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字本义考及其词义演变

合集下载

_中古汉语读本_中_相_字解析

_中古汉语读本_中_相_字解析

新 的“ 八 股 ”构 词 能 力 强 , 以 它 为 词 根 , 出 现 了 “八 股 味 ”、 “八 股 化 ”、 “八 股 性 ”、 “八 股 气 ”之 类 的 复
合词。 现 代 汉 语 中 已 有“ 老 土 ”、 “ 老 套 ”之 类 的 词 ,“ 八
股 ”的 新 用 法 能 够 流 行 , 其 原 因 在 于 : 一 、从 心 理 的 角 度来看, 时下, 人们追求语言的超常搭配, 喜欢在旧 词 上 附 加 新 的 含 义 。二 、从“八 股 ”自 身 来 看 , 其 句 法 功 能灵活、多样, 使用范围广。三、从 与其它词的关系 来 看 , 随 着 八 字 家 族 另 一 成 员“八 卦 ” ( 作“无 稽 之 谈 ” 义) 的 流 行 ,“八 股 ”之 风 也 渐 起 , 二 者 用 法 相 似 , 语 义 能够搭配, 常一起使用。例如:
三、作副词, 读 xiāng
( 一) 表示双方的动作,“互相”、 “共同”义 。例如: ( 1) 王告难陀:“汝与调达二人相扑。”[P10] ( 2) 相怜中道罢, 定是阿谁非。[P272] ( 3) 整 母 子 尔 时 便 同 出 中 庭 , 隔 箔 与 范 相 骂 。 [P391] ( 二) 表 示 两 者( 或 数 者) 之 间 的 伴 随 、递 接 、传 承。例如: ( 1) 右目瞤, 左腋痒, 两乳湩流出相属 。[P25] ( 2) 寻共相将, 至平事所。[P86] ( 3)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P270] ( 4) 鸾回不假学, 凤举自相关。[P295] ( 5) 百鸟翔禽, 哀鸣相和。[P324] ( 6) 夫 治 不 调 , 非 独 天 地 人 君 之 过 也 , 咎 在 百 姓 人人自有过, 更相承负, 相益为多, 皆悉坐不守实所 致 也。[P355] ( 7) 承 晋 、宋 余 俗 , 相 与 事 之 , 故 无 顿 狼 狈 者 。 [P406] ( 三) 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例如: ( 1) 孔万祀居左丞之局, 不念相当。[P215] ( 2) 夫 治 不 调 , 非 独 天 地 人 君 之 过 也 , 咎 在 百 姓 人人自有过, 更相承负, 相益为多, 皆悉坐不守实所 致 也。[P355] ( 3) 唇吻参差不相值, 此其庶形何能 备。[P380] ( 四)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例 如: ( 1) 客出门, 遂与相闻索之。[P219] ( 2) 好自爱, 屡相闻。[P360]

关于相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相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相字的研究报告摘要“相”字作为常用的汉字之一,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广泛运用于汉语的各个领域。

本文通过对“相”字的词义语义、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深入探讨了“相”字的多重含义及其使用规律。

引言“相”字在汉语中被应用广泛。

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还有各种组合形成的独立成语,如“相信”、“相互”,还有一些词组和成语,如“相貌”、“相似”、“相聚”、“相知”,等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相”字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汉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更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相”字的语义特征“相”在语义上具有多重含义:可以表示相互的意思,比如“相互”、“相爱”;可以表示相近相像的意思,比如“相似”、“相貌”;还可以表示出现的意思,比如“相遇”、“相识”等。

此外,“相”还可以表示联系的含义,如“相对”。

二、“相”字的语用特征“相”字的语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互动行为“相”字常常用于表示互动行为,比如“相互合作”、“相爱相杀”等。

这种用法往往强调两者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表示比较和相似“相”字也常常用于表示比较和相似性,比如“外形相似”、“文章质量相仿”等。

此外,“相”还有比较标准的意思,如“相当”表示“相对来说”、有参照物的意思。

3.表示联系“相”字还可以表示联系,如“相互牵连”、“相对而言”。

这种用法很常见,表明“相”字非常具有实用性。

三、“相”字的文化、历史、演变“相”字在古代中国曾经有过重要的地位。

在周朝时期,“相”字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负责占卜天文、评定吉凶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通过“相”字来表达各种吉祥的语言,如“相逢一笑泯恩仇”,“相敬如宾”,等等。

“相”字的字形演变也很有意思。

最初,“相”字是两只鹿头拼在一起的,表示“两个人相遇相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简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四、“相”字的语法、用法“相”字的语法、用法也非常丰富,不同的用法有不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新解“相”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演变

新解“相”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演变
看 树木) 。
从远古时代开始 ,剜 目” “ ( 挖眼珠) 就是一种常见 的刑罚。 甚至在15年 民主改革之前 的西藏 , 99 农奴 主以野蛮、 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 , 动辄对农奴实施剜 目、 割耳、 断手、 剁脚 、 投水等骇人听闻的酷 刑。 遭受 “ 目” 剜 的人 、 或者 因为各种 原 因而造成 双 目失 明 的盲 人 , 有双 眼观察 事物 , 以只能 “ 没 所 以木代 目”手持树枝( , 木杖) 探路。 因此 ,相” “ 字的本义就是“ 用树枝代替眼睛, 引导盲人行走”或者说, 盲人 , 是“
词 的 “ ” , 有 四种 用法 。 相 字 大致
关键词 : 本义 ; 引申义; 统读 ; 异读
中图分类号: 1 H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83 0 ) -0 -4 1 102 21 0 03 0 0 ( 01 7
“ 相亲” 原本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极为普通的词 ,现代汉语词典 》 《 解释说 :( “ 动词) 定亲前家长或本人
到对方家相看”《 ,辞海 》 解释说 :议婚前双方见面”两者解释基本一致 , “ 。 但是 《 现代汉语词典》 将其读
成“in ( x g阴平) (而 《  ̄ 亲”) 辞海》 1 , 将其读成“i 9 去声) ② 同一个“ 字, x ̄ ( 亲” 。 O n 相” 同一个词 , 却两种读法 , 都是
阳、 刚柔之所宜也。 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④译文 : , ”( 相 是仔细考量材料的具体状况。 工匠使用木料 , 必定
从它的长短 、 曲直、 阴阳、 刚柔诸方面察看 , 判断它适宜做什么。相” “ 字的本义就起源于此会意而产生。 ) 清代的文字学家段玉裁更是附和许慎的解说。 他说 :此引 《 》 “ 易 说从 目木之意也 。 目所视多矣 , 而从木

