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仲弓问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迟
• 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 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 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 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 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 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 年)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 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 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在受教于 孔子期间,有一次,向孔子请教种植五谷和蔬菜的 事,被孔子斥为“小人”。他学业上成就不大,但 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唐开元二十 七年(739年)被追封为“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又加封为“益都侯”。
三、课文分析
• 仲弓(冉雍)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 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仕于士卿大夫家)无 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 仲弓问仁。先生说:“平常出门像见大宾 般,居上使民像临大祭般。自己所不欲的, 莫要施于人。无论是仕于邦国中,还是在 卿大夫家中,该能无所怨。”仲弓说: “雍姿质虽钝,请照先生这番话切实努力 吧!"
二、至圣先师——孔子
•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 曲阜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 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 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语言特色
• 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某些特征; • 深刻平实、含蓄隽永 ; • 口语化,通俗浅显,不同于《春 秋》、《尚书》的书面语言 。
(一)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某些特征末代衍 Nhomakorabea公孔德成
衍圣公一品赐服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第3页
圣府大门
2、关于孔子的争论
1、丧家狗?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 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 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 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 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 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 狗,然哉!然哉!”
• 2、出身——―私生子”?朱维铮 •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 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扵尼 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 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 山。” • 索隠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 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征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 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婚之礼, 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故论语云野合之由也,又先进于 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不合礼尔。正义:男八月生齿, 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絶;女七月 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絶。 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 女,乃求婚为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征在,据此婚过六 十四矣。
2.推己及人
•
推己及人包括两个方面,即“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为仁由己
• 孔子虽然说“里仁为美”,但他更强调“为仁由 己”的道德自律。 • 孔子认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 语· 颜渊》)就是说,实践仁德要从自己做起,要 由己及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 语· 卫灵公》),即“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 “正己而不求于人”(《礼记· 中庸》)
• 我说第一,孔子是私生 子。耶稣也是私生子, 他的母亲未婚先孕,他 出生在马槽里。孔子的 出生不是我说的,是司 马迁和郑玄说的,关于 孔子的第一部传记是 《史记》里的《孔子世 家》。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
3、孔门弟子
• 三千余人——七十二人 • 孔门十贤 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 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文学: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子夏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 “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 温县)。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 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 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 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 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 《诗》已矣。” (《论语· 八佾》)但孔子认为子夏 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去世后,子夏 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如田子方、段 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 儒林列传》)。 汉代以来,学者大多认为, 儒家的经学最初主要是从子夏一系传授下来的。 子夏 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唐玄宗时,被 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樊 迟 、 仲 弓 问 仁
樊迟、仲弓问仁
• 一、《论语》介绍 • 二、孔子生平及其影响
– 至圣先师——孔子 – 关于孔子身世和认识的讨论 – 孔门弟子
• 三、课文分析
一、《论语》
四书之一。论,论纂;语,语言。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有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 《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 《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 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 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 依据的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
•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 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 河南安阳殷虚出土的周 朝骨尺合今天21.92厘 米,按照这个尺寸,孔 子的身高是2.1米强; 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 的战国铜尺合现在23.1 厘米,按照这个尺寸, 孔子的身高接近2.2米;
李零
•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 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 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 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 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 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 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 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 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
3、《论语》的仁学思想
•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 • “仁”的基本内涵:爱人 • “仁”的实现途径
– – – – 克己复礼 推己及人 为仁由己 智者利仁
1.克己复礼
孔子所说的“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公共秩 序而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的典章、制度、仪节、 习俗的总称。例如,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 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平日的 言行举止要端正庄严、从事工作要严肃认真、对 别人要忠心诚意。(“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颜渊》), 并不是以“礼”为“仁”的准绳,而是以“礼” 为“仁”的表现形式或实现途径。也就是说, “仁”是心理的内涵,“礼”是“仁”的外化。
1、孔子的封号
• • • •
• • • • •
公元前479鲁哀公亲诔(lěi)孔子,称孔子为“尼父”; 汉平帝刘衎(kàn)元始元年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628),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 又改称“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739)升孔子 为王爵,谥号“文宣”,称“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赵恒加号孔子为“玄圣 文宣王”,五年又改为“至文宣王”。 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十一年(1307),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 文宣王”。 明世宗朱厚熄嘉靖九年(1530)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世祖爱新觉罗· 福临顺治二年(1645),加号孔子为“大成 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又复称“至圣先师”。 衍圣公: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孔子 后裔为褒侯。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 直沿袭这个封号。而到了公元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 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樊迟问仁道。先生说:“平常独居不 放肆 ,行事不怠慢 ,待人要忠。这几 项就使去夷狄之邦,也不可弃去不行 呀。”
2、“仁”的延伸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第十二 ) •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迟 缓)。”曰:“其言也訒(言语迟缓),斯谓 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 乎?” (颜渊篇第十二 )
4.智者利仁
• 孔子论仁,强调理智德性,“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 里仁》)。即仁者无论到哪里、无论在何种情 况下都是如此,且因经过理性选择,故不会改变自己的操 守。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只是“爱人”还不能算是“仁”,还要有智,要“知人”, 这样才能使“枉者直”,使“不仁者远”。 • 愚笨的人虽然也可以具有“仁”的善良品格,却容易被迷 惑,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论语· 子罕》)。只有 能明辨时非,才能起用正直的人(“知人”),也就是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 里仁》),也才能 坚守自己的德行,“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冉雍
雍(公元前522-?) (今菏泽 市冉贤集)人。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 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 称“一门三贤”,三冉。冉雍乃少昊之裔, 周文王之后。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 牛氏”。《冉氏族普》称其父离娶颜氏, 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 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 子往从学焉”。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 “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 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 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 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 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 “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 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 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 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 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 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 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 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 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 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 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 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