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4篇《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2、出示表格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探索新知(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例1表格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补充板书)(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提起函数,可以简单的说:函数是一种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反映两种数量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而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也是当中最简单最线性的关系,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还有对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意义的学习将直接为反比例意义的学习提供研修方法和研修模式,又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乃至于将在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在课前访谈中,通过学生对于涉及的两种相变化的量思考的时候,还能够结合自己充分的生活经验,举出了大量实例。

比如在访谈中,当涉及到“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说:大树生长的高度跟它生长的年份相关系,还有的说一天当中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等等。

这些展示出了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面对正比例的学习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的,因为从研究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孩子对以往的数量关系,包括一些运算公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比如说路程、时间、速度这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说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知道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正比例关系•了解正比例的代数表达方式以及图型表示•学会利用实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正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例子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 小明每天走路上学需要20分钟,那么走2天需要40分钟,走3天需要60分钟,走n天需要多少分钟呢? > >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看看这三个数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引导同学们讨论,得出“天数和所需时间成正比例”的答案•引出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的比例恒定时,它们之间的关系被称作正比例关系。

其中比例常数叫做比例系数。

”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分组,找出生活中的其他正比例关系,例如:–钱数和购买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关系–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各组同学介绍自己找到的正比例关系,并说出它们的比例常数代数表达方式•引导同学们回到例子中,给出小明上学的正比例关系的代数表达方式:–将天数表示为n,将需要的时间表示为t,则有t= 20n。

–将比例系数表示为k,则n和t之间的关系为t=kn。

•让同学们运用这个表达方式,解决小明走n天需要多少分钟的问题图形表示•画出小明上学的正比例关系的图形,横坐标为天数,纵坐标为所需时间•让同学们观察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解释规律的含义•讨论其他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表示方法进一步练习•让同学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在一个园中心,每平方米可以放3个人,如果园的面积为300平方米,园内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人?–如果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则10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总结•总结正比例的概念、代数表达方式和图形表示方法,并强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选择恰当的量,并运用代数表达方式求解作业•练习册上的正比例习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

正比例意义教案设计及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正比例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正比例的规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哪些不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的判断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比例的规律,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件:正比例意义教案课件.ppt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其对正比例关系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理解程度较低的学生,增加实例分析,使其通过具体情境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 对于判断正比例关系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3. 对于理解较好、希望拓展的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3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3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3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比例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如人的身高和脚印的大小成正比,时间与路程成正比等。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正比例的概念、特征和判断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并总结出规律。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反馈: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提问,判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明确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及特征。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重点:正比例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课件。

教学卡片和实例案例。

教学软件和互动平台。

五、教学方法实例引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正比例的概念。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正比例》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比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预设:一、概念复习:1、提问:怎样的两个量成正、反比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字母关系式。

二、书本练习:1、第9题。

(1)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讨论前三个问题。

要注意启发学生根据表数据的变化规律,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2)组织学生讨论第四个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条件直接写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直接作出判断。

2、第10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3、第11题。

填写表格,组织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成反比例量的特点。

4、第12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5、第13题。

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补充练习1、对比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篇一: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重点】正比例的意义【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一【知识回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______高,底面积=圆柱的体积_______高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正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9页到第4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将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什么式子来表示? 3、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课本第41页的“做一做”)1、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二)讨论1、看第一问,认为对的举手。

为什么?路程÷时间=速度。

2、看第二问,认为对的举手。

为什么?因为速度一定,路程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变大,路程也相应变大;时间变少,路程也相应变小,而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追问:正比例关系用什么式子来表示?板书: y︰x=k(一定)5、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板书: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6、谁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正比例关系?如:(1)商一定,被除数和除数。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正比例的意义,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例来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2. 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3. 掌握正比例的表示方法;4. 体会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2.1 正比例的定义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2 正比例的特点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它们的比值一定,即一种量的变化倍数等于另一种量的变化倍数。

2.3 实例讲解以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为例,假设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当时间增加一倍时,路程也增加一倍;当时间减少一半时,路程也减少一半。

第三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3.1 判断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变化关系,或者计算它们的比值来确定。

如果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如果比值不一定,则不成正比例。

3.2 实例分析以购买水果的总价和数量为例,如果我们购买的水果种类和单价不变,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当数量增加时,总价也增加;当数量减少时,总价也减少。

第四章:正比例的表示方法4.1 正比例的表示方式正比例可以用比例式表示,即用“∶”或“/”连接两种相关联的量。

例如,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可以表示为“路程∶时间”或“路程/时间”。

4.2 实例应用以制作蛋糕的原料为例,如果面粉和糖的比例是2∶1,在制作过程中,无论蛋糕做得多大,面粉和糖的比例始终保持2∶1。

第五章: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生活实例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出行时的速度与时间、工程造价等。

通过学习正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特征: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 = kx 表示,其中k 是比例常数,称为比例系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正比例的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正比例的关系。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正比例的概念和实例。