“相”字浅析

“相”字浅析

“相”字浅析作者:许国庆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02期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有两个字一直以来是值得重视的:“见”和“相”。

尤其是在教学《孔雀东南飞》的时候,’老师们都会拿出来综合辨析一下,教导学生这两个字的特殊的指代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呢?“相亲”一词应该算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但是两本使用最广泛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分别将其读成“xiang亲”和“xiang亲”。

同一个“相”字,同一个词,却两种读法。

而且还都是权威性辞典,孰是孰非?因此,“相”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认真解析的字了。

我们先来看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怎么理解的。

他将“相”列入“目”字部。

解释道:“相,省视也,从且从木。

《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并且举例“《诗》曰:‘相鼠有皮”’。

许慎把“相”字的本义解释为“省视”,在我们看来是不妥当的,“省视”只是“相”字的引申义而已。

许慎解释错误的原因,大概是受了《周易》“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地上可以观看的物体,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树木)”的误导。

清代的段玉裁也因此以讹传讹,说道:“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

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

”宋代的戴侗同意许慎的“省视”一说,但是解释不同。

他说:“相,度才也。

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

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相”字是会意字,是“从目从木”,但绝对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

从远古时代开始,“剜目”就是一种常见的刑罚。

甚至在1959年之前民主改革尚卡实行的西藏。

农奴主还用野蛮、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动辄对农奴实施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投水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遭受“剜目”的人,以及所有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双目失明的人,没有双眼观察事物。

所以只能“以木代目”,手持木杖探路。

因此,“相”字的本义就是盲人的手杖。

由于“盲人的手杖”这个意义太原始了,以至于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中都很难找到佐证。

“相”字古今词义演变及用法

“相”字古今词义演变及用法
“ 相” 字由“ 以 目相木 ” 之意引 申出 “ 帮 助… ‘ 辅佐 ”和 “ 省视” 、“ 察看 ”两 大语 义 系统 ,进而 由前者引 申出 “ 帮助……的人” 即 “ 宰相”和 “ 摈相”之意 ;由后者引 申出
方式中渗透的表现 ,故把此句 中的 “ 相”解 释为 “ 相貌”有悖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 。 此外 ,在现代汉语 中 ,“ 相”意为 “ 容 貌” 、“ 命理 “ 之意还保留有 “ 相貌” 、“ 君子 相” 、“ 帝 王之相 ” 以及 “ 相机 ” 、“ 相册 ” 、
“ 相片”等 。 词 义引 申的模 式不 是单 纯的辐 射式 或 连锁式 ,而是二者的混合 ,同时辐射式即纵
摘要 :“ 相”字是 一个复杂 而且特殊 的字 。说 它复杂,是 因为它是一个兼词 ,兼有名词、动词、指代性 副词等多种 词性 和用法;说 它特殊 ,是 因为它作为副词 。
不仅表示动作 涉及到的双方 ,表示 “ 互相”的意思 ,而且还经常表 示动作涉及到的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代性 , ( 可代 第一、第二 、第三人称 ) 指代 多种人 和事物 。 “ 相”字的用法复杂且 多变 ,在 中学教 学和学 习中给教师和 学生都带来 了不小的困扰 。本 文试从通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大量例证分析 “ 相”字的本艾、 引申叉

r e f e r e n i t a l f u n c t i o m. r e f e r r i n g t o v a r i o u s p e o p l e a n d t h i n g s i n he t i f r s t , s e c o n d o r t h i r d p e  ̄ o n . Th e u s a g e o f “ Xi ng a ” i s c o mp  ̄ c a t e d nd a v a r i e s mu c h , wh i c h t r o u b l s e t e a c h e s r nd a s t u d nt e  ̄i n mi d d l e s c h o o l d u i r n g he t i r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 Th e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p r o v i d e l e a r n e r s u s e i f z [ s y s t e ma i t c a t m e i r a l s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 he t o n g m ̄ l me a n i n s g a n d e x t e n d e d me a n i n s g o f“ Xi a n g ” i n nc a i e n t Ch i n e s e e x a mp l e s a n d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h i n e s e o n s e nd a t h e e v o l u i t o n p r o c e s s o f he t me a n i n s g o f“ Xi ng a ”

语文:“相”字的用法归纳

语文:“相”字的用法归纳

语文:“相”字的用法归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相”由象形字“目”和“木”构成,是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细看审视之意,由此引申为“辅助”“帮助”等,作动词用,读xiāng,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后来又引申为相貌,成为名词。

以后又逐步虚化,引申为审视的双方,成为指代性副词。

再后来又虚化补足音节的助词。

在《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有4种用法,两种读音。

一、名词,容貌,读xiàng。

(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二、指代性副词,指动作的双方,互相,读xiāng。

(2)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3)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4)枝枝相覆盖(5)叶叶相交通(6)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7)便利此月中,六合正相应三、指代性副词,指动作的一方,读xiāng。

