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6—两宋时期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

高三历史学习中,对于两宋时期的了解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就两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制度1.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宰相、三司官、御史台等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并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 北宋时期的政治体制北宋采用和亲政策,与北方的契丹和西夏等民族建立婚姻关系,以维护边疆稳定。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建设强大的军队。

3. 南宋时期的政治体制南宋面临金朝入侵,由于失去北方的疆土,南宋政权建立在江南地区。

政策上更加重视民生,推行劝农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广了水稻种植,开垦了新的农田。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为主要农业区域,发展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

2. 商业贸易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市场繁荣。

南宋时期,临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要中心。

3. 工艺制造业南宋时期,手工业发达,丝织、瓷器、纸张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出口商品。

三、文化艺术1. 文学宋代文学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苏轼的词、杨万里的诗,以及《红楼梦》等重要的古典小说。

2. 美术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画家有李唐、范宽等。

3. 科技进步宋代科技进步迅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社会制度1. 宗族制度两宋时期,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家族对个人的生活和职业有很大影响。

社会关系较为复杂,礼教和家族观念主导了社会风气。

2. 婚姻制度宋代婚姻制度主要有包办婚姻和嫁妆等习俗。

婚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比较普遍,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

3. 社会阶层两宋时期,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提高,成为社会的精英。

庶民阶层相对较低,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社会的主体。

总结: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两宋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两宋部分

两宋文学【一】宋代文学繁荣的背景一、政治经济政策1、军事、政治的“守内虚外”、高度中央集权、崇文抑武——爱国主义、议政之风2、经济的稳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歌词、话本、戏曲等通俗文学3、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政论散文二、文教政策1、科举与学校——学而优则仕2、文人掌政及待遇——蓄妓、艳体3、印刷和出版——学术普及、尚学之风4、重视诗文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道、议论说理三、“统系”观念1、正统(政治)——欧阳修《正统论》;朱熹《资治通鉴纲目》2、道统(思想)——理学3、文统(文学)——散文复古;诗歌一祖三宗;词上溯花间南唐,“别是一家”四、儒释道的融合1、喜用佛教典故2、文人禅学化、僧道文人化3、新型文人性格:体认道德自律、随缘平淡、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结合、以俗为雅4、以禅喻诗:严羽《沧浪诗话》【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一、宋词①作家作品数量、质量;名家辈出,佳作如林②词调繁富,词体大备③流派纷呈,并自生辉1、隋唐五代时期民间词(过渡、拙朴)——文人词(浓密、疏淡)—西蜀/花间派(婉媚)—南唐词(自我抒情)2、北宋前期:沿革期真宗、仁宗、英宗朝(1017~1067)①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沿:小令、柔情婉媚、红粉佳人;继承花间、南唐,“词为艳科”革:题材扩展(边塞等);男性士大夫晏殊:谥元献,晏临淄,大晏。

《珠玉词》,小令。

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清丽委婉,以雅笔写艳情;理智深蕴,情中有思;情景交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小令与晏殊齐名:“晏欧”扩大抒情功能;通俗化、民间化内容分期(贬官夷陵县令为界):前—男女恋情,闺中生活,艳词。

后—自叹身世,放浪形骸,徜徉山水。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词境开拓;沉郁苍凉②柳永、张先等沿:反映民间情趣的相思恋情革:创体创调(慢词)、创意(自我抒情)、创法(赋法铺叙)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乐章集》“创调”:慢词,创用词调。

“创法”:创立慢词长调的体段配置模式:前段写景,后段抒情。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两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两宋
唐 河南 江苏 15 7 宋 16 8 明 2 17 清 1 49
Hale Waihona Puke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 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 (2009·辽宁、宁夏文综·26)据《东京梦华录》 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 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 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 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发展特点:
• 文官体制,军事孱弱;守内虚外,干强枝弱。 •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分权体制,加强皇权。
• (2014·北京文综·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 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 (2012·海南单科·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 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 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 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宋朝历史概述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他在960年通过发动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发展极为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科技进步和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时代。

北宋时期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时期。

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废除节度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推行募兵制,改革军事体制。

这些改革有效地巩固了宋朝的统治,也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的修建,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极为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日本、阿拉伯等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

文化上,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文学、艺术、哲学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如苏轼、王安石等文学家的诗词至今仍广为传颂。

绘画艺术方面,如范宽、郭熙等人的作品,开创了山水画的新风格。

哲学上,理学开始兴起,代表人物如周敦颐、张载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时期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外患的侵扰,特别是金朝的入侵,北宋灭亡,宋朝的皇室南迁至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

