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和库利的关系
戏剧理论
印象管理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 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1、印象管理的动机 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 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个体印象管理的动 机水平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是与个人目 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 强烈。在组织中,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形象, 与个体的目标关系密切,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 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例如,提升对个 体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而上级和同事对自 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印象,则直接影响个体的 提升,因此,个体会非常在意使上级和同事形成有 关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好印象。
二、“戏剧理论”的由来
符号互动论萌芽时期对戈夫曼的影响
符号互动论形成时期对戈夫曼的影响
三、“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印象管理
什么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印象管理是心理 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 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 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 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 价。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 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 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 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 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 与人交往。
2、印象建构 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 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印象建构又包含两个 过程,即:(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2)决 定如何去做。要传达的印象类型不仅包括个人的人 格特征,也包括态度、兴趣、价值观或物理特征等。 研究发现,有五个因素影响到我们选择试图要传达 的印象类型,这五个因素是: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符号互动论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视角。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理论对于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该理论在解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尤其关注了符号的传播和解释过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互动的深层次机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及其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源于其对于人类行为的理解。
该理论主张人类是通过使用各种符号进行社会交流和互动的,而这些符号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表征,更是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认知的工具。
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都源于对外部世界的解释和理解,而这个过程则离不开我们使用的各种符号。
三、布鲁默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有助于理解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和个体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
我们日常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交流,通过这些符号的传递和解读,我们得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彼此间的理解与认同。
(二)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布鲁默的理论为研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社会中,各种符号如语言、图像等通过复杂的交织,构成了一种强大的信息传递机制,不仅维系着社会关系的稳定,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演变。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而言,布鲁默的理论则更为重要。
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如文字、图像、音频等传递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又取决于接收者的个体经验和认知。
因此,理解受众如何解读和解读这些符号是媒体传播效果的关键。
四、总结与展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它强调了符号在人类交流和互动中的重要性,揭示了人类社会互动的深层次机制。
在未来的传播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应用,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交流、网络时代的符号传播等。
同时,我们还应关注这一理论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推动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引言传播研究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人际交往中符号的使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对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以符号为核心,关注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符号交流。
他认为社会实践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互来构建的,而这些交互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符号在交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塑造意义和引导行为。
布鲁默将符号互动分为三个层次:符号本身、符号解释和符号对待。
符号本身是指符号的表面形式,如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符号解释是指如何理解和解释符号产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意义来进行行为解读。
符号对待则是指人们在交互中如何根据对符号的理解和解释来作出反应。
二、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贡献1. 深化了对传播过程的理解传播是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突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限制,将传播视为符号的交流和互动过程。
他强调人们在交互中通过符号的运用来构建共同的理解和意义,这为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符号的解释、理解和反应,这对理解信息的传播、接收和理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拓展了对社交互动的认识社交互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强调符号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
他认为符号不仅仅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符号对于社交关系和互动流程的塑造和调整。
通过研究符号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交互动的本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3. 深化了对文化和意义的理解布鲁默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是社会文化意义的重要表达形式。
他的“符号互动论”深化了对文化和意义的理解。
符号互动论
(2)“镜中我”概念的三个因素(阶段)
A.我们对我们的形象在他人面前的想象。
B.我们对别人就这一形象所作的判断或评价 的想象。
一的综合体。
主我也称作“自然我”,是人的一种本能 的冲动,未经社会化的我。客我是经过社 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
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主我与客我 的互动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
(3)社会 A.形成。在米德看来,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
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 与“他人”互动的产物。
C.由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产生的某种自 我感觉,例如,自豪、屈辱等。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1)提出
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 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 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 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 应。
