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版)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模板一:正式风格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规范职工带薪年休假行为,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带薪年休假的权利与义务第二条职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带薪年休假天数由企事业单位根据职工工作年限和业绩进行核定,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
第三条职工应当提前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带薪年休假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尽量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第三章带薪年休假的计算与支付第四条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工资标准应不低于其正常工资的基本工资部分,并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
第五条职工的带薪年休假不得以工资方式代替,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工资计算标准支付。
第四章带薪年休假的申请与批准第六条职工应当提前向用人单位提交带薪年休假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合理范围内予以批准。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的申请和批准情况,制定合理的带薪年休假计划,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带薪年休假的保障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带薪年休假管理制度,确保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权益。
第九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或阻碍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违反本条例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附件:1. 带薪年休假申请表2. 带薪年休假计算方法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基本的劳动法律。
2. 职工工作年限:指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的连续年限。
3. 业绩:指职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4. 用人单位:指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
模板二:简洁风格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一章总则1. 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职工权益,规范带薪年休假行为,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带薪年休假的权利与义务1. 连续工作满一年后,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权利。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细则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单位全体职工。
第三条本单位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第四条本单位应保证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待遇。
第二章年休假时间及计算第五条职工带薪年休假时间为:(一)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二)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三)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第六条年休假时间按日计算,不足一天按一天计算。
第七条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每满1年可增加1天年休假;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满5年可增加1天年休假;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每满10年可增加2天年休假。
第三章年休假条件及限制第八条职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一)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二)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因工作需要,经单位同意的。
第九条职工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十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不得擅自离岗,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单位领导批准。
第四章年休假安排与审批第十一条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第十二条职工提出年休假申请,单位应在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第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需要,需调整年休假时间的,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调整。
第五章年休假工资待遇第十四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待遇。
2024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年休假的基本规定1.1 年休假天数1.2 年休假计算方式1.3 年休假起始时间第二条:年休假的申请和批准2.1 申请条件2.2 申请流程2.3 批准程序第三条:年休假的安排和使用3.1 年休假安排原则3.2 年休假调休安排3.3 年休假请假流程第四条:年休假的补偿和待遇4.1 年休假工资支付标准4.2 年休假加班补偿4.3 年休假福利待遇第五条:年休假的特殊规定5.1 职工入职、离职的年休假处理5.2 职工调岗的年休假处理5.3 职工休哺乳假、陪产假等其他特殊假期的年休假处理第六条:年休假的监督和管理6.1 年休假制度的执行监督6.2 年休假情况的记录和报告6.3 年休假违规行为的处理第七条:年休假的变更和解除7.1 年休假制度的变更7.2 年休假的解除条件7.3 年休假解除的程序第八条:年休假的争议处理8.1 争议的解决方式8.2 争议的处理程序8.3 法律途径的提起第九条:年休假的合同终止9.1 合同终止的条件9.2 合同终止后的年休假处理9.3 合同终止后的年休假工资支付第十条:年休假的补充规定10.1 适用范围10.2 特殊情况处理10.3 未尽事宜的补充第十一条:年休假的培训和宣传11.1 培训内容11.2 培训方式11.3 宣传途径第十二条:年休假的信息化管理12.1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12.2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维护12.3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故障处理第十三条:年休假的保密规定13.1 保密内容13.2 保密义务13.3 泄密处理第十四条:年休假的附则14.1 合同生效时间14.2 合同的有效期14.3 合同的修订和废止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年休假的基本规定1.1 年休假天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每人每年享有5天带薪年休假。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以下是该条例的主要规定:
1. 年休假的计算方法: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满十年但不满二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满二十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增加年休假的天数。
