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合集下载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安装、焊接、组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问题;思想;工作过程〔中图分类号〕 g718.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4—0059—01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必须重新构建。

中等职业教育力求通过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协作能力、过硬的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还包括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

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下面具体谈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现代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电子企业管理、电子产品营销及电子电路设计能力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目前中职学校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还不健全,受传统学科型教育思想的影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改善不大,存在很多问题。

如课程结构不能彰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内容不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单一,职业能力培养不突出。

这种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要通过调研摸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进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

还要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演练。

再通过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行动领域。

最后,将行动领域转换成适合于教学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努力,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评价模式,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一、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设计本专业教学大纲,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满足社会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设备和仪器的使用;2.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3.团队合作: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项目,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4.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大纲分为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部分。

1.核心课程(1)电子技术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介绍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微波技术的应用;(3)信号与系统:研究信号的传输与处理,系统建模与分析;(4)集成电路设计:学习集成电路的设计、布局与测试方法;(5)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6)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7)应用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并进行实践项目。

2.拓展课程(1)电子材料与器件:学习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2)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3)电力电子技术: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4)射频技术:研究射频技术在通信和雷达领域的应用;(5)工程实践: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创新创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四、教学方法本专业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传授理论知识,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5.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学生评价方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彻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评价内容则由单纯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

为此,我校的评价标准是“三要三不”,即: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是一样的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我们的评价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出发,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

一、教学过程中的评价(1)课堂教学中的随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大量的、随机的。

但正是这种随机进行的评价,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是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多样性。

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损伤学生的自信心(2)批改中的教学评价艺术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鼓励。

因此作业批改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和每次做完的考卷进行批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激励手段和恰当的评价方法。

(3)成长记录册:记录成长成长记录册,对进入新课程的一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学期学业评价的全新方式,它已经取代了那种只记录学科总结性分数、只记载教师一元化评价学生的成绩报告单。

这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各种方式记载的自己一学期的成长的足迹。

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考试评价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否还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应用电子专业在进行了教学体系课程改革之后,总结了前期的工作,积极按照课程改革计划进行实施,通过邀请职教专家张洪云、汪海波老师担任核心能力第三方评价的评委,对重构后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试验实施情况进行指导评价,专家高度负责,认真指导,并给出非常高的评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两位专家来到我校,首先组织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听取了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介绍,然后针对我校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明、指导;其次企业专家分别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听课,并在课程上对教师的上课进行指导,还对实习课进行了现场指导。

两位专家对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全面考察完之后进行了评价。

一、企业专家对课程改革实施的评价通过开会、听课、现场指导,该校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计划非常周密,能够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发设置课程,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且具备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完备,既能照顾到学生理论知识的需要,又能照顾到学生技能方面的需求。

“练学思拓”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够真正的落实实施下去,学生在学校既能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且能通过实习或者到企业实习来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成为专业的技能人才。

评价意见反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课程建设定位准确,教学模式特色鲜明。

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和创新,构建了基于理论教学、“练学思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理论上把握深化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注重课内和课外结合,理论和实践并重,学生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活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授课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引入了现代化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学校课程设置基于专业的系统性,而不是专业的方向性,因此造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全而不精。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技能训练,培养具备基本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进修基础和职业成长性,能在生产、加工企业从事相关的生产技术性操作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为了深化我校电子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构建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其次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一定要体现新的评价理念、内容、方法和标准,建立和逐步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习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

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体现其激励与教育功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特制定“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电子课程评价方案的目的与依据电子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电子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促进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等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本方案制定的依据为: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标准》。

二、评价原则依据《电子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进行评价。

(1)明确评价的主体与责任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活动中,应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和评价他人的责任,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主体的作用。

(2)把握评价的依据与内容评价的依据是课程目标。

应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运用程度、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规范、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学习的潜能,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

(3)实施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指实施主体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和目标多元等评价,实施时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达标体系讲解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达标体系讲解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达标体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达标体系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在电子技术应用、推广、产品生产、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及其外围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测,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以及设备的销售、维护与维修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通过考试可拿相应的电子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省中级证书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主要学习课程及内容有: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电视技术、电子材料与元件、EDA技术基础、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基础、CAT VJ术、程控交换技术、家用电器、电子声像技术、空调与电冰箱等。