南宋虽然国土面积缩小,但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南宋时期,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尤其是纺织业和瓷器制造业。

南宋的都城临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文化上,南宋继续北宋的文化繁荣。

文学方面,出现了陆游、杨万里等众多杰出诗人。

绘画艺术上,如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更加注重写意,形成了南宋山水画的独特风格。

科技方面,南宋时期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宋朝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宋朝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宋朝的知识点总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对于高考来说,了解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知识点,将有助于对历史题目的理解和答题。

下面对于高考宋朝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考生们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宋朝存在两个时期: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北宋是由赵匡胤建立的,南宋是由赵构建立的。

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由北方迁移到中原地区的东南方,南宋时期,则是由南京迁至临安(今杭州)。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开启了长达300年的繁荣时期。

二、宋朝的政治制度1. 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和贡举科。

2. 宋朝实行了文人政治,通过制定士人文化规范,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

3. 宋朝实行了州县制和路分制,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

三、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1. 农业方面,宋朝发展了水利灌溉技术,推动了农田开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手工业方面,制瓷工艺在宋朝达到了高峰,丝绸、纺织、造纸等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商业方面,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江南水运和海运贸易十分繁荣,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4. 金融方面,宋朝建立了银行体系,使用纸币进行交易,极大地方便了经济交流。

四、宋朝的文化成就1. 文学方面,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被后世称为“宋词四大家”。

此外,宋朝还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如苏洵、苏轼、欧阳修等。

2. 绘画方面,北宋的北宗画派和南宋的南宗画派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代表性人物有李唐、范宽等。

3. 科技方面,宋朝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技成就,如火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展等。

4. 哲学方面,宋代儒学兴盛,程朱理学成为宋朝的官方思想。

五、宋朝的外交关系1. 北宋时期,北方面临来自契丹族的辽国的威胁,为稳定边疆,北宋不断进行和平外交。

2. 南宋时期,面临金国的入侵,南宋曾联合南方的吴越国和西南的大理国等,共同抵御金国的侵略。

两宋高考知识点

两宋高考知识点

两宋高考知识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两宋时期是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代,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你介绍两宋时期的高考知识点。

一、社会制度和政治1. 宋代的政治制度:北宋为中央集权制度,南宋为地方割据的时期。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两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考试科目包括省试、殿试,考试范围涵盖经义、史书、诗词等内容。

3. 士人文化:士人文化兴盛,注重文学修养和诗词才华,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

4. 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士人地位较高。

二、经济和农业1. 科技进步:宋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发明水力纺织机械、推行锄禾改革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 商业和手工业:宋代商业繁荣,手工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丝绸、瓷器、木材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3. 贸易和通商文化:两宋时期,南方沿海城市如杭州、广州成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与海外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

三、文化和科技1. 文学艺术: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南宋时期兴起的话本和元曲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绘画艺术:两宋时期绘画艺术繁荣,重视形态写实,代表作家有李唐和范宽等。

3. 科技发展: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对于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医学和药物学:宋代医学著作繁多,先后出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本草纲目》等重要著作。

四、宗教和哲学1. 佛教和道教:两宋时期,佛教和道教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钟山派和全真派等道教流派兴盛,南宋时期佛教热潮渐起。

2. 儒家思想:两宋时期,程朱理学逐渐形成,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观念。

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和农业、文化和科技以及宗教和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值得关注的知识点。

在备考高考时,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高三历史宋朝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朝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朝知识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历时约319年。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三历史课程中关于宋朝的重要知识点。

一、政治制度1.北宋政治机构:国家元首为皇帝,下设宰相、枢密使等官职,设立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等中央机构,实行三司制。

2.南宋政治机构:南宋时期由于北方被金朝占领,皇帝逃亡至南方,在南京建立都城。

南宋政权的组织机构与北宋类似,不过南宋更加强调文治。

二、经济发展1.农业:北宋时期,推行了新的田赋制度,即"坊田制",提高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南宋时期,改革推行了"保护民间经济、重视水利建设"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北宋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成为当时世界瓷器生产的中心;南宋时期,丝绸和漆器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飞跃性提高,并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业城市,如杭州、苏州等。

3.贸易和海外交往:北宋和南宋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丝绸之路通道畅通,并且开拓了以海洋为主的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科学技术1.药学和医学:北宋时期,《本草纲目》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药物进行了系统整理;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医学家,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编辑和推行,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农学:北宋时期,陆羽编著了《茶经》,被称为茶叶栽培与制作的权威书籍;南宋时期,杨万里发展了园艺技术,并在《鼠疫方》中提出了以烟熏法来防治鼠疫的方法。