2. 练习题:涉及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3. 分组活动材料:各组所需的数据和计算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介绍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涉及正比例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2. 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正比例,还有哪些数学关系可以描述两种量之间的关系?2. 探讨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强调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第一章:正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1.2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正比例的数学表示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引入正比例的概念1.3.2 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正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的比值保持不变1.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让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第二章:反比例的意义2.1 教学目标了解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反比例关系2.2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生活中的反比例例子反比例的数学表示方法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固定距离内走的步数和步长的关系,引入反比例的概念2.3.2 讲解讲解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反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的乘积保持不变2.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让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反比例关系2.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第三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3.1 教学目标学会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3.3.2 讲解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强调判断比例关系时要考虑变量的变化情况3.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判断生活中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让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4.2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2 讲解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明确比例关系和变量关系4.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4.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让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5.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5.2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5.3 教学步骤5.3.1 引入5.3.2 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强调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要性5.3.3 实践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5.4 作业布置让学生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第一章:正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1.2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正比例的数学表示方法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引入正比例的概念1.3.2 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正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的比值保持不变1.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让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比例关系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第二章:反比例的意义2.1 教学目标了解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反比例关系2.2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生活中的反比例例子反比例的数学表示方法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如固定距离内走的步数和步长的关系,引入反比例的概念2.3.2 讲解讲解反比例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反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的乘积保持不变2.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让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反比例关系2.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第三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3.1 教学目标学会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3.3.2 讲解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强调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决生活中的比例关系问题3.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比例关系问题,并运用比例关系解决第四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4.2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综合应用实际问题中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综合应用4.3.2 讲解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强调分析实际问题中比例关系的方法4.3.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解决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综合应用问题4.4 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综合应用问题,并运用比例关系解决5.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5.3 教学步骤5.3.1 引入5.3.2 讲解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5.3.3 实践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5.4 作业布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在教学的引入环节,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这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的重要步骤。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第一章:正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定义: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正比例的表示方法:用“y = kx”表示,其中k是比例常数。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介绍正比例的概念,如“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它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让学生观察正比例关系的图形,如直线图。

让学生进行正比例的计算练习,如给定两个数,求它们的比例。

1.4 教学评价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固定距离下的不同速度所需的时间。

第二章:反比例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的定义: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

反比例的表示方法:用“y = k/x”表示,其中k是比例常数。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介绍反比例的概念,如“一个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和深度成反比”。

让学生观察反比例关系的图形,如双曲线图。

让学生进行反比例的计算练习,如给定两个数,求它们的乘积。

2.4 教学评价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反比例的理解。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固定面积下的不同深度所需的时间。

第三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2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正比例关系的图形是直线,反比例关系的图形是双曲线。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观察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如果它们的变化方向相同,则是正比例;如果它们的变化方向相反,则是反比例。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形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进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练习,如给定一个关系,判断它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分能力。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一个物体的速度和路程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正比例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正比例关系。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给出正比例的定义,解释正比例的意义。

1.3.2 分析实际例子: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脚长、速度和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其他正比例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例子中的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正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3 教学步骤:2.3.1 介绍正比例的性质:给出正比例的性质,如两个变量成正比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2.3.2 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给出一些正比例关系,如身高和脚长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准确性,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正比例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步骤:3.3.1 介绍正比例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总价、计算距离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这些问题。

3.3.2 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教学,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答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二、数学活动。

在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课件出示: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讨论,教案《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点是: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发现的规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比例概念。

2. 激发学生对正比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2.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第二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2. 正比例的特点:两个成正比例的量,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正比例的本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正比例的变化规律。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正比例的定义,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章:正比例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比值来计算。

2. 实际问题的计算: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

作业:1. 请学生运用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四章:正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正比例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3.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正比例的规律。

2. 利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正比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含义,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分析他们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企业代表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正比例关系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工厂或商店,观察正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数学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正比例的意义: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通过计算两个量的比值,判断是否为常数。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如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教学软件:用于计算比值和展示动态图解。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结合黑板进行讲解,同时辅以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进行分享和展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篇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表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特征:两种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3. 正比例的实际应用:解决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实际应用,解决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正比例的性质。

3.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与正比例相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正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等。

2. 让学生探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表现。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比例的实例,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组织课堂问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回答与正比例相关的问题。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用电量与时间的关系。

2. 选择一些与正比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

《正比例》教案【3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11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 k(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11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12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自学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

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
2、(1)自学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

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

(2)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3、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

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理解2 :1表示的意义。

备课时间2014 年2 月12 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1)自学50页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2、自学51例3,你想怎样画?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13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14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经常遇到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2、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拿些平面图形?你想把什么图形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异同?用格子纸画一画。

3、
备课时间2014 年2 月14 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前小研究
1、自学59页例5
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想请你帮她算一算,你能帮这个忙吗?
2、自学60页例6
备课时间:2014年2 月14 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2014年2月15 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三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双向评价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