三、课程达标体系:(1)上期:5.8所示。

四、考核方案:1、使用切管器、扩口器和弯管器: (1)切管器:(30分)切断紫铜、黄铜、铝等金属管的专门工具,其结构如教材的图⑻(b)Eg 1弯怔炖度盘图5.9_旷□奥n图5.10 弯管器弯管时,先将已退火的管子放入弯管工具的轮子槽沟内,将槽管沟锁紧(即锁上搭扣),慢 慢旋转杆柄,直弯到所需的弯曲角度上为止,然后将弯管退出模具。

弯管不同角度可调整轮子上 的角度尺,然后按前述方法进行操作。

5.9所示。

使整个割刀绕管子顺时针旋转。

每转 绕几圈后,管子就被割断。

切割时要注意, 由于切轮是用较硬的工具钢制成,如不注意垂 图5.8 切管器切管时,将金属管放在两个滚轮之间,缓慢旋动调整钮至刀刃碰到管壁上。

用一手捏紧管孔 (若手捏不住,可用扩口工具夹紧),另一手捏紧调整钮 一圈,就顺旋调整钮进刀1/4圈。

这样边转边进刀 轮的刃口要垂直压向管子,不要歪扭或侧向扭动 直和进刀过深,切管时很容易使刃口边缘崩裂。

(2)扩口器:(40分)铜管扩口的专用工具,其结构如教材的图扩口器 扩口时,将已退火且割平的管口去掉毛刺,放入与管径相同的孔径的孔中,管口朝向喇叭面, 铜管露出喇叭口斜面高度1/3的尺寸(参见图5.9a ),将扩口工具两头的螺母旋紧,把铜管紧固 牢。

中职电子技术应专业“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中职电子技术应专业“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职 业OCCUPATION教学方法文 / 吴建新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进行产业调整,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必须改革创新,实施“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引企入校、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办学策略,并对该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专业“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效益和不足做了总结。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学研产”一体化 教学模式 实例分析《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500亿元以上。

近年来,随着缙云及周边地区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所需人才在不断变化,笔者所在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上持续探索,依托合作企业和舒伟红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电子技术工作组,深入缙云县山浦照明有限公司、长虹电光源有限公司、杭州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调研,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学研产”一体化的合作办学,为学校进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引企入校,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三十多年来,笔者所在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下均简称“专业”)围绕“企业、技能、人才”三个维度,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发展思路、超前的教学改革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首先,本着“以德为先”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采用校内设备和企业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再次,通过对拔尖学生的技术指导来培养拔尖人才,提高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以实用技能操作为先,以学生实验与实训为主线,用以师带徒的形式来带动学生学习。

推行“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校园”的教学模式,搭建了一个“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平台,让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课程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制度引言概述:课程评价制度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需求而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

通过对课程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课程评价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评价内容的制定1.1 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

1.2 设计评价问卷:根据评价指标,设计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的评价问卷,包括选择题、主观题和开放性问题等。

1.3 确定评价时间:评价时间应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以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2.1 学生评价: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实际效果和教学质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面谈等方式进行。

2.2 教师评价: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他们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同行评价、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

2.3 同行评价: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可以采用课堂观摩、教学设计评审和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

三、评价结果的分析3.1 数据统计与整理: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包括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

3.2 结果分析与总结: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出改进教学的方向和策略,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3.3 反馈与改进措施: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调整和教学资源的更新等。

四、评价制度的监督与管理4.1 监督机制的建立:建立课程评价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2 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规范评价流程,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包括评价时间的确定、评价问卷的发放和收集等。

4.3 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和课程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评价体系建设标准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评价体系建设标准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机构健全、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基本文件齐备、教学档案规范;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高;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反馈及时、指导有效;能定期开展社会和毕业生跟踪调研,了解专业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效调控教学。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程,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实施
校企共同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课程和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确立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专业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评价体系建设标准
发展定位
专业定位
专业设置与定位
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能够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专业课建成2门以上市级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
有健全的教材选用制度,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全部在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专业课优先在《书目》中选用;建立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机制,能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开发区域特色教材、校本教材等多样化教学资源;重视课程资源库建设,主干课程有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高、成效明显。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为了深化我校电子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构建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其次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一定要体现新的评价理念、内容、方法和标准,建立和逐步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习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

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体现其激励与教育功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特制定“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电子课程评价方案的目的与依据电子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电子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促进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等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本方案制定的依据为: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标准》。

二、评价原则依据《电子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进行评价。

(1)明确评价的主体与责任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活动中,应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和评价他人的责任,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主体的作用。

(2)把握评价的依据与内容评价的依据是课程目标。

应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运用程度、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规范、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学习的潜能,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