3.工程技术:北宋时期,神奇的九龙壁在北宋建立。

南宋时期,著名的彭湃水利工程在苏州被修建,有效地改善了水运系统。

四、文化艺术1.文学:北宋时期,有陆游、苏轼、辛弃疾等著名文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和散文;南宋时期,将诗、词、曲三者融合成了为后世所称誉的"江南七子"文学风格。

2.绘画:北宋时期,绘画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出现了独具一格的"北宋四家"绘画风格;南宋时期,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山水画风格盛行。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品复习:两宋时期的文化

2021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品复习:两宋时期的文化

致良知;知行合一
“存天理,灭人欲”
仁心 学的 集大 成者
六、两宋文化
(4)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 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 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的文化性格。将“天理”“人欲”对立,而同时带有自我色彩、 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儒(根本)
(目的)
六、两宋文化
(1)背景 ①思想: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冲击儒学;儒学本 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②政治:唐末五代的分裂和混乱,使道德伦理规范受到破坏, 需要儒学改造以稳定社会学说。
三、两宋文化
②朱熹的思想 a.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伦理观:“三纲五常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c.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 德之善
六、两宋文化
三、两宋文化
(3)陆九渊的心学 ①世界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 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伦理观:“理”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 纲常伦理、礼仪法度的最高准则。 ③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 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 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 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归纳在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

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是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归纳:一、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1. 建立和政治制度:- 北宋由赵匡胤建立,都城设在东京(今北京),改制为丞相制度,丞相是最高权力的代表。

- 国家设立了科举制度,推行文官统治,鼓励文人士大夫。

- 首次设立内阁制度,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2. 经济和农业发展:- 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土开发活动,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 进口大量商品,如茶叶、丝绸、瓷器,对外贸易繁荣。

- 发展了造纸技术,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

3. 文化和科技成就:- 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 科技方面,北宋的发明和创新非常丰富,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

4. 政治改革和变动:-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等,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减轻了农民负担。

- 士人反对改革,导致了“新法派”和“旧法派”的斗争,最终王安石辞职。

二、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1. 北京灭亡与南渡:- 金朝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足轻城被攻陷,皇帝赵构被俘,北宋灭亡。

- 赵构的弟弟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南渡江南成为南宋。

2. 对外战争和外交政策:- 与金朝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期间发生了重要的战役如“淝水之战”和“巢湖之战”等。

- 南宋还与邻国签订了一系列和平条约,保持了一定的外交稳定。

3. 社会与经济状况:- 南宋时期经济较为繁荣,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城市规模扩大,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

- 打开了对外贸易,丝绸、茶叶等商品对外输出,推动经济发展。

4. 文化和科技成就:- 文化方面,南宋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陆游、杨万里等。

- 科技方面,南宋的发明和创新依然丰富,如造船技术、冶铁技术、如意门锁等。

两宋历史复习提纲

两宋历史复习提纲

两宋历史复习提纲以下是关于两宋历史的复习提纲:一、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1.北宋政权的兴衰:瓦解与灭亡2.建立南宋政权的背景和过程3.北宋政权与南宋政权的关系二、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种植业、水利工程、农田整理2.工商业发展:手工业、商业、手工业和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书院教育、文化艺术的繁荣三、两宋时期的文化变革1.宋代诗词:南宋的诗人与北宋的诗人的差异2.宋代绘画:北宗与南宗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文化思潮:王安石变法、理学儒学与佛教的兴起四、两宋时期的外交与军事1.北宋与辽金关系:西北边塞的安定与战乱2.南宋与金朝关系:和议与对抗3.南宋与对外诸国关系:与南洋各国的贸易、与西夏的战争五、两宋时期的科技与发明1.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的发展、农具的改进2.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3.火药、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六、两宋时期的名人与事件1.王安石:变法思想与政策的推行2.范仲淹:治理江南、巩固南宋政权的功绩3.岳飞:抵抗金朝侵略的名将4.秦桧:杀岳飞的元凶5.开禧法门:北宋时期的事件,对后世影响深远七、两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生问题1.士族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削弱2.财政问题:赋役制度与财政状况3.人口增长与社会冲突八、两宋时期的灾难与衰退1.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辽金的威胁与宋朝的军事危机2.自然灾害:洪水、旱灾的频繁发生3.后世对两宋时期的评价以上提纲可以作为复习两宋历史的参考,根据需要和学习深度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对每个方面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两宋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为复习和理解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全面的知识框架。