2. 年休假的使用方式: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安排,将年休假分成两次或者多次使用;但其中一次使用期限不得低于5天。
职工应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年休假的使用计划,并经用人单位批准。
3. 年休假的支付:用人单位应按照职工的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年休假期间的工资。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不得扣除工资,用人单位也不能要求职工在年休假期间工作。
4. 年休假的结算: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对职工的年休假进行清算,并将未使用的年休假按照工资支付给职工。
未支付的年休假不得转让或者折算为工资。
5. 年休假的补偿:在职工离职时,用人单位应按照职工实际工作年限支付未休假的补偿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对《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简要概括,具体的条款和规定可以参考该条例的正文或向专业人士咨询。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实施办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实施办法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越来越受到广大职工的关注。
在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也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实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实施办法。
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1.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
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有年休假假期,工龄在1年以下的,按比例享有年休假假期。
2.年休假假期的天数为职工本人连续工作 1 年不少于 5 天,不超过 10天;连续工作 10 年以上的职工,年休假假期的天数应当不少于 15 天。
3.职工可以提出带薪年休假的申请,并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确定年休假具体时间和期限。
三、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实施办法1.年休假的计算标准(1)职工连续工作满 1 年后,年休假的计划可以开始计算。
(2)年休假的计算公式为:–不足年(12 个月):年休假天数=(工作天数÷260)× 5 天–一至十年(含十年):年休假天数=(工作天数÷260)×(10-5)+5天–十年以上:年休假天数=(工作天数÷260)×(15-10)+10天2.年休假的安排方式(1)职工可以选择将年休假分散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但是需要与用人单位提前沟通协商并经过批准。
(2)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申请的时间,予以安排并调度。
工作单位在给职工安排带薪年休假时,应考虑单位的生产、工作安排,以及职工的实际情况。
3.年休假的福利待遇(1)如果职工希望在年休假期间继续参加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则应该在前往休假的一个月内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
(2)职工在年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月工资标准的 100% 给予工资补偿。
如果职工在休假期间发生疾病或意外受伤,用人单位也需要按照职工的缴纳社保的要求进行赔偿。
四、职工带薪年休假是职工的一项权利和福利,也是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一项合理管理。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最新】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最新】2020年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仍是2020年颁布,2020年正式执行的。
如果条例有变动,小编将第一时间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202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202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20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202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整职工工作与休息时间的关系,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适用于下列人员:(一)因工作需要无法使用年休假的人员,如必须在法定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工作的人员等。
(二)监狱、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劳教场所、看守所等特殊行业和单位的人员。
(三)统一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定工作日历及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
第四条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工按照本条例的规定休假。
第五条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安排、休假顺序等事项,由用人单位与职工自行协商确定,遵循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带薪年休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操作,推行统计与考核制度。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中明确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具体规定,以及用人单位的带薪年休假管理制度。
第二章带薪年休假的计算第八条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按照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时间来计算。
第九条职工工作年限在1年但不满10年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为5日;职工工作年限在10年但不满20年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为10日;职工工作年限在20年及以上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为15日。
职工工龄跨度满了一年,即可享受相应带薪年休假天数调整。
第十条部分职工因残疾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正常工作的,其带薪年休假天数按照其工作年限计算,但不少于相应年限的一半。
第十一条职工有特殊贡献或特殊困难遭遇的,用人单位可以给予相应的带薪年休假奖励。
第十二条职工带薪年休假天数按照实际应休日数计算,不得包含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第三章带薪年休假的休假事宜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申请和工作情况合理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时间。
第十四条职工应当提前提交带薪年休假的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合理时间内给予答复,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拒绝职工的合理休假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最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_规章制度_