(8)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9)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10)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1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12)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13)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14)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1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16)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17)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18)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8)(9)中指“我”,即刘兰芝。

(10)(11)(12)(13)指“你”,分别指焦仲卿、刘兰芝和媒人。

(14)(15)(16)(17)(18)指“他”或“它”,分别指焦母、焦仲卿和亲事。

四、助词,补足音节,读xiāng。

(19)誓不相隔卿,且暂缓家去“卿”是“隔”的宾语,“相”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作用是将此句凑成五个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字的解析

“相”字的解析

“相”字的解析相”字的解析(2008-11-01 13:25:51)转载▼标签:分类:学术论文“相”字的解析文化(本文已刊载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1期、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相”字的解析黎传绪摘要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

“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

“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

“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

作为副词的“相”字, 大致有四种用法。

关键词本义引申义统读异读“相亲”原本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 ,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读成“xiāng亲”,而《辞海》将其读成“xiàng亲”。

同一个“相”字,同一个词,却两种读法,都是权威性辞典, 孰是孰非? 因此, “相”就成了一个引起争论而不得不认真解析的字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将“相”列入“目”字部,解释道:“相,省视也, 从目从木。

《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并且举例“《诗》曰:‘相鼠有皮。

’”许慎把“相”字的本义解释为“省视”是错误的,“省视”只是“相”字的引申义而已。

许慎犯错的原因,大概是受了《周易》“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地上可以观看的物体,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树木)”的误导。

清代的段玉裁也因此以讹传讹,说道:“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

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

”宋代的戴侗同意许慎的“省视”一说,但是解释不同。

他说:“相,度才也。

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

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相”字是会意字,是“从目从木”,但绝对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

从远古时代开始,“剜目”就是一种常见的刑罚。

甚至在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的西藏,农奴主以野蛮、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动辄对农奴实施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投水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相:xiang〔一声〕一、交互;互相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小国寡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苏武《留别妻》当国者相见。

――宋?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与北骑相出没。

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鸡犬相闻。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青山相对。

――唐李白《望天门山》水石相搏。

――宋苏轼《石钟山记》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1、表自称〔我〕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表对称〔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亲友如相问。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表他称〔他、她、它〕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聊斋志异狼三则》杂然相许。

――《列子汤问》莫相知。

(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唐柳宗元《三戒》则噪而相逐。

(相逐,追逐他。

相,特指代词,单指毛一鹭。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相唤(招呼);相牵(牵来;捆绑);相招(招来;引来)三、共同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力劫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又如:上下相安四、递相;先后死者相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相传以为雁荡。

――宋沈括《梦溪笔谈》络绎相属。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五、相:动词1、相差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

――《商君书错法》又如:相万(相差万倍。

极言相差之大);相绝(相差极大);相远(相异;差距大)2、亲自观看。

如:相媳妇(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相机(察看当时情况,寻找有利时机) 相:xiang〔四声〕一、本义:察看;仔细看相,省视也。

――《说文》相,视也。

――《尔雅》又如:相尸(验尸);相女配夫(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相脚头(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二、看相臣少好相人。

――《史记高祖本纪》又如:相法(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相禄(谓享有福禄的面相)三、辅佐,扶助有相之道。

略谈_相_的词义演变

略谈_相_的词义演变

(13) 安危相易, 祸福相生。 《庄子》 ( ) (14) 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 《尚书》 ( ) (八) 相继、 一个接一个 (15) 上无天子, 下无方伯, 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 桓公不 能救, 则桓公耻之。 《春秋公羊传》 ( ) (16) 天下者, 高祖天下, 父子相传, 此汉之约也。 ( 《史记》 ) (九) 交互、 交替 (17) 寒暑相推, 阴阳代兴, 运极则化, 理乱相承。 《后汉 ( 书》 ) (十) 共同、 一起 [ (18)其妻]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 《孟子》 ( ) (19) 二大夫归, 相与率师为鞍之战, 齐师大败。 ( 《春秋公 羊传》 ) (十一) 表示动作偏于一方, 指代第一、 三人称, 二、 也可用 于泛指 (20) “尔为吾子, 曰: 生毋相见, 死毋相哭。 《春秋公羊 ” ( 传》 ) (21) 若望仆不相师, 而用流俗人之言。 (司马迁 《报任安 书》 ) (22) 宗室近幸臣……不能相救, 当皆免削。 (司马迁 《史 记》 ) (十二) 放在动词前, 作词缀 (22) 逢丑公父者, 顷公之车右也, 面目与顷公相似。 ( 《春 秋公羊传》 ) (23) 诸侯相聚, 而更宋之所丧, 曰死者不可复生。 ( 《春秋 公羊传》 ) 从以上义项可以看出,相” “ 沿着两条路线向前发展, 一条 是实词路线, 一条是虚化路线。 二、相” “ 的实词变化路线及原因 “相” 由本义 “省视” 几乎同时向几个方向扩展, “察看” 、 “辅助” 、 “保佑、 保护” 等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由 “省视” 到 “察看、 观看” 语义过渡自然而然, “看” , 只是 的动作进一步加 强了, 后者要从被看物中看出个究竟来。 “辅助” 更进一步, 看 出了问题以后, 自然想着去解决, “保护、 与 保佑” 义有相通之 处, “辅助” 只是 一般指下对上、 臣对君,保护、 “ 保佑” 一般指上 对下, 有力量的人或神对普通人。由动词 “辅助” 义经过转喻 指 “辅助君主的人” 也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主持礼节仪 式” “辅助” 和 义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辅助的具体表现, 由此发

论实词“相”