案例分析:面试中的应聘者印象管理
可从获得性、保护性和非言语印象管理三 方面对应聘者的印象管理行为予以分析。 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称作获得 性印象管理。应聘者的获得性印象管理行 为又可分为他人聚焦型和自我聚焦型两大 类。他人聚焦型印象管理策略一般将目标 指向于印象管理的接收者、评价者,如面 试中的招聘方,通过逢迎、讨好等行为来 获取人际间的彼此吸引。如:抬举他人、 意见遵从等。
B.内容。
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 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 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詹姆斯&米德一、介绍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W.l.Thomas)、库利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布鲁默(H.G.Blumer)和G.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
米德认为,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分。
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Me)之间的互动过程。
就好像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人那看到了自己,并且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
在符号互动论那里,符号是基本的概念。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
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
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
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比如校徽是一间学校的代表,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
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于是人们把婚姻的场合布置得红火热烈。
组织中的成员遇到负责人在场且凝重的场面,他会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这种场合代表了特殊的意义。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本文将首先介绍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其在传播研究中的运用,最后探讨其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人们通过符号(如语言、文字、图像等)进行互动和沟通。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解释和定义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这种解释和定义的过程就是互动。
在符号互动论中,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1. 媒体传播研究:符号互动论强调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意义,这一观点为媒体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者们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媒体信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2. 人际传播研究: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符号进行交流和互动。
符号互动论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使人们更加关注交流过程中符号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3. 网络传播研究:在网络传播中,人们使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
符号互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讨网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传递。
四、符号互动论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1. 丰富传播学理论: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过程。
同时,这一理论也与其他传播学理论相互补充,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传播学理论体系。
2. 指导传播实践:符号互动论强调了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例如,在广告中,广告商需要了解受众如何解读广告信息,以便有效地传递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3. 促进跨学科研究:符号互动论不仅在传播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为其他学科如心理学、人类学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了人类社会互动中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对于传播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理解人类如何通过符号进行互动、交流和构建社会现实方面。
本文将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概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了符号和意义在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核心地位。
他认为,人们通过符号来传递和解释信息,从而构建和共享意义。
这一理论提出了以下观点:1. 意义是由个体通过符号解释和互动来构建的;2. 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到桥梁作用,帮助人们理解彼此;3. 符号不仅传递信息,还具有象征意义,可以反映文化、价值观和信仰。
三、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的关系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通过符号进行交流和互动,构建和共享意义。
因此,理解符号和意义在传播中的作用是理解人类社会互动的关键。
传播学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媒介中的符号使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以及符号在构建社会现实中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应用。
四、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1. 媒介研究:布鲁默的理论为媒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不同媒介中的符号使用,可以理解媒介如何传递信息和构建现实。
例如,在电视新闻中,记者通过镜头语言、声音和文字等符号来传递信息和构建新闻事件的意义。
2. 跨文化传播:布鲁默的理论有助于理解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和意义。
不同文化中的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符号和意义。
3. 网络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人们使用各种符号进行交流和互动。
布鲁默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传播中的符号使用、网络社区的构建以及网络文化的形成等方面。
五、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胡荣
胡荣:厦门大学社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资 本、村民自治、农民上访 专著教材有:《社会资本与地方治理》、《社会学 概论》、《中国大陆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实施:福建的 案例研究》、《宗教社会学》等
第二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符号互动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与功能学派、冲突学派 相抗衡的三大理论流派之一。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乔治.米德教授则 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当代社会学家布鲁姆把芝加哥社会心理学 发扬光大,使符号互动论成了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 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是近代理性主义运动的产物。近代理性 主义的特征是崇尚理性和科学,认为真理不是权威传给后世或由教 皇的敕令颁布的,而是由不偏不倚的自由研究获得的。孔德认为社 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是一样的,因而他主张用 自然科学的经验方法,即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文化的产物。在20世纪初特殊的文化氛围中, 符号互动论产生了。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刚从移民中长成的社会,是 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在拓殖时代,传统势力微不可言, 人所生活的环境充满了冒险、机会、变幻,在这里产生的是一种需 要自由、创造性和个人责任的精神。正是美国文化中的开拓精神和 平等精神直接培育了符号互动论。在这种文化和知识背景中产生的 符号互动论所描绘的人的形象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无穷的创造 性。
二、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 米德,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 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研究自我理 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论家之一。
1、米德眼中的“自我” 米德认为,人类和动物相互区别的另一个标志就是 人有自我概念,即具有心灵的行动者能够成为自身的 对象,也就是说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反思,展 开对话与交流。为此,他提出了自我概念。