最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带薪休年假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最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法律面向所有雇佣单位和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对本条例规定有关劳动者带薪年休假的内容,适用于所有劳动雇佣单位和工作的职工。
第二条年休假天数劳动雇员每年总计带薪休假时间应为五天至十五日。
由用人单位根据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及工作需要确定职工的年假天数。
第三条假期调整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协商而调整。
但最后的调整结果务必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年休假时长限制。
第四条年休假标准劳动雇员的带薪年休假应当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工资相同的待遇。
第五条鼓励旅游鼓励劳动者通过带薪年休假休息及旅游等形式,增加自身文化知识,提高素质水平。
第六条对劳动者的保障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雇员的带薪年休假期间申请“工伤保险”,避免因年休假期间发生意外事故而影响其合法权益。
第二章管理第七条请假时间劳动者享用年休假时,应当提前向用人单位请假。
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雇员的年休假时间,使其不影响正常工作进程。
第八条假期结算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结算劳动雇员年休假的费用,并发放年休假工资。
第九条违法责任用人单位擅自延迟或中断年休假,或者不给劳动者带薪年休假,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违法行为投诉劳动雇员或其他群体对用人单位违法带薪年休假标准或未给劳动者带薪年休假问题,可以依靠工会等社会力量的帮助来投诉。
第三章附则第十一条法律发布本条例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并自2019年1月1日起哪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离职的劳动雇员申请年休假的条例。
第十二条与本条例相违背的规定与《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违背的规定将被废止,在执行此法律规定的时候照本宣科。
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

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职工年休假的法律法规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
2、有法律规定。
年假规定是属于国家法定假期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括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3、法律分析:年休假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
4、劳动法关于员工年假的规定如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5、年休假相关的法律规定如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
6、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最新公休假国家规定,以及可以跨年度休吗1、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
2、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3、综上所述,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所称职工,是指经各单位招聘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工作
人员,包括基层和中层干部。
2、本规定不适用于按规定应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大学生实习生、临时工、外包工、有劳动合同的廉租工以及按其他劳动合同形式承包任务的个
体劳动者等人员。
二、年休假基本标准
1、工龄满一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其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在
企业的工龄来区分:
(1)1-10年的职工:10天。
(2)10-20年的职工:15天。
(3)20-30年的职工:20天。
(4)30年以上的职工:25天。
2、职工每年可调休一定数量的带薪年休假,每天最多可以调休5小时,调休上限为本人年休假天数的一半。
3、带薪年休假时间可以以天为单位按当年度工作日计算,也可以以
小时为单位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但不得超过年度职工年休假总时间。
三、休假申请
1、职工申请带薪年休假的,应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流程办理。
2、带薪年休假的休假申请,由职工本人在申请休假之前一个月提出,提出后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应予以审批并及时答复。
四、休假安排
1、带薪年休假应经过综合计划安排,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2、假期中职工发生请假、旷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法定带薪休假的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

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带薪休假,是指职工因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病假等原因获得带薪休息的时间。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组织的职工。
第三条假期计算带薪休假时间均需计算在职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内,不计算在休息、病假、停工、罢工、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离职时间中。
第四条经济补偿职工在带薪休假期间,依照本条例规定,单位应当按照职工本人的工资支付带薪休假期间的经济补偿。
第二章年休假第五条年休假的计算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可享受年休假。
年休假期间须支付职工本人的工资。
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不满十年的,年休假为五天。
职工连续工作十年以上不满二十年的,年休假为十天。
职工连续工作二十年以上的,年休假为十五天。
第六条年休假的安排和使用年休假,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职工的意愿予以安排和使用。
职工享受年休假期间,其工资不得降低。
第三章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第七条婚假职工结婚,可以请假。
男职工请假时间不得低于3天,女职工不得低于10天,特殊情况另行规定。
第八条丧假职工家属去世,可以请假。
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或配偶父母去世,可以请假3天,配偶去世,可以请假7天,非直系亲属去世,可以请假1天。
第九条产假女职工分娩生育的,可以请假。
产假时间自然分娩的为98天,剖宫产的为128天。
第十条陪产假男职工陪护配偶分娩或育儿,可以请假。
陪产假时间为15天。
第四章病假和工伤假第十一条病假职工因病需要请假的,可以请病假。
病假时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不得少于疾病诊断证明的规定时间。
第十二条工伤假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损伤需要休息治疗的,可以请工伤假。
休息时间应当按照职工本人工伤程度和治疗期限确定。
工伤期间,应当支付职工本人的工资,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支付医疗和伤残津贴。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条例的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国家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是保障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
本条例共有八章,包括了年休假的基本要求、申请与审批程序、工资与休假补贴、年休假计算方法、特殊情况处理、违反规定的处理等内容。