论实词“相”

论“相”字的词义和词性的发展演变——作为实词的发展历史摘要:“相”字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从它产生开始,就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和语言的完善发展出很多义项,词性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动词词性,发展出名词、代词、副词的词性。

这些变化体现了汉语的变化多端和丰富多彩,增强了汉语的魅力。

关键词:相、本义、引申义、引申“相”字在历史上大体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种发展趋势,作为实词的“相”由“省视”到“察看”、“辅助”、“保佑”,再到名词“相貌”、“辅助君主的最高长官”等,虚化的“相”由“省视”义中语义属性“施受双方”发展出“相互”、“交互”、“共同”、“动作偏于一方”、“位于动词前作词缀”等。

实词的“相”的发展几乎都是引申而来,分析起来较为简单,从时间上来说,最初“相”作实词用比副词用更常见,两汉以后,副词的用法比实词用法更普遍。

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实词的“相”字的发展历程。

一、本义:仔细看,察看。

(动词)“相”,我们都知道有两种读音,是一个多音字,作为实词的“相”,读作xiang,“相”一词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证,从现有的资料看,“相”在很早就发展出了多种意义。

《尔雅·释诂》“相,视也。

”郭璞注:“相,察视也。

”《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

”《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诗》曰:“相鼠有皮。

”可见“相”字最初是一个动词。

相字的左边是木,代表一棵树,右边是目,代表眼睛,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会意字,从它的形体分析中知道,“相”就是眼睛盯着树仔细察看树上的果子熟了没有,所以“相”字的本义是仔细看。

属目部,而不属木部。

【1】这一基本语素便沉淀在词义中,其他引申义,只有当语境基本符合“相”字本义的情况下“相”才能使用,因此本意的基本语素也必然保留在引申义中。

【2】二、引申义1、相面、审察(动词)“相”由本义“仔细看(树)”首先引申为“察看人的形体相貌”,古人迷信占卜等活动,通过察看人的形体相貌以预言吉凶祸福叫做“看相”,《史记·高祖本纪》中“吕公者好相人”,意思是:吕雉的父亲喜欢给人看相。

195.文言词语“相”详解

195.文言词语“相”详解

195.文言词语“相”详解195.文言词语“相”详解作者:gkgushiwen有道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伯乐相马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相马,就是察看马。

却说九方皋是春秋时的相马名家,经伯乐推荐,他被派去替秦穆公寻找好马。

过了三个月,九方皋报告说在沙丘地方得到一匹好马,是黄色的母马。

待到穆公派去打探消息人的回来说,是匹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就召来伯乐责备说:“你推荐的那个相马的人连雌雄黑黄都不分,怎么可能找到好马?”伯乐回答说:“这正是九方皋高明的地方,他是看实质,看精神;不是看表面,看形式的。

”结果,那马牵过来一试,果真是一匹好马,这下穆公没啥说了。

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了一个成语“牝牡骊黄”,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相”字。

我们来看“相”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相,《说文解字》:省视也。

从目,从木。

关于其字形表达的字义,至少有三种解释,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1.在陆地上的树木容易引人注目,工匠在选取木料时,需要仔细观察树木的形态,比如粗细高低刚柔阴阳等,整字会意工匠观察树木形态以选择合适的木料。

2. 我们知道,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一日身中七十二毒。

他有一条赭鞭,打在草木之上便可辨别其是否有毒及凉热之性。

在原始社会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依靠采摘和渔猎生活的。

因为有些植物的果实(根茎花叶等)是有毒的,不能被食用。

先民在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逐渐积累了初步的植物学知识。

整个字会意用眼睛仔细审视植物,看其是否有毒。

3.我们知道盲人走路需持杖,小心翼翼,用杖来试探路面是否平坦。

整个字会意,盲人走路需用杖来代替眼睛,刺探路况。

这种解释个人认为比较武断,缺乏文字学的支持。

因为一,把这个字与直接和盲人牵涉起来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在甲骨文里,拐杖没有做木形的。

换言之,不是分叉的植物。

总之,相的本义是仔细查看之意,这在先秦的文献中经常用到。

比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诗经·邶风·相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论虚词“相”

论虚词“相”

论“相”字的词义和词性的发展演变——虚词“相”的意义和其产生发展10文秘3班潘丹03摘要:“相”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重要虚词。

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相”作为副词使用已相当普遍,主要表“互相、递相、相与”义。

春秋战国时期,“相”字的偏指用法处在萌芽阶段,公元一世纪前后,有所发展。

汉末至魏晋朝,是偏指“相”字迅速发展、成熟阶段。

关键词:偏指用法、副词“相”、发展、词性“相”字作为实词它的词性和发展轨迹都比较简单,虚词的“相”有互指和偏指两种用法,下面我们将从互指和偏指两个方面探讨其意义和发展轨迹。

一、互指(一)意义副词“相”由实词“相”的扶助义虚化而来,因为帮助则关系到受帮助者双方,表示彼此行为的关系,可以表示“互相”、“交互”、“彼此”等意义,是一个兼表指代意义的特殊副词,这种表示双方对待关系的用法就是互指的用法。

有“互相”和“递相”两个意思,是先秦时期作为副词的“相”的常用意义。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中“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相见”的 意思是“我不见你,你也不见我”。

《论语·卫灵公篇》 中“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思是“方向不同,便不互相谋划。

”《战国策·赵策四》中“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这里的“相继”就是“子继父,孙继子”的意思,“相”就是递相。

《老子》中“故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有无相生”之“相”是互相的意思,“前后相随”之“相”是递相之意。

后来还衍生出“共同、都”之意。

《汉书·史丹传》中“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相长大”就是“一起长大”的意思,陶潜《拟古诗》中“出门万里客,客中逢嘉友。