两宋知识点高考

两宋知识点高考

两宋知识点高考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和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和梳理一些与两宋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一、政治方面1. 两宋政权的建立:北宋的建立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由赵匡胤建立,南宋则是在北宋灭亡之后,由赵构建立。

2. 参加学习的士子称为“六一居士”,宋代的士人注重经世致用,重视实践和应试教育。

3. 秦桧的政治:秦桧是南宋时期的重臣,以奸邪而著称,他在位期间实行反对新政的保守政策,削弱官员的权力。

二、经济方面1. 私营经济的发展:在两宋时期,私营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镇。

2. 经济文化中心的变动:北宋时期,“东京”(今北京)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南宋则将政治和文化中心迁至临安(今杭州)。

3. 租庸调制度的实行:租庸调是北宋时期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使贵族地主豪强得以减轻税负而广大农民则遭受重税。

三、文化方面1. 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文学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并举,以理性思维为主,注重韵律和修辞。

2. 北宋的科学技术成就:北宋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众多的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如苏颂的宋宋气象学、赵守拙的赵氏火药等。

3. 南宋的画坛:南宋时期是我国画坛的黄金时期,马远、李唐、杨万里等名家相继出现,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主流。

四、外交方面1. 北宋与辽金的关系:北宋与辽金的关系紧张,时常发生战争和边界纠纷。

辽宋和议签订后,双方保持相对的和平。

2. 南宋与红巾军的战争:红巾军起义后,南宋政权与其展开多次激烈战争,最终南宋政权战败。

以上是关于两宋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和梳理,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多多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整合历史事件、人物和知识点的能力。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两宋知识点汇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高三历史考试中,两宋的历史知识点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两宋的历史概况、政治制度、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汇总。

概况两宋时期,北方的陕西、河南等地相继沦陷于外族,南方的江南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两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其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

1. 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建立后,遭受了辽、西夏、金等外族的威胁。

尽管北宋政权处于争霸的背景下,但仍然致力于文化的繁荣和改革的推进。

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

2. 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太宗赵构建立了国号为“大宋”的政权,但面临金朝的强大威胁。

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有所屈辱,但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代表人物有陆游、杨时等。

政治制度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些独特之处,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徽、钦两地制度宋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其中,徽州、铜梁、贵州、湖南岳州等地构建了徽、钦两地制度,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自治管理。

2. 科举制度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选拔出的人才可以进入官员行列。

3. 决策机构北宋时期设立了重要的政府机构,如中书省、门下省等。

而南宋时期则设置了枢密院、中书省等机构,辅佐皇帝治理朝政。

军事两宋时期的军事与政治紧密相关,下面是两宋军事的知识点:1. 练兵备战两宋时期重视军事准备和兵员训练,设立兵部和武库,加强防务建设。

2. 城市防御体系两宋时期城市的防御体系较为完善,包括城墙、城楼、护城河等。

南宋时期尤以建立起的秦淮河军事防线而著名。

经济两宋时期的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高峰,下面是两宋经济的知识点:1. 科技进步两宋时期科技蓬勃发展,如造船技术、丝绸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考历史复习指南一、开篇:踏上时光机,探寻两宋风云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搭乘时光机,回到那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两宋时代。

在那个时期,政治和军事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探寻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奥秘吧!二、两宋政治:集权与分权的较量1.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两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们可是下足了功夫。

他们设立了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削弱宰相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这样一来,皇帝就能稳稳地坐在龙椅上,掌握大权了。

知识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削弱武将权力。

设立三司:掌管财政,削弱宰相的财权。

地方管理:设立路、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文官制度的推行为了抑制武将势力,两宋时期大力推行文官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得文官逐渐取代武将成为朝廷的主导力量。

这样一来,朝廷的决策就更加注重文化和理性了。

知识点二:文官制度的推行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文官地位提升:文官逐渐取代武将成为朝廷的主导力量。

三、两宋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演变1. 战略重心的转移两宋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战略重心逐渐由中原地区转向北方边境。

为了应对外患,两宋朝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军事措施来加强边防。

知识点三:战略重心的转移边防建设: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工事和驻军。

战略调整:更加注重北方防御,采取守内虚外的战略。

2. 战术变革:火药武器的运用在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开始被运用到战争中。

这种新式的武器给战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战争更加残酷和激烈。

同时,火药武器的运用也体现了两宋时期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知识点四:火药武器的运用火药武器的发明:两宋时期出现了火药武器,如火炮、火箭等。