(3)实施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指实施主体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和目标多元等评价,实施时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简介 (2)二、课程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3)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五、课程实施建议 (10)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8)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学时:90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后续课程:电子CAD二、课程设计思路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通过一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了解基本电子电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电子电路的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的测试、制作与调试等基本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李传珊【摘要】江苏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是对该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分析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设计思路,解读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并结合课标内容提出教学实施建议,是帮助一线教师深度理解课标、用好课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标解读【作者】李传珊【作者单位】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南京,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4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是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的大背景下,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发的。

正确理解本专业课程标准设计的背景和思路,有效实施课标,将进一步推动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指南》,依据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遵循“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四大原则,结合本专业特点,充分吸纳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与典型案例,在充分调研和搜集、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确定学习任务,重构学习内容,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开发组在充分调研、参阅资料、专家论证的前提下,从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本专业岗位需求,确定先期开发“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应用”和“EDA技术”4门核心课程标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4门课程皆为基础平台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并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相衔接。

基于就业导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基于就业导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摘要: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目前高职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就业率。

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只要跳起来,人人够得着”为考核评价目标,从课程考核评价观念、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主体、考核结果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就业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1.前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国内在高职教育改革中,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大胆改革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和运行方式。

纵观这些成果,各个高校在学生考核评价的内容、方式和过程上都在努力向新课标的要求看齐,但从其评价的实质上看,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而言,只是换汤不换药,并未能真正发挥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未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以能力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按照课程考核对教学的指挥作用,构建一套相对完整又可行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期切实推动考核体系改革。

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分析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课程考核以及学生就业情况来进行评价。

但是从实际操作中我们可知,课程考核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使得课程考核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就业率。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考核观念落后陈旧,与高职高专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相适应。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三、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1. 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与材料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4.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5. 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1. 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 学会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

3. 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电子设备、电子产品。

4. 能操作、使用、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

5. 初步学会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6.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7. 初步具备电子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三) 技能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家电产品维修工中级工证书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各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建议课时数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选择或另开课程。

(一) 文化基础课程(必修)1. 德育(177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目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1)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三、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方向 (5)四.课程目标的确定 (7)五、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8)四.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9)五.课程建设研究实践 (13)六、课程实施的建议 (21)七、课程的评价与修正 (21)附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 (23)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一直在不断变革和调整中。

最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

但整体的课程以教学体系上没有根本的改变,始终未能摆脱“学科课程模式”的传统格局,能力本位思想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上。

学科本位课程与就业脱节的局面,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为此,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研究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电工类专业作为目前一个通用性极强的职业工种,由于初期投资小,且部分课程往往能与结合或服务于其它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因此工科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许多都开设电工类相关专业。

传统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由于投资上的限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以电为主,以机为辅。

而随着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气领域,原有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内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1、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

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功能更强,技术含量更高,体积更小,价格更低,使用更便捷,现代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工电子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

传统技术正在逐步被更新,如继电器控制正在被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所代替;传动装置由直流调速系统为主向交流调速系统为主过渡;控制系统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过渡;单机控制向网络控制过渡。

基于项目任务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基于项目任务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语文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是在动 态的探索过 程中不断发展 、 不断完善的。不仅仅是地方资源的开

网三船头 ( 带鱼丰收 )等。 ”
可 以设计 一个“ 探寻石浦鱼语 言” 的语文实践 活 发 , 还有 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各种 资源 。只要我们每 动, 先让学 生收集街头巷尾 的老百姓 的语 言 , 每人 至
内涵属 性对照相关教 育行 政管理部 门规定 的要求组 品营销等职业领域 。在实际应用 中, 学校根据职业 领
织实施 。在强调通用性 的同时, 根据专业 的特点兼 域涉及功能模块有选择 的重点实施 。职业技 能模块 要
顾 学生兴趣 与个性发展 的需要 。
2专业技术教育平 台课 程结 构 .
等。
【 参考文献 】 [] 1教育部. 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 准f】 民教育 普 S. 人
出版社 ,03 20.
[] 2史奇山期 烟人家【 . M] 浙江人 民出版社 , 1. 2 1 0 把每一步的探索发现 , 录保存下来 。 生的 都记 学 []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 朱幕菊主编. 走 习作 , 生 的实践 活 动 , 及 时记 录 , 照片 , 录 近新 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 学 都 有 有 M】 北京 : 北京师范 像 , 文字记载 ,这些活 动本身又 是绝好的地方 资 大 学 出 版 社 。02 有 20. 源 。开发地 方资源应该是一个 长期 的工 作 , 以 , 所 可 [] 4 吕国民主编 , 中共象 山县 委党史办公 室编. 象 以不断补充 , 不断更新 。把这个 资源库作足 , 为开发 山浪涛集 f . M】 北岳文艺出版社 ,0 9 20.
装订成册 。
个教师增强意识 , 明确校本课 程开发 、 专业 建设对