未完心相醉,不在接酒杯。

”“相醉”是“都醉”的意思。

(二)发展今文《尚书》中,作审视义的“相”有13例,占全书“相”字用例的45.83%,由省视义引申为辅助及辅助者的“相”有11例,占39.28%,作副词用的“相”,占14.69%。

《诗经》大致包括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审视义占“相”字用例36.67%,作辅助等义占23.33%,作副词用占20%。

由“相”字词义发展看词义引申的特点

由“相”字词义发展看词义引申的特点

由“相”字词义发展看词义引申的特点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汉语词汇的充分发展,词语的义项非常多。

太多的多义词和多义词太多的义项让广大师生感到束手无策,理不清头绪;字词典中罗列的也只是这些多义词各个独立的义项,多而杂乱,不能让使用者理清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因而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语言的积累及水平的提高。

例如,文言实词“相”字是一个多义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共列出以下义项:①仔细看、审察;②以人的形体、相貌来判断命运的迷信活动(相面);③辅助、帮助;④扶助盲人走路或扶助盲人走路的人;⑤辅助君主管理国家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或相国;⑥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⑦互相;⑧又偏指一方。

这里共列出了“相”的八个义项。

如此多的义项要记住谈何容易,怎样理清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义项之间的关系,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把这些义项加以分析,找出本义和引申义,然后找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不但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些义项,而且能够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具备较高依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

下面把“相”字这些义项稍加整理如下:(1)仔细看、察看(本义,人仔细看树)以人的形体、相貌来判断命运的迷信活动。

(相面)(2)容貌(引申义,人仔细看别人的脸、身体)(3)扶助盲人走路(特殊引申,盲人看不见,需要别人看,需要别人帮助,借助别人的眼睛看)(4)辅佐国君(引申义:国君身居宫中如同瞎子,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控制天下,需要别人仔细看)(5)辅佐国君的人,即后来的宰相、丞相、相国(引申义,这些人睁大眼睛仔细看天下)(6)古代代替国君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引申义,事情重大要仔细看,不能出现差错)(7)xiāng互相(引申义,在看物看人、帮助人的过程中互利互惠)(8)偏指一方(引申义,意义虚化,动作指向一方)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相”字几个义项的基本内容,大体理清词义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引申义之间的关系。

认识“相”字

认识“相”字

认识“相”字作者:刘克锡来源:《阅读(低年级)》2016年第06期一、“相”字的演变。

“相xiànɡ”是shì指zhǐ人rén的de容rónɡ貌mào。

你nǐ看kàn甲jiǎ骨ɡǔ文wén和hé金jīn文wén,都dōu是shì大dà树shù旁pánɡ边biān有yǒu一yì只zhī眼yǎn睛jīnɡ!二、“相”还有许多种意思呢!1.容rónɡ貌mào、样yànɡ子zi,如rú:相xiànɡ貌mào、凶xiōnɡ相xiànɡ。

2.物wù体tǐ的de外wài观ɡuān,如rú:月yuè相xiànɡ、金jīn相xiànɡ。

3.站zhàn、立lì的de姿zī势shì,如rú:站zhàn相xiànɡ、坐zuò相xiānɡ。

4.互hù相xiānɡ,如rú:相xiānɡ识shí、相xiānɡ距jù。

5.亲qīn自zì观ɡuān看kàn,如rú:相xiānɡ亲qīn、相xiānɡ不bú中zhònɡ。

6.古ɡǔ代dài高ɡāo官ɡuān,如rú:宰zǎi相xiànɡ、首shǒu相xiànɡ。

7.姓xìnɡ,如rú:相xiānɡ世shì芳fānɡ。

三、了解下面这些成语。

相xiānɡ辅fǔ相xiānɡ成chénɡ 相xiānɡ敬jìnɡ如rú宾bīn相xiānɡ提tí并bìnɡ论lùn 相xiānɡ形xínɡ见jiàn绌chù相xiānɡ依yī为wéi命mìnɡ 一yí脉mài相xiānɡ承chénɡ吉jí人rén天tiān相xiànɡ 息xī息xī相xiānɡ关ɡuān素sù不bù相xiānɡ识shí相xiānɡ安ān无wú事shì心xīn心xīn相xiānɡ印yìn 同tónɡ病bìnɡ相xiānɡ怜lián 另lìnɡ眼yǎn相xiānɡ看kàn 和hé睦mù相xiānɡ处chǔ凶xiōnɡ相xiànɡ毕bì露lù四、猜谜语。

相字的演变过程

相字的演变过程

相字的演变过程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相”字的演变过程,那可真是一段超级有趣的旅程啊!你看啊,最早的“相”字,就像一双眼睛在仔细地观察一棵树呢。

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用眼睛去打量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那些有趣的、特别的东西。

这不就是“相”最开始的意义嘛,观察、审视。

后来呀,“相”字的含义慢慢丰富起来啦。

它可以表示相互,哎呀,这就好比两个人手牵手,你帮我我帮你,互相扶持着往前走。

就像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多温暖呀!再往后呢,“相”字又有了辅佐、辅助的意思。

这就好像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在旁边默默地帮忙,让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个助手,那得多麻烦呀!而且哦,“相”字还和相貌挂上钩啦。

一个人的相貌不就是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嘛。

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第一时间就会对他的长相有个大概的感觉。

这也是“相”字很有意思的一个方面呢。

你说这“相”字的演变是不是很神奇呀?从最开始单纯的观察,到后来的相互、辅佐,再到相貌,它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内涵。