西方社会学第十一章符号互动理论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米德的互动理论的最基本假定是:心智、自我与社会 通过互动而产生与发展。米德认为,人的意识与思维是在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行动过程中产生的,人们对外部世 界的认识与适应是通过人际沟通过程实现的。同时,他把 人际沟通过程加入“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公式。
米德认为人们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环境中的这些客体通过在人们行为中发挥功能而成为刺激 因素。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他将芝加哥学派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加以整 理,全面、系统地论证了这一理论,并且明确地提出了 “符号互动论”这个名称。因此,人们也常常把完成符号 互动理论体系的功劳归之于布鲁默。 1、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看社会。
1962年,布鲁默发表了《作为符号互动的社会》的重要 论文,全面探讨了社会中的符号互动现象。人具有创造与 运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大家都懂得的、表达共同意义的。 人对符号作出反应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意义和价值, 然后才考虑人体的需要。因而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 人不仅生存在自然环境中,而且还生活在“符号环境中”。
十一章 符号互动论
4、“共同行动”的概念 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采取行动。在共同行动中,
处于不同地位上的个体通过解释过程将各自的行动 路线协调在一起,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共同 的解释和定义为行动者提供了内在的一致性。 5、人们具有以他人的立场,通过移情,从他人的角 度去理解同一事物的能力。 6、文化、社会系统、社会分层等结构因素只是人们 行动的情景。而情景本身也是互动的产物,并且不 是不变的。
人类有理解象征符号的能力。人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形式,是 通过某些手势、姿势进行沟通。在社会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中,人们运用 象征符号和姿态来表达思想意愿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社会 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合作,从而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有意义的姿 势是人际沟通中的象征符号。人类用于沟通的象征符号不仅仅限于身体 姿势,还包括语词,即具有共同或标准化意义的语音符号。人类使用有 声符号的能力,使人类沟通不只局限于直接沟通,还可以进行间接沟通, 并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断精致与巧妙。
符号互动论
有意义意义 得以交流。
第二,抽象思想的出现,它使人人能够进入一个纯用 符号操作的世界,能在想象中排演各种角色和情境;
第三,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对他 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把他 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 行为等;
背景 个人门面
外观 举止方式
2、社会机构外互动
• 指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即相遇。 • 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
相互注意。 • 角色距离: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
存在的差距。用于说明个人在某种角 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他 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亦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 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 为的理论。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亚当·弗格森 本能与习惯
二、詹姆斯:多元的自我
• 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 切之总和”。
• 自我的分类: (1)物质我(The Material Self) (2)精神我(The Spiritual Self) (3)社会我(The Social Self) (4)抽象我纯粹的我(The Pure Ego)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 代表人物及思想
•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
•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
的思想
• 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库利(1864~1929) Cooley,Charles Horton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887年获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 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 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著有《人性和社会秩 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等。
• 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共同 行动必须从历史的内容上来理解。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了人类社会互动中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
在传播学领域,这一理论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传播理论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概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理解和解释社会符号来产生和维持的。
这种符号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等明显可见的标记,还包括诸如动作、姿势、眼神等非言语形式的信号。
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相互理解和解释这些符号,形成对世界和他人行为的感知和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
三、“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在传播学中,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它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符号的重要性,即信息传递不仅需要传递信息本身,还需要传递信息所蕴含的意义。
其次,这一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即传播不仅仅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单向交流,而是一个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
四、“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影响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对传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传播学领域对符号和意义的深入研究,使得传播研究更加关注信息的含义和解读过程。
其次,这一理论为研究传播过程中的个体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使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行为和心理机制。
此外,“符号互动论”还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和发展,使得传播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五、“符号互动论”在现代传播理论中的地位和价值在现代传播理论中,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它为理解传播过程中的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其次,这一理论有助于揭示信息传递过程中意义的产生和变化,为优化信息传递和提高传播效果提供了指导。
第八章:符号互动理论
三、思想背景和主要理论思想 二、思想背景
1958年,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 并于1962年升为教授
198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欧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1922~1982) 1981-1982年出任美国社会学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主席
主要著作 二、戈夫曼主要著作
1900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1922年,在密苏里大学获硕士学位。 1922~1925年,在密苏里大学讲授社会学, 任讲师。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31年~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 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任社会学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 1941~1952年任《美国社会学杂志》主编; 1955年任美国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1956 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1962~1966年任国际社会学协会副主席。
