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数列复习课》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复习课》说课稿

北京市第十中学王玲

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

我是北京市第十中学的数学教师王玲,北京市第十中学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机会能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向全国各省的数学老师们学习,我深感荣幸.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涉及到人教A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二章《数列》,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我们常见的高三复习课的环节一般是老师先领着学生把概念、公式、性质进行一一罗列,并不断强调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点,随后安排一定数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而通过归纳典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定理、公式似乎早已经根植于学生的大脑深处,老师不自觉地在做着“知识唤醒”和“题型覆盖”的工作.如此这般,“讲了、练了这么多遍,提醒这么多回,为什么学生还是记不住、做不对?”成为数学老师经常性的抱怨.

怎样能使复习课有效,我关注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没有问题驱动的知识梳理不会让学生体会到其重要性,不能让学生关注到认知任务的分析. 第二,不是基于“学情”分析下的题型多样化训练,跟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其收效与教师的付出自然难成正比,学生倘能通过强化记忆达到正确模仿已经不易,很难做到由“模仿解题”到“创造解决”的提升.

基于上述对于复习课模式与效果的认识与思考,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次对于复习课模式的尝试.

下面我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设计的说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对我说课的内容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数列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数列内容的形式抽象性,应用广泛性和变化多样性,决定了数列在高考中地位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列的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建构数列部分知识框架结构图,实现对数列整体把握、多样分析的目标.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精准的学情诊断,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促进北京市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中,随机抽取的3892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数列”比较难学,居于所有高中数学领域之首。

作为进入第一轮复习的高三学生,对“数列”的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对“数列”的整体把握,欠缺研究数列的一个“主线”.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为什么学生谈数列而色变?数列难在哪?是数列本身难,还是有些内容课程目标并不高,反倒是讲得难?考得难?带着这样的问题,在《数列》一章复习之初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基础检测,学生觉得《数列》难在方法技巧多、观察分析变形难等等,基于问卷和检测获得的学生表现和数据,在基本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困难后,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复习,进一步理清“数列”部分知识网络,归纳整合知识系统. (2)在整理、总结、分析、评价的过程中,诊断、检查学习数列的难点,了解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策略知识、认知任务知识的作用.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听取、借鉴他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形成新的认识并进行实施.

教学重点:整体“数列”部分知识;

教学难点:诊断学习数列的难点及分析、尝试寻找如何突破难点的一些对策.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说明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

阶段:数据表现反馈、知识整体把握、解题任务分析、小结概括检测.下面我将对每一阶段的具体教学进行逐一进行说明.

(一)数据表现反馈

1.本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高一学习《数列》及高三复习《数列》之初,普遍反映《数列》的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变化多、方法多、灵活性强等等,而《数列》就其知识要点的数目上讲,内容并不多,为什么学生仍然觉得难,到底难在哪里?因此在这一阶段向学生呈现两个反馈情况:

①通过前测题目对学生前面的学习效果作一反馈;

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学习数列的难点.

2.本阶段的教学安排

①展示学生前测题目的答题情况(柱状图).

②展示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前测题目的答题情况,以及在调查问卷中反映,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整体把握

1.本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前测题目,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概念、公式等记得都很清楚,但做题时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帮助学生完善《数列》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建立《数列》全章的整体认识.

②引导学生在关注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

2.本阶段的教学安排

本阶段教学开展三个紧密相连的学习活动.

活动1:展示交流

结合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完成“知识框架图”的情况,挑选了三名有代表性的同学的“知识框图”,分别是:画得比较简单,即只有数列的简单分类;框图中比较完整地再现知识点,但均是文字语言表述;框图中知识完整并且配以方法说明,兼备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表述方式.

让这三位同学谈对自己所画框图的想法,再让其他同学谈对这三个框图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享讨论的过程中,关注细节,查找漏洞,并逐渐完善《数列》的框图内容.

活动2:对比反馈

我提前收集了上述三位同学的前测题目的表现具体,再次展示三位同学的框图与前测题目错题统计的对比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要想把题做对,仅靠单纯地记忆公式是不够的,更应关注知识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活动3:整体把握(下图不知道该放在何处?)

学生在讨论互评中,能够将《数列》框图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完善,但对于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是特别从一个上位知识如何到另一个下位知识的认知过程并不完全清楚,需要加以引导与分析.在展示《数列》的框图后,引导学生体会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到其通项公式经历的认知过程,即创造—翻译—归纳—推演,从而实现对数列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解题任务分析

1.本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看待数列问题应该是多角度的”.通过师生共同评价、整理意见,完成对既有题目的诊断与分析,并尝试给出一些对策.

2.本阶段的教学安排

本阶段分四个步骤完成,即展示解法、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寻找对策. 第一步:展示解法

课前挑选了第4题有代表性的三位同学的不同解法,让三位同学在课堂上结合解题过程表述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解题方法汇总并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对于同一条件,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