电子与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与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二◦◦六年九月电子电气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一、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背景与必要性传统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人们可以客测量并分析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并且将智力等同于认知能力。

受传统智力观的影响,我校目前的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科考试的分数这一量化的认知指标来作为学生学业优劣的主要评价标准,其主要依据就是记录学生某一时期各科考试分数的成绩单。

课程评价的目的就是根据这些指标确定学生是学业优秀者或者失败者。

这样的课程评价标准直接导致教学成为学术性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其结果就是竭尽所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潜力都被残酷地遏制了。

在这种评价的误导下,许多学生被迫在他们并不擅长的或没有兴趣的方面投入宝贵的青春年华,而智力却没有得到多少发展。

这种评价过于强调学业的最终结果,强调掌握知识的多少、程度,忽视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等全面素质的考查。

重视纸笔测验,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查,只能检测出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无法测量出学生“能做什么” 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均无从考查。

综上所述,我校目前的课程评价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其弊端表现为:评价内容一一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一一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一一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主体一一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一一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动能。

中职电子专业优质课程评价方案

中职电子专业优质课程评价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优质课程评价方案(试行)
为了更加充分认识评价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收集教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考核评价的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既注重过程评价又注重效果评价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
评审指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1.在课程学习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观;
2.在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中,包含任务评价、项目评价、课程评价、职业素养评价等几方面,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3.在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中,实施不同层次的分层次考核,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多样化,实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4.评价主体。

作为评价主体,除了专家、专业教师以外,还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优质课程评价内容
专业课程名称教师姓名
评价人
年月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1)《典型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10)《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8)《PLC应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25)《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33)《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4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49)《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标准 (56)《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62)《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70)《钳工基础实训》课程标准 (76)《装配钳工》课程标准 (83)《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维护》课程标准 (90)《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思路(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课程的功能在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基础上,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后续学习《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及应用》、《PLC控制技术》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以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形成连接与安装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初步能力为主线设计项目课程结构;按照电工电子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设计学习任务系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十三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二、课程学习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知识目标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常识;2.分析简单的交、直流电路的方法;3.理解变压器、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的符号、结构和工作原理;4.了解常见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5.知道常见的电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能连接一般的直流电路;2.会安装和维护一般照明电路;3.能安装简单的配电线路;4.能独立使用用仪器、仪表和工具并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5.识读简单的电工、电子线路图;6.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7.能安装和调试基本电子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
为了深化我校电子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何构建与之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其次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一定要体现新的评价理念、内容、方法和标准,建立和逐步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学习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

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体现其激励与教育功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特制定“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电子课程评价方案的目的与依据
电子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电子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促进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等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本方案制定的依据为:连云港市职教中心《电子课程标准》。

二、评价原则
依据《电子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进行评价。

(1)明确评价的主体与责任
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活动中,应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和评价他人的责任,让学生更多地发挥主体的作用。

(2)把握评价的依据与内容
评价的依据是课程目标。

应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运用程度、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规范、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学习的潜能,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

(3)实施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指实施主体多元、形式多元、内容多元和目标多元等评价,实施时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

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职业技能鉴定评价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等形式,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层
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评价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具体落实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力求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可通过考查、观察、交谈和学生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及所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评价的表现形式可采用等级或分数评定与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定相结合。

当采用分数进行评价时,可根据学生完成各项任务、课题的情况和实习表现(含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综合评定,二者比例为3:2。

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规定的技术等级证书,则另加相应的学分。

(3)终结性评价侧重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考查。

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考试形式主要包括笔试和操作。

考试命题,以相应工种等级的应知应会标准为主要依据。

(4)学生可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

(5)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6)采用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提交实践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自评、第三者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定。

(7)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8)过程考核、阶段考核、专项技术考核和综合技术能力考核相结合。

(9)项目实习总结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教以及教学质量小组评价三部分,每一部分总分为100分,其权重分别为0.2、0.4、0.4。

教学质量评价总分为l00分。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