第二条国家职工年休假的基本要求是:职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受5天带薪年休假;连续工作满5年后,年休假增加到10天;连续工作满10年后,年休假增加到15天。
工作满15年后,年休假增加到20天。
工作满20年以上的老员工,可以享受25天的年休假。
第三条职工申请年休假需要提前两周提交书面申请,并经过单位审批。
单位应当在收到职工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四条年休假的工资和休假补贴按照职工平时工资标准的100%支付。
在休假期间,职工应当按照休假工资的计算标准适时领取休假工资。
第五条年休假的计算方法是以日为单位,按照职工每年年休假天数的20%计算。
例如,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受5天带薪年休假;则每天的年休假时间为5/365=0.0137天。
第六条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可以根据职工的个人情况,调整年休假的时间安排。
例如,职工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公司年会,可以将年休假推迟到后续时间安排。
第七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如遇到加班或者不法侵害等情况,单位应当按照法定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或保护,并为职工追加相应的年休假。
第八条职工违反年休假制度规定的,单位有权利采取纪律处分措施,并视具体情况而定,将加班工时抵扣年休假时间。
在实施国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之前,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员工的年休假制度调查,并分析员工对于年休假制度的看法和需求。
在制定年休假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单位应当加强对年休假制度的宣传,帮助职工了解年休假的相关规定和享受年休假的程序。
劳动法带薪休假规定(劳动法规定年假标准)

劳动者每年度(指公历年度,即从每年公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可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要根据其本人的累计工作年限确定。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例如,小明于2023年1月1日进入甲单位工作,此前,其已累计工作7年,假设此后其工作一直未中断,那么其2023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度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为5天;2023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度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为10天;自2031年起至其退休或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待遇时止,其每年可享受15天的带薪年休假。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计算每年度可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时,涉及一个关键要素,即累计工作年限。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对《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第二条的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的“累计工作”时间,是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时间。
根据该条规定,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时间,才能作为年休假天数计算依据的“累计工作时间”;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时间,不能作为“累计工作时间”。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二条对该条的意思作了进一步解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四条中的‘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
2024年劳动法对于员工年假的规定

2024年劳动法对于员工年假的规定根据2024年劳动法,员工年假的规定如下:一、年假天数1. 员工入职第一年,年假天数为5天;2. 员工入职第二年至第四年,年假天数为10天;3. 员工入职第五年至第九年,年假天数为15天;4. 员工入职第十年至第十四年,年假天数为20天;5. 员工入职第十五年及以上,年假天数为25天。
二、年假休假时间1. 员工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用人单位提出次年年假的休假计划;2. 休假计划应提前至少3个工作日提交给用人单位;3. 用人单位应在收到休假计划后的5个工作日内,审批员工的休假申请;4. 员工在获得用人单位批准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年假休假。
三、年假调整1. 员工因工作需要,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休完年假的,可以在后续年度内补休;2. 员工因个人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休完年假的,可以在后续年度内申请调整年假天数;3. 员工在入职满一年后,若因特殊情况(如疾病、意外等),未能休完年假的,可以在下一个年度内补休,但补休天数不超过年假天数的一半。
四、年假工资1. 员工在休年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员工正常工资支付年假工资;2. 员工在未休完年假的情况下离职,用人单位应按照未休年假天数,支付员工相应的工资补偿;3. 员工因个人原因未能休完年假,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补偿。
五、其他规定1. 员工在休年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福利待遇;2. 员工在休年假期间,不得违反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与职务有关的工作;3.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年假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实现。
以上是2024年劳动法对于员工年假的规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发布时间:2014-07-17 来源:劳动法频道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文为您提供2014年年假条例全文和权威解读详尽内容,帮助您更快掌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办法。
【目录】P1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P2 权威解答记者问P3 解疑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十条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权威解答记者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答记者问)1、条例出台背景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制度,是世界各国劳动制度的普遍做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年休假制度建设。
199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完成工作、生产任务,不另增加编制和定员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职工的年休假,职工年休假的天数要根据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两周。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4年7月制定的劳动法和2005年4月制定的公务员法,都对职工休假事项作了原则规定,职工的休息权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同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前已经实行年休假制度的仅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一部分团体、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团体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实行年休假;在已经实行年休假制度的单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许多职工实际上多年享受不到年休假待遇;职工因单位工作需要未能享受年休假的,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尽快健全我国的职工年休假制度。