咱们生活中不也到处都有“相”字的影子嘛。

比如我们和朋友相处,不就是相互的嘛。

我们在工作中,也需要和同事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呀。

还有啊,我们看人的时候,不也会不自觉地去关注他的相貌嘛。

这“相”字啊,就像是生活的一面小镜子,反射出我们的点点滴滴。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到了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一个小小的“相”字,它里面蕴含的东西可多着呢!它见证了我们的生活,也陪伴着我们一路走来。

它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一直都在,但每次重新认识它,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相”字超级有意思呀!。

“相”字本义考其词义演变

“相”字本义考其词义演变

“相”字本义考及其词义演变-汉语言文学“相”字本义考及其词义演变甄周亚摘要:黎传绪在《新解“相”字本义及其词义演变》中所提出的“相”字本义作“以木代目”解的观点具有异议。

通过辞书解释、早期字形和文献例证三个方面的研究,可知“相”字的本义应该是“以目观木”而非“以木代目”,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字的词义演变作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相本义演变一、“相”字本义考“相”字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字,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相”列入“目”字部,解释为”相,省视也,从目从木,会意”。

《易》则说:“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译文:地上可以看到的东西莫过于树木了)等于间接解释了“相”字从木的原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相”时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慎的说法:“省视,谓察视也。

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其交接而扶助者则为相瞽之相”。

简而言之,“相”的本义就是“以目观木”,这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也有学者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黎传绪对“相”字本义的传统理解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相”字本义应是“以木代目”,即盲人用树枝代替眼睛探路,这是它的动词义,名词义则是“盲人的手杖”。

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1.辞书《尔雅》的解释。

《尔雅》在解释“相”时说:“相,导也”。

而《说文解字》对“导”的解释是:“导,导引也”。

《尔雅》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成书早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大都认为《尔雅》是先秦时期的文人所作),作者认为相比《说文》,《尔雅》的解释更具可信性。

2.金文“相”之字形。

金文“相”字作,像是一人在道路上行走,又有一人之手予以引导,可理解为“导”义。

3.其他文献中的印证。

主要有三处,一为《周礼·春官》:“凡乐事相瞽。

”郑玄注:“相,谓扶工。

”所谓“扶工”就是“搀扶的人”。

二为《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三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在后两例里,作者认为“相”的意思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一本义而引申出“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这一义项。

汉字探源:相及相姓

汉字探源:相及相姓

汉字探源:相及相姓作者:万庆涛王鸿杰相,会意字,读作xiāng,xiàng。

本义仔细察看树木,以便量材使用。

一、字形演变相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竹简、小篆、隶书直到楷书,大致都由木和目构成。

相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甲骨文字形有三种:一是左右结构,左为木,右为目;二是上下结构,上为目,下为木;三是上下结构,上为木,下为目。

相字的甲骨文字形中,木和目的位置不固定,这反映出人围着树进行观察的情形。

金文字形基本继承了甲骨文字形,但有小的变化。

有的在目字下有一横或者两横,形容人在树影下观察,表示树很高大,已经成材。

目字下有横的金文,有春秋时期的“庚壶”、战国时期“赵武襄君铍”、“中山王壶”以及战国玺汇、楚简“郭店六德”等。

另外,楚简“郭店穷达”中,目字下的两横讹变为X现状。

现代伐木(网络图片)小篆规范化,木字固定在左,目字固定在右。

隶变后,楷书写作相。

二、引申义《说文解字》:相,省视也(相,仔细察看的意思)。

这是相字的引申义,并非本义。

相字有如下引申义:1.从对树木进行察看,扩大到对所有事物进行察看、观察。

(1)《诗经·国风·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看那老鼠都有皮,为人岂能无礼仪)?(2)《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衡量自己的力量而办理事务,看准了时机而行动)。

如,相亲,相机行事。

此义读作xiāng。

相亲大会(网络图片)2.从树木的样子扩展到人及其他事物的样貌、情状。

《荀子·非相》: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

如,相片,照相,月相,狼狈相,凶相毕露。

此义读作xiàng。

3.根据某种条件观察事物,占视,考察。

《尚书·周书·召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周成王在丰都,打算移居洛邑,便派召公先去考察可居住之地)。

千字文详解【相】

千字文详解【相】

千字文详解【相】“相”字在千字文里的句子是“府罗将相”说文解字笔顺笔画字源图示字体演变造字解说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

造字本义: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字义引申【字义详解】· 相◎相xiāng〈副〉(1) 交互;互相 [mutually;each other]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小国寡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苏武《留别妻》当国者相见。

——宋·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鸡犬相闻。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更相庆。

——《世说新语·自新》里人相庆青山相对。

——唐·李白《望天门山》水石相搏。

——宋·苏轼《石钟山记》两相思,两不知。

——南朝宋·鲍照《代春日行》(2) 又如:相叙契阔(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相思锦色(红豆又称相思豆。

即红豆色)(3) 共同[together;jointly]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4) 又如:上下相安(5) 递相;先后 [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死者相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相传以为雁荡。

——宋·沈括《梦溪笔谈》络绎相属。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6) 又如:父子相传;相寻(连续;不断);相及(犹相继)(7)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8) 表自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由“相”字词义发展看词义引申的特点

由“相”字词义发展看词义引申的特点

作者: 王文战 王文富
作者机构: 山东省莒县二中
出版物刊名: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页码: 58-58页
主题词: 词义引申 词义发展 “相” 汉语词汇 多义词 死记硬背 学习者 义项
摘要: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汉语词汇的充分发展,词语的义项非常多。

太多的多义词和多义词太多的义项让广大师生感到束手无策,理不清头绪:字词典中罗列的也只是这些多义词各个独立的义项,多而杂乱,不能让使用者理清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因而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语言的积累及水平的提高。

