)。

4.信息的语言加工和最后输出。

估计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做出取舍不当、概括性不强的种种答案。

需要加工的句子主要在①④③点。

可分成几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或具体引导。

第①点提示:“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下句“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大气现象”,所以把前一单句略去,句式更紧凑,表意更集中。

下文还有两个信息点,一是介绍出现地点,一是光的形成原因,语言顺序应如何排列更好呢?当然“成因”与前文联系紧密。

修改结果: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

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第④③点提示:有些句子在文中生动活泼,描述性强,而作为信息要点的概括却不够精练,如④③句,如何使之更简洁、明晰呢?修改结果:④极光形态特征分五种:极光孤、极光带、极光片、极光慢、极光芒。

③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棒褪状的磁层。

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柬。

这种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这便是极光。

以上设计旨在启发学生按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既是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又是锤炼语言的过程,应经常练习。

四、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

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说法供参考: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

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

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

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

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

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

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

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

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

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他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

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五、课堂收尾。

让学生谈一谈对筛选信息的认识及筛选的方法、思路等,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总结学习收获的良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神奇的极光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中外)(妙不可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附:《神奇的极光》习题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摇曳(yè)陨(yǔ)星遁(dùn)辞B.棒槌(chuí)蚩(ohī)尤贮(chǔ)存C.硕(shuò大一瞥(piě)轮廓(kuò)D.俯瞰(kàn)一模(mó)一样极光卵(luǎn)二、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B.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C.地磁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D.可以把地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集到地磁的极区三、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彩、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四、下列这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然飘来几只沙鸥,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B.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闪电一样快,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C.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闪电一样快,不见了D.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儿画了个圈儿,不见了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

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