2007年8月,法制办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约请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草案)》,通过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将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从反馈的意见看,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党的十七大闭幕不久国务院就着手健全年休假制度,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这是国务院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民生、科学民主决策的又一重要举措。
各方面对通过行政法规规范年休假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表示赞同。
同时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们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草案)》作了修改完善,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公布,自明年元旦起施行。
这里需特别说明的是,条例的起草得到了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哪些人可以享受年休假休息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劳动者应当平等享有。
为了平等保护各类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条例对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广覆盖,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3、年休假的天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网民希望将年休假天数由最多15天增加为20天或者25天。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反复研究后认为,要求增加休假天数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年休假天数应当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等单位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因此,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同时,条例还规定: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4、不能休年休假的补偿目前,确有部分职工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年休假。
为了保障这部分职工的权益,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未能享受年休假的,单位除正常支付工资收入外,还要支付相应的补偿。
对于补偿的标准,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不少意见认为,应当符合劳动法关于“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的规定。
据此,条例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5、年休假与其他休假的关系目前,我国职工可以享受的其他休假主要有:寒暑假、探亲假、病假、事假等。
条例对年休假与这些休假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第一,年休假与寒暑假。
在我国,学校一直实行寒暑假制度,教职员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数(寒假2至3周,暑假5至6周)远远超过条例规定的年休假天数。
因此,条例规定: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第二,年休假与病、事假。
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部门、地方和网民提出,在保障职工年休假权利的同时,也要保证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较长时间休病假、请事假的职工,不应当再享受年休假待遇。
我们经与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反复研究,采纳了上述意见,条例规定: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第三,年休假与探亲假。
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部门、地方和网民提出,探亲假与年休假是两种功能不同的休假制度,不应互相冲抵。
我们经与有关部门研究,认为这种意见有道理。
据此,条例删去了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探亲假冲抵年休假的规定。
6、保证贯彻落实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意见认为,职工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如果监督措施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年休假制度在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业可能难以落实。
据此,条例对年休假的监督机制作了3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三是,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解疑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1、带薪年假不包括国家法定节日《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确定职工休假天数时,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2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然而自劳动法公布至今国务院没有根据劳动法该条的规定制订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具体办法。
劳动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的通知第二条对该问题作了规定:“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在国务院没有发布企业职工年休假规定以前,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出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应继续贯彻执行。
”2、工作六年休几天一些单位原来的休假规定是"工作满五年的可休假10天"。
而新规定明确,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那么,该单位员工连续工作满六年时,到底该享受多少天的带薪休假呢?专家解释,最新的带薪年休假规定覆盖面很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职工都属此规定的保障对象。
这一规定中的具体休假天数,指的是"下限",也就是说,单位规定的休假水平不得低于新规定中明确的天数。
因此,上述案例中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至5年、且未出现新规第四条规定情形的员工,在原单位休假规定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新规定可享受5天的带薪休假;而工作满6年的员工,按照单位原规定依然可享受10天年休假;如果单位休假规定有变动,员工则按照单位的新规定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