同一手势的不同解读2这些意义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5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符号互动论议题人类群体或社会必须根据行动来加以看待从行动的日常经验上去分析人类社会社会结构概念都是从人们针对他人而采取行动方式中衍生出来的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权威声望社会互动的性质刺激他人行动自身解读自己的行为成为他人下一步行动的刺激非符号互动
(5)直接观察的方法论策略
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尊重经验现实的特性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项重要思想,对于理解社会交往与传播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一理论以人们通过符号进行的互动作为基础,关注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行为和其他象征性事物来传达和理解意义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主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互动,这些互动是通过符号来完成的。
这些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行为、表情等,它们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达意义。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经验、文化背景等对符号进行解读,从而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正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思想。
三、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在传播学领域,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发送者通过选择适当的符号来传达信息,而接收者则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信息。
这一过程正是“符号互动论”所强调的互动过程。
其次,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意义的交流。
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正是“符号互动论”所关注的重点。
四、应用案例分析以广告传播为例,广告的目的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形成特定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广告设计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达广告信息。
例如,通过颜色、形状、文字等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特定的视觉效果来传达产品或品牌的特性。
而受众则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理解广告信息并形成对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和态度。
这一过程正是“符号互动论”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五、结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思考方式。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和交流,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是社会交往的核心过程之一。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
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观点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符号的交互而产
生的。
符号是一个能够代表某个意义的物体、手势、语言或者其他任
何一种文化中认同的标识。
因此,在使用符号交互时,人们非常依赖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这些规范是我们与他人相互交流的必要条件。
戈夫曼认为,人们的行为和交互是基于角色和情境的。
每个人在不同
的情境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和情境是符号交互的重要部分。
他通过对“前台”和“后台”的界定,说明了人们在交互过程中的行
为表现和交际背景的不同。
他还借助剧院的比喻,在阐述个人凭借行
动来定制和完善自己的行为表现过程中,扮演社会角色的概念。
总之,戈夫曼的符号互动论观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它强
调了人们通过符号交互实现意义传递和社会规范的维护。
这种观点提
醒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必须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扮演好
不同的角色,以保证有效的交流和协作。
符号互动理论--米得、布鲁默、戈夫曼
• (3) 美国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如帕克、库利和托 • 马斯等人的人际互动理论。 • 但是,被西方公认的这一理论流派创始人是米德和布鲁默。
• 3.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 (1) 米德的学说—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 •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意识、自 我与社会》(1934年)一书中。 • 米德认为,意识和自我不是人的机体所固有的, 而是在经验中产生,在社会过程中形成的。 • 即在人际亲密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 • 社会与个人是通过象征互动影响、互相制约的。 • 社会通过象征互动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自我” 发展,个人则通过象征互动来维持和改造社会。 •
符号互动论是研究社会或个人以符号为媒介相 互发生作用的性质以及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动态 模式的学说。这一概念着重于研究人类行为的特 征。 该学说认为,人所使用的所有符号都是有意 义的,对于构成生活环境的所有事物,人都可以 主观地赋予意义和解释,并能理解其意义。换句 话说,所有的对象都具有人可以主观地加以解释 的意义,即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符号)性。反 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借助于符号来与对象进行 交往的。 人的社会行为就是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 的行为。
• 2)三个基本前提 • 第1个基本前提—人类是根据事物对自己的意 义而采取行动的。人类是在符号的基础上进行解 释或行动的,而不是象一般生物那样简单地对外 界刺激作出反应,也不是出于机体驱动力而在内 部刺激作用下发生的行动的; • 第2个基本前提—事物的意义是在人们社会互 动中产生的。意义是社会的产物,为人们所创造。 意义不仅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产生,而且在互动过 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发展; • 第3个基本前提—事物的意义是人们在互动过 程中对该事物进行解释和修正的结果。
•
戈夫曼的学说同结构功能主义的角色概 念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 两者都认为,个人是按照社会提供的剧本 扮演各种角色的。不同点在于,结构功能 主义认为,个人必须严格按照社会的规范 价值去演出,而戈夫曼则继承米德和布鲁 默的理论,认为社会只为个人的行动提供 非常一般的准则,个人在扮演角色时具有 相当大的活动余地,可以协商、斡旋、随 机应变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符号互动论对布迪厄的影响
符号互动论对布迪厄的影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者之间关系的视角。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结构是通过个体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换得以建构的,而这些互动和交换又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情境的主观理解。
这种视角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即都强调了个体行动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来说,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等思想,都为布迪厄提供了理解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思路。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强调了他人对个体自我观念形成的重要性,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则指出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对情境的主观理解和定义对互动结果的影响。
这些思想都与布迪厄所强调的实践逻辑和场域概念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说符号互动论对布迪厄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互动论和库利的关系
符号互动理论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理论,米德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詹姆斯(W.James)和查尔斯·库利等人的著作直接构成了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主我”和“客我”,把客我分为物质我、精神我和社会我。
库利认为,在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同我们周围的物理世界处在同样直接现实水平上的自我的社会世界。
从这个社会世界中产生了内心经验,称之为心理经验;而存在于这一心理经验世界之中与个体自我有关的内心经验,又被库利称为“镜中我”,意指个体从外部环境(他人)角度观照自身客观镜像的能力。
米德指出,传递有机体内部信息的姿势(gesture)是人际发生互动的基础,而姿势既包括个体的动作,也包括口头语言等。
个体发出姿势的意义必须被互动对象理解,才成为互动符号,这样互动对象才能根据互动符号推断发出者下一步的反应,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姿势及反应。
而这样的沟通过程,也就是符号互动。
米德认为,语言符号是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顺利进行和维持互动所必需的文化前提。
有了语言符号,人类的行动与动物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