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中国及世界经济的不断调整与变革,以及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也给温州的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作为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温州,企业的金融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自2011年4月份以来,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不断上演的温州企业主和一些“老高”跳楼悲剧,此时的整个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已经处于很难控制的状态,其中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将对温州整个民间借贷的系统产生毁灭性打击,到时损伤的不仅仅是疯狂的民间借贷市场,更是30多年积淀起来的温州实体经济。如何正确梳理民间借贷问题,化解社会积压的矛盾,正确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扫除阻碍温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保持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盘活温州民间经济,保持温州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借贷民营企业融资温州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00-03
一、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蕴藏着富于生机的民营经济、高涨的民间资本市场以及敏锐的投资眼光和活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结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于形成中小企业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温州在改革开放初期,较早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催生了大批中小企业,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
州模式”。地方经济结构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投融资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融资模式。
温州gdp虽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却拥有超过36万家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从借贷的需求看,63%的小企业有融资的需求,而这其中的76%的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且难以满足。再者,从借贷渠道看,50%是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21%是通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借贷,22%是从未发生借贷行为,还有7%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贷款,同时遍布全城的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这1100亿元的民间借贷资金的去向与来源也是需要关注的,有约35%是用于一般生产经营,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一般社会主体的直接借出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所得。还有约20%资金则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这些资金是一些人以融资中介的名义,或者由多家融资中介联手在社会上集资的资金。其他的资金主要用于短期的周转需要,像这种短期的资金周转往往相比正规的银行和利率要高很多,其中很多是具有高利贷性质。
二、温州民间借贷出现危机的原因分析
经过百年变迁的温州民间借贷,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这30年,不难发现,此时的温州民间借贷与创业初期相比而言,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已然变了味道,这无疑埋下了民间借贷危机的隐患,
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一)空心化的温州式产业
在经历了中国蓬勃兴起的商品经济的改革与去短缺化经济兴起的持续、快速、活跃的发展阶段,到民间借贷虚拟化与国际化相互依存的新型金融过程的历史演变,温州民间借贷已从最初的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进军到靠高度投机与炒作可以带来超高利润的房地产业。
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不断上升以及出口环境的逐渐恶化,再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和原材料成本的高企,使得很多温州投资者逐步放弃实体转而投向收益率较高的商品房投资。同时伴随着1998年全国取消福利房,推行商品房制度,敏锐的商业嗅觉让温州人发现了一次投机的机会,于是温州炒房团名声鹊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2008年到2011年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11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减少得特别厉害。从不断上演的“跑路潮”和跳楼悲剧中可以看出,目前温州的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其中很多是产业升级的需要,还有一部分是企业主不断地拓宽投资渠道,放弃实业,增加对虚拟经济和投机经济的投入。
由此可见,此次民间借贷危机只是当前温州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温州经济真正的病灶在于大批企业主偏离此前的实体经济,以至于空心化日益严重。大批企业逐渐放弃实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虚拟经济,从而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二)非理性的温州式投资
庞大的民间成本导致非理性的全民借贷狂潮。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就规模而言,将近10年的时间,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增长了2.4倍以上。然而,可怕的是,在上述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约占40%的资金规模没有进入生产投资领域,而是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可见,温州民间借贷已经牵涉九成家庭,俨然成为温州全民游戏。
(三)疯狂般的温州式利率
疯狂的利率是全民借贷的驱动力。利益永远是商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民间借贷如此的疯狂,正在于其高额的利率所带来的诱惑,这也是温州全民为之疯狂的症结所在。
温州是中国民间金融的典型样本,有着强大的民间资本和较为成熟的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为21.58%;民间金融直接借贷利率17.75%;社会中介利率30.40%;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21.08%;新创办的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借贷利率23.11%。正是在暴利的引诱下,更多的温州人开始迷恋上这个游戏,而近十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使得不少温州人尝到了“用钱来生钱”的乐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铤而走险。
同时,温州的民间金融利率因人因地而异,随行就市,能够较真
实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而且随着政策风向标的起伏或者转身,温州的民间金融利率总会出现敏感性的样本式转变。
再者,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一定时期的民间利率反映一定时期内温州民间投资的去向,同时这种周期性规律很大程度上跟温州居民的投资结构有关。持续上涨的房价给温州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投资的渠道,导致温州的民间资本不断的涌入,在这股疯狂的投资潮下,很多投资者的跟风,使得很多人进行疯狂的集资对房地产进行投资。
有关数据显示,变化最大的是2004年的6、7月份的民间借贷利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其原因在于当时遍布全国各地的所谓“温州财团”的出现,这种抱团投资的出现,使得民间资本的过度集中导致利率的陡然攀升。当然这种抱团的出现是市场的使然,在资金富余与市场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这种财团只能抱团走出去,才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还有就是2011年的8、9月份的利率变动也很大,其中原委在于当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特别是“国十一条”的出台,使得全国十大城市都出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且呈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温州的房地产价格也出现0.13%的下跌,对于当时集中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温州民间资本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使得民间借贷的频率急剧地上升,同时房地产市场换手率下降,使得部分投资者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就不得不进行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四)二元式的温州金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