相的意思古文

相的意思古文

相的意思古文
古文中的“相”是一个重要而高度具有深意义的词语,它出现于各种古代文献中,并多次被以不同的方式运用。

词语“相”的意思千变万化,从“君王向臣民的威权”到“普世的共识”,涵盖了各种古代文明的基本哲学思想,体现出一种深刻且不断发展的文化精神。

关于“相”一词的本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从汉字本身的意义分析,“相”原指“反面对象”,即对立面,但后来发展成“辅助对象”,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获得“相”的帮助和支持。

另一种解释是从中国古代社会的两个核心价值体系来看,即“道德”和“仁义”。

在此价值体系下,“相”的涵义就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和谐关系,它是两个人相互尊重、相互尊崇、相互支持的表达。

从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相”一词的使用普遍可见。

《周易》、《晋书》等古籍都曾提到“相”,这里的“相”就是指一种社会关系,即“顺从守本”。

这种社会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伦理观念,它强调以“顺从守本”为本,不可改变,但又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礼记》中也多次提到“相”,这里的“相”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即“相遇、相得、相亲”。

其实,相”在《礼记》里有着更深的哲学意义:它可以理解为以“理”、“性”为本基,通过“道”来建立一种“仁义”的关系,使社会各个部门能够和谐相处。

可以说,“相”这个古文词语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古代中国特有的社会风俗,也暗示着整个社会应该怎样调节关系,建立秩序,使社会和谐发展。

“相”这个古文词语
的本意不仅仅是“反面对象”的一种印象,而是一种深刻的社会价值观,它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使不同阶级的人都能在“相”的框架下相融相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字本义考及其词义演变黎传绪在《新解“相”字本义及其词义演变》中所提出的“相”字本义作“以木代目”解的观点具有异议。

通过辞书解释、早期字形和文献例证三个方面的研究,可知“相”字的本义应该是“以目观木”而非“以木代目”,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字的词义演变作简单的梳理。

标签:相本义演变一、“相”字本义考“相”字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字,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相”列入“目”字部,解释为“相,省视也,从目从木,会意”。

《易》则说:“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译文:地上可以看到的东西莫过于树木了)等于间接解释了“相”字从木的原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相”时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慎的说法:“省视,谓察视也。

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其交接而扶助者则为相瞽之相”。

简而言之,“相”的本义就是“以目观木”,这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也有学者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黎传绪对“相”字本义的传统理解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相”字本义应是“以木代目”,即盲人用树枝代替眼睛探路,这是它的动词义,名词义则是“盲人的手杖”。

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1.辞书《尔雅》的解释。

《尔雅》在解释“相”时说:“相,导也”。

而《说文解字》对“导”的解释是:“导,导引也”。

《尔雅》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成书早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大都认为《尔雅》是先秦时期的文人所作),作者认为相比《说文》,《尔雅》的解释更具可信性。

2.金文“相”之字形。

金文“相”字作,像是一人在道路上行走,又有一人之手予以引导,可理解为“导”义。

3.其他文献中的印证。

主要有三处,一为《周礼·春官》:“凡乐事相瞽。

”郑玄注:“相,谓扶工。

”所谓“扶工”就是“搀扶的人”。

二为《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三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在后两例里,作者认为“相”的意思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一本义而引申出“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这一义项。

结合以上三点理由,黎传绪提出了“相”的本义应是“以木代目”而不是“以目观木”的观点。

如果仅从这三点来看,黎传绪的观点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若仔细推敲,他的观点有失偏颇。

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关于《尔雅》所记录的“相”的本义在解释“相”的本义时,需要先明确“本义”的概念。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通过记录词的汉字结构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由此可知,“相”的本义应该是与“木”和“目”相关的、在古代文献中可考的含义。

而“相”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相日今允雨”。

(甲骨·卜辞)很明显,这里的“相”是“察看”的含义。

若把这里的“相”解释为“盲人的手杖”或是“盲人用树枝代替眼睛探路”,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作者将《尔雅》所记录的词义奉为经典也颇让人费解。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是《尔雅》的成书时间起于战国末期,成于汉初。

若把《尔雅》的解释奉为经典,那么与《尔雅》同时又或者早于《尔雅》的辞书的解释又当如何呢?(1)相时俭明。

(《尚书》)(2)相鼠有皮,人而无皮。

(《诗经》)(3)胥命者何?相命也。

(《春秋公羊传》)《诗经》大致成书于春秋中叶,《尚书》则成书于战国时期,《春秋公羊传》则成书于汉景帝时期。

这三例中的“相”都可解释为“察看”而与“以木代目”无关。

由此可见,仅以《尔雅》中的解释考“相”的本义是不够准确的。

同样在《尔雅》这本书中,《尔雅·释诂》训“相”时说:“相,视也。

”郭璞注:“相,察视也。

”在同一本书中对同一个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说明“相”字彼时便成为了一个多义字。

很有可能编著《尔雅》此书时“相”兼有“视”义与“导”义,而黎先生只截取了其中一个解释,似乎有断章取义之嫌。

第二,“相”的金文字形其实“相”的金文写法除了黎先生所指出的外,还有。

若是这一写法,那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训“相”时提出的“省视也”这一含义便合乎情理了。

考察一个字的字形,通常都会从甲骨文开始,而黎先生却“弃甲骨文于不顾”直接考察金文,似乎也有些不妥。

我们发现,“相”的甲骨文或,皆为“以目观木”。

由此可见,“相”的本义为“察看”是有理有据的。

而金文作,只能说也许在“相”的本义产生后,不久就产生了“导”义,但这并不能说明“导”义是“相”的本义。

应该看到的是,汉字在殷商西周时期并不稳定,“目”字在“木”字上下左右的情况都有,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以在“目”字左边的情况偏多。

