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文献复习

发表时间:2013-08-12T08:42:11.4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黄伟健[导读] 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黄伟健(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对7例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7例ALCL中6例为系统性ALCL,1例为原发皮肤性ALCL(C-ALCL)。ALK+ALC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CD30、ALK共同阳性时EM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 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被认为是一类包括T细胞和裸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现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2月ALCL7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7例,男3例,女4例,年龄2岁~55岁,平均年龄26.4岁。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5例,其中1例伴有腹腔中部肿物。淋巴结直径约1.5cm~6cm,质硬、活动差,多相互融合,无压痛;皮肤肿物1例,皮肤表面隆起肿物约5×3 cm,周围围绕多个直径1~2cm的小肿物;胃肿物伴腹腔肿物(通过胃镜活检取材)1例。伴随贫血症状者4例,伴随发热者3例。

1.2 方法肿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常规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MaxVision法。第一抗体CD30、ALK、EMA、TIA-1、Pax-5、Galcetin-3、CD3、CD20、CD79、CD43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CD30、EMA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或胞浆为阳性,ALK、Galcetin-3表达于胞浆和/或胞核为阳性,CD3、CD20、CD79、CD43表达于胞膜为阳性,Pax-5表达于胞核为阳性,TIA-1表达于胞浆为阳性。

2. 结果

2.1 眼观送检淋巴结组织5例,淋巴结直径1.5~

3.5cm,质硬、包膜不完整,多呈融合状,切面实性、灰白、质地细腻、鱼肉样;皮肤肿物1例为带皮肤组织,大小约1.5×1×1cm,切面灰白、幼嫩有光泽、鱼肉样;胃镜活检组织1例,直径约0.1 cm的细小组织4小点。

2.2 镜检 5例淋巴结组织均见正常淋巴结结构大部分或全部受破坏,瘤细胞沿着淋巴结副皮质区、淋巴窦内扩散,淋巴结被膜下窦消失。其中3例为普通型ALCL,瘤细胞较大,成片或弥漫分布,间变性、异型性明显,核仁明显,出现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花环状的大淋巴样特征性细胞。少部分呈多核、瘤巨细胞甚至R-S样巨细胞;另外2例分别为小细胞型ALCL、淋巴组织细胞型ALCL,小细胞型可见小至中等大小的瘤细胞混合、弥漫浸润,核多呈不规则形,细胞常环绕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型是在大量组织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背景中夹杂少量特征性肿瘤细胞。1例皮肤肿物活检组织镜下见中等偏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特征性肿瘤细胞,未见嗜表皮现象。1例胃镜活检组织镜下见瘤细胞较大,间变性、异型性明显,弥漫分布,浸润胃黏膜层、黏膜下层。

2.3 免疫表型 7例ALCL均表达CD30、Galcetin-3,4例(57.%)ALK阳性,5例(71.4%)CD43阳性,3例(42.9%)CD3、TIA-1阳性,2例(28.6%)EMA阳性,CD20、CD79a、Pax-5均阴性。

3. 讨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71%左右[2]。在2008年WHO分类中分为ALK+系统性ALCL(ALK+ALCL)、ALK-系统性ALCL(ALK-ALCL)及原发皮肤性ALCL(C-ALCL)三型[3]。在本组7例ALCL中6例为系统型ALCL(另一例为C-ALCL),其中4例为ALK+ALCL,平均年龄23.5岁,2例为ALK-ALCL,平均年龄32.5岁,提示ALK+ALCL患者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多发生于30岁以下。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似[4][5]。7例ALCL中CD30、ALK共同阳性表达的4例,其中2例(50%)EMA阳性表达,2例EMA(—);CD30(+)、ALK(—)的有3例,且EMA全部阴性。有文献报道当CD30和ALK共同阳性表达时,EMA的阳性表达率非常高,甚至达到100%,而当CD30(+)、ALK(—)时,EMA的阳性率仅为14.3%[6]。另外C-ALCL一般很少表达EMA,如Savage等报道的22例C-ALCL 阳性率只有20%[7]。

目前ALCL的诊断须结合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甚至细胞和遗传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指标方能确诊。组织病理学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大部分病例都具有较多的特征性肿瘤细胞,一些少见亚型如小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型只要仔细寻找一般都会找到少量特征性肿瘤细胞。对一些疑似病例增加免疫组化检查是必要的,明显有助于ALC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顾安康等[8]的研究表明,结合CD30的表达,诊断准确性可提高到85%左右,而仅依靠组织病理学其诊断准确性只有40%。虽然在免疫表型上须具备CD30(+)和T细胞/裸细胞标记,但CD30并不是ALCL的特异性抗体。因为CD30还可以见于霍奇金淋巴瘤(CHL)、一些T、B细胞淋巴瘤等肿瘤中。ALK除在个别间变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外,尚未发现其他肿瘤中有ALK表达[9][10],因此ALK是ALCL特异性最强的标记物。

有时ALCL与CHL、T细胞淋巴瘤难鉴别,尤其是小细胞型ALK-ALCL与CD30+的PTCL-NOS(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更难鉴别,两者都不表达B细胞标记物和ALK。有文献报道[11] Clusterin蛋白在ALK+ALCL、ALK-ALCL、PTCL-NOS、C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4%、71%、7%、3%,表明Clusterin蛋白在ALK-ALCL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有助于与PTCL-NOS、CHL的鉴别。 C-ALCL与系统性ALCL相比预后较好,其10年生存率(OS)约90%[3],ALK+ALCL的预后又明显好于ALK-ALCL,前者5年生存率(OS)大约85.1%~87.5%,后者大约35.2%~46.9%[12][13]。由于三者预后明显不同,严格区分三者对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Stein H, Foss H D, Durkop H, et al. CD30(+)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 reviem of its histopathologic, genetic, and clinical features[J].Blood, 2000,96(12):368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