战术变革:火药武器的运用使得战争更加残酷和激烈,同时也促进了战术的变革和创新。

四、复习策略与建议构建知识框架:将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发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77万余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13186万余
资料四: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资料四: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 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 不异五代之时。 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欧阳修
资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 资料: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 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 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 《朱子语类》 资料: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 资料:“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 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一万七千三百余员, 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 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 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 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 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 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 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 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 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 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 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 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 包拯奏报》 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心即理” 心即理 2.心学 陆九渊: 2.心学 陆九渊:a “心即理”b 强调内心反省 王阳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王阳明:a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外无物, 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比较心学和理学: 比较心学和理学: 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心学: 不同:①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心学:心 是万物的本原。 理学: 格物致知” 是万物的本原。②理学:“格物致知”。心学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同:①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使儒学更加哲理化。 ②使儒学更加哲理化。
冗兵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宋真宗、仁宗、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收入
(单位:贯) 单位:
支出
(单位:贯) 单位:
15085万余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11613万余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2.心学 2.心学 3.科技 3.科技 4.文化 小说、风俗画、 文化: 4.文化:小说、风俗画、宋词
宋词: 宋词: ①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特点:题材广泛、长于抒情、 ②特点:题材广泛、长于抒情、委婉 元曲: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构成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2.心学 2.心学 3.科技 3.科技 活字印刷术、火药、 宋:活字印刷术、火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授时历》 元:《授时历》 4.文化 小说、风俗画、 文化: 4.文化:小说、风俗画、宋词
宋词: 宋词: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①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题材广泛。
1.北宋: 1.北宋: 北宋 2.元 2.元:行省制 经济: (二)经济: 1.农业 农业: 1.农业:经济重心 秦汉: 两宋: 明清: 秦汉:关中地区 两宋:江浙 明清:湖广地区 2.手工业 手工业: 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江西景德镇) ②以某一种手工业著称的市镇出现(江西景德镇) ③私营手工业兴盛
宋元时期 960年 1368年 ( 960年-1368年 )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总体特征: (一)总体特征: 国家政权由分裂( 国家政权由分裂(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 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具体特征: (二)具体特征: 1.政治 政治: 1.政治: 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史实)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史实); ③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北宋积 贫积弱局面。 贫积弱局面。 2.经济 经济: 2.经济:
资料: 太祖) 资料:(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 普曰: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 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 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唐末以来, 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 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 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设问: 设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背景: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①背景: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b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要内容(主张) ②主要内容(主张) 实质: ③实质: 理学家用哲学的义理论证封建社会 的统治秩序。 的统治秩序。 影响: ④影响: :a 维系专制统治 消极: 消极 b 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积极: 积极:见学案 2.心学 2.心学
土地兼并
资料二: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资料二: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冗官
资料三: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资料三: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 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也” 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也”。


范仲淹
资料: 明黜陟、抑侥、 资料:“明黜陟、抑侥、精 贡举、择官长、均公田、 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 农桑、修武备、减徭役、 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 恩信、重命令” 恩信、重命令”
庆历新政。核心: 庆历新政。核心:整顿吏治
原因: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措施: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分化事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分化事权 ①削夺其权(行政): 削夺其权(行政)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设通判监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 重文轻武, 督—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重文轻武 制其钱谷(经济) ②制其钱谷(经济):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 中央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收其精兵(军事) ③收其精兵(军事):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 地方精壮之士选入中央禁军——“强 权”、地方精壮之士选入中央禁军 强 干弱枝” 内外相制” 干弱枝”、“内外相制”
③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知识复习: 二.知识复习: 政治: (一)政治: 1.北宋: 1.北宋: 北宋
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③中期的社会危机及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a 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b 王安石变法 ※ 三冗两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背景:三冗两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皇 帝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 机关, 机关,最高 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 。 枢密院 宋朝最高 军事机构。 枢密使分割 宰相军权。 宰相军权。
副相,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特点: 特点:事务性分权 ※
宋元时期的政治 三、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 王安石变法
资料一: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 资料一: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 成俗,重禁莫能止…… 成俗,重禁莫能止
(三)文化、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 1.理学 1.理学 背景: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①背景: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b 一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主要内容(主张) ②主要内容(主张) 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 a 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 理是万物的本源——哲学 b 理是万物的本源 哲学 c 理是封建的伦理道德 纲常秩序——社会 纲常秩序 社会 人性——个人 d 理:人性 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方法论) e 格物致知(方法论)
目的: 目的:富国强兵 实质:调整生产关系。内容(见学案) 实质:调整生产关系。内容(见学案) 结果(影响) 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结果(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但最终失败。 但最终失败。
宋元时期(960年 1368年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一.时代特征 知识复习: 二.知识复习: 政治: (一)政治: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强了中央集权 ②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 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积贫积弱; 积贫积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