由此,我们猜测古人在造字时想要表达的是“从四面观察”的意思,因而郭璞注为“察视”,许慎注为“省视”,都是带有目的地仔细查看,都与“视”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以金文的其中一个字形确定“相”之本义,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第三,文献例证这一点就更失周密了。

首先,不能仅凭文献中的几条例证(黎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就证明“相”的本义就是“以木代目”。

因为严格说来,它只能证明“相”存在这一义项,义项与本义之间还是有显著区别的。

其次,黎先生所采用的三条例文,分别来自《周礼》《论语》和《荀子》。

而这三部文献无论从时间上抑或数量上来说,都无法代表当时的所有文献。

与《周礼》几乎同时的《诗经》中就有许多以“视”训“相”的用例,例如:(4)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小雅·节南山)(5)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小雅·四月)据有关学者考证,“相”表“看”义在《诗经》中共有13例,占了五分之二强。

这就表明“相”字“视”义的广泛使用,而黎先生恰好忽略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黎先生训“相”本义时将它训为“盲人的手杖”或是“盲人用树枝代替眼睛探路”是不可靠的,这一解释虽新,但是缺乏理论根据和文献基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的本义应该是“省视”,许慎的解释是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许慎的解释基本是对的,只不过不够精确。

黄增寿就曾在他的《﹤诗经﹥中的“相”》一文中提出:《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所注“《释诂》《毛传》皆云:相,视也。

此别云之‘省视’,谓‘察视’也。

”由此他认为“相”的“看”义可能经历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即由“省视”义到一般的“看”义。

同时他也提到,许慎对“相”字得义之由的解释,似乎不如徐灏《段注笺》引戴侗的话说得准确:“相,度才也。

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

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暂且不去讨论徐灏与许慎的解释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相”之本义,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省视”还是“度才”,都包括了“仔细观察”的含义。

(“度才”需“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其实也包含了这一意义)二、“相”的词义演变至此我们确定了“相”的本义,接下来便可以梳理“相”的词义演变。

和古汉语中大多数的单音节词一样,“相”字也经历了“实词—虚词—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如今的“相”已经从最初的动词演变为语素,留在诸如“相亲”“相爱”“相互”等双音节词语中。

但是它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演变的,演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通常而言,探究一个字的词义演变轨迹,字典辞书的解释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这对“相”来说就有些行不通了。

一方面,“相”字出现较早,甲骨文、金文中就有不少用例,在辞书(例如《尔雅》等)出现之前,“相”字便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了。

因此,仅从辞书出发可能会丧失考察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辞书字典的解释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文献本身。

所以,与其舍本求末,不如直捣黄龙。

“相”在西周文献中,已是主要动词。

管燮初在其《西周金文语法研究》中,通过对208篇西周金文分析统计,发现“相”字充当谓语中心语的动词有7处,而作副词的用法却不见著录。

而《尚书》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据今人研究,其中既有商代遗文,亦有东周人追忆之作,甚至掺入了战国时文献,但大体能反映商周时代的书面语言状况。

今文《尚书》中,作“省视”义的“相”有13例,占全书“相”字用例的45.83%;由“省视”义引申为“辅助及辅助者”的“相”有11例,占全书“相”字用例的39.28%;作副词用的“相”,占全书“相”字用例的14.69%。

“相”在《诗经》中一共出现31次,不计人名“相士”则有30个用例。

据学者黄增寿考证,“相”在《诗经》中共出现了6个义项,具体如下:①本义:“省视,察看”,共13例,占五分之二。

(6)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大雅·公刘)(7)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大雅·召旻)②“相互,互相”,共9例,占十分之三。

(8)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郑风·野有蔓草)(9)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郑风·溱洧)③偏指动作双方的一方,共3例,占十分之一。

(10)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邶风·日月)(11)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小雅·雨无正)④“形貌,外表”,仅1例,占三十分之一。

(13)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大雅·棫朴)⑤“帮助,辅助”,有2例。

又“助祭”,1例。

(14)于薦广牡,相予肆祀。

(周颂·雝)(15)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大雅·生民)⑥“辅佐之臣;助祭者”。

各1例。

(16)秉心宣犹,考甚其相。

(大雅·桑柔)(17)于穆清庙,肃雝显相。

(周颂·清庙)由此看来,《诗经》中“相”字共有表示动词的“察看、帮助、助祭”;表示名词的“辅佐之臣、助祭者”以及“外表”;表示副词的“相互、偏指动作双方的一方”这样几个义项。

《论语》中“相”共出现10例,用法有如下几种:(18)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相:助祭之人。

(19)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相:赞礼和司仪之人。

(20)勺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相:相国,这儿是“做相国”之意。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相:互相。

(22)固相师之道也。

相:扶助,帮助。

(23)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导引盲人的人。

仔细分析上述用例,不难看出《论语》中“相”字用法与《诗经》中“相”字的用法大致相同,皆有动词、名词、副词三种用法。

同样,也有学者对《左传》中“相”字的用法作了统计,如下表所示:表1:《左传》中的“相”字用法总结词类义项频次比率动词看、省视、察看 2 1.0% 37.1%辅助、佐助、佑助43 22.1%治理13 6.7%司仪赞礼14 7.2%名词赞礼者 1 0.5% 5.7%引导盲人的人 2 1.0%官名,辅助君主的最高长官8 4.1%副词互指:交互、相互,彼此85 43.1% 52.5%偏指:第一、二、三人称11 5.7%递相:一个接一个地 6 3.1%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3 1.5% 1.5%分析表中数据,结合《西周金文》《尚书》《诗经》和《论语》四部文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从用法种类来说,“相”字多了